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世界漢學投稿

世界漢學投稿

發布時間: 2021-03-23 02:32:22

㈠ 漢學的世界漢學

世界漢學概況:世界漢學可分為三大板塊:周邊國家的漢學、俄羅斯漢學和西方漢學。
周邊國家的漢學:主要是日本、韓國和越南。就日本文學來說,它接受中國較早,不僅借用中國的語言符號,而且刻意模仿中國古典詩文的內容和形式:襲取意匠,因承手法,摹擬題目,采擷成句。這種用漢語創作的文學作品,被稱作漢文學,後來才有了以假名創作的文學——和文學。所以,日本的學術也深受中國傳統學術的影響。他們的漢學研究以編纂、譯注、訓詁、考證、梳理發展史為特色。
俄羅斯漢學: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一方面面向西歐,間接獲得漢學信息,一方面注重發展本國的漢學研究。它視野闊大,兼顧東方和西方。十月革命後,以馬克思主義學術觀研究中國,也是它的特色。
西方漢學:西方漢學具有濃重的西方學術的色彩,與日韓漢學、俄蘇漢學相比,它有著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具體來說有如下數端:(1) 中西文化屬異質文化,西方接受中國頗多曲折,漢學研究忠實地記錄或者真實地反映了這一歷程;(2) 西方學術不斷求變,代有新學,這也影響到了漢學研究,如撰寫中國文學通史、敦煌學研究、中亞交通史研究等等,均早於國內同類研究;(3) 西方漢學研究的方法論極為活躍,它明確反映出「西論中用」是否可行,如何正確操作,可為國內研究提供借鑒。
漢學與漢學研究是兩個不同的學術概念。

㈡ 兒童文學投稿

網上投稿抄格式用Word,然後屬好名,空兩行後註明自己家的地址、郵編等信息行,注意自留底稿,因為兒童文學的編輯部獲稿之後就算沒採用也不會退回,而且稿子一經採用至少要有兩年兒童文學使用權,若再登在其他書刊上兒童文學編輯部即當侵權採取法律手段處理(包括他人抄襲)。雖說是麻煩了一點,但是祝你的稿子被編輯部採用噢!

㈢ 轉:《小學語文教師》編輯朱文君談如何寫稿、投稿

考慮時間關系,我還是站著說吧,另外當慣了老師,不習慣坐,喜歡站(笑)。何江燕老師說我體驗過多種角色,怕大家有誤解,以為我總是喜新厭舊(笑),所以得解釋兩句。我是學教育理論的,在教育局裡做了幾年教育管理工作,然後就到了學校教書,先教自然,然後教語文,和孩子們在一起,我找到了我的價值。在學校一呆就是十年,樂在其中,意猶未盡。98年因工作需要,我做了我所在的區的語文和自然兩學科的教研員,這個教研員一做就又是五六年,尤其是對語文教學教研情有獨鍾。而今我又跨入了出版行業,成為一名雜志編輯,當然,置身的小學語文教學領域沒有變。在決定轉行的時候,我一度很猶豫,在一次會議上,遇到我們武進區教育局的沈克強局長,一位博覽群書、學養深厚、視野宏闊、見解獨到的文化學者和教育專家,他鼓勵我去迎接挑戰,他說,真正具有生機和活力的地帶,不是行業內經過反復爬犁的熟地,而是行業與行業,領域與領域的交界地帶。他的話我一直牢牢記著,在新的工作領域中踐行著。說到生機,我想說,因為沈局長的緣故,我對武進充滿嚮往。到了武進,我時時被洋溢出的勃勃生機感動著。今天一大早起來,陽光燦爛,我從住的地方出來,沿著寬闊的馬路走一段,我看到路邊林立著正在建設中的高樓,看到路邊青翠欲滴的草木,開得正艷的杜鵑,空氣中更充滿了芬芳的草木生長的氣息,我不禁感慨,武進是一片非常充滿希望的土地。來到星辰實驗學校,我沒有想到星辰這么大,是我所見到的規模最大的學校。在這樣浩如星空的學校,怎能不讓人浮想連翩呢?怎麼不讓人從心底里溢出希望呢?及至走進教室,聽到年輕的小周老師這樣的一節課,沉浸其間,我再一次感受到那寧靜中洋溢出的生機,一種充滿力量的蓬勃的希望。我被這一切感動著,我一顆漸乎老去的心受到了激勵,我想,我不用多說什麼,見到大家,相視一笑,表達我的感激,足夠了。但奉江燕老師之命,我得說說如何投稿,怎麼投稿命中率高一些?說真的,我做編輯才兩年,經驗並不多,但是這兩年下來,感觸很多,這些感觸里,更多的是依舊從一個老師的角度產生的。我於心裡常常作著一個老師和一個編輯的激烈辯論。那我就把我零零散散粗淺的感受說一說,沒有準備,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請大家原諒。我想把「投稿」兩個字拆開來說。先來說怎麼投。第一、給一份刊物投稿,之前一定要了解這個刊物的特點。不要盲目地投,嘩一下子發出去,像天女散花那樣,可不行。我常常看到我的郵箱里,有的老師給我投稿的同時,還有同時發向很多雜志,抄送欄里密密麻麻的地址,這樣不好,編輯最忌一稿多投。每一種刊物都有鮮明的辦刊特色,你的稿子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可用」。比如說《小學語文教師》這個刊物的特點就很鮮明,它特別關注基層一線老師的教學,注重呈現教師的實踐智慧。刊物的廣告這么說:哪裡有小學語文教師,哪裡就有《小學語文教師》。《小學語文教師》發短小精悍的文章,發最貼近課改一線的文章,發信息含量大的文章,讓老師們繁忙的工作之餘,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的信息。我這可不是做廣告(笑)。也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師》這本刊物的用稿特點是非常強調實踐性,操作性的文章。比如課堂實錄、課例研究,案例反思,教材研讀,再比如教學隨筆,園丁故事等等。而有些刊物則不同,可能更關注理論研究,比如人教社的《課程、教材、教法》,那就是一本很強調教育前沿理論的刊物。老師首先了解了刊物的特點,才能有的放矢。第二、要了解欄目的特點。既然設了欄目,那麼不同的欄目對文章內容和形式的要求就不同。欄目也是特點的。老師們可能也經常看各種各樣的雜志,不知你們是否注意了,辦得比較好的一些雜志,例如《讀者》,它的每一個欄目從內容到篇幅,從版式到插圖都有鮮明的特點,隨手打開,熟悉它的讀者立刻知道這是什麼欄目。我做這本《小學語文教師》也盡量地保持不同欄目的不同風格。比如教學論壇,主要是發一些教學理論性的文章,體現實踐與理論結合的文章。錢老師是我們的老作者,他作為一名資深的教育專家,站在理論的高度,密切關注實踐,以其融通理論與實踐的視閾撰寫了很多指導實踐的理論文章,幾乎每一篇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還有我們的「備課參考」欄目,今年,我把這個欄目名改了,叫做「備課室」。希望能更多地體現教師的備課過程,而不是僅僅提供資料性的參考。那麼「備課室」里需要的文章如:教法嘗試、教材解讀、備課思考等等。最常見的文章,如教學設計,教材的重難點分析及教法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整節課的教學設計篇幅太長,所以我們往往選擇一些好的、有新意的片段設計。例如,今天小周老師上了這節課,導入很有特點,就可以把它寫下來,題目可以是「談談《古詩兩首》教學的導入,不用寫很多,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兩千字,就可以寫得明明白白,放在備課室里最合適。這樣的文章,給老師提供的是「半成品」似的「操作模塊」,便於讀者將其融入在自己的教學中,靈活運用。 「案例反思」欄目,其實也是為老師直接提供教學實踐信息的欄目,和備課室相比,它側重於教學案例的呈現和教師對教學行為的反思研究。比如今天大家聽了小周老師的課,有一些想法,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記錄下課堂片段,然後寫出自己的反思,我們的「案例反思」欄目的文章形式就是片段實錄加上反思。我也會為大家精選一些名家的課堂實錄,完整地全課呈現,供老師們學習,這就是「精品課堂」欄目。不僅僅是名師的課,我還注意發掘一些在課型上、內容上、設計理念上有創意,有突破的課。或許這樣的課在目前的條件下還不太具操作性,但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不是有「概念車」嗎?課堂是否也可以提出「概念課堂」這一說?加上少許點評,讓老師們通過這個課例,受到啟發,激起思考,語文教學,再往前,我們該怎麼走。你看,這就是不同的欄目的不同特點。再說我們的「教學隨筆」欄目,隨筆和「備課室」裡面的文章要求就不一樣了。隨筆更強調一種敘事風格的文章,文章不要長,就抓住一個事例去敘說,不見得是教學的,也可是語文教育方面的。也就是說,用敘事的方式和大家去敘談,這就是教學隨筆。老師們如果抓住了不同欄目的特點,你投稿就有的放矢了。寫了一篇的文章,看看吻合哪個欄目的要求,投過去,正中編輯下懷,命中率當然大大提高。第三點,要了解編輯的流程。編輯期刊有一個流程。從收到稿件到選稿編稿,再到審讀校勘、付印出刊,要經歷好幾道工序,要有兩三個月的時間跨度。你看,今天我下午趕回上海立刻要做的工作是把第六期已經三校的稿子最後驗清後發到印刷廠出片。那麼這第六期的稿子是什麼時候開始著手的呢?春節前後。那時開始策劃、組織這期稿子。三月份編稿,四月份審稿、清樣、三校。一期稿子編輯們要一個字,一個標點反反復復看上三四遍,盡可能地將錯誤率降到最低。四月底送到印刷廠出片付印,從印刷到郵局六月一日發到讀者的手裡,一個月時間,也不寬余。了解了這個過程,老師們投稿,特別是投備課類的文章,就要注意時間的提前量了,至少提前教學進度兩個月,具體地說,比如這學期我上了一節很成功的課,課的設計很有新意,課後我把設計和實錄整理出來,但現在投來的稿子,編輯肯定沒法用,你是按正常的教學進度上的,刊物兩個月之後登出來,已經事過境遷了。你說,沒關系嘛,我先發給編輯,他放著下學年再用好了。那樣當然也可以,但畢竟像食品放陳了,不那麼新鮮了。怎麼才能「保鮮」?我建議老師們寫好一篇稿子,先「雪藏」一段時間,給自己進一步思考的過程。錢正權老師就是這么做的。所以他的文章刊出來,經得起推敲,且歷久彌新。同樣,老師們現在上了的課,感覺不錯,往往過了一段時間又發現問題了,這時候如果能改進一下,一定會比現在完美得多,經得起時間的推敲。把當初寫的稿子拿出來,臻於完善,自己滿意了,編輯拿到手也會如獲至寶。這是我說的時間問題,老師要把握這樣一個流程,你的投稿命中率的「血」又上升了幾格。這是第三點。第四點,你要學會跟編輯交流。經常發表文章的作者,大都很善於跟編輯交流,他們在投稿前後,會給編輯打電話,交流溝通一下:朱老師,我有一個想法,我寫了一篇稿子,您看看,給我提提意見,我過一段時間再給你打電話。但不能像前段時間我遇到的一位作者,他非常熱切地想投稿,給我打來電話說:「老師,我昨天給您發了一篇文章,我2007年最大的心願,也是唯一的心願就是發這篇文章,您一定要給我發呀。」我一看他的稿子,不行,可怎麼說呢?我只好給他打電話:「我想問問,你2007年還能有別的心願嗎?」(笑)不能用這種方式來交流。要相信編輯們是會非常重視老師們投來的每一篇稿子的。我和你們一樣是老師,我完全可以體會到老師們投出這篇稿子的滿心希望。所以我這里詳細講一下投稿方面的注意事項。普通的紙質信件投稿,只要注意一點,在稿子上寫清聯系方式:電話,單位、地址、郵編。電子投稿有這樣幾方面需要注意:一、一稿一投,切忌利用網路的便利一稿多投。同樣的稿子,好幾本刊物上都有不是件光榮的事,反而會引起編輯們的反感。二、稿件以附件形式發送,不要直接貼在「正文」上。下載起來麻煩不說,原文格式也無法顯現。稿件里一定要寫清聯系電話、通訊地址,郵編。便於我們和你聯系,便於稿件刊用之後給你郵寄稿費。三、郵件名稱不要只有「投稿」兩個字,最好直接寫明文章標題,所投欄目。也就是把文章標題作為信件名稱,寫在地址下面的「標題」欄里。讓編輯檢索時一目瞭然。最後一點還請大家原諒,老師們投稿後,都非常希望能盡快得到回復,但我們大部分情況下是沒有時間回復的。除非這個稿子需要修改,需要跟作者交流。如果不需要修改,一般會在稿子審定後通知你,或發用稿通知。這是投稿的基本常識,由於時間關系先簡單跟大家說說,掛一漏萬。其他有什麼,會後再交流。接下來,我要說說「稿」,怎麼寫稿,什麼樣的稿才能入編輯們的「法眼」。我確實很想和老師交流這個問題。我們刊物每天的來稿量很大,但不需要怎麼修改,拿來能用的不算太多。原因在哪裡?我一直在想。原先當老師,或做教研員的時候,沒有這樣的感覺。走出來再看,看出點問題:咱們教育系統內部的論文喜歡求全、求大。喜歡追求宏大的題材,喜歡新名詞,新概念。我們的文章通常是這樣:一個宏大的標題,如《論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這樣的題目,恐怕不是你三五千字能說透的;或者一個不知所雲的標題,如《文化生命的課堂》,聽上去更像一本書的名字。文章什麼樣呢?必定有小標題一二三四五個,沒有五個,至少也得湊齊三個。字數相等,句式相同。為此,少不了一番推敲,頗費些工夫。很多小標題放到哪篇文章用似乎都可以。框架搭好開始填內容,我之所以說「填內容」,就有「填空」的意思在裡面。為了既定的框架填內容,甚至為了框架湊內容,而非為了內容結構文章。這樣的文章看起來四平八穩,不鮮活、不靈動,毫無生氣,好像都說了,其實什麼都沒說透,讀起來味同嚼蠟。一些老師寫例談類的文章,有時候僅僅以一節課為例,也得弄出三、四個小標題,然後再把一個完整的課例一塊一塊地貼到這個標題下,再貼到那個標題下。課例變得支離破碎,好像都說了,好像都沒說。原本可能是很有價值的東西,也被弄得面目模糊了。這樣的文章,可讀性差,編輯不喜歡。老師也最好不要寫。即使教育部門論文評比需要,也盡量少寫些,它會寫壞自己的文風,耽誤自己寶貴的生命時間。那麼寫什麼?第一,用鮮活的事例說明問題。前面我說了,一些小標題往往是一些概念的表述。你提出這些概念,如果不用鮮活的事例來驗證,那麼這些概念什麼也說明不了。鮮活的事例哪裡來?從我們老師的實踐中來,研究理論的專家也得向你討教實踐,你是最有發言權的,在實踐中你每時每刻經歷著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具體事例,為什麼不把這些記錄下來呢?在這里,我想說一個讓我深受啟發的例子。前段時間我有幸聆聽了一位德國著名漢學家的講座,他對中國文學的研究讓世界矚目,他是一位值得中國敬重的人。那天他的報告是關於中西方精神與身體關系的文化差異,標題很有意思,好像叫「中國人不散步嗎?」報告開場半個多小時,他一直在講述他和中國人交往中,發現中國人都不願意無目的地走路(散步)的事例。先講在中國的校園里遇到的學生如何,再講他的中國朋友去德國如何,類似的例子一個接一個,先生操著不太流利的中文,不厭其煩地講述一連串瑣碎的細節,顯得散亂而沒有條理,全然沒有通常所見的報告者無懈可擊的推理和不斷拋出的,令人眼花繚亂的觀點。難道這是一位大學者的研究?散步不散步能說明什麼?這些個別的例子又能說明什麼?看看他莊重嚴肅,若有所思的神情,我真有些詫異。然而,一個個細節,甚至細節中的細節,不斷地疊放,鏡頭開始聚焦,共性的東西逐漸顯現出來,中國文化中對待身體與精神的態度,在「散步」這一生活細節里得到印證。此刻的我,不能不隨著他的講述思想開去,頭腦里不是被告知,而是被質疑,被激活,被開辟出一片片新的空間留待充盈。散步與不散步所體現出的文化差異孰優孰劣,這位漢學家直到報告結束也沒有作結論。隨後的交流,在座的很多學者從歷史、社會、文化、人類學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領域,提出完全不同的理解。一些問題又引出了新的問題。中西文化在這里碰撞,不同學科在這里交錯,「散步」的價值顯現出來。研究,就此開始。這段場景我終身難忘。反觀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研究,卻鮮見這種針對細節的實質性研討。更不用說我們空洞的,充斥著課程理論名詞,甚至哲學名詞,卻鮮有說服力的語文教學論文,好像不這樣,就無法顯示我們學問的「高深」。學問在哪裡?學問在細節中。哲學家葉秀山先生說:「沒有細節,你的學問到底有多少就很難說,因為學問要解決實際問題,而不僅僅是有一些想法,提出一些概念名詞。」事實就是如此,理論如果沒有穿過這些細節,就無法真正抵達實踐層面;而對理論的理解如果沒有透過這些細節,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是純粹的。歷史學家陳春生先生提出歷史研究要「回到歷史現場」,他認為,真正深刻的有價值的研究作品,不是我們歸納出的所謂「特點」,不是主觀臆想出的所謂「觀點」,而是所能提交和呈現的個案,具體事件等等。聽講座回來,我寫了篇隨筆,名叫《散步與細節》,我說,研究文化的,能從「散步」這個尋常的生活細節著眼;研究歷史的,力求「回到歷史現場」去關注細小的具體事件,這應該給我們的新課程語文教學研究一些啟示的。教學也是由一個個細節組成的,恰恰是這些人們司空見慣的細節里,蘊藏著豐富的具有共性的觀念或行為特徵,如果我們能聚焦細節,放大細節,就可能使教學研究擺脫在理念的圈子裡打轉的窘困,走向實質性的突破。平凡的細節被理論穿越才會發出耀眼的光芒,而理論,只有穿越了一個個細節,才能成為指導實踐的理論。真正的研究就從眼下的細節開始。老師們,珍惜我們身邊每一個細節,把你的細節用你的筆頭表達出來,也許事例之後你沒有說什麼,但是,事例本身就是最好的說明。這就是我說的第一點,文章首先要有鮮活的細節。第二,要實實在在地說理。一段時間,我們小語界興起這樣一種文風,文章中大量引用理論,堆砌概念新詞的現象尤為嚴重。比如說,「言語是存在的家」「言語生命的精神欲求」之類,這些詞語倒並非生造,而是一些哲學范疇的概念。我以為,不同范疇的概念拿到我們教育裡面,不是不可以,而是一定要慎重,更不能濫用。當然,我們思考教育問題,教學問題達到一定深度的時候,會需要哲學的介入,會走向哲學層面的思辨。但是,哲學范疇的東西拿到教育實踐裡面,拿到教學當中,還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不可自己也沒弄明白,還要拿出來唬人,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既然如此,倒不如我們就來實實在在地說說道理,用最通俗的話,最朴實的話說道理。這一點我們的錢老師,於永正老師為我們做出了榜樣,老師們可以去關注一下他們的文章。你們絕對找不到流行的新詞彙和新概念,但是,他們說出來的道理卻那麼深刻,那麼透徹。讓我們看到了,讀懂了語文最本真的東西。真正的大家的文章就是這樣,讀過朱光潛、豐子愷、季羨林、老舍文章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們不是盛氣凌人的說教,你要怎樣,應該怎樣,而是像一位和藹可親的朋友、長者在和你攀談,商量,你看這樣如何?是不是這個理兒?所以,不必去追求那些時髦的名詞術語,我們用最朴實的話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我們以最朴實方式呈現自己最本真的東西。昨天聽我們嚴曉東校長說,我們的學校正在倡導「自己的課堂,本真的課堂」,這是做到點子上的。進而再倡導「自己的文章,本真的文章」,教風、文風勢必相得益彰。倡導開門見山的文風,是我要說的第四點。雖然我們是語文教師,但我們的學科刊物還是以莊重理性的敘事研究風格為主的。有的老師文筆很好,擅長抒情,寫文章一吟三嘆,柔腸百轉。但我們需要的大部分稿子還是開門見山為好,乾乾凈凈的文字最說明問題。有的老師讀了許多理論專著,寫文章時喜歡引用,我以為,理論的東西不要照搬,要內化成你自己的東西,用你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很多老師寫文章,開頭不說「《語文課程標准》雲如何如何」,就沒法說話。結尾的時候不說,「讓我們一起在新課程的路上奮勇前進」,好像就沒法收尾(笑)。而這樣的文字在編輯看來,既不中用,又浪費寶貴的版面。肯定刪掉——擠干水分。乾乾凈凈地說話,就像今天最後小周老師的說課:今天我上了一節課,我有幾點新體會——直接開始說。開門見山、乾乾凈凈。這樣的文字到了編輯那裡,是賞心悅目的,是很「養人」的。投稿的事情就說這么多。有道是作文如做人。投稿也一樣,透過稿子,能真真切切地看到你這個人。我做過老師的,做過教研員,我不僅從一個編輯的角度看待一篇稿子,更從一個教師的角度看到你的教學思想和教育情懷,看到你在課堂上的樣子。讀你的教學設計,教例反思,我彷彿身臨其境你的課堂。當你講述你的教學經歷的時候,我彷彿能感受到你一顆真摯的心。穿越文章,我看你這個人,你就站在我面前。你真心地和大家交流,從你自己的教學實踐來,真正發自內心希望跟大家交流的時候,我便能感受到你文章的溫度,我能看文章背後一雙熱切的眼睛,一顆真摯的心。一定不能為了投稿而投稿,那樣的文字再多再美再抒情,也擋不住文字背後一雙冷冷的眼睛。老師們,讓我看到你的心,看到一位老師捕捉到教學實踐的智慧,急切和同行們分享,急切希望得到同行們幫助的熱切的心。比投稿更重要的是養成動筆的習慣。武進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有著很好的讀書的氛圍,老師們的學養深厚,有著濃郁的書卷氣息。但是,書讀進去,內化之後,還要轉化出來。否則你只能是個書簍子,你所讀的書只能作為你茶餘飯後的談資。轉化出來,一個辦法就是動筆。事實上,閱讀就是思考,只有將閱讀、思考的內容變成文字的時候,你真正才走進自己的內心,真正把書里作者的思考變成自己的思考,系統成熟的思考,而非零散的思想的碎片,進而落實到實踐行為中去,獲得再創造的快樂。昨晚臨睡前我看的一本書名叫《幻想之眼》,作者張文質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一名教師,他教學,踐行著他的生命教育理念,也時常參加一些活動,作作講演。但他更會靜下來閱讀、反思、寫作。他說,如果一個人不時時反思的話,那麼,他的靈魂是粗糙而躁動的,他的一生是飄零而混亂的。我覺得很有道理,有一句話說得更好:我們要時常停下來,等一等自己的靈魂。老師們,如果我們能夠養成動筆的習慣,把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及時地記下來,你可能更多地走進了自己的內心,守住自己的靈魂,在豐厚的思想積淀中,體會一份來自靈魂的充滿希望的沉靜與安詳。第三,養成動筆的習慣很重要,和編輯交朋友也很重要,尤其是和我這樣的編輯交朋友(笑)。這么說,是覺得在跟星辰幾位老師交談時,我們共同捕捉教學中的智慧。比如,金磊老師對語文課上的一些所謂「非語文」問題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他就跟我聊聊。我就說,金磊,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你就把這點寫下來,咱們在刊物上做個茶座。這個茶座引起了很好的反響。和何江燕老師聊,她說,朱老師,我覺得「文本研讀」很有意思,我也寫了幾篇「教材研讀」的文章,不知道這樣讀可不可以。我聽她一說,覺得何老師研讀教材的角度很新,於是很快刊出了她的研讀。周艷霞老師在一次閑談中,和我談到了最近一次教研活動的「同課異構」,我覺得這樣一種教學比較,更能體現備課研究的過程,內容的可信度和形式的操作性都能給更多的語文備課以啟發。於是我立即約周老師寫出來,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刊用了這篇文章。大家一起聊一聊,一起共同揣摩,這樣你的文章可能寫起來更有目的性,也能較快地在刊物上刊出。同時,也能通過和編輯的交流,你了解到現在整個學科界在關注什麼,刊物正才策劃哪方面的稿子等等,如果這方面我正好有所思考,和編輯交流一下,按照要求寫一寫。這絕對沒有開後門的意思(笑),寫得不好照樣不用。不過,如果星辰實驗學校的老師們要向我投稿,我看見稿件上寫著星辰學校某某向朱老師投稿,我感情的天平是會向這邊傾斜的(笑)。最後,非常感謝大家。我更希望《小學語文教師》這本刊物能成為一個平台,為星辰實驗學校做一點事,讓更多的人了解有這么一所學校,有這樣一個充滿希望的團隊,有這么多洋溢活力的老師。我想,一方面,我們需要靜下心來做學問,另一方面,為了我們的成長,我們更需要放開自己。你想成長嗎,首先你要向大家敞開自己。開放的心態是獲得成長的前提。就像我今天,不管我說的觀點對也好,錯也好,我站在大家面前了,我向大家敞開自己了。我真誠地和大家交流,激起思想的火花,而我便在這樣的火花中得到淬煉。我也希望星辰學校的老師向我,向更多的同行敞開你們自己。謝謝大家!

㈣ 世界漢學中心在西方嗎

漢學」這個詞就決定了它的研究中心在西方,因為漢學是外國人研究中國用的稱呼,中國人自己叫國學。

㈤ 短篇漫畫怎麼投稿

黑白不是問題,重點是鉛筆稿件的話.....雜志社一般是不會要的,主要是怕不清晰,如果用筆重,質量好,也能斟酌斟酌。如果是用心花的畫,總會有人要的,對自己有信心!

投稿的方式有很多種啊,郵政寄過去,或者有e-mail郵過去(這種方式稱作電子投稿),前提是知道地址或郵箱。

我這有幾個漫畫雜志的投稿地址,你可以試一試,注意!他們都是不會退稿件的,所以,寄去前有復制幾分,否則你的漫畫就一去不回啦~~~

《漫迷》 地址:北京市朝陽路東葦路9號鑫兆佳園35號樓302 郵編:100024
網路投稿:[email protected]
《漫友》廣州市建設大馬路郵局0405信箱 (510060)
漫友·漫畫100組或漫友·動畫100組收
還有是《知音漫客》,他還想只接受網路投稿。你可以去他的網站看看。

㈥ 世界漢學的內容簡介

《世界漢學(2009秋季員)》內容簡介:「漢學」之與「世界」相關,是題中本有之意:究其終極,漢學作為一門關於中國和中國文化的學問,本是一門「世界」的學問——漢學學科的傳統主體乃是中國本土學術圈之外的其他文化中人(當然也包括海外的華夏苗裔),漢學的話語場域,主要發生在中國本土之外。漢學歷史上的諸種研究範式,也都是在異文化的背景中形成。

㈦ 近年來,世界各地掀起一股漢學熱,在國外學習漢學最正宗權威的機構名字叫做

3月在北京舉辦的「世界漢學大會2007」是一次高水平、高規格的世界性漢學大會,主題為「文明對話與和諧世界」。這次大會吸引了70多位國外著名漢學家及數百位國內人文、社科領域的專家教授。會議就「中國形象」、「漢學定位」、「漢語國際推廣」等議題展開對話。據法國教育部漢語教學總督察白樂桑介紹,在短短6年時間里,法國中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就已經超過了法國學校開設的其他4門外語課的學習人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周質平也介紹,2005年至2006年,普林斯頓大學選學漢語的學生人數增加了50%,上升為僅次於西班牙語的第二位。

過去,學習漢語的法國人大都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古老、悠久、高雅的文化,學中文僅僅是憑興趣;而現在,許多人不僅出於對東方古老文化的好奇,也為了自己將來就業、事業的發展等原因開始學習漢語。巴黎的街頭打出一幅巨大的廣告牌,上面寫著:學漢語吧,那將是你未來20年的機遇和飯碗。

為更好地滿足外國人學習漢語的需求,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國外教育機構合作,已在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140所孔子學院。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已經超過3000萬。建設孔子學院,是中國政府促進中外語言和文化交流,傳播中華文化,發展人類多元文化,共同構建和諧世界的重要舉措。

文化魅力為漢語熱升溫

漢語熱首先是與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分不開的。只有中國經濟實力到了一定的水平,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世界才能聽到中國的聲音;中國的市場能給別人提供機會的時候,人們才會重視你的語言,想了解和研究你的文化背景。

另一方面,面對現代化發展帶來的日趨惡化的生態環境、日漸嚴重的人類精神危機,人們發現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更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華夏文明不僅有著深厚根基和悠久傳統,而且有著符合自然規律、符合人類文明進步要求的核心價值理念。中華文明以「和」、「合」以及「道法自然」為核心的價值理念是人類的智慧,對人類解決工業文明困境問題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和價值引導作用。「天人合一」,承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維護人類自身利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中國格言被譽為處理國家間關系的「黃金法則」,懸掛在聯合國的大廳上。現在西方很多科學家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站到了科學的尖端,卻把人類賴以生存的目光聚焦到中國傳統文化上,並且提出了人類應該回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那裡汲取智慧。英國史學家湯因比說,如果未來的世界不是以中國文化為主導的,那將會是全人類的悲哀。

語言是國家文化的符號,海外人士為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所吸引,漢語熱的出現才成為可能。漢語熱折射出中華文化寶庫的燦爛光輝,還有待更多地挖掘和發現。

如何使漢語熱成為一個長期現象?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博士楊富雷在「世界漢學大會2007」上說:「『漢語熱』是個很簡單的詞,應該讓外國人學習漢語變成一種長期趨勢、一個持續過程。」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最基礎的當然是從學習這個國家的語言開始。為了讓漢語更好地推廣出去,實施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把漢學熱變成一種長期趨勢、一個持續過程持久進行下去,我們能做什麼呢?

其一、重視漢語教材的編輯出版,重視漢語教學師資人才培養。目前國際漢語教材普遍存在觀念陳舊、數量不足、缺乏針對性等問題。漢語國際推廣的教材在編寫時要針對不同對象編寫適合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不同語種的漢語教材,教材要分級別,考慮使用對象,既有針對中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教材,也有針對成年人的教材,要編輯出版多媒體教材,以便於需求者用MP3、網路等手段學習。5月17日中國國際出版集團與美國耶魯大學確定合作開發一套適合外國人學習的漢語教材《環球漢語》(ISpeakChinese),主要面向國外大中學生,最終在全球范圍建立一個漢語學習的統一品牌。對漢語師資嚴重短缺問題,國家已批准設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以擴充對外漢語教學的師資。

其二、提高作品的翻譯水平。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蔡武4月6日在北京舉行的「中譯外——中國走向世界之路」高層論壇上表示,作為溝通中外交流的橋梁和媒介,翻譯工作直接決定中國對外傳播的效果,也是一個國家對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環境建設的具體體現。翻譯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外國讀者對我國文化接受的程度翻譯工作是推進中國文化更大規模「走出去」的重要環節。

其三、繼續辦好孔子學院。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預計,全球孔子學院的數量到今年底將達到200所,如何確保這些學院的漢語教學質量,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其四、開展各種形式的「中國年」活動,讓更多國家的普通老百姓了解中國。通過這些活動,讓他們了解中國的服飾、飲食、風俗、文化等並進一步激發學漢語的熱情,通過相互交流,促進雙方更好地理解與合作,在國家之間、民眾之間架起友誼的橋梁。

總之,要讓漢語熱持久下去,讓西方真正了解中國,最終還是要取決於中國的綜合國力的強大以及中外交往的頻繁程度。

㈧ 全球漢學熱將持續到什麼時候

3月在北京舉辦的「世界漢學大會2007」是一次高水平、高規格的世界性漢學大會,主題為「文明對話與和諧世界」。這次大會吸引了70多位國外著名漢學家及數百位國內人文、社科領域的專家教授。會議就「中國形象」、「漢學定位」、「漢語國際推廣」等議題展開對話。據法國教育部漢語教學總督察白樂桑介紹,在短短6年時間里,法國中學生學習漢語的人數就已經超過了法國學校開設的其他4門外語課的學習人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周質平也介紹,2005年至2006年,普林斯頓大學選學漢語的學生人數增加了50%,上升為僅次於西班牙語的第二位。 過去,學習漢語的法國人大都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是古老、悠久、高雅的文化,學中文僅僅是憑興趣;而現在,許多人不僅出於對東方古老文化的好奇,也為了自己將來就業、事業的發展等原因開始學習漢語。巴黎的街頭打出一幅巨大的廣告牌,上面寫著:學漢語吧,那將是你未來20年的機遇和飯碗。 為更好地滿足外國人學習漢語的需求,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國外教育機構合作,已在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140所孔子學院。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已經超過3000萬。建設孔子學院,是中國政府促進中外語言和文化交流,傳播中華文化,發展人類多元文化,共同構建和諧世界的重要舉措。 文化魅力為漢語熱升溫 漢語熱首先是與中國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分不開的。只有中國經濟實力到了一定的水平,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世界才能聽到中國的聲音;中國的市場能給別人提供機會的時候,人們才會重視你的語言,想了解和研究你的文化背景。 另一方面,面對現代化發展帶來的日趨惡化的生態環境、日漸嚴重的人類精神危機,人們發現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更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華夏文明不僅有著深厚根基和悠久傳統,而且有著符合自然規律、符合人類文明進步要求的核心價值理念。中華文明以「和」、「合」以及「道法自然」為核心的價值理念是人類的智慧,對人類解決工業文明困境問題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和價值引導作用。「天人合一」,承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維護人類自身利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中國格言被譽為處理國家間關系的「黃金法則」,懸掛在聯合國的大廳上。現在西方很多科學家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他們站到了科學的尖端,卻把人類賴以生存的目光聚焦到中國傳統文化上,並且提出了人類應該回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那裡汲取智慧。英國史學家湯因比說,如果未來的世界不是以中國文化為主導的,那將會是全人類的悲哀。 語言是國家文化的符號,海外人士為中華文化的無窮魅力所吸引,漢語熱的出現才成為可能。漢語熱折射出中華文化寶庫的燦爛光輝,還有待更多地挖掘和發現。 如何使漢語熱成為一個長期現象?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博士楊富雷在「世界漢學大會2007」上說:「『漢語熱』是個很簡單的詞,應該讓外國人學習漢語變成一種長期趨勢、一個持續過程。」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最基礎的當然是從學習這個國家的語言開始。為了讓漢語更好地推廣出去,實施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把漢學熱變成一種長期趨勢、一個持續過程持久進行下去,我們能做什麼呢? 其一、重視漢語教材的編輯出版,重視漢語教學師資人才培養。目前國際漢語教材普遍存在觀念陳舊、數量不足、缺乏針對性等問題。漢語國際推廣的教材在編寫時要針對不同對象編寫適合不同文化、不同國家、不同語種的漢語教材,教材要分級別,考慮使用對象,既有針對中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教材,也有針對成年人的教材,要編輯出版多媒體教材,以便於需求者用MP3、網路等手段學習。5月17日中國國際出版集團與美國耶魯大學確定合作開發一套適合外國人學習的漢語教材《環球漢語》(ISpeakChinese),主要面向國外大中學生,最終在全球范圍建立一個漢語學習的統一品牌。對漢語師資嚴重短缺問題,國家已批准設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學位」,以擴充對外漢語教學的師資。 其二、提高作品的翻譯水平。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蔡武4月6日在北京舉行的「中譯外——中國走向世界之路」高層論壇上表示,作為溝通中外交流的橋梁和媒介,翻譯工作直接決定中國對外傳播的效果,也是一個國家對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環境建設的具體體現。翻譯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外國讀者對我國文化接受的程度翻譯工作是推進中國文化更大規模「走出去」的重要環節。 其三、繼續辦好孔子學院。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預計,全球孔子學院的數量到今年底將達到200所,如何確保這些學院的漢語教學質量,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其四、開展各種形式的「中國年」活動,讓更多國家的普通老百姓了解中國。通過這些活動,讓他們了解中國的服飾、飲食、風俗、文化等並進一步激發學漢語的熱情,通過相互交流,促進雙方更好地理解與合作,在國家之間、民眾之間架起友誼的橋梁。 總之,要讓漢語熱持久下去,讓西方真正了解中國,最終還是要取決於中國的綜合國力的強大以及中外交往的頻繁程度。

㈨ 世界漢字大會擴展漢學的外延,有何意義

世界漢學大會是由孔子學院總部暨國家漢辦與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世界性漢學家大會,每兩年舉辦一屆.世界漢學大會旨在通過「漢學」搭建國際交往平台,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理解與合作,以在中國和平發展的進程中起到積極作用.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