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枕草子發表

枕草子發表

發布時間: 2021-03-21 21:33:36

1. 經典名人散文介紹

簡楨《四月裂帛》
畢淑敏《心靈處方》(文集)
張曉風《只因為年輕啊》
清少納言《枕草子》(文集,周作人譯版的最好)
黃碧雲的書也不錯

我看的一般都是女作家,所以文風細膩一點

2. 清少納言隨筆寫的詩集是什麼

被後世譽為「日本散文鼻祖」的《枕草子》是清少納言一生除卻和歌以外傳世的唯一作品,在這部幾乎可以說是凡事必錄,被作者戲言為「筆也寫禿了」的作品中充溢著作者本人所感受到的四季變化的微妙之美,以及屬於平安時代的班駁的風俗世相、復雜的人情世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的瞬間之美。雖然這部作品的確切成書年份和寫作時間都不詳,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枕草子》凝聚了作者自身的文學觀和審美觀,是作者真實性格的部分再現。 《枕草子》中,凡是要對事物發表評論時,清少納言使用最多的一個詞彙是「很有意思」,這個詞語代表她對一切自然事物的瞬間之美的全部的體驗。應該說,這樣的對自然之美的感嘆,她是不應該有的——服侍著風雨飄搖的定子一家,她應該會常常憂郁才對。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依然不變更的風格,恐怕正是清少納言溫柔明朗性格的又一個側面寫照了。 而在筆者看來,《枕草子》的另外一重意義,就在於為後人研究清少納言的生平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珍貴資料。由於上文已經提到,關於清少納言生平的資料很少,因此,專門記載平時她在宮中所見所聞的《枕草子》就變成了一個重要的資料來源。其中許多為後世所熟知的故事(比如上文所提到的「香爐峰雪「)就是直接來自《枕草子》的記述。

3. 清少納言在歷史上是怎樣的人物

清少納言(約966~大約1025),年齡:59歲,清是姓,「少納言」想系某一個人的官位職稱,但是系指誰的官稱而言尚不清楚。日本平安時期著名的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與紫式部、和泉式部並稱平安時期的三大才女,曾任一條天皇皇後藤原定子的女官。

她的隨筆作品《枕草子》是她的代表作,這部作品執筆於在宮中供職的時候,成書於離開宮廷之後。作品記敘她在宮廷里的所見所聞,作者出身於中層貴族,這部作品雖然反映了社會等級之間的不平等和對時代的憂慮,但是著力渲染的還是對皇後定子的贊美,對日本貴族社會的肯定。

在《枕草子》之前,日本已經出現了物語文學和日記文學,清少納言的《枕草子》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她的隨筆為日本散文奠定了基礎。她的《四季之美》被選入教育部組織編寫的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本。

(3)枕草子發表擴展閱讀

被後世譽為「日本散文鼻祖」的《枕草子》是清少納言一生除卻和歌以外傳世的唯一作品,在這部幾乎可以說是凡事必錄,被作者戲言為「筆也寫禿了」的作品中充溢著作者本人所感受到的四季變化的微妙之美,以及屬於平安時代的斑駁的風俗世相、復雜的人情世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的瞬間之美。

雖然這部作品的確切成書年份和寫作時間都不詳,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枕草子》凝聚了作者自身的文學觀和審美觀,是作者真實性格的部分再現。

《枕草子》中,凡是要對事物發表評論時,清少納言使用最多的一個詞彙是「很有意思」,這個詞語代表她對一切自然事物的瞬間之美的全部的體驗。

應該說,這樣的對自然之美的感嘆,她是不應該有的——服侍著風雨飄搖的定子一家,她應該會常常憂郁才對。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依然不變更的風格,恐怕正是清少納言溫柔明朗性格的又一個側面寫照了。

而在筆者看來,《枕草子》的另外一重意義,就在於為後人研究清少納言的生平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珍貴資料。

由於上文已經提到,關於清少納言生平的資料很少,因此,專門記載平時她在宮中所見所聞的《枕草子》就變成了一個重要的資料來源。其中許多為後世所熟知的故事(比如上文所提到的「香爐峰雪「)就是直接來自《枕草子》的 。

4. 四季之美課文譯者到底是誰

譯者卞立強,作者是日本的清少納言。

《四季之美》通過作者對於四季景物的觀察,體會到四季景物的變化,四季里景物的不同的美,表現了作者善於觀察,善於體驗生活的高雅情致,字里行間滲透了作者對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開始作者便以自己獨有的視覺、觸覺體會出「春天的美是黎明」,點明東方天空的顏色隨著時間在「變」。寫夏季的美是「夜晚」。指出夏夜是一種「漆黑的美」體現在「螢火蟲在夜晚的翩翩舞蹈」和「細雨蒙蒙夜晚螢火蟲身上那朦朧的微光映著夜色」光線的兩相對比,而顯得異常迷人。

秋天最美的是黃昏。著重寫了夕陽中的歸鴉像人出門在外,看到夜色將近就急急匆匆的回家。冬天的最美是清晨。落雪的早晨美,就連無雪有霜的早晨令人覺得溫馨而美麗。

(4)枕草子發表擴展閱讀:

四季之美出處:

《四季之美》是清少納言《枕草子》第一卷的第一段內容。《枕草子》是清少納言在宮中做官時起執筆,出宮後兩、三年內完成的,記載了作者對宮廷生活的回想、見聞以及關於自然、人生的隨想,約三百章段,大體分為「類聚章段」、「回想章段」「隨想章段」三種。

「類聚章段」 的部分主要描寫山、船、花、鳥、魚等自然景色,並將白已獨特的感受生動活潑地描寫出來。作者不僅列舉了種種自然現象,更將其中富於生「趣」之處細細著筆,妮娓道來。真實地反映了平安時期貴族的審美觀。

5. 日本文學中哪幾位作家最厲害

名家:
阿部知二 安部公房
北原白秋 北村透谷
廚川白村 村上春樹 川端康成
大岡昇平 大江健三郎 島崎藤村 丹羽文雄
德富蘆花 德田秋聲 德永直 渡邊淳一
二葉亭四迷
國木田獨步 谷崎潤一郎 廣津和郎 宮澤賢治
宮本百合子 龜井勝一郎 高橋和巳 高倉輝
黑島傳治 橫光利一 壺井繁治 壺井榮
吉田兼好 井原西鶴 近松門左衛門 江口渙
菊池寬 江馬修 芥川龍之介 井伏鱒二
崛辰雄 井上靖 久保田萬太郎
金子光晴
開高健
里見弴 林芙美子 鈴木三重吉
梅崎春生 木下尚江 木下順二
平家物語 坪內逍遙
青野季吉 清少納言 秋田雨雀 泉鏡花
曲亭馬琴
松尾芭蕉 森鷗外 石川啄木 山本有三
石川達三 松本清張 水上勉 司馬遼太郎
三島由紀夫 柿本人麿 森田草平
石原慎太郎 山崎豐子 山本健吉
太宰治 田宮虎彥 田山花袋 樋口一葉
土岐善麿
萬葉集 尾崎紅葉 武者小路實篤
夏目漱石 小川未明 小林多喜二
西鄉信綱 幸田露伴
鴨長明 野間宏 野上彌生子 永井荷風
有島武郎 有吉佐和子 宇野浩二 與謝野寬
與謝蕪村 與謝野晶子 遠藤周作
齋藤茂吉 正岡子規 正宗白鳥 志賀直哉
中野重治 紫式部 佐藤春夫
(詳細介紹可在網路里一一查詢)

2.大師級
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長篇
寫實小說《源氏物語》作者
紫式部(978-1015) 日本近代首屈一指的文學巨匠
夏目漱石(1867~1916)

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川端康成(1899~1972) 三島由紀夫(1925~1970)

井上靖(1907~1991) 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大江健三郎(1935~ )

3.

奈良時期(8世紀)
最早的文學典籍是《古事記》、《日本書紀》及《風土記》。前兩部著作追記了日本國史,後一部則記載了日本各地自然狀況、風土人情。兩者均收錄了豐富的神話傳說和生動的古歌謠。稍後出現的漢詩集《懷風藻》標志著文人詩歌創作的肇始,而和歌集《萬葉集》的編撰成功則代表著日本詩歌發展的第一個高峰。
平安時期 (8~12世紀)
受中國唐代文化影響,大量漢詩文集相繼問世,漢文學熱持續一個世紀之久。敕撰詩集《古今和歌集》恢復了日本民族詩歌的地位。與此同時,散文創作碩果累累:《竹取物語》、《伊勢物語》開辟了傳奇物語和歌物語兩條道路,《宇津保物語》開長篇物語的先河,這就為物語文學的集大成之作《源氏物語》的誕生奠定了基礎。長篇寫實小說《源氏物語》出自女作家紫式部之手。作者以沉鬱、凄婉的筆調抒寫了源氏苦樂摻半的一生及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表達了作者人生無常的佛學觀和以哀為極至的美學觀。除紫式部外,許多女作家的作品都於此時脫穎而出,如《蜻蛉日記》、《和泉式部日記》、《更級日記》等。這些日記成為日本後世文學中私小說的濫觴。女性散文中較為引人注目的是清少納言的隨筆《枕草子》,作者觀察之敏銳細膩,用筆之纖柔清麗,一直為後人所稱道。此期散文創作的最後收獲是佛教說話集《今昔物語》和歷史物語《大鏡物語》。這些物語一改王朝物語的纖弱文風,拓展了物語文學表現的范圍。
鐮倉室町時期 (12~16世紀)
隨著武士階級登上歷史舞台,貴族和歌文學走向衰落。1205年完成的《新古今和歌集》雖與《萬葉集》、《古今和歌集》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但畢竟是強弩之末,取而代之的是連歌和俳諧的興起。二條良基、山崎宗鑒等人確立了連歌、俳諧的文學地位。散文方面也出現了描寫新興武士生活的軍記物語和抒發隱遁者之情的僧人隨筆。軍記物語中臻於成熟的經典之作是記述平、源兩大武士集團興衰始末的《平家物語》。小說刻畫了平清盛等驍勇善戰的武士英雄形象,再現了他們自信向上的精神風貌,客觀上反映了貴族社會向武士社會轉變的時代本質。僧人隨筆中的傳世之作是鴨長明的《方丈記》和吉田兼好的《徒然草》。兩篇隨筆各具特色,被譽為隨筆文學的雙璧。該時期誕生的能與狂言是日本戲劇史上輝煌的開端。「能」著重演唱、舞蹈表演,具有莊重典雅的正劇特點,「狂言」以幽默滑稽的科白為主,體現輕松詼諧的笑劇風格。世阿彌(1363~1443)在能樂的表演藝術和創作理論等方面作出了開拓性貢獻。
江戶時期 (17~19世紀)
商業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社會結構的變化,町人階級(市民階層)作為社會的主體逐漸成為文學作品的欣賞者。適應他們的審美要求松尾芭蕉在貞門、談林俳諧的基礎上,推出了世俗化的蕉風俳諧,井原西鶴鋪寫了町人的商業生活和享樂生活,豐富了浮世草子(風俗小說)的創作內容。近松門左衛門的凈琉璃(木偶戲)更廣泛地表現了社會下層人物的生離死別、喜怒哀樂。這種以俗為美的美學追求,導致輕文學(戲作文學)的產生,給後世文學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
明治時期 (1868~1911)
1868年明治維新是日本近代文學開始的標志。坪內逍遙(1859~1935)的小說理論著作《小說神髓》的發表,具有近代文學啟蒙的性質。二葉亭四迷寫出近代第一部現實主義小說《浮雲》,森鷗外相繼發表近代最早的浪漫主義小說《舞姬》,確立了近代文學的發展方向。硯友社作家群的代表尾崎紅葉(1867~1903)的名作《金色夜叉》是19世紀末最暢銷的小說。20世紀初,受西方影響,自然主義文學興起。代表作家島崎藤村的長篇小說《破戒》具有強烈批判現實的傾向,田山花袋的小說《棉被》卻不乏自然主義文學的特點,受到自然主義文學理論家的贊許。卓立於這一運動之外的作家夏目漱石,其代表作《我是貓》以嬉笑怒罵的諷刺給予近代社會的種種弊端以有力抨擊。
大正時期(1912~1925)
近代文學進入末期,以武者小路實篤(1885~1976)為首的白樺派作家和以芥川龍之介為代表的新思潮派作家等,為文壇主流。芥川的小說以懷疑主義對「人性的自私」等社會現實進行考察,悲觀的結論導致其自殺,也意味著大正文學發展的終結。
昭和時期(1926~1988)及其後
日本現代文學開始形成並得以發展。初期文壇的主流是無產階級文學。1928年全日本無產者藝術聯盟(簡稱納普)成立,促進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成熟。小林多喜二和德永直(1899~1958)的小說《蟹工船》和《沒有太陽的街》是典範之作。與革命文學並立的是新感覺派作家,其代表橫光利一(1898~1947)和川端康成等在當時有一定影響。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展開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期間 ,許多作家被徵集從軍 ,文壇冷寂不振。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文學流派競生,作家輩出。進步作家宮本百合子(1899~1951)的小說《知風草》、《播州平野》(1946~1947)和德永直的長篇小說《靜靜的群山》,以及老作家志賀直哉的《灰色的月亮》、井伏鱒二的《遙拜隊長》等優秀作品,都獲得好評。戰前即已成名的川端康成以《雪國》、《千鶴》和《古都》3部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戰後新作家中,野間宏的《真空地帶》、井上靖的《天平之甍》、水上勉(1919~)的《越前竹偶》、松本清張的《日本的黑霧》、司馬遼太郎(1923~)的《龍馬奔走》等作品有較大影響。60年代中期,文學發展進入新時期。除一些嚴肅作家寫出許多有社會意義的作品外,小松左京(1931~)的科幻小說《日本沉沒》及一些破案推理小說等也頗有讀者。
70年代,內向文學的代表作家阿部昭(1924~)等人的作品,及描寫當代商潮的經濟小說等,都對文壇的繁榮起了推動作用。城山三郎、高杉良、安土敏等一批作家活躍在 80 年代,他們的創作把日本經濟小說提到一個新高度。進入90年代後,隨著大江健三郎的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現實主義文學重新受到重視。

4.給你介紹個非常好的關於日本文學的網站
http://yinghuaxia.jahee.com/V3/literator.htm

5.最後結合網路基本可以解決你的問題了

6. 日本奈良時代到江戶時代有哪些女作家作品是比較好看的,要像《枕草子》哪種類型的,希望有人能告知下

散文方面出現了在原業乎的《伊勢物語》(短篇故事集,125篇)。其後又出現了《竹取物語》(作者不明,10世紀的神話故事集)、《大和物語》(戀愛故事集,170多篇)、《字津保物語》(作者不明,10世紀的長篇故事)。同時還出現了日記文學,如紀貫之在承平4年(公元934年)從土佐到京都途中寫的《土佐日記》;10世紀藤原道綱之母寫的,以她的結婚為主要內容的《蜻蜓日記》;平安末期女詩人和泉式部寫的《和泉式部日記》;11世紀紫式部夫人寫的《紫式部日記》;11兒世紀菅原孝標之女寫的,幻想阿彌陀佛接她到凈土極樂世界去的《更級日記》等。 平安時代之前的時代是奈良時代,它之後的時代是鐮倉時代。平安時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頂點,也是日本古代文學發展的頂峰。平安時代日本與中國有非常緊密的交往,在日本儒學得到推崇。同時佛教得到發展。11世紀藤原氏的全盛期,文學上出現了服務於宮廷的女作家寫的長篇小說,其代表作是《源氏物語》。此書由紫式部(公元978年—公元1014年)所寫,成於11世紀初,共45篇,以主人公光源氏的戀愛生活和命運為題材,出色地描寫了宮廷貴族的奢侈生活與人物微妙的心理狀態。 11世紀末出現了兩部以歷史為題材的貴族小說《榮華物語》和《大鏡》,作品通過對以藤原道長為首的攝關家發家史的記述,表露出沒落貴族的懷古情緒。與此同時,描寫武士、名主和勞動人民生活的《今昔物語》問世,它是一部有關中國、印度和日本等國的故事集,文字使用當時的民間語言。詩集方面,出現了小野半守編的《凌雲集》,藤原冬嗣編的《文華秀麗集》,良半安世編的《經國集》。

7. 枕草子(林文月譯本)的序言

簡體版序言
林文月
翻譯的目的,簡單說,是把一種語文轉換成另一種語文。懂得兩種或兩種以上語文的人,時則會有需要為自己,或為別人做這種「翻譯」的工作。
三十年代出生於上海虹口江灣路的我,作為台灣人法律上隸屬日本公民,而閘北虹口一帶當時為日本租界,所以到了上學年齡,我就被指定去上海市第八國民學校讀書。那所日本人設立的學校,除我和我的妹妹之外,其餘都是日本孩子。說實在的,我們當時還以為自己也是日本孩子,只是家裡有些生活習慣和別的同學們略微不同而已。
我的啟蒙教育是日語文。我讀日本書,也用日本語文思想,或表達心事,似乎是自自然然的;直到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中日戰爭結束,日本投降,中國勝利,我們台灣人的身份由日本籍變成了中國籍。次年,我們舉家由上海乘船回到台灣。台灣是我們的故鄉,卻是一個陌生的故鄉。
在陌生的故鄉,我們開始了新生活。我聽不太懂台灣話,而且在推行國語的環境之下,校內是禁止使用日語的。老師用閩南語解釋國語。從小學六年級開始,我突然需要適應兩種新語文。如今回想起來,大概我的翻譯經驗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的腦中經常需要把中國語文翻譯成日本語文。這樣的習慣,使我在讀大學和研究所的時期,能夠駕輕就熟地為台北東方出版社的兩套少年讀物:「世界名人傳記」和「世界文學名著」譯成了五本書。那些書都是經由日本人改寫為適合少年閱讀的文體,所以幾乎沒有什麼問題和困難。
任職大學之後,教學與研究成為生活的主軸,除了有限的一些日文的漢學研究論著之外,不再有空閑執譯筆了。至於再度促使我提筆從事翻譯工作,實緣起應邀參加一九七二年日本筆會主辦的「日本文化研究國際會議」。依大會規定,參加者需提出一篇與日本文化相關的論文。我以日文書成《桐壺と長恨歌》提出發表。其後,我將日文的論文自譯為中文:《源氏物語桐壺與長恨歌》,在台灣大學《中外文學月刊》刊載,同時為了讀者便利而試譯了《源氏物語》首帖《桐壺》,附錄於論文之後,那篇日本中世紀文學深受白居易《長恨歌》的影響,中文的讀者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產生莫大的好奇與期待,透過雜志的編輯部鼓勵我繼續譯介全書。我在沒有十分把握之下,答應下來,開始逐月在《中外文學》刊載的長期翻譯工作。費時五年半,共六十六期而譯竟了百萬言的《源氏物語》全書。
那五六年的時間里,我教書、做研究、又翻譯,過著與時間競走的生活,十分辛勞,卻也感覺非常充實。翻譯遂成為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我選擇日本古典文學作品為自己翻譯的對象,是基於兩個理由的:一者,日本文化從中世紀以來深受我國隋唐文化影響,而且日本人早已有系統地譯介了中國的重要著作;相較之下,我們對日本的文學作品則相當冷漠。雖然近二十餘年來逐漸有人譯出日本文學,但以近、現代作品為主,古典文學的譯介仍嫌不夠。再者,我個人具備日語文根底,其後從事中國古典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或可在這一方面略盡綿薄之力,彌補我們所當做而未做的事情,故自一九七三年以來,自我惕勵斷續譯出了《源氏物語》(一九七三—一九七八)、《枕草子》(一九八六—一九八八)、《和泉式部日記》(一九九二)、《伊勢物語》(一九九五—一九九六)等四本平安時代的日本文學名著,以及十九世紀明治時代的樋口一葉短篇小說集《十三夜》(二〇〇一—二〇〇四)。
以上五本書,前四本的著成年代都在千年以上,最後一本也在一百多年前。每一個國家的語文都會隨時間而有所變化。現在的日本人閱讀古人的這些文學作品,多數會覺得很困難,所以與謝野晶子(一八七八—一九四二)以降,已經有多種現代日語譯的《源氏物語》等書出版了。
我的中譯本諸書,雖然採取白話文,但是仍有許多地方非譯文本身所能傳達清楚,或者表現原文的巧妙之處,則不得不藉助些注釋。注釋之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原著里引用日本的古老詩歌或隱喻,乃至於唐代以前的中國古詩文,因此對於中國讀者而言,明白了這些道理,就會覺得既陌生而又熟悉,格外親近動人。
《源氏物語》、《枕草子》、《伊勢物語》和《十三夜》即將在大陸以簡體字橫排出版。容我在此感謝南京譯林出版社所有幫助我促成此事的各位。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八日

8. 哪個出版社的《枕草子》最好,哪裡能買到還有《源氏物語》

《枕草子》以於雷翻譯、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為經典。
《源氏物語》以豐子愷翻譯、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最好。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