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清代學術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清代學術概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發布時間: 2021-03-23 21:18:17

⑴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的《中國文學批評史新編》上海古籍版與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有什麼不同

上海古籍的版本是繁體豎排版的,出版年代早。紅皮的復旦大學出版社是簡體橫排版的。
內容一樣。

⑵ 無題哦……

龔自珍《乙丙之際箸議第九》及朱維錚先生譯文

2007年8月15日
讀朱維錚先生《走出中世紀》(增訂本)(復旦大學出版社),痛快淋漓,雖然先生有時話語比較刻薄,比如對梁啟超先生,見《清代學術概論》之《導讀》(上海古籍出版社),但以知識之鴻富,考證之精審,思想之銳利而論,先生在當代學者中,實在是很少見的。此書看似內容頗雜,但著眼點不過在於對近代中國在政治、思想、文化的反思,尤其在對專制政治的反思。其中一篇,叫《戮心的盛世》,借龔自珍在《乙丙之際箸議》對於清代所謂康雍乾盛世的反思。乙丙,指嘉慶二十、二十一年之間,農歷乙亥至丙子年,1815-1816年。發人深省。在此偷懶,只照抄龔自珍原文和朱先生譯文,因為朱先生並未抄全,我在此把全文依據《龔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補足。

龔自珍《乙丙之際箸議第九》
吾聞深於《春秋》者,其論史也,曰:書契以降,世有三等,三等之世,皆觀其才;才之差,治世為一等,亂世為一等,衰世別為一等。(以上朱先生未錄)衰世者,文類治世,名類治世,聲音笑貌類治世。黑白雜而五色可廢也,似治世之太素;宮羽淆而五聲可鑠也,似治世之希聲;道路荒而畔岸墮也,似治世之盪盪便便;人心混混而無口過也,似治世之不議。左無才相,右無才史,閫無才將,庠序無才士,隴無才民,廛無才工,衢無才商,抑巷無才偷,市無才駔,藪澤無才盜,則非但尟君子也,抑小人甚尟。當彼其世也,而才士與才民出,則百不才督之縛之,以至於戮之。戮之非刀、非鋸、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聲音笑貌亦戮之。戮之權不告於君,不告於大夫,不宣於司市,君大夫亦不任受。其法亦不及要領,徒戮其心,戮其能憂心、能憤心、能思慮心、能作為心,能有廉恥心,能無渣滓心。又非一日而戮之,乃以漸,或三歲而戮之,十年而戮之,百年而戮之。才者自度將見戮,則早夜號以求治,求治而不得,悖悍者則早夜號以求亂。夫悖且悍,且睊然眮然以思世之一便己,才不可問矣,曏之倫 (此字下面心旁,上面左耳右舌,有時間再用造字程序)有辭矣。然而起視其世,亂亦竟不遠矣。(以下朱先生未錄)是故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書,則能以良史之憂憂天下,憂不才而庸,如其憂才而悖;憂不才而眾憐,如其憂才而眾畏。履霜之屫,寒於堅冰,未雨之鳥,戚於飄搖,痹癆之疾,殆於癰疽,將萎之華,慘於槁木。三代神聖,不忍薄譎士勇夫,而厚豢駑羸,探世變也,聖之至也。

以下朱維錚先生選錄部分之譯文。
所謂衰世,表現是形式像治世,言詞像治世,歌吟談笑都像治世。
你看,絢麗的色彩被單調的黑白相雜代替,正如治世原初的徵兆;動聽的音樂被忽高忽低的錯亂音符所消除,正如治世原初的無聲;道路長滿了雜草,田徑河堤都崩坍了,正如治世原初的平曠;人們全都心地糊塗,到處聽不到辨別是非的話,正如治世原初的百姓不談國事。
在朝內,左側見不到能乾的宰相,右邊見不到能乾的秘書;在城外,也見不到能乾的將軍;學校里沒有能乾的讀書人,農村裡沒有能乾的老百姓,鋪子里見不到能乾的工匠,街道上見不到能乾的商人;而且,里弄里也沒有能乾的小偷,市場上也沒有能乾的市儈,叢林沼澤中也沒有能乾的強盜。——就是說,此時不但君子少見,而且小人也少見。(韓案:朱先生此處把「才」全部譯作「能幹」,非常機械不說,關鍵與「才」的本義「才能、天賦、聰明等等」相去甚遠,是需要注意的。)
在那樣的世道里,如果有能乾的讀書人或老百姓出現,那就必然有百倍的庸夫俗子冒出來,監視他們,束縛他們,甚至於殺害他們。
殺害他們,不是用刀鋸,用水火,而是在形式上也加害,在言詞上也加害,在歌吟談笑上也加害。(韓案:此處的「戮」,朱先生先翻譯為「殺害」很不準確,「加害」稍好一些,其實,「戮」還有「羞辱」等意思,在這里甚至有「修理」、「壓制」的含義。另外,「文」在「文質彬彬」中理解為「形式」是可以的,但在這里,和把「名」理解為「言辭」一樣,都非常別扭。特別是「聲音笑貌」翻譯為「歌吟談笑」,完全是多此一舉。具體該怎樣翻譯,因為太費工夫,只好等以後有時間。)
取得殺害的權力,既不用向君主請示,向長官請示,也不用在法場當眾布告。即使向君主婕?官請示,他們也不肯但肩膀。(韓案:「司市」在《周禮·地官·司市》中確屬法場,「告」是否就是「請示」的意思呢?一時找不出答案,但感覺這里的翻譯很成問題,不合於上下語境,至少不夠貼切。)
實行殺害的辦法,用不著觸及腰頸,只殺他們的心。殺他們會憂患的心,會憤怒的心,會思考的心,會幹事的心,會發生廉恥的心,會消除雜念的心。(韓案:殺顯然不合適,我倒是覺得「壓制」、「摧殘」或者「戕害」更合適一些。)
殺害心靈的時候,又不是乾脆集中於一天,而是採取慢慢殺害的手段。或者花三年工夫殺害,或者花十年工夫殺害,或者花百年工夫殺害。(真覺得朱先生這里的翻譯笨笨的,還不準確。)
能乾的人預感自己將被殺害,那就會從早到晚呼號,追求太平。追求太平,卻無法得到,他們中間的叛逆者,便會從早到晚呼號,追求混亂。叛逆者,本來就是橫眉怒目,只考慮這個世道對自己帶來好處就行,能幹不能幹無法深究,因為他們以前那種無所事事已找到理由。(「治」譯為「太平」忽略了其中「秩序」的含義,翻譯相當混亂。)
可是到了這種程度,人們出來看這樣的世道,離開亂世也畢竟沒有多少路程了。

看完這段內容,有以下兩種感想:
其一,朱先生之所以選這段,是因為在康雍乾盛世的背後,是以文字獄、密折制度、軍事****和貪污腐化為代表的鉗制民眾說話,人民的憤怒和不平,暗流涌動。平靜背後,是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社會中大多數人,不能隨意討論自己關心的問題,不能隨意發表自己的言論,不能自由從事自己想做的也適合自己才能的工作,蘊涵在人們身心中的潛能和智慧,無從發揮,而且備受壓抑和戕害。穩定或者平靜,就是盛世,豈非笑談?
其??,我本以為朱先生的翻譯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理解龔自珍的精神的,雖然大致可以看懂,但翻譯很不貼切。最奇怪的是,這一篇文章可是朱先生和他的老師周予同先生選編的《中國歷史文選》的一篇,怎麼會產生如此大的問題?朱先生自己的文章,是很流暢的。這個翻譯可實在太過蹩腳,不知是何緣故呢?看來,讀書不能迷信名人和權威,這是朱先生沒有仔細推敲造成的。

⑶ 復旦大學出版社怎麼樣

復旦來大學出版社本身是一個源很正規也較有知名度的出版社,不過也的確大多出的是學術類書籍,社會類的小說不是很多舉察,再說既然有兩個不同的編輯聯系你還給了兩種返虛說法,不妨自己主動去確認一下比較合正世茄適。網路「復旦大學出版社」第二條就是他們的官方網站了,最下面就是他們的聯系方式。

⑷ 大學中文系有哪些科目

北京大學中文系不指定考研參考書目,不提供以往考試試題以及導師姓名,以下為中文系本科生各專業四年必修課程及所用教材,僅供參考:
(加括弧的課程或書目為2001年9月調整後「沒有」列出的),
「主要參考書」為調整後新增的。
一、中文系各專業共同必修課及所用教材:
課程名稱 教材名稱/版別 編著者 出版單位 出版時間
古代漢語 古代漢語(修訂本上、下) 郭錫良 等 商務印書館 1999年1月
現代漢語 現代漢語 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 商務印書館 1993年7月
(邏輯導論 新邏輯教程 宋文堅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年9月)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文學史(1—4)游國恩 等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3年7月
中國文學史參考資料簡編(第二版上、下) 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6月
中國現代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錢理群 等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7月
中國當代文學(當代中國文學概觀(第三版)張鍾 等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3月)
中國當代文學史 洪子誠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國當代文學史料選 謝冕、洪子誠 北京大學出版社 年月
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精選 謝冕、洪子誠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年7月
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史綱(修訂本上、下) 張傳璽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1年6月

二、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必修課及所用教材:
課程名稱 教材名稱/版別 編著者 出版單位 出版時間
語言學概論 語言學綱要(第三版)葉蜚聲、徐通鏘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4月
理論語言學 (無書目)
漢語史 漢語史稿(新一版合訂本) 王力 中華書局 1980年6月
漢語音韻學 (音韻學教程(第二版) 唐作藩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7月)
漢語方言學(漢語方言學教程(內部講義)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1999年8月)
文字學 文字學概要 裘錫圭 商務印書館 1988年8月
主要參考書
語言學概論 胡明揚、賀陽、沈陽 語文出版社 2000年4月
簡明漢語史(上、下) 向熹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5月
音韻通講 耿振生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
古漢語詞彙綱要 蔣紹愚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4年11月
語音學教程 林燾、王理嘉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年11月
詞義的分析與描寫 符淮清 語文出版社 1996年1月
語法答問 朱德熙 商務印書館 1985年7月
漢語方言概要(第二版) 袁家驊 語文出版社 2001年1月
漢語方言學導論(修訂本) 游汝傑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6月
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 詹伯慧 湖北教育出版社 年月
說文解字 [東漢] 許慎 中華書局 1963年12月
說文解字注 [清] 段玉裁 中華書局 年月

三、中國文學專業必修課及所用教材:
課程名稱 教材名稱/版別 編著者 出版單位 出版時間
文學原理 文學概論(第三版) 蔡儀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4年5月
民間文學概論 中國民間文學概要(增訂本) 段寶林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5月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上、下) 張少康劉三富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年6月
(外國文學 歐洲文學史(上、下) 揚周瀚 人民文學出版社 年月
俄蘇文學史(1—3) 曹靖華 河南教育出版社 年月)
(比較文學原理 比較文學原理新編 樂黛雲 等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8月)
主要參考書
文藝美學 胡經之 年月
文學原理 董學文、張永剛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1月
文學理論教程 童慶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4月
文學理論新編 陳傳才 等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年月
文學理論學習資料 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理論教研室北京大學出版社 年月
中國文學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國俗文學史 鄭振鐸 上海書店 年月
中國戲劇史長編 周貽白 人民文學出版社 年月
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 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 中華書局 1990年4月
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 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 中華書局 1990年4月
元代戲曲史稿 天津古籍出版社 年月
中國當代文學教程 陳思和 復旦大學出版社 年月
台灣文學史 劉登翰 海峽文藝出版社 年月

四、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必修課及所用教材:
課程名稱 教材名稱/版別 編著者 出版單位 出版時間
(古籍整理概論 (無書目) )
古文獻學史 中國古文獻學史 孫欽善 中華書局 年月
(音韻學 音韻學教程 唐作藩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1年7月)
(文字學 文字學概要 裘錫圭 商務印書館 1988年8月)
(訓詁學 (無書目) )
校勘學 校勘學大綱 倪其心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7年7月
版本學 古書版本學概論 李致忠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990年8月
目錄學 古典目錄學 來新夏 中華書局 1991年3月)
(哲學要籍解題 (無書目) )
史學要籍解題 史部要籍解題 王樹民 中華書局 1981年11月
(文學要籍解題 (無書目) )
工具書使用法 中文工具書教程 朱天俊、李國新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1年7月
中國古代文化 中國古代文化史(1-3) 陰法魯、許樹安等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9年11月
主要參考書
清代學術概論 梁啟超 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月
校勘學 錢玄 江蘇古籍出版社 年月
校勘學釋例 陳垣 中華書局 年月
古籍版本學概論 嚴佑之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年月
中國古籍版本學 曹之 武漢大學出版社 年月
版本學 姚伯岳 北京大學出版社 年月
中國歷史文獻簡明教程 張傳璽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0年7月
文史工具書手冊 朱天俊、陳宏天 中國青年出版社 年月
中文工具書參考資料 朱天俊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年月

⑸ 大學中文系的詳細科目

一、中文系各專業共同必修課及所用教材: 課程名稱 教材名稱/版別 編著者 出版單位 出版時間 古代漢語 古代漢語(修訂本上、下) 郭錫良 等 商務印書館 1999年1月 現代漢語 現代漢語 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 商務印書館 1993年7月 (邏輯導論 新邏輯教程 宋文堅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年9月) 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文學史(1—4)游國恩 等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3年7月 中國文學史參考資料簡編(第二版上、下) 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6月 中國現代文學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錢理群 等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7月 中國當代文學(當代中國文學概觀(第三版)張鍾 等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3月) 中國當代文學史 洪子誠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國當代文學史料選 謝冕、洪子誠 北京大學出版社 年月 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精選 謝冕、洪子誠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年7月 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史綱(修訂本上、下) 張傳璽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1年6月 二、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必修課及所用教材: 課程名稱 教材名稱/版別 編著者 出版單位 出版時間 語言學概論 語言學綱要(第三版)葉蜚聲、徐通鏘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年4月 理論語言學 (無書目) 漢語史 漢語史稿(新一版合訂本) 王力 中華書局 1980年6月 漢語音韻學 (音韻學教程(第二版) 唐作藩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7月) 漢語方言學(漢語方言學教程(內部講義)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1999年8月) 文字學 文字學概要 裘錫圭 商務印書館 1988年8月 主要參考書 語言學概論 胡明揚、賀陽、沈陽 語文出版社 2000年4月 簡明漢語史(上、下) 向熹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5月 音韻通講 耿振生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 古漢語詞彙綱要 蔣紹愚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4年11月 語音學教程 林燾、王理嘉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年11月 詞義的分析與描寫 符淮清 語文出版社 1996年1月 語法答問 朱德熙 商務印書館 1985年7月 漢語方言概要(第二版) 袁家驊 語文出版社 2001年1月 漢語方言學導論(修訂本) 游汝傑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6月 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 詹伯慧 湖北教育出版社 年月 說文解字 [東漢] 許慎 中華書局 1963年12月 說文解字注 [清] 段玉裁 中華書局 年月 三、中國文學專業必修課及所用教材: 課程名稱 教材名稱/版別 編著者 出版單位 出版時間 文學原理 文學概論(第三版) 蔡儀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4年5月 民間文學概論 中國民間文學概要(增訂本) 段寶林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5月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上、下) 張少康 劉三富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5年6月 (外國文學 歐洲文學史(上、下) 揚周瀚 人民文學出版社 年月 俄蘇文學史(1—3) 曹靖華 河南教育出版社 年月) (比較文學原理 比較文學原理新編 樂黛雲 等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8月) 主要參考書 文藝美學 胡經之 年月 文學原理 董學文、張永剛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1月 文學理論教程 童慶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4月 文學理論新編 陳傳才 等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年月 文學理論學習資料 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理論教研室北京大學出版社 年月 中國文學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 中國俗文學史 鄭振鐸 上海書店 年月 中國戲劇史長編 周貽白 人民文學出版社 年月 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 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 中華書局 1990年4月 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 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 中華書局 1990年4月 元代戲曲史稿 天津古籍出版社 年月 中國當代文學教程 陳思和 復旦大學出版社 年月 台灣文學史 劉登翰 海峽文藝出版社 年月 四、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必修課及所用教材: 課程名稱 教材名稱/版別 編著者 出版單位 出版時間 (古籍整理概論 (無書目) ) 古文獻學史 中國古文獻學史 孫欽善 中華書局 年月 (音韻學 音韻學教程 唐作藩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1年7月) (文字學 文字學概要 裘錫圭 商務印書館 1988年8月) (訓詁學 (無書目) ) 校勘學 校勘學大綱 倪其心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7年7月 版本學 古書版本學概論 李致忠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990年8月 (目錄學 古典目錄學 來新夏 中華書局 1991年3月) (哲學要籍解題 (無書目) ) 史學要籍解題 史部要籍解題 王樹民 中華書局 1981年11月 (文學要籍解題 (無書目) ) 工具書使用法 中文工具書教程 朱天俊、李國新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1年7月 中國古代文化 中國古代文化史(1-3) 陰法魯、許樹安等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9年11月 主要參考書 清代學術概論 梁啟超 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月 校勘學 錢玄 江蘇古籍出版社 年月 校勘學釋例 陳垣 中華書局 年月 古籍版本學概論 嚴佑之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年月 中國古籍版本學 曹之 武漢大學出版社 年月 版本學 姚伯岳 北京大學出版社 年月 中國歷史文獻簡明教程 張傳璽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0年7月 文史工具書手冊 朱天俊、陳宏天 中國青年出版社 年月 中文工具書參考資料 朱天俊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年月

⑹ 中國學術史的經典著作有哪些

欲了解學術史,先看張之洞《輶軒語·語學》,以其為指導,再看其他。以下書籍屬於基本史籍導讀性質的書,能夠作為了解學術史的門徑,可酌情參看(古籍多為今點校本):
(清)永瑢,紀昀等編纂,《四庫全書總目》(又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欲了解一切古代學問,版本目錄學是一大捷徑,讀此可知中國古代學術史經典著作之梗概)欲求簡便,也可以先參看《四庫全書簡明目錄》。
(清)張之洞纂,范希曾補正,《書目答問補正》。該書可參孫文泱增訂,《增訂書目答問補正》,中華書局,2011。(學術史必參目錄著作)
(清)江藩纂,漆永祥箋釋,《漢學師承記箋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門徑,學術史必讀)
(明)黃宗羲撰,《宋元學案》,中華書局點校本,1996。
(明)黃宗羲撰,《明儒學案》,中華書局點校本,2008。
(唐)劉知幾撰,(清)浦起龍通釋,《史通通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清)章學誠撰,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1985。
(清)戴震撰,《戴震全集》
(清)皮錫瑞著,《經學歷史》,中華書局點校本,2008。
(清)皮錫瑞著,《經學通論》,中華書局點校本,2011。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嶽麓書社,2010。
劉咸炘,《推十書》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
黃永年,《中國古文獻學四講》
余英時,《文史傳統與文化重建》,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
羅志田,《近代中國史學十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王泛森,《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系譜》
另可看溝口雄三的著作。

欲深研此學,除各類學案外,可參經部解經之書(如《詩集傳》、《尚書古文疏證》、《周禮正義》等),史部之正史、目錄、傳記,以及子部著作,也可看各種近現代著作以為門徑。
欲知相關聯人物及其思想,可參看各種個人文集(如《戴震文集》、《湘綺樓日記》等),可參考各種地方誌、書院志(如《鰲峰書院志》、《錦江書院記略》等)加以對照。

⑺ 急尋一本教材「電工學.上/蘇成悅主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8」 ISBN 978-7-309-11674-7

蘇成悅似乎是學校的老師,也就是說這本書你不可能在學校外拿到

⑻ 在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論文算什麼級別

出版社出版的是專著吧?

⑼ 復旦大學出版社的基本情況

復旦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81年,2001年,與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兩社合並,成立新的復旦大學出版社,下轄二級社復旦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社下設編輯部、發行部、出版製作部、行政部,另有電子音像出版社、經世圖文製作公司、經世書局、21世紀大學英語發行責任公司等獨立核算機構。編輯部下設人文、新聞、科技三個編輯室和經管、外語、醫學三個分社。復旦大學出版社現有員工130多人,年出版新書500餘種,重印書600餘種。復旦大學出版社一直堅持高水準一流教材與原創性學術著作的出版理念,強調出版社尤其是大學出版社應該承擔起主體出版的重任,堅持大學出版為大學教學與科研服務的宗旨,強化學術出版功能,為繁榮學術和優秀文化的傳承做出貢獻。
為了使出版理念落到實處,復旦大學出版社實施「721」出書工程規劃,即大專院校教材達70%,學術專著佔20%,社會讀物佔10%。先後打造了復旦「博學」與復旦「卓越」兩大知名品牌;「復旦博學」已推出人文、社科、經管、科技、外語、醫學等6個系列近500種高校教材。這套書以原創性、高質量以及名校、名家、名作作為追求目標,已經形成較大影響。圖書品種還在不斷優化和擴充中。2004年,復旦社推出「復旦卓越」系列。「復旦卓越」已推出經濟、管理、物流、會展、保險、外語、學前教育等7個系列的100多種高校教材。復旦「博學」、復旦「卓越」系列教材涵蓋高等教育一級學科二十幾個專業、數百種課程,《中國文學史》、《中國人口史》、《中國思想史》、《晚明史》、《舊五代史新輯會證》等、「復旦學人文庫」、「火鳳凰學術遺產」叢書、「名家專題精講系列」、「現代醫學系列」等等,均是原創性或獨創性的重大學術成果。

⑽ 清代學術概論 民國學術經典文庫怎麼樣

1920年春天,梁啟超歐游歸來,在清華大學等校任教,開始集中精力和時間專門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當時蔣方震寫了一本《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史》約他作序,他看後很感興趣,卻把清朝與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歷史相比附,由於梁文史功底深厚,厚積薄發,完序後篇幅幾與蔣書相等,限於序文體例,遂獨立成書,起名《清代學術概論》。梁啟超寫作此書正值五四新文化運動,思想解放是當時鮮明的時代特色。書中提出「以復古為解放」 作為清代學術發展的總特徵,不僅是梁啟超對清代學術的重新論列,更是其對五四新文化的呼應與引導。 一、「以復古為解放」概念的提出 梁啟超關於「以復古為解放」之概念,早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61近世之學術》中就指出:「本朝二百年之學術,實取此前二千年之學術,倒影而繅演之。如剝春筍,愈剝而愈盡里;如啖甘蔗,愈啖而愈有味。不可謂非一奇異之現象也。…… 要而言之,此二百餘年間,總可命為『古學復興時代』。」此處有類比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之味,梁氏將清代學術與歐洲文藝復興相比擬,是因為他樂觀地相信並確認清代學術同樣會給中國帶來思想解放,一如歐洲的文藝復興。 以此為出發點,決定了梁啟超論述清代學術的發展方向是對上一階段學術的推翻,表現出的形式為復古,最終達到的目的是思想解放。而在《清代學術概論》一書中,則正式提出了「以復古為解放」之概念,先是認為「清代思潮」是「對於宋明理學之一大反動,而以『復古』為其職志者也。」又說: 「綜觀二百餘年之學史,其影響及於全思想界者,一言蔽之曰:『以復古為解放』。第一步,復宋之古,對於王學而得解放。第二步,復漢唐之古,對於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復西漢之古,對於許鄭而得解放。第四步,復先秦之古,對於一切傳注而得解放。夫既已復先秦之古,則非至對於孔孟而得解放焉不止矣。」 二、清代學術是否走「復古」之路 我認同梁啟超先生的清代學術「以『復古』為其職志者」的說法。縱觀中華歷史長河,幾乎每一朝代都有其學術重點,朝代的興替,往往伴隨著學術的興衰,新思潮取代舊思潮。 清朝也不例外,「晚明理學之弊,恰如歐洲中世紀黑暗時代之景教。其極也,能使人之心思耳目皆閉塞不用,獨立創造之精神,消蝕達於零度。」當此學風凋敝之時,作為清初啟蒙期大師之一的顧炎武「對於晚明之學風,首施猛烈之攻擊,而歸罪於王守仁。」王夫之亦「攻王學甚力」。 梁氏舉出顧炎武、王夫之等啟蒙期大師對王學的抨擊,就是為著證明清學復古的第一階段,即復宋之古,對於王學而得解放。 在清初啟蒙期的大師中,有些人不單是反王陽明,還連帶著反程朱。如顏元提出「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故誤人才敗天下者宋學也。」閻若璩所寫《古文尚書疏證》,使「一切經義,皆可成為研究之問題」,胡渭著《易圖明辨》,「 學者乃知宋學自宋學,孔學自孔學」,使宋學「不復能依附經訓以自重」,閻、胡開啟了考據學的先河,推動了清代學者的懷疑精神。隨後清學進入以考證學為中心的全盛期,代表人物是惠棟和戴震。戴及其弟子段玉裁、王孫念王引之等對音韻、訓詁研究甚巨,且校注了如《說文解字》等大量經書,使清學復古又向漢唐邁進,進入復古的第二階段。 清學於乾嘉盛世至全盛,道咸以後,進入了所謂蛻分期。今文學派之啟蒙大師庄存與、劉逢祿及今文學健將龔自珍、魏源主攻古文為偽經,認為賈、馬、許、鄭,「殊不足以盡漢學」,使業已熄滅兩千年之久的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在這一時代重燃,是謂之「復西漢之古也」,即復古的第三階段。 今古文之爭一路蔓延,到清末康有為所著《新學偽經考》與《孔子改制考》則使「數千年來認為神聖不可侵犯之經典,根本發生疑問,引起學者懷疑批評的態度。」「謂孔子之創學派與諸子創學派,同一動機,同一目的,同一手段,則已夷孔子於諸子之列,所謂『別黑白定一尊』之觀念,全然解放,導人以比較的研究。」學者對所有古文經皆疑,這種質疑精神一路往下,加之清末西方列強入侵,學者多思考孔孟之弊,將孔孟之學還復諸子之中,追溯至思想之最早期,解了自先秦以來所有註疏之弊。至此,清代學術經歷了「復古」的第四階段,即復先秦之古,對於一切傳注而得解放。 綜上我認為梁氏之綜括清學以「復古」為中心頗能切合其特點,然清代學術為什麼選擇「復古」作為治學的主要方式,並最終形成考證學的思潮。而不像歷史上其他時代的學者獨辟蹊徑,思想上推陳出新,自成一家呢? 三、為什麼走「復古」 一方面,在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由於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制度的不斷強化,到明、清時更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清朝為了統治思想,清除異端思想,甚至大興「文字獄」,在這樣的政治高壓下,知識分子當然談不上有什麼言論自由,如果譏議時政,稍一不鑲便會招來殺身之禍。因而只能「退而論書策」,只是清代學者選擇了更乏味的考證學,然隨乏味而不乏意義,考的是歷史真偽,動搖的卻可能是世代權威,需要極大的精神定力與極高的人格獨立。而由於儒家的傳統的思想教育自從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幾乎一直是官方的核心思想觀與價值觀,也是思想統治的工具之一,在讀書人心中已根深蒂固,所以當他們對現狀不滿時,往往打著儒家孔學的招牌,引用聖人的經書和言行以自重,即打著復古的旗號,或是用復古的形式來表達新的進步內容。如清初黃宗羲寫的《明夷待訪錄》極力描述唐虞三代的理想盛世,勸導時君世主向此看齊。 另一方面,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使其與世界隔絕並逐漸與世界潮流脫軌,無法接觸交流當時西方文藝復興先進的思想、制度、藝術、科學等形而上的優秀成果,雖然後來主動「師夷長技」,但晚清在制度上已經極為腐朽,無力進行一場全面的改革。而在乾嘉時期的清人更未能接觸到西方「洋務」,更談不上主動引進學習,所以那時並沒有的新的路途可供借鑒,因而只能到漫長而輝煌的前代去探尋,從這個意義上說,清朝的復古可說是體制所迫與時代所限的結果。 四、「復古」與「解放」 「以復古為解放」,是梁啟超對清代思潮所下的定義,它解釋的有效范圍也局限在思想史。清代學者接手過來的學術積淀悠久而繁雜,要使中華文化在繼承中得到升華,他們的使命可謂任重道遠。之前的學術由於歷史原因遭割裂、中斷、誤解、迷信,清代學者對其重新反思、定位、追溯本源,作復古運動,即是對當時學術困境之解放。清代學術的「復古」在歷史上也確實起到一定的解放思想的作用,其動搖了一些被奉行了上千年之久的經典、權威,喚起了學者的懷疑、批判精神,而這正是治學的根本要求。而晚清今文學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新文化時期諸子學的興起、疑古思潮的興起甚至激進如「打倒孔家店」口號的提出,都發生在康有為將孔子這尊神像請下祭壇之後。以反孔教為重要內容的新文化運動, 在梁啟超看來,正是清代學術一路復古,解放思想的直接後果。 然而在復古的過程中,總是解放一家而陷入了另一家,雖然在一段時間內可以打破舊的權威偶像,形成一度的思想解放,但是從復古中又是不斷產生和恢復故有的權威。這樣就註定不能得到徹底的解放。而離開思想領域,清代學術的「復古」所能起到的解放作用則微乎其微,因為學術上復古,則會造成新的尊古,而尊古又會導致行為上的托古,如康有為的變法維新就是在托古的基礎上實行改良,這種方式仍是局限於體制之內,而事實證明想用體制內的東西改革體制本身是很難的。 清代的學術,是對舊學之闡釋,對學術之復古,既是尋求新知、對學術本身之解放,又是對傳統文化之繼承,更是對中國歷史文明之體認和探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文化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積淀,每一代學者都要肩負起繼承、升華、傳播優秀文化的歷史重擔,清代學者「以復古為解放」只是完成這種使命的道路之一,在時代的壓迫與局限之下,他們沒有放棄,亦不甘平庸,而是回溯漫長歷史探尋出路,雖然他們的工作談不上圓滿,也已在歷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筆,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而這種踏實樸素的學風比空想的宏偉藍圖更值得尊敬。此刻,我彷彿看到清代學者們正在煤油燈下耐心的翻閱浩繁卷帙,懷著一顆批判的心,檢驗著歷史的真偽。 參考文獻: [1]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M].朱維錚導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 [3]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M].朱維錚導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4]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M].夏曉紅導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吳岩.論_清代學術概論_的以復古為解放.[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 [6]符思毅.論梁啟超「復古與解放」概念對近現代學術發展趨勢之影響. [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01) [7]李錦全.評「以復古為解放說讀梁啟超_清代學術概論. [J] 求索1984,(03)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