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論出版自由影響

論出版自由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3-20 08:35:54

① 彌爾頓的<<論出版自由>><<失樂園>><<復樂園>><<力士參孫>>分別講的是什麼

彌爾頓(1608~)英國詩人、政論家。1608年12月9日出生於倫敦一個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親愛好文學,受其影響,彌爾頓從小喜愛讀書,尤其喜愛文學。1625年16歲時入劍橋大學,並開始寫詩,1632年取得碩士學位。因目睹當時國教日趨反動,他放棄了當教會牧師的念頭,閉門攻讀文學6年,一心想寫出能傳世的偉大詩篇。
1638年彌爾頓為增長見聞到當時歐洲文化中心義大利旅行,拜會了當地的文人志士,其中有被天主教會囚禁的伽利略。彌爾頓深為伽利略在逆境中堅持真理的精神所感動。翌年聽說英國革命即將爆發,便中止旅行,倉促回國,投身革命運動。
1641年,彌爾頓站在革命的清教徒一邊,開始參加宗教論戰,反對封建王朝的支柱國教。他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發表了5本有關宗教自由的小冊子,1644年又為爭取言論自由而寫了《論出版自由》。
1649年,革命陣營中的獨立派將國王推上斷頭台,成立共和國。彌爾頓為提高革命人民的信心和鞏固革命政權,發表《論國王與官吏的職權》等文,並參加了革命政府工作,擔任拉丁文秘書職務。1652年因勞累過度,雙目失明。
1660年,王朝復辟,彌爾頓被捕入獄,不久又被釋放。從此他專心寫詩,為實現偉大的文學抱負而艱苦努力,在親友的協助下,共寫出3首長詩:《失樂園》(1667),《復樂園》(1671)和《力士參孫》(1671)。1674年11月8日卒於倫敦。
《失樂園》是17世紀英國桂冠詩人彌爾頓(1608—1674)的代表作。彌爾頓在世時首先是一位偉大的精神斗土,早年投身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到了晚年,備受政治上的失利和雙目失明雙重打擊的彌爾頓卻仍然保持了堅定的鬥志。作為學問淵博的人文主義者,身體力行的清教徒革命者,他將滿腔激情投入到下自己的文學作品中,通過口述的方式寫作出了三部文學史上不朽的長篇詩作;《失樂園》,《復樂園》,《力士參孫》。
《失樂園》是描寫人類墮落的長篇史詩,講述了人祖亞當和夏蛙在伊甸園中原奉純真無邪,因魔魁撒旦的誘惑而反抗上帝的旨意,以致干墮落致罪的過程。詩中的主角是撒旦(也以惡魔之名出現)是第一個背叛上帝,發動天國叛亂的墮落天使,他的同伴也是破逐出天國的天使。為了唆使亞當與夏蛙反抗上帝,撒旦經歷了各種危險和考驗。在這部復雜的作品中,人類失去樂園的故事表達了作者的清教主義,對撒旦的描寫則傾注著他的革命思想,正是那些
歌頌叛逆者的響亮詩行構成了詩中最動人的篇章。
這本書首先包含了18世紀英國天才的詩人,畫家威廉·布萊克為《失樂園》繪制的部分插圖。與彌爾頓相似,布萊克一生都將其激進的革命思想與非凡的才華相結合,其藝術技法和精神都有著極不妥協的前衛性。他所表現的《失樂園》,因而有著極為復雜的精神象徵和最為激烈的人性緊張。
達本書還收集了法國畫家多雷於1866年為《失樂園》繪制的50幅原版版畫插圖。多雷是19世紀最著名的版畫家。他善於將激烈的精神感觸融入作品中,以至於他的作品帶有一種他人難以企及的夢幻般的壯麗色彩。而這種善於對崇高精神的表現和對史詩般事件的展示似乎特別適用於描繪《失樂園》的故事情節。在本書所展示的插圖中,多雷以獨特的壯觀場面和極其豐富細膩的想像力,從視覺上生動再現了《失樂園》所進發的不屈不饒的革命精神。而彌爾頓宏大的敘事與多雷式的壯觀也形成了天衣無縫的組合。
「基督學院淑女」

1608年12月9日彌爾頓在英國倫敦出生。此時,劍橋大學的耶穌學院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這對於曾以宗教和神學聞名的劍橋來說並不算太長。然而,這座學院培養的兩位學生中,達爾文顛覆了神創論的宗教基礎,彌爾頓成為17世紀推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文化巨人。他晚年所著的宗教史詩三部曲一開頭,就用無比恢弘的氣勢在上帝的鼻子底下導演了一場革命寓言。

彌爾頓天生視力不佳,這也反映在他的詩歌創作中,艾略特曾十分尖銳地批評,在他任何一個創作階段都沒有表現出在視覺想像力方面突出的能力。他描繪中的景物似乎只是一個個概念,缺乏莎士比亞筆下的那種具體性,詩的文字本身所引起的效果,主要是聽覺上的。
在聽覺方面彌爾頓無疑受到來自父親的長期熏陶。老彌爾頓熱愛文學,是當時頗有聲望的作曲家。彌爾頓從小就熱愛詩歌,領悟力異常,記憶力極強,據說他幾乎可以背誦荷馬所有的詩作。

彌爾頓8歲的時候,莎士比亞去世。彌爾頓在22歲寫下的,《莎士比亞碑銘》里曾熱情地稱贊莎士比亞無與倫比的想像,並由衷地說:「在這樣富麗堂皇的墳墓中安息,是這樣的光彩,就是帝王也希望這樣死去。」可以說這樣的崇敬與他後來成為繼莎士比亞之後英國最偉大的詩人不無關系。

與莎士比亞不同的是,彌爾頓從出生起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幾乎是沒有浪費一點時間地瘋狂學習。1611年欽定標准英文本《聖經》誕生,7年後,10歲的彌爾頓就參加了反對赫爾主教的論戰。從12歲起入聖保羅學校開始,他就從未在半夜前睡過覺。15歲時翻譯的《聖經.詩篇》114篇和136篇是他留傳下來最早的詩行。到1625年2月進入劍橋大學時,這個16歲的少年已經開始用拉丁文、義大利文和英文寫詩了。耶穌學院的院士花園里,至今有一棵「彌爾頓桑樹」,就是因為他當年時常坐在這棵桑樹下寫詩而得名的。
彌爾頓在學校很出名,外表俊秀優雅,人稱「基督學院淑女」。不過,他藐視八股高調,廣泛閱讀,同父親一樣具有反抗精神,一度與曾任大主教的導師發生沖突,被迫停學回家。之後雖然院長給他換了導師,他又回到學校,但從此他劍橋的教育再無好感。

1629年與1632年彌爾頓先後獲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其間,他寫下了《聖誕晨歌》、《歡樂的人》、《沉思的人》等著名的詩篇。不過,彌爾頓並未滿足,在他20歲所寫的《大學假期作業》中,他就聲言要寫出荷馬那樣的詩詞來。23歲時,他又在詩中說,感到自己「內心的成熟還遠為不足」。

「最美好的時光」
畢業後,彌爾頓隨開明的父親退居到倫敦郊區科納河畔的小村子霍頓,開始了長達6年的自我進修。希臘語、西班牙語、法語,甚至閃族語。敘利亞語和希伯來語都已難不到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止 他最終成為英國最博學的詩人了。彌爾頓去世200年後,人們在內瑟比的檔案中發現了一本他在霍頓後期的札記,上面只記錄了他當時所讀的部分書單,竟涉及80個不同語種作家的作品,引用的希臘作家不下16個人。這無疑為他後來寫出偉大史詩《失樂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清新的田園生活恐怕的彌爾頓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了。1634年這個清教徒居然應朋友之邀寫出了一部空前的假面舞劇《科瑪斯》,演出後大獲成功,反響強烈。與假面舞劇奇幻華麗的風格不同的是,之後彌爾頓寫出的《利瑟達斯》,則是一首哀婉、嚴峻、體現了豐富的思想與邏輯的輓詩,與雪萊的《阿多尼斯》、丁尼生的《悼念集》和阿諾德的《色希斯》並稱為英國「四大悼亡詩」。

1638年,這個年已30的富家少年,帶著充足的金錢和一個男僕踏上了他的歐洲之旅。很快地他的詩作就令高傲的上流人士和文人墨客們折服。最為幸運的是,在義大利他遇見了因失明而得以從宗教裁判所回到家中的現代科學之父伽利略。這個飽受折磨但依然執著的老人對他的一生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鼓舞他在晚年失明的日子裡完成了三部史詩巨著。
「理性之愛的浪漫主義殉道」

聖賢書似乎並不能教會彌爾頓怎樣享受愛情,直到而立之年的游學,外面的世界才忽然開啟了彌爾頓對於愛的激情。據說,他在義大利邂逅的一名女子可能是他的初戀,他也曾用義大利文為當時在上流社會晚宴上遇到的著名的女歌唱家連續寫了數首短詩,表達他內心的陣陣狂熱。不過,這樣的浪漫並沒有持續多久。就在他要打算去西西里島和希臘時,傳來了英國即將發生內戰的風聲,他以旅遊為恥,於1639年春匆匆回國,在倫敦邊教書邊自願寫著一些革命的小冊子。

1642年夏以前,彌爾頓一切如意。之後他遭遇了一場婚姻,也是一場災難。當時33歲的詩人奉父親之命下鄉個把月,回來時就帶回了屬於王黨的鮑威爾的第十一個孩子、年紀僅及詩人一半的17歲的姑娘瑪麗.鮑威爾,並迅速與她結了婚。婚後僅六個星期,瑪麗就回了娘家,一去3年,原因不明。

彌爾頓從蜜月開始連珠炮似的寫了四個著名的論離婚的小冊子,並要求更改立法,甚至揚言,不然的話,如果他與人同居,就要由法律承擔責任。這在當時的人們看來是非常叛逆的,當時盛行在結婚戒指上刻上「神賜予的,不可分開」。小冊子不僅受到了恥笑攻擊,連出版也幾乎受到新政府的壓制。

然而革命並不能解決他的婚姻問題,作為一位激進派的清教徒,他的頭腦里既裝滿了對禁慾主義的反叛,又恪守著古典的理性之愛,可能正是這種矛盾使得他對婚姻既充滿了憧憬又經歷著不幸。

1652年,年僅26歲的瑪麗在生第三個女兒時離世。彌爾頓的第二位太太28歲,比他小20歲,婚後十五個月她和她的女兒也相繼去世。到1663年跟比他小30歲的年僅25歲的明沙爾結婚時,彌爾頓視覺已全無,與三個女兒之間的矛盾也讓他不勝其煩。

「黑暗中的舞者」

從1641年起,彌爾頓陸續所寫的一系列政治小冊子是他對革命最直接的影響。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兩周後,他就發表了《論國王和官吏的職權》,率先公開為弒君辯護,認為人民是最有權力的。次月,在朋友介紹下他進入了克倫威爾政府擔任拉丁文秘書,一直到1657年5月16日克倫威爾被迫辭職的那一天。也就是他作為拉丁文秘書的最後一天,他先後用拉丁文、英文寫了包括《聖象破壞者》、《為英國人民聲辯》、《再聲辯》等在內的小冊子共計25個,為共和政府保駕護航,其雄辯的力量竟然使大他20歲的當時歐洲最著名的拉丁文學者薩爾馬修斯抑鬱而終。

1650年彌爾頓左眼失明,醫生嚴重告誡他不能繼續從事書本工作,他卻選擇了「竭盡全力」。1652年,他的右眼終於也失明了,他變成了全盲。緊接著他的夫人與1歲的兒子相繼去世,視覺上的黑暗和隨之而來的內心茫然促使他寫下了又一首傳世的十四行詩《論失明》。

盡管彌爾頓為共和政府如此殫精竭慮,但是他一個人的聲音無法阻止早在1647年就逐步走向失控的新政府的哀敗。1660年查理二世回國復辟的前一刻,他還在發表堅決反復辟、保共和的演說《自由共和國》。克倫威爾被鞭屍,他作為精神弒君者也被判處死刑,礙於他的聲望,以及悲慘的處境,誰也不願意在判決書上簽字,承擔罵名。最後在多方營救下,當局才在絞刑架下當眾燒毀了他的兩本書,以示懲罰。彌爾頓得以死裡逃生。

「光明與自由的暢想」

1660年離開法院衛士看守的牢房以後,彌爾頓又搬了幾次家,最後在如今叫作班山街附近的一所房子里住下來<現已不存在>。反復發作的痛風消耗著他最後的生命力,盡管他的手已腫脹,但還是愉快地歌唱著,坐在門口曬太陽,穿著灰色粗布衫接待來客,或者在花園里接連幾個鍾頭散步。但是無論陽光下的景色有多麼迷人,他都已看不到了,完全的失明讓他更接近心中的光明。在這所房子里,他一住就是十二年,其間遭遇了倫敦大瘟疫與大火災,但依然堅持完成了《失樂園》的部分創作,其後的兩部《復樂園》及《力士參孫》,也是在這所房子里完成的。這三部空前絕後的無韻史詩巨著代表了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並以其復雜性與完美性徵服了西方世界。其中《失樂園》這部名著在當時的身價幾乎等同於廢紙,它的出版在彌爾頓的有生之年只為他帶來了總共10英鎊的收入。但其構思與創作早在霍頓時期就開始了,幾乎貫穿了彌爾頓的一生。直到1658年開始連續不斷的創作時,他一生奮斗的積淀與思考才終於爆發,形成了最後華麗雄渾的篇章。

「誇父」之死

三大史詩將告完成時,彌爾頓進入了生命的最後四五年。痛風並沒有讓他對工作有絲毫懈怠,他以更謙遜的態度著力於發現歷史本來的意義。

他花費大量時間辛勤勞動,著重比較了權威們相互矛盾的地方,於1670年編寫了《英國史》。此外,他還編寫了一本拉丁文語法書,一本《邏輯學》,整理出版了他早期詩集的新版本。他還答應出版商印行他保存下來的拉丁文書信和大學時代的習作,然而就在1674年11月8日<星期日>,他正准備出版長篇神學論著《論基督教教義》時,突然發作的痛風奪去了他的生命。他身後還有未完成的《莫斯科公園簡史》和已著手編纂的一部拉丁文字典。

彌爾頓的一生聯結了英國的兩個時代,他的出生似乎就是為了在這動亂中為人們指引新的方向。彌爾頓經歷了英國內戰、共和、復辟大動亂,卻始終沒有看到一個他一生為之努力的理想中的自由王國出現,盡管他為此失去了肉體上的光明,但是他卻矢志不渝地讓人們看到他心中的另一種光明。經歷了近一個世紀漫長的黑暗,在他死後,自由的意志終於獲得了勝利,這光明終於降臨到了英倫三島。1688年的「光榮革命」推翻復辟王朝,確定了君主立憲制,英國從此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而他的思想對整個西方世界發展的影響還在繼續。

② 新聞自由的由來與發展

新聞自由口號的由來和發展
1644年秋,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高潮中,著名詩人、政治家約翰.彌爾頓在國會發表演說,抨擊政府的專制統治,要求給予人民以言論出版自由。這個演說的小冊子成書出版,名稱就是《論出版自由》。彌爾頓成為第一個提出新聞自由口號的政治家,英國成為資產階級新聞自由思想的發源地,對世界范圍內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產生了重大影響。
彌爾頓關於新聞自由的思想,當時在英國本土並沒有產生重大的影響。到18世紀、彌爾頓的小冊子在歐美主要國家廣泛流傳,成為反封建專制的有力武器。英國在1765年停止新聞出版的登記法案。1771年同意報道議會的情況。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高潮中。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了著名的《人權宣言》,宣言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將言論出版自由當作公民的基本權利規定下來。美國國會於對嘰年通過聯邦憲法修正案,明確規定公民擁有言論出版自由,並強調國會不得制定剝奪公民言論出版自由的法律。當時,美國總統托馬斯?傑裴遜起了重要作用。
新聞自由口號主要在問世紀奠定了其思想基礎,18世紀付諸實踐,19世紀達到了頂峰,又從頂峰開始跌落。到了20世紀初,種新聞自由思想導致媒介權力的放任,已經令人不堪忍受,人們喪失了往日對它的崇拜和信念。至20世紀40年代,取代這一思想的社會責任論的新聞自由觀在美國誕生。

二、關鍵術語
1.新聞自由口號的提出
1644年秋,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高潮中,著名詩人、政治家約翰.彌爾頓在國會發表演說,抨擊政府的專制統治,要求給予人民以言論出版自由。這個演說以小冊子形式出版,名稱就是《論出版自由》。彌爾頓成為第一個提出新聞自由口號的政治家,英國成為資產階級新聞自由思想的發源地,對世界范圍內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產生了重大影響。

2.傑斐遜的選擇
美國國會1791年通過聯邦憲法修正案,明確規定公民擁有言論出版自由,並強調國會不得制定剝奪公民言論出版自由的法律。當時美國總統托馬斯?傑裴遜起了重要作用。他發表了世界新聞史上著名的言論:「民意是我國政府存在的基礎,所以文明先於一切的目標就是保證這一權利;若由我來決定,我們是要一個沒有報紙的政府,還是沒有政府的報紙,我會毫不遲疑地立即回答:我寧願要後者。」

3.列寧稱新聞自內口號是「一個偉大的口號」
列寧對新聞自由這一口號給予積極的評價,他說:「『出版自由』這個口號從中世紀直到19世紀成為全世界的一個偉大口號。為什麼呢?因為它反映了資產階級的進步性,即反映了資產階級反對僧侶、國王、封建勢力和地主的斗爭。」列寧的這一論斷,充分肯定了資產階級新聞自由這一口號的歷史意義和進步作用。新聞出版自由的口號為資產階級最終戰勝封建統治提供了思想武器,也是資產階級爭取工農同盟軍的一面旗幟。

三、難點分析
資產階級新聞自由思想的發展
新聞自由口號主要在17世紀奠定了其思想基礎,18世紀付諸實踐,19世紀達到了頂峰,又從頂峰開始跌落。到了20世紀初,這種新聞自由思想導致媒介權力的放任,已經令人不堪忍受,人們喪失了往日對它的崇拜和信念。至20世紀40年代,取代這一思想的社會責任論的新聞自由觀在美國誕生。社會責任論對舊的新聞自由觀作了修正,對新聞自由口號作出了新的解釋,認為新聞自由是有條件的,享受自由權利的人應當對社會承擔道德責任;出版者應當追求積極的自由,在防止濫用自由的前提下,擴大和發展新聞自由的權利。社會責任理論還主張政府對傳播行為實行必要的控制和干預。顯然,這是資產階級新聞自由思想的一種發展和進步。

③ 分析評述約翰 彌爾頓對新聞歷史產生的影響

1644年,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發表了《論出版自由》(Areopagitica, A Speech For the Liberty of Unlicensed Printing)。施拉姆(Wilbue Schramm)評價說:「在自由主義傳統上寫出了主張思想自由的光輝論點……在當時提出了反對極權主義控制的強有力的論點。」他的出版自由的思想對於美國報刊等媒體的影響是深遠的。1725年後,各殖民地報紙紛紛創辦。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29年來到費城,接辦《賓夕法尼亞公報》(Pennsylvania Gazette)。他遇到問題照樣採取自己獨立的立場。他說:「當人們各持異議的時候,雙方均應享有平等的機會讓公眾聽到自己的意見,而當真理與謬誤得到公平待遇時,前者總是勝過後者的這明顯是約翰·彌爾頓《論出版自由》的翻版。本傑明·富蘭克林使編輯記者成為受人尊敬的職業。

④ 請問網友: 《論出版自由》的主要觀點和意義。

主要觀點包括:1.人民的出版自由是與生俱來的權利;2. 限制言論自由即是妨礙回真理本身,唯有保答障言論自由,才能使真理戰勝謬誤;3.「觀點的公開市場」以及「自我的修正過程」概念。為爭取出版自由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是爭取出版自由斗爭中留下來的早期文獻
十七世紀於西方社會而言,是一個自由主義萌芽的時代,而偉大的自由主義戰士彌爾頓播下了第一粒自由的種子。1644年,彌爾頓在其著名的散文體式的國會演說詞《論出版自由》中第一次提出了偉大的反對封建專制的「出版自由」口號,自此出版自由及由此延伸的新聞自由觀念深入人心。

⑤ 彌爾頓的《論出版自由》有沒有電子版的語言要中文,簡體的,不要英文和繁體。

http://hi..com/%D0%A1%C9%EA%D0%A1/blog/item/5f2fa524e2a7f223d5074265.html
http://hi..com/%D0%A1%C9%EA%D0%A1/blog/item/3ce73082c398a9b76d811966.html
http://hi..com/%D0%A1%C9%EA%D0%A1/blog/item/5a001a00fc3a5f8fe850cd68.html
http://hi..com/%D0%A1%C9%EA%D0%A1/blog/item/bac34acd3543fb590eb34568.html

⑥ 急求!!尼爾頓《論出版自由》核心及影響,對當代中國大眾新聞傳播制度建立有何意義

開闊舒適的會場里,鄔書林副署長正在給培訓班的學員們上課。

在本行的官員裡面,鄔署長算是較有激情的一位,上課自然變成了演講。當鄔署長問大家有多少人看過彌爾頓的《論出版自由》時,在場的全國各地200多名社長總編主任局長們只有兩個人舉起了手。

這已經不錯了。對於一部350多年前的作品,那怕只有一個人舉手,也足以說明它的影響力。不過遺憾還是有的。這就像美食,你提及時在座的都說沒吃過,而那美食不僅美極、價廉且隨處可得,你一定會禁不住向大家全力推薦。《論出版自由》中文版只有區區4萬字,一個小時就能讀完,這樣的名著,你能遇到幾部?

提起英國的彌爾頓(John Milton),大家一定能想到他的《失樂園》和《復樂園》,其實彌爾頓不僅是一位詩人,更是一位政論家。1644年,彌爾頓為了抨擊當時的書報審查制度,在國會作了一次長篇演講,系統地闡述了其出版自由的思想。這篇演講詞後來印刷出版,書名為Areopagitica,取自象徵著自由民主制度的雅典的山名Areopagus。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在18世紀得到廣泛流傳,成為追求出版自由理想的一段「聖經」般的經典論述。中譯版(吳之椿譯,商務印書館1958年版,1989年重印)名為《論出版自由》,直接表達了原意。

這本書咋一看講的是政治,對於今天忙於日常事務的編輯們來說,自然沒什麼吸引力。我當初也是強迫自己去看的。但一旦看進去,就被它散文般的語言吸引住了。難怪有人把它歸入彌爾頓的散文作品。不僅如此,在我慢慢地了解了當今我國出版業的一些國情現實之後,我愈發覺得,盡管歷經300多年,《論出版自由》的內容對我們今天理解某些問題仍有現實意義。

大家都知道,我國目前沒有《出版法》,2007年開始實施、2001年再次修訂的《出版管理條例》是干我們這一行的基本法規。其實,《出版管理條例》最初就是按「出版法草案」來討論的,但最終出來的卻不是法而是條例,降了一格,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到底發生了什麼?

問題出在大家對「出版自由」原則的爭論上。我國憲法第三十五條有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出版自由按其嚴格意義上的含義應包括發表權和創辦權,而在我國,眾所周知,創辦權是沒有完全放開的。要制定《出版法》,就必須依照《憲法》沿襲出版自由原則,即必須開放創辦權,同意私營出版社進行登記,否則就等於違背了憲法。這是個很大的尷尬。所以,雖然1994年出版法草案列入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議程進行審議,但面對這一問題,國務院最終研究認為還是先頒布行政法規,待時機成熟時再制定法律。出版法的議案也就撤回了。

我相信,隨著社會的進步,《出版法》遲早是要出台的,那將是一次大破大立,我們可以想像它對我國出版格局會有多麼大的影響。

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讀《論出版自由》,就會像參加一次聽證會,又像觀賞一部法庭辯論的精彩大片,看看300多年前的學者如何就這一問題滔滔不絕說上4萬字(近2萬個單詞)。

彌爾頓不愧是詩人。他旁徵博引,激揚文字,很有煽動性。我們不談政治,當然不必糾纏於他的觀點以及那些不可能有終極答案的問題上。我們只需從一個出版人的角度,理解他,吸收他,為他鼓一次掌。

今年恰是彌爾頓誕辰400周年。重溫他的激情無疑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在此,我想以英中對照的形式摘錄其部分精彩句子,大家可以一睹其警世之觀點,也可細細品味其文辭之精彩——

……書籍並不是絕對死的東西。它包藏著一種生命的潛力,和作者一樣活躍。不僅如此,它還象一個寶瓶,把創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純凈的菁華保存起來。
… books are not absolutely dead things, but do contain a potency of life in them to be as active as that soul was whose progeny they are; nay, they do preserve as in a vial the purest efficacy and extraction of that living intellect that bred them.

……如果不特別小心的話,誤殺好人和誤禁好書就會同樣容易。殺人只是殺死了一個理性的動物,破壞了一個上帝的象;而禁止好書則是扼殺了理性本身,破壞了瞳仁中的上帝聖象。
… unless wariness be used, as good almost kill a man as kill a good book. Who kills a man kills a reasonable creature, God』s image; but he who destroys a good book, kills reason itself, kills the image of God, as it were in the eye.

許多人的生命可能只是土地的一個負擔;但一本好書則等於把傑出人物的寶貴心血熏制珍藏了起來,目的是為著未來的生命。

Many a man lives a burden to the earth; but a good book is the precious life-blood of a master spirit, embalmed and treasured up on purpose to a life beyond life.

……帖撒羅尼迦另一句深入人心的話:「在潔凈的人,凡物都潔凈。」不但酒和肉是這樣,而且連一切好的和壞的知識都是這樣。只要心靈純潔,知識是不可能使人腐化的,書籍當然也不可能使人腐化。

…another remarkable saying of the same author (Thessalonia) : TO THE PURE, ALL THINGS ARE PURE; not only meats and drinks, but all kind of knowledge whether of good or evil; the knowledge cannot defile, nor consequently the books, if the will and conscience be not defiled.

……邪惡的說法只要有人指點,完全不憑書籍就可以流傳。教士要作這類指點大可以不寫書,因而也無法禁止了。根據以上各點,我不難指出這為害多端的書籍出版許可制應作為無用而又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立即予以撤除。縱使是操樂觀看法的人也不能不把這制度比作一位高明的先生用關園門來攔住烏鴉的辦法。

… evil manners are as perfectly learnt without books a thousand other ways which cannot be stopped, and evil doctrine not with books can propagate, except a teacher guide, which he might also do without writing, and so beyond prohibiting, I am not able to unfold, how this cautelous enterprise of licensing can be exempted from the number of vain and impossible attempts. And he who were pleasantly disposed could not well avoid to liken it to the exploit of that gallant man who thought to pound up the crows by shutting his park gate.

……如果我們從老師的教鞭底下逃出來又落到了出版許可制的刑棍底下,如果嚴肅而認真的寫作不過是課堂上一個文法練習題,不經過草率從事的檢查員胡亂檢查一下就不能發表;那末作為一個成年人又比一個學童能好多少呢?

… What advantage is it to be a man, over it is to be a boy at school, if we have only escaped the ferula to come under the fescue of an Imprimatur; if serious and elaborate writings, as if they were no more than the theme of a grammar-lad under his pedagogue, must not be uttered without the cursory eyes of a temporizing and extemporizing licenser?

……只要肯動腦筋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我們的信仰和知識,正和我們的肢體與面容一樣,愈運動愈健康。真理在聖經中被比作一泓泉水,如果不經常流動,就會乾涸成為一個傳統與形式的泥淖。

…Well knows he who uses to consider, that our faith and knowledge thrives by exercise, as well as our limbs and complexion. Truth is compared in Scripture to a streaming fountain; if her waters flow not in a perpetual progression, they sicken into a muddy pool of conformity and tradition.

……我認為,我在心目中已經看到了高貴而生氣勃勃的民族,象一個睡醒了的巨人一樣站起來,抖一抖他那所向無敵的發綹。我認為,我看到他象一隻兀鷹一樣換上青春的羽毛,並對著正午的陽光一點也不眩暈地照亮自己的眼睛,它在這天國的光源下清洗、涮亮自己久置不用的目光。

… Methinks I see in my mind a noble and puissant nation rousing herself like a strong man after sleep, and shaking her invincible locks: methinks I see her as an eagle mewing her mighty youth, and kindling her undazzled eyes at the full midday beam; purging and unscaling her long-abused sight at the fountain itself of heavenly radiance; …

……一個好政府和一個壞政府同樣容易發生錯誤。試問哪一個官員又能保證不聽錯消息?尤其當出版自由被少數人操縱的時候就更容易如此了。可敬的上議員與下議員們:如果能迅速糾正一個錯誤,如果處在最高地位的人對一個平易的忠諫能比其他人對一筆大賄賂更重視,這就是最符合諸位的高尚行為的美德,而且只有最偉大和最賢明的人才能具有這種美德。

… errors in a good government and in a bad are equally almost incident; for what magistrate may not be misinformed, and much the sooner, if liberty of printing be reced into the power of a few? But to redress willingly and speedily what hath been erred, and in highest authority to esteem a plain advertisement more than others have done a sumptuous bride, is a virtue (honoured Lords and Commons) answerable to your highest actions, and whereof none can participate but greatest and wisest men.

⑦ 1.英國的《泰晤士報》 2.三社四邊協議 3.美國傳播曾格案件 4.克朗凱特 5.每日紀聞 6.《論出版自由

英國的《泰晤士報》 提起英國的報紙,人們立即會想起《泰晤士報》。確實,這張歷史悠久、經歷曲折的報紙,雖然發行量僅三十一萬份左右,在英國卻被譽為 最權威 的報紙

⑧ 法國歷史上第二帝國時期影響最大的報刊有哪些

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之前,新聞出版自由問題已經成為一個焦點。1788年12月,國民議會宣告:報紙應享有最大的自由權。著名政治活動家米拉波伯爵(H.Mirabeau)將約翰·彌爾頓的《論出版自由》譯成法文廣為傳播,他在議會上說:"法律應賦予報紙永久之自由權。報紙若無自由權,其他法律將無效可言。"馬克思曾給予米拉波很高的評價,他寫道:"法國革命時最偉大的演說家米拉波的永遠響亮的聲音直到現在還在轟鳴;他是一隻獅子,你想要和人們一起叫一聲'吼得好,獅子!',就必須親自傾聽一下這只獅子的吼聲。"1789年5月19日,國王路易十六不得不在自由出版報刊方面作出讓步,舊制度掌握下的報刊體系頃刻瓦解。

⑨ 論出版自由怎麼樣

復印本、繁體字,並不是第一次看這樣的書。但是能夠從開始就抓住我的眼球,並讓我想要繼續往下看的,此為難得的一本。在此,也只能分享一下個人,從《論出版自由》中的所感。 「如果我能夠在此冒昧陳辭,這一事情本身就證明我們已經在相當大的范圍內,獲得了那種人權自由。」這句話,是全書第一句讓我深感共鳴之語。我們總是抱怨,言論自由被束縛,有很多話我們沒法說,無處可說,說了也無法被別人看到,這個世界根本沒法聽到我們真正的聲音。有很多歷史真相,因為當局者需要控制民眾思想,而使公眾無從知曉。於是大家開始進行各種揣測,揣測之後便有了懷疑和不信任,然後就是進一步地抱怨,由此陷入循環。 那麼我們可否這樣理解,每個人都明白言論自由的重要性,當某一個人或者某一群人的言論被「和諧」時,「和諧」者,其本身是明白且認同話語中的道理,但由於受到「權力」或者相關利益的壓力而不得不選擇去「和諧」他人。這之間存在著被迫與無奈。相反的,如果說你的言論雖然不符合主流,但是仍然出現在了大眾面前,那麼其實就是一種默許,這應該也可理解為是一種言論較為自由的表現。 所謂言論自由,個人認為主要是包括,是否發表言論以及發表什麼言論的自由。對於當今中國而言,越渺小的人物,言論也就越自由。原因很簡單,沒有影響力。雖然總說,眾生平等,但若是同一句話,我說了,所引起的社會效果幾乎為零,若是韓寒說了,效果可能就會完全不一樣。這是公眾人物由於其受到的關注度而失去的自由。 「如果我們從老師的教鞭底下逃出來又落到了出版許可制的刑棍底下,如果嚴肅而認真的寫作不過是課堂上一個文法練習題,不經過草率從事的檢查員胡亂檢查一下就不能發表;那末,作為一個成年人又比一個學童能好多少呢?如果一個人從沒有作姦犯科之名,而他自己的行為又都不能自主,那末他就只能認為自己在自己的國家裡是一個傻瓜或者外方人了。當一個人准備向外界發表作品時,他必然會運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思慮。他辛勤地探討、思索,甚至還徵求賢明友人的意見。做過這一切之後,他才認為自己對於行將寫出的東西的了解,已經不下於以往任何作家。這是他忠誠地寫作,並運用成熟的智慧得出的最完滿的結果;假如他在這裡面所費的那樣多歲月、那樣多辛勤勞動,以及他的才能在以往的信譽都不能讓他達到一個成熟的境地,因而始終不能被人相信;他深夜不眠、守伴孤燈、精心勤勞地寫出的作品卻必須送給一個終日忙碌的檢查員匆匆地看上一眼,而這個檢查員很可能是比他小很 多的晚輩,在判斷上也遠不如他,在寫作上可能一無所知;縱使他幸而沒有被駁回或受到輕蔑,在出版時也必須象一個晚輩由自己的保護人領著一樣,讓檢查員在他的標題頁後面簽署,以保證他不是白痴或騙子——這種作法,對作者、對書籍、對學術的庄嚴與特權,都是一個莫大的污辱。」 彌爾頓認為出版審查制度不合時宜的原因之一,就是為此。即他認為檢查員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檢查出版物。他認為,決定對錯的權力以及決定什麼應該出版而什麼不應該出版的權力,不應該委託給那些「文盲和非自由民」,因為這些文盲和非自由民由於自身勞動環境和條件的限制,不具有脫俗的觀點和視野。再者,任何優秀的「准出版物」都是其作者認真寫得,有些甚至是花了幾年、幾十年的時間。任意的審查,且判定其不能出版,是對作者本人最大的不尊重。在那些「視書如命」的人眼裡,其所寫的文字比他自己還要珍貴。事實上,所謂的判斷標準是主觀的,書是否能夠出版往往在於審查員的一念之間,這樣大的權力掌控,其實早已經預示著不合理。 與對待審查員不同的是,彌爾頓卻完全相信公眾的閱讀能力。「你不論拿到什麼書都可以念,因為你有充分的能力作正確的判斷和探討每一件事物。」這句話乃「上帝」所說,對於他們而言,自是如真理般。在彌爾頓看來,公眾的確擁有閱讀任何書籍的權力和判斷書籍優劣的能力。雖然他並不否認劣質書籍的存在及其消極影響,但是他相信公眾的辨識力,善惡相對,看到惡,才會知道善的可貴。還記得被《非誠勿擾》捧「紅」的馬諾,當年她一句「我寧願坐在寶馬上哭,也不願坐在自行車上笑」,使「拜金主義」的問題進入人們的視野,被社會所重視。所謂,「人就是以精通異端的書籍來反對異端。」應該與此有著相似的含義。就我個人而言,我是不相信所有公眾的閱讀能力的,知識水平、思想境界和社會閱歷的差異,決定了每個人對於同一部作品不同的理解力以及對一些「劣質」書籍不同的抵抗力。 當然,彌爾頓當時的想法和觀點,是要放在當時的情況下來考慮的。「1643年,國會中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和上層新貴族利益的長老會派,出於對日益高漲的革命熱情的恐懼,為鞏固已到手的權利,下令實行書刊預先檢查制度,禁止出版帶有民主自由意識的書刊雜志。這等同於剝奪人們的言論自由,和專制王朝時期所實行的新聞制度一樣。」 這也就是說,其實,彌爾頓當時幾乎是有著「急功近利」的心態。他過高地估計了民眾的能力,因為民眾只要有稍稍一點的缺陷,出版自由就會被剝奪,繼而所失去的可能是更多的自由。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就現實來說,或者講,從當今現實情況來說,將所有都推給公眾自己去解決,這對於政府而言,反而也有一種推卸責任的感覺。 我的建議是,是否可以給書籍分級,就類似於電影分級一樣。若強制性地規定,哪些書籍不能出版,這對於中國的言論自由環境而言實在不利,而判斷書籍是否適宜出版的標准又充滿了主觀性,權力的增加勢必會造成腐敗的滋生,繼而就容易引起更多的社會問題。當然,中國目前連正式的電影等級制度都沒有,對於書籍而言,要想之分級怕是任重道遠。 所謂自由,必然相對的。沒有絕對意義上的自由,也沒有絕對意義上的不自由。有人曾說,自由,就是在不違反法律和道德的基礎上任意行事。而問題的關鍵在於,傳統道德的束縛是否真的有利於人類的發展,法律又是否真正公正和適合國情,當這個基本底線都在不斷改變的時候,所謂自由的范圍,其實也在不斷改變吧。 俗語雲,人活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同樣的,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失去各種自由的情況也大有其在。那麼,在本身的情況無法改變的前提下,與其帶著埋怨,倒不如放寬心試著接受。自由,與其讓他人給與,倒不如說自己給自己。

⑩ 為什麼英國出現了影響深遠的爭取出版自由的斗爭

因為當時的英王頒布了臭名昭著的書報審查令,才有了振聾發聵的《論出版自由》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