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路由器轉發表
『壹』 有什麼工具 可以 查看 路由器 即 nat 的映射表
這個映射是動態的.每秒鍾的映射情況都不同.所以一般的低端路由器是沒有顯示著個映射表的.要說軟體.只能找安裝在路由器上的軟體.一般在本地電腦是看不到的.
『貳』 思科路由器查看路由表命令
思科路由器查看路由表的命令為Router #show ip route。
在路由器全局配置模式下,輸入show ip route命令,這時屏幕會出現許多的路由表的詳細信息,例如目的地址、子網掩碼 、網關、明文顯示的密碼、PC埠的一些詳細信息等。
思科(Cisco)路由器是一個集成多業務路由器,福利綜合服務網路路由器,以及獲得回報的網路路由器。思科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網路解決方案供應商,依靠自身的技術和對網路經濟模式的深刻理解,思科成為了網路應用的成功實踐者之一。
(2)查看路由器轉發表擴展閱讀:
思科路由器優勢:
系統方法開始於單一永續平台,如思科(Cisco)集成多業務路由器。系統方法相結合的內部及其相互之間的智能服務,包裝,編織語音,安全,路由和應用服務結合起來,使程序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
結果普遍安全的網路和應用,對數據,語音更高的服務質量和視頻流量,提高時間效率,更好地利用網路資源。
隨著集成多業務路由器,思科(Cisco)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未來需求的解決方案,最大限度地減少網路中斷,並確保進入最關鍵業務應用。思科(Cisco)對性能結合新的基礎設施服務的重點是使公司創造網路更聰明,更有彈性,可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思科(Cisco)路由器
『叄』 怎麼查看宿舍路由器的轉發表啊
進入cmd後輸入route print,回車
『肆』 如何察看路由器包轉發率
描述交換機性能時有很多指標,比如,交換容量(Gbps)、背板帶寬(Gbps)、吞吐率或包轉發率(Mpps)等等。一台交換機性能的最重要指標是:吞吐率(Mpps),因為這個是能最終體現交換機應用的性能指標,用戶一般直奔這個主題,就是要看產品每秒能轉發多少個包。吞吐量一般是指包長為64位元組時的單位埠理論吞吐量是與交換機全配置埠數的乘積,即吞吐量(Mpps)=全配置埠數 X 單位埠理論吞吐量(Mpps)。交換轉發性能的單位是「Mpps」(Million PacketP erSecond)——「每秒百萬包數」,也就是說交換機每秒能夠處理的數據包的數量。這個數字越高,表明交換機的交換性能越強,「吞吐率」一詞在交換機的性能描述里提得最多,但在路由路中也有提到。 路由器有和交換機相似的性能指標。路由器性能有兩個較重要的指標:背板能力(背板帶寬/匯流排帶寬),指路由器背板容量或者匯流排能力。吞吐率指路由器的數據包路由轉發能力。路由器的吞吐率一般用kpps來作單位,就是「每秒千包數」,因為一般的路由器的LAN到WAN的包路由轉發率都不是很高,相對交換機的很容易就可達到每秒百萬包數,它就要小得多,所以沒有用「Mpps」。除非是高端的骨幹路由器,如思科在Cisco10000路由器,它的轉發率6.2Mpps。另一個原因是在高端領域,路由器和交換機的界限實在模糊,有的產品乾脆叫「交換路由器」,轉發能力很高。 路由器可分中高端路由器和低端路由器。包交換能力>1Mpps的路由器可稱為中高端路由器,包交換能力在1Mpps以下的路由器可稱為低端路由器。如思科公司7500,10000系列,12000系列路由器的包轉發能力都是每秒百萬包級的;而3600系列和2600系列為低端路由器。所以我們也可從下表的2600系列和吞吐率也能看出路由器一般會用kpps來作單位。型號吞吐(max, fast-switching)2610-12 15K pps2620/21 25K pps2650/5137Kpps2610/11XM 20K pps2620/21XM 30K pps2650/51XM 40K pps269170Kpps 在評測路由器的轉發能力時,有些評測工具會用到以下6種位元組長度的數據包來做評測標准,它們分別是:64B,128B,256B,512B,1024B,1518B位元組長度的數據包,而最常見的是分別稱為小包的64B和稱為大包的128B。小酷在思科的網站找到這么一行「E」文:「throughputofthe Cisco 2651XM at the smaller packet size of64bytes」,因此小酷認為思科也會隨大流用小包64位元組來做為自己產品的評測標准,這是不是太牽強了呀?小酷心裡感到有點誠惶誠恐,但轉念一想,大家都用小包來做標准,這不顯得自己的產品更有競爭力些嗎?沒有必要用大包或更大包、更更大包呀。 但是話又說回來,路由器的吞吐率若沒有特別的說明,它的業務數據包應是指最通用的業務,也指的是最普通的LANTOWAN轉發能力。但若是象是VPN這樣的業務,那就是絕對是「大包」了(如168位的3DES就是1400個位元組的包),因為VPN業務是在公網上傳送保密的數據,所以在VPN數據包中要加入很多加密的「位元組」,這樣的包就非常大,相應的,路由器處理得相對要慢下來,轉發能力會相應降低下來。 小結:以上僅是小酷對網友在論壇提問題引發的思考,也希望廣大讀者參與討論,更重要的在采購路由器能夠對產品的轉發能力指標有個正確的考查,以便能讓將購買的產品能勝任自己網路業務需要的能力。
滿意請採納
『伍』 路由器查詢路由表的原則
路由器轉來發數據時查詢源的並不是路由表而是轉發表!
路由器收集所有埠的路由信息後,後建立路由轉發表。也就是說,收集到的所有路由都會在路由表中,而到達同一目的地址,只有最優路由才會進入路由轉發表(為例避免路由環路)。而路由在轉發數據時,使用的是最長匹配原則,舉個例子:路由表裡有兩條路由目的網段分別是172.16.0.0/16和172.16.1.0/24那麼當路由器收到一個目的地址為172.16.1.10的地址時,他會優先選擇172.16.1.0/24這條路由所匹配的埠轉發數據,因為這條路由的掩碼較長匹配更精確。
『陸』 TPLINK路由器,如何查看它的路由表
1、打開瀏覽器,輸入路由器的地址。TP-LINK路由器地址默認為192.168.1.1(如果修改過,請填寫修改後的地址);輸入用戶名和密碼,路由器默認的賬號密碼都是「admin」,新版路由由用戶自己設置(不懂的可以看路由器背面有介紹)。
『柒』 路由器中的轉發表保存了什麼信息
1.路由表
路由信息最終要存儲在用於路由器的主機或者專業路由器上,存放這些信息的地方稱為路由表。其中包含三元素:目標地址,掩碼,下一跳。
1.1.查詢路由表的開銷
有人認為查詢路由表是一件和交換機查詢MAC地址一樣的事,那就大錯特錯了,查詢MAC地址/埠對是一種固定的數據查找,MAC地址都是固定的48位元組,而IP地址呢,自從CIDR出現以後,地址成了「無類」的了,因此任意位的掩碼都能成為正確的掩碼,另外,聰明的管理員想出了路由匯聚,這些傢伙將負擔轉嫁給了系統的實現者,從而系統實現者必須實現「最長掩碼」匹配,既然掩碼是不固定的,因此查詢就是不固定的,這是很麻煩的事。
2.轉發表
數據包到達路由器的時候,要根據「指示」前往特定的埠,類似交換機的地址信息表,路由器上存放這個「指示」的地方叫做轉發表
3.兩個表的關系
3.1.聯系
轉發表直接作用於數據包,而路由表是轉發表生成的依據,轉發表通過路由表生成。一個特定的進程可以通過使用路由表中的信息,加上自身的主機方面的信息-比如網卡等信息-加以綜合,得到一張轉發表。路由信息和主機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它只描述網路鏈路狀態和方向。
3.2.區別
兩表存儲的信息是不同的,路由表只存儲三元素-目標,掩碼,下一跳;而轉發表存儲更詳細的信息,比如輸出埠信息,比如標記信息等。轉發表描述了主機方面的信息,在主機內部將一個數據包從一個埠導向另一埠,而路由表描述網路信息,將數據包從一個機器導向另一機器。
4.誤區
當前很多人都懂一個系統的實現,這些人不外乎3類,第一類精通linux內核,第二類精通Cisco設備的配置,第三類精通Windows網路編程以及NDIS。三類人一般的交集很少,因此大部分熟悉Linux內核的人都不會去區分路由表和轉發表,因為Linux內核本身就不區分這兩個表,每到一個數據包都會查路由表(當然前面還有一個緩存...但這不是轉發表);因此熟悉Cisco的傢伙會認為兩個表是一定要區分的,否則MPLS怎麼實現?熟悉Windows核心的人呢?可能並不關心這些,因為Windows幾乎不用於路由器。
5.區分二表的好處之實例
MPLS是區分路由表和轉發表的一個明顯的例子,首先聲明,MPLS是一個網路,而不是運行特定協議的一個節點。在MPLS中,完全通過標簽進行數據包轉發,在MPLS網路可用於數據業務之前(中間也可以通過標簽分發協議動態調整),MPLS轉發表就建好了,它的表項包含三元素:來源數據自帶標簽/轉發到的埠/轉發出去攜帶的標簽。這個表項是通過路由表建立的,我們將之視為轉發表。實現MPLS需要在入口路由器上為數據包單獨打上一個標簽,這樣直到出去MPLS網路,數據包就可以快速被轉發了,省去了直接查詢路由表的開銷。
『捌』 轉發表和路由表的區別
1.路由表
路由信息最終要存儲在用於路由器的主機或者專業路由器上,存放這些信息的地方稱為路由表。其中包含三元素:目標地址,掩碼,下一跳。
1.1.查詢路由表的開銷
有人認為查詢路由表是一件和交換機查詢MAC地址一樣的事,那就大錯特錯了,查詢MAC地址/埠對是一種固定的數據查找,MAC地址都是固定的48位元組,而IP地址呢,自從CIDR出現以後,地址成了「無類」的了,因此任意位的掩碼都能成為正確的掩碼,另外,聰明的管理員想出了路由匯聚,這些傢伙將負擔轉嫁給了系統的實現者,從而系統實現者必須實現「最長掩碼」匹配,既然掩碼是不固定的,因此查詢就是不固定的,這是很麻煩的事。
2.轉發表
數據包到達路由器的時候,要根據「指示」前往特定的埠,類似交換機的地址信息表,路由器上存放這個「指示」的地方叫做轉發表
3.兩個表的關系
3.1.聯系
轉發表直接作用於數據包,而路由表是轉發表生成的依據,轉發表通過路由表生成。一個特定的進程可以通過使用路由表中的信息,加上自身的主機方面的信息-比如網卡等信息-加以綜合,得到一張轉發表。路由信息和主機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它只描述網路鏈路狀態和方向。
3.2.區別
兩表存儲的信息是不同的,路由表只存儲三元素-目標,掩碼,下一跳;而轉發表存儲更詳細的信息,比如輸出埠信息,比如標記信息等。轉發表描述了主機方面的信息,在主機內部將一個數據包從一個埠導向另一埠,而路由表描述網路信息,將數據包從一個機器導向另一機器。
4.誤區
當前很多人都懂一個系統的實現,這些人不外乎3類,第一類精通linux內核,第二類精通Cisco設備的配置,第三類精通Windows網路編程以及NDIS。三類人一般的交集很少,因此大部分熟悉Linux內核的人都不會去區分路由表和轉發表,因為Linux內核本身就不區分這兩個表,每到一個數據包都會查路由表(當然前面還有一個緩存...但這不是轉發表);因此熟悉Cisco的傢伙會認為兩個表是一定要區分的,否則MPLS怎麼實現?熟悉Windows核心的人呢?可能並不關心這些,因為Windows幾乎不用於路由器。
5.區分二表的好處之實例
MPLS是區分路由表和轉發表的一個明顯的例子,首先聲明,MPLS是一個網路,而不是運行特定協議的一個節點。在MPLS中,完全通過標簽進行數據包轉發,在MPLS網路可用於數據業務之前(中間也可以通過標簽分發協議動態調整),MPLS轉發表就建好了,它的表項包含三元素:來源數據自帶標簽/轉發到的埠/轉發出去攜帶的標簽。這個表項是通過路由表建立的,我們將之視為轉發表。實現MPLS需要在入口路由器上為數據包單獨打上一個標簽,這樣直到出去MPLS網路,數據包就可以快速被轉發了,省去了直接查詢路由表的開銷。
『玖』 如何查看交換機路由表
ARP表、交換機轉發表、路由表
要弄明白二三轉發原理和流程,必須弄清楚ARP表、交換機轉發表和路由表,這是數據轉發的依據。由於ARP表和交換機轉發表對於管理員來說是透明的,一般很忽視其工作原理,這是我需要注意的學習地方。所以今天主要是弄明白ARP表、交換機轉發表、路由表。
數據最終轉發依靠的都是ARP表,他是數據轉發最基礎的依據。ARP直接將硬體地址和網路地址相互映射。
數據最終轉發依靠的雖然不是路由表,但路由表是一個向導,指引著數據的走向,讓數據能跨越網路,ARP表是沒有掩碼的,是不區分網段的。
以下是我學習結合實驗的學習內容小結:
ARP表
1、主機ARP表
主機上查看ARP表:arp -a
主機上刪除ARP表:arp -d
主機上ARP表項主要有:
Internet地址(這里是IP地址)
物理地址(這里是MAC地址)
類型(動態或靜態,這里是動態)
2、路由器ARP表
路由器上查看ARP表:show arp
路由器上刪除ARP表:no arp ……
路由器上ARP表項主要有:
協議(這里是IP協議)
地址(這里是IP地址)
生存時間(?)
硬體地址(這里是MAC地址)
類型(?)
介面(下一跳、出介面)
總結:無論是主機還是路由器,他們的ARP表最重要的是網路地址和硬體地址這兩項,最常用的也就是IP地址和MAC地址這兩項的映射關系,這是ARP表的本質作用。
路由表
1、主機上的路由表
主機上查看路由表:netstat -r
主機上的路由表項主要有:
目的網路(這里是IP地址)
網路掩碼
網關
介面(這里是下一跳地址)
度量值
2、路由器的路由表
路由器上查看路由表:show ip route
路由器上刪除路由表:no ip route ……
路由器上的路由表項主要有:
協議類型
網路地址(網段、子網掩碼)
下一跳地址、下一跳介面
管理距離、度量值
……
總結:無論是路由器還是主機,他們的路由表都有網路地址、下一跳(地址或介面)、度量值等基本選項。
交換機轉發表
交換機轉發表(CAM/TCAM)
查看命令:show mac-address-table
交換機轉發表表項:
目的地址
地址類型
VLAN
目的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