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發表文章與教師成長

發表文章與教師成長

發布時間: 2021-03-25 03:50:55

『壹』 教師如何發表論文

老師們你們很難找到網上關於教師論文的寫法,今天給你帶來了一點教師論文發表的建議。

第一步:看

到學校圖書館,翻看所有的雜志,找出教師可能發表論文的刊物並分類:

分類刊物「教學」類:如《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思想政治課教學》等;「教育」類:如《人民教育》、《遼寧教育》等;「考試」類:如《中國考試》、《考試》(文科版、理科版)等;「班主任」類:如《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管理」類:如《中小學管理》、《教學與管理》等;「教師」類:如《中國教師》、《教師博覽》等;「研究」類:如《教育科研》、《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等;

第二步:選

第一,選刊物

教師要發表論文的刊物主要是兩大類,一類是有關教學的,另一類是有關教育的。

第二,選欄目

在選定刊物後重點研究其欄目,明確欄目的定位、風格等,並且精讀欄目下的文章,了解其發表文章的特點、水準等。

第三,選題材

在此基礎上確定自己撰寫論文的題材方向。高中政治老師可在以下幾個方面多做文章。

如:時政解析、熱點話題、教法研究、學法指導、教材研究、考試研究、教學素材、案例反思、教師成長、教育科研等。

第三步:搜

確定自己的寫作意向後,或在撰寫的過程中,最遲成文後投稿前,務必要做到三「搜」。即:搜索相關的報刊、網路和書籍。

搜的目的:一是為了了解相關內容的發表情況,例如,你有一個獲獎優質課的教學設計想投稿某雜志,一搜發現,相同的課題該刊物近期已發表了一篇,那你只能「另投明主」了。二是為了爬上巨人的肩膀,提高文章的質量,但絕不能抄襲。

第四步:寫

有的老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撰寫了很多論文,但最終能發表的只是其中的三、四分之一而已。總結近年來所發表論文的共同特點,我悟出優秀論文必須具備的八大特徵和十大要素:

優秀論文的八大特徵:

針對性、典型性、代表性、指導性、時效性、學術性、可讀性、實用性。

優秀論文的十大要素:

角度小巧、題目精當、觀點正確、素材鮮活、結構嚴謹、語言考究、杜絕抄襲、切忌雷同、控制篇幅、版面漂亮。

第五步:改

文章寫好後,要全面修改,反復推敲,字斟句酌。

具體過程:首先要自己改,特別是他人改。

經驗:修改論文是我們政治教研組集備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六步:投

投稿時要注意:

第一,投稿方式:可以列印郵寄,也可以電子郵件。根據雜志的要求即可。

第二,選擇真偽:一定要有刊號,國際標准刊號:ISSN;國內標准刊號:CN 。

第三,刊物級別: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等。鑒別方法:先看封面:如《中學政治教學參考》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課教學》是全國教育核心期刊;再參考主管部門、主辦單位的級別。

第四,特別注意:增刊、副刊、專刊、特刊、論文集、成果匯編等與期刊是有區別的。

第七步:等

等待時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定:

著作權人向報社、期刊社投稿的,

自稿件發出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收到報社通知決定刊登的,

或者自稿件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收到期刊社通知決定刊登的,可以將同一作品向其他報社、期刊社投稿。

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雜志社的徵稿啟示要約另投時間一般為3個月)

第八步:續

未發表文章的後續分類處理:

第一類:放棄

那些質量差的或時效性強的,沒有發表可能或錯過發表機會的。

第二類:再改。

特別要虛心求教,請人幫忙。

第三類:擇機。

選擇再投時機,如考前預測、考後評析等,時間不能錯位,投稿要有提前量。

第四類:換投。

不同刊物風格定位不同。未發表不一定是文章不好,可能是投稿方向不對。如果是這樣,要時刻留意,尋找合適的投稿對象。如,在我發表的文章中,有成文四年才發表的,還有成文八年才發表的。

溫馨提示:堅持寫,不放棄。勤投稿,多發表。

『貳』 教師如何發表文章

教師論文還是很發表來的吧,有文化源的話寫論文不是問題,我當時是沒時間採用我的畢業時候的論文,改了改就發了,感覺還是挺容易的,沒什麼大問題,基本交錢就給發了,主要你問好要求,我們學校都是再欣啟論文網發的,你可以去問問,這東西早點弄,晚了的話耽誤事情。

『叄』 淺談教師為什麼要發表論文求解

凡是要評職稱的行業都規定了參評人員必須有發表了的論文,教師也不例外,從理論上來說,論文是否發表是衡量教師教學科研水平的重要標准。伴隨著整個社會風氣的虛假,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論文的發表與產生都走了畸形之路。我們也許會搬出一千個理由來說:「只要有實際的教學成績就行了。」可是當我們結合今天的教育現狀和學校運作規律就會發現:如果沒有論文或者其他的條條杠杠來圈定高級的界限,問題會更多。因為評定的過程就剩依靠時間年限成了論資排輩的活動,而這是壓制年輕教師成長的大忌!似乎論文成為了評職稱最重要的部分,似乎可以因沒有發表過論文,而在評職稱時前功盡棄。即使你的課上的很好,即使你是優秀班的班主任,即使您的班級的升學率是99%以上,但是如果您沒有想到要發論文的話,那麼,也是「白搭」,或者是「很」受影響。
全國各地都相應地規定了中級以上特別是高級要發表不同篇數的有較高價值的教育教學研究文章,而發表文章還要看發表在了什麼級別的刊物上,一般是至少要省級刊物。現在要發表論文,各類學報和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需要付版面費,這是不爭的事實。在市場經濟的在前提下,學術刊物是需要以這種方式養活自己的,不收取版面費怎麼生存?還要給作者付稿酬哪來錢?
全國各地對發表論文的要求也不盡相同,要求最高的是:初級職稱需要發表一篇省級以上以公開的,中級職稱需要發表三篇省級以上公開,高級職稱需要發表五篇國家級以上(有必要時需要發表在核心期刊上);有的還有時間規定,當年的論文不行,說你是突擊發表,要上一年的論文才行;還有規定字數要在2200字以上;有的地方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也要論文,等等。
作為教師來說,發表論文有什麼好處?從正面來說,一可以交流經驗;二是評職稱必備的硬體;三可以顯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四可以獲得相應的榮譽。消極地說,就是評職稱,晉職,評優要那東西才行,不管怎麼說,政策不是你制定,你就按上級的要求辦吧,反正論文也不是天天發,充其量一年一篇吧,你若不情願,就當是燒香拜佛,舍財免災,求個吉利吧!

『肆』 教師應該如何不斷的成長

教師要不斷的成長應該做到:

『伍』 如何使教師成長和課堂進步等相關論文

學校的發展需要一支專業化水平很高的骨幹教師群體,需要優秀的、有自己教育優勢和特色的骨幹教師引領整個教師隊伍的成長。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參加工作以後的教育思想、知識結構和教育能力的不斷發展。由於教育的動態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質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得以不斷認識和提高。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應立足校本,採用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讀書———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教師的專業成長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所處環境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和作為。教師不應是專業發展的「被動的接收器」,教師應是自身發展的積極建構者。「自覺」、「自主」應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詞。它具體表現為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與能力,即教師能自覺地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自覺地對過去、現在的狀態進行反思,對未來的發展水平、發展方向與程度做出規劃,並能自主自覺地遵循自己專業發展的目標、計劃、途徑,努力實踐,成為自身專業發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發起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才能使教師的成長由自發轉向自覺,由個別轉向群體。可以說沒有一個優秀的教師是師范院校直接造就出來的,優秀教師都是在工作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必須抱著積極主動的心態,尋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資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向書籍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學生學習,向社會學習,向實踐學習。當一個教師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非常渴望獲得它們的時候,他就不會放棄任何—個可能通向成功的機會。他會利用、發現、創造各種機會和條件,自覺學習,關注校內外的先進經驗,舉一反三,注意積累自己的實踐歷程並加以理論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說,教師自主發展的意識是其成長的最關鍵因素。
二、培訓———提升理論修養
一個好的教研組,必須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教研組成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文化素養以及較強的組織能力。學校各教研組要帶領本組教師積極開展校本培訓、專項培訓。通過理論學習,養成教師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習慣,不斷提高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把日常教學工作與教學研究、教師的專業成長融為一體,在培養青年教師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請進來。所有走出校園培訓的教師回校後必須要在校內上一節匯報型的提高課,這樣不僅使培訓的教師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提高了,還使校內的青年教師開闊了眼界。校內培訓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廣大教師學習國內外報刊雜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請教育專家或名師來學校講座。學校要為教研組成員提高業務素質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廣大教師自覺的參加學歷進修,把理論學習內化為自覺行動。
三、集體備課———發揮團隊優勢
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群策群力,增強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為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為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
集體備課應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酌情加減、課後反思」的原則。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以教研組為單位,每周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致、深入地備課。每周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准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課本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電腦中;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為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教學反思是教師由經驗型轉變為研究型、專家型的必由之路,這種反思不是—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自我反思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分為三個階段即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教學中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後反思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過去教師處在被研究者地位,現在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能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
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提倡的「三級備課」:即自備、復備、完善。自備,教師分到備課任務後,根據備課要求先行備好教學設計;復備,備課組活動時,由備課教師先行說課,備課組成員就該教案的得失提出修改意見,備課教師根據成員意見修改教案;完善,各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補充教案,使之更為完善,並在教後及時填寫好「教後札記」,完成「教學反思」。
這種方式有三點好處: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
四、集體評課———案例引領式校本培訓
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在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為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每學期要召開幾次全校性的教學研討活動(包括校級評優課、開放日觀摩課、青藍工程匯報課、優秀教師示範課等)
,形成「眾人搭台,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為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台。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備課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老師集中評課,為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要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並盡可能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討論交流。
集體評課應達到以下目標:其一,評出方向。以教學為媒介、課例為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教學研究的方向;其二,評出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啟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能加快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其三,評出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目前,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為了促進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既要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辟包含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著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產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五、嘗試走班———創建更廣泛的交流平台
學校盡管一直推行群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要努力為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台,為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里,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學校就要著力為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學校可試行教師走班制。措施可以課改為龍頭,年級為試點,由各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或者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
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為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言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獲。作為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還可以籌劃和實現年級大課走班嘗試、跨年級走班、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為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學校有效的管理制度的規范,離不開教研組和備課組平台的合作交流,離不開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更離不開自身的奉獻精神和努力,只有上述四個條件的和諧統一,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陸』 教師不斷努力成長800字作文

我們選擇了教師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就註定了要在教師崗位上奮斗一生。我們從20歲左右參加工作,到60歲正式退休,會在教師崗位上工作近40年時間。有的教師辛辛苦苦幹一輩子,沒有獲得過一次榮譽稱號,沒有出示過一節縣級的公開課,沒有發表過一篇教學論文,甚至連篇獲獎的論文也沒有,也沒有教出過幾個優秀的學生,那將是非常悲哀的事情。與其碌碌無為地在教師崗位上幹上一輩子,不如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加強學習與研究,加快自己的專業成長,讓自己的教育足跡充滿閃光的亮點,讓自己的教育生涯無悔無憾。
今天,結合我自己的成長經歷,與青年教師們談一談專業成長的話題。
一、教師要堅持積累。
我們從參教開始,便一天天地重復著進行備課、批改作業、作讀書筆記等教學活動,一個學期下來,我們會寫下很多有關教學的東西。可是,大多數教師在學期教學工作結束之後,把這些教學材料大都扔掉或賣作廢紙了,很少有人刻意保存下來。我認為,教師應做有心人,特別是要注重積累,應當把每學期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保留好。教師積累的,首先應當是自己的教學常規材料。每年積累的教學常規材料,教師要注意定期進行研究、分析、鑒別,哪些材料是不斷改進的,哪些材料浸透著自己的教育智慧,哪些材料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最有用,哪些是需要剔除的,都要進行系統整理,而非單純地放在櫃子或櫥子里多年不動,那樣積累的材料是沒有用的。教師要特別注意積累下自己撰寫的隨筆、感想、論文等材料,這些文章記錄著個人專業成長和足跡。其次要注意積累自己購買閱讀的書籍、訂閱的專業報刊,參加教研會下發的論文資料等,這些材料積累下來,對我們的教學幫助也會很大。第三,要建立查閱目錄。資料多了,查找和檢索就成了問題。為了理清頭緒,用「活」自己積累的資料,我們就要把它們進行了系統的分類整理,建立目錄,編制索引,編成一本系統實用、查找方便的《教研資料目錄》。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語文教師應注重積累》,介紹了語文教師積累教育資料的方法,最關鍵的是積累之後運用資料的方法。我在積累、整理資料與信息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充分發揮這些資料和信息的作用,經過調整、組合、篩選、擴展等工作,撰寫了大量教學論文,提高了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增強了自己從事教育科研的能力。魯迅先生曾說過:「無論什麼事,如果繼續收集材料,積之十年,總可成學者。」

『柒』 淺談教師為何要發表論文

凡是要評職稱的行業都規定了參評人員必須有發表了的論文,教師也不例外,從理論上來說,論文是否發表是衡量教師教學科研水平的重要標准。伴隨著整個社會風氣的虛假,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論文的發表與產生都走了畸形之路。我們也許會搬出一千個理由來說:「只要有實際的教學成績就行了。」可是當我們結合今天的教育現狀和學校運作規律就會發現:如果沒有論文或者其他的條條杠杠來圈定高級的界限,問題會更多。因為評定的過程就剩依靠時間年限成了論資排輩的活動,而這是壓制年輕教師成長的大忌!似乎論文成為了評職稱最重要的部分,似乎可以因沒有發表過論文,而在評職稱時前功盡棄。即使你的課上的很好,即使你是優秀班的班主任,即使您的班級的升學率是99%以上,但是如果您沒有想到要發論文的話,那麼,也是「白搭」,或者是「很」受影響。
全國各地都相應地規定了中級以上特別是高級要發表不同篇數的有較高價值的教育教學研究文章,而發表文章還要看發表在了什麼級別的刊物上,一般是至少要省級刊物。現在要發表論文,各類學報和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需要付版面費,這是不爭的事實。在市場經濟的在前提下,學術刊物是需要以這種方式養活自己的,不收取版面費怎麼生存?還要給作者付稿酬哪來錢?
全國各地對發表論文的要求也不盡相同,要求最高的是:初級職稱需要發表一篇省級以上以公開的,中級職稱需要發表三篇省級以上公開,高級職稱需要發表五篇國家級以上(有必要時需要發表在核心期刊上);有的還有時間規定,當年的論文不行,說你是突擊發表,要上一年的論文才行;還有規定字數要在2200字以上;有的地方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也要論文,等等。
作為教師來說,發表論文有什麼好處?從正面來說,一可以交流經驗;二是評職稱必備的硬體;三可以顯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四可以獲得相應的榮譽。消極地說,就是評職稱,晉職,評優要那東西才行,不管怎麼說,政策不是你制定,你就按上級的要求辦吧,反正論文也不是天天發,充其量一年一篇吧,你若不情願,就當是燒香拜佛,舍財免災,求個吉利吧!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