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瞬息京華湖南文藝出版社

瞬息京華湖南文藝出版社

發布時間: 2021-03-24 21:17:50

㈠ 林語堂寫的一本書叫<京華雲煙>還是<京華煙雲>

<京華煙雲>

㈡ 汝於閨房之中

《京華煙雲》英文原著《Moments in Peking》

《京華煙雲》,英文原著《Moments in Peking》,是林語堂先生於1938年旅居法國時寫作的英文版小說。
林語堂自己希望《京華煙雲》被翻譯成中文,在國內延續海外的影響。在譯者的人選上,林語堂曾經看好郁達夫,他認為郁達夫「英文精,中文熟,老於此道,達夫文字無現行假摩登之歐化句子」。可惜的是,郁達夫在著手進行了一部分翻譯之後,就在蘇門答臘遇害了。直到1941年,第一個完整的翻譯版《瞬息京華》才正式出現,可林語堂對這個版本並不滿意,他還為此告誡說:「勸國內作家勿輕易翻譯。」
到了1977年,台灣推出了張振玉的譯本,名字也改為《京華煙雲》。這個譯本,在海峽兩岸暢銷多年,從而也使張振玉的《京華煙雲》這個譯名流傳開來。但在1991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又出版了由郁達夫之子郁飛翻譯的版本,這一次又改名為了《瞬息京華》。但此時《京華煙雲》的譯名已被廣泛接受,提起林語堂的這部大作,普通讀者仍然習慣性地稱之為《京華煙雲》。

《紅樓夢》

今天借到了英文版的《紅樓夢》。隨手翻了一頁,看到這樣的一個名字,叫Shih Ying,一愣,琢磨半天,覺得大概是「石瑩」之類的,不過也想不起來看到過這樣的名字,覺得挺蹊蹺。後來回到家裡對照著看,差點沒郁悶死,竟然是「士隱」...

我聽過the dream of red mention 和the dream of red building

我在金山詞霸里查得,是: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周汝昌建議英譯名應為:A Tale of the Stone

而牛津的David Hawkes的譯本作:The Tale of the Stone.

也有譯做:Red Chamber Dream

外國也有翻譯得更搞笑得.....A boy and many girls.

現在大家比較認可的是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翻譯的英譯本《紅樓夢》,譯為「The Dream of Red Mansion」。楊憲益夫婦是大翻譯家,我本不敢亂說什麼,但我想了很多年,還是覺得,這樣翻譯實際上是翻譯錯了,斗膽說出來,供大家研究、討論。我覺得,《紅樓夢》里所說的「紅樓」並不是「紅色公寓(Red Mansion)」的意思,正如「青樓」不是指「青色的樓」,而是指「妓院」一樣。這里,「紅樓」是指「女兒樓」,或者叫「閨房」,是女孩出嫁之前居住的地方。如果把「紅樓」翻譯成為「Red Mansion」就完全沒有這種「女兒樓」的意思了。但如果僅僅是這個「女兒樓」 的意思,那還比較好翻譯,因為在西方,也有女孩出嫁之前居住的「閨房」,如「boudoir」的意思就是「閨房,女人的卧室或化妝室、起居室」。但如果把《紅樓夢》翻譯為「The dream of Boudoir」仍然是不妥的,因為西方的「閨房」與中國的「閨房」是完全不同的。西方的「閨房」僅僅是女子出嫁之前居住的地方,僅僅是女人的卧室。但中國的「閨房」卻有著更為深刻的文化內涵。中國住在「閨房」里的千金小姐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實際上,是處在一種自我封閉,或者說,是處在一種被軟禁的狀態。越是高官貴族的千金小姐,越是處於一種嚴密的監視和控制之下,處於一種封閉的狀態之中,除自己家裡人外,不能與任何男性說話或來往。這在西方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在西方的封建社會里,女孩出嫁前比中國女孩自由多了,她們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與男性來往。西方的封建社會,遠不如中國的封建社會那樣封建。所以,西方的「閨房」沒有中國「閨房」里那種封閉的含義。如果把《紅樓夢》翻譯成「The Dream of Boudoir」仍然不能准確地表達出中國所特有的文化內涵。其實,歸根到底,夢是人做的,不是房子做的,所以,不如索性譯為「The Dream of the Girls」。女孩的夢,東西方都有,也都差不多。未婚女子對愛情的憧憬和追求,東西方也都差不多。《紅樓夢》實際上寫的不是賈寶玉的夢,而是金陵十二釵的夢,更准確地說,是「The Dream of the 12 Girls」。我覺得,這樣翻譯也許比「The Dream of Red Mansion」更准確一些。或者,乾脆迴避開,索性就叫《石頭記》吧。「The Story of the Stone」就不會有任何爭議了。

㈢ 林語堂對京華煙雲的評價

《京華煙雲》前面的獻詞為:全書寫罷淚涔涔,獻予殲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熱血,神州誰是自由民。

林語堂寫《京華煙雲》時,正值二戰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華各族兒女奮力抗戰之際。

林語堂深深的熱愛著偉大的祖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認為作為一個與時俱進的中國知識分子,在國家形勢危急的情況下,就應該義不容辭的將自己的安危和國家的安危緊緊地捆綁在一塊,就應該責無旁貸的把自己投入到挽救國家的陣營中去。

他認為「作為一個作家,最有效的武器是作品」,他認為「要使讀者如歷其境,如見其人,必須藉助小說這種手段來表達」。

(3)瞬息京華湖南文藝出版社擴展閱讀

《京華煙雲》主題思想:

《京華煙雲》展示了一幅漫長的歷史畫卷,起自1901年的義和團運動,終於抗日戰爭爆發之時,講述了中國兩大家族長達四十年的興衰榮辱。通過對書中人物的描繪,作者向人們闡釋了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及佛家思想等中國哲學思想,也向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向外國讀者呈現了中國現代社會的全貌。文中涉及人物眾多,性格迥異,舊式人物和新派代表,富人和窮人,青年和長者。這些人物對話為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京華煙雲》小說內容博大精深,感情真切自然,品格優雅含蓄。

在哲學精神方面,《京華煙雲》以莊周哲學統領全書,其中也穿插著中庸之道的儒學與萬物平等的佛學,主要表達的是「一切人生浮華皆如煙雲「的道學思想,強調了人的永生是種族的延綿,新陳代謝是世間萬物永恆的真諦。

㈣ 林語堂的<<京華煙雲>>的文學評論

11月20日,電視劇《京華煙雲》在央視上演大結局。

人們對電視劇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同名電視劇的播出至少讓《京華煙雲》這本書登上了暢銷書排行榜。對《京華煙雲》來說,這說不清是幸運,還是悲哀。

原著的魅力在哪裡

對於名著的電視劇改編,可能是這兩年來最招人罵的文化現象之一。因為這類電視劇無一例外地和原著嚴重脫節。從老舍的《我這一輩子》、曲波的《林海雪原》,到眼下的《京華煙雲》,很多戲除了人名相同,基本沒有保留原著的意思。當代導演總是在犯兩個毛病:在藝術上沒有主見,堅信英雄必須配以美人,愛情一定是三角形的,情節一定要跌宕,這樣才能讓人喜歡。《京華煙雲》的主創人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稱:「一個女人不離婚、不自殺,觀眾會看嗎?」同時,他們在藝術上又自作聰明,堅信自己比老舍和林語堂還偉大。這也符合「改編」的意思:大刀闊斧地改,然後再編出點兒新鮮東西。

電視劇版的《京華煙雲》與原著的不同之處很多,主要的問題還是所謂的「味道沒了」。從時間上,30多年的情節被壓縮到了十幾年,據說可以增強矛盾沖突,提高戲劇性。不過讓人懷疑,真實的用意恐怕還是怕趙薇演不了中年婦女,就算演得了也未必有人愛看,因為妙齡少女和風韻少婦總比40來歲的老大姐吸引眼球。而《京華煙雲》原著的一大魅力,恰好在於它史詩性的波瀾壯闊,3個大家族,歷經1900年義和團運動,涉及到清王朝的崩潰、袁世凱稱帝、「五四」運動、北洋軍閥征戰與抗戰爆發等歷史事件,將這樣波瀾起伏的社會變遷濃縮在小說中,所以有人將它稱為現代文學史中的《清明上河圖》。而在意境上的缺乏更多,林語堂原來追求「儒道結合」的人生態度,後來他的女兒林如斯也曾撰文說,《京華煙雲》的最大優點在其哲學意義。林語堂在儒家文化的立場上肯定了莫愁、孔立夫和傅先生,又開宗明義地將木蘭稱為「道家的女兒」,他希望用這種儒道結合的思想境界寫出中國文化的精髓。可以說,《京華煙雲》的重點不在於愛情糾葛,而在於文化意境,這樣一個態度,卻並不是電視劇導演感興趣的。
格局和意境模仿了《紅樓夢》

這時候重新回顧一下林語堂版的《京華煙雲》,恐怕別有一番味道。很多中國作家是靠英文好而聞名的,林語堂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那時候英文好的文人,大多數都是中國文化的迷戀者,過分一點的有辜鴻銘用一個茶壺兩個茶碗的比喻來支持一夫多妻制,溫和一點的林語堂也在藝術上對《紅樓夢》推崇備至。1936年,林語堂旅居美國時,本來想把《紅樓夢》翻譯成英文,但考慮到外國讀者對《紅樓夢》理解上可能會有隔膜。作為折中,林語堂索性用英文寫下了一部反映中國現代社會的作品,這就是《MomentinPeking》(曾譯為《瞬息京華》,現多譯為《京華煙雲》)。因為小說的格局和意境模仿了《紅樓夢》,所以一些評論者對這種寫法頗有微詞,認為這種翻版不算什麼本事。不過應該想到,林語堂參考的可是《紅樓夢》。中國現當代的作家,假如都翻版一個紅樓夢,恐怕沒有幾個能寫得好的,也沒有幾個能比林語堂翻得好的。從這個角度講,林語堂的藝術水平不應該受到質疑。

《京華煙雲》寫成於1939年,英文版70萬字,分3卷,共45回。出版後賣出了5萬冊,銷量很大,還被《時代》周刊譽為「極有可能成為關於現代中國社會現實的經典作品」。林語堂的摯友賽珍珠也對《京華煙雲》評價很高,她甚至因此推薦林語堂獲得諾貝爾獎。她說道:「它實事求是,不為真實而羞愧。它寫得美妙,既嚴肅又歡快,對古今中國都能給予正確的理解和評價。」但林語堂最終沒有獲獎,後來也因為種種原因和賽珍珠決裂了。這就是另外一段事情了。

林語堂先生

《京華煙雲》的翻譯風波

林語堂自己希望《京華煙雲》被翻譯成中文,在國內延續海外的影響。在譯者的人選上,林語堂曾經看好郁達夫,他認為郁達夫「英文精,中文熟,老於此道,達夫文字無現行假摩登之歐化句子」。可惜的是,郁達夫在著手進行了一部分翻譯之後,就在蘇門答臘遇害了。直到1941年,第一個完整的翻譯版《瞬息京華》才正式出現,可林語堂對這個版本並不滿意,他還為此告誡說:「勸國內作家勿輕易翻譯。」

到了1977年,台灣推出了張振玉的譯本,名字也改為《京華煙雲》。這個譯本,在海峽兩岸暢銷多年,從而也使張振玉的《京華煙雲》這個譯名流傳開來。但在1991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又出版了由郁達夫之子郁飛翻譯的版本,這一次又改名為了《瞬息京華》。但此時《京華煙雲》的譯名已被廣泛接受,提起林語堂的這部大作,普通讀者仍然習慣性地稱之為《京華煙雲》。

這種用英文反映中國社會生活的寫作方法,給後來的翻譯和讀者的接受都帶來一些麻煩。總有人推測,假如當初林語堂直接用中文寫作,可能藝術性會更加完美。因為在翻譯的過程中,總不免要有缺失。但也可以推測,假如最初的版本是中文版,那麼再翻譯成英文也可能不會產生那麼大的海外反響了。翻譯的流失是無可避免的,只不過林語堂將遺憾留給了中國的讀者。

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電視劇《京華煙雲》,已經是從英文版翻譯成中文版,從中文版再改編的三手版本了。而且電視劇改編得與原書差異太大,就算看過電視劇,再找本書來讀一遍,也不能算作原湯化原食了。

評論木蘭
姚木蘭的儒道兼容

如果說寶釵是封建社會儒家的理想女子,那麼木蘭則是語堂先生心目中儒道結合的理想女子,是語堂先生在《紅樓夢》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完美女人,她兼容並包有儒家的世俗生存智慧和道家的逍遙自由思想。

由於溫存善良的母親的傳統教育,木蘭節儉、勤勞、端莊、知禮、謙讓、服從、善理家事,與寶釵一樣是一個儒家女性教育的理想:安守女人的本分,即使才華、智慧遠超哥哥和丈夫,也只是在女人的位置上運用這種智慧影響著男人;具備寶釵式的美德,很能適應家庭和社會環境,有著世俗的生存智慧。當然,在這種世俗的生存智慧上,木蘭的妹妹莫愁是有過之而不及的。但是,木蘭的自由與夢想,青春與熱愛,則是他們所遠不及的,而這也是語堂先生之所以說:「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的原因之所在。

由於重道逍遙的父親的道家自由思想影響,木蘭能脫離於禮數的束縛而自由、健康的生活、成長:她一雙天足,不裹腳;會吹口哨兒、唱京戲以及收集、鑒賞古董;接收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思想,不相信女孩子要規矩,男孩子就應當壞,男女應當平等。正因為天性自由熱情,嚮往和追求美的事物,木蘭的性格、人性都非常的健康、美麗,擁有與曼妮、暗香純潔而熱烈的女性友誼,與立夫超乎友誼之上的真摯、美好感情,與父親、母親、弟弟、妹妹和子女濃烈的親情,與蓀亞的婚姻也和諧美滿,在情感和命運上沒有留下太多的缺憾。因此,相對《紅樓夢》眾多女性悲劇之一的寶釵,木蘭無疑要完美的多。盡管寶釵性格相對完善,擁有親情、友情,但終因太藏愚納拙,事故老成而婚姻不幸,當然,寶釵的婚姻不幸有著造化的因素,但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寶釵確實是很不幸的。

至於木蘭跟孔立夫之間的感情糾葛,木蘭應該是沒有缺憾的。不憑別的,就憑她們婚後的美滿生活和倆人之間一生的相知相助。木蘭和立夫之間是有著甜蜜的,陶醉的,幸福的愛情味道的,只是,他們各自的婚姻,就如傅先生的五行命算所預示的:「五種命型,就用金、木、水、火、土來代表。男女婚配,就是這種命型配合的學問。命型若配得好,可以彼此相輔,彼此相成。」木蘭的金命配蓀亞的水命,莫愁的土命配立夫的木命,都是相輔相成的,都是幸福的婚姻,並且,木蘭與立夫還能終生相知相助,憾何有之。

盡管一個立夫值三個蓀亞,木蘭自身才華也遠超蓀亞,但木蘭仍有智慧把與蓀亞的婚姻經營得美美滿滿,與立夫的感情也經營得有聲有色,相比於現時代女性事業、婚姻的眾多困惑,木蘭無疑是一個理想。木蘭思想自由、堅毅剛強,在關鍵時候能有大智大勇,在眾人促手無策之時,機智的救出立夫;木蘭謀事細致周全、眼光長遠,在家庭財政計劃上,量入為出,精打細算,善於理財和投資;因此,若是在當今社會,木蘭的事業肯定會青山不老、長盛不衰。但不管木蘭的事業再怎樣蒸蒸日上,回到家庭和婚姻,木蘭仍舊只會做著她的妻子、母親和女兒。因為木蘭本質上對生活有著由衷的熱愛和理想,雖然儒家的俗世理論使她精於人世,在生存智慧上超於眾人,但道家的逍遙思想更能使她超脫於世俗的生存智慧,真正的體驗自身的感受和思想。也就是說,世俗的生存智慧只是木蘭適應社會的一種必要,指向木蘭自身的思想和情感才是木蘭的追求和理想,她的婚姻家庭和愛情才是真正目的性的東西。

縱觀木蘭的一生,她勇敢堅強,才氣煥發,對人友好,胸襟開闊,無限熱情,親密懇切,灑脫自然,窮達不變,甘苦與共。她夜訪司令部,勇救立夫;痛失愛女,堅強的活著;特別是最後成為忍苦、勇敢、偉大的抗日民眾之一的倆次升華,更使得木蘭有了對民族和國家命運的密切關注,從而轉變為一個全新的時代女性。

因此,從薛寶釵式的儒家女性生存智慧到姚木蘭的超於世俗的個人生存智慧和超於個人的民族思想感情的兼容並包,中國女性經歷了一個從舊式的為男人活著的個人生存智慧到追求個人思想和情感再到對民族的關注的過程。這樣一個過程繼續下來,就是我們當今的男女平等的社會。這樣一個社會中女性的生存智慧、婚姻家庭和思想情感的研究和表達又可以用一個什麼樣的形象來闡釋呢?那必是另一位大師的責任了,只是,筆者對這樣一位大師的出現充滿了期待和盼望。

㈤ 京華煙雲是誰的書

林語堂

㈥ 魯迅的個人小資料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
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大學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當時的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1927年10月到達上海,開始與其學生許廣平同居。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世。1930年起,先後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反抗國民黨政府的獨裁統治和政治迫害。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鉤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結核病逝於上海,上海民眾上萬名自發舉行公祭、送葬,葬於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遺體移葬虹口公園,毛澤東為重建的魯迅墓題字。
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葯》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魯迅的作品充實了世界文學的寶庫,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語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㈦ 請問一下,有關林語堂的《京華煙雲》畢業論文資料嗎謝謝........

11月20日,電視劇《京華煙雲》在央視上演大結局。

人們對電視劇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同名電視劇的播出至少讓《京華煙雲》這本書登上了暢銷書排行榜。對《京華煙雲》來說,這說不清是幸運,還是悲哀。

原著的魅力在哪裡

對於名著的電視劇改編,可能是這兩年來最招人罵的文化現象之一。因為這類電視劇無一例外地和原著嚴重脫節。從老舍的《我這一輩子》、曲波的《林海雪原》,到眼下的《京華煙雲》,很多戲除了人名相同,基本沒有保留原著的意思。當代導演總是在犯兩個毛病:在藝術上沒有主見,堅信英雄必須配以美人,愛情一定是三角形的,情節一定要跌宕,這樣才能讓人喜歡。《京華煙雲》的主創人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稱:「一個女人不離婚、不自殺,觀眾會看嗎?」同時,他們在藝術上又自作聰明,堅信自己比老舍和林語堂還偉大。這也符合「改編」的意思:大刀闊斧地改,然後再編出點兒新鮮東西。

電視劇版的《京華煙雲》與原著的不同之處很多,主要的問題還是所謂的「味道沒了」。從時間上,30多年的情節被壓縮到了十幾年,據說可以增強矛盾沖突,提高戲劇性。不過讓人懷疑,真實的用意恐怕還是怕趙薇演不了中年婦女,就算演得了也未必有人愛看,因為妙齡少女和風韻少婦總比40來歲的老大姐吸引眼球。而《京華煙雲》原著的一大魅力,恰好在於它史詩性的波瀾壯闊,3個大家族,歷經1900年義和團運動,涉及到清王朝的崩潰、袁世凱稱帝、「五四」運動、北洋軍閥征戰與抗戰爆發等歷史事件,將這樣波瀾起伏的社會變遷濃縮在小說中,所以有人將它稱為現代文學史中的《清明上河圖》。而在意境上的缺乏更多,林語堂原來追求「儒道結合」的人生態度,後來他的女兒林如斯也曾撰文說,《京華煙雲》的最大優點在其哲學意義。林語堂在儒家文化的立場上肯定了莫愁、孔立夫和傅先生,又開宗明義地將木蘭稱為「道家的女兒」,他希望用這種儒道結合的思想境界寫出中國文化的精髓。可以說,《京華煙雲》的重點不在於愛情糾葛,而在於文化意境,這樣一個態度,卻並不是電視劇導演感興趣的。
格局和意境模仿了《紅樓夢》

這時候重新回顧一下林語堂版的《京華煙雲》,恐怕別有一番味道。很多中國作家是靠英文好而聞名的,林語堂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個。那時候英文好的文人,大多數都是中國文化的迷戀者,過分一點的有辜鴻銘用一個茶壺兩個茶碗的比喻來支持一夫多妻制,溫和一點的林語堂也在藝術上對《紅樓夢》推崇備至。1936年,林語堂旅居美國時,本來想把《紅樓夢》翻譯成英文,但考慮到外國讀者對《紅樓夢》理解上可能會有隔膜。作為折中,林語堂索性用英文寫下了一部反映中國現代社會的作品,這就是《MomentinPeking》(曾譯為《瞬息京華》,現多譯為《京華煙雲》)。因為小說的格局和意境模仿了《紅樓夢》,所以一些評論者對這種寫法頗有微詞,認為這種翻版不算什麼本事。不過應該想到,林語堂參考的可是《紅樓夢》。中國現當代的作家,假如都翻版一個紅樓夢,恐怕沒有幾個能寫得好的,也沒有幾個能比林語堂翻得好的。從這個角度講,林語堂的藝術水平不應該受到質疑。

《京華煙雲》寫成於1939年,英文版70萬字,分3卷,共45回。出版後賣出了5萬冊,銷量很大,還被《時代》周刊譽為「極有可能成為關於現代中國社會現實的經典作品」。林語堂的摯友賽珍珠也對《京華煙雲》評價很高,她甚至因此推薦林語堂獲得諾貝爾獎。她說道:「它實事求是,不為真實而羞愧。它寫得美妙,既嚴肅又歡快,對古今中國都能給予正確的理解和評價。」但林語堂最終沒有獲獎,後來也因為種種原因和賽珍珠決裂了。這就是另外一段事情了。

林語堂先生

《京華煙雲》的翻譯風波

林語堂自己希望《京華煙雲》被翻譯成中文,在國內延續海外的影響。在譯者的人選上,林語堂曾經看好郁達夫,他認為郁達夫「英文精,中文熟,老於此道,達夫文字無現行假摩登之歐化句子」。可惜的是,郁達夫在著手進行了一部分翻譯之後,就在蘇門答臘遇害了。直到1941年,第一個完整的翻譯版《瞬息京華》才正式出現,可林語堂對這個版本並不滿意,他還為此告誡說:「勸國內作家勿輕易翻譯。」

到了1977年,台灣推出了張振玉的譯本,名字也改為《京華煙雲》。這個譯本,在海峽兩岸暢銷多年,從而也使張振玉的《京華煙雲》這個譯名流傳開來。但在1991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又出版了由郁達夫之子郁飛翻譯的版本,這一次又改名為了《瞬息京華》。但此時《京華煙雲》的譯名已被廣泛接受,提起林語堂的這部大作,普通讀者仍然習慣性地稱之為《京華煙雲》。

這種用英文反映中國社會生活的寫作方法,給後來的翻譯和讀者的接受都帶來一些麻煩。總有人推測,假如當初林語堂直接用中文寫作,可能藝術性會更加完美。因為在翻譯的過程中,總不免要有缺失。但也可以推測,假如最初的版本是中文版,那麼再翻譯成英文也可能不會產生那麼大的海外反響了。翻譯的流失是無可避免的,只不過林語堂將遺憾留給了中國的讀者。

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電視劇《京華煙雲》,已經是從英文版翻譯成中文版,從中文版再改編的三手版本了。而且電視劇改編得與原書差異太大,就算看過電視劇,再找本書來讀一遍,也不能算作原湯化原食了。

評論木蘭
姚木蘭的儒道兼容

如果說寶釵是封建社會儒家的理想女子,那麼木蘭則是語堂先生心目中儒道結合的理想女子,是語堂先生在《紅樓夢》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完美女人,她兼容並包有儒家的世俗生存智慧和道家的逍遙自由思想。

由於溫存善良的母親的傳統教育,木蘭節儉、勤勞、端莊、知禮、謙讓、服從、善理家事,與寶釵一樣是一個儒家女性教育的理想:安守女人的本分,即使才華、智慧遠超哥哥和丈夫,也只是在女人的位置上運用這種智慧影響著男人;具備寶釵式的美德,很能適應家庭和社會環境,有著世俗的生存智慧。當然,在這種世俗的生存智慧上,木蘭的妹妹莫愁是有過之而不及的。但是,木蘭的自由與夢想,青春與熱愛,則是他們所遠不及的,而這也是語堂先生之所以說:「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的原因之所在。

由於重道逍遙的父親的道家自由思想影響,木蘭能脫離於禮數的束縛而自由、健康的生活、成長:她一雙天足,不裹腳;會吹口哨兒、唱京戲以及收集、鑒賞古董;接收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思想,不相信女孩子要規矩,男孩子就應當壞,男女應當平等。正因為天性自由熱情,嚮往和追求美的事物,木蘭的性格、人性都非常的健康、美麗,擁有與曼妮、暗香純潔而熱烈的女性友誼,與立夫超乎友誼之上的真摯、美好感情,與父親、母親、弟弟、妹妹和子女濃烈的親情,與蓀亞的婚姻也和諧美滿,在情感和命運上沒有留下太多的缺憾。因此,相對《紅樓夢》眾多女性悲劇之一的寶釵,木蘭無疑要完美的多。盡管寶釵性格相對完善,擁有親情、友情,但終因太藏愚納拙,事故老成而婚姻不幸,當然,寶釵的婚姻不幸有著造化的因素,但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寶釵確實是很不幸的。

至於木蘭跟孔立夫之間的感情糾葛,木蘭應該是沒有缺憾的。不憑別的,就憑她們婚後的美滿生活和倆人之間一生的相知相助。木蘭和立夫之間是有著甜蜜的,陶醉的,幸福的愛情味道的,只是,他們各自的婚姻,就如傅先生的五行命算所預示的:「五種命型,就用金、木、水、火、土來代表。男女婚配,就是這種命型配合的學問。命型若配得好,可以彼此相輔,彼此相成。」木蘭的金命配蓀亞的水命,莫愁的土命配立夫的木命,都是相輔相成的,都是幸福的婚姻,並且,木蘭與立夫還能終生相知相助,憾何有之。

盡管一個立夫值三個蓀亞,木蘭自身才華也遠超蓀亞,但木蘭仍有智慧把與蓀亞的婚姻經營得美美滿滿,與立夫的感情也經營得有聲有色,相比於現時代女性事業、婚姻的眾多困惑,木蘭無疑是一個理想。木蘭思想自由、堅毅剛強,在關鍵時候能有大智大勇,在眾人促手無策之時,機智的救出立夫;木蘭謀事細致周全、眼光長遠,在家庭財政計劃上,量入為出,精打細算,善於理財和投資;因此,若是在當今社會,木蘭的事業肯定會青山不老、長盛不衰。但不管木蘭的事業再怎樣蒸蒸日上,回到家庭和婚姻,木蘭仍舊只會做著她的妻子、母親和女兒。因為木蘭本質上對生活有著由衷的熱愛和理想,雖然儒家的俗世理論使她精於人世,在生存智慧上超於眾人,但道家的逍遙思想更能使她超脫於世俗的生存智慧,真正的體驗自身的感受和思想。也就是說,世俗的生存智慧只是木蘭適應社會的一種必要,指向木蘭自身的思想和情感才是木蘭的追求和理想,她的婚姻家庭和愛情才是真正目的性的東西。

縱觀木蘭的一生,她勇敢堅強,才氣煥發,對人友好,胸襟開闊,無限熱情,親密懇切,灑脫自然,窮達不變,甘苦與共。她夜訪司令部,勇救立夫;痛失愛女,堅強的活著;特別是最後成為忍苦、勇敢、偉大的抗日民眾之一的倆次升華,更使得木蘭有了對民族和國家命運的密切關注,從而轉變為一個全新的時代女性。

因此,從薛寶釵式的儒家女性生存智慧到姚木蘭的超於世俗的個人生存智慧和超於個人的民族思想感情的兼容並包,中國女性經歷了一個從舊式的為男人活著的個人生存智慧到追求個人思想和情感再到對民族的關注的過程。這樣一個過程繼續下來,就是我們當今的男女平等的社會。這樣一個社會中女性的生存智慧、婚姻家庭和思想情感的研究和表達又可以用一個什麼樣的形象來闡釋呢?那必是另一位大師的責任了,只是,筆者對這樣一位大師的出現充滿了期待和盼望。
參考資料:http://www.xiaoshuo.com/jsp/bookcommentail.jsp?id=61557

㈧ 在哪裡可以看到京華煙雲的英文原著呢

《京華煙雲》,英文原著《Moments in Peking》,是林語堂先生於1938年旅居法國時寫作的英文版小說。
林語堂自己希望《京華煙雲》被翻譯成中文,在國內延續海外的影響。在譯者的人選上,林語堂曾經看好郁達夫,他認為郁達夫「英文精,中文熟,老於此道,達夫文字無現行假摩登之歐化句子」。可惜的是,郁達夫在著手進行了一部分翻譯之後,就在蘇門答臘遇害了。直到1941年,第一個完整的翻譯版《瞬息京華》才正式出現,可林語堂對這個版本並不滿意,他還為此告誡說:「勸國內作家勿輕易翻譯。」
到了1977年,台灣推出了張振玉的譯本,名字也改為《京華煙雲》。這個譯本,在海峽兩岸暢銷多年,從而也使張振玉的《京華煙雲》這個譯名流傳開來。但在1991年,湖南文藝出版社又出版了由郁達夫之子郁飛翻譯的版本,這一次又改名為了《瞬息京華》。但此時《京華煙雲》的譯名已被廣泛接受,提起林語堂的這部大作,普通讀者仍然習慣性地稱之為《京華煙雲》。

英文版的外研社出版的有,就是現在新版電視劇開始的第一個鏡頭里靠右邊的那本書,紫色的封面。在各大書店應該能買到的,網上也有賣的。http://www.dangdang.com/proct_detail/proct_detail.asp?proct_id=160700&from=P-1385362
http://www.haotushu.com/book/52956/
isbn: 7-5600-1420-8
頁數: 937
定價: 29.90
出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1999-02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