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政見發表會
❶ 我朋友是一個出過書的作家,因為新書發表不當的政見導致他的書被禁了,他可以申請美國的政治庇護嗎
只要人身自由不受限制,那麼就沒有必要申請外國的政治庇護。
❷ 毛澤東第一次發表政見,有什麼獨創性見解
毛澤東在駐省湘鄉中學讀書時,寫了一篇文章貼到了學校大門口的牆壁上。這是毛澤東第一次發表政見。他提倡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組織新政府,立即把孫中山從日本召回來任政府總統,康有為為國務總理,梁啟超當外交部長。
❸ 王安石為向宋仁宗發表政見創作了哪些著作
王安石在地方和中央任職達20餘年,長久的從政歷練,使他對宋王朝的國勢民情有具體的了解。他給仁宗上「萬言書」,第二年又寫了《上時政書》,集中地發表了他的政見。
❹ 為什麼溝通場地不容忽視
聽過政見發表會或是參加過討論會的人都有一個相同的感覺,那就是台上台下引起共鳴的程度與參加人員在座的疏密程度有關。
乍聽之下似乎不可思議,但情況確實如此。同樣的一場政見發表會,若台下聽眾零落而分散時,一說到精彩處也只能使聽眾稍微牽動一下嘴角而已,但是台下的人若密密麻麻的集中在一起就不同了,他們往往會來個「鬨堂大笑」,甚至連屋頂都有可能被掀翻。
我個人就碰過這種場面。一次,我的一位朋友為競選某縣副縣長發表演說,會場上聽眾很多,但零零星星的散坐在各角落,席間這位候選人講了許多笑話,可是台下的人卻完全沒有反應,但在自辦的政見發表會時情況就不同了,聽眾並不多,有很多人也並非「自願」前來,但事先已被助理人員「驅趕」並「集中」在一起了,同樣的「笑話」卻能得到大家的滿堂采,甚至連一些被「趕鴨子上架」的人也大聲喝彩,這種差別應如何解釋。
固然有人會說這是因為群眾不同,所以在表達自我感受或感情的程度也不一,但這只能說是原因之一,而且也只能算是次要原因而已。
在寬廣而空洞的會場,若到處都是明顯的空位時,往往無法鼓動對方的熱情,即使聽到什麼話也不易使其心動而產生共鳴。
著名傳道者畢吉先生在耶魯大學講「怎樣傳道」時說過這樣一段話:
人們常常這樣問我:「面對眾多聽眾發表演說,是不是要比針對少數人來得容易而且易於帶動氣氛?」我總是回答:「並不是如此!縱使對方只有十多個人,我也一樣可以像對一千人說話那樣說得對方動容。可是這必須有個先決條件,那就是這十多個人一定得包圍著我,保持著彼此身體碰在一起地程度才行。相反地,即使有一千個聽眾,如果是分散在各地的話,那與面對一所空屋有何不同!所以,和人溝通時一定要讓對方聚集在一起,那樣的話,往往可到收事半功倍之效。」
在通常情況下,對方若集中在一起時,其「一己」的個性便喪失了。若群眾成為一體時,比真正只有一個人更容易受周圍氣氛的影響。譬方說,原本一句根本無法令人動容的話,卻可能讓集合在一起的眾多聽眾,因受彼此的影響而笑得人仰馬翻。人類這種動物有一個特性,那就是要帶動團體中成員的行動,遠比令單獨的一人行動來得容易。這就是所謂的群眾心理。
因此,溝通對象若是少數,最好選擇小的會場,這總比在空曠的大會場來得好。當然,要是人少,又不得不在大會場時,至少要求大家集中到前方,這是你在溝通前務必做好的。
另外,若對方人數有限,你就不必堅持站在講台上,應盡可能與對方站在一起,這樣,所謂的不親切與冷漠就會一掃而空了。彼此間也可展開親密的交談,猶如一對一式的會話氣氛,這對你目標的達成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
可見在溝通活動中選擇場地也是有講究的,是不容忽視的。
❺ 請幫我搜集有關日本大選,美日安保條約兩個話題的新聞,主要內容,相關業界評論。一定要詳細
日本國會眾議院選舉定於12月16日舉行,多達14個政黨准備參選。選民對分辨各黨綱領感到迷茫;電視台為安排選戰節目時間頭疼;日本維新會打算以猜拳分配選區的方式拉攏盟友。
選民暈了
政黨和綱領太多
日本《產經新聞》24日報道,這是現行選舉制度1996年實行以來,參選政黨最多的眾院選舉。本次選舉中,「第三極」政治勢力成為時髦口號,小黨尋求「合縱連橫」,向民主黨和自民黨發起挑戰。主要議題圍繞日本是否應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和是否廢除核電。
「政黨多。」56歲的上班族武田正和說,「而且分不清他們的主張有什麼不同。」
《產經新聞》評述,各黨表達支持或反對的同時,附加詳細條件,因而僅理解政策區別就困難。武田說:「我只能根據『黑』『白』判斷。如果(政黨)不進一步理清條理、說明道理,我就無法理解。」
不少新黨核心成員是前民主黨黨員,因而主要政策類似,選民難以分辨。松本敦子57歲,經營一家私塾,就投票給哪個黨舉棋不定。「老實說,我不能區分(各黨的)主張,頭腦模糊,最後認為它們都一樣。」
一名大學4年級女學生說,政黨和綱領太多,「最終只能按候選人作出選擇」,「如果選中觀點相近的人,就算走運」。
媒體苦了
誰都要露臉太傷腦筋
參選政黨多,各家電視台為播放政見和辯論節目傷腦筋。日本廣播協會考慮上午5時至7時每小時各安排3組選舉節目,其中半數為各黨政見。
「不得不在5點時段播放(政見節目),這種情況不大常見。」節目主管須田俊明說,「(這么早)誰看呢?」播放時間不同,收視率有差異,「只有盡力做到公平、公正。」
這家公共媒體機構預計,上午10時和下午2時也將播放政見節目。須田說:「最終可能(白天)每小時都要播放。」
另外,辯論節目也讓電視台頭疼。為確保公平,辯論中,必須給各黨黨首分同樣多發言時間。日本廣播協會一名辯論節目製作人員說:「即使一個人只發言一分鍾,一小時節目(所剩時間)只夠提問4次。這樣不叫辯論。」「如果政黨再增加,節目就辦不下去。商業電視台可以縮短小黨發言時間,公共電視台則不行,只有延長節目時間。」
商業電視台同樣叫苦。先前這類節目中通常只邀請主要政黨幹部,但這次選舉中,政黨間合縱連橫,難以認定誰屬「主要」政黨。富士電視台一檔夜間新聞節目主管高島英彌說:「全部時間都將用於報道眾院選舉,然而沒確定邀請哪個黨派的哪個人。不知如何是好。」
政黨亂了
選區競爭將猜拳決定
試圖在本屆眾院選舉中成為「第三極」的日本維新會與「太陽之黨」合並後,維新會現任代理代表橋下徹23日繼續拉攏「大家黨」,呼籲兩黨合並參選。 「大家黨」現階段尋求合作參選,兩黨在8個都道府縣18個選區有競爭。
橋下參加朝日電視台節目時呼籲「大家黨」成員「入伙」,希望對方黨首渡邊喜美作出「英明決斷」。就選區競爭,橋下提議「最終可以猜拳決定」。渡邊回應:「不允許做這樣的蠢事。」
民主黨籍副首相岡田克也說,橋下的言論讓人「吃驚」;自民黨幹事長石破茂問道:「這是認真面對國民的態度嗎?」更多內容請點擊:中山網 www.zsnews.cn
❻ 政見是什麼意思
政見釋義:
政治主張;政治見解。
【示例】徐特立 《辛亥革命之始末》:「初一日譚議長宣布他的政見說:『維持治安,保全秩序。』」 老舍 《四世同堂》二八:「一個寫家被約去講演,或發表了一點政見,都被他看成是出風頭,為自己宣傳。」
❼ 辜鴻銘其人及其生平政見
辜鴻銘何許人也?他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文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與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聖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辜鴻銘,字湯生。1857年7月18日生於南洋馬來半島西北的檳榔嶼(馬來西亞的檳城州)一個英國人的橡膠園內。早年,他祖輩由中國福建遷居南洋,積累下豐厚的財產和聲望。他的父親辜紫雲當時是英國人經營的橡膠園的總管,操流利的閩南話,能講英語、馬來語。他的母親則是金發碧眼的西洋人,講英語和葡萄牙語。這種家庭環境下的辜鴻銘自幼就對語言有著出奇的理解力和記憶力。沒有子女的橡膠園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歡他,將他收為義子。自幼讓他閱讀莎士比亞、培根等人的作品。
英國的炮艦1840年就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辜鴻銘的義父布朗先生對他說:「你可知道,你的祖國中國已被放在砧板上,惡狠狠的侵略者正揮起屠刀,准備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學通中西,擔起富國治國的責任,教化歐洲和美洲。」1867年布朗夫婦返回英國時,把十歲的辜鴻銘帶到了當時最強大的西方帝國。臨行前,他的父親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誡他說:「不論你走到哪裡,不論你身邊是英國人,德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
到了英國,在布朗的指導下,辜鴻銘從西方最經典的文學名著入手,以最樸拙的死記硬背辦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並以優異的成績被著名的愛丁堡大學錄取,並得到校長、著名作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卡萊爾的賞識。1877年,辜鴻銘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後,又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等著名學府研究文學、哲學。後來,蔡元培去萊比錫大學求學時,辜鴻銘已是聲名顯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後,當林語堂來到萊比錫大學時,辜鴻銘的著作已是學校指定的必讀書了。14年的留學生活使富有天賦的少年辜鴻銘成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學者。
完成學業後,辜鴻銘聽從當時在新加坡的語言大家馬建忠的勸說,埋頭研究中華文化,並回到祖國大陸,繼續苦讀中國典籍。他在晚清實權派大臣張之洞幕府中任職二十年,主要職責是「通譯」。他一邊幫助張之洞統籌洋務,一邊精研國學,自號「漢濱讀易者」。
辜鴻銘博通西歐諸種語言、言辭敏捷的聲名很快在歐美駐華人士中傳揚開來。他給祖先叩頭,外國人嘲笑說:這樣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飯菜了嗎?辜鴻銘馬上反唇相譏:你們在先人墓地擺上鮮花,他們就能聞到花的香味了嗎?他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文化,在輪船上用純正的德語挖苦一群德國人。英國作家毛姆來中國,想見辜。毛姆的朋友就給辜寫了一封信,請他來。可是等了好長時間也不見辜來。毛姆沒辦法,自己找到了辜的小院。一進屋,辜就不客氣地說:「你的同胞以為,中國人不是苦力就是買辦,只要一招手,我們非來不可。」一句話,讓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毛姆立時極為尷尬,不知所對。
同時作為東方文化的捍衛者,辜鴻銘的聲譽也逐漸顯赫起來。辜鴻銘在北京大學講課時對學生們公開說:「我們為什麼要學英文詩呢?那是因為要你們學好英文後,把我們中國人做人的道理,溫柔敦厚的詩教,去曉喻那些四夷之邦。」在那樣的時候,他還嘴硬,叫西方為「四夷之邦」,為此,許多人僅僅把他當成一個笑料的製造者,卻忽略了他內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對東方文化的積極思考,忽略了他對這片土地命運的深切關注,也忽略了他曾做出的堅定而絕望的掙扎。
自1883年在英文報紙《華北日報》上發表題為「中國學」的文章開始,他昂首走上宣揚中國文化、嘲諷西學的寫作之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幾年裡,他還將《論語》、《中庸》譯成英文,相繼在海外刊載和印行。後來又翻譯了《大學》。他的工作是創造性的,古老的東方理論中還加入了歌德、席勒、羅斯金及朱貝爾的有啟發性的妙語。在他之前,中國的古經典從來沒有好的譯本。
從1901至1905年,辜鴻銘分五次發表了一百七十二則《中國札記》,反復強調東方文明的價值。1909年,英文著本《中國的牛津運動》(德文譯本名《為中國反對歐洲觀念而辯護:批判論文》)出版,在歐洲尤其是德國產生巨大的影響,一些大學哲學系將其列為必讀參考書。1915年《春秋大義》(即有名的《中國人的精神》)出版。他以理想主義的熱情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靈丹,同時,他對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銳的深刻的。很快《春秋大義》德文版出版了,在正進行「一戰」的德國引起巨大轟動。
辜鴻銘認為,要估價一種文明,必須看它「能夠生產什麼樣子的人,什麼樣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評那些「被稱作中國文明研究權威」的傳教士和漢學家們「實際上並不真正懂得中國人和中國語言」。他獨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那個人必須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純朴的」,因為「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大特徵,正是深沉、博大和純朴,此外還有「靈敏」。
辜鴻銘從這一獨特的視角出發,把中國人和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進行了對比,凸顯出中國人的特徵之所在:美國人博大、純朴,但不深沉;英國人深沉、純朴,卻不博大;德國人博大、深沉,而不純朴;法國人沒有德國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國人心胸博大和英國人心地純朴,卻擁有這三個民族所缺乏的靈敏;只有中國人全面具備了這四種優秀的精神特質。也正因如此,辜鴻銘說,中國人給人留下的總體印象是「溫良」,「那種難以言表的溫良」。在中國人溫良的形象背後,隱藏著他們「純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辜鴻銘寫道,中國人「過著孩子般的生活——一種心靈的生活」。
辜鴻銘生活在一個不幸的時代,在那樣一個時代里,只要你是一個中國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爭,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價。面對當時內憂外患的祖國,辜鴻銘為中華傳統之斷落而憂患,為炎黃文明之塗炭而憂患,他在筆記《張文襄幕府紀聞》中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文化的自尊與憂患的深層嘆息。
辜鴻銘狂放的姿態,是他帶淚的表演,是以狂放來保護強烈的自尊。當時西方人見到中國街市當中,遍掛「童叟無欺」四字,常對辜說:於此四字,可見中國人心欺詐之一斑。辜頓時語塞,無以自遣。實際上,因為眼界比同時代的人要開闊許多,那種不幸辜鴻銘比任何人都體會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執的態度來表達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他學在西洋,卻喜歡東方姑娘,尤其喜愛中國姑娘的小腳。他的夫人淑姑是小腳,他一見鍾情、終身不負。民國建立後,他在北大講授英國文學,用偏激的行為方式--留辮子,穿舊服,為納妾和纏足進行頭頭是道的辯解,來對抗整個社會棄絕中華傳統的畸形走向。辜鴻銘一生主張皇權,可他並不是遇到牌位就叩頭。慈禧太後過生日,他當眾脫口而出的「賀詩」是「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袁世凱死,全國舉哀三天,辜鴻銘卻特意請來一個戲班,在家裡大開堂會,熱鬧了三天。
辜鴻銘在北京大學任教,梳著小辮走進課堂,學生們一片鬨堂大笑,辜平靜地說:「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聞聽此言,狂傲的北大學生一片靜默。
辜鴻銘生平喜歡痛罵西方人,反以此而見重於西方人,不為別的,就為他罵得鞭辟入裡,並總能罵在要穴和命門上。故很多西方人崇信辜鴻銘的學問和智慧,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當年,辜鴻銘在東交民巷使館區內的六國飯店用英文講演「The Spirit of theChinese People」(他自譯為《春秋大義》),中國人講演歷來沒有售票的先例,他卻要售票,而且票價高過「四大名旦」之一的梅蘭芳。聽梅的京戲只要一元二角,聽辜的講演卻要兩元,外國人對他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辜鴻銘在西方人面前表現出來的優越感源自於他的機智與幽默。某天,辜鴻銘在他位於北京椿樹胡同的私邸宴請歐美友人,點的是煤油燈,煙氣嗆鼻。有人說,煤油燈不如電燈和汽燈明亮,辜鴻銘笑道:「我們東方人,講求明心見性,東方人心明,油燈自亮。東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樣專門看重表面功夫。」你說這是談佛理,談哲學,還是故弄玄虛?反正他這一套足夠唬住那些洋鬼子。
辜鴻銘辯才無雙。中日甲午海戰後,伊藤博文到中國漫遊,在武昌時,與張之洞有過一些接觸。辜鴻銘是張的幕僚,作為見面禮,他送了伊藤一本自己剛出版的《論語》英譯本。伊藤早知辜氏是中國保守派中的先鋒大將,便乘機調侃他道:「聽說你精通西洋學術,難道還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於兩千多年前,卻不能行於二十世紀的今天嗎?」辜鴻銘見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數學家的加減乘除,在數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紀,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並不會三三得八。」伊藤聽了,一時間無詞以對。
在北大,受蔡元培、黃侃、洋教授的青睞,但卻是新文化的死對頭。
1928年4月30日,辜鴻銘在北京逝世,享年72歲。
❽ 泰勒斯威夫特的政治立場是怎麼樣的還是她就沒有發表過政見
沒有直接表明過自己的立場,說過自己不會參與政治
❾ 韓國瑜想復出被台媒體人打擊,為何說他不如退隱
韓國魚在被罷免之後一直就沒有消停,目的就是為了刷新自己的一個存在感,好讓人不要忘記他,最近韓國瑜又要開始了他的表演,根據國民黨中評委所說,朱立倫和韓國瑜這兩位前任市長,依舊是國民黨在2024年大選時候的主力。對此有評論員就表示了,如果不能被平凡的話韓國瑜還是隱退得了。
許多網友也表示韓國瑜不會來台北或者桃園參選,這樣一個被高雄市民罷免的人物,卻想讓台北和桃園的人接受你覺得可能嗎,這明顯就是把北邊的市民當傻子了。韓國瑜想贏光是韓粉是抬不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