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新聞出版的意見
① 新聞出版局對大學的公文是什麼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是部級單位,省(市)設新聞出版局。一些重要的大學也是省部級單位,也有大學級別較低。新聞出版局與大學二者是不相隸屬的單位,按照行文規定,公文往來應當用函(公函)。
② 新聞出版新條例對新聞出版從業人員有哪些法定要求
第五十三條 國家對在出版單位從事出版專業技術工作的人員實行職業資格制度;出版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國家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考試取得專業技術資格。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主管部門、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共同制定。
③ 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把握和貫徹好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
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是馬克思主義對新聞出版的屬性、地位、作用以及出版的自由問題和出版工作者的職業素質等問題的基本看法,是我們做好新聞出版工作的思想理論基礎。只有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我國的新聞出版業才能健康發展,新聞出版工作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
④ 新聞出版業繁榮的發展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當前,國際間出版發行業的競爭十分激烈。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從今年開始,出版物分銷領域對外資全面開放,而我們的版權進出口卻嚴重倒掛,形勢不容樂觀。從國內市場看,從事國有出版、發行的企事業單位總體上市場競爭力不夠強,一些出版社向私人企業賣書號的情況還時有發生,原來國有的新華書店可能逐步被邊緣化。如果我們自己的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都難以守住,就更談不上我國的出版發行業跨出國門,打到世界上去。所以,無論從國內市場的現實狀況還是從國際競爭的角度講,都迫切需要繼續深化出版發行體制改革。
目前,我國新聞出版業發展之快,產品數量之多,總量規模之大為世界罕見,但質量、效益、競爭力、影響力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新聞、出版、發行業占國內GDP的比重也還有限。因此,中央特別強調,在繁榮和發展文化事業的同時,必須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出版業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產業中完全可以搞成一個大的產業。搞好了,對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擴大對外開放,推動我國新聞出版業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七大站在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戰略高度,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文化建設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對文化工作的新期待出發,強調要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這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對當今國際國內發展大勢和我國文化建設地位的准確把握,也對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標。新聞出版工作在我國文化建設中處於核心位置,在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這樣一個新的時代背景與發展要求下,新聞出版戰線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中央領導同志講話精神,必須站在時代的高起點上理解黨的新聞出版工作的新目標與人民的新期待,以新聞出版業的科學發展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建功立業。這是新聞出版戰線共同的崇高使命和光榮責任。
我國改革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國人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同時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國??重視的問題,就是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進入了文化消費的快速增長期,人們精神文化需要更加旺盛,文化已經成為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標志。一方面,人民群眾文化消費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特徵更加明顯,人們求知、求樂、求美的願望更加強烈,熱切呼喚更多高品位、高質量、多姿多彩的優秀文化產品,期盼更加優質、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文化服務。但是,我國文化發展水平總體還不高,同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不相適應。另一方面,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思想道德領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現象,如一些人理想信念不堅定,一些腐朽落後思想文化沉渣泛起,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部分社會成員思想道德失范,有些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扭曲,等等。這些現象的存在,使我們引領社會思潮、弘揚社會正氣、培育文明風尚的任務更加繁重。這兩方面的情況,都需要我們高度重視,下大氣力加以應對。我們必須從服務黨和國家發展全局、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新聞出版工作的重大意義,善於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把握新聞出版工作,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新聞出版業大發展大繁榮,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更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
⑤ 我國新聞出版行業發展目前存在哪些問題
隨著生態危機的加劇,我國門戶網站近年來相繼發展起專門的綠新聞欄目以應版對危機。然而權,我國綠新聞的品質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綠新聞的原創數量比例太小、深度報道幾乎空缺、輿論監督在多個方面不平衡、商業訴求過於明顯有可能損害綠新聞理想、表現形式呆板等,需要進一步去豐富和多樣化,以提高傳播效果。這些都是門戶網綠新聞出版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是個必經階段。從現實來看,雖然門戶網站有各類新聞不斷更新,但按照《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它們並沒有解決好采訪權問題。從長遠的發展來看,目前的網路綠新聞的形式意義大於內容。
⑥ 對新聞出版侵權指控進行抗辯時,為什麼要把陳述事實和表達意見區分開來
抗辯事由是指在侵權案件中,被告針對原告提出的指控和請求,提出一切有關免除或者減輕其民事責任的主張。抗辯權是對抗他人權利的一種法定權利,而抗辯事由則是足以對抗他人權利的事由。構成抗辯事由必須滿足兩個基本條件:第一,客觀性,指已經發生的客觀事實而不是加害人的主觀臆斷或尚未發生的情況。第二,法定性,指必須是法律規定的特定事由。
新聞侵權訴訟中的抗辯事由則是指新聞媒體或新聞記者在新聞侵權訴訟中,針對原告的訴訟請求和主張,提出其訴訟請求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的某種相應的事實主張。
由此可知,可以進行抗辯的事由必須是已經發生的,而不是主觀臆斷或者尚未發生的,也就是說陳述的是事實,而不是意見。
⑦ 新聞出版業在近代史上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一、影響了中國近代社會發展進程。新聞出版所負載的宣傳內容,促使中國的知識分子覺醒,由單一的封建知識分子,轉化為新興資產階級和進步的無產階級代表。
二、促進了近代中國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
三、推進了中西方交流,向中國傳播了西方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客觀上面促進了中國人思想解放。
四、促進了中國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近代通商口岸的開放,加速了外國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同時新聞報刊大肆的報告通商信息,也促進了中國沿海經濟的發展
⑧ 什麼是新聞出版業新聞出版業的定義
新聞出版業就是新聞出版行業,新聞出版事業十分發達,報刊種類繁多。1999年出版的日報有367種,1620個地方版和地區版,由380個出版社和135家編輯部出版發行,總發行量約為2500萬份,人均報紙擁有量佔世界第四位,僅次於日、英和瑞士;
雜志1600多種,總發行量約1. 4億份;各種專業刊物8000多種。1994年德國有新聞出版企業2661家,從業人員26. 3萬。發行量最大的日報是《圖片報》,1999年第二季度達451萬份。
(8)對新聞出版的意見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結合新聞出版行業實際,新聞出版總署制定了《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以及各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現將《規劃》予以印發。
新聞出版業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探索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新聞出版發展的新路,開創了新聞出版業改革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