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後漢書出版

後漢書出版

發布時間: 2021-03-23 18:15:35

『壹』 關於《後漢書》的作者

我接受的正統教育是范曄
謝承不認識,樓上幾位也沒有說出謝承是誰呵

『貳』 後漢書的版本修訂

《後漢書》原來通行的注本,紀傳部分是唐高宗的兒子章懷太子李賢注的,他注范書著重訓詁,跟劉昭不同。王先謙說他注後漢書不比顏師古注漢書差,可惜非一手所成,不免有漏略之處。實際上他立為皇太子以後,才跟張大安等共注後漢書,到他被廢為庶人,注書工作結束,前後只有六年,沒有充裕的時間詳細校訂,漏略再所難免。何況他們的注書工作似沒有全部完成,如南匈奴傳的注,復沓紕謬,至於不可究詰,體例和文字也跟前後各卷不同,可能不是出於他們之手,而是後人補撰。重點是解釋文字,但也參考其他東漢史書;對史實有所補正,為各志作注的是南朝梁劉昭。梁書劉昭傳說他「集後漢同異,以注范書」,可見他注范書略同於裴松之注三國志,偏重於事實的補充而略於文字的訓詁。八篇志的注,就是這樣的。此外,清惠棟的《後漢書補注》、王先謙的《後漢書集解》這兩家注,也頗受人們重視。
《後漢書》的版本流傳,經歷了復雜的過程。在唐代,劉昭所注《後漢志》三十卷與李賢所注《范書》是單獨別行的,直到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後漢書》初刻本及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的校定本,都還沒有收入《續志》。到了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由於孫?#93;的建議,此後的刻本才把《續志》附在范書紀傳之後合刻。毛氏汲古閣本也是如此。而明代監本在合刻時抹掉了司馬彪的名字,改劉昭注補為補並注,清代武英殿本又照明監本翻刻。這樣,就很容易使人誤認為八篇志是劉昭注並補的了。1965年由中華書局整理出版的《後漢書》,對於古人在這方面的粗略疏忽進行了清流正源的工作。校點者參考各本,重編新目;在排列順序上,把范書紀傳部分及李賢注放在前,司馬彪所撰《續志》及劉昭注放在後,各部分都寫明作者姓名。經過這一整理,整部《後漢書》面目一新。現存《後漢書》,以宋紹興刊本為最早。
《後漢書》的紀傳部分為唐高宗太子李賢所注。司馬彪的志,注者是南朝梁人劉昭。劉昭的注原包括全部范書及司馬志,李賢的注即是以此為基礎,參照其他各書增刪而成的。李賢以志非范書,故不注,劉注作為補闕才與李注一並流傳下來了。清人注釋《後漢書》的著作很多,其中以惠棟的《補注》為最好。後來王先謙採集眾注合成《集解》一書,更為後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叄』 孟凡利:《後漢書》哪個出版社的版本比較好

解答:
中華書局出版社

二十四史的系列

『肆』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一共分多少冊

《史記》、《漢書》、《後漢書》與《三國志》一起被後世史學家尊稱為「中華史學名著前四史」。

《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一本歷史著作。《史記》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時期開始,「史記」由史書的通稱逐漸成為「太史公書」的專稱。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紀傳體通史。

《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魯迅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漢書》是東漢時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最重要的歷史著作,由東漢史學家班固所著。《漢書》起自漢高祖劉邦,止於平帝、王莽,寫了西漢王朝二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斷代史。班固的父親班彪,繼《史記》之後,作《後傳》六十五篇。班彪死,班固繼承父業,完成《漢書》一百卷。班固死時,《漢書》的八表和《天文志》還沒有完成,後來由班固妹班昭等人補寫。

《漢書》大體上沿襲《史記》的體例,只是把《史記》的世家並入列傳,改書為志,共分紀、表、志、傳四類。《漢書》十志的規模比《史記》的八書更宏大,其中《刑法》、《五行》、《地理》和《藝文》四志,是《史記》沒有的。

《漢書》吸取過去許多歷史著作的長處,有《史記》、《後傳》作基礎,所以它的敘述「文瞻而事詳」,周密而有條理。但班固依附於外戚竇憲,熱衷於功名利祿,所以在《漢書》里,他歌頌權勢集團,迎合統治者的意志,否定了《史記》某些方面的成就。

《後漢書》是紀傳體的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斷代史著作,一百二十卷,分為紀十卷、傳八十卷、志三十卷。其中的紀、傳作者是南朝宋的范曄,志的作者是晉的司馬彪,一般稱為《續漢志》。

范曄,字蔚宗,順陽(今河南淅川東南)人,生於公元398年,即晉安帝隆安二年,做過劉裕之子彭城王劉義康的參軍,後升任尚書吏部郎。432年,宋文帝即元嘉九年,由於觸犯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從此受到壓制,便開始著書,但寫完《後漢書》後,又捲入劉義康與宋文帝劉義隆之爭,在元嘉二十二年被殺。司馬彪,字紹統,晉宗室高陽王司馬睦的長子,死於晉惠帝末年。

在范曄寫《後漢書》之前,後漢史書已經有了很多種,從東漢的明帝到靈帝,經過班固、劉珍、伏無忌和蔡邕等幾代人的努力,寫就紀傳體的《東觀漢記》,主要記載光武帝到靈帝之間的東漢歷史。後來,吳謝承、晉薛瑩、司馬彪和劉義慶等人都有著作面世。有了前人的成就,范曄便參考各家內容,融會貫通,寫成《後漢書》。范曄原來想學習《漢書》,寫成十志,因為被害而未如願。由於范曄的著作敘事簡明扼要,內容全面,所以其成就超過了前人,受到後世的重視。

《後漢書》紀、傳的編次和《漢書》有不少區別,紀的最後一篇是《皇後紀》,相當於《漢書·外戚傳》。皇後從傳入紀,就是來自華曄的《後漢書》。此外,在《漢書》以外還創立了七篇類傳,有《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烈女傳》,這些都是根據東漢現實、與風俗所寫,有的類傳成為後來人們學習的楷模。

在《漢書》中有《百官公卿表》,內容是西漢的職官制度,司馬彪將「表」成為「志」,創立了《百官志》,記述東漢的職官制度。但該書的志中沒有《食貨志》,是一大漏洞,其內容在《晉書·食貨志》里有了補充,介紹了此時期的經濟狀況。

現存最早的《後漢書》刻本是南宋時期的紹興本,殘缺五卷。後來商務印書館加以影印,收進百衲本《二十四史》,缺的五卷用其他殘本補充。1965年中華書局出版標點校本,以商務印書館影印的南宋紹興本為底本,校參考其他版本加以校正,同時吸取前人研究、校勘成果,參考價值較高。

《三國志》是一部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歷史。作者是西晉初的陳壽。

『伍』 《後漢書》2011中華書局出版的為第幾次印刷各位大神,求解,我一點也不急!!!!!

中華書局繁體豎排標點本《後漢書》的注沒有注者姓名,那麼這個本子的注是誰有劉昭和章懷太子的注在其中嗎?有家世寒賤,均好學而有俊才。沈約曾見其文

『陸』 我想買《史記》,《漢書》,《後漢書》,哪個出版社的影印版比較好求解答!!

中華書局
上海古籍出版社

要買好的歷史方面書籍,推薦這兩個

『柒』 介紹幾個《漢書》和《後漢書》的版本給我吧,標一下價格!

《漢書》
1中華書局版,全12冊,定價177。
特點:權威,繁體字,豎排,帶註解
2 浙江古籍出版社版,單本,定價49.8。
特點:簡體字,橫排。
《後漢書》
1中華書局版,全12冊,定價143。
特點:權威,繁體字,豎排,帶註解
2浙江古籍出版社版,單本,定價40.9。
特點:簡體字,橫排。

『捌』 《後漢書·蔡倫傳》出版社

http://www.ycccf.com/ddimg/uploadimg/20051008/2246375.gif

http://www.chinaculture.org/img/2004-11/24/xinsrc_25110124143813928286109.jpg

『玖』 《漢書》和《後漢書》的資料

1、《漢書》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主要記載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漢書》是繼《史記》之後問世的又一部史學巨著。

與《史記》齊名,並稱「《史》《漢》」,又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在古代典籍中,《漢書》具有與經書同等的地位。

2、《後漢書》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9)後漢書出版擴展閱讀

《漢書》之成,歷經數人,其中最主要的作者是班固(32-92)。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市東北)人,出身於世代顯貴之家,父班彪。

班彪專心史學,認為《史記》記事止於太初年間,而之前眾人所作續篇「多鄙俗,不足以踵繼其書」,遂採集前代遺事軼聞,作《後傳》數十篇,為《漢書》的編纂奠定了基礎。

《後傳》原書已佚,其內容應多為《漢書》採納,只不過後人已經無法辨認出來,今《漢書》元帝紀、成帝紀、韋賢傳、翟方進傳、元後傳的「贊」是少數可以確認來自班彪《後傳》的史論文字。建武三十年(54),班彪去世,班固秉承父志,在《後傳》的基礎上編撰《漢書》。

不久,有人上書漢明帝,告發說班固私改國史,詔令右扶風抓捕班固入獄。弟班超擔心他被刑訊,不能申明情由,冤死獄中,遂趕赴洛陽上書,申訴班固著述《漢書》的真實用意,此時,《漢書》已經完成的篇卷亦被官府自家中取走並上呈朝廷。

漢明帝了解情況後,欣賞班固才學,召他到校書部,任職蘭台令史,後遷為郎,典校秘書。自任蘭台令史始,班固參與《東觀漢記》的編纂,先是與人合撰《世祖本紀》,後又撰寫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等列傳、載記二十八篇。永平年間,明帝令班固繼續《漢書》的撰寫。

建初四年(79),漢章帝於洛陽北宮白虎觀召集諸儒講論五經異同,由章帝親自裁斷,命班固將討論結果纂輯成《白虎通德論》(又稱《白虎通義》),該書使封建綱常倫理系統化、絕對化,儒學與讖緯之學進一步結合起來,對《漢書》的思想影響很深。

漢和帝永元四年(92),外戚竇憲敗亡,班固受牽連入獄,死於洛陽獄中。其時,《漢書》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未完成。漢和帝令班固之妹班昭就東觀藏書閣續寫。

班昭續成八表,《天文志》則由馬續完成。《漢書》經班彪、班固、班昭、馬續四人之手,前後歷時三四十年,足見著書之不易。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