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哪年出版
⑴ 聖經是在什麼時候出版的是在耶酥出生之前就出版了嗎
提後三:16 -「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要明白默示的意義,請看釋經學第五章)這是我們的信念。聖經的寫作雖然源於上帝,是一本超自然的書,但正如一切古代的文獻,聖經是由人,用文字記錄下來。從原稿、抄寫、定典、翻譯、流傳的整個過程中,上帝都不斷地保守。因此,就是到了今日,我們手上的聖經仍然信實可靠。著名的古文字學家和文獻鑒別家Frederic Kenyon 曾說:「基督徒可以手拿聖經,毫無懼怕和躊躇,肯定地說這是上帝真實的話語。這話語代代相傳,完全沒有什麼重要的錯漏。」
舊約的原稿
舊約的三十九卷中,最古老的應該是摩西五經,寫於主前約一千五百年。是真的「寫」嗎?當時有文字嗎?不是口傳嗎?這是一般人的懷疑。從古文字學的研究,摩西寫五經是不容置疑的。早在主前三千年,蘇美人(Sumerian)、古埃及人、阿卡德人(Akkadian)已經開始使用象形文字,日後又簡化成楔形文字。他們利用葦莖做成的筆,寫在粘土板上,等待曬干或烘乾之後,就可以留存於後世。今天我們還可以在博物院看到以楔形文字刻在一黑色玄武岩圓柱上的漢摩拉比王法典(主前1700年)。到摩西的時候,文字已經演變成整套字母(alphabet),腓尼基文字(Phoenician)就是一例。摩西既然「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使七:22),他應該是一個書寫的能手,何況聖經也的確記載了上帝吩咐摩西要把他的話寫下。(出三十四:27,二十四:4,申三十一:9)從摩西五經的寫作到瑪拉基書的完成,所涵蓋的時間約有一千年(主前一千四百年至四百年),由二十五至三十位不同背景的作者合作寫成。除了一小部分以外,主要是用希伯來文寫成。中間由於希伯來文法經過演變(在主前1350年),舊的書卷都已被改寫,現在舊約里的希伯來文法都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舊約原稿的希伯來文都只有子音(consonant),母音(vowel)是以後才加進去。(請看下文)
很多證據顯示舊約的經卷開始時是用腓尼基式希伯來字體寫的(Paleo-Hebrew),後來才改用Aramaic square 希伯來正方字體。馬太福音五:18 說的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耶穌指的一點(yod)就是希伯來正方字體的一個字母。
舊約抄本
舊約原稿當然已失傳,但抄本卻一代代的流傳下來,直到印刷術的發明。(十五世紀。第一本舊約是在1488年在義大利印刷的。)在古代的著作中,保存得最好,當推舊約聖經了。究其原因,是因為猶太人對耶和華的敬虔,以致他們尊重自己的手抄經卷,近乎迷信程度。
在主前三百年之前,手抄本都是寫在蒲草紙上(另有些在羊皮上),為方便閱讀起見,大都是把約十寸寬的草紙,粘成一卷,約三十長。每卷足以容納以賽亞全書。這也是為什麼摩西五經剛好是五卷之長。希伯來聖經里的撒母耳記、列王記和歷代志都是一卷長,所以沒有分上下兩本。
從主前三百至主後一百三十五年,我們有死海古卷(200 BC - 200AD,在1947年發現),這是現存最舊的手抄本,包含了以賽亞書和不計其數其他書卷的碎片殘簡(除了以斯帖記)。將它與主後900 至1000 年的馬所拉抄本相比,證明了聖經是可靠無誤的。大概是這時候,舊約開始以三十九卷的形式出現,分成三組:律法、先知書和聖卷。這也是主耶穌在路二十四:44 所指的。在這段時間之前,舊約聖經似乎有三種不同的「版本」(text type):埃及式、巴勒斯坦式和巴比倫式。在主後一百三十五年之後,就開始出現單一「版本」,就是後來的馬索拉版本(Masoretic text)。著名的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舊約的希臘文譯本也是在這時在埃及亞力山大城(Alexandria)完成。新約聖經所引用的舊約經文就是從這譯本來的。除了死海古卷,從這時期留存下來的有蒲草殘篇,The Nash Papyrus,記載了經文出二十:2 - 17(十誡)和申六:4。
從主後一百三十五至一千年,舊約聖經開始有分節,分段和分章,以方便讀者的閱讀。這時候,在以色列加利利湖西岸的一個城(Tiberian),有一馬所拉家族(Masoretes),他們對舊約聖經作了最大的貢獻。這個家族從八世紀至十世紀的兩百年之間,首先設計了一個拼音系統,將母音(vowel) 放在希伯來文里,幫助讀者朗讀。他們也在經卷旁加插了一些注腳(Masorah parva and Masorah magna),對以後的經文研究有很大的幫助。現存的年代最久的馬索拉版本 Codex Cairensis(AD 895)是出自這個家族的成員Moses ben Asher,裡面有約書亞書、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記和許多先知書。另一本留存下來的是Aleppo Codex(AD 925)。主後兩百年之後,舊約開始以Codex(抄本)的形式出現,但在猶太人的會堂里,他們還是用卷軸(scroll)。
主後一千年至今,有超過3000 件各式各樣的手抄本存留。最著名的是Leningrad Codex(1008),也是馬索拉版本,整本舊約完好無損,現藏在列寧格勒的公眾圖書館。現在我們常用的希伯來聖經 Biblia Hebraica Stuttgartensia (簡稱BHS) 就是根據這個版本編輯的。主後1450年印刷術發明之後,第一本舊約聖經是在1488年完成。
舊約的定典(Canon)
定典就是鑒定某書卷是上帝所默示的聖經。單有上帝的默示,並不足夠。大體來說,上帝也賜人屬靈的智慧,分辨上帝所默示的真跡。人在聖靈的帶領下,知道何者是須摒棄的偽書。與新約定典的過程比較,舊約定典的過程反而沒有什麼特別波折,雖然在主前幾百年,撒瑪利亞人拒絕承認舊約所有的經卷,除了摩西五經;主前兩百年,許多偽經和次經出現;主後的拉比著作里,也有對以西結書、箴言、雅歌、傳道書和以斯帖記的定典質疑。
總之,舊約定典似乎在以色列的歷史中逐漸形成。肯定的是,在以斯拉和尼希米時代,摩西五經早已定型被接納。來到耶穌時,舊約聖經已經分成三組:
律法書(Torah):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明記。
先知書(Nebhiim):
A。前先知書: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列王記。
B。後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十二小先知書。
聖卷(Kethubhim)
A。詩歌書:詩篇、箴言、約伯記。
B。五書卷(Megilloth):雅歌、路得記、耶利米哀歌、傳道書、以斯帖記。
C。歷史書:但以理書、以斯拉記- 尼希米記、歷代志。
歷代志是最後的書卷,這是為什麼耶穌在路十一:51 說,「從亞伯的血起,直到。。撒迦利亞的血為止。」亞伯是創世記第一個殉道者,撒迦利亞是歷代志里最後一個殉道者。(代下二十四:20-21)
在耶穌時代,次經(Apocrypha)已經大行其道。但從新約的引用舊約經文來看,這些次經都不被接納。猶大書是惟一的書卷引用次經《摩西升天記》(The Assumption of Moses)(猶9)和《以諾書》(Enoch)(猶14)。但這並不表示這些次經是上帝所默示的,正如保羅引用希臘詩人的詞句一樣。(徒十七:28,林前十五:33,多一:12)
至於基督教,則把舊約聖經分成四組,以別於希伯來聖經的三組。四組的分法是根據武加大拉丁文譯本(Latin Vulgate,約主後383 - 405 年)的編法。武加大譯本則取法於希臘文七十士譯本。
律法書: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明記。
歷史書: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撒母耳記下、列王記上、列王記下、歷代志上、歷代志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
詩歌書: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
先知書:
大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耶利米哀歌、以西結書、但以理書。
小先知書:十二小先知書。
舊約聖經從上帝到我們的手中,走了一條漫長的道路,其中另我們震驚的是,除了翻譯不同之外,我們手上的聖經,與作者當日寫成的,基本上是沒有分別。
⑵ 《聖經》最早什麼時候出版的
公開發行,應該是十六世紀,馬丁路德改教之後,
⑶ 聖經是在什麼時候出版的
中國的和合本聖經是1919年出版的,至於文理本時間還要早些。
⑷ 聖經是誰寫的在哪一年完成
《聖經》不是一個人寫的,《聖經》從最早成書的約伯記在3500年前左右(約公元前1500年)到最後成書的啟示錄(公元90-96年之間),歷經1600年左右,共有超過40個作者。
這些作者多為猶太人,其文化水平、身份地位和職業各有不同,其中有君王、先知、祭司、牧人、漁夫、醫生等等。各作者受神的默感,描述神給各人的啟示各自成文。此後口耳相傳,最後由各宗教組織權勢團體集結成冊。並各自宣稱正統《聖經》。
(4)聖經哪年出版擴展閱讀:
猶太人的聖經《塔納赫》從耶和華如何創世開始,然後講述古時猶太人的歷史,並記錄先知預言。
基督宗教聖經由《舊約》和《新約》兩部分所構成。新教的《舊約聖經》與《塔納赫》內容相同,都採用馬所拉文本。不過,天主教、東正教的版本就多了數篇經卷,是新教《舊約》(即猶太人的《塔納赫》)沒有收錄的。這些經卷被新教稱為「次經」和「偽經」。
《新約》在耶穌創立基督教以後,由信徒保羅匯集了他們信徒之間的信件、對教義的理解等文件編輯而成。而且保羅以他自己對基督教教義的理解,對這些文件進行了大量的刪改。舉例來說,有的學者考證,僅以福音書而言,新約中只有四位使徒的,其實在當時每一位使徒都有自己的,而且有文件傳世。
只不過未被保羅收入《新約》而已。當然這種編輯對基督教在世界的傳播起到很大的作用,使《新約》內容完整無歧義。從此使基督教從猶太人的民族宗教變成了世界性的宗教。
⑸ 聖經是什麼時候流傳出來的
聖經編撰成書的奇妙
喚起我們對這書的好奇,其中首要的第一件事,就是有關它存在的事實。任何人研究過有關神話語的歷史及其起源,必然對它成書的奇妙震驚不已。
它過去曾是一本書,今天卻成為全世界的書,這確實事文學上的奇跡。因為從沒有任何頒令叫人去計劃寫聖經,也沒有任何協議去叫人分工寫它。
聖經的形成在世界上事一個奧秘。逐小逐小的,一部分一部分的、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的,經由不同的人執筆,並沒有任何事前的協議,就出現了經卷的片斷及零散的篇幅。其中一個人在阿拉伯寫一些,另一個人在敘利亞寫一部分,第三個人則寫於巴勒斯坦,另一個人則寫於希律及義大利。有些作者早於或遲過其他作者幾百年之時間寫作,而第一部分經卷的寫成時間比最後那位作者出生的時間遠超千、百年。
試想,當你隨意拿起任何一本書時,對它的形成簡直了如指掌。當人決定寫一本書時,十居其九,他會先構思,然後搜集資料,跟著寫出來或口述,繼而抄錄或印出,到最後完成十不過四至六個月,或更長的時間。普遍來說,要完成一本著作,估計需時一至十年。巨著如吉朋(Gibbon,1737-1794,英國歷史家)的《羅馬帝國的衰亡》、但尼生(Tennyson,1809-1892,英國桂冠詩人)的詩集等,就需要較長的時間寫成。然而,大多數著作都在作者的生存年代內完成。
但這里有一本書,需時至少1500年才寫成,它橫跨古代世界歷史60多個年代。這擴闊了我們對神的觀念,刷新了我們對他無限忍耐的看法。當人類那緊逼、急速,及永無休止的生命不斷被狂熱的時代所吞噬,他卻出奇平靜地在旁觀看,並讓那偉大的書緩慢且寂靜地形成。這里一點,那裡一滴,就是這樣成形。內容包含歷史、預言、詩歌,以及傳記。到最後,如同昔日建聖殿時聽不見磐石的聲音一樣(王上六7),這書也在無聲中且完美無瑕地在這充滿需要的世界面世。
當摩西離世時,只有五卷書;而當大衛做王時,就多了一些羊皮紙的手稿。一個又一個,有王子,祭司以及先知,貢獻有大有小,直至完成全本舊約聖經。
從文學立場,於舊約聖經比較,新約聖經的完成,更是神跡處處。原來猶太人不慣於「寫」,如威斯葛主教說,他們受訓「主要靠口傳」,而且他們不愛好文學工作。不但如此,他們的師父從來不為發布作品而寫作,他們的門徒更從來不會起意為聖經增添額外篇幅。對他們來說,這是可怕的意念。故此,到耶穌降生50年內,有關新約聖經的記載,可能仍未有任何記錄。
由於大能聖靈的超然設計,無需任何協議或共商;由人物描述和書信往來,片斷片斷地編織起來,完成了新約聖經。
但要謹記,從來沒有預先安排這回事。並非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事先一起會商,然後尋得聖靈的帶領,馬太便負責寫耶穌是王,馬可寫耶穌是僕人,路加寫耶穌是人,而約翰則寫耶穌是神的兒子!也不是保羅先約會雅各一起商談及禱告,然後達成協議,由保羅寫教義,雅各則寫基督信仰的實踐。事實並非如此,那裡也無任何痕跡可見。他們只是在受感下單純地寫出,只為了滿足當前的需要、或表達熱切的期望、或教導一些榮耀的真理;所採用的格式,有書信,有議論文,或是第一手資料的傳記等。由此也形成了一個奇妙的組合,就是新約聖經。
這書真奇異!它是超凡的,它的形成也是文學上的奇跡。除非神是這書的作者,否則聖經是不可能成書的。
聖經內容一致的奇妙
另一件事:我們認為這聖經好像一本書。我們很少想到。它如同一個圖書庫包含66冊,由34個不同的作者,以3種不同的語言,著作不同的主題,並在完全不同的環境下寫成。
一個作者寫歷史、另一個寫傳記;一個寫神學、一個寫詩歌,另一個寫預言;有些作者寫哲學和法律、有些寫家譜和人種學;有些則記述傳奇故事和冒險歷程。若將這66冊以大字體及厚紙分開印行,及獨立釘裝,真可以有小型圖書庫的規模!但現在我們卻可以手執一本就擁有全部66冊,它的體積可小如一本放在小孩手上的袖珍書。
最令人驚奇的就是,這書的不同主題似乎大相徑庭,內容也令人費解,這是人性的想法。但既然沒有經過事先協議的可能,也沒有安排續寫的情況(因為首位作者於1500年後的作者,兩者在知識上無可比擬,如何銜接?)然而,此書主題雖然繁多,內容卻貫徹一致,這實非人力所能及,乃是神——此書作者——的作為,遠非我們所能想像。這書內容的貫徹一致實是神跡。
聖經跨越年代的奇妙
今天仍有此書,是另一個奇妙。想到此書的年代,實在奇妙。我們若將聖經於其他的書比較,更顯出它奇妙非常。何解?
眾所周知,對文學著作來說,時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考驗。今天還有人看千多年前寫成的書嗎?風靡一時的書,幾年後往往就被人遺忘了!它們曾經面世,或許帶來震撼,但最終也都消聲匿跡了。它們逃不過湮滅無聞的冷酷命運。如今,它們用不著了,影響力也失去了。有哪本書已具500年歷史的書,今天仍為普羅大眾所閱讀呢?可以肯定,越古老的書,流通價值越少(因很難符合不同種族的人的口味)。
另一件事,要使一本其他民族的書,在自己民族中廣泛流傳,機會微乎其微。譬如,由西班牙人寫的書,難在德國人中廣泛流傳。慣例是,德國人看德國人的作品,英國人看英國人的作品。只有少數例外,如:但丁(Dante,165-1321,義大利詩人)、塞凡蒂斯(Cervantes,1547-1616,西班牙小說家)、歌德(Goethe,1749-1832,德國詩人及劇作家)、大仲馬(Dumas,1802-70,法國小說家及劇作家)莎士比亞(Shakespeare,1564-1616,英國劇作家及詩人)等,有何書可跨越不同國籍的界限?而聖經奇妙之處就在於此,它是世上唯一的一本不單能跨越時間的鴻溝,也能沖破國界樊籬的書。聖經主要以一種已湮滅的言語(希伯來文)寫成,這種文字今天已被棄用,由已經離開了我們二、三千年的人執筆。至今,聖經不僅仍然存活,並且在世界各地廣泛流傳。
聖經銷路領先的奇妙
這又是另一個奇跡。一位執銷售牛耳的書商被問及,何書銷路最廣時,他沒有說是最近出版的小說,也不是最新的科技業書,卻說,在芸芸書籍中,脫穎而出的是聖經。其他書籍賣出時,是以千數計,聖經卻是以百萬計!聖經每年都出版新譯本(指語言譯本),銷路仍繼續上升。
聖經趣味豐富的奇妙
聖經另一個奇跡,是它被各個階層及不同種類的人閱讀。事實上,學養高深的人不屑看兒童類 的書,而兒童就算懂,也沒有興趣看哲學及科學的書。哲學及科學的書只會吸引學養深的人,而兒童類的書通常只供幼稚園用。但奇妙的奇妙,聖經大大有別於其他的書——聰明絕頂的人閱讀它、小孩閱讀它,甚至垂死的老者也閱讀它。
曾經有一個護士向我的孩子讀故事,我問她:「你向小女所讀的是什麼呢?」她回答:「我讀的是聖經上約瑟的故事」我的孩子喊著:「爸爸,讓姨姨繼續講故事啦!」雖然這事跡是以希伯來文寫於3500年前,但小女對這故事卻聽得津津有味。在房間裡面,相隔不遠的地方,正坐著一位偉大的現代科學家——首席加拿大學者——道生威廉爵士(William Dawson,加拿大地質學家),蒙特利爾城麥喬大學校長,正深感興趣地閱讀同一本奇妙的書。
看這情景,讀聖經時,一位現代尖端科學家所得的喜樂,竟於一名幼兒園的小孩所得的相若。有何書能與之相比!我們的兒女得以在家中及主日學學到了很多聖經。偉大學者如牛頓(Newton,英國科學家)、赫瑟爾(Herschel,英國天文學家)、法拉第(Faraday,英國化學家及物理學家)和布魯斯德(Brewster,開發美國的清教徒);政治家如格來斯頓(Gladstone,英國政治家)和林肯(Lincoln,美國第16任總統);以及偉大的士兵如古斯塔夫的陸軍步兵(Gustavus Adolphus,古斯塔夫為17世紀的瑞典國王)、哥頓(Gordon)和史東維(Stonewall Jackson),都以聖經作為他們的喜樂及人生的指南。
聖經言語文筆的奇妙
另一件奇妙的事就是,此書不是寫於希臘的雅典(學術之都),也不是寫於埃及的亞歷山大,也不是由那些從古代智慧得著靈感的人所寫。它卻是由住在巴勒斯坦的人所寫,大部分作者都只是無學問的小民。固然,他們未受過大學教育,也非學者,更非一派宗師,甚至乎連說話都口齒不清。就是彼得,當他說話時就露出破綻,因他說話像加利利人;約翰也好不了多少(徒四13)。多位聖經的作者,他們不外是:農夫、牧人,甚至是漁夫。他們沒有學術的成就,但神卻藉著他們寫成聖經,以他的大能使原屬一地方的言語,成為世界上最有文化的國家的標准。
不但如此,這書已傳遍東南西北四方。它是現代生活最重要的原素,對古代世界亦然。它成為最有力量的原素,影響先進西方的多個大國;它也推動落後的東方那些狹隘及保守的人。它的作者是希伯來人,而希伯來人從天賦、傳統及教育和情操來說,是最狹隘的人。猶太人不但與其他國家隔離,而且獨善其身。正如約拿是被逼才去尼尼微傳福音;若非神跡和特別的啟示,彼得決不會關切外邦人的救恩,也不會向他們傳這大好的信息。
對於這些並非胸懷寬大,而且民族主義狹隘的人,居然寫成一本不只是給猶太人的書,並且是給全世界的,這又怎樣解釋呢?這真是奇妙的保守,一本古希伯來的書,神卻讓成千上萬的男男女女,不論老幼,在閱讀它的時候,卻絲毫感覺不到它的東方、猶太及拉比等的色彩,也不曉得它是原屬希伯來人的經典,並以一種古代的東方言語寫成的書。對很多人來說,只知聖經是用他們的母語寫成的。哈利生(Federic Harrison,1831-1923,英國作家及哲學家)在牛津一次授課時說,英文聖經「在文學上時最簡明高雅的散文。」
同樣,對德國人來說,他們對聖經不作他想,這是「不折不扣的德文聖經。」
聖經能被保存的奇妙
另有一件有關聖經的奇妙就是,雖然面對猛烈和永無休止的逼迫,聖經仍然屹立不倒。一個又一個世紀都有人試圖將聖經焚燒及埋沒,一次又一次的運動想要將它鏟除。世上君王起來和教會首領商議,要將聖經從世上消滅。羅馬皇帝戴克里(Diocletian)於303年,向一本書發動了一次猛烈的進攻。聖經幾乎全被毀滅,基督徒被殺的不計其數;戴皇在一本已被消滅的聖經上立了一個象徵勝利的柱子,刻著「Extincto nominee Christianorum」(滅亡時基督徒的代名詞)。然而,不多幾年後,聖經的重現,就如同挪亞出方舟重新繁衍人類一樣,325年康士坦丁(Constantine)在第一次大公會議上,將聖經尊崇為無誤的真理權威。
隨之而來,是中世紀漫長的迫害。羅馬教會是怎樣向民眾否認聖經的事,事無可推諉的,他們從不相信擁有聖經的人。聖經在多個世紀變得寂寂無聞。馬丁路德承認在他成年以來,他未曾見過一本聖經。羅馬教會禁止人接近神跡,比獄卒看守囚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但如此,因羅馬會議不斷發出勒令,以及主教議決禁絕,故聖經被禁,而讀聖經者被拉去受刑燒死。我們當中有許多基督徒曾親眼目睹,在舊倫敦城裡堆滿了一籃又一籃的英文聖經,在羅馬的一聲令下而初燒光了。
而最厲害反對聖經的,恐怕事過去150年。聖經最凶惡的敵人,真難以理解,就是那些自稱為思想自由的人,以及波林布魯克(Bolingbroke)、休母(Hume,1711-76,蘇格蘭哲學家及歷史家)、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法國作家),這三個人似乎很相信聖經會被消滅干凈。法國人伏爾泰聲明說,在他死百年之後,世界上必定不會再有一本聖經存在,即使有的話也必定是已經成為古董了。
接踵而來,是德國的理性主義。在眾多逼迫中,它是最兇猛及最多人受害的。但是,聖經仍在,且勝過從前。它會屹立不倒,今天如是,將來亦然。敵人已無所不用其技,但他們已得著惡報,致命的彈葯也發盡了。將來縱有未可料的敵人出現,但無論如何也惡毒不過以下這幾個鐵三角,如:朱理安(Julian,羅馬君王)、賽撒斯(Celsus)、波斐留(Porphyry);伏爾泰(Voltaire)、史特勞士(Strauss)、利納(Renan);艾科恩(Eichhorn)、威爾浩生(Wellhausen,德國的新派神學)、基仁(Kuenen);他們都是同一陣線反對聖經1。
此等反對的勢力狡猾地改變策略。他們打著基督徒的旗號,由基督徒的博士級人馬,以漂亮的「高等批評」,去搖動聖經是神話的可靠根基,說它不是神對人的啟示。這無非是撒旦的伎倆,要帶來比以前更甚的恐嚇。
縱使有此等的逼迫與攻擊,神的話仍無疑地流傳,而且不斷被尊榮。
聖經現存的流通量,每年約一千二百萬本,以全球五百種的語言發行,從未如此興旺過。這足以喚醒今日的世代,正如昔日摩西向人發出的挑戰一樣:「你且考察在你以前的世代,自神造人在世以來,從天這邊到天那邊,曾有何民聽見神在火中說話的聲音,像你聽見還能存活呢?」(申四32)
七個奇妙的奇妙
結束本文前,我想提出浮現於我腦際中有關此書的七個奇妙。
聖經就是見證
聖經是神的話,是不需要歷史驗證,或要大學教授去證明。此書的作者——聖靈,藉著聖經向我們的靈魂說話,以他的大能使我們信服聖經。你若能聽見神的聲音,你必能肯定聖經就是神的話,無須爭辯。人類曾經想要、現在仍然要來擾亂破壞這一切。耶穌的靈來證實和確認我們對神的信仰,帶來一種無法僅用推理來知曉的確信,並且不受疑惑的攻擊影響。
你或許聽過司布真那著名「無神者挑戰窮寡婦」的故事把。無神者問:「你在看什麼?」「我在看神的話」「神的話!誰告訴你」「神自己告訴我。」「真的嗎?你如何證明」窮寡婦仰望天際,說;「你可以向我證明天上有太陽嗎?」「當然可以,最好的證明就是我感受到太陽的溫暖和光」「對了!」她喜樂地回答:「聖經是神的話,最好的證明就是我的靈魂感受到它的溫暖和光。」
聖經取之不盡
聖經像種子。從橡樹上,你可數得出有多少橡子;但從橡子里,你難以估量會長出多少橡樹。樹從種子而出,然後結出很多種子,個別種子又長成樹,不斷下去,可說是「無可限量」
聖經是何等長闊高深!千百萬讀者及作者,一代復一代,從這深不可測的寶藏不斷發掘,但它仍不枯竭。一代又一代,它持續生發能力、意念、計劃、鴻圖、主題及書籍。是的,書籍;書籍往往是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學作品。釋經者成為偉大的思想家。眾多的學生每日讀他,計算起來,每日的讀者,是以百萬計。
為聖經每章、每節而成的書,可以填滿整個圖書館。直到今天,這些釋經書仍是新鮮如昔、豐腴不減,以及取之不盡。這寶藏仍待人去開發,其量無限如同天上的星宿一樣。
聖經不需修訂
我們不會將金子鍍金,不會為紅寶石上色,更不會為鑽石加光。故此,沒有一位藝術家可以為已完成的聖經加上最後的潤色。它如同天上的太陽,亘古不變。這個自視的年代不能為聖經加添什麼、凡是企圖改良聖經的人,就算出於好意,他們所作的,都是多餘的補綴。聖經本有是神的榮耀。
聖經帶著權威
它是震懾你的天音。摩西五經有500此在開頭或結束時宣告:「耶和華說或這是耶和華說的」;其後的書卷,有300此也是這樣記載;先知書中有1200此如此說:「當聽耶和華的話」或「耶和華如此說」。
沒有其他的書膽敢如此向普世的人宣告,也沒有人用如此有約束力的宣告或只帶著權威——是神自己的權威——向人的內在良知說話。
聖經是活潑有功效的
人認為聖經是一本「曾經」被靈感的書,但聖經的奇妙是在於它「今天」仍是活生生的,並且是有效力的。它從遠古的時間,溜進現代人的心靈中,原來是神的氣息昔日吹進聖經中,它就藏著了一種神奇的生命,故此在今天它仍是活的及有效力的。聖經是活潑的道,是因著這位活神的生命給予它活著的力量。
詩篇23篇曾被靈感,但今天一次又一次地,在死囚室的死寂中被人低聲吟詠,或成為暗中的呼喊:「求你開我的眼經,使我看出你津法中的奇妙。」這是活潑的道,聖靈藉著它再次呼出生命。
這是聖經最顯著及獨特的地方:我覺得它是屬於「我的」。它的應許是給我的。當我讀到詩篇103篇時,這不是古老的希伯來文,而是今天的力量。而我,一個活著的靈魂,心中充滿感激的喊出:「我的心啊!你要贊美神。」
有一天我拿起一本舊聖經,是母親給我的,在創世記的一節經文旁邊,留下了一個我寫下的日期。它讓我回憶起好些年前,我曾遇著麻煩。當時我要離開妻兒,遠赴外地尋醫,心情難過不已。一天,當我隨意翻開聖經,創世記28章15節吸引我的目光,「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我豈會忘記當我讀到這節經文時,它那平安的一剎光芒閃進我靈魂的情景!就算世上所有的釋經家及聖經批評家怎樣也不能說服我的靈魂,說這節只是巴比倫的傳奇故事,或它只是一個神話而已。不!不是的。這信息是給「我」的,是直接臨到我,是天音溜進我的靈魂。它使我振作起來,我確信這是神親自向我說話的信息,沒有人可以動搖我這信念——因靈感而來的靈感。
聖經擁有創造及改變的力量
聖經改變人的生命,它影響他們的命運。它開創了世界性的運動,其中一段經文舊改變了馬丁路德的一生,成就了現在世紀最偉大的開始。聖經走進了不公義的社區,生發再生的力量。偉大的事業——博愛的、挽回性的,和教育性的——因而產生,並且滿有生命力。成千上萬的明證,表明神的話擁有再生的能力,一直活著並且永不止息。
聖經顯明基督
聖經至奇妙的地方是基督——他是聖經的完滿,是聖經的中心,以及聖經的偉大主題。新舊約聖經都是講論基督,他是歷史的重要事實,歷史的偉大力量,又是歷史的偉大將來。對這聖經上的話可說是:「有神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它的燈。」
只要地球上仍有人存在,聖經仍要述說,有一位超凡者,世界所渴望的中心——基督;啟示者、救贖主、復活者、掌權者、再來的主——耶穌,那萬國之企盼。聖經仍像磁石般吸引人的心,而人會靠它而立、為它而活,並且為它而死。
在結束前,讓我再多說一句。不要想、也不可說,雖然有人認為聖經只不過是一本普通的書,就用對待文學或科學書籍的態度來研究及分析便可以了。不行!你要持尊敬的態度看聖經,讀的時候要祈求聖靈的幫助。「當你把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
其他的書是屬地的,聖經卻是屬天的。聖經並非只是「有」神的話!它本身就「是」神的話。
不要把它單單視為一本好書,或只是一本佳作。你卻要以信心持定,不要以是人的話,它實在是神的話,是那永活之神活潑的道。它本質是超然的,價值難以言喻;它的內容豐富廣博、由人執筆但作者卻是神本身;具重生的能力,擁有無誤的權威。每個人都可從中得益,蒙聖靈的感動。
⑹ 和合本聖經是哪年出版的九幾年
《聖經和合本》(簡稱和合本;今指國語和合本,舊稱官話和合本),是今日華語人士最普遍使用的《聖經》譯本。此譯本的出版起源自1890年在上海舉行的傳教士大會,會中各差會派代表成立了三個委員會,各自負責翻譯官話、淺文理及深文理(文言文)譯本。
於1904年,《淺文理和合譯本》出版《新約》。《深文理和合譯本》於1906年出版《新約》。1907年大會計劃只譯一部文理譯本,於1919年出版《文理和合譯本》。1906年,官話的翻譯工作完成了《新約》;1919年,《舊約》的翻譯工作完成。在1919年正式出版時,《聖經》譯本名為《官話和合譯本》,從此就成了現今大多數華語教會採用的和合本《聖經》。
緣起19世紀,在中國的外國差會競相出版自己的中文《聖經》譯本,彼此在用詞和翻譯原則上都有差別。傳教士憂慮中國信徒面對諸多譯本無所適從,希望有一部聯合譯本。當時很多人期望用淺白文言(淺文理)為這聯合譯本的文體,因其既有《聖經》應有的典雅文氣,可為讀書人所接納,又因文字較淺易,略受過教育的民眾都能閱讀。而且淺文理譯本也不像官話譯本受到方言差異所限。
外國宣教士曾經嘗試推出統一的中文譯本。1858年出版的《委辦譯本》《新舊約全書》是首次集眾人之力合作翻譯的成果。可惜由於當時各差會的宣教士之間期望相左,意見分歧,以致《委辦譯本》統一中文譯本的目的最終並未達成。
1890年的傳教士大會,決定同時以深文理、淺文理、官話翻譯,以「《聖經》唯一,譯本則三」為目標。與會者幾乎一致肯定需要聯合官話譯本,因為當時有數種各不相讓的官話譯本流通,且譯文素質不甚令人滿意。至於文言譯本方面,英國傳教士維護他們使用多年的《委辦譯本》,因其譯文優美,教會甚至曾將這譯本兩度進獻於清廷,其地位有如英王欽定版聖經。他們堅持最多隻需將這譯本略作修訂,便可用為聯合譯本。美國傳教士不喜歡委辦譯本,以其不夠忠於原文,又認為需用較淺易的文言重譯。結果大會決議同時翻譯兩種文言譯本,即深文理和淺文理,以化解兩派間的矛盾
《國語和合本》(和合本)
舊版國語和合本《國語和合本》,初時稱《官話和合本》,因當時尚未有「國語」一名。委員會在翻譯官話譯本時,官話尚未有確切的書面形式,委員會需要商量採用一個共通形式。主席狄考文主張文體要貼近官話口語。他也設計了聖經中的標點,除傳統句讀的句點(。)和逗點(、)外,增加了圓點(.),作用如同英文的分號和冒號。狄考文逝世後,委員意識到官話逐漸取代文言成為書面語,《聖經》官話譯本或會成為重要作品,因而把譯文全面修訂,使得譯文更具文學風格。1919年4月出版《官話和合譯本》。1939年改名為《國語和合譯本》。
1962年,正式書題從《新舊約全書》改為《聖經》,又修訂極個別字詞。段落用新式排列,前版每段都用圓號分隔,新版除了少數段落外,每段都開新行。每段前加黑體字標題,取代前版用小字在書眉上標示段落大意。排版從一欄改為上下兩欄。每卷書後加入插圖。原版引號款式為一勾一點(),新版用空心方角(即直排的雙引號﹃﹄)代替。前版新約引用舊約話語,在書眉註明舊約章節(比如馬太福音1章23節注有「賽七〡〤」,表示該句出自以賽亞書7章14節);不過縱使新版開首的凡例中,仍寫有引用舊約時註上章節等語,但已不再如前版般註上引文的出處。1962年的版本,是現在正體字和合本中最常用的版本。
[編輯] 版本《國語和合本》分為「神」版和「上帝」版,因為基督教各派對於中文用「神」或是「上帝」來稱呼基督教的至高者,一直未有定論。浸信會因為用「浸禮」而非「洗禮」作為中譯名,故此自行出版「浸/神」版和合本。這版本以「浸禮」「受浸」等,代替經文中的「洗禮」「受洗」等詞語。
⑺ 《聖經》 出版年份
你指的是世界上最早的聖經還是中文聖經啊??
聖經編撰成書的奇妙
喚起我們對這書的好奇,其中首要的第一件事,就是有關它存在的事實。任何人研究過有關神話語的歷史及其起源,必然對它成書的奇妙震驚不已。
它過去曾是一本書,今天卻成為全世界的書,這確實事文學上的奇跡。因為從沒有任何頒令叫人去計劃寫聖經,也沒有任何協議去叫人分工寫它。
聖經的形成在世界上事一個奧秘。逐小逐小的,一部分一部分的、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的,經由不同的人執筆,並沒有任何事前的協議,就出現了經卷的片斷及零散的篇幅。其中一個人在阿拉伯寫一些,另一個人在敘利亞寫一部分,第三個人則寫於巴勒斯坦,另一個人則寫於希律及義大利。有些作者早於或遲過其他作者幾百年之時間寫作,而第一部分經卷的寫成時間比最後那位作者出生的時間遠超千、百年。
試想,當你隨意拿起任何一本書時,對它的形成簡直了如指掌。當人決定寫一本書時,十居其九,他會先構思,然後搜集資料,跟著寫出來或口述,繼而抄錄或印出,到最後完成十不過四至六個月,或更長的時間。普遍來說,要完成一本著作,估計需時一至十年。巨著如吉朋(Gibbon,1737-1794,英國歷史家)的《羅馬帝國的衰亡》、但尼生(Tennyson,1809-1892,英國桂冠詩人)的詩集等,就需要較長的時間寫成。然而,大多數著作都在作者的生存年代內完成。
但這里有一本書,需時至少1500年才寫成,它橫跨古代世界歷史60多個年代。這擴闊了我們對神的觀念,刷新了我們對他無限忍耐的看法。當人類那緊逼、急速,及永無休止的生命不斷被狂熱的時代所吞噬,他卻出奇平靜地在旁觀看,並讓那偉大的書緩慢且寂靜地形成。這里一點,那裡一滴,就是這樣成形。內容包含歷史、預言、詩歌,以及傳記。到最後,如同昔日建聖殿時聽不見磐石的聲音一樣(王上六7),這書也在無聲中且完美無瑕地在這充滿需要的世界面世。
當摩西離世時,只有五卷書;而當大衛做王時,就多了一些羊皮紙的手稿。一個又一個,有王子,祭司以及先知,貢獻有大有小,直至完成全本舊約聖經。
從文學立場,於舊約聖經比較,新約聖經的完成,更是神跡處處。原來猶太人不慣於「寫」,如威斯葛主教說,他們受訓「主要靠口傳」,而且他們不愛好文學工作。不但如此,他們的師父從來不為發布作品而寫作,他們的門徒更從來不會起意為聖經增添額外篇幅。對他們來說,這是可怕的意念。故此,到耶穌降生50年內,有關新約聖經的記載,可能仍未有任何記錄。
由於大能聖靈的超然設計,無需任何協議或共商;由人物描述和書信往來,片斷片斷地編織起來,完成了新約聖經。
但要謹記,從來沒有預先安排這回事。並非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事先一起會商,然後尋得聖靈的帶領,馬太便負責寫耶穌是王,馬可寫耶穌是僕人,路加寫耶穌是人,而約翰則寫耶穌是神的兒子!也不是保羅先約會雅各一起商談及禱告,然後達成協議,由保羅寫教義,雅各則寫基督信仰的實踐。事實並非如此,那裡也無任何痕跡可見。他們只是在受感下單純地寫出,只為了滿足當前的需要、或表達熱切的期望、或教導一些榮耀的真理;所採用的格式,有書信,有議論文,或是第一手資料的傳記等。由此也形成了一個奇妙的組合,就是新約聖經。
這書真奇異!它是超凡的,它的形成也是文學上的奇跡。除非神是這書的作者,否則聖經是不可能成書的。
聖經內容一致的奇妙
另一件事:我們認為這聖經好像一本書。我們很少想到。它如同一個圖書庫包含66冊,由34個不同的作者,以3種不同的語言,著作不同的主題,並在完全不同的環境下寫成。
一個作者寫歷史、另一個寫傳記;一個寫神學、一個寫詩歌,另一個寫預言;有些作者寫哲學和法律、有些寫家譜和人種學;有些則記述傳奇故事和冒險歷程。若將這66冊以大字體及厚紙分開印行,及獨立釘裝,真可以有小型圖書庫的規模!但現在我們卻可以手執一本就擁有全部66冊,它的體積可小如一本放在小孩手上的袖珍書。
最令人驚奇的就是,這書的不同主題似乎大相徑庭,內容也令人費解,這是人性的想法。但既然沒有經過事先協議的可能,也沒有安排續寫的情況(因為首位作者於1500年後的作者,兩者在知識上無可比擬,如何銜接?)然而,此書主題雖然繁多,內容卻貫徹一致,這實非人力所能及,乃是神——此書作者——的作為,遠非我們所能想像。這書內容的貫徹一致實是神跡。
聖經跨越年代的奇妙
今天仍有此書,是另一個奇妙。想到此書的年代,實在奇妙。我們若將聖經於其他的書比較,更顯出它奇妙非常。何解?
眾所周知,對文學著作來說,時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考驗。今天還有人看千多年前寫成的書嗎?風靡一時的書,幾年後往往就被人遺忘了!它們曾經面世,或許帶來震撼,但最終也都消聲匿跡了。它們逃不過湮滅無聞的冷酷命運。如今,它們用不著了,影響力也失去了。有哪本書已具500年歷史的書,今天仍為普羅大眾所閱讀呢?可以肯定,越古老的書,流通價值越少(因很難符合不同種族的人的口味)。
另一件事,要使一本其他民族的書,在自己民族中廣泛流傳,機會微乎其微。譬如,由西班牙人寫的書,難在德國人中廣泛流傳。慣例是,德國人看德國人的作品,英國人看英國人的作品。只有少數例外,如:但丁(Dante,165-1321,義大利詩人)、塞凡蒂斯(Cervantes,1547-1616,西班牙小說家)、歌德(Goethe,1749-1832,德國詩人及劇作家)、大仲馬(Dumas,1802-70,法國小說家及劇作家)莎士比亞(Shakespeare,1564-1616,英國劇作家及詩人)等,有何書可跨越不同國籍的界限?而聖經奇妙之處就在於此,它是世上唯一的一本不單能跨越時間的鴻溝,也能沖破國界樊籬的書。聖經主要以一種已湮滅的言語(希伯來文)寫成,這種文字今天已被棄用,由已經離開了我們二、三千年的人執筆。至今,聖經不僅仍然存活,並且在世界各地廣泛流傳。
聖經銷路領先的奇妙
這又是另一個奇跡。一位執銷售牛耳的書商被問及,何書銷路最廣時,他沒有說是最近出版的小說,也不是最新的科技業書,卻說,在芸芸書籍中,脫穎而出的是聖經。其他書籍賣出時,是以千數計,聖經卻是以百萬計!聖經每年都出版新譯本(指語言譯本),銷路仍繼續上升。
聖經趣味豐富的奇妙
聖經另一個奇跡,是它被各個階層及不同種類的人閱讀。事實上,學養高深的人不屑看兒童類 的書,而兒童就算懂,也沒有興趣看哲學及科學的書。哲學及科學的書只會吸引學養深的人,而兒童類的書通常只供幼稚園用。但奇妙的奇妙,聖經大大有別於其他的書——聰明絕頂的人閱讀它、小孩閱讀它,甚至垂死的老者也閱讀它。
曾經有一個護士向我的孩子讀故事,我問她:「你向小女所讀的是什麼呢?」她回答:「我讀的是聖經上約瑟的故事」我的孩子喊著:「爸爸,讓姨姨繼續講故事啦!」雖然這事跡是以希伯來文寫於3500年前,但小女對這故事卻聽得津津有味。在房間裡面,相隔不遠的地方,正坐著一位偉大的現代科學家——首席加拿大學者——道生威廉爵士(William Dawson,加拿大地質學家),蒙特利爾城麥喬大學校長,正深感興趣地閱讀同一本奇妙的書。
看這情景,讀聖經時,一位現代尖端科學家所得的喜樂,竟於一名幼兒園的小孩所得的相若。有何書能與之相比!我們的兒女得以在家中及主日學學到了很多聖經。偉大學者如牛頓(Newton,英國科學家)、赫瑟爾(Herschel,英國天文學家)、法拉第(Faraday,英國化學家及物理學家)和布魯斯德(Brewster,開發美國的清教徒);政治家如格來斯頓(Gladstone,英國政治家)和林肯(Lincoln,美國第16任總統);以及偉大的士兵如古斯塔夫的陸軍步兵(Gustavus Adolphus,古斯塔夫為17世紀的瑞典國王)、哥頓(Gordon)和史東維(Stonewall Jackson),都以聖經作為他們的喜樂及人生的指南。
聖經言語文筆的奇妙
另一件奇妙的事就是,此書不是寫於希臘的雅典(學術之都),也不是寫於埃及的亞歷山大,也不是由那些從古代智慧得著靈感的人所寫。它卻是由住在巴勒斯坦的人所寫,大部分作者都只是無學問的小民。固然,他們未受過大學教育,也非學者,更非一派宗師,甚至乎連說話都口齒不清。就是彼得,當他說話時就露出破綻,因他說話像加利利人;約翰也好不了多少(徒四13)。多位聖經的作者,他們不外是:農夫、牧人,甚至是漁夫。他們沒有學術的成就,但神卻藉著他們寫成聖經,以他的大能使原屬一地方的言語,成為世界上最有文化的國家的標准。
不但如此,這書已傳遍東南西北四方。它是現代生活最重要的原素,對古代世界亦然。它成為最有力量的原素,影響先進西方的多個大國;它也推動落後的東方那些狹隘及保守的人。它的作者是希伯來人,而希伯來人從天賦、傳統及教育和情操來說,是最狹隘的人。猶太人不但與其他國家隔離,而且獨善其身。正如約拿是被逼才去尼尼微傳福音;若非神跡和特別的啟示,彼得決不會關切外邦人的救恩,也不會向他們傳這大好的信息。
對於這些並非胸懷寬大,而且民族主義狹隘的人,居然寫成一本不只是給猶太人的書,並且是給全世界的,這又怎樣解釋呢?這真是奇妙的保守,一本古希伯來的書,神卻讓成千上萬的男男女女,不論老幼,在閱讀它的時候,卻絲毫感覺不到它的東方、猶太及拉比等的色彩,也不曉得它是原屬希伯來人的經典,並以一種古代的東方言語寫成的書。對很多人來說,只知聖經是用他們的母語寫成的。哈利生(Federic Harrison,1831-1923,英國作家及哲學家)在牛津一次授課時說,英文聖經「在文學上時最簡明高雅的散文。」
同樣,對德國人來說,他們對聖經不作他想,這是「不折不扣的德文聖經。」
聖經能被保存的奇妙
另有一件有關聖經的奇妙就是,雖然面對猛烈和永無休止的逼迫,聖經仍然屹立不倒。一個又一個世紀都有人試圖將聖經焚燒及埋沒,一次又一次的運動想要將它鏟除。世上君王起來和教會首領商議,要將聖經從世上消滅。羅馬皇帝戴克里(Diocletian)於303年,向一本書發動了一次猛烈的進攻。聖經幾乎全被毀滅,基督徒被殺的不計其數;戴皇在一本已被消滅的聖經上立了一個象徵勝利的柱子,刻著「Extincto nominee Christianorum」(滅亡時基督徒的代名詞)。然而,不多幾年後,聖經的重現,就如同挪亞出方舟重新繁衍人類一樣,325年康士坦丁(Constantine)在第一次大公會議上,將聖經尊崇為無誤的真理權威。
隨之而來,是中世紀漫長的迫害。羅馬教會是怎樣向民眾否認聖經的事,事無可推諉的,他們從不相信擁有聖經的人。聖經在多個世紀變得寂寂無聞。馬丁路德承認在他成年以來,他未曾見過一本聖經。羅馬教會禁止人接近神跡,比獄卒看守囚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但如此,因羅馬會議不斷發出勒令,以及主教議決禁絕,故聖經被禁,而讀聖經者被拉去受刑燒死。我們當中有許多基督徒曾親眼目睹,在舊倫敦城裡堆滿了一籃又一籃的英文聖經,在羅馬的一聲令下而初燒光了。
而最厲害反對聖經的,恐怕事過去150年。聖經最凶惡的敵人,真難以理解,就是那些自稱為思想自由的人,以及波林布魯克(Bolingbroke)、休母(Hume,1711-76,蘇格蘭哲學家及歷史家)、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法國作家),這三個人似乎很相信聖經會被消滅干凈。法國人伏爾泰聲明說,在他死百年之後,世界上必定不會再有一本聖經存在,即使有的話也必定是已經成為古董了。
接踵而來,是德國的理性主義。在眾多逼迫中,它是最兇猛及最多人受害的。但是,聖經仍在,且勝過從前。它會屹立不倒,今天如是,將來亦然。敵人已無所不用其技,但他們已得著惡報,致命的彈葯也發盡了。將來縱有未可料的敵人出現,但無論如何也惡毒不過以下這幾個鐵三角,如:朱理安(Julian,羅馬君王)、賽撒斯(Celsus)、波斐留(Porphyry);伏爾泰(Voltaire)、史特勞士(Strauss)、利納(Renan);艾科恩(Eichhorn)、威爾浩生(Wellhausen,德國的新派神學)、基仁(Kuenen);他們都是同一陣線反對聖經1。
此等反對的勢力狡猾地改變策略。他們打著基督徒的旗號,由基督徒的博士級人馬,以漂亮的「高等批評」,去搖動聖經是神話的可靠根基,說它不是神對人的啟示。這無非是撒旦的伎倆,要帶來比以前更甚的恐嚇。
縱使有此等的逼迫與攻擊,神的話仍無疑地流傳,而且不斷被尊榮。
聖經現存的流通量,每年約一千二百萬本,以全球五百種的語言發行,從未如此興旺過。這足以喚醒今日的世代,正如昔日摩西向人發出的挑戰一樣:「你且考察在你以前的世代,自神造人在世以來,從天這邊到天那邊,曾有何民聽見神在火中說話的聲音,像你聽見還能存活呢?」(申四32)
七個奇妙的奇妙
結束本文前,我想提出浮現於我腦際中有關此書的七個奇妙。
聖經就是見證
聖經是神的話,是不需要歷史驗證,或要大學教授去證明。此書的作者——聖靈,藉著聖經向我們的靈魂說話,以他的大能使我們信服聖經。你若能聽見神的聲音,你必能肯定聖經就是神的話,無須爭辯。人類曾經想要、現在仍然要來擾亂破壞這一切。耶穌的靈來證實和確認我們對神的信仰,帶來一種無法僅用推理來知曉的確信,並且不受疑惑的攻擊影響。
你或許聽過司布真那著名「無神者挑戰窮寡婦」的故事把。無神者問:「你在看什麼?」「我在看神的話」「神的話!誰告訴你」「神自己告訴我。」「真的嗎?你如何證明」窮寡婦仰望天際,說;「你可以向我證明天上有太陽嗎?」「當然可以,最好的證明就是我感受到太陽的溫暖和光」「對了!」她喜樂地回答:「聖經是神的話,最好的證明就是我的靈魂感受到它的溫暖和光。」
聖經取之不盡
聖經像種子。從橡樹上,你可數得出有多少橡子;但從橡子里,你難以估量會長出多少橡樹。樹從種子而出,然後結出很多種子,個別種子又長成樹,不斷下去,可說是「無可限量」
聖經是何等長闊高深!千百萬讀者及作者,一代復一代,從這深不可測的寶藏不斷發掘,但它仍不枯竭。一代又一代,它持續生發能力、意念、計劃、鴻圖、主題及書籍。是的,書籍;書籍往往是代表一個國家的文學作品。釋經者成為偉大的思想家。眾多的學生每日讀他,計算起來,每日的讀者,是以百萬計。
為聖經每章、每節而成的書,可以填滿整個圖書館。直到今天,這些釋經書仍是新鮮如昔、豐腴不減,以及取之不盡。這寶藏仍待人去開發,其量無限如同天上的星宿一樣。
聖經不需修訂
我們不會將金子鍍金,不會為紅寶石上色,更不會為鑽石加光。故此,沒有一位藝術家可以為已完成的聖經加上最後的潤色。它如同天上的太陽,亘古不變。這個自視的年代不能為聖經加添什麼、凡是企圖改良聖經的人,就算出於好意,他們所作的,都是多餘的補綴。聖經本有是神的榮耀。
聖經帶著權威
它是震懾你的天音。摩西五經有500此在開頭或結束時宣告:「耶和華說或這是耶和華說的」;其後的書卷,有300此也是這樣記載;先知書中有1200此如此說:「當聽耶和華的話」或「耶和華如此說」。
沒有其他的書膽敢如此向普世的人宣告,也沒有人用如此有約束力的宣告或只帶著權威——是神自己的權威——向人的內在良知說話。
聖經是活潑有功效的
人認為聖經是一本「曾經」被靈感的書,但聖經的奇妙是在於它「今天」仍是活生生的,並且是有效力的。它從遠古的時間,溜進現代人的心靈中,原來是神的氣息昔日吹進聖經中,它就藏著了一種神奇的生命,故此在今天它仍是活的及有效力的。聖經是活潑的道,是因著這位活神的生命給予它活著的力量。
詩篇23篇曾被靈感,但今天一次又一次地,在死囚室的死寂中被人低聲吟詠,或成為暗中的呼喊:「求你開我的眼經,使我看出你津法中的奇妙。」這是活潑的道,聖靈藉著它再次呼出生命。
這是聖經最顯著及獨特的地方:我覺得它是屬於「我的」。它的應許是給我的。當我讀到詩篇103篇時,這不是古老的希伯來文,而是今天的力量。而我,一個活著的靈魂,心中充滿感激的喊出:「我的心啊!你要贊美神。」
有一天我拿起一本舊聖經,是母親給我的,在創世記的一節經文旁邊,留下了一個我寫下的日期。它讓我回憶起好些年前,我曾遇著麻煩。當時我要離開妻兒,遠赴外地尋醫,心情難過不已。一天,當我隨意翻開聖經,創世記28章15節吸引我的目光,「我也與你同在。你無論往哪裡去,我必保佑你,領你歸回這地,總不離棄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應許的。」我豈會忘記當我讀到這節經文時,它那平安的一剎光芒閃進我靈魂的情景!就算世上所有的釋經家及聖經批評家怎樣也不能說服我的靈魂,說這節只是巴比倫的傳奇故事,或它只是一個神話而已。不!不是的。這信息是給「我」的,是直接臨到我,是天音溜進我的靈魂。它使我振作起來,我確信這是神親自向我說話的信息,沒有人可以動搖我這信念——因靈感而來的靈感。
聖經擁有創造及改變的力量
聖經改變人的生命,它影響他們的命運。它開創了世界性的運動,其中一段經文舊改變了馬丁路德的一生,成就了現在世紀最偉大的開始。聖經走進了不公義的社區,生發再生的力量。偉大的事業——博愛的、挽回性的,和教育性的——因而產生,並且滿有生命力。成千上萬的明證,表明神的話擁有再生的能力,一直活著並且永不止息。
聖經顯明基督
聖經至奇妙的地方是基督——他是聖經的完滿,是聖經的中心,以及聖經的偉大主題。新舊約聖經都是講論基督,他是歷史的重要事實,歷史的偉大力量,又是歷史的偉大將來。對這聖經上的話可說是:「有神的榮耀光照,又有羔羊為它的燈。」
只要地球上仍有人存在,聖經仍要述說,有一位超凡者,世界所渴望的中心——基督;啟示者、救贖主、復活者、掌權者、再來的主——耶穌,那萬國之企盼。聖經仍像磁石般吸引人的心,而人會靠它而立、為它而活,並且為它而死。
在結束前,讓我再多說一句。不要想、也不可說,雖然有人認為聖經只不過是一本普通的書,就用對待文學或科學書籍的態度來研究及分析便可以了。不行!你要持尊敬的態度看聖經,讀的時候要祈求聖靈的幫助。「當你把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
其他的書是屬地的,聖經卻是屬天的。聖經並非只是「有」神的話!它本身就「是」神的話。
不要把它單單視為一本好書,或只是一本佳作。你卻要以信心持定,不要以是人的話,它實在是神的話,是那永活之神活潑的道。它本質是超然的,價值難以言喻;它的內容豐富廣博、由人執筆但作者卻是神本身;具重生的能力,擁有無誤的權威。每個人都可從中得益,蒙聖靈的感動。
⑻ 白色皮的《聖經》是哪一年出版的
白色 《聖經》 Holy Bible
作者/Author: Martin Knowlden 著
出 版 社/Publisher: HarperCollins UK
中文書名/Chinese Title:
ISBN: 9780007166329
出版時間/Publication Date: 2003-08-04
版次/Edition:
頁數/Pages: 1104
裝幀/Format: 平裝
尺寸及重量/Dimensions & Weight:
紙張/Paper: 膠版紙
正文語種/Language: 英文
英文版的,中文的就不知道了。。。。
⑼ 聖經一書是出自哪一年呀
《舊約聖經》的成書年代大約在公元前1440年到公元前400年之間。最早的經書為摩西所寫的《摩西五經》。這些經書由聖殿的祭師領袖所保管、直到聖殿被毀,經書傳入由以斯拉開辦的教學機構,仍在猶太人的會堂中傳承。訓練有素的拉比們用手抄寫經本,直到印刷術傳入。公元九世紀的MASORETS派嚴格的抄寫經文,他們的抄本是今日《舊約聖經》抄本的主要來源。他們的抄本與死海古卷所發現的抄本相差無幾。而死海古卷則被認為是在他們之前一千年左右,足見其抄本的正確性。
《新約聖經》由耶穌的門徒所寫。寫成之後由地方教會抄寫彼此相傳,到整本新約匯編成冊。早期的抄本是在羊皮紙上謄寫的,用不了多久就得換新重抄。在公元四世紀,由康士坦丁下令抄寫五十套完整的新舊聖經全本。現存最長的古抄本可能就出於這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