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出版時間
⑴ <雷雨序>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
《雷雨序》的作者即寫作《雷雨》的大戲劇作家曹禺。
在《雷雨序》里,曹禺曾多次提到宇宙人生的殘酷性,他說:「宇宙正像一口殘酷的井,落在裡面,怎樣呼號也難逃脫這黑暗的坑。」
曹禺先生曾在《雷雨序》中這樣說:「我最早想出的,並且較覺真切的是周繁漪,我喜歡看繁漪這樣的女人。」正由於作者...曹禺先生曾在《雷雨序》中這樣說:「我最早想出的,並且較覺真切的是周繁漪,我喜歡看繁漪這樣的女人。」
⑵ 《雷雨》的簡介
主要內容〗
[編輯本段]
20年代一個夏天,氣候悶熱逼人,室外沒有陽光,天空昏暗,暴風雨即將來臨。周公館的老爺周朴園由於處理礦工罷工,一直忙於公務,回到家裡沒有看到太太蘩漪。客廳里使女四鳳正在濾葯,她的父親魯貴昨天連喝帶賭,欠了別人的債,正厚著臉皮向女兒要錢呢,「如果你不給,我就要把你和大少爺之間的私情張揚出去。」四鳳無奈,只得給他錢打發他走,魯貴一高興,告訴四鳳大少爺周萍和他的繼母蘩漪有亂倫關系,正在這時蘩漪走進客廳,向四鳳打聽大少爺周萍的消息。太太這么一問,她心裡更緊張了,太太又請她母親來,不知安的什麼心。
這時,蘩漪的親生兒子周沖蹦蹦跳跳地跑進來,他對母親說,他想把自己的學費分一半給四鳳,好讓她去上學,因為他正熱戀著四鳳。正當此時,周萍走進了客廳,他說他明天休離家到礦上去,找父親談一談。
周萍是周朴園同他家的一個侍女生的孩子,那時候,他還是個封建官僚家庭的大少爺,與僕人梅媽的女兒梅侍萍相愛,侍萍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因周家老太爺不同意這門親事,所以在侍生下第二個孩子第三天,大年夜的晚上被趕出家門,她抱著孩子冒著暴風雪投河自盡。後周家幾次搬家。
蘩漪是周朴園的第二個太太,她只比周萍大7 歲,她臉色蒼白,面部輪廓很美,眉目間顯出憂郁,她有些神經症,得不到任何溫情,因而愛上軟弱的周萍。蘩漪讓四鳳的母親魯媽來,就是要讓她把四鳳帶走,重新得到周萍。
午飯後天氣更加陰沉鬱悶。周萍走進客廳,打了個暗號,四鳳從外面跑了進來,他們約定晚上11點到四鳳的屋子相會。蘩漪希望周萍留下陪陪他,她指責周萍當初引誘她,使她現在母親不像母親,情婦不像情婦。周萍冷漠地說:「如果你以為你不是父親的妻子,我自己還承認我是我父親的兒子。」「我盼望這一次的談話是我們最後一次。」她對周萍說:「你不能就這么拋棄我,我不能受周家兩代人的欺負。我要讓你嘗嘗一個女人受傷害時的力量。」
魯媽在四鳳的陪同下來到了客廳,就是當年投河自盡的梅侍萍,當年她並沒有死,被人救了,後來又嫁了兩次,都是下等人。她萬萬沒想到,三十年前她伺候周家的老爺,三十年後,她的女兒又伺候周家的少爺。
周朴園走進客廳,侍萍的無錫口音引起了他的注意,經過盤問,他認出了侍萍,在此之前,他很懷念侍萍,家裡的一切都按照侍萍在時的布置,可當活著的侍萍站在他面前時,他卻厲聲說:「你來干什麼?」「是誰指使你來的?」侍萍憤怒地回答:「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周朴園決定用錢來解決他們的恩怨,侍萍當面撕碎了5000元支票,她說只想見見他的萍兒。
這時罷工代表魯大海闖了進來,他就是侍萍和周朴園的第二個兒子。周朴園拿出復工合同,原來他用錢收買了另外幾個罷工代表,而准備開除魯大海。魯大海非常憤怒地提露他在包哈爾濱江橋時,故意讓江堤出險,淹死了三千多名工人,發了一筆絕子絕孫的昧心財。周萍上來打了魯大海兩個巴掌,侍萍看到父子、兄弟勢不兩立的慘劇。
晚上,電閃雷鳴,風雨交加。周沖奉母命來給侍萍送100 元錢。四鳳拒絕接收,魯貴卻厚著臉收下了,魯大海知道此事,帶著魯貴把錢退還給周沖,並把周沖趕出門。周萍也冒雨來到魯家,周萍從窗子跳進四鳳的房間,跟蹤而來的蘩漪把窗子關死,進屋拿東西的大海發現了周萍,四鳳羞愧地奪路而逃。
侍萍和魯大海來到周公館找四鳳,侍萍要帶四鳳回家,四鳳不得已向侍萍說出真相,她已經懷了周萍的孩子,如睛天霹靂,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呀。在四鳳的苦苦哀求下她答應讓周萍帶四鳳走,永遠不要再見到他們。
蘩漪帶周沖來阻止周萍帶四鳳走,周朴園也聞聲而至,他以為侍萍前來認兒子,讓周萍跪下認自己的生母。嚴酷的現實讓四鳳無法承受,她沖向花園,碰到漏電的電線而死,周沖去救她也觸電身亡。周萍開槍自殺了,兩個婦人瘋了。
⑶ 雷雨的作者簡介和家庭人物介紹
周朴園
就像眾多中國悲劇那樣,一個風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傭,這樣的結合自專古至今都不會屬有好的結果。倘若那個男的有情有義,大不了兩人私奔,背離父母,遠走高飛作對苦命鴛鴦,然而刺骨始終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朴園這個風流少爺雖被她的青春美麗與溫柔打動,但他那顆只懂愛自己的心又怎會與她廝守一生?他為了自己的前途最終放棄了侍萍。孤苦無依的侍萍帶著患病的二兒子傷心的離開,原一味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誰知造化弄人,命運又將他們牽扯在一起。錯綜復雜的關系又上演了,簡直就是一團糟,最終導致了同母異父的兄妹相愛。身為他們的母親,侍萍只能接受命運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命運,似乎一切該終結了,偏偏當年的風流少年周朴園在誤會下道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件事害死了3個人
周沖和四鳳:
周沖和四鳳是整出戲中最讓人不忍心的受害者,他們倆個同樣的單純、清澈,對甜蜜的愛情那麼憧憬,對未來充滿了熱情,他們明亮的眼睛無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濤洶涌,一心只勾勒著幸福的輪廓,當他們的幼稚在殘忍的現實面前被得頭破血流的那一剎那,老鍾就已經鳴起,其實周沖化比四鳳更加無辜,雷雨過後,我們不得不扼腕嘆息:多麼年輕的生命啊。
⑷ 急 關於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4年版的 《雷雨》
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的《雷雨》中,這段關於繁漪出場時作者的描述在此書的第33頁,屬於第一幕。
其實,關於繁漪出場時作者的描述全部都集中在此書的第33頁,此頁沒有一句對話台詞,光是對周繁漪的白描就占滿了這一頁(除了一句不大相乾的「很自然地望著四鳳」在第34頁),由此可見作者觀察力與描寫功底的深厚。
最後,說一些與這一版本的《雷雨》相關的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雷雨》作為「中國現代名劇叢書」之一,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1997年9月第2次印刷,第2版定價為9.2元。
「中國現代名劇叢書」作為上世紀90年代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叢書,共收入《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蛻變》(以上曹禺著),《茶館、龍須溝》(老舍著),《風雪夜歸人、闖江湖》(吳祖光著),《屈原、蔡文姬》(郭沫若著),共8本書,11個劇本。
其實這套書的第1版與第2次印刷的內容並沒有多大區別,變化的只是封面質地,第1版是壓膜,第2次印刷採用的是簡精防水封面。
我現在手中的這套叢書,就是第2次印刷的版本,雖然它比第1版價格要高大約30%,但是耐保存,作為反映中國現代戲劇的叢書,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我是於1997年秋天在廣州北京路新華書店買這套書的,當時自己還是個高三學生,整套書花了將近100元,那叫一個詞,心疼啊,我幾個月省下來的零花錢就這么用光了。
這套書我在高三就全部看完了,這才覺得物有所值,直到今天仍不時重溫。
其實我在下午就留意到樓主的題目了,可惜那時在單位,書卻在家裡,直到晚上翻開書本,才給了樓主准確的回答,呵呵。
⑸ 《雷雨》的作這和朝代是什麼
曹禺(1910-1996),祖籍湖北潛江,1910年9月24日出生於天津,原名萬家寶,字小石,在清華讀書時有「小寶貝兒」的綽號。「曹禺」是他在1926年發表小說時第一次使用的筆名(他的姓氏「萬」的繁體字萬為一個「草字頭」和「禺」字,草字頭與「曹」諧音,故「曹禺」即「萬」)。曹禺是「文明戲的觀眾,愛美劇的業余演員,左翼劇動影響下的劇作家」(孫慶升:《曹禺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這句話,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戲劇人生。
筆名「曹禺」的來歷 :
曹禺取自本姓萬的繁體「萬」,拆開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⑹ 曹禺的雷雨是什麼時候出版的
1933年,23歲的曹禺開始寫作構思了長達五年的劇本《雷雨》和畢業論文《論易卜生》。曹禺參加清華大學留美考試,未被錄取。畢業後去保定明德中學任英語教師。年底生病回京,病癒後回清華研究院,專事戲劇研究。1934年1月,由鄭振鐸主編,巴金、靳以編輯的《文學季刊》創刊,巴金在靳以那裡看到《雷雨》後,主張立即發表,7月,《雷雨》發表於《文學季刊》第一卷第三期。當時並沒有引起國人的注意,而引起了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的好評。1935年,由東京帝國商科大學的中國學生邢振鐸譯為日文,由留日學生劇團中華話劇同好會於4月27日在東京神田一橋講堂首演,郭沫若看後立即撰文《關於曹禺的〈雷雨〉》,大加贊賞。8月17日,在天津市立師范學校孤松劇團作國內的首次公演(也是該劇第三次公演),立即引起轟動,著名京派戲劇家兼評論家劉西渭(李健吾)發表《〈雷雨〉》一文稱:這是"一出動人的戲,一部具有偉大性質的長劇"。
⑺ 雷雨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
《雷雨》是曹禺的處女劇作,早在高中畢業時,曹禺便開始構思該劇,經過五年的反復修改,終於在1933年大學畢業前夕完成了全劇的寫作。由於該劇以亂倫為題材,曾受到守舊勢力的攻擊並在中國禁止演出。1935年,中國留日學生在東京演出並獲得很大成功,才被國內各劇團搬上舞台。1936年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作品所反映的時代,大約是從1914年到1924年這段歷史時期。這時,中國處於北洋軍閥的統治之下,整個中國社會進一步半封建半殖民地化。各種社會矛盾日益加深,階級斗爭空前尖銳,但封建制度與封建家族的解體是不可避免的歷史趨勢。作家以他對時代的敏銳感受,從周、魯兩個家庭糾葛深入進去,比較深刻地反映了「五四」前後30年間中國這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某些側面。
⑻ 《雷雨》 版本問題
《雷雨》是劇作家曹禺的處女作,也是成名作。當時的曹禺23歲,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的學生。1934年7月,《雷雨》開始在北平出版的《文學季刊》1卷3期一次載完。1936年1月,單行本問世。
筆者痴迷曹禺的作品,也喜愛收藏他劇作的不同版本。《雷雨》的初版本無緣得見,我藏書中較早的版本是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6年8月的第三版。1949年以前,《雷雨》至少印過20版,每次重印作者間或有小的修改,但不曾有大的改動。各種版本都是四幕劇,第一幕前有「序幕」,第四幕後有承接「序幕」的「尾聲」,劇中的故事發生在「序幕」「尾聲」時間的10年以前。曹禺在《序》中用很長一段話敘說「序幕」和「尾聲」的用意:「是想送看戲的人們回家,帶著一種哀靜的心情。」「盪漾在他們的心裡應該是水似的悲哀,流不盡的;而不是惶惑的,恐怖的,回念著《雷雨》像一場噩夢,死亡,慘痛如一支鉗子似的夾住人的心靈,喘不出一口氣來。」劇作家還說,設置「序幕」和「尾聲」,可以「把一件錯綜復雜的罪惡推到時間上非常遼遠的處所」,等於為全劇罩上一層紗幕,造成「欣賞的距離」,觀眾不至於情感或者理解受了驚嚇。
1951年,開明書店出版了「新文學選集」。這是新中國建國後第一套大型文學選集。選輯的對象是1942年前就有重要作品出世的作家,入選者或是文學大家(如魯迅、茅盾、老舍、郭沫若、巴金),或是文學界的革命烈士(如胡也頻、殷夫、柔石),多為左翼作家,曹禺也榜列其中。這無疑是對作家政治和藝術的雙重肯定,在當時(乃至以後很長一個時期)意義非同尋常。《曹禺選集》選收了《雷雨》《日出》《北京人》三部名作。劇作家在《自序》中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了認真的自我批評(或者說是否定):「我終於是憑一些激動的情緒去寫,我沒有在寫作的時候追根問底,把造成這些罪惡的基本根源說清楚。」並對劇本做了一些更動。
曹禺說是「更動」,不如說是一次「大手術」。劇作家刪去了「序幕」和「尾聲」,增加了人物,改變了情節。為了強調周朴園與官方勾結的買辦身份,劇中添了省政府參議喬松生,一個無血無肉的臉譜化的小丑。原來結尾處四鳳、周沖先後觸電死去,周萍自殺,一出人生悲劇在雷電和槍聲中完成。修改本中3個人既沒有觸電,也沒有自殺。槍聲倒是有兩響,那是魯大海放的槍,嚇得便衣隊不敢抓。讀者看到忠厚善良但反抗軟弱的魯侍萍:
魯侍萍 走,四鳳,我們走,找你哥哥去,(對朴)告訴你,周朴園,你說得對,這件事是不能了結的。(帶四鳳昂然下)
是去參加大海工人暴動的隊伍嗎?凜然大義的形象與原劇中判若兩人。落幕時,舞台上只剩下陷入瘋狂與絕望的喬松山和周朴園,沒有雷沒有雨近似一場鬧劇。修改本添加的游離於主題的情節和台詞,看來好像提高了作品的思想性,實際上破壞了原有的人物、結構,違背了歷史的真實。劇作家這次的「更動」實在是一次「越描越糟」的敗筆。但是,「序幕」「尾聲」的刪去,則獲得文學批評家的認同。因為這樣既縮短了演出時間,也揭去了原來罩上的「紗幕」,強化了劇作對腐朽黑暗勢力暴露和抨擊的力度。
曹禺自己也感到修改的不當,5年之後,1957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雷雨》,除了不再有「序幕」「尾聲」之外,開明版修改本中增加的人物、情節、台詞均被悉數刪去,恢復了原來的面貌。1961年及「文革」後多次出版的《雷雨》,內容大抵與1957年版相同。
新文學書籍的收藏,而今越來越受到讀書人的重視。從《雷雨》版本差異的對比中,筆者體味到新文學版本的研究確實是一門學問。
⑼ 雷雨作者是那位
曹禺 (1910一1996) 現、當代劇作家。原名萬家寶。
⑽ 雷雨的作者是誰
曹禺
1933年創作了處女作四幕劇《雷雨》,暴露了具有濃厚封建性的資產階級家庭的腐朽和罪惡,揭示了舊制度必將滅亡的歷史趨勢,以高度的藝術成就和現實主義的藝術力量震動了當時的戲劇界,標志著中國話劇藝術開始走向成熟.
1935年寫成劇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國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個「損不足以奉有餘」的罪惡社會,曾獲《大公報》文藝獎。它與《雷雨》前後輝映於劇壇,奠定了曹禹在中國話劇史上的地位。
1936年曹禹任教於南京戲劇專科學校,寫了他唯一的涉及農村階級斗爭的劇作《原野》。
抗日戰爭爆發後,曹禺隨校遷至四川,編輯戲劇刊物,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和電影廠編劇等職。著有《全民總動員》(合寫)、《正在想》、《蛻變》、《鍍金》等劇本,創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動人的優秀劇作《北京人》,並將巴金的小說《家》改編成劇本,還譯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1946年赴美國講學,翌年初回國,任上海文華影業公司編導,發表劇本《橋》,寫了電影劇本《艷陽天》,由他導演攝成影片上映。
他創作了話劇《明朗的天》(獲全國第一屆話劇觀摩演出劇本1等獎)、歷史劇《膽劍篇》(執筆)、《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禹選集》、《曹禹論創作》、《曹禹戲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