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science發表文章

science發表文章

發布時間: 2021-03-21 21:29:15

⑴ 在science上發表論文

nature上邊可以是你的一個新發現,但是science上,必須是一個學科領域的。
祝你成功

⑵ 怎樣在Science和Nature及子刊上發表論文

要想在Nature 或者Science (以下簡稱NS)上發表文章,首先要對自己領域最近10年有哪些文章發表在這些刊物上,並進行分類。以氧化物燃料電池領域為例,在2002-2012年區間總共有8篇文章發表在這兩個雜志上。如果你研究的小領域沒有文章在NS或者Nature的子刊上,那說明雜志編輯認為你的領域不具有很廣的關注度。同時,要分析是些什麼樣的突破發表在NS上。比如在這8篇文章,有6篇文章直接與燃料電池的陽極材料有關。這說明如果你能在陽極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存在在NS上發表的可能性。再進一步分析其細節,你會發現更多的規律。比如,燃料電池陽極的最主要的問題是碳氫燃料在高溫下的裂解導致碳沉積和硫在鎳表面吸附導致陽極硫中毒。早前的SN上的文章主要關注怎樣防止在陽極上的碳沉積,在2006年首先出現了一個新的陽極材料同時有抗碳沉積和抗硫中毒。這篇文章給了我一個啟發,說明現有的陽極材料必須能夠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才有可能在NS上出現。當然這也是合理的,因為碳氫燃料包含碳和硫。 當然,並不是說你知道這些趨勢,你一定能夠在這樣上面有所突破,但是能夠給你一個非常具有指引性的思路。比如說,當時我的研究課題是做電解質的,因為師兄畢業需要移交陽極的課題,我學習了一段時間。我把我所研究的新電解質去做陽極的抗硫測試,發現具有不可思議的抗硫性能。在我多次重復加以確認之後,我意識到了其重要性。其實當時有人建議說可以用這個結果在Advanced Materials上投一篇文章,但是在我分析這些年在SN上發表的氧化物燃料電池文章,我決定繼續研究該陽極的抗碳沉積特性,然後進一步優化。這個做法非常重要,為後來沖擊Science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二、系統性的設計實驗 據我了解,很多最為關鍵或者突破的實驗數據都是意外得到的,或者超過自己預期的 (當然也存在像Goodenough教授這種牛人能夠從理論上設計材料)。當你獲得比以前文獻中更好的性能時,就要開始考慮怎麼設計一系列系統的試驗,以能夠將來寫出一篇有完整故事情節的文章。因為現在已經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除非你的結果能夠改變人類的認知,否則都需要思考圍繞該突破的實驗設計。其工作量大約是一般長文的2~3倍。除了最為關鍵的4個圖放在正文,其餘的將放到補充材料裡面。 實驗該怎麼設計才會對主編和審稿人的口味?當然不同領域有不同的文章結構。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你盡可能把自己領域中不同小方向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和Advanced Materials 上面的文章綜合起來。比如,這些雜志上有專注於合成的、有專注於表徵的或者專注機理理解的文章。你如果能夠把這些文章的最有特色的東西有機的糅合在一起,你的文章就已經高於這些雜志的檔次了。以催化和表面化學為例,SN上的實驗設計思路一般來說就是一個比較新穎的納米結構,比較高檔的表徵(如STM或同步輻射)、優異的性能和分子動力學的理論計算。如果你去詳細比較SN上某一篇文章每一小部分和JACS上類似的的全文,你會發現其實JACS上的水平更專。根據這個思路,你就可以設計完整的實驗,尋找合作對象,相互促進,最終達到一個完美的實驗結論。我的那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就是以這種思路設計的。當時需要對我們現有性能的理論解釋,我們尋求了與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合作。他們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繼續優化實驗,與他們的理論達到了較好的融合。雖然在投Nature主刊40多天後被拒,但是審稿人對實驗設計非常肯定:This paper has really nice science;The science is top notch等等。這篇文章本身的實驗結果沒有我Science上那篇文章的突破大,但是好的實驗設計讓這篇文章被子刊接受。 三、撰寫完整且吸引人的文章 當你做完大部分實驗或計算之後,就要開始著手寫論文了。對於Natured子刊、JACS和Advanced Materials這類雜志來說,論文撰寫的重要性我覺得至少佔40%。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夠切入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角度,你可以讓你的實驗結果發到更好的雜志。對於NS來說,我覺得實驗的設計更為重要。如何能夠寫好一篇文章,我認為首先應該拋棄兩個錯誤的看法。第一:不要鄙視爛的結果都能夠發在好雜志上。你需要思考如果你拿這些數據能夠把文章寫成怎樣。你要學習你沒有想到的「點」。比如說,性能可能並沒有非常突出,但是他/她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啟發性的假設。第二:不要認為審稿人誤會你的評語愚蠢。我知道審稿人在審閱時(包括我在審Advanced Materials時)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一個領域的評審人在短時間內都沒有看出你的創新點,說明你沒有表達清楚。我經常聽到有人抱怨「我這篇文章其實和以前不一樣,審稿人卻認為沒有新東西」或者「我的性能明顯要比別人的文章好,不知道為什麼審稿人沒有注意到」等等。出現這種情況後,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文章。思考怎樣寫別人不會忽視我的重點,怎樣寫不會讓人誤解。一個小竅門是讓你的同學(大方向一致但不是一個小領域的)快速瀏覽一下你的文章,讓他指出不確定的東西,然後加以改正。 我覺得寫文章最重要也最難寫的就是Introction。這是審稿人看得比較認真而且容易理解的部分。而且我發現一個規律,越好的雜志,審稿人越喜歡攻擊introction。可能是因為你的實驗設計已經很好,不太容易有問題。但是對於introction,審稿人卻非常容易下手。比如這篇文章沒有新意,或者你在introction提到的問題,在正文中沒有解決等等。在讀好文章時一定要學習他們在組織introction時的思路。其次,一定要有一個吸引人的標題。不要過於中立。我以前投一篇文章的時候,剛開始擬定為Sulfur Poisoning Behavior of ....。後來偶然看到Berkeley物理系的一片不相乾的文章,用了New Insights into ..。我就把這個模式套用到我的文章上,我導師認為這個標題立馬讓文章檔次提高。我的一個經驗,經常收集那些好文章的title (不需要局限你的領域),以備將來時靈活運用。至於正文,只要圍繞你的Introction,反復強調你的創新性(一定要「反復」,因為審稿人會忽視),一般沒有什麼問題。另外,因為審稿人是帶著尋找問題的模式去評判文章的,所以在正文中的每一句話不要過度發散,否則很容易招致不嚴謹或者補充數據的評語。 後記:這三個部分分享了很多關於提升自己成果的經驗,但是大家不要進入一個誤區:為了發文章而做實驗。 發牛文更多是因為你的研究熱情和辛勤付出,因為科研成果的內核還是你能否真正解決前人未能解決的問題。當然,從營銷學角度,我們去探尋並運用這些規律也是無可厚非的。

⑶ 目前在nature和science發表文章的中國人有幾位

你好抄,《Operations Research》期刊是美國運籌學和襲管理學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收錄中國人的文章數量不多。2013年之前均為個位數,2014年收錄了10多篇。2006-2009 每年內地各有一篇2006 中山大學的傅科2007 清華的趙曉波2008 中科大的梁梁2009 復旦的朱書尚Operations Research 這個雜志和Management Science)在管理科學領域就相當於Science或Nature了!而且純國內作者很少,大部分都是在外面或者附有老外作者

⑷ 怎樣在《Science》雜志上發表文章

Science接收如下這些文章,要求很高的,國內一年也沒多少篇

綜述(Review)文章一般長度為4個版面,討論具有跨學科意義的最新進展,著重於尚未解決的問題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文章都要經過審稿。這類文章要求有摘要、概括主要觀點的引言和反映章節主要內容的小標題。參考文獻建議不要超過40條。

技術特寫(Tech. Sight)2000單詞以內,介紹當前的試驗技術以及新出版的軟體。 研究成果欄目是《Science》雜志最重要的一部分,包括研究文章(Research Articles)、報告(Reports)、簡訊(Brevia)和技術評論(Technical Comments)。研究成果欄目中的論文考慮到廣泛的讀者群,因此,介紹研究工作背景和其重要性的引言、清晰的圖片及說明十分重要。

研究文章(Research Articles)欄目發表反映某一領域的重大突破的文章,文章長度不超過4500單詞或5個版面,包括摘要、引言和加有簡短小標題的內容部分。參考文獻建議最多不超過40條。

報告(Reports)欄目發表新的、有廣泛意義的重要研究成果。長度不超過2500單詞或3個版面。報告要包括摘要和引言。參考文獻應在30條以內。

簡訊(Brevia)報道能夠廣泛吸引科學家的、學科間的實驗和分析結果,長度不超過800單詞或1個版面。

技術評論(Technical Comments)討論《Science》周刊過去6個月內發表的論文,長度不超過500單詞。原文章作者將被給與答復評論的機會。評論和答復都要得到評議和必要的編輯。討論的提要刊登在印刷版,全文刊登在電子版

⑸ 大學生發表文章被science或nature收錄會不會被國外名校錄取

下面談一下投稿的基本過程,特別是與Cell、Nature、Science、PNAS等影響因子比較高的雜志有關的一些技術性問題,也許可以打破其神秘感.其實這些雜志的主編,編輯們都經常在介紹其政策,評審標准,過程,等等.他們也經常來中國訪問.今天我來代替他們介紹一下.一個系列雜志叫Cell、Neuron、Immunity…..等等,原來都是從Cell分出來的.這個雜志的基本特點是它有一個非常強的編委Editorial Board.怎樣的人可以當編委呢?他們往往是有名的科學家,而且也願意並能夠非常快地對投稿做出評估.這些科學家也經常被選來做評審reviewer.大家都知道每篇文章送到雜志社後,都要請該領域的2-3專家看,並匿名寫出評審意見給作者. 你不知道是誰寫的,但這些專家會給你提出批評,哪些地方不好,哪些地方需要進一步做實驗,怎麼樣做,這就叫雜志評審. Cell、Neuron、Immunity等這些雜志的評審不少就是編委做的.因為現在雜志競爭的重要因素是發表要快,而做編委的專家能很快寫出評審意見來.還有一個特點,Cell等雜志主編,編輯有非常大的權利,他們甚至可以象追星族那樣去追科學家,去參加各種各樣的科學會議,當看到你有非常重要的最新成果,他們會去競爭,會問你,你的文章寫出來了沒有,我保證給你多少時間發表,等等.另一個系列是Nature衍生出來的,這些雜志的特點是沒有一個編委,但有一個評審專家庫, 也就是說誰來評審,不是亂選的.這些雜志主編,編輯也有相當大的權利.這些是什麼人呢?他們一般是讀完博士,然後到非常好的實驗室做博士後,這些人也許自己沒有做出什麼特別重大的貢獻,沒有什麼好的文章,但他們欣賞能力特別好,文筆非常好,寫得又快.你可不要小看他們,雖然自己沒有做出什麼偉大的工作來,但他們的思想水平學術水平都相當不錯,看得多,寫得快,Nature、Science的編輯大同小異,都是這樣一批年紀不大的人,很活躍,經常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議和活動. Science雜志的編輯權利相對小些,因為他們還有一個編委會editorial board,有相當大的權利.一般過程是,當你的文章送到Science雜志社後,編輯先做一個初審,看一下是不是基本夠格,然後他還要把文章的摘要Abstract送到編委會的某一個人那裡,認可以後,才可以拿出去評審.兩道關卡,大部分文章一下子就這樣被砍掉了. PNAS雜志是美國科學院院刊,文章有好有壞,院士自己投稿就不需要經過評審,叫做contribute. 院士原來一年可以五篇,後來減到四篇、三篇,就是院士自己寫的文章,只要你投就給你發表,不需要經過評審,相信你是院士,投科學論文應該有責任心的.第二種叫做Communicate,不是院士自己的文章,是你的文章,院士覺得你的文章不錯,他來給你通訊,投到PNAS雜志,這文章要評審,但是評審專家由院士自己來選.所以這個也不怎麼樣.還有一種叫Track C,就象一般雜志,你只要投過去,然後編輯部來給你選一個院士, 由他來找評審專家,相對來說,這比較客觀些,所以Track C的文章質量就相對好一些. 我不是說院士的文章都很差,但院士有特權,可以把在其他雜志發不出去的文章,投到PNAS上去,所以在PNAS上有很多不怎麼樣的文章.

⑹ 如何在science和nature上發文章

在science和nature上發文章需要做一下准備:

1、選擇一本合適的期刊

science和nature的每本子刊所專注的領域不同,投稿前一定要仔細、謹慎選擇刊物。

2、了解你的讀者

就投稿而言,首要的讀者就是編輯和審稿人。學會像編輯和評審一樣思考問題。

3、准備稿件

投稿之前,要准備投稿信,詳述所投稿件的主要意義、核心內容及發現,以及自己的名字電話、通訊地址等信息。

投稿可以使用science和nature的在線投稿系統。

4、評審過程

一般學術期刊都是先投到主編工作室,主編根據根據稿件摘要,了解研究領域及只要內容後,找兩名(至少)評審員一同評審。

《Science》是發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論文、以及綜述和分析當前研究和科學政策的同行評議的期刊之一。該雜志於1880年由愛迪生投資1萬美元創辦,於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官方刊物。

《Nature》雜志1869年創刊於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涵蓋生命科學、自然科學、臨床醫學、物理化學等領域。自成立以來,始終如一地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最重要的突破。

⑺ 如何在science上發表論文

可以去搜下國淘抄論文寫作,希望能幫襲到你!
駁論文是議論文常見的論證文體,在對一些社會醜陋現象的批判與揭露上價值尤為突出,但學生在寫作中往往感到不知從何駁起,無從下筆。其實,這類文章寫作有一個思路,那就是:1、列現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適宜高中課文,魯迅先生的名篇《拿來主義》為例,對駁論文的這一特徵予以探析。
列現象
對現實中不合道德、有礙社會健康發展的現象進行列舉。事例選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們;羅列的豐富性,以求引起讀者共鳴;修辭的多樣性,以求彰顯行文文采,增強氣勢。例:
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後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此後是順便到歐洲傳道。

⑻ 怎樣在《Science》雜志上發表文章求解

據2001年最新統計,《Science》雜志年發表論文數901篇,被引用次數282431
,影響因子為23.329
,排名所有科學期刊的第8位。由於其獨特的學術地位,國內許多科研院所為鼓勵學術人員在該刊發表文章,都制定了優厚的獎勵措施。《Science》雜志創刊於1880年,目前在全球擁有16.5
萬個訂戶,超過《Nature》雜志三倍。《Science》雜志具有新聞雜志和學術期刊的雙重特點,每周除向世界各地發布有關科學技術和科技政策的重要新聞外,還發表全球科技研究最顯著突破的研究論文和報告。《Science》雜志發表的論文涉及所有科學學科,特別是物理學、生命科學、化學、材料科學和醫學中最重要的、最激動人心的研究進展。據統計,發表的論文中60%有關生命科學,
40%是屬於物理科學領域的(見附錄1)。每年《Science》雜志還出版大約15期專輯,展示某一專門領域的最新成果,例如生物技術、寄生蟲學、納米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除高水平的論文外,每期專輯還發表有關科技職業的專題文章和以不同國家、地區為對象的專欄。
除了為發表全世界最好的科學論文和報道全球最好的科學新聞而努力外,《Science》雜志還有三個特別重要的目標:·將《Science》雜志和科學帶入更多的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工作者的家中和實驗室里;·
幫助世界各地青年科技工作者更多地了解今後十年最重要的科技發展趨勢、最新的科學儀器和技術以及科技職業的選擇;·
用電子手段傳播科技信息,進一步提高信息質量,並且通過與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團體合作利用計算機互聯網傳送雜志,降低發行成本。
1995年,《Science》雜志與時俱進,實現了上網,即科學在線《
Science Online》,
提供《Science》雜志全文、摘要和檢索服務。特別要注意的是:網路版是印刷版的補充,而不是替代。網路版上許多內容是免費的,如今日科學(
Science Now
)報道每日科學新聞;科學後浪(
Science Next Wave
)給未來科學家提供職業信息;科學事業(
Science Careers
)提供就職機會、會議和研究活動信息;科學資源(
Science Resources
)倡導在線創新;科學電子市場(
Science』s E - marketplace
)提供當前產品信息。

⑼ science上主要發表什麼學科的文章

《科學》(來英語:Science)是美國科學自促進會(英語: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出版的一份學術期刊,為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期刊之一。《科學》是發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論文、以及綜述和分析當前研究和科學政策的同行評議的期刊之一。該雜志於1880年由愛迪生投資1萬美元創辦,於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為周刊,全球發行量超過150萬份。

⑽ 話說在science上發表文章算什麼水平

我說一個事你就立馬明白了,國內還有幾所985沒有實現零的突破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