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薩根的接觸哪年出版的
⑴ 卡爾·薩根的生活背景
薩根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一個俄羅斯移民的猶太家庭出生。他的父親薩姆·薩根是一家制衣廠的裁衣工,而他的母親雷切爾·莫利·格魯伯是一位家庭婦女。薩根的名「Carl」來自雷切爾的生母Chaiya Clara。 盡管在這樣看來沒有什麼文化氛圍的家庭出生,薩根小時候還是受到了良好的科學教育。
在1939年的時候,父母曾將卡爾帶去參觀紐約世界博覽會,並給年輕的卡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僅如此,父母還讓卡爾了解到,既要具有懷疑精神,又要保持求知慾望。
幼年的家庭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薩根擁有了良好的科學素養。 薩根還使用大麻。雖然他從來沒有公開承認,但在一本1971年的書Marihuana Reconsidered(譯:大麻的反思)中,用「X先生」的匿名寫了一篇有關文章,提到大麻激發了他很多工作的靈感。薩根去世後,該書的編輯者把此事告訴了薩根的傳記作家,1999年出版的傳記由此激起了媒體注意。
⑵ 卡爾·薩根的人物生平
薩根(Carl Sagan)美國天文學家。1934年11月9日生於紐約州紐約市。薩根1960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主要的興趣是行星的表面和大氣,這個領域隨著柯伊伯的研究和火箭技術的出現而重新獲得了生氣。例如,他創立了金星大氣的溫室模型,解釋這顆行星令人費解的高溫。他也為火星表面的高度差和木星大氣中的有機分子找到了證據。此外,他業余愛好研究的是其它行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以及我們這個行星上生命起源的問題(毫不奇怪,他是那些好讀科幻小說的科學家之一)。他一直是一個小組的成員,他們試圖從模擬原始地球條件的物質體系製造出化合物,經過氨基酸再到核酸的基本構件。1963年他成功地探測到三磷酸腺苷(ATP)的形成,那是生命組織的主要能庫。因此,看來完全有理由設想在海洋中形成了化學能庫,靠太陽能逐步建立起來,並為復雜核酸和蛋白質的產生(總之,為生命的產生)提供了現成的能源。1968年他調到康奈爾大學,任天文學副教授兼行星研究實驗室主任。1969年他擔任天文學雜志(伊卡魯斯)編輯的職務。
⑶ 卡爾·薩根的生活經歷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薩根就投身科普事業。1966年,他與蘇聯天文學家什克洛夫斯基(I.S.Shklovskii)合作撰寫了《宇宙中的智慧生命》一書。1968年,薩根來到了康奈爾大學。在那裡他獲得了教授職位,主要從事行星天文學的研究,直到逝世。1973年,他出版了《宇宙聯系》一書。1978年,他的《伊甸園的飛龍》一書獲得了當年的普利策獎。然而真正讓他成名的是兩年後的一部電視片。電視常被稱為「傻瓜盒子」,但是薩根充分利用了電視的優勢。在這部製作歷時兩年、共13集的電視片《宇宙》中,薩根不僅擔任了編劇,還作為貫穿始終的解說人出鏡,帶領觀眾體驗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把微小的原子與廣袤無垠的宇宙聯系了起來。
1980年秋天,《宇宙》在美國公共電視台一播出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整個80年代,沒有任何其他在公共電視頻道中播放的節目超過《宇宙》的收視率。據統計,該片已經在全世界60多個國家播出,觀眾人數約達6億。薩根本人為該片撰寫了一部同名的圖書,連續數十周處於《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首位,僅英文版就發行了數百萬冊。
1984年,西蒙-舒斯特出版社以200萬美元的「天價」稿酬,購買了薩根的科幻小說《接觸》。13年後,《接觸》改編成了電影,由著名導演羅伯特·贊米基斯執導,朱迪·福斯特主演。電影上映時薩根已經逝世,因此片尾特地打出了「獻給卡爾」的字幕。雖說是科幻,它的情節卻非常嚴謹,其中的「外星人」也一改以往電影中邪惡的形象。薩根的科普書籍後來都相繼獲得成功。
1984年他寫了《彗星》一書,1992出版了《被祖先遺忘的影子》,1994年出版了《暗淡藍點》。在生命的最後兩年中,他還完成了《魔鬼出沒的世界》和《數以十億》兩本書。 演講中的薩根薩根對於地外生命的興趣從來沒有減弱過。在《宇宙》中,他曾說,如果哪天發現了外星人,沒有誰會比他更高興。但是,薩根也不相信所謂的「不明飛行物」(UFO)是來自外星的智慧生命的飛船。1969年,在美國科學促進會組織的一次會議上,薩根和其他懷疑「不明飛行物是外星人的飛船」的科學家一起,與贊同不明飛行物來自地外文明的人士進行了一場辯論。這場辯論後來以圖書的形式出版。
薩根是一位著名的懷疑論者——對各種超常主張進行質疑,對證據嚴格要求。科學方法是他最有力的武器。另一場著名的辯論發生在薩根與維里科夫斯基之間。維里科夫斯基的《碰撞中的世界》是一本著名的偽科學著作,維里科夫斯基把神話和傳說當成了真正的歷史,牽強附會地解釋了一番(例如,他提出從木星飛出的一顆彗星,真的為地球帶來了從天而降的食物),倒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在1974年美國科學促進會組織的辯論會上,薩根和維里科夫斯基當面交鋒。此役過後,維里科夫斯基的理論便走上了窮途末路,不久幾乎銷聲匿跡。
1983年,里根政府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反彈道導彈計劃,也就是所謂的「星球大戰」計劃。薩根隨即公開批評「星球大戰」計劃根本無法起到「核保護傘」的作用,它只能讓核裁軍變得更加困難。
1986年,為了抗議美國進行核試驗,薩根還曾故意跨進內華達核試驗場的警戒線,被警察逮捕。
1987年薩根曾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帕薩迪納做了一場關於懷疑論的演講,正是這場演講改變了他的人生,最終讓他成立了懷疑論者學會。 1996年12月20日,薩根在西雅圖的弗萊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因肺炎病逝,死後墓誌銘為:紀念卡爾·薩根(1934年11月9日—1996年12月20日)——丈夫、父親、科學家、教師。卡爾,你是我們在黑暗中的蠟燭。
⑷ 如何評價卡爾薩根的唯一一部科幻小說《接觸》
我認為想要評價卡爾薩根的唯一一部科幻小說《接觸》,就好像評價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國家的驕傲,劉慈欣所寫的三題呀,都是科幻小說,都打破了人類思維的極限,讓人類接觸到一個嶄新的不同維度的空間,這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可能會是一個創新。
⑸ 介紹卡爾·薩根
卡爾·薩根介紹
卡爾·薩根(Carl Sagan)(1934-1996),是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大衛鄧肯天文和太空科學研究會教授、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出色的科學家。他同時還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組織、美國行星研究學會的創始人之一和會長。卡爾·薩根博士不僅僅是一名傑出的、做出了許多重要貢獻的天文學家,更是一位功勛卓著的科普大師,他的優秀科普作品《伊甸園的飛龍》曾獲美國普利策獎,這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對他在公眾理解科學領域中所作出的成就的最高獎勵。難能可貴的是在很少有科學家實際投身於對介乎科學邊緣的或偽科學的信念進行檢驗或向之挑戰時,薩根勇敢地站了出來與迷信盲從和偽科學抗爭,他成了許多美國人心中代表現代科學的偶像而對於許多人來說,他是太空科學和太空探索的化身。世紀年代他主持拍攝的國家科學院對他的評論說:「沒有任何人像他那樣如此成功地向公眾講明科學給人類帶來的智慧以及那些令人驚奇不已、令人激動不止的發現和愉悅。他能夠成功地啟發數以百萬計公眾的想像力、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向他們解釋清楚復雜的科學概念,他在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0世紀80年代他主持拍攝的13集電視片《宇宙》,被譯成10多種語言在60多個國家上映,此外他還撰寫了數十部品位很高的科普讀物。他自編自導的電視系列片《宇宙》觀眾多達5億,與之配套的《宇宙》一書則在80多個國家發行了500多萬冊!他的力作《暗淡藍點》在我國面世不久,即被評為「牛頓杯科普圖書獎」2000年度的十大科普好書。「暗淡藍點」指的是從太空中遙望的地球。該書是作者60歲那年出版的,其主題關繫到人類生存與文明進步的長遠前景——在未來的歲月中,人類如何在太空中尋覓與建設新的家園。該書的敘述風格宛如一部縱橫往昔與未來的史詩,於宏偉縝密間交織著大量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全書回顧了歷史上有關人類在宇宙中地位的種種觀念,根據20世紀中葉以來空間探測的成就對太陽系作了全方位的考察,評估了將人類送入太空的種種理由,最後是作者本人對未來太空家園的長遠展望。該書布局大氣磅礴,井然有序,淋漓酣暢而又絲絲入扣地闡明了當今的科學技術正在為人類移居太空創造最基本的條件。
與薩根的其他書相比《魔鬼出沒的世界》更富個性,內容也更豐富。在該書中薩根大量分析和揭示了人類的各種傳說的本質及其產生的根源,通過描述他的經歷和列舉大量引人入勝的科學發現的故事告訴讀者,科學的思維方法是破除偏見和偏執認識,發現令人驚奇的事實真諦的有力武器。他令人信服地揭穿了「外星人綁架事件」、信仰療法、月球上的「人臉」以及其他各種騙局,駁斥了科學毀滅信仰和科學是另一種專橫的信仰體系的觀點,探討了誤用科學的危險,提出了從各種角度進行思考的「探測謊言的方法」。
⑹ 求卡爾薩根的小說《超時空接觸》
樓主你好
你要的資源已上傳,請下載驗證
這大概是網上最全的了吧,滿意請採納,且看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