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一鳴圖書出版

一鳴圖書出版

發布時間: 2021-03-22 17:22:39

1. 關於中國數學家故事方面的書

《女數學家傳奇》 徐品方編著 科學出版社2005年1月版 39.50元
例如

籌算女傑王貞儀

女數學家王貞儀(1768-1797 ),字德卿,江寧人,是清代學者王錫琛之女,著有《西洋籌算增刪》一卷、《重訂策算證訛》一卷、《象數窺余》四卷、《術算簡存》五卷、《籌算易知》一卷。

從她遺留下來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從事天文和籌算研究的女數學家。算籌,又被稱為籌、策、籌策等,有時亦稱為運算元,是一種棒狀的計算工具。一般是竹製或木製的一批同樣長短粗細的小棒,也有用金屬、玉、骨等質料製成的,不用時放在特製的算袋或運算元筒里,使用時在特製的算板、氈或直接在桌上排布。應用「算籌」進行計算的方法叫做「籌算」,算籌傳入日本稱為「算術」。算籌在中國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數者不用籌策」的記述,現在所見的最早記載是《孫子算經》,至明朝籌算漸漸為珠算所取代。

17世紀初葉,英國數學家納皮爾發明了一種算籌計演算法,明末介紹到我國,也稱為「籌算」。清代著名數學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稱其為「策算」。王貞儀也從事研究由西洋傳入我國的這種籌算,並且寫了三卷書向國人介紹西洋籌算。她在著作中對西洋籌算進行增補講解,使之簡易明了。王貞儀介紹的納皮爾算籌乘除法,當時的讀者認為容易了解,但與當時我國的乘除法籌算的方法相比,顯得較繁雜,因此,數學家們沒有使用西洋籌算,一直使用中國籌演算法。今天的讀者把中外籌算乘除法視為老古董,採用的是由外國傳入的筆算四則運算,這種筆算於1903年才開始被使用,故我國與世界接軌使用筆算的歷史只有100年。

數學會女前輩高揚芝

高揚芝(1906-1978 ),江西南昌人,從小學習勤奮,特別喜歡數學。

高中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由於學習成績優秀,1930年大學畢業後應聘到上海大同大學擔任數學教員,後成為教授、數學系主任。在課堂教學中,她遵循《學記》中所說的:「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所以,高揚芝的數學教學一貫是兢兢業業、講求實效,深受學生歡迎。

高揚芝長期從事數學分析(舊時叫高等微積分)、高等代數和復變函數等課程的教學與研究。她深知,高等數學比初等數學更加抽象,外行人常常把它看成是由冷酷的定義、定理、法則統治著的王國。因此,高教授常常告訴學生,數學結構嚴謹,證明簡潔,蘊含著數學的美。它像一座迷宮,只要你潛心學習、研究,就能尋求到走出迷宮的正確道路。一旦順利走出迷宮,成功的愉悅會使你興奮不已,你會向新的、更復雜的迷宮挑戰,這就是數學的魅力。

她在上海大同大學工作不到五年的時間里,自身潛在的科研天賦很快被喚醒催發。經過刻苦鑽研教材,結合教學實踐,她撰寫出論文《Clebsch氏級數改正》,1935年在交通大學主編的《科學通訊》上連載,得到同行好評。解放後,她又著有《極限淺說》《行列式》等科普讀物多部。

高揚芝是中國數學會創始時的少數女性前輩之一。1935年7月25日中國數學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舉行成立大會,共有33人出席,高揚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在這次年會上,她被推選為中國數學會評議會評議,後連任第二、三屆評議會評議。1951年8月,中國數學會在北京大學召開了規模空前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高揚芝出席了大會。她是這次到會代表63人中惟一的女代表。20世紀60年代,她被選為江蘇省數學會副理事長。

第一位數學女博士徐瑞雲

徐瑞雲,1915年6月15日生於上海,1927年2月考入上海著名的公立務本女中讀書。徐瑞雲從小喜歡數學,讀中學時對數學的興趣更加濃厚,因此,1932年9月高中畢業後報考了浙江大學數學系。當時,浙大數學系的教授有朱叔麟、錢寶琮、陳建功和蘇步青。此外,還有幾位講師、助教。數學系的課程主要由陳建功和蘇步青擔任。當時數學系的學生很少,前一屆兩個班學生共五人,她這屆也不過十幾人。

當時蘇步青才30歲,看上去十分年輕,因此徐瑞雲的同學中有人認為蘇步青是助教,可是聽完一堂課後就不住地贊嘆說:「想不到助教竟能講得這么好。」這件事引起知情者的鬨笑。徐瑞雲在陳建功和蘇步青的教導下,勤奮學習,專心聽講,認真做筆記,她的考試成績經常是滿分。1936年7月,徐瑞雲以優異成績畢業了,被浙大數學系留校任助教。1937年2月,26歲的徐瑞雲與28歲的生物系助教江希明喜結伉儷。新婚三個月後,徐瑞雲夫婦獲得亨伯特留學德國的獎學金,雙雙乘船漂洋赴德國留學,攻讀博士學位。

徐瑞雲有幸被德國著名的數學大師卡拉凱屋獨利接受,由他擔任她的數學博士指導老師。當時有不少學生想請他作導師,他都沒有同意。而徐瑞雲這位東方女士因學習勤奮,數學功底扎實,成了卡拉凱屋獨利的關門弟子。徐瑞雲主要研究三角級數論。這門學科起源於物理學的熱傳導問題的傅里葉分析的主要部分,是當時國際上研究的熱門之一,在中國還是一個空白。

徐瑞雲為將來能在分析、函數論方面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廢寢忘食,廣擷博採,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圖書館里。1940年底,徐瑞雲獲得博士學位,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數學博士。她的博士論文「關於勒貝格分解中奇異函數的傅里葉展開」,1941年發表在德國《數學時報》上。

完成學業的徐瑞雲夫婦,隨即離德回國,於1941年4月回到母校,雙雙被聘為副教授,正式登上在戰火硝煙的大後方培養人才的講台。在艱苦的條件下,陳建功和蘇步青沒有中斷在杭州時共創的函數論和微分幾何兩個數學討論班,這是一種教學相長、遴選英彥的科研形式,徐瑞雲也參與其間。1944年11月,英國駐華科學考察團團長李約瑟參觀了浙大數學系和理學院,連聲稱贊道:「你們這里是東方的劍橋!」這更加激勵了徐瑞雲的勤奮工作。她這時教的學生曹錫華、葉彥謙、金福臨、趙民義、孫以豐、楊宗道等,後來都成了傑出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1946年,31歲的徐瑞雲提升為正教授。

1952年,徐瑞雲調入浙江師院,被任命為數學系主任,從此全身投入了艱苦的創建數學系的工作中。在她的領導下,沒有幾年功夫,數學系已初具規模,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第一屆本科畢業生約有三分之一考取了研究生。他們系也成為全國同行的楷模,進入全國同行前列。徐瑞雲在建設數學系的同時,沒有忘記科學研究。她翻譯了蘇聯那湯松的名著《實變函數論》。譯本於195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一位女數學院士胡和生

胡和生於1928年出生在南京市一個藝術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畫家。她從小耳濡目染,聰明好學,畫感、樂感很強,祖父和父親特別喜歡她。讀小學和中學時,她不偏科,文理兼優,這些對她後來從事數學事業幫助很大。

胡和生雖然愛好廣泛,但她的理想不是成為一位畫家,而是考上大學繼續深造。抗戰勝利以後,胡和生考進大學數學系,1950年畢業,又報考了浙江大學著名數學家、中國微分幾何創始人蘇步青教授的碩士研究生。1952年院系調整,蘇教授與她轉入了上海復旦大學。復旦是以蘇步青為首的我國微分幾何學派的策源地,人才濟濟,加之老一輩數學家的鼓勵指導,同行的互勉競爭,托著這顆新星冉冉升起。

胡和生長期從事微分幾何研究,在微分幾何領域里取得了系統、深入、富有創造性的成就。例如,對超曲面的變形理論,常曲率空間的特徵問題,她發展和改進了法國微分幾何大師嘉當等人的工作。19 60-1965年,她研究有關齊次黎曼空間運動群方面的問題,給出了確定黎曼空間運動空隙性的一般有效方法,解決了六十年前義大利數學家福比尼所提出的問題。她把這個結果,整理在與自己的丈夫谷超豪合著的《齊性空間微分幾何》一書中,受到同行稱贊。她早期在我國最高學術刊物之一《數學學報》上發表了《共軛的仿射聯絡的擴充》(1953年)、《論射影平坦空間的一個特徵》(1958年)、《關於黎曼空間的運動群與迷向群》(1964年)等重要論文。至今,她發表了七十多篇(部)論文、論著。她在射影微分幾何、黎曼空間完全運動群、規范場等研究方面都有很好的建樹,成為國際上有相當影響和知名度的女數學家。她的一些成果處於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例如,在調和映照的研究中,她撰寫的專著《孤立子理論與應用》,發展了「孤立子理論與幾何理論」的成果,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1982年,胡和生與合作者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84年起擔任《數學學報》副主編,並擔任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1989年被聘為我國數學界的「陳省身數學獎」的評委;1992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至今選出來的數學家院士,只有胡和生一人是女性。

華裔算傑張聖蓉

張聖蓉1948年生於陝西省西安市,出生不久便隨父母到台灣居住。她從小聰慧,喜愛讀書,對數學情有獨鍾。張聖蓉中學畢業後考入著名的台灣大學數學系,1970年獲學士學位。她不滿足於此,又以優異成績考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學位。

「函數」是數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一位著名數學家說過「函數概念是近現代數學思想之花」。它的產生、發展實質上反映了近現代數學迅速發展的歷程,同時也與函數論、解析數學的發展相輔相成。張聖蓉選擇了現代數學的重要前沿分支之一「函數論」作為攻讀對象。她的導師是一位著名的函數論世界大師,她要同函數論專家一道去摘取函數論皇冠上的明珠。

1974年,張聖蓉獲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學位,從此在美國從事函數論的研究工作。她對函數論中復平面上的解析函數、多復變函數以及有界函數的解析函數的逼近等高深領域都有涉獵,1976年,28歲的張聖蓉通過對道格拉斯函數的研究撰寫了世人沒有發現的這類函數特徵的論文,這為第二年著名數學家馬歇爾解決著名的道格拉斯猜測鋪平了道路。張聖蓉一鳴驚人,1977年又撰寫出另一篇令函數論專家驚嘆的論文,證明了馬歇爾攻克道格拉斯猜測中的一個未發現的難題。在清一色的男數學家主導的函數論領域,她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2. 關於出書的問題

現在,自費出書已經不再是件神秘的事。

如何自費出書呢?越來越多的自費出書的方式和途徑,讓任何人出版自己的作品都成為可能,並且由此應時而生的自費出書代理公司,讓這種可能變得越來越便捷,越來越有高品質的保證。

自費出書,也同樣是經過國家相關部門審批的正式出版物,因此,要經過選題申報、三審三校等嚴格的步驟,在出版社通過選題配發書號後,還需要進入正規的印刷程序,最後才能有具備完整形態並且符合國家出版法律法規的圖書出來。但是,雖然步驟看似並不復雜,但每一個環節,對於沒有參與過的作者來說,也是比較麻煩的,如果要想弄得清楚明白,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目前代理公司的出現,為作者省去了相當多的繁瑣的工作。作者不再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用於摸清出版流程,了解出版社的程序,包括最後找設計公司印刷廠之類的,而只需要將全部的書稿交給代理公司,並將相關的個人說明提供清楚,其他的工作就都將由專業人員來完成。

好的出版代理公司,不僅應該為作者提供全套的服務,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整個書稿的參與過程當中,根據不同的書稿性質提供多種出版方案,選擇最為經濟簡便的方式。在策劃過程當中,從設計到整體的文字策劃,都可以提供專業的方案,以求使書稿最大限度地達到形態和內容的高度切合,並最大限度地追求高品質高品位。

更為具體地說,想要自費出書的作者,在找到一家值得充分信任的自費出版代理公司時,最好是對自己的書稿作多一些的准備,包括書稿的完整內容,書稿的性質,作者的情況,作者自己對書稿最後的形態,後期發行的想法,都考慮充分,並將自己的想法盡可能詳細地告訴自費出版代理公司,由代理公司提供出版方案,並向能夠出版此類書的出版社申報選題,最後再由自費出版代理公司來完成全部書稿的出版工作,直至印刷成書,送達作者手中。

費用基本就包括:書號管理費,審稿費,代理服務費,設計排版費,印刷費。

怎樣出書?

隨著自費出書熱潮的到來,出書的途徑由原來作者投稿或者出版社約稿出版常規書,發展為出版社自費書與常規書並重,因此,出書的方式更為方便靈活,出版物的品種和類型也越來越豐富,以往市場不太好的書稿,現在也都有了面向讀者的機會,由此很多自費書由小眾走向了大眾,並且有的還成為暢銷書,這確實是自費出書為文化和思想的繁榮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怎樣出書,目前在出版社還是兩種方式。兩種方式各有側重,針對的書稿也不盡相同,找對了途徑,才能找到最為便捷的方式。

先說常規書。出版社出版常規書,也就是作者不付錢,還可以獲得報酬的書,考慮的是兩個效益,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當然是重中之重,一本社會效益好的書,即使經濟效益可想而知地差,出版社作為傳播文明和提升精神的重要陣地,需要也應該出版,這是為人類文明進步所作的貢獻,也是社會付與出版社的使命。除此以外,出版社對一般圖書,所考慮的重要因素就是經濟效益。由於出版社性質、傳統、市場流行甚至編輯的個人偏好,都不盡相同,有相當數量的書稿被出版社舍棄,不是書稿本身質量的問題,而是由以上多種因素決定的。很多圖書雖然有尖銳甚至的閃光的思想,有高卓的藝術品位,一方面可能是受眾群體比較小,市場影響力有限,另一方面,很大的可能,也因為書稿本身並不是太符合出版社的風格。出版社也會有長期和短期的戰略,一個時間內大力發展什麼類型的圖書,也是出版社的一個戰略方針,適合的書很容易就得以出版,不適合的書稿,即使再好,也很難得在這個出版社通過。

因此,具備相當高的水準的書稿,也不妨多試幾家出版社。對於這類書稿來說,關鍵問題不是好不好,而是適合不適合。

不過,自費出書,情況就靈活得多了。自費出書,出版社沒有納入市場發行的常規選題之內,因此,圖書的經濟效益就不是主要的考慮方面,這時,一本高品位高質量的書稿,它的出版就不再會遇到諸如「市場不佳」「受眾面小」等等瓶頸。所以,自費書和常規書,在本質上並無優劣之分,只是對於一定的市場環境,一定的時期來說各有特點,各有側重。也正是有了這兩種最最基本的出版方式,我們的圖書市場以及精神生活,才得以如此繁榮。

自費出書在目前潮流所向的情況下,已大大降低了作者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變得方便快捷,也由於專業的自費出版機構的出現,自費出書的周期變得非常短,整個出版過程都井然有序並且相當緊湊。

自費出書,雖然與傳統意義上的出版社常規出書有所不同,更為便捷,但與常規書一樣,都是受國家出版部門管理的,所以有些程序必不可少。

具體說來自費出書流程如下:

一、當作者完成書稿,並對書稿有一定的想法後,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與書稿的基本情況告知一家專業的自費出版代理公司,雙方可以協商出版方案。

二、當出版方案商談定下以後,作者將完整的書稿以及作者簡介交於自費出版代理公司,由公司幫助作者完成選題申報工作。這個工作對於任何一部書稿來都是相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無論什麼書稿,只有通過了出版社的選題論證,才可能得到出版社的批准,最終才能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出版發行。

另外,只能通過了選題,才能保證這部書稿是確信無疑可以出版的,任何人或者公司在剛剛拿到書稿之時或者還未拿到書稿時就大包大攬,保證可以出書,也是一種不負責的承諾,因為書稿的審稿權最終是由出版社來行使的。

三、書稿通過選題後,就需要將原始的文字或者圖片通過設計排版加工成具備成熟形態的書版。這個工作包括圖書內文的排版設計,封面設計等。這些由作者最後校定的書稿,即清樣最終還要交由出版社進行最後的簽字發稿。

四、當出版社配發了中國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和書號後,整個書稿的基本工作就已完成,由負責設計排版的公司出菲林片。

五、交付印刷廠印刷成書。最後送達作者手中。

六、進入流通發行環節。

基本的自費出書流程和步驟就是這樣的,作者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家專業的自費出書代理公司,然後把書稿交給公司,就可以等著拿到成書了。

當然,其間也需要作者的一些參與,例如裝幀設計上的意見、印刷上用紙以及工藝的選擇等等,都是由公司提供方案,作者來選擇。這也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往往很多作者都願意以大量的精力參與其中,畢竟一本書,是作者的心血凝煉而成,看著它歷經千錘百煉最後閃亮出爐,也是人生一大快慰。

自費出書目前在整個圖書出版中佔有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目前潮流所向的情況下,自費出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而由於自費書品質的提升,人們的偏見與誤解也已大大消減。同樣大大消減的,是自費出書周期,即自費出書所需要的時間。

出書,從來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術業有專攻,作者可以在個人領域內創作出精彩之作,但在出版環節,這些工作,最好是交給專業的自費出版機構來完成。專業的自費出版機構由於長期從事出版事業,熟悉了解出版流程以及各出版社的情況,可以為每一部書稿都量身打造出版方式,將這些作品變成圖書,並讓它們以完美的姿態閃亮登場。

自己的作品當然希望能早早與讀者見面,這種願望是人之常情,所以說,自費出書,雖然與傳統意義上的出版社常規出書有所不同,更為便捷,但並不代表自費出書就可以不遵循出版程序。因此,自費出書也必須有一定時間的周期。

不同於常規圖書,自費書在很多環節上,都可以做到盡量簡化,因此時間大大減少,常規書半年一本已不算是速度緩慢,自費書最快的也有月余的時間,這也是在書稿本身沒有問題,各環節都相當緊湊的條件下。圖書畢竟是相當特殊的產品,所以出版上追求周期短是一方面,最為重要是還是在圖書的品質。

一本書畢竟凝結著作者的心血,任何一個人,都必須尊重這種勞動的創造,只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視質量,不在細節上下足工夫的做法,都是不對書稿的不負責。

很多作者以出書的迅速與否來判斷一家自費出書代理公司的優劣,這樣是非常片面的。一個公司的好壞,不在於幫書稿找到出版社和印刷廠,讓它匆匆面世,最重要的,是要為作者的思想找到一個最適合的載體,讓思想因為形態而閃亮,讓形態因為思想而不朽。當然,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往往很多書,對於作者來說都是一個時期內的迫切需要,所以我的觀點並不是不顧速度,而是不要讓速度超過一切,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追求出書時間的迅速,同樣保證速度的前提下,盡力提升品質。這兩方面都至關重要,缺一不可。而以速度為出發點,對於需要用自費書來評職稱或者其他方面用途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還有相當數量的自費書,都是作者對自己思想或者藝術創作的一個總結,這樣的書不太有時間上的緊迫性,對於這類書稿來說,何不細細打造,好好琢磨?

一本書是否是正規的合法的出版物,書號是最關鍵最直接的反映。書號是一本書的身份證,一本書只有具有了國家正規的書號,才能算是一本嚴格意義上的書,可以具備書的一切身份特徵,比如可以定價,可以有版權頁,可以進入市場發行等……如果一本沒有書號的書進入銷售環節,那就屬於非法出版物。

買書號和賣書號都是國家明令禁止的,圖書本為是特殊的商品,兼具物質性和精神性,只有符合國家出版法律法規的圖書才能得以出版,這樣才能保證圖書的思想性藝術性,而不會讓品質低下精神惡俗的產品流入市場,影響人民的精神生活。書號通過國家審批發放給出版社,由出版社行使審稿權,才能保證圖書這種特殊商品的品質,而買賣書號逃避了審核,將圖書與其他物質產品同等對待,出版社則放棄了對圖書的質量把關,是忽視了圖書這種特殊商品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巨大影響。國家通過對書號的管理來具體對所有出版物進行管理。

因此,無論圖書是以出版社常規形式出版,還是通過自費出版的形式,能獲得批准出版,也就是出版社給圖書審定書號,都必須是經過出版社的正規審稿程序,符合國家出版圖書的各種法律法規。自費書所交納的書號費,只是出版社收取的管理費用,也是出版社對圖書負責的一種形式,絕對不是買賣書號的關系。

自費出書也是需要出版社完成三審三校的,因此也是出版社出書的一部分,受到出版部門的嚴格管理,只是因為特殊的情況,例如發行量小,發行范圍窄等,也一般圖書有所區別,而本質上也是出版社的出版物,所要具備的條件以及所要負責的方面,與任何同書都是相同的。

任何個人和機構,都沒有可能在對書稿沒有了解的情況下保證圖書是否能夠得以出版。任何不經過出版社正規程序的選題論證的書稿,是不能獲得書號的,在選題論證前保證書能出版,都是不負責的說法。中華自費出版網以規范化專業化的管理操作,對於任何一部書稿,都會嚴格地遵守出版程序,以保證所出圖書的合法性以及品質。

附:書號小常識:原來我國的書號是10位,以7打頭,目前我國書號已升至13位。

自費出書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當自己的作品可以找到一種適合的載體,並閃亮登場的時候,最最欣慰的,莫於過作者了。

但目前,對於作者個人來說,如果沒有長期從事出版,想要自費出版一本書還是比較麻煩的,主要是時間上花費很大。要摸清楚自己的書稿適合什麼出版社出版,如果進入出版流程,都是個很繁瑣的事情。但目前有一些自費出書的代理機構,由專業的出版人策劃人來操作,作者就省了很多精力和時間。

自費出版雖然一直與常規出版並存,但是也是到了最近,才發展迅速,比重慢慢上升,成為出版非常重要的一塊,所以有很多對自費出版理解上的偏差和不成熟的看法,也在所難免。

就自費出版,很多觀點認為只要花錢,什麼書都可以出。這當然是完全沒有根據的。無論是什麼書,都要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其內容都要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審核,違背國家法律法規的書,是絕對不能出版的。

另外,自費出版的圖書,其著作權方面必須沒有任何問題,也就是作者必須保證是該著作的著作權人,因此,同樣作者的著作權也受法律的保護,任何人也無權侵犯。有些偏見以為,能自費出書就不錯了,哪管這些,或者認為保護自費出書作者的著作權並不重要,都是錯誤的觀點,往往還有很多作者也同樣不太重視自己的著作權,這些都是一些不正確的認識。著作權賦予作者的一切權利,無論是怎麼樣出書,作者都完全享有。

由此也提醒作者,在自費出書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應該與出版社簽定的著作權合作以及與代理公司簽定的代理合同,都要認真簽訂。自費出版問題在於,不光是要把書做出來,更重要的是要讓各方面環節都規范,這樣也可以避免後期出問題。

3. 能推薦幾本了解中國美術史的書籍嗎

中國美術史方面書籍

一、 文獻史料
目錄之書
余紹宋:《書畫書錄解題》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版
謝巍:《中國畫學著作考錄》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年版
丁福保、周青雲編《四部總錄藝術編》。從傳統文獻分類的方法出發,將書學畫學文獻目錄的范圍擴展至法帖、版畫,收書數量也由《解題》的860種擴大為1500種。
盧輔聖:《中國書畫文獻索引》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版
王暉、賈俊俠:《先秦秦漢史史料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工具書:
清段玉裁註:《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經韻樓本
王力:《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
容庚:《金文編》,中華書局1985年版。
周祖謨:《廣韻校本》,中華書局1988年版。
周法高:《金文詁林》,香港中文大學1963年。
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唐作藩:《上古音手冊》,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李孝定編著:《甲骨文集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0年版。
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
宗福邦等:《故訓匯纂》,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
龔延明:《中國歷代職官別名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版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中華書局2001年版

叢書
於安瀾編:《畫史叢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年版
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新版20卷,上海書畫出版社
華東師大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版

各時期史料
(一)先秦
(宋)聶崇義:《新定三禮圖》,宋淳熙二年刻本。
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中華書局2005年版。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1981年版。
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學林出版社1984年。
吳毓江撰:《墨子校注》,中華書局1993年版。
袁珂:《山海經校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黃懷信等:《逸周書匯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聞人軍:《考工記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揚之水:《詩經名物新證》,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清徐鼎纂輯,王承略點校解說:《毛詩名物圖說》,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楊宗榮:《戰國繪畫資料》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1957年版

(二)兩漢
漢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三國魏晉南北朝
晉張華:《博物志》,清指海本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年版
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1983年版
俞劍華等:《顧愷之研究資料》人民美術出版社1962年版
姜亮夫:《莫高窟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四)隋唐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年版
畢斐:《<歷代名畫記>校箋與研究》中國美術學院2003年博士學位論文
(唐)朱景玄:《唐朝名畫錄》明王氏畫苑本
陳高華:《隋唐畫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陳清華:《王維年譜》學林出版社1988年版

(五)五代宋遼金
宋李誡撰、鄒其昌點校:《營造法式》,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中華書局1979年版。
(宋)佚名:《宣和畫譜》台北故宮博物院1971年景元大德吳氏刻本
(宋)佚名著,俞劍華注譯:《宣和畫譜》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年版
(宋)郭若虛著,黃苗子點校:《圖畫見聞志》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年版
(宋)鄧椿著,黃苗子點校:《畫繼》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年版
(宋)黃休復:秦嶺雲點校:《益州名畫錄》人民美術出版社1964年版
陳高華:《宋遼金畫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六)元
陳高華:《元代畫家史料》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
孫國彬:《元四家年表》,《朵雲》第47期,1997年版
宗典:《柯九思史料》上海美術出版社1985年版

【日】近藤秀真、何慶先:《圖繪寶鑒校勘與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七)明
明黃成著,明楊明註:《髹飾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王永順主編:《董其昌史料》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單國強:《戴進年表》,《朵雲》第61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年版

(八)清
張升編著:《王鐸年譜》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年版
童一鳴:《王時敏年譜》,《朵雲》第46期,1997年版
李志鋼:《程邃研究》,《朵雲》第46期,1997年版
陳三弟:《程邃之交遊考議》,《朵雲》第46期,1997年版

二、 圖錄
邵宇等:《中國美術全集》(全60冊),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年版。
金維諾等:《中國美術全集》(新版全51冊),黃山書社2010年版。
耿寶昌等:《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全60冊),商務印書館,上海科技出版社
國家文物局主編:《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全四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年版
楊伯達主編:《中國玉器全集》河北美術出版社2005年版
洪再新:《中國美術史圖像手冊·繪畫卷》中國美術出版社2003年版(有光盤)
周積寅,王鳳珠:《中國歷代畫目大典》(全4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王乃棟:《中國書法墨跡鑒定圖典》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張正明,邵學海主編:《長江流域古代美術》(全6冊),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三、 考古與文物鑒定資料
歷年期刊
《考古》
《文物》
《中原文物》
《江漢考古》
《故宮博物館院刊》(北京故宮博物院)
(台北)《故宮文物月刊》(台北故宮博物院)
(台北)《故宮學術月刊》(台北故宮博物院)

單行本:
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版。
睡虎地秦墓竹簡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婦好墓》,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上海絲綢工業公司文物研究組:《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紡織品的研究》,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寶雞北首嶺》,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編:《江陵馬山一號楚墓》,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陽楚墓》,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半坡博物館,陝西考古研究所,臨潼縣博物館:《姜寨》,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廣西左江岩畫》,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盧連成、胡智生:《寶雞魚國墓地》,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文物出版社:《新中國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

四、 美術史研究成果

相關學科通論
王伯敏主編:《中國美術史》(8卷本)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王朝聞主編:《中國美術史》(12卷本)齊魯書社、(香港)明天出版社
彭德:《中國美術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美】高居翰,【台灣】李渝譯:《中國繪畫史》雄獅美術圖書股份公司1985年版
於非闇:《中國畫色彩研究》,朝花美術出版社1955年版。
王定理:《中國畫顏色的運用與製作》,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3年版。
蔣玄佁:《中國繪畫材料史》,上海書畫出版社1986年版。
楊仁愷:《中國書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楊泓、鄭岩:《中國美術考古學概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
陳淳著:《考古學研究入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英]科林·倫福儒等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譯:《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 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張舜徽:《中國古典文獻學》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版
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雲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齊佩瑢:《訓詁學概論》中華書局2004年版
榮新江:《學術訓練與學術規范》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版。
盧嘉錫總主編,趙承澤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史(紡織卷)》,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陳振中:《先秦手工業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4年版。
傅熹年:《中國科學技術史(建築卷)》,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
王世襄:《髹飾錄解說:中國傳統漆工藝研究》,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諸葛鎧:《墨朱流韻:中國古代漆器藝術》,北京三聯書店2000年版
陳振裕:《楚文化與漆器研究》,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德]格羅塞著,蔡慕暉等譯:《藝術的起源》,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
[美]魯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堯譯:《藝術與視知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綜合研究
[德]雷德候著,張總等譯:《萬物: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模化生產》,北京三聯書店2005年版。
【美】杜朴,【美】文以誠:《中國藝術與文化》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年版

李松:《土木金石:傳統人文環境中的中國雕塑》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版
【美】方聞:《心印:中國書畫風格與結構分析研究》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版

年代分類研究成果
先秦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北京三聯書店2002年版
馬承源:《商和西周的金文》,《書法》1981年第2期
馬承源:《中國古代青銅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袁德星:《商周時代的繪畫概念》,《台北故宮博物院院刊》1974年版
高明:《中原地區東周時代青銅禮器研究》,《考古與文物》1981年第2期至第4期
史樹青:《我國古代的錯金工藝》,《文物》1973年第6期
郭沫若:《關於晚周帛畫的考察》,《人民文學》1953年第12期
蔣玄怡:《長沙楚民族及其藝術》上海古籍書店1949年版
孫新周:《中國原始藝術符號的文化破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1998年版;
嚴文明:《鸛魚石斧圖跋》,《文物》1981年第12期,
彭德:《屈原時代的一幅情節性繪畫--荊門楚墓彩畫《王孫親迎圖》》,《文藝研究》1990年第4期。
【日】林巳奈夫:《神與獸的紋樣學:中國古代諸神》北京三聯書店2009年版

秦漢
夏鼐:《洛陽西漢壁畫墓中的星象圖》,《考古》1965年第2期
金維諾:《秦漢時代的壁畫》,《美術研究》1980年第1期
孫作雲:《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畫幡考釋》,《考古》1973年第1期
孫作雲:《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漆棺畫考釋》,《考古》1973年第4期
周士琦:《馬王堆漢墓帛畫日月神話起源考》,《中華文史論叢》1979年第2期
王今棟:《南陽漢畫像石研究》,《美術》1984年第3期
李亞東:《秦俑彩繪顏料及秦代顏料史考》,《考古與文物》1984年第4期
[美]巫鴻著,楊柳等譯:《武梁祠》,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版;
[美]巫鴻著,施傑譯:《黃泉下的美術》,北京三聯書店2010年版;
信立祥:《漢代畫像石綜合研究》 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沈壽:《西漢帛畫《導引圖》解析》,《文物》1980年第9期。
陳振裕:《楚國車馬出行圖初論》,《江漢考古》1989年第4期。
孫機:《中國古輿服論叢》(增訂本)文物出版社.2001版

魏晉
鄒清泉:《顧愷之研究文選》上海三聯書店2011版;
楊新:《從山水畫法探索女史箴圖的創作時代》,《故宮博物院院刊》2001年第3期
陳傳席:《六朝畫論研究》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年版
阮璞:《謝赫「六法」原義考》(上、下),《美術史論》1985年第5、6期
徐書城:《山水畫起源辨》,《美術史論》1982年第2期
陳傳席:《山水畫與玄學》,《朵雲》第5輯,上海書畫出版社1984年版
沙孟海:《略論兩晉南北朝隋代書法》,《中國書法》1985年第4期
金維諾:《職貢圖的時代與作者》,《文物》1960年第7期

隋唐
金維諾:《閻立本與尉遲乙僧》,《文物》1960年第4期
楊仁愷:《簪花仕女圖研究》朝花出版社1962年版
【美】謝弗:《唐代的外來文明》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滕固:《唐宋繪畫史》,《滕固藝術文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版
承名世:《論孫位<高逸圖>的故事及其與顧愷之畫風的關系》,《文物》1965年第8期
【台灣】蘇瑩輝《院藏隨畫兩軸析論-兼談成陀羅在莫高窟鑿窟造像的相關問題》,《故宮學術月刊》第二卷第二期(1983年冬季號)
【台灣】陳葆真:《圖畫如歷史:傳閻立本<歷代帝王圖>研究》,《美術與考古》(上冊)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5年版
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黃苗子:《吳道子事輯》,《中國畫研究》第二輯
【台灣】佘城:《唐代畫壇奇傑李邕和他的書法藝術》,《故宮學術月刊》第二卷第二期(1983年冬季號)

五代宋遼金
令狐彪:《宋代畫院畫家政治地位與待遇》,《中國畫研究》(第1輯)人民美術出版社1981年版
【美】謝柏軻:《一幅古代作品(<溪岸圖>)的現代釋讀》,《朵雲》第58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版
【美】姜斐德:《宋代詩畫中的政治隱情》中華書局2009
趙廣超:《筆記清明上河圖》三聯書店2002年版
【台灣】王正華:《<聽琴圖>的政治意涵:徽宗朝院畫風格與意義網路》,《美術與考古》(下冊)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2005年版
【台灣】彭慧萍:《「南宋畫院」之省舍職制與畫史想像》中央美術學院2006年博士論文
元代
【台灣】嵇若昕:《王冕與墨梅畫的發展》,《故宮學術月刊》第二卷(1983年秋季號、冬季號)

元代:
【美】高居翰:《隔江山色:元代繪畫,1279-1368》三聯書店2009年版
盧輔聖主編:《倪瓚研究》,《朵雲》第62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版
洪再新:《元季蒙古道士張彥輔<棘竹幽禽圖>》,《新美術》1997年第3期
【美】文以誠:《王蒙<青卞隱居圖>中的個人家境與文化類型》,《朵雲》第65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版
【美】文以誠:《關於元末山水畫受10世紀風格影響之新論》,《朵雲》第65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版

明代:
【美】高居翰:《江岸送別:明代初期與中期繪畫,1368-1580》,北京三聯書店2009年版
【美】高居翰:《山外山:晚明繪畫,1570-1644》,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版
【台灣】江兆申:《從唐寅的際遇來看他的詩書畫》,《故宮學術月刊》第二卷第二期(1983年冬季號)
【美】何惠鑒:《董其昌對歷史和藝術的超越》,《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年版
【美】方聞:《董其昌和藝術的復興》,《董其昌研究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年版
【日】鈴木敬:《戴進的繪畫風格》,《朵雲》第61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年版
皮道堅:《吳偉研究》,《朵雲》第61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年版
【台灣】石守謙:《浙派畫風與貴族品味》,《朵雲》第61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年版
【英】柯律格:《明代圖像與視覺性》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清代:
【美】喬迅著,邱士花譯:《石濤:清初中國的繪畫與現代性》北京三聯書店2010年版
【美】高居翰:《氣勢撼人:十七世紀中國繪畫的自然與風格》,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年版

單國霖等:《揚州畫派研究文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徐邦達:《龔賢生平及其考訂》,《朵雲》第63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版
【美】張子寧:《龔賢與髡殘》,《朵雲》第63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版

五、 美術史研究方法:
王爾敏:《史學方法》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台灣】石守謙:《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十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鄧福星:《美術史研究方法芻議》,《朵雲》第52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版
邵大箴:《美術史論研究隨想》,《朵雲》第52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版
凌利忠:《明清畫學著述的反思與啟示》,《朵雲》第52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版
薛永年:《20世紀中國美術史研究的回顧和展望》,《朵雲》第67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版
薛永年:《美國研究中國畫史方法述略》,《朵雲》第67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版
陳池瑜:《黃賓虹對中國美術史學的貢獻》,《朵雲》第67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版
李淞:《略論考古學的影響與中國美術史學的學科性》,《朵雲》第67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版
洪再新:《中國繪畫史學的敘事模式》,《朵雲》第67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版
黃專:《阮璞畫學研究中的實學傳統》,《朵雲》第67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版
【美】高居翰:《中國繪畫史方法論》,《朵雲》第52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版
【台灣】石守謙:《中國繪畫史研究中的一些陷阱》,《朵雲》第52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版
【台灣】石守謙:《對中國美術史研究中再現論述模式的省思》,《朵雲》第67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版
【美】方聞:《西方的中國畫研究》,《朵雲》第67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版
【日】古原宏伸:《日本近八十年來的中國繪畫史研究》,《朵雲》第67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版

4. 有哪些代入感強情節精彩的書

閱讀時,你是屬於代入感比較強的那一類嗎?

代入感,能夠帶給人全新的閱讀體驗,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欲罷不能。

下面這5本書,情節十分精彩,故事引人入勝,能讓人忍不住想一口氣讀完。

作者簡介:瑪麗亞·杜埃尼亞斯,西班牙女作家。

內容簡介:裁縫姑娘希拉,命運一夕之間改變,涉入政治、諜戰、陰謀、冒險……

推薦理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略薩傾情推薦:一部充滿陰謀、愛情、神秘和柔情的神奇小說。


你的問題 這里有答案 微信公眾號 【精讀君】

5. 深圳有哪些出版社

不能告訴你,不然你會搶飯碗,呵呵,開玩笑
最著名就是海天,其他都新開的

6. 《古董局中局》中,老朝奉到底是誰

《古董局中局》至今已經開始播出第二季了,可是觀眾們還被繞得雲里霧里,根本猜不出來哪個是老朝奉。彈幕里成了看啥都像老朝奉,板凳是,花瓶是,隨便來個老太太老頭都是。反正除了許願不是,誰都有可能是。但是經過網友們的層層分析,最終認為這三個人最有可能:一個是沈雲琛(她是小說中的老朝奉),一個是黃克武,一個是劉一鳴。

當然了,雖然老朝奉是誰已經成了大家的執念,但是我們仍然不要忘記去關注劇情,太過糾結故事裡面的人物,那就算是著了作者和編劇的道了。

7. 鳳歌寫了哪些書一共有多少都在哪可以下到

鳳歌,本名向麒鋼,重慶奉節人氏,大陸武俠著名作家,雜志編輯,今古傳奇暨黃易武俠文學一等獎得主。代表作品《昆侖前傳》、《昆侖》、《滄海》。1977年8月出生於夔州古城,游學天府之國,而今寄居江城武漢,編稿為生,常自恨才拙,筆耕五載,未敢疏懶,然僅得《昆侖》一部,《曼育王朝》半部,科幻短篇若干。負登天之志,乏蘭台之才,雖信大道酬勤,惜乎知易行難,聊以自解而已。

清韻書院鳳歌專欄中鳳歌寫到:
「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莊周·逍遙游》
這段話出自楚狂接輿之口,時人驚怖其言,認為「大而無當,往而不返」,「猶河漢之無極。大有徑庭,不近人情。」
但我崇拜,崇拜「大而無當,往而不反」的想像,也渴望自己的思想突破一切的藩籬,「乘運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盡管與現實有所背離,「大有徑庭,不近人情」。~8~
坦率地說,現實讓我「驚怖」,現實之韁讓思想的駿馬失去了自由。我寧願停留在歷史,或者躍遷到未來,當然,僅僅是思想。武俠「驚塵濺血流千古」,它是對歷史的想像;科幻是對未來的想像,它總是在和科學的巨人賽跑。所以,當我尋求思想寄託時,除了武俠,便是科幻了。
以上觀點或許對了,也或許錯了,但無論對錯,我都只是一個普通的朝聖者,通過思想的原野,向姑射之山進發,這是想像力的旅程,每一次的舉步,後腳融進了歷史,前足則邁向未來。也許,我永遠不會到達,但對地球上某個傻瓜來說,這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旅行,愉悅的荷爾蒙,構成了他前進的原動力。

2006年12月,鳳歌憑借《昆侖》一書榮獲武俠圖書界最高獎項——今古傳奇武俠文學獎一等獎。多家媒體評論,這基本確立了他作為大陸新武俠小說領軍人物的地位。但是對於這一點,他自己卻有點不以為然,「我不覺得有新武俠小說這個文學派別,可以說大陸這幫寫武俠的年輕人,沒有哪一個不是受前輩大師的影響,拿我本人來說,我也是從模仿金庸開始的。而且因為年齡的原因,到現在沒有哪個作者寫作的年齡超過了5年,在這樣短的時間內,想成為獨立的派別是不可能的。只有15部作品的金庸都寫了近20年的武俠,更不用說古龍、梁羽生這些有著數十部作品的作家了。因為我們沒有有分量的作品出來,文學派別的存在是要靠作品來說話的。」
《昆侖》使得鳳歌基本確立了大陸新武俠領軍人物的地位,《滄海》則是鳳歌全面超越《昆侖》的新作,是鳳歌構建的「山海經」系列第二部,「山」是《昆侖》,「海」是《滄海》。《滄海》的出版是大陸新武俠出版的大事件。《滄海Ⅰ》、《滄海Ⅱ》上市一個月銷量即突破10萬,穩居各網上書店銷售排行榜。《滄海Ⅲ》在四月中旬又將在全國火爆上市。

鳳歌是誰?他生在三峽長在三峽,其長篇武俠小說《昆侖》賣了80萬套,29歲就被讀書界稱為金庸後大陸武俠小說的領軍人物,但重慶人對他卻知之甚少。
他曾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痴,兒時的圖書館伴隨奉節老城永沉江底。弱冠之年他離鄉求學,卻違背了父親從政的期望,一不小心成為了寫書、編書之人。
他彷徨過茫然過,深深體味到一個漂泊的文化人「白居不易」。他恃才東出夔門,潛心創作三年終得《昆侖》,自此一鳴驚人。
2月4日上午,鳳歌履約來到重慶磁器口古鎮。踩著石板路,穿行在低矮陳舊的民宅間,鳳歌的步伐時而遲疑,時而靈異。這是他第一次來到磁器口,也是為數不多的幾次途經重慶城。
「一條仿古的街道,門挨門窗擠窗,每一個伸出的頭顱都是在兜售商品,古人見了也會覺得滑稽,其實卻很魔幻很動漫。」在一家臨江的茶樓落座,鳳歌說了一點感想,「我不是一個現實主義的人,不善於觀察生活。寫武俠小說原是為了娛樂,沒想到會成功。從自己想寫,變成為合同必須寫,這兩年我真正感到有些疲累。」

白帝城邊一介書痴 圖書館里的守望者

對於這個生在三峽長在三峽的青年才子,重慶人並不太了解。
鳳歌的家靠近老城的碼頭,下一百多級石階就到長江邊。此處江面很窄,江水湍急。兩岸連綿的山峰直插雲端,險峻而神秘。這里就是李太白「朝辭白帝彩雲間」的發軔地,也是「夔門天下雄」的瞿塘峽起點。
「我是獨子,雖然現在1.83米的個子,但小時體弱多病,同學都喊我病殃殃,還因為生病修學一年。」鳳歌推了推眼鏡,他說,自己小學五年級就近視300度,現已超過800度。
對於孩提時的生活,鳳歌只能在記憶里尋找。縣圖書館是他最愛去的地方,上小學時他就在那裡讀完了四大名著。「縣里去圖書館的人很少,周末經常就我一人。因實在冷清,有一天突然通知我圖書館關閉了,要我去還借閱的書。」
鳳歌後來將讀書的陣地轉移到租書攤。每天放學後,他都到書攤看一兩個鍾頭的書。冬天寒風刺骨,小手凍得紅腫皸裂。媽媽心疼地為他打了一雙毛線手套,但他嫌妨礙翻書頁,經常不戴。後來將書租回家看,為了節省租金趕時間,經常等父母睡覺後,偷偷點起蠟燭看書,近視眼的度數就這樣越來越深。
「什麼叫如飢似渴,我直到現在,都只能在讀書中體會。」鳳歌有些靦腆地笑笑,「不管是什麼書,哪怕是世界上最深奧、最枯燥的書,我只要看上十分鍾,就能進入狀態。」
上了四川大學,鳳歌的閱讀更如魚得水,同學們送給他一個綽號:「圖書館最後的守望者」。他讀完了諸子百家、各類史記和近百部世界文學名著。「最喜歡的書是《紅樓夢》和《追憶似水年華》,起碼讀了十幾遍。」

放棄公務員當記者 處女作是科幻小說

1997年,鳳歌從奉節中學畢業後,考進四川大學學習行政管理。選擇這個專業,鳳歌說,純屬遵從父命。父親兢兢業業一輩子,連續當了四屆縣勞動局局長,後又被評為全國勞模,是奉節有史以來僅有的兩個全國勞模之一。父親希望鳳歌將來能像他一樣,做一個踏實工作的公務員。
「父命不可違,但學了四年的行政管理,我才發現自己不是塊從政的料。」花了大量時間閱讀各類書籍,鳳歌的視野和胸襟已逐漸開闊。2001年大學畢業,鳳歌拒絕了父母要他回老家做公務員的安排,決定留在成都找工作。幾番周折,他幹上了記者。
在等待報到的過程中,鳳歌創作了自己的第一篇科幻小說《洗禮》。「當時僅僅是好玩,一邊打電腦游戲,一邊想寫點文字,也不知道能不能寫完。」小說大約3萬字,初稿花了10天時間。鳳歌先將小說貼到科幻論壇上,接著又將小說投到了《科幻世界》雜志社,就再沒理會,繼續玩他的《星際》、《帝國》、《仙劍》和《龍珠》等拿手游戲。兩個月後,《科幻世界》刊登了他的處女作《洗禮》。
上班半年後,國家整頓行業性報刊,鳳歌所在的報社岌岌可危,人心渙散。對記者業務還沒有熟悉,大學畢業才進入職場就遇到這樣的問題,鳳歌自然感到茫然。
唯一的消解,就是寫作。創作《洗禮》的過程,讓鳳歌認識到了自己的弱勢。「寫科幻小說太累,需要大量的科技素養作鋪墊,而我是學文科的,這方面自然是缺陷。」但是,創作《洗禮》也讓他發現了自己的長處———善於講故事。於是,他開始揚長避短地創作武俠小說。

一部《昆侖》洛陽紙貴 百萬字掙回一套房

記者做不下去了,鳳歌只好到成都一家出版公司做編輯。期間,奉節老城拆遷,家人移民新城,百廢待興,父母催促他幾次回家鄉發展。「那時我隱隱見到了一線曙光,大腦里有了一個龐大的武俠小說構思,那就是百萬字的《昆侖》。」
在成都打拚期間,鳳歌一直是租房住。父母每次出差來探望,見他輾轉漂流,居無定所,自然十分憂慮。靠寫書掙錢,能在成都買套新房嗎?那時,不僅父母不相信,鳳歌心裡也沒有底。
2002年,鳳歌開始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昆侖前傳-鐵血天驕》,以金庸《神鵰俠侶》中提及的「釣魚城之戰」為背景展開,「純粹為了娛樂、搞笑,以游戲的態度開始寫作。」因此,寫作的進度非常緩慢,「高興了寫一點,傳到網上,不高興了就不寫。對小說中的故事也無整體概念,想到什麼寫什麼。」這樣持續了三四個月,《鐵血天驕》完成,有十幾萬字。
但《鐵血天驕》在網上的反響出奇火爆,引起了武漢《今古傳奇》雜志的關注。在應邀參加了該雜志組織的「華山論劍」筆會後,2003年2月《今古傳奇(武俠版)》正式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希望他過去做編輯。1個月後,鳳歌帶著他未完成的《昆侖》,還有他的新房夢,第一次走出夔門。
2005年初,110萬字的《昆侖》開始在《今古傳奇(武俠版)》連載,到年底結束時,每期雜志的發行量增長了約15萬冊,幾乎翻番。同年10月,全套6冊的《昆侖》在北京出版,截至去年底,總印數達80萬套。《昆侖》甫一問世,便洛陽紙貴,鳳歌被「鳳迷」們尊稱為「鳳大」,書中主角梁蕭的生死懸念成為網上討論的熱烈話題,還有不少女讀者為書中纏綿悱惻的愛情潸然淚下。
一部《昆侖》,鳳歌共耗時三年。「有70多萬字是在成都寫的,後30多萬字在武漢完成。我一般是晚上10點開始動筆,一直寫到凌晨三四點鍾,每天平均寫兩三千字,」他不嗜煙酒,每晚全靠兩杯咖啡提神。
靠《昆侖》的稿費和版稅收入,前年鳳歌在成都二環附近購置了一套新房,價值40餘萬。今年初,他又從雜志副主編升職為主編。「新房鑰匙剛拿到手,但人在武漢供職卻無法去住,暫時作為投資了。」

「山海經」系列不寫了 最想寫中國的《魔戒》

記者:有人說你是先模仿金庸,並把突破金庸作為目標。
鳳歌:一開始模仿金庸沒錯,金庸對我影響很大,因為他是唯一讓武俠融入主流文化的武俠作家。而我寫武俠小說的初衷,就是因為崇拜金庸先生。但是我們現在首倡「新武俠」,絕不是要「革金庸武俠的命」。金庸先生每部書都有創新,並不斷吸收當時的流行元素,這恰恰是我們要學習的。
記者:你認為讀者喜歡《昆侖》的原因是什麼?
鳳歌:《昆侖》寫了一個大數學家梁蕭的一生傳奇。他是一個智慧型的武林高手,也許讀者感到新鮮,其他的我就不好多說吧。
記者:你的新書《滄海》銷量怎樣,下一步是否准備把「山海經」寫完?
鳳歌:《滄海》現在寫了60萬字,剩餘30萬字計劃4月前交稿。《滄海》第一部19萬字,上月剛出版發行,但勢頭不及當時的《昆侖》。《滄海》中我做了大膽的新探索,還不知道讀者是否認可。寫《滄海》和寫《昆侖》的狀態不同,是簽了合同按書商的計劃寫,這種寫作狀態我還需要適應。原計劃寫一個「山海經」系列,但現在可能要放棄寫「經」了。我想學習調整一段時間,現在的武俠還沒有跳出「言情武俠」的套路,趁自己還年輕沒有完全定型,想做一些更新的嘗試,或者寫出中國的《魔戒》、《達芬奇密碼》才是我的目標。

摘取某報社對於鳳歌的采訪.

鳳歌:要想超越金庸就要保持低調
來源: 新京報
金庸回應步非煙「逼宮」新武俠代表作者談金庸與新武俠
「我的武俠小說要寫出道家之俠,突破金庸作品以往的憂國憂民。」12月中旬,北大才女、新武俠作者步非煙在第三屆今古傳奇武俠文學暨黃易武俠文學特別獎「頒獎典禮上大膽稱」要革金庸的命「,」逼金庸退位「。金庸近日在接受香港媒體采訪時,對步非煙進行了首度回應,認為對方創作的」是科幻小說不是武俠小說「。步非煙與金庸之爭,其實也是以金庸為代表的傳統武俠與步非煙等人為代表的新武俠之爭。本報專訪了另一位暢銷新武俠作者鳳歌,他對金庸和新武俠的看法與步非煙大為不同。他覺得步非煙聲稱的道家寫作並未突破金庸的范疇,新武俠要超越金庸仍需積累。
步非煙要革金庸的命沒有明確道理
新京報:最近金庸反駁步非煙「革命」說的話,你知道嗎?
鳳歌:我覺得金庸的說法有他的道理,武俠小說講究合乎情理。步非煙說要革金庸的命,沒有明確道理,沒說怎麼革命。如果她能說出來自己作品會比金庸強在哪裡,這樣才可以說要革命。而且她說的那些,比如道家的內容,金庸不是沒有寫過,令狐沖就是道家之俠,而《鹿鼎記》就是反俠。我沒感覺她比金庸強在什麼地方,她的作品更接近玄幻,這點與金庸不一樣。金庸是標志性的,我們不應該用否定的角度。而「革命」是個很激烈的詞,抹殺了一些東西,用「繼承」會更好一些。這是我從旁觀者角度的一些看法。
新京報:你覺得新武俠的這批作者受金庸的影響大嗎?
鳳歌:假如沒有金庸,這批人根本不可能寫武俠。只有金庸和古龍作品中的人物能膾炙人口,剩下基本都沒有。說到郭靖、黃蓉我們馬上就能在腦海中浮現出他們的形象,說到小李飛刀就會想到李尋歡,說到楚留香就想到風度翩翩的香帥。除此之外,比較經典的人物形象就很少了。
作品寫作主要就是寫人,沒有塑造出比較經典的人物,就不可能上檔次。而且如果沒有這么一個比較經典的作品出現,武俠小說就不會形成傳統,我們現在很多人寫武俠小說,都是在向他們學習,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相信步非煙肯定也是這樣,只是可能現在想法比較多一點。
要超越金庸就要先打破他的江湖譜系
新京報:你說武俠小說之所以在金庸手中得以大成,是因為金庸建成了一個完整而嚴格的江湖譜系,每個虛構的人物都有了來歷,所以,武俠的世界變得真實可信?
鳳歌:對,這個金庸說步非煙時說得很清楚,武俠小說必須合乎情理。給讀者慢慢形成的感覺,就是這個人存在過世界上。而每個人物間,又有或明或暗的傳承,最終形成龐大的江湖構架。很多武俠作家其實都想做到這個,梁羽生就不斷寫續集,但是人物經典化他比金庸差了一些,所以達不到金庸的高度。一部作品一定要寫到這個地步,才能算經典,很多作者缺少這么一點,這與他們對人性觀察的深度有關。
新京報:這種江湖要怎樣構造?
鳳歌:構造江湖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必須有一提到能讓人想起的人物;其次要有全新江湖架構,具有全新門派和彼此間的關系;第三是維持這個江湖的武功體系。至少要在這三方面比較有特色,超越金庸要在這三方面下工夫,既要有強烈的新意,但也不能違背人性。
新京報:全新的門派?少林、武當都不要了?
鳳歌:少林、武當、丐幫這些最應該改,如果你連這些都不能繞開金庸,那就等於往死胡同走。文學作品要求新求變,這種是表面上的改變,比如我們把名字改了啊,老是少林武當很幼稚了。金庸把這些都寫得太好了,你再去寫就是相形見絀,永遠不可能超過他。
寫武俠要先寫情
新京報:但是現在的孩子好像閱讀武俠小說的少了,玄幻大行其道?
鳳歌:玄幻裡面逃避現實,現代玄幻不太強調本身的真實性,就是起到避世的作用。80後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更藏在自己的世界中,逃離現實。其實在國外奇幻當道時間很長了,《魔戒》還被稱為千年小說,這讓西方文學界十分悲憤。他們慢慢對內地、香港、台灣侵略,奇幻中國化出現仙俠,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玄幻最後流傳下來的是什麼?這很難說。至少現在的作品,都比較成疑問。就說《誅仙》,從文章布局到經典人物塑造還有主線,我仔細看就是把游戲《仙劍奇俠傳》的模式變了一次而已。不也是一個男主角和幾個女主角,然後拚命救活其中的一個女主角,和當年《仙劍》里為了救活林月如不是一樣嘛。
金庸寫情非常棒,三毛都說過很崇拜金庸,稱他的作品是—————有情之人寫的有情之書,這也是他吸引很多女性讀者的一方面。《仙劍》也是在感情上下工夫,在言情上取勝。真正走玄幻路線的是黃易,但是他寫情不是特別好,所以男性讀者居多。但是老實說,女性讀者現在占優,男孩子不怎麼讀書了,更多通過游戲達到看武俠小說的快感。所以現在賣得好的書,都是言情見長。以前有種提法,武俠作者不會寫情,那沒有前途。而且要寫得越來越好。很多武俠作者介入很怪的圈子,以為武俠只是江湖。
我是從模仿金庸開始的
新京報:金庸的作品也融入當時的時代元素嗎?
鳳歌:是的,金庸那時流行偵探小說,阿加莎·克里斯蒂、福爾摩斯,還流行世界名著,西方現實主義小說。你看《連城訣》就帶有《基督山伯爵》的影子。《俠客行》里有《雙城記》的感覺。古龍早期有部作品,就幾乎全部抄襲了《宮本武藏》一書,只是把人物名字改了。但他厲害的地方就在於模仿形成自己的獨有風格,作家就該具有他這種素質。
新京報:你模仿過嗎?
鳳歌:很多模仿者最初都會有崇拜者,我也不例外,我《昆侖》中有濃厚模仿金庸的痕跡,這是成長的代價,之後才能進化。不怕你模仿就怕你不進步,最後必須形成你自己的風格。
新京報:雖然你嘴上不說,但其實我覺得你內心是憋著勁兒要超越金庸的。
鳳歌:真正要超越,就應該是比較低調的人,這種人才能靜下心去使勁。通過短篇就想超越金庸,不太可能。還是要有安靜沉著心態,海綿式吸水,不要自己沒什麼東西還老往外噴。金庸本身就是比較安靜的氣質,古龍也是。我還是比較安靜的人,不愛在公眾之間說什麼沒有把握的話,避免若干年後會成為笑柄。

8. 你如何評價《你要麼出眾,要麼出局》這本書

這本書的題目簡單明了,讓我想起我曾經看過的兩本書《優秀到不能被忽視》和《優秀的綿羊》。每篇文章的小標題加上作者身邊的小故事,用故事去引起讀者的共鳴,這一類勵志書,目前感覺來看,故事的主人公,起點或高或低,都是經過自己的努力,利用空閑的時間,寂寞獨處。都有經歷了人生的低谷,柴米油鹽。最終都有了自己比較明確的目標,有了自己的事業。…敢於去離開舒適區。暫時看了接近一半,都是些大家都懂得道理,不過這次,看到了更多別人的故事。故事最後一篇老兵的故事應該是我最喜歡的。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