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潔發表論文
Ⅰ 孫潔的教育科研
主要教學課程
社會保障學 員工福利與企業年金 社會保險理論與政策
主要學術成果
發表論文(按發表時間排序)
孫潔、高博,我國失業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和改革的思路,《西北師大學報》2011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11年第5期全文轉載)
孫潔,構建中國積極的失業保障政策體系問題探析,《中國人口科學》2010年增刊
孫潔,我國失業保險基金高額結余面臨貶值是個假命題,《中國金融》2010年第14期(《中國社會保險研究》2010年第4期全文轉載)
孫潔,社區衛生服務可持續發展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模式探討《科學·經濟·社會》2010年第2期
孫潔,基於稅收視角的海關風險管理模式與方法探討,《財會研究》2009第21期
孫潔,建立長期穩定的西部開發資金渠道問題研究,《財會研究》2008年第14期
孫潔,完善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政策建議,《中國保險》2008年第12期(人大復印資料《體制改革》2009年第4期全文轉載)
孫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持續發展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模式探討,《蘭州學刊》2008年第10期
孫潔,構建多層次計劃生育綜合保險體系政策建議,《中國保險》2008年第6期
孫潔,農民工社會保障:關注、期待與承諾,《甘肅理論學刊》2008年第2期
孫潔,英國政黨政治視角下的社會保障與國民福利,《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政治學》2008年第7期全文轉載)
孫潔,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關於農民工社會保障議(提)案綜述,《人大研究》2007年第11、12期(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8年第4期全文轉載)
孫潔、賈波,壽險理賠風險管理中的問題和原因分析,《保險研究》2008年第8期
孫潔,英國福利制度模式轉變探析及對我國的啟示,《開發研究》2008年第3期
孫潔,家庭財產調查在英國社會救助制度中的功能及其啟示,《學習與實踐》2008年第1期
孫潔、何偉,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政策的微觀經濟效應研究,《保險研究》2007年11期
孫潔、張秀萍,關於完善甘肅省失業保險制度的探討,《財會研究》2006年第5期
孫潔,政黨政治與社會福利的相關性理論分析框架,《學習與實踐》2006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政治學》2006年第7期全文轉載)
孫潔,選民、政黨與社會福利研究,《教學與研究》2006年第2期
孫潔,我國靈活就業群體的社會保障政策探討,《開發研究》2006年第2期
孫潔,英國的政黨競爭與福利共識,《社會保障研究》2006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6年第10期全文轉載)
孫潔、高興華,西部地區非壽險發展現狀探析,《中國金融》2005年第2期
孫潔,西歐政黨政治中的社會保障與國民福利淺析,《蘭州商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5年第3期全文轉載)
孫潔,城鄉統籌:構建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支點,《甘肅理論學刊》2004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4年第7期全文轉載)
孫潔,我國非正規就業方式下的社會保障政策探討,《金融時報(理論版)》2004-04-20
孫潔、張秀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運作機制,《財會研究》2002年第11期
孫潔,信用體系構建應優先發展國家信用《中國證券報(理論版)》2003-04-18
孫潔,我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制度淺析,《蘭州學刊》2003年第2期
孫潔,調整國有企業勞動關系的理論政策探討,《甘肅理論學刊》2001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勞動經濟》2001年第4期全文轉載)
孫潔,甘肅省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分析,《蘭州商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1999年第8期全文轉載)
孫潔,甘肅省職工失業保障制度的若干問題及對策,《甘肅理論學刊》1999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1999年第4期全文轉載)
孫潔,投資銀行與企業資產重組,《甘肅理論學刊》1998年第3期
孫潔,准備金制度改革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甘肅社會科學》1998年第3期
孫潔、胡曉娟,調整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勞動關系的理論政策探討,《蘭州商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
孫潔、高興華,加入世貿組織及我國民族保險業的對策芻議,《蘭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6期
孫潔、齊劍琴,甘肅社會養老保險體系構建中的幾個問題,《開發研究》1998年第2期
孫潔、韓林,蘭州市屬企業股份合作制改革分析,《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7期
張秀萍、孫潔,供應鏈戰略聯盟關系研究,《開發研究》2004年第2期
張秀萍、孫潔,供應鏈環境下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北方經濟》,2005年第8期
出版專著
孫潔,《英國的政黨政治與福利制度》,商務印書館2008年8月出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術著作出版資助項目)
孫潔,《社會保險法講座》,法制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
Ⅱ 聊城大學法學院的師資力量
張興堂,男,1969年生,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聊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院長,中國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會理事、中國青少年研究會理事。199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國政系,獲法學碩士學位,2009年6月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主要講授《國際政治學》、《國際關系學》、《政治學》等課程。主要從事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研究、民族理論以及國際政治研究。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理論前沿》等雜志上發表論文近20篇。
孔繁軍,男,1964年1月生,法學碩士,碩士生導師。1989年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系。現任聊城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校長辦公室副主任、法律顧問室主任。主要講授《憲法學》、《行政法學》等多門課程。主要從事憲法行政法學和衛生法學的研究。曾在《法學論壇》、《南京社會科學》、《東岳論叢》、《理論與改革》、《法制日報》、《南方周末》、《健康報》、《醫學與哲學》等報刊上發表論文、隨筆等60餘篇,著有《憲法原理》、《社會主義法治基本理論》等著作。主持司法部課題、山東省社科基金課題、中國法學會課題等5項。
張進軍,男,1969年12月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副書記、副院長,聊城大學第三層次優秀人才。1993年參加教學工作,在2000年以來的歷次評教中均名列前茅。研究方向為《民法學》和《法理學》,已發表文章近20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復印。2001年—2003年3次獲得聊城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3等獎。曾主持山東省社科基金項目、山東省教育廳課題、聊城大學社科項目多項。
楊道波,男,1973年9月生,法學博士,碩士生導師。聊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副院長。1998年獲得律師資格,並於同年在聊城大學參加教學工作。主要講授課程:經濟法學、商法學、金融法學、財稅法學等多門課程。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法與社會法學,目前主要方向為非營利組織法律問題及其在經濟法、社會法框架中的運行機制。先後在《甘肅社會科學》、《中央民族大學學報》、《河北法學》、《法學論壇》、《理論探討》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文章近30篇,出版專著1部,參編教材1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以及聊城大學社科項目各1項。
庄海麗,女,1974年5月出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民商經濟法教研室主任。1991—1995、2001—2003分別在山東大學法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商法學專業學習。任教以來,曾講授《法學通論》、《民法學》、《債權法》、《合同法》等法學專業課程,尤其擅長《債權法》和《合同法》的講授。科研方面,曾在《山東社會科學》、《理論學刊》等核心期刊和其它學術期刊上發表法學論文10多篇。
付東年,男,1968年1月29日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刑事法教研室主任。2003年在重慶師范大學主講《刑法》,2004年9月-2005年1月在聊城大學政法學院主講《社會主義法治基本理論》,2005年3月至今在政法學院主講《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等多門課程。備課認真,講課有激情,講課內容涉及到的理論有深度,並注意將理論與實務相結合,深入淺出,有利於學生對法學基本理論的理解和進行研究生考試的學習准備,治學態度嚴格。講課能夠使用較為流利的普通話,講課水平得到了我院師生的好評。主要研究方向司法制度以及訴訟制度。
由龍濤,男,1970年2月13日出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法學實踐教研室主任。200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2002年調入聊城大學從事教學工作,先後任教《法理學》、《刑法學》等學科。主要科研成果包括:中國法律類核心期刊《人民檢察》2001年第5期《相對刑事責任年齡人綁架殺人定性淺析》,中國法律類核心期刊《人民檢察》2004年第3期《具體用途與挪用公款罪犯罪構成關系思考》等。曾主持山東省教育廳課題1項。
王濤,男,1969年9月出生,在讀博士研究生。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國際法教研室主任。2003年7月在聊城大學政法學院從事法學教學工作以來,先後從事《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國際公法》、《國際經濟組織法》的教學工作。曾在《蘭州學刊》、《行政與法》、《聊城大學學報》、《理論觀察》、《經濟論壇》和《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等雜志上發表論文多篇。
王仰文,男,1973年8月16日生於山東聊城,法學博士。聊城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理論法學教研室主任。先後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1995)、西北政法大學(2002)和蘇州大學(2008),獲法學博士學位。師從我國著名行政法專家楊小君教授、王周戶教授、董和平教授和楊海坤教授研習憲法與行政法學多年,主要研究方向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曾在政府機關和解放軍某部任職多年,從事《軍事法學》、《武裝沖突法學》、《憲法學》、《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學》和《法律英語》的教學科研與法律服務工作。現在聊城大學法學院主要講授《憲法學》、《政治學》、《法律邏輯學》等課程。在《中國軍法》、《中國黨政幹部論壇》、《求實》等軍內外各級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參編學術著作4部。
劉曉燕,女,1975年12月16日生,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自2003年來校後,先後講授過經濟法、企業與公司法、環境資源法學等課程。在科研方面,近年來在《中國教育與教學雜志》、《中華職教理論與實踐》、《經濟論壇》等刊物發表論文6篇。
秦莉莉,女,1974年8月出生,清華大學法學院雙學士畢業。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2002年以來先後主講婚姻家庭法、國際法、社會保障法、法治理論。授課效果以語言生動、說理透徹、通俗易懂、引領到位為特點,追求教學相長、思想互動。2002年以來撰寫文章6篇,編著1部,參與科研項目1項。
翟月玲,女,1973年11月生,法學碩士,2004年畢業於鄭州大學法學院,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從事法學教學工作以來,先後從事《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物權法》的教學工作。曾在《山東農業幹部管理學院學報》、《黃河口司法》、《行政論壇》、《黨史博採》和《聊城大學學報》等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10多篇。
劉潔,女,1980年7月出生,煙台大學法學院刑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主要講授《刑法學》、《犯罪學》、《形勢與政策》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刑法學和犯罪學,曾發表《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探析》《新時期流動人口犯罪趨勢及對策》等數篇論文,並參與多個科研課題研究。
李永軍,男,1969年10月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講師,2005年調入聊城大學從事教學工作。主講《中國法制史》、《中國法律思想史》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經濟法律史以及非營利組織法律問題。從2006年至今,共發表論文10多篇,其中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3篇。
劉海江,男,1980年5月生,法學碩士,聊城大學法學院助教。主講《國際公法》(雙語教學)、《國際經濟法》、《國際私法》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經濟法以及非營利組織法等,曾發表論文6篇。
庄玉友,1977年2月生,男,山東濰坊人,漢族,中共黨員。廈門大學國際經濟法學博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法學碩士,浙江工商大學國際企業管理本科,經濟學學士。現為聊城大學法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國際金融法、日本金融法、證券法。2003年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獲法律職業資格證書,2004年獲經濟專業技術資格證書(中級經濟師,金融專業),2005年獲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證書,2007年獲證券從業資格。曾在《證券市場導報》(CSSCI期刊)、《國際經濟法學刊》(CSSCI集刊)、《民商法論叢》、《中國海洋法學評論》、《證券時報》等重要出版物上發表論文數篇。
孫潔麗,女,1983年9月出生,陝西省韓城市人。2002年考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本科期間認真勤奮,考試成績名列班級前茅,獲得過校「海航獎學金」及校「三等人民獎學金」。2006年考入廈門大學法學院公費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知識產權法學專家林秀芹教授。2009年7月順利畢業後,進入聊城大學法學院任教,開始教書生涯。至今已公開發表法學論文3篇,曾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一項,完成2萬字左右。主要教學與研究方向為經濟法學、知識產權法學。
馮玉廳,山西大同人,漢族,碩士研究生,2009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主講課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方向:訴訟法學。主要學術成果:《死刑程序問題研究》(《山西師大學報》第34卷(2007)、《偵查監督程序完善芻議》(《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論刑事司法鑒定啟動程序的完善》(《中國司法鑒定》2009年第2期)。
Ⅲ 新華電腦學校的四川新華電腦學校
新華教育的蓬勃發展在全國家喻戶曉,「新華教育,興教報國」的辦學理念深入人心。新華教育的發展被教育界稱為「新華模式」,並成為同行交流、學習的典範。
硬體設施
學校校區可容納 超過5000名學生同時學習、生活。學校設備先進,建設有國際互聯網機房、電子分屏教室
四川新華電腦學校公益(3張)
2012年6月1日,「仁愛在心,慈善隨行」校園募捐,為山區孩子捐贈了包括教學用電腦、學慣用品、生活用品等在內的共計10000多件物資,價值10萬余元
2013年4月24日,四川新華電腦學校師生為雅安地震捐款2萬元
2013年5月10日,由四川新華電腦學校愛E佳協會,NET領域,微編等學生協會自主組織的愛心舊物義賣活動,為雅安災區同胞,再次募集善款1700元.
詞條圖冊
Ⅳ 你的母校里哪些教授是你眼裡當之無愧的大師
我們學校哲學系的袁教授!真的是很厲害了,他是研究道家文化的,感覺博古通今的,而且還會算命看風水,重點是算得很准。都說十個道士九個醫,他還會看病。
Ⅳ 孫潔的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1.《簡明老舍詞典》,任副主編,甘肅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老舍文學詞典》,參加撰寫,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3.《追尋夢幻--中國現當代文學名家名篇精編·小說卷》,編選,上海文化出版社,即出。
4.《尼採在中國》,合編,珠海出版社,即出。
主要論文
1.老捨生命觀探索,《學術月刊》1996年第7期。提交第6次全國老舍學術討論會,1994年7月。
2.現代性·近代性·現代主義--對《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近代性》的質疑,《學術月刊》1997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7年第7期轉載。收入宋劍華主編:《現代性與中國文學》,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老舍在十七年間的創作,《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8年第1期。
4.老舍與現當代文學中的幽默,《文匯報》1999年1月23日。
5.製作通俗文藝的苦痛--老舍抗戰時期文藝態度的一個方面,《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3期。
6.試述老舍新中國時期的文藝理論,《當代作家評論》1999年第6期。
7.抬頭見喜--老舍的山東時期(老舍幽默論),提交99紀念老舍先生誕生1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二節收入曾廣燦、范亦豪、關紀新編:《老舍與二十世紀--99國際老舍學術研討會論文選》,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論老舍山東時期的幽默主題,《聊城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1期。
9.從左聯的成熟化問題看左聯的歷史意義,與陳鳴樹教授合作,提交紀念左聯成立70周年學術研討會,2000年3月。
學術小品
1.七虛三實話孔明,《新民晚報》1995年2月4日。
2.老舍沉思,《中外交流》1999年第2期。獲紀念老舍先生百年誕辰我讀老舍徵文活動(中國現代文學館、北京日報社主辦)二等獎。
3.《紅岩》:叩問真實,《文匯報》2000年1月4日。
Ⅵ 讀大慶民警孫潔先進事跡讀後感
寫讀後感需要真情實感,所以還是自己閱讀後,自己動筆比較好,下面提供關於讀後感的寫作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一、讀後感的概念
讀後感的概念有兩重含義:一是真實的、不受任何約束的讀後感,二是一種作文的體裁,考試時要接受各種條件的約束。下面這篇讀後感,就接近於第一種讀後感。寫這種讀後感,主要是給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實,有什麼感想(當然感想應當有意義,值得一寫)就寫什麼感想,與心得筆記不同,它要展開來寫,盡量像一篇文章,盡量寫得生動、實在、深刻。一般應當寫清楚讀了什麼,有什麼感想,聯想到了什麼,對自己有什麼作用等。它不追求文體、格式框框,寫起來也可長可短。
二、讀後感的寫法
寫讀後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在上一講里說過了,這里就不多講了。其次,寫讀後感,有它一定的規矩,有的書上把它歸納為「引、議、聯、結」,四個字,想公式一樣。對於這些規矩我們不可以不學,考試時只要內容有創意,套用這種公式未嘗不可;但我們也不要受其所限,寫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嘗試在結構上有自己的創意,有自己的個性。但不管怎樣,讀後感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這兩個字表達好了,就是好的讀後感。
三、寫讀後感的基本技巧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Ⅶ 講一講你母校當之無愧的大師級別的教授是哪個
感覺我們學校出來的潘建偉教授在量子通訊領域走在了世界的最前端,就像楊振寧先生一樣,未來潘教授也必將留名物理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