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中國文化要義梁漱溟著
❶ 梁漱溟的《中國文化要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梁漱溟的《中國文化要義》
自序
重印《中國文化要義》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 此所雲中國文化
二 中國文化個性殊強
三 試尋求其特徵
四 參考佐證的資料
第二章 從中國人的家說起
一 馮友蘭氏的解釋
二 反證馮說未盡是
三 文化之形成及其個性
四 階梯觀與流派觀
五 申述夙見結束上文
第三章 集團生活的西方人
一 中西社會對照來看
二 中西文化的分水嶺
三 基督教與集團生活
四 歐洲中古社會
五 近代社會之萌芽
第四章 中國人缺乏集團生活
一 西人所長吾人所短
二 中國人缺乏集團生活
三 團體與家庭二者不相容
第五章 中國是倫理本位的社會
一 何謂倫理本位
二 倫理之於經濟
三 倫理之於政治
四 倫理有宗教之用
五 此其重點果何在
第六章 以道德代宗教
一 宗教是什麼
二 宗教在中國
三 周孔教化非宗教
四 中國以道德代宗教
五 周孔之禮
六 以倫理組織社會
第七章 理性--人類的特徵
一 理性是什麼
二 兩種理和兩種錯誤
三 中國民族精神所在
第八章 階級對立與職業分途
一 何謂階級
二 中國有沒有階級
三 何謂職業分途
第九章 中國是否一國家
一 中國之不像國家
二 國家構成於階級統治
三 中國封建之解體
四 中國政治之特殊
五 西洋政治進步之理
第十章 治道和治世
一 中國社會構造
二 向里用力之人生
三 中國文明一大異彩
四 士人在此之功用
五 治道和治世
第十一章 循環於一治一亂而無革命
一 周期性的亂
二 不見有革命
三 產業革命之不見
第十二章 人類文化之早熟
一 中國何故無民主
二 人權自由之所以不見
三 民治制度之所以不見
四 人類文化之早熟
第十三章 文化早熟後之中國
一 由此遂無科學
二 長於理性短於理智
三 陷於盤旋不進
四 中國文化五大病
第十四章 結論
一 討究特徵之總結
二 民族性之所由成
❷ 中國文化要義(梁漱溟作品全新整理 權威文本)txt全集下載
中國文化要義(梁漱溟作品全新整理 權威文本)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❸ 梁漱溟的《中國文化要義》 評論
梁漱溟在《中國文化要義》一書中說:「中國人的倫理本位者,關系本位也。」會不會搞「關系」,喜歡還是不喜歡搞「關系」,遂決定了一個人的窮通升降。
《說文解字》說:「關,以木橫持門戶也。」又說:「節,竹節如纏束之狀。」節相當於現在所謂的通行證或曰「pass」。《周禮》說:「凡通達於天下者,必有節。」
按說,「關節」都應該基於法規而普遍化、客觀化。但是,在關系本位的社會里,「關節」的解釋權在個人的手上,並經過個人而特殊化、主觀化。貪官污吏層出不窮,亦可以循此找到部分原因。
經濟學家說,管制越少,則腐敗越少。
減少管制,可謂「制度之撤關」。
管制多少才恰如其分,這既是理論問題,又不是理論問題。管制過多的情況下,經濟的速度必然減緩,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其實可以透過經濟遠行的情況來判斷我們的管制是不是太多。
事實上,不少地方政府就是這樣做的。
但是,比較起來,撤關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都相對容易。真正困難的是,如何使那些必要的管制具有不因人而異的剛性。
從這個角度講,我對於盛行的經濟算計不無隱憂:有時候我們只有在不考慮利益和實惠的前提下,才可能顧及公正和正義;只有顧及了公正和正義,我們才可能建立客觀的規范——這樣的界限和關口,我們其實有待建立。
文化說到底是為政治服務的一種工具,中國之所以有2500餘年的封建歷史,孔孟文化是功不可沒的。
因此搬開孔孟之道的絆腳石,還是當作踩路石也是前進與倒退的試金石。
❹ 中國文化要義的作者簡介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煥鼎,字壽銘、蕭名、漱溟,後以其字行世,廣西桂林人,出生於北京。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著名學者,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最後一位儒家」之稱。梁漱溟出身於「世代詩禮仁宦」家庭,1899年,6歲入中西小學堂讀書。14歲開始讀梁啟超主編之《新民叢報》和《新小說》等出版物。自稱此時開始思考苦樂問題。早年頗受其父梁濟(巨川)的影響。青年時代又一度崇信康有為、梁啟超的改良主義思想影響。辛亥革命時期,參加同盟會京津支部,曾熱衷於社會主義,著《社會主義粹言》小冊子,宣傳廢除私有財產制。二十歲起潛心於佛學研究,幾度自殺未成,經過幾年的沉潛反思,重興追求社會理想的熱情,又逐步轉向了儒學。
1918年,受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學講師,後升為教授,發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闡發其「東方精神文明論」和新儒家思想,在學術界頗有影響。梁漱溟自稱「是一個有思想,又且本著他的思想而行動的人」。1924年,他辭去北大教職,到山東菏澤辦高中,又創辦了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發表《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鄉村建設大意》、《鄉村建設理論》等著作,推行鄉村建設運動。抗日戰爭爆發,參加抗戰活動,曾在重慶北碚辦勉仁書院。
1940年,參加發起「中國民主同盟」,次年赴香港辦《光明報》,為「民盟」言論機關。1946年,參加重慶政治協商會議,並代表「民盟」參與國共兩黨的和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從四川北上,出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1955年,由於批評當時的農民政策等,遭到政治批判。以後主要在家從事理論研究,發表了《人心與人生》、《東方學術概觀》等著作。八十年代後期,九十多高齡的他仍著文和演講,繼續宣傳他的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思想。1988年6月23日,95歲,梁漱溟在北京逝世。
❺ 《中國大歷史》(China—A Macro History) 黃仁宇 ,《中國文化要義》 梁漱溟 ,《中國美術史百題》 譚
我有五本 可以發你郵箱 我的號是547894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