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2013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

2013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3-20 02:05:11

① 網路出版資格可行性報告

第一章 網路出版業相關概述 14
1.1 出版相關概述 14
1.1.1 出版的定義 14
1.1.2 電子出版 14
1.1.3 網路出版成電子出版主流 15
1.1.4 數字出版 15
1.2 網路出版相關概述 16
1.2.1 網路出版的定義 16
1.2.2 網路出版的流程 17
1.2.3 網路出版的特點 18
1.2.4 購物出版的類型 18
1.2.5 網路出版的優勢 19
1.2.6 網路出版的意義 20
1.3 網路出版產業鏈 20
1.3.1 四類生態環境要素 20
1.3.2 基礎設施結構體系 21
1.3.3 網路出版商分類 22
1.3.4 網路出版相關標准 23
1.4 網路出版物 24
1.4.1 網路出版物的定義 24
1.4.2 網路出版物的四大特點 24
1.4.3 網路出版物的經濟規律 25
1.4.4 網路出版物的濟學特性 26
1.5 網路出版管理體制和相關法規分析 29
1.5.1 中國網路出版管理機構介紹 29
1.5.2 中國網路出版相關規定介紹 30
第二章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出版業發展環境分析 32
2.1 2013-2014年中國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32
2.1.1 2014年中國GDP的增長情況分析 32
2.1.2 2014年中國居民收入與消費情況分析 32
2.1.3 2014年二季度宏觀經濟運行分析 36
2.2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出版的行業環境分析 38
2.2.1 2014年中國出版行業發展概況 38
2.2.2 2014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收入規模分析 38
2.2.3 2014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環境分析 39
2.2.4 2014年中國互聯網基礎資源現狀概述 42
2.2.5 2014年中國網民規模迅速增長 46
2.2.6 中國網路融合的演進作用分析 50
2.3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媒體發展現狀分析 52
2.3.1 2014年期刊網路傳播的發展現狀分析 52
2.3.2 2014年手機媒體多元化發展現狀分析 55
2.3.3 2014年中國媒體內容視頻化趨勢形成 56
2.4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出版的相關政策環境分析 58
2.4.1 《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分析 58
2.4.2 中國50家企業獲得網路出版權 59
2.4.3 《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解讀 60
2.4.4 《標准網路出版發行管理規定(試行)》分析 61
2.4.5 新聞出版總署明確網游出版審批辦法 62
2.4.6 新聞出版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出台 63
2.4.7 《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出台 64
第三章 2013-2014年全球網路出版業發展現狀分析 66
3.1 全球網路出版的發展歷程分析 66
3.1.1 全球網路出版的技術起源分析 66
3.1.2 網路出版電子商務運營的開啟分析 69
3.1.3 全球網路新聞媒體的崛起分析 69
3.2 全球網路出版發展現狀分析 71
3.2.1 全球電子閱讀的興起 71
3.2.2 全球網路出版的興盛和發展現狀 72
3.3 2013-2014年全球主要國家網路出版發展現狀分析 72
3.3.1 2014年美國公布網路出版廣告格式 72
3.3.2 2014年美國電子書市場規模分析 73
3.3.3 美國兩大網路出版商贏利模式分析 74
3.3.4 英國網路出版商看好市場前景 80
3.3.5 英國出台法案打擊網路盜版引發爭議 80
第四章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出版發展態勢分析 82
4.1 中國網路出版業的發展概況 82
4.1.1中國網路出版業發展歷程分析 82
4.1.2 2014年中國數字出版發展概況 83
4.1.3中國網路出版發展的特徵分析 84
4.1.4 中國網路出版分類發展現狀分析 85
4.1.5 網路出版將成為5W出版 87
4.2 網路出版對傳統出版業的比較優勢分析 88
4.2.1 傳播模式的比較優勢 88
4.2.2 讀者、廣告和資金市場的比較優勢 88
4.2.3 出版流程的生態環保優勢 89
4.2.4 發行工作的比較優勢 89
4.2.5 盈利模式的比較優勢 90
4.2.6 設置結構的比較優勢 91
4.3 中國網路文學與網路出版業的相互影響分析 91
4.3.1 網路文學相關概述 91
4.3.2網路文學與出版接軌成為主流趨向 91
4.3.3傳統出版業開始融入網路文學領域 92
4.3.4網路文學出版業步入規模化時期 93
4.4 中國網路出版產業的市場競爭分析 96
4.4.1 中國網路出版產業的上下游競爭格局分析 96
4.4.2 2014年中國數字出版全面進軍海外市場 98
4.4.3 2014年中國數字出版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99
4.4.4 2014年中國主要出版集團競爭策略分析 99
4.4.5 中國網路出版競爭趨勢分析 101
4.5 中國重點省市網路出版業概況 102
4.5.1 上海網路文學出版市場發展搶眼 102
4.5.2 北京市推進網路出版原創 102
4.5.3 人教社網路教材在粵落戶 103
4.5.4 江西省數字出版市場發展分析 104
4.5.5 四川省手機報網路動漫納入出版業統計調查 104
4.6 中國網路出版版權保護發展現狀分析 105
4.6.1 網路出版常見的侵權行為介紹 105
4.6.2 網路出版版權保護現狀 106
4.6.3 網路出版版權保護發展趨勢 108
4.7 中國網路出版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分析 109
4.7.1 網路出版中的客觀制約因素分析 109
4.7.2 網路出版中的主觀制約因素分析 110
4.7.3 中國傳統出版商向網路出版轉型的策略分析 111
4.7.4 網路圖書出版的創新路徑分析 114
第五章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出版業的盈利與運營模式分析 117
5.1 網路出版的七種盈利模式分析 117
5.1.1 電子書 117
5.1.2 檢索咨詢 118
5.1.3 網路平台直接發布 119
5.1.4 讀者交友社區 120
5.1.5 多媒體數字平台 121
5.1.6 線下增值服務 122
5.1.7 為移動終端提供內容 122
5.2 網路出版網站的經營模式分析 124
5.2.1 網路出版網站的基本類型及特點 124
5.2.2 中國網路出版網站的發展進程 125
5.2.3 專業網路出版網站的經營模式分析 126
5.3 網路出版的傳播特點分析 127
5.3.1 「比特敘事」為主流 127
5.3.2 傳播形式多樣化 128
5.3.3 互動傳播為中心 128
5.3.4 小眾傳播的自主性 129
5.4 網路出版的營銷策略分析 131
5.4.1 內容產業與網路出版的關系分析 131
5.4.2 網路出版營銷的需求變化 131
5.4.3 基於內容服務的網路出版營銷策略分析 132
第六章 2013-2014年中國電子書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135
6.1 2013-2014年電子書(e-book)相關概述 135
6.1.1 電子書(e-book)與電子閱讀器 135
6.1.2 電子書(e-book)的功能和格式 136
6.1.3 電子書(e-book)的優勢分析 136
6.2 2013-2014年中國電子書(e-book)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137
6.2.1 電子書(e-book)的發展歷程分析 137
6.2.2 電子書(e-book)網路工具的發展現狀 138
6.2.3 中國電子書(e-book)發行規模分析 138
6.2.4 中國電子書版權保護現狀分析 139
6.3 2013-2014年中國電子書閱讀器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140
6.3.1 2014年中國電子書閱讀器市場規模分析 140
6.3.2 中國電子書閱讀器主流產品及產業鏈分析 141
6.3.3 2014年中國手機電子書流行的影響分析 143
6.3.4 未來電子書閱讀器發展趨勢分析 144
6.3.5 電子閱讀器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 145
6.4 2013-2014年中國電子書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147
6.4.1 亞馬遜和索尼「終端+內容」案例分析 147
6.4.2 三網融合背景下電子書產業各方受益者分析 150
6.4.3 中國電子書產業產業鏈受益方分析 151
6.4.4 2014年中國電子書市場終端廠商模式分析 152
6.4.5 2014年中國電子書市場運營商主導模式分析 152
6.4.6 2014年中國電子書市場內容商主導模式分析 153
6.4.7 2014年中國電子書內容市場各方競爭力分析 154
6.4.8 2014年中國電子書行業進入發展期 155
第七章 2013-2014年中國網路期刊雜志出版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157
7.1 網路期刊概述 157
7.1.1 網路期刊的定義 157
7.1.2 網路期刊的分類 157
7.1.3 多媒體網路期刊的特點 158
7.1.4 網路期刊的優勢分析 159
7.2 2013-2014年中國網路期刊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160
7.2.1 中國網路期刊的發展歷程 160
7.2.2 中國期刊網路出版的形式分析 160
7.2.3 中國網路期刊出版市場規模分析 161
7.2.4 中國網路學術期刊出版模式分析 161
7.2.5 中國學術期刊和大眾期刊出版商經營現狀分析 162
7.2.6 中國科技期刊網路出版概況 163
7.3 2013-2014年中國網路期刊出版業SWOT分析 164
7.3.1 中國網路期刊出版業競爭優劣勢分析 164
7.3.2 中國網路期刊出版業面臨的威脅分析 165
7.3.3 中國網路期刊市場發展機遇分析 166
7.3.4 中國網路期刊出版業的產業策略分析 167
7.3.5 中國網路期刊出版業的運營策略分析 168
7.4 2013-2014年中國網路雜志的發展現狀分析 170
7.4.1 網路雜志的定義及特點 170
7.4.2 網路雜志的發展歷程分析 171
7.4.3 網路雜志的三種分類 171
7.4.4 中國網路多媒體雜志的市場表現分析 172
7.4.5 網路多媒體雜志廣告的特點分析 173
7.4.6 中國四大網路互動雜志平台的比較分析 174
7.4.7 網路雜志商業模式分析 180
第八章 2013-2014年中國手機出版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181
8.1 手機出版概述 181
8.1.1 手機出版的定義 181
8.1.2 手機出版的范疇 181
8.1.3 手機出版業務產業鏈 182
8.1.4 手機出版價值產業鏈 183
8.2 2013-2014年中國手機出版的運營現狀分析 184
8.2.1 中國手機出版產業運營模式分析 184
8.2.2 中國手機出版盈利模式分析 186
8.2.3 中國手機出版的目標用戶分析 186
8.2.4 手機出版與傳統出版的合作模式分析 187
8.2.5 中國啟動《手機出版標准體系》制定工作 191
8.3 2013-2014年中國手機閱讀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191
8.3.1 手機閱讀定義及分類 191
8.3.2 手機閱讀產業鏈 192
8.3.3 2014年中國手機產業鏈發展現狀分析 193
8.3.4 手機閱讀盈利模式分析 199
8.3.5 2014年中國手機閱讀發展動態分析 200
8.3.6 2014年中國手機閱讀市場主體競爭力分析 202
8.3.7 中國手機閱讀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205
8.4 2013-2014年中國手機游戲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06
8.4.1手機游戲產業鏈及收費模式 206
8.4.2中國手機游戲盈利模式分析 209
8.4.3 2014年中國手機游戲市場規模分析 210
8.4.4 2014年中國手機游戲用戶規模分析 210
8.4.5 中國手機游戲市場特徵分析 213
8.4.6 2014年中國手機游戲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215
8.4.7 2014年中國手機游戲市場成熟度分析 216
8.5 2013-2014年中國手機報市場發展動態分析 216
8.5.1 手機報產業鏈及運營模式分析 216
8.5.2 手機報盈利模式分析 217
8.5.3 手機報的特性分析 218
8.5.4 中國手機報發展歷程分析 219
8.5.5 2014年中國三大運營商手機報市場現狀分析 220
8.5.6 2014年中國手機報市場發展特色分析 221
8.5.7 中國手機報市場推廣現存問題及策略分析 222
8.6 2013-2014年中國手機出版其它細分市場發展概況 224
8.6.1 中國手機小說市場發展概況 224
8.6.2 中國手機雜志處於市場發展初期 225
第九章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出版其他細分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27
9.1 2013-2014年中國網游出版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27
9.1.1 網路游戲與網路游戲出版的概念 227
9.1.2 網路游戲出版物的概念 228
9.1.3 2014年中國網路游戲出版產業規模分析 229
9.1.4 中國網路游戲出版自主研發實力分析 234
9.1.5 《魔獸世界》事件的影響分析 235
9.1.6 中國啟動網路游戲出版「兩大工程」 236
9.1.7 新聞出版總署責令停止非法運營網路游戲 237
9.1.8 中國出版集團的動漫發展現狀分析 238
9.1.9 中國民族網路游戲出版產業的發展思路分析 240
9.2 2013-2014年中國網路音像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41
9.2.1 2014年中國在線音樂出版市場分析 241
9.2.2 2014年中國網路視頻發展現狀分析 244
9.2.3 中國民營網路視頻出版市場競爭激烈 246
9.2.4 中國視頻網站版權戰升級 247
9.3 2013-2014年中國其它網路出版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49
9.3.1 中國網路報紙的分類及發展現狀 249
9.3.2 中國網路地圖出版管理體制及技術分析 249
9.3.3 中國網路教育出版市場發展現狀及策略分析 251
9.3.4 2014年中國博客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254
9.3.5 中國博客和播客市場管理將規范 255
9.3.6 微博客的出現和發展現狀分析 255
9.3.7 微博成為中國最熱門的網路應用 256
9.3.8 微博客的傳播優勢分析 257
第十章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出版相關技術發展現狀分析 259
10.1 網路出版物的製作流程分析 259
10.1.1 網路出版物的製作特點分析 259
10.1.2 網路出版物製作的流程 259
10.1.3 網路出版物開發人員的構成 262
10.2 電子書實現技術及電子書閱讀軟體分析 262
10.2.1 電子書實現技術簡介 262
10.2.2 電子書主流技術E-ink電子墨水介紹 263
10.2.3 電子墨水技術的市場化應用分析 265
10.2.4 E-Ink顯示技術產品特點分析 266
10.2.5 2014年三大主流手機電子書閱讀軟體比較分析 266
10.3 網路電子雜志設計製作技術簡介 270
10.3.1 主流電子雜志製作軟體介紹 270
10.3.2 電子雜志的個性化設計軟體介紹 271
10.3.3 電子雜志製作的整合技術分析 271
10.4 網路出版環境下的網路編輯發展現狀分析 272
10.4.1 中國網路出版編輯從業人員概況 272
10.4.2 網路出版對網路編輯的要求分析 272
10.4.3 網路出版環境下網路編輯的特點分析 273
第十一章 2013-2014年中國網路出版業重點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276
11.1 時代出版 276
11.1.1 企業簡介 276
11.1.2 2014年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276
11.1.3 公司網路出版行業子公司介紹 278
11.1.4 2008-2014年公司手機動漫雜志《移動漫》經營情況分析 279
11.1.5 公司引進網路化英語同步教材 280
11.1.6 皖版漫畫《魔術筆記》電子書出版 280
11.2 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 281
11.2.1 企業簡介 281
11.2.2 2014年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283
11.2.3 2014年盛大網路業務協同發展分析 284
11.2.4 盛大文學籌備出版手機小說圖書 285
11.2.5 盛大網路與中國網路電視台展開全面戰略合作 286
11.2.6 盛大文學收購榕樹下和瀟湘書院 286
11.2.7 盛大文學「一人一書(OPOB)計劃」與「雲中圖書館」分析 287
11.3 漢王科技 289
11.3.1 公司簡介 289
11.3.2 2014年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289
11.3.3 漢王電紙書市場份額分析 291
11.4 網易公司 292
11.4.1 企業簡介 292
11.4.2 2014年網易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293
11.4.3 2014年網易網路游戲發展現狀分析 294
11.5 中青寶網 295
11.5.1 公司簡介 295
11.5.2 2014年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296
11.5.3 中青寶網游出版核心競爭力分析 297
11.5.4 2014年公司經營計劃 298
11.6北京完美時空網路技術有限公司 299
11.6.1公司簡介 299
11.6.2 2014年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301
11.6.3 完美時空旗下文學網站介紹 303
11.7 人民教育出版社 304
11.7.1 企業簡介 304
11.7.2 人教社《英語(新目標)》網路教材上市 304
11.7.3 人教社「英語互動Q學堂」網路教材特點分析 305
11.7.4 人教社網路教材被列入「十一五」規劃課題 306
11.8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307
11.8.1 企業簡介 307
11.8.2 外教社電子和網路出版產業概況 308
11.8.3 外教社網路出版物情況介紹 308
11.8.4 外教社手機網站正式開通 310
11.9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術有限公司 311
11.9.1 企業簡介 311
11.9.2 方正阿帕比電子書發展現狀分析 313
11.9.3 方正阿帕比網路出版技術應用現狀分析 313
11.10 其他企業介紹 314
11.10.1 鳳凰集團 314
11.10.2 重慶維普資訊有限公司 315
11.10.3 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316
11.10.4 龍源期刊網 318
11.10.5 空中網 320
第十二章 2015-2020年網路出版業的前景與趨勢預測 324
12.1 2015-2020年中國網路出版業發展前景分析 324
12.1.1 中國網路出版業與傳統出版將共存互補 324
12.1.2 中國網路出版產業鏈整體化發展前景分析 325
12.1.3 中國學術文獻網路出版市場潛力無限 326
12.1.4 中國手機網路游戲發展前景分析 329
12.1.5 微博客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330
12.2 2015-2020年中國網路出版業發展趨勢預測 331
12.2.1 網路出版的出版主體將變化 331
12.2.2 網路出版版權問題將解決 332
12.2.3 網路出版物價格將上漲 332
12.2.4 網路出版技術上將有突破 332
12.2.5 網路出版物存儲介質多樣化 333
12.2.6 相關產業的融合趨勢 333

② 中國數字出版業在發展途中所遭遇的困境有哪些

目前,我國數字出版產業正處於初期的高速發展階段,轉型過程中應該注意:

1. 優質內容乏善可陳,創新不足。數字世界,信息完全開放對等,消費者只會對引起自己興趣的優質產品產生購買慾望。創新將是數字出版未來一段發展時間的主要核心關鍵詞。
2. 法律保護問題。法律環境和版權保護亟須加強;侵權盜版現象嚴重;執法和監管方式亟待加強;手機成本監管亟待加強。
3. 技術標准難以統一;缺乏統一平台下的技術與資源交流。
4. 企業層面的問題。發展方向不明;領導不重視、認識不足,企業缺乏信心;
5. 缺乏復合型數字出版人才;產品缺乏競爭力;產業鏈斷裂;產業鏈利益分配不均衡。
6. 還應該注意政府對行業的支持和要求,監管機制不全。
7. 缺乏全數字化流程的操作,沒有一個統一健全的機制。
8. 傳統出版社對自己產業鏈的有效整合,形成一個全新的數字出版產業。
9. 數字出版產業要首先考慮方向。傳統出版對風險比較敏感,但數字出版的決策層要學會如何快速想明白:方向對不對、選點准不準,而不是因為算不清楚投資回報率就先袖手旁觀了。

與傳統出版業產業鏈相比,數字出版產業鏈的最大特徵是設備製造商和技術提供商的地位凸顯。它的另一特點是簡化了出版流程,縮短了流通環節,使讀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從出版社網站、光碟、智能手機、掌上電腦、電子移動終端等許多地方方便、快捷、直接地獲取到數字內容資源。
出版從傳統的物流轉變為信息流,從單向傳遞轉變為雙向互動,從以產品為主轉變為以產品和服務為主。服務為主,必將是出版社未來必不可忽視的一個發展因素。

③ 概括網路文學的發展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網路文學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作協2018年5月17日在杭州網路文學周上首次發布的《中國網路文學藍皮書(2017)》披露: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路文學用戶3.78億,其中手機網路文學用戶3.44億。國內45家重點文學網站的原創作品總量達1 646.7萬種。中國網路文學創作隊伍非簽約作者達1 300萬人,簽約作者約68萬人,總計約1 400萬人。
從1994年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始,二十餘年來,中國的網路文學無論是作者數量、傳播平台、閱讀群體,還是產業化延伸,其數量與規模,都出現了深刻的變化和飛速的增長。在世界范圍內,從文學發展史和出版史的角度來看,網路文學無疑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一、中國網路文學的現狀
(一)中國網路文學的特點
中國的網路文學,無論是作者的創作、作品的發布,還是讀者的閱讀,均是在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上完成的。與傳統的文學創作與出版比較,網路文學的創作與出版呈現四個特點:一是創作主體相對自由,無論是題材的選擇,還是表現手法的運用,作者都是在沒有任何範式約束的氛圍中進行文學創作;二是沒有層層的審查與曠日持久的等待,作者只要輕輕地敲擊一下鍵盤,作品就會立即發表;三是網路文學巨大的作品數量,使讀者可以從容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還可以與作者互動,交流自己閱讀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作者的創作;四是作品的價值由讀者的付費閱讀與打賞體現。
隨著網路文學的發展和管理機構的要求,互聯網平台和網站開始藉助軟體對作品進行必要的審查。但由於網路文學作品數量巨大,審查只能是對關鍵詞加以審核,對作品的藝術價值、思想傾向、語言文字的表達水平,只能交由讀者來評判。讀者的點贊和打賞,購買與否,是檢驗網路文學能否生存的唯一標准,也是作者能否為讀者接受的試金石。
(二)中國網路文學的作者群體
基於艾瑞咨詢的監測統計,2017年,網路文學作者數量與2015年相比,增長了30.2%。以閱文集團為例,到2017年12月31日,其平台上作者已達690萬人,掌閱原創作者達到1.5萬名。在網路文學作者中,20世紀90年代及以後出生的居多,40歲以上的只佔作者總數的4.9%,網路文學作者的平均年齡是27歲,大多生活在二三線城市。作者中有如安妮寶貝、李尋歡、當年明月、寧財神這樣的專業作家,但大多是業余寫手,很多是在校大學生。這些寫手,往往系非文學專業畢業,理工科學歷居多。如網路知名作家血紅是武漢大學計算機系畢業,驍騎校是電力工程師。為了方便管理和付酬,網路平台一般將作者分為五個星級,一星級為小白作者,二至四星級為普通作者,五星級為大神作者。按閱文集團自己制定的評級標准,大神作者占作者總數的17.8%。大神作者是平台和讀者關注的對象,也是平台創造經濟效益的主要保證。一批大神作者已經成為品牌,如20世紀90年代的五駕馬車——痞子蔡、安妮寶貝、李尋歡、寧財神、邢育森,目前活躍的作者如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江南、酒徒、蔣勝男等。
網路文學的作者,往往通過舉辦寫作大賽和文學年會來發掘。對於有潛力的作者,進行作品定製,由專人輔導,或者與傳統的教學研究機構合作,請專家授課,提高作者的寫作能力。2013年,在中國作家協會的指導下,中文在線聯合其他網路平台,在京成立網路文學大學,聘請諾貝爾獲獎者莫言擔任首任校長。網路文學作者只要提供2萬字以上的作品,即可成為網路文學大學的學生。閱文集團於2017年6月發布內容全生態戰略,並成立內容產業基金,從優質內容出版、內容方商業扶持、內容品牌傳播和優秀青年作家創作扶持四個方面支持作者進行創作。阿里文學也與其影視業務共同宣布將為內容生產者提供包括平台、IP、宣傳等資源在內的一站式服務。
與此同時,網路文學作者受到各級主管部門的重視,除中國作家協會成立網路文學委員會外,各地作協相繼成立了網路文學專業委員會,部分作者加入了作家協會組織。這標志著整個社會對網路文學身份的認同,網路文學的價值為主流文化所逐步接受。
(三)網路文學的主要發表平台
中國的網路文學發表平台,曾經有上千家之多,後來盛大集團與騰訊閱文集團、中文在線通過資本運作,將一些優秀的網站集中到幾家主要的平台運營。從2017年網路文學平台日更新作品數量看,閱文集團及旗下起點中文、雲起書院、創世中文網、起點女生網、晉江文學網、瀟湘書院位列網路平台前10名,其中起點中文網日更新作品數量過萬,排名第一。縱橫中文網、塔讀文學、紅薯小說網、17K小說網,位列第二梯隊。從絕對數量來看,閱文集團以72%的作品數量佔比、88%的作者數量佔比位列第一。截至2017年6月,閱文集團擁有640萬位作者和960萬部文學作品,中文在線、掌閱及網路文學位列二、三、四名,中文在線、掌閱及阿里文學分別擁有300萬、50萬、40萬部作品。移動終端目前由掌閱、QQ閱讀領先。速途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網路文學市場規模已增長至130億元,2017年,國內市場份額名列前位的多家網路文學網站中作品的總數約為1 647萬,預計2019年,作品規模將超過2 000萬。
(四)網路文學的作品類型
中國的網路文學一改過去傳統文學作品中體裁劃分的方法,加上網路技術的發展,很多作品有意將不同體裁融合在一起,並運用了多媒體的表達手法,形成獨有的網路體。但是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大多數網站將作品劃分為玄幻、奇幻、都市、歷史、軍事、競技、美文、同人等類型。在虛構類作品中,又分為穿越、架空。為了方便讀者查找,以言情小說為例,網站往往將作品貼上不同的標簽:一見鍾情、青梅竹馬、歡喜冤家、辦公室戀情、前世今生、靈異爆笑、情有獨鍾、日久生情、後知後覺等。讀者從這些標簽中,能夠迅速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
網路文學作者的素材,一是取材於現實生活;二是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和營養,如從中國歷史、神話、古典小說中尋找人物和情節線索;三是從游戲中尋找題材;四是根據科學的有限假設而虛構的幻想事件。
(五)網路文學的閱讀
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統計報告》),如前所述,截至2017年12月,網路文學用戶規模達到3.78億,較2016年年底增加4 455萬,占網民總體的48.9%。手機網路文學用戶規模為3.44億,較2016年年底增加3 975萬,占手機網民的45.6%。另據《2016—2017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文學網站日更新總字數達2億漢字,文學網頁日瀏覽量達到15億次。與此同時,網路文學在數字閱讀中的主流地位日益提高,《2016年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相對於2015年,2016年數字閱讀內容總量增長率達到88.2%,其中原創佔比從69%上升到79.7%。
(六)網路文學的產業化延伸
網路文學作為重要的IP資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網路文學的很多作品除以紙介質圖書形式出版外,還改編為游戲、動漫、電影、電視劇、有聲讀物及周邊產品,全版權、全產業鏈的經營模式逐步形成。從最早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到《明朝那些事兒》《誅仙》,從《杜拉拉升職記》到《歡樂頌》,這些圖書不僅在網路上受到熱捧,出版為紙介質圖書後,也連續佔領國內的圖書暢銷榜。如《杜拉拉升職記》從一個不到2 000字的博客,延伸到系列圖書、電影、電視、話劇、音樂劇、周邊產品,形成一個10億元的大產業。
(七)網路文學的盈利模式
中國的網路文學,最初是免費閱讀,從2002年開始,起點中文網試行收費閱讀,這種模式很快被其他網站效仿。多年的探索發展,中國網路文學產業運營模式逐漸成熟。一條由網路寫手、文學網站、內容經紀人、出版商、影視投資商、游戲廠商、動漫公司,以及電信運營商、客戶端產品製造商、廣告代理商等組成的完整而復雜的產業鏈已經形成,並逐步形成了以作品版權為中心的運營模式,其盈利來源主要包括VIP付費閱讀收入、網路廣告收入、無線閱讀運營收入,以及線下出版、影視改編、動漫遊戲改編等版權延伸收入。其中,VIP付費閱讀和無線閱讀運營是最重要的兩大營收來源。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手機等移動終端已經成為網路文學閱讀最重要的載體。
同時,如前所述,高點擊率的網路文學改編成實體圖書後,也會獲得一筆不菲的版稅收入。據《華西都市報》2018年4月11日刊登的《霸榜中國網路作家富豪榜》,2017年,網路文學作家唐家三少年收入1.3億元,天蠶土豆年收入1.05億元。據此推算,網路平台的收入也不菲。《統計報告》顯示:網路文學業務營收也進入全面盈利期。公開資料顯示,閱文、掌閱、縱橫等網路文學企業在2017年均已實現盈利。除此之外,2017年下半年,國內兩大網路文學平台閱文集團和掌閱科技相繼上市,從資本市場融到了所需的資金。
二、中國網路文學的貢獻
首先,網路文學在探索中發展,產生了一批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的優秀作品。從中國文學史的發展角度來看,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網路文學通過二十餘年的發展,帶著信息化時代的技術特徵,佔領了中國的文化版圖。盡管網路文學的大多數作品因為寫作的倉促,還存在這樣那樣的藝術缺陷,但正由於其規模龐大,沙裡淘金,其中還是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2008年,在中國作家協會指導下,《長篇小說選刊》雜志社和中文在線曾舉辦過一次網路文學十年盤點,評出了十大優秀作品:《此間的少年》《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新宋》《竊明》《韋帥望的江湖》《塵緣》《家園》《紫川》《無家》《臉譜》。同時,還有一批受到讀者好評的作品,如《誅仙》《明朝那些事兒》《星辰變》《夢回大清》《斗羅大陸》等。這些作品因其在網上的點擊率很高,成為各家出版社關注和追逐的出版資源。據統計,網路文學每年向實體出版輸送的文藝類新書和暢銷書占其總數的1/2以上。2017年,在網路上先發表又以紙介質的形式出版了網路小說6 492部。同時,網路文學業已成為各大文化公司掘金的一塊寶地,許多網路作品被改編為影視作品後贏得了很高收視率,如《小兒難養》《後宮甄嬛傳》《裸婚時代》《步步驚心》《失戀33天》《山楂樹之戀》等。同時,網路文學逐漸被主流文學接納。2009年,網路作家阿耐所著的《大江東去》成為第一部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網路小說;《上海文學》雜志的編輯金宇澄發表在上海「弄堂」論壇上的網路文學《繁花》經反復修改後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其次,網路文學的IP開發推動了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國的網路文學,與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日本的動漫,成為風靡世界的文化現象。網路文學作為重要的IP資源,IP經營不僅成為網路文學自身的重要收入來源,也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甚至一個產業的繁榮。2017年,由網路文學經過加工而出版的紙介質圖書達到6 492部,改編電影電視連續劇2 427部,游戲605部,動漫712部。根據網路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占據了影視劇市場的半壁江山,除此之外,聽書作為網路文學的衍生業務得到迅速發展。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2017年4月發布的《2016年中國閱讀白皮書》數據,2016年國內近7成數字閱讀用戶用過聽書功能,聽書用戶超過1億,願意付費的用戶比例達到65.3%。在這一趨勢下,蜻蜓FM、懶人聽書等垂直應用均在2017年獲得過億元人民幣融資;而微信讀書也於2017年7月發布新版本,宣布全面上線音頻內容。天涯社區、鐵血科技、天下書盟、博易創等數量眾多的網路文學公司在新三板掛牌。
同時,網路文學的IP運作模式從一次性售賣向深度開發全方位合作發展。網路文學與網路游戲、網路動漫、網路影視、網路音樂等多元文化相互滲透,根據網路小說改編的《微微一笑很傾城》電視劇與移動游戲《倩女幽魂》實現雙向劇情滲入,影視與游戲深入融合。游戲工作委員會數據顯示,2016年影游聯動開發的移動游戲實際收入達89.2億元。
最後,網路文學逐步由國內走向國外,網路平台不僅獲得了經濟效益,而且彰顯了中國文化的軟實力。互聯網時代,網路文學在中國產生的影響,很快也在世界各國贏得了反響。富有中國元素的武俠、玄幻、科幻、言情等網路作品,以其曲折離奇的情節、引人入勝的敘述,吸引了海外的讀者。據統計,盛大文學網站曾有超過3 600萬注冊網民,其中有30%的網民來自國外,網民分布在全球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起點中文網3 100萬注冊網民中,同樣有30%來自海外,分布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晉江原創網日均瀏覽量超過4 000萬,擁有注冊網民320萬,全世界共有211個國家和地區的網民訪問過晉江原創網,海外流量佔全站流量的30%以上。
中國網路文學出海,與網文海外門戶及網文翻譯網站的建立是分不開的。目前,在網文翻譯網站中,Wuxiaworld(武俠世界)是海外本土第一批成立的中國網文翻譯網站,2014年12月成立至今,已擁有了一批忠實的用戶,並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Wuxiaworld在全球網站排名為1 005,擁有來自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讀者。Gravity Tales是一個本土作者的翻譯+原創平台,不僅與閱文集團合作,對中國網文進行翻譯,而且擁有原創版塊,孵化了一批平台自身的網路小說作者。
與此同時,中國的網路文學也被海外的出版商所青睞。《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藏地密碼》《誅仙》《杜拉拉升職記》等一大批圖書的版權被世界各地的出版商所購買。從輸出國家來看,從最初的東南亞,到日韓等國,再到後來的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土耳其等歐美國家,足跡已遍布二十多個國家,被翻譯為英語、韓語、泰語、日語等十幾種語言文字。
另外,網路文學網站主動走向海外,重視海外布局。如中文在線在歐洲和美國設立分公司,向海外讀者推廣網路文學。2017年5月,起點中文網的國際版——起點國際正式上線。目前,起點國際已上線九十多部作品,語種以英文為主,首波主打品類以仙俠、玄幻、科幻、都市等題材為主,除PC端以外,Android及ios版本APP也已同步上線。
三、中國網路文學尚需努力的地方
(一)網路文學作品的質量參差不齊
第一,不少作品思想內容膚淺,創作態度主觀隨意。網路文學的作者為了取悅讀者,營造一種狂歡的氛圍,往往有意反傳統、打破規范,惡搞歷史和文化,生造語言文字。同時,跟風、抄襲、注水現象十分嚴重。第二,暴力色情隱現其中。無論是標題還是作品的內容,往往有一些露骨的色情、暴力、兇殺情節,有些還宣揚一夜情、換妻、虐戀等不健康的觀念。第三,思想傾向不夠健康。盡管近年來因為監管加強,色情描寫的作品有所減少,但作品宣揚的權力、金錢、物質崇拜仍然充斥網路文學。不少穿越小說,都是描寫草根穿越到另一個世界,不是當「王爺」,就是娶得三妻四妾,或者獲得巨額財富。第四,語言文字粗疏。在網路文學世界裡,20萬字是短篇,中篇在20萬到60萬字,比較走紅的網路小說,都以千萬字計。在網上連載的作品,作者一天要「碼」1萬字左右。在這種以迎合讀者,等待點擊的狀態下創作的作品,缺少生活的積淀,缺少藝術的構思,缺少修改打磨,其粗疏可想而知。阿耐網路長篇小說《大江東去》雖然最後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但長江文藝出版社的責任編輯在稿件修改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天蠶土豆的《斗破蒼穹》在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時,責任編輯雇請了幾位武漢大學研究生為其整理,做了大量的刪削工作方達到出版水平。第五,模仿抄襲嚴重。網路文學由於是類型化寫作,很多情節的設置已經形成了模式,因此,作品的抄襲現象比較嚴重。還有一些作者使用網路軟體寫作,盡管不能指證其作品抄襲某部作品,但這種機器寫作的方式缺少感情投入,很難突破原有模式。
(二)網路文學需要多方扶持
與傳統文學創作相比,網路文學的進入門檻很低,很多作者缺少文學修養和寫作技巧,作品一味地迎合讀者,追求點擊率,結果「鴻篇巨制」很多,但缺少文學性和思想深度。中國的網路文學如果要實現經典化,在中國文學史和出版史上留下一批精品,必須在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提高作者自身的文學修養和文學史意識。目前有些網站組織重要的「大神」級作者與傳統作者結對子,或者組織專家講學,將他們送到魯迅文學院之類的機構學習,意在提高作者的寫作水平。但短期的學習並不能迅速提高寫作能力,網路作者自己要有意識地閱讀文學經典,放慢寫作速度,有意識地打造能夠傳之後世的文學精品。第二,展開必要的網路文學批評。現在對網路文學的評價,主要從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方向來做宏觀的判斷,印象式批評多,對具體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缺少學理性的分析,有關部門要組織批評家,放下身段,客觀地分析當前網路文學的趨勢,展開對作家作品的有理論有深度的批評。第三,引導網路文學進入主流社會。目前各級作家協會都十分重視網路文學作者的創作,很多作者從網路文學的世界走入了文學主流群體,如安妮寶貝、金宇澄、慕容雪村、張悅然、當年明月、李可等,他們的不少作品已經成為文學精品進入文學史的視野。但與龐大的網路文學作者隊伍相比,這些作者僅僅是「冰山之一角」,主流社會對網路文學要採取包容和引導的態度,在探索中提高網路文學的文學性與思想性,讓網路文學從草根進入殿堂,真正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標志性的文化現象。

④ 數字出版的發展方向

「十一五」期間,我國數字出版的產品形態基本顯現,主要包括電子圖書、數字報紙、數字期刊、網路原創文學、網路教育出版物、網路地圖、數字音樂、網路動漫、網路游戲、資料庫出版物、手機出版物等。
《2013-2017年中國數字出版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數字出版總產出由2006年的213億元擴張至2010年的1058.4億元,手機出版、網路游戲和網路廣告儼然已經發展成數字出版產業的三大巨頭;產業融合逐漸深入,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原本嚴格區分的行業邊界愈發模糊,內容提供商、技術提供商和渠道運營商之間的相互融合越來越深入。
大眾傳播領域不斷發展,傳統信息傳播方式已經發生改變,新媒體傳播方式快速搶占市場份額,互動成為數字出版產業快速發展的基礎;數字技術在出版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內容的編輯、製作、印刷復制、發行、傳播和消費都與技術進步緊密相關。
雖然中國數字出版行業發展較快,但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產業鏈各環節贏利模式尚不清晰,這主要源於行業缺乏相應標准、技術與內容錯位、數字出版內容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數字出版以低價優勢將閱讀者從圖書館、書店拉到電子設備終端,而低價不僅歸功於從紙張到硬碟的成本下降,更源於著作人的收益被變相壓榨(著作價值不應隨介質改變而改變)。
為了數字出版產業健康發展,中國政府部門加大了對數字出版業的支持與立法的力度,中國數字出版「十二五」規劃指出,數字出版已經成為新聞出版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出版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數字出版產業,已成為中國實現向新聞出版強國邁進的重要戰略任務。同時,數字出版產業相關基地紛紛設立和行業協會聯盟的成立加強了社會對數字出版知識產權的保護,加快了數字出版行業標準的建設進程,數字出版業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中國出版業界將更多的目光轉向數字出版,這一方面來自於數字出版本身所具備的潛力,另一方面則來自於國家對數字出版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政策支持。此外,讀者閱讀環境、閱讀方式和閱讀需求的改變都在不斷增加著數字出版的市場容量,同時,由於網路與生俱來的特質,網路科技的日益發展使得數字出版相對於傳統出版具有極大的優越性,孕育著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⑤ 報紙行業現在是什麼樣的狀況報社員工能轉行做什麼工作

二十一世紀以來,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對傳統報紙產生了巨大沖擊。新媒體在當下十分普及,2014年全國報紙總體零售量下滑到30.5%。面對如此巨大堪稱「斷崖式」的下滑量,隨之而來的就是廣告投資的大幅下降。使得報紙的整體質量,發售情況又受到了新的巨大影響。

據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平均每個人每天用手機閱覽的時間為62.21分鍾,相比較於2014年增加28.39分鍾;相對而言閱讀報紙和期刊的時間大幅減少,而中國的網民卻在穩步攀升,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規模極其龐大。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數字出版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數字出版營業收入達到了5300億,較2015年增長20.4%。雖然我國數字出版營業收入的增速有所放緩,但仍遠高於行業整體增長速度,佔新聞出版全行業的營業收入比重提高到了22.9%。數字出版繼續保持了高速的增長,已經成為了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主要增長極。

面對互聯網的沖擊,部分傳統的紙質媒體迫不得已將原有的紙媒轉變為網路電子版以迎合時代需求。不過傳統報紙也有其自身的優勢,面對新媒體的猛烈沖擊,傳統報紙切不能自亂陣腳,而應堅守自身之長處,發揚傳統優勢,進一步將新聞做精、做優,依靠品質贏得讀者,憑借信念贏取希望。

⑥ 數字出版行業有前景嗎

數字出版是一個 新興行業 前景當然是非常的好了 但目前遇到的瓶頸問題也很多 看你是參與數字出版的那個環節了。我理解的數字出版目前是幾大行業所交匯在一塊的數字出版:
第一:互聯網行業(網路、騰訊、新浪、淘寶、當當網等都已經進軍這塊了)
第二:電信行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目前都在搞各自的閱讀基地或是閱讀器)
第三:IT行業或者是電子產品(蘋果、漢王、方正、諾基亞、愛國者等都在推出各自的應用系統或者是閱讀終端)
第四:傳統出版業(出版社、圖書公司、工作室)
目前最大的瓶頸不是技術問題是版權問題,國內版權太混亂,傳統出版業體制太落伍,出版體制沒有放開,導致目前發展的比較混亂非常的不正規。這個需要時間,我想至少要一年以上吧。
你說的以後就業,不知道這個以後是多長時間,我只能說目前處於跑馬圈地的時期。
另外再告訴你數字出版的前景你可以參考一下這個世紀初的SP行業,SP行業當年也是非常的火爆和風光的,短時間造就了像空中網、掌上靈通這樣的上市公司也造就了一大批富人。也是SP的產生在那個時候幫助眾多門戶網度過了世紀初最寒冷的冬天 哈哈 但由於整個行業的不規范 導致目前的衰弱 政府的打壓。給好評哦

⑦ 書刊印刷的書刊印刷行業發展

2011年,首都新聞出版版權工作將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以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不斷深化改革,加快資源整合,推進高新技術與出版產業的融合,創新和完善新聞出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化政府管理模式,提高服務水平,努力開創首都新聞出版和版權工作的新局面。從《2013-2017年中國期刊印刷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截至2010年11月底,北京地區新聞出版業收入達到466.17億元,同比增長9.45%;資產總額達到935.15億元,同比增長8.74%;利潤總額30.59億元;從業人員11.58萬餘人。新聞出版行業收入總額在全市文化創意產業9大領域中排名第四位。
未來將有可能出現以下趨勢:
1、大中型出版機構一體化運作;2、出版機構與技術提供商的合作將進一步深入;3、中小型出版機構將走服務外包之路;4、新型數字出版機構不斷涌現,以互聯網形態為主;5、閱讀器廠商開設網路書店;6、傳統渠道全面向電子渠道轉型;7、運營商進入全流程數字出版;8、將出現更加細分的專業資料庫服務商。
當然,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的發展,仍然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格式、產品價格、商業模式、結算、用戶體驗等諸多問題。
而這些趨勢的發展和問題的解決,都將基於一個主旋律:合作。而合作的目標是1+1=11。請注意,不是1+1=2,而是11,是希望獲得更大的價值,對於以幾何級數發展的產業而言,只有更大的價值才可以稱之為價值。為此,我們還要做很多艱苦而細致的工作,比如共同組建建設性聯盟,探討如何將數字出版與出版機構更深入結合,制定切合實際的數字出版戰略規劃,規范商業模式和市場策略,以及進一步釐清合作夥伴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一步明確我們要什麼,能給合作夥伴帶來什麼,我們的合作能給產業帶來什麼。
從這個角度上理解,「讓合作夥伴更有價值」具有現實意義,勢必將成為未來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重要話題。

⑧ 數字出版行業發展好嗎

數字出版是一個 新興行業 前景當然是非常的好了 但目前遇到的瓶頸問題回也很多 看你是參與數字答出版的那個環節了。我理解的數字出版目前是幾大行業所交匯在一塊的數字出版:
第一:互聯網行業(網路、騰訊、新浪、淘寶、當當網等都已經進軍這塊了)
第二:電信行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目前都在搞各自的閱讀基地或是閱讀器)
第三:IT行業或者是電子產品(蘋果、漢王、方正、諾基亞、愛國者等都在推出各自的應用系統或者是閱讀終端)
第四:傳統出版業(出版社、圖書公司、工作室)
目前最大的瓶頸不是技術問題是版權問題,國內版權太混亂,傳統出版業體制太落伍,出版體制沒有放開,導致目前發展的比較混亂非常的不正規。這個需要時間,我想至少要一年以上吧。
你說的以後就業,不知道這個以後是多長時間,我只能說目前處於跑馬圈地的時期。
另外再告訴你數字出版的前景你可以參考一下這個世紀初的SP行業,SP行業當年也是非常的火爆和風光的,短時間造就了像空中網、掌上靈通這樣的上市公司也造就了一大批富人。也是SP的產生在那個時候幫助眾多門戶網度過了世紀初最寒冷的冬天 哈哈 但由於整個行業的不規范 導致目前的衰弱 政府的打壓。

⑨ 數字圖書館的快速發展會給實體圖書館帶來哪些方面的重大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

資料來源:《2013-2017年中國數字圖書館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產業研究院
由此看來,「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有大批量的數字圖書館建設項目,同時國家在數字圖書館建設項目上的投入也將加大,數字圖書館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投資高潮。在此輪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建設中,具有技術優勢、資金實力和良好服務水平的數字圖書館建設和運營企業將獲取較高的投資回報,數字圖書館的軟體和硬體供應商也將從中受益。
此外,與數字圖書館行業發展相關的行業也具有一定的投資機會,如數字出版行業。近年來,我國數字出版行業快速發展,傳統出版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同時,各種移動平台設備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提升都為數字出版的發展帶來了壓力和契機。因此,在政府的扶持下,未來數字出版業必將得到快速發展。與此同時,與數字出版業關聯緊密的數字圖書館也將得到快速發展,且數字出版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也為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提供了市場容量,這也是數字圖書館行業的投資機會之一。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