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陽顯義錄出版
A. 我是怎樣跟師學習扶陽醫學的
學習中醫,是現代醫學體系下,人人自危,人人自保的必然選擇。醫院是合法的謀害生命,掠奪財產的場所。當我們把健康和生命託付給所謂的「醫生」的時候,實際上我們成為了任意宰割和謀害的羔羊。所以現代人必須學習中醫,無論多寡,必須通過學習認識中醫,認識自己的身體,這樣,你就不會成為一隻任由現代醫學宰割的羔羊。在中醫的海洋里,你不僅可以學習自保生命和健康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中醫知識也能夠盪滌你心靈的塵埃,理清你迷茫的思緒,你會成為一個健康的人,一個明白的人,一個清醒的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博愛的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一個有生命價值的人。優質的中醫書籍1.黃帝內經2.神農本草經3.傷寒論4.金匱5.針灸大成6.傷寒雜病論7.千金要方翼方(古籍部份)近代優良中醫書籍1.中西匯通醫書五種(四川唐容川字宗海著)2.傷寒發微,金匱發微(江蘇淮陰曹穎甫著)3.傷寒論新義,金匱要略新義(余無言著)4.單穴治病選萃(人民衛生出版社)5.疾病預測學(楊力著北京科學出版社)6.經方實驗錄(姜佐景著).7.針灸大成明朝楊繼州編寫.8.思考中醫廣西劉力紅教授著.
B. 中醫怎麼學習
修德為先。
我認為,醫德大於醫術。德不修,徒論醫術,不過是個普通的醫生。如果醫德敗壞,則根本就是含靈巨賊,也談不上醫術如何了。
修德之本,在於誠意正心。這是居敬持志的功夫,也是最必要的功夫。儒家在這方面達到了極致。古人雲:
「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這是為人與治學的至境,是學醫的最終理想。學問的修得以至誠的德行為本,而德性的養成則以求知問學為途。學醫先「尊德性」,在這個信念的基礎上,然後始能
「道問學」而通醫理。
我強烈建議讀一下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這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對於為人和為醫教極有意義。我曾在當當網的書評中寫過這樣的話:「極品中的極品,中國人必讀。這是國學入門的書,也是可以讀一輩子的書。從初學者到飽學之士,皆需時時讀幾段這本書,可以提供無窮的儒家思想與智慧。
沒有讀的,抓緊讀。作為中國人,不管是哪個行當的,都要一讀此書。而且,此書不難,慢慢地就入手了。」
另外,學醫還可以讀讀佛教方面的書,錘煉心性,修養佛性。配合靜坐,可以體悟許多與佛與醫相關的東西出來。再者,王鳳儀老善人的嘉言錄極有利於養心養性,不可不讀。之後,你就知道怎樣學醫,怎樣行醫,怎樣做人了
我曾經寫過一篇《醫德與醫術》的文章,專門講醫德這個問題,可以找來參考一下。
強調一下,修德不是只管讀書和背書,讀書只是明了其中的道理,關鍵還得去做,去實踐。王鳳儀老善人講過:「道是行的,不行就沒有道。」認真體會一下這句話,把它永遠地刻在心裡去。首重經典。
一般來說,學中醫有兩個途徑,一則自後世之書入手,漸而讀到經典;二則自經典入手,漸及後世諸家。前者易,後者難。前者容易上手,似可快速小成,但後者根基穩固,一旦掌握了醫學經典,則如手執利刃,而難病大病心中瞭然。因此,我主張自經典入手,既省時間和精力,又可掌握最正宗的醫術。
經典者何?一般認為是《黃帝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神農本草經》、《難經》和《傷寒雜病論》。這幾本書都是古文,不太容易讀懂。手邊可以備一本《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隨時翻閱,極有幫助。
我認為可以先看《黃帝內經》,就當成故事來看。你看黃帝坐在那裡,與他的臣子岐伯一問一答,多麼逍遙自在。且這本書是壓韻的,其中大多數的句子都有韻腳,讀來朗朗上口,極富詩意。如果實在畏難,可以看後世的翻譯。市面上有不少這樣的書,都差不多,可以找來讀一讀,關鍵是讀懂書中的道理。這本書是中醫的最核心的基礎,是需要經常讀的書。我建議可以放在床頭,每天睡前讀一讀。如果能配合臨床,則更有妙味。堅持每天學一點,漸而可通。讀時可以不求甚解,但理解其意思即可。但遇到好的句子,不妨多多地背誦。
讀《黃帝內經》的同時,可以參考清代黃元御的《四聖心源》。這是一本需要反復讀,反復琢磨,一直到背誦的書。我認為黃元御是後世真正理解了《黃帝內經》的極少數醫家之一,其妙悟岐黃,臨證如神。黃元御勤於筆耕,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醫學著作,實在是後世蒼生之福。同時還可參考張景岳的《類經》、李中梓的《內經知要》以及汪機的《讀素問鈔》。
讀完《黃帝內經》,緊接著就讀《難經》,這本書是就《黃帝內經》的幾個問題進行問難。問題比較簡單,讀起來也不難,很薄,一兩個月就可以讀完。可以配合讀滑壽的《難經本義》。
中葯是臨床醫生的手中利劍,必要精通。所以學了理論後,緊接著要學《神農本草經》。可以參考黃傑熙評釋的《本草三家合注》,唐容川的《本草問答》以及周岩的《本草思辯錄》,另外中醫大學教育的本科教材《中葯學》亦可一參,但當以《神農本草經》的觀點為本,勿受後世過多影響。
繼而精研《傷寒雜病論》。這是醫聖張仲景的大作,也是後世最受推崇的一本書,歷來其注釋近千家。目前大學教材以宋本為主,我比較重視桂林古本傷寒論,因為其內容更為充實,且糾正了宋版的許多錯誤與矛盾之處。研讀《傷寒雜病論》,可參考人民衛生出版社的《傷寒論講義》
(中醫規劃教材,梅國強主編)、曹穎甫的《經方實驗錄》 、舒馳遠的《新增傷寒集注》,以及黃元御和鄭欽安的書。
如果堅持不懈,就可在三年至五年的時間里完成上面的任務,如此就奠定了一個深厚寬廣的中醫基礎,以後再起萬丈高樓不過是時日問題了。傳統文化。
我們知道,中國傳統文化是中醫的根。其中太極、陰陽、五行、八卦等概念既是文化,也是中醫的基礎。所以,學醫要先學傳統文化。
唐代葯王孫思邈說過,「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藏六腑、表裡孔穴、本草葯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若不爾者,如無目夜遊,動致顛殞。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群書,何者?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睹事則不能默而識之,不讀《內經》,則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讀《庄》、《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凶拘忌觸塗而生。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並須探賾。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一)這是把幾乎所有的古代文化給包括進去了。
現代人要象葯王這樣博極群書,相信也很難做到,但《易經》要學,因為包含的學問極大極深,整個就是中醫的根基。弄通了易理,建立起來象與數的概念,玩味文王易圖以及十二消息卦,則《黃帝內經》的很多道理自然就貫通無礙了。可以參考李陽波的《運氣學導論》、唐容川的《醫易通說》、鄒學熹的《醫易滙通》以及南懷瑾的《易經雜說》。
另一本是《道德經》,是道家的精華。幸好這本書也不厚,僅五千字,來來回回疏理幾遍,也就慢慢地通了。如此可以建立一氣流行的概念,則龐雜的中醫頓時有序簡單起來。就參考南懷瑾的《老子他說》即可。
要精通中醫,這兩本書就必需讀,而且要精讀,反復讀。可以與前面的中醫經典一起讀,堅持不懈,一兩年也就讀透了。配合著還要讀一些歷史以及文學詩詞書,藉以陶冶情操,擴大知識面。中醫理論要想精,必需要有廣博的傳統文化基礎,即要有廣度,而後方可有厚度和高度。
而且,學中醫要善於背誦。民國時秦伯未受業上海丁甘仁時,丁師要求背誦《古文觀止》,當時他很不理解,但臨證十數年後,才體會老師的用心之苦。現在的中學課本中有近百篇古人,這些都是兩千年來的文化精華,建議全部背誦。背古文,不僅僅是學文化,同時也提高人生修養。
要建立深厚的傳統文化基礎,首先就是要多讀書。需知有讀醫書而不為醫者,沒有不讀書而為醫者。但讀書要思考,要自悟。讀書破萬卷,如果不思考,就等於白費。不知觀天查地以比象於人,亦不是學醫之道。為醫者讀書,就是要學以至用。如此讀書,則可打下深厚的國學基礎,臨床時自然能貫通醫理,左右逢源。
另外,任選一個版本的中醫大學課本《醫古文》,反復研讀,這是讀古書的基礎。或者用王力的《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亦是不錯的選擇。後世精華。
唐宋之後,名醫輩出,醫書汗牛充棟,一個人精力有限,不可能讀得完,所以就要有所篩選。中醫門派眾多,觀點各異,越到後世越是明顯。可先從一家學起,先宗一家之言,次而及其他家。
我認為可以先從黃元御學起,中國中醫葯出版社的《明清名醫全書大成黃元御醫學全書》不失為一個極好的版本。以黃元御的理論為基礎搭個醫學流派的骨架,將《四聖心源》融會貫通其中,如此見病知源,立方有據,可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可以讀鄭欽安三書:《醫理真傳》、《醫法圓通》和《傷寒恆論》,建立一陽盈縮的觀點,奠定扶陽的基石。
其它醫書,可讀可閱者亦很多。但如果為了臨床技術,我只就自己所讀過的,精選出一份書單,由讀者自己體會。
盧崇漢《扶陽講記》
明清名醫全書大成之《陳修園醫學全書》
明清名醫全書大成之《徐靈胎醫學全書》
范中林《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選》
余聽鴻《余聽鴻醫案》
吳佩衡《吳佩衡醫案》
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
周慎齋《醫家秘奧》
彭子益《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陳朝祖《中醫治法與方劑》
李時珍《瀕湖脈學》
黃煌《張仲景五十味葯證》
左季雲《傷寒論類方法案匯參》
喻嘉言《寓意草》
皇甫謐《針灸甲乙經》
趙京生《針灸經典理論闡釋》(第三版)
李可《李可老中醫急危重證疑難病經驗專輯》
喻嘉言《醫門法律》
胡慎柔《慎柔五書》
周楣聲《灸繩》
鄒澍《本經疏證》
柯韻伯《傷寒來蘇集》
C. 歷史上6月1日發生過什麼重大事件
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為保障全世界兒童的權益,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1949年11月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會議,決定將每年6月1日作為國際兒童節。中國原本將兒童節定於4月4日,是為了紀念中國抗日兒童團而立。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將中國的兒童節與國際兒童節統一起來,改在六月一日。
1904年6月1日 膠濟鐵路建成通車
- 1917年6月1日 吳虞呼籲男女平權
- 1923年6月1日 日兵槍殺長沙市民釀成「六一慘案」
- 1926年6月1日 當代著名影星瑪麗蓮·夢露誕辰
- 1927年6月1日 日軍以保護僑民為由在青島登陸
- 1929年6月1日 孫中山靈柩奉安紫金山
- 1933年6月1日 中共蘇區政府嘗試解決農民土地問題
- 1936年6月1日 抗日紅軍大學成立
- 1943年6月1日 毛澤東致電彭德懷重新估計抗日戰爭
- 1950年6月1日 世界上第一個六一兒童節
- 1952年6月1日 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病故
- 1956年6月1日 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
- 1968年6月1日 美國女作家和教育家海倫·凱勒逝世
- 1974年6月1日 英國弗利克斯堡化工廠發生爆炸 28人死亡
- 1974年6月1日 周恩來住進醫院
- 1987年6月1日 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成立
- 1992年6月1日 我國發行三種金屬人民幣
1204年6月1日 法國國王菲利普·奧古斯都征服魯昂
1215年6月1日 金朝控制下的北京被蒙古人佔領。
1252年6月1日 阿方索十世(阿爾豐沙十世)當選為卡斯蒂利亞和萊昂(西班牙)國王
1533年6月1日 安妮·博林(安妮博林)成為英國王後
1812年6月1日 美國總統詹姆斯·麥迪遜要求國會同意對英國宣戰
1831年6月1日 詹姆斯·羅斯發現北磁極
1855年6月1日 美國軍事冒險家威廉·華爾克征服尼加拉瓜
1857年6月1日 法國作家夏爾·波德萊爾的《惡之花》出版
1910年6月1日 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的探險隊離開英國赴南極
1911年6月1日 保路同志會成立
1920年6月1日 阿道爾弗·德·拉·韋爾塔就任墨西哥總統
1925年6月1日 上海總工會公開成立
1927年6月1日 日本出兵中國山東
1929年6月1日 孫中山先生的靈柩由北京香山碧雲寺運至南京安葬
1933年6月1日 中共蘇區政府嘗試解決農民土地問題
1936年6月1日 兩廣出師北上抗日
1936年6月1日 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成立,全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西北抗日紅軍大學,於1937.1.20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
1937年6月1日 周恩來與蔣介石在廬山談判
1941年6月1日 納粹德國佔領希臘克里特島
1943年6月1日 中共中央通過並發出《關於領導方法的決定》
1946年6月1日 羅馬尼亞親納粹的領導人揚·安東內斯庫被槍決
1950年6月1日 新中國第一個國際兒童節
1956年6月1日 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大會舉行 陸定一作重要指示
1956年6月1日 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北京電影學院,任命王闌西為首任院長。
1957年6月1日 中央氣象局(現中國氣象局)開始每日公布各地天氣預報
1958年6月1日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辦的理論刊物《紅旗》雜志創刊
1958年6月1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加強協作區工作的決定》
1963年6月1日 肯亞宣布自治
1974年6月1日 英國弗利克斯堡化工廠發生爆炸,28人死亡
1979年6月1日 羅得西亞(現辛巴威)90年來第一位黑人領導人上台
1980年6月1日 美國CNN開始運營
1981年6月1日 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在北京成立
1981年6月1日 新中國第一張全國性英文報紙《中國日報》在北京正式創刊
1985年6月1日 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在北京成立,首任會長周培源
1988年6月1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黨和國家機關必須保持廉潔的通知》
1988年6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正式施行。
1991年6月1日 中央台辦負責人談海峽兩岸關系
1991年6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正式施行
1995年6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正式施行。
1997年6月1日 伊敘兩國邊界正式開放
2000年6月1日 「專利法條約」簽署
2001年6月1日 尼泊爾皇室血案,王子迪彭德拉將尼泊爾比蘭德拉國王、王後艾什瓦爾雅等多名王室成員殺害後自殺身亡。
2001年6月1日 海豚館謀殺案:一個哈馬斯分子在以色列特拉維夫的一家迪斯科舞廳里引爆炸彈,造成21人死亡。
2003年6月1日 三峽工程二期竣工,開始蓄水
2004年6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正式施行。
2004年6月1日 中國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開始實施。此政策對已經實行了十多年的進口汽車保稅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規定從2005年起,所有進口口岸保稅區不得存放以進入國內市場為目的的汽車。
2005年6月1日 首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在杭州開幕
2005年6月1日 荷蘭公民投票拒絕通過歐盟憲章
2006年6月1日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正式施行。
2007年6月1日 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鑫諾三號」通信衛星,這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00次發射。
2008年6月1日 「限塑令」開始實施,中國大陸所有超市、賣場開始實行有償提供塑料袋。
D. 關於道教的神仙錄
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
第一
中位
天合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
左位
五靈七明混生高上道君
東明高上虛皇道君
西華高上虛皇道君
北玄高上虛皇道君
南朱高上虛皇道君
玉清上元宮四道君
玉清中元宮紫清六道君(各有諱字)
玉清下元宮高清四元君(各有諱字)
玉清中散位一十君(諱字不顯)
右位
紫虛高上元皇道君
洞虛三元太明上皇道君
太素高虛上極紫皇道君
虛明紫蘭中元高上亭皇道君
三元上玄老虛皇元晨君
三元四極上元虛皇元靈君
三元紫映揮神虛生主真元胎君
玉玄太皇君
上皇道君
玉皇道君
清玄道君
上皇天帝
玉天太一君
太上虛皇道君
太上玉真保皇道君
玄皇高真
太一玉君
高上玉帝
右玉清境,元始天尊為主,以下道君皆得策命學道,號令群真,太微天帝來受事,並不與下界相關,自九宮以上,上清以下高真仙宮,皆得朝宴焉。
第二
中位
上清高聖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為萬道之主)
左位
左聖紫晨太微天帝道君
左聖南極南嶽真人左仙公太虛真人赤松子(黃老君弟子襄君師)
左輔後聖上宰西域西極真人總真君(姓王諱遠,字方畢,紫陽君弟子,司命茅君師)
紫清太素高虛洞曜道君
太虛上霄飛晨中央道君(赤松)
太微東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
後聖太師太微左真保皇道君
紫元太微八素三元玄晨道君
九微太真玉保王金闕上相大司命高晨師
太微東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
後聖太師太微左真保皇道君
紫元太微八素三元玄晨道君
九微太真玉保王金闕上相大司命高晨師
東海王青華小童君
左卿仙侯真君許君(諱穆,南嶽夫人弟子,事晉為護審長史,退居句曲山)
侍帝晨青蓋真人郭君(名世譯)
紫陽左真人周九(義山)
清靈真人裴君(漢右扶風人,時得道)
靈飛太真太上大夫
侍帝晨東華上佐司命楊君
協晨大夫石叔門
靈飛太真太上大夫
右位
右聖金闕帝晨後聖玄元道君(主晨運當下生)
右輔侍帝晨領五嶽司命右弼桐柏真人金庭宮王君(諱晉蒙王太子下敬)
右輔小有洞天太素清虛真人四司三元右保公王君(諱哀,魏夫人師,下數矣)
侍帝晨右仙公許君(長史子,諱嗣)
玄洲仙都太上丈人(治玄洲紫桂宮,玄洲之主矣)
太保玉郎李君(名飛)
侍帝晨觀大夫九宮太傅玉晨郎
北牖弟子中侯仙人(姓范諱邊字虔道,曾名永,漢桓帝侍郎,撰魏夫人傳)
女真位
紫微元靈白玉龜台九靈太真元君
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嶽魏夫人(諱華存,字賢安,小有,王君弟子,楊君師)
八靈道母西嶽蔣夫人
北海六微玄清夫人
上睦東宮衛夫人
北漢七靈石夫人
紫清上宮九華真妃(姓安,晉朝盾於茅山)
紫虛左宮郭夫人
太極中華石夫人
太真王夫人
滄浪雲林右英王夫人
未陵北絕台上嬪管妃
方丈台昭靈李夫人
北嶽上真山夫人
第三
中位
太極金闕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
左位
太極左真人中央黃老君
太極左真人紫陽左仙公中華公子
太極左卿黃觀子
無上真人文始先生尹喜
朱火丹靈宮壟仲陽、幼陽
東陽真人陵陽子明
中元老人中央上玄子
北極真人安期生
北極老子玄上仙皇
清和天帝君
南極老人丹陵上真
青精先生太宛北穀子
玄和陰陵上帝
太極高仙伯延蓋公子
玄洲仙伯
太極左仙公葛玄(吳時下演靈實,下為地仙)
西極老人素靈子期
五老上真仙都老公(撰靈君紫文)
東極老人扶陽公子
太極左公北谷先生
三天都護王長趙升
太極上真公孔丘
明晨侍郎三天司真顏回
玄圃真人軒轅黃帝
玄帝顓頊(黃帝孫,受靈寶五符)
王子帝興(黃帝曾孫,受靈寶五符)
帝舜(服九轉神丹,入於九疑山而得道矣)
柏成子高(殷時退耕,修步綱之道)
夏禹(受鍾山真人靈寶九躋法,治水有功)
周穆王(至昆侖山,見西王母)
帝堯
風後(黃帝師,出四扇者)
西歸子(朱顧)
蒲衣(莊子雲貓是,被長矣)
豐車子
支離
被衣
王倪
齒缺
巢父
許由
卞隨
華封
北人
子州
善卷
馬皇
安公
右位
太極右真人西梁子文
太極右真人安度明
玄洲仙都絳文期
紫陽真人范明期
郁絕真人裴玄仁
太玄仙女西靈子都
司馬季主(受西靈子都劍解之道)
太極仙侯張奉
洞台清虛七真人
西嶽卿副司命季翼仲甫(左元方師)
八老元仙
正一上玄玉郎王中、鮑丘
南陵玉女
邯鄲張君
庚桑子
蕭史
泰佚
接輿
伯昏
郄間
老聃
第四中位
太清太上老君(為太清道主,下臨萬民)
左位
正一真人三天法師張(諱道陵)
東華左仙卿白石生
張叔茂
元始天王(盤古)
玄成青天上皇(此三人,太清尊簿,不臨兆民)
南上大道君
太上丈人
天帝君
九老仙都君
九氣丈人(此並太清三天東宮之真官,XXXX學道所得)
中嶽真人高丘子
景雲真人
鬼谷先生
泰清王
九天郎吏
北豐直符七人
定氣真人
監仙真人
五仙夫人
郭內夫人
二十四官君將吏
千二百官君將吏(二X氣化結成)
趙伯玄
劉子先
臧延甫
張子房
寧仲君
燕昭王
茅初成
少室山伯北台郎千壽
赤松子
大梁真人魏顯仁
華山仙伯秦叔隱
葛鄉真人周季通
太和真人山世遠
句曲真人定錄右禁師茅君(諱X,字季偉,為地真)
確家真人右禁郎王道寧
太清右公李抱祖
蓬萊左公宋晨生
蓬萊右公賈保安
潛山真伯趙祖陽
九疑仙侯張上貴
蓬萊左卿姜叔茂
周大賓
毛伯道
劉道恭(二人王屋山得道)
東方朔
馬明生
彭鏗(西入流沙)
鳳綱
韓終
墨翟(宋大水解)
樂子長
李明(雷平台丹)
商西四皓
淮南八公
青鳥公
黃山君
寧封
方明
力牧
昌宇
庄伯微(漢時人)
右位
太清仙王趙車子
大清仙王李元容
小有仙王鄧離子
五嶽司西門叔度
中央真人宋德玄
中嶽仙卿衛門子
中嶽真人孟子卓
西嶽真人馮延壽
南嶽真人傅先生
青城真人洪崖先生
九疑真人韓偉遠
岷山真人陰友宗
司命太元定錄紫台四真人
中嶽真人王仲甫
比陵丈人
太玄丈人
北上丈人
南上丈人
太氣丈人
益命丈人
飛真丈人
九道丈人
示安丈人
百福丈人
百千神氣丈人
登天上籙玉女四人
上天玉女三人
三天玉女百人
青腰玉女官十人
下等玉女
北宮玉女
五帝玉女
太素玉女
天素玉女
白素玉女
平天玉女
六戊玉女
青天益命玉女
神丹玉女
玉流玉女(右十五玉女號)
高上將軍
衡山使者
上天力士
天丁力士(以上四人,並有姓氏,各領天兵十萬,號四將軍)
飛天使者
九天使者
九天真王使者
高仙啟天使者
游天使者
太清使者
六乙使者
六丙使者
六壬使者
六癸使者
右十五使者自然之神
東方曜魄寶
北方隱侯局
中央舍樞紐(此太清五帝,自然之神)
五嶽君(五百年而一替)
河伯(此三條,是得之人所補)
三天玉童
洛水神女(此三條,亦是學道人所補)
飛天丈人
太一中黃
玄上玉童
猛獸先生(此自然之神,主天下鬼神禽獸)
趙升期(在王屋山)
陰長生
劉偉道(漢時人)
郭崇子(殷人)
郭聲子(洛市中卜)
周君
徐季道(鶴鳴山)
鹿皮公
仇季子
司錄君
張巨君
郭芍葯
趙愛兒
王魯連(此三人女真)
救苦真人君執
司危
司厄
司命
八威
除福
帛和
華子期
鮑察
樂巴
葛洪(隱羅浮山)
左東無上王
四天官王
昌命天王
佐命君王
飛真虎王
九都去死王
四海陰王
太一元君
上虛君
摩病上元君
七星瑤光君
三元萬福君
夜光夫人
和適夫人
第五
中位
九官尚書(姓張名韋字分先阿,內人先為河北司命,禁保侯,今為太極仙侈公,領北職,位在太極矣)
左位
左相(清虛真人,從小有洞天王受王真人替已度上清)
左仙公郭四朝兼玉台執蓋郎
左仙公王遙甫(赤君弟子,齊獻公時人)
辛彥雲(赤君弟子,隨師下臨)
散位(未受其職)
朱陵嬪丁淑英
管城子(尹虔子師)
蘇門先生
周壽陵
孟德然(鄧最女師)
宋君
李法成(趙慶信師)
鄧元伯
王玄甫(霍山人)
尹處子(華山)
張石生(為東謝伯)
李方回(三人並晉時服術)
張禮正(壽山時木隊黃禧)
右位
右相(已度上清)
右保召公爽(從慕南明公受此位)
右保司展上公
右真公郭少金
協晨夫人黃景華(黃景之女)
文德右仙監張叔隱
真人禺君章
散位
張重華(晉初服胡麻)
平仲卿(括蒼山受仙境)
趙廣信(魏末小白山)
虞公生(海中狼山)
朱孺子(示術山)
黃盧子(西嶽公,姓舊,禁氣召龍)
孫田廣(一名登)
縻長生(周大寶弟子)
許肇(先在賜豐都為職,東明公右司農)
第六
中位
右禁郎定錄真君中茅君(三茅真君)
左位
三官保命小茅君
三官大理都李豐
三官大理守王附子
荀中侯(不顯名字)
白水仙都朱交甫
北河司命保禁侯桃俊
左理中監韓崇(如大將長史,左如司馬)
九宮協晨夫人
文解地上主者
鮑靚(南海太守)
岱宗神侯領羅豐右禁司鮑元節
地位散位
許虎牙(名X字暉受,楊君守一之道)
王真(上黨人也)
孟君(京兆人也)
魯女生(在中嶽,此三人受行三一真一)
左元放(為促甫弟子,在小括山)
九疑山女真羅郁(今在湘東山)
杜陵夫人
宜安宋姬(此二人並受西X真人青精方而不書,位號未委,何仙且在地真之列)
許邁(字叔玄,小名咣,改名,遠游東華,著為地仙矣)
翁道遠
姜伯真(一六在猛山,學道采麻,二人X之X侶)
郭聲子
黃子陽(一雲魏夫人,食桃皮,師二人,葛玄常相隨矣)
葛玄(字孝先,丹陽句曲人,稚川之從祖也,初在長山乘虎侵鬼,無處不至,位在太極宮)
鄭思遠(即葛玄弟子,著水昌元年入佑蒼山)
戴孟(本姓X名清字仲微,裴君弟子)
謝允(歷陽人,戴猛弟子,晉成帝時得道)
施存(一號婉益子,孔子弟子,三千人數得道)
劉奉林(周時人,服黃連)
張兆期(費長房之師)
周君(二人俱讀素書七卷得道)
雷氏(周氏養龍)
姜叔
田公劉安之(裴君時翼州XX)
赤魯班(即黃初起也)
范安遠
賈玄道
李叔騰
言成生
傅道流(四人並職司命,主察試學道者,在太山)
真人樊子明
龍威丈人
劉少翁(華山)
梁伯鸞
樊大夫
吳睦(長安人,少為縣吏)
朱純(陝西人,昔作劫監)
郭端(穎川人,少孤,為縣吏)
范伯慈(桂陽人,少曾邪病)
鮑叔陽
王養伯
段季正
劉偉惠(四人師西靈子都)
宋玄德(嵩高山)
童初府
易遷宮(八十三人)
含真台(僅二百人,並女真)
右位
右理中監劉翊
典柄執法郎淳於斟
理禁張玄賓(王雨水之官,錄保命書)
童初府師上侯劉寬(即保命府)
丞四人趙威伯(主仙籍,並系雨水)
樂長治(主災害)
鄭稚政(主孝注)
唐公房(主其死生)
明晨侍郎七人比御史中丞
三男真(夏馥字子恬陳留人,桐柏真人弟子二人不顯)
四女真(周夏友汝南安城人河南尹用暢之女;張桃枝沛人司隸朱寓之母;二人不顯)
監二人(范幽促遠西人,鎮尚書,即李鰲,河內人)
武解鬼帥者王延、范糧、傅晃、除衛,四人已度
地仙散位
中嶽仙人宋來子(先為楚市長,遇X延壽)
中嶽李先生
扁鵲弟子五人:子容、子明、子威、子戲、子游
趙太子(服術者)
將先生(支子元之師)
支子元(作裴君小時師)
盧生
侯公
石生(入東海,為始皇使)
林屋仙人王瑋玄
山圖公子(周毫王時大夫,張禁保之師)
赤須子(夏明晨之師)
青谷先生(劉上縕之師)
惠車子(淳於興之師)
石長生(周明晨之師)
東郭幼平(桃比阿之師)
鄭子真(陽翟山)
鄧雲山
唐覽(華山)
西河蘇公(張理禁之師)
周正時
刁道林(龍伯高之師)
郭子華
趙叔逵
張季連(三人在霍山)
趙公成(鶴鳴山)
范丘林(女真,趙或伯六甲之師)
修羊公(化為白石矣)
稷丘子
崔文子
商丘子(服菖蒲而不老)
劉根(服甘草)
介象
白羊公(不曉姓名)
介琰(白凌晨弟子)
劉綱妻
嚴青(閉幕式善禁氣,以上六人善禁勒)
陳仲林
道君
真叔道(三人蓋竹山中真人)
王世龍(許遠游師)
趙道玄
傅太初(遠游之兄)
龔幼節
李開林(遠游代封者)
王少道
范叔騰
李伯山(三人童初有標表)
李仲文
傅知禮
女真
寶瓊英
韓太華(安國妹,李寶利師)
劉春龍
李奚子
王進賢(術女)
郭叔香
趙素台(熙女)
鄭天生(鄧文母)
許科斗(叔史婦)
李惠姑(夏俠玄婦)
張美子
施淑女(頤女)
宋漂金母
鮑靚妹
張微子
傅和(二人合真台主)
山外其東者杜契
徐宗度
晏賢生(二有契友)
孫寒華(女真)
陳世景(二人契弟子)
趙熙
方山下洞室主者
張祖常
劉平阿
呂子華
蔡天生
龍伯高(五人並處方台)
謝稚緊
王伯遼
繁陽子何苗
馮良
郎宗(五人在鹿跡洞)
王叔明
鮑元治
尹蓋婦(三人之外,餘三十人,並北山下X洲)
辛玄子(自雲禁無中朗將吳越鬼神之司)
比干(在戎山)
李善(南葉人)
務光
第七
中位
豐都北陰大帝(炎帝大庭氏,諱慶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羅豐山,三千年而一替)
左位
北帝上相秦始皇
北帝太傅魏武帝
五帝上相(未顯)
西明公領北帝師周文王(比少傅)
寶友晉宣帝
中護軍周顗
東明公領斗君師夏啟
寶友孫策
右師晨(如世中書監)
許肇(已度元宮位矣)
南明公如爽(一雲東明公,已度九宮右保公)
寶友漢高祖
北明公吳季札(吳王壽夢之子,閶閭之叔,延陵季子)
寶友荀彧(魏武帝謀臣,陝尚書令)
趙叔台
王世卿(未顯)
此四明主領四方各治一天宮,在職一千六百年,得補仙官,其餘職不得矣
鬼官北斗君周武王(治一天宮)
三官都禁郎齊桓公(姓姜名小白)
水官司命晉文公(姓姬名重耳)
大禁晨二人位比尚書令
漢光武帝
孫文台(名堅)
中禁二人位比中書令監
顏懷(字退季)
楊彪(字文光)
北帝南朱陽大門靈關侯郄鑒先是高明司直卻鑒令為之位比尚書僕射
右禁監謝幼興(名顯,晉官太常)
司馬鄭岳
右禁監侍帝晨度元規(名亮,晉時位比侍中,領右衛,又雲元規所為中衛大將軍)
司馬馮懷(字相思,晉太常)
長史虞翻(字長遨,武昌人,度亮江州,引為上佐不就)
後中衛大將軍孔文舉(名融)
長史唐周(為吳尚書)
司馬長肅(後漢將軍)
監海伯治東海溫太真位比大將軍
長史杜預(晉征南將軍,位左傅)
北帝侍晨八人,位比侍中
徐庶(字文直)
龐德(字令明)
奚榆(字世都)
李文(漢將)
王嘉
解結(字叔連)
何晏(字平叔)
殷浩(字淵渥)
四明公北斗君,各有侍帝晨五人(未顯姓名)
河北侯二人
劉備(字玄德)
韓遂
右此職統屬仙官
右位
中廄直事四人如世尚書
戴淵(字若思,晉X騎)
公孫度(字叔茂,王遠東)
郭嘉
劉封(備養子)
北帝南門亭長二人
郄鑒
周撫(字道和,代郄鑒)
北天修門郎二人
虞諱
紀瞻
修門郎八人(北斗君門,亦有此職,姓名並未顯)
北斗君天門亭長二人
臧洪(字子源)
王放(晉中書郎)
期門郎王允之(王敦堂弟)
謝鳳
典柄侯范明
周魴(字子魚,主察試)
北帝執蓋郎顧和(字君孝,晉吏郎尚書)
部鬼將軍王廙(字世將,晉時荊州刺史)
殺鬼地映日游(三鬼北帝常使殺人,無姓名)
西門郎十六人(未顯,主天下房廟血食之鬼,亦應號四明公)
主非使者嚴白虎(吳時人,為孫策所殺)
南彈方侯許副領威南兵千人(已度九宮,未委誰代)
主南門鑰司馬留質(長山人,為吳將)
北彈方侯鮑勛領威北兵千人(字叔業,魏中丞)
主北門鑰司馬煮遵(吳時驛,孫縱門主,敕領如世羽林監)
西河侯陶侃(字女行,X領兵數千)
長史(先周徐寧,被彈令開,蘇漢字道明,晉司馬)
南山伯蔣濟(字子通,魏太尉)
此三任,各有封掌
泰山君荀顗(字景倩)
將軍顧眾(字表始,晉丹陽尹僕射)
長史桓范(字元則)
司馬曹洪(魏武帝族弟,字子庥,又雲先用賈誼,前漢人)
盧龍公曹仁(字子孝,魏武帝北,位大將軍)
長史司馬(未顯)
南巴侯何曾(字穎孝,魏司徒)
東越大將軍劉陶(字子寄,X魏人)
右號為四鎮,各領鬼兵萬人,各有長馬,復有小鎮 數百,各領鬼兵數千人
楚嚴公(即楚莊王熊鬻)
趙簡子(此二人先未有職,今方受住)
項梁成(作豐都宮頌者)
杜瓊(蜀人)
馬融
劉慶孫(與賈誼爭名譽)
王逸少
鄧攸(六人未顯)
右鬼官,見有七十五職,名顯者凡一百一十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