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蕭紅牛車上發表時間

蕭紅牛車上發表時間

發布時間: 2021-03-19 22:31:25

① 牛車上 - 蕭紅

我復制下來了:

金花菜在三月的末梢就開遍了溪邊。我們的車子在朝陽里軋著山下的紅綠顏色的小草,走出了外祖父的村梢。
車夫是遠族上的舅父,他打著鞭子,但那不是打在牛的背上,只是鞭梢在空中繞來繞去。
「想睡了嗎?車剛走出村子呢!喝點梅子湯吧!等過了前面的那道溪水再睡。」外祖父家的女傭人,是到城裡去看她的兒子的。
「什麼溪水,剛才不是過的嗎?」從外祖父家帶回來的黃貓也好象要在我的膝頭上睡覺了。
「後塘溪。」她說。
「什麼後塘溪?」我並沒有注意她,因為外祖父家留在我們的後面什麼也看不見了,只有村梢上廟堂前的紅旗桿還露著兩個金頂。
「喝一碗梅子湯吧,提一提精神。」她已經端了一杯深黃色的梅子湯在手裡,一邊又去蓋著瓶口。
「我不提,提什麼精神,你自己提吧!」
他們都笑了起來,車夫立刻把鞭子抽響了一下。
「你這姑娘……頑皮,巧舌頭……我……我…」他從車轅轉過身來,伸手要抓我的頭發。
我縮著肩跑到車尾上去。村裡的孩子沒有不怕他的,說他當過兵,說他捏人的耳朵也很痛。
王雲嫂下車去給我采了這樣的花,又采了那樣的花,曠野上的風吹得更強些,所以她的頭巾好象是在飄著,因為鄉村留給我尚沒有忘卻的記憶,我時時把她的頭巾看成烏鴉或是鵲雀。她幾乎是跳著,幾乎和孩子一樣。回到車上,她就唱著各種花朵的名字,我從來沒有看到過她家這樣放肆一般地歡喜。
車夫也在前面哼著低粗的聲音,但那分不清是什麼詞句。那短小的煙管順著風時時送著煙氛。我們的路途剛一開始,希望和期待都還離得很遠。
我終於睡了,不知是過了後塘溪,是什麼地方,我醒過一次,模模糊糊的好像那管鴨子的孩子仍和我打著招呼,也看到了坐在牛背上的小根和我告別的情景,……也好象外祖父拉我的手又在說:「回家告訴你爺爺,秋涼的時候讓他來鄉下走走。……你就說老爺腌的鵪鶉和頂好的高粱酒等著他來一塊喝呢!……你就說我動不了,若不然,這兩年,我總也去……」
喚醒我的不是什麼人,而是那空空響的車輪。我醒來,第一下看到的是那黃牛自己走在大道上,車夫並不坐在車轅。在我尋找的時候,他被我發現在車尾上。手上的鞭子被他的煙管代替著,左手不住的在擦著下顎,他的眼睛順著地平線望著遼闊的遠方。
我尋找黃貓的時候,黃貓坐到五雲嫂的膝頭上去了,並且她還撫摸貓的尾巴。我看看她的藍布頭巾已經蓋過了眉頭,鼻子上顯明的皺紋因為掛了塵土,便顯明起來。
他們並沒有注意到我的醒轉。
「到第三年他就不來信啦!你們這當兵的人……」
我就問她:「你丈夫也是當兵的嗎?」
趕車的舅舅,抓了我的辮發,把我向後拉了一下。
「那麼以後……就總也沒有信來?」他問她。
「你聽我說呀!八月節剛過,………可記不得那一年啦,吃完了早飯我就在門前喂豬,一邊[口空][口空]的敲著槽子,一邊[口高]嘮[口高]嘮的叫著豬。……那裡聽得著呢?南村王家的二姑娘喊著:『五雲嫂,五雲嫂,……』一邊跑著一邊喊:『我娘說,許是五雲哥給你捎來的信。』真是,在我眼前的真是一封信,等我把信拿到手哇!看看……我不知為什麼就止不住心酸起來。……他還活著嗎!他……眼淚就掉在那紅箋條上,我就用手去擦,一擦這紅白子就印到白的上面去。把豬食就丟在院心,……進屋換了件干凈衣袋。我就趕緊跑,跑到南村的學房見了學房的先生,我就一面笑著,就一面流著眼淚,……我說:『是外頭人來的信,請先生看看,……一年來的沒來過一個字。』學房先生接到手裡一看就說不是我的。那信我就丟在學房裡跑回來啦!……豬也沒有喂,雞也沒有上架,我就躺在坑上啦!……好幾天,我象失了魂似的。」
「從此就沒有來信?」
「沒有。」她打開了梅子湯的瓶口,喝了一碗,又喝一碗。
「你們這當兵的人,只說三年二載,……可是回來,……回來個什麼呢!回來個魂靈給人看看吧!……」
「什麼?」車夫說:「莫不是陣亡在外嗎?……」
「是,就算吧!音信皆無過了一年多。」
「是陣亡?」車夫從車上跳下去,拿了鞭子,在空中抽了兩下,似乎是什麼爆裂的聲音。
「還問什麼,……這當兵的人真是凶多吉少。」她揩皺的嘴唇好象撕裂了的綢片似的,顯著輕浮和單薄。
車子一過黃村,太陽就開始斜了下去,青青的麥田上飛著鵲雀。
「五雲哥陣亡的時候,你哭嗎?」我一面捉弄著黃貓的尾巴,一面看著她。但她沒有睬我,自己在整理著頭巾。
等車夫顛跳著來在了車尾,扶了車欄,他一跳就坐在了車轅,在他沒有抽煙之前,他的厚嘴唇好象關緊了的瓶口似的嚴密。
五雲嫂的說話,好象落著小雨似的,我又順著車欄睡下了。
等我再醒來,車子停在一個小村頭的井口邊,牛在飲著水,五雲嫂也許是哭過,她陷下的眼睛高起了,並且眼角的皺紋也張開來。車夫從井口攪了一桶水提到車子旁邊:
「不喝點嗎?清涼清涼,……」
「不喝。」她說。
「喝點吧,不喝就是用涼水洗洗臉也是好的。」他從腰帶上取下手巾來,浸了浸水。「擦一擦!塵土迷了眼睛,……」
當兵的人,怎麼也會替人拿手巾?我感到了驚奇。我知道的
當兵的人就會打仗,就會打女人,就會捏孩子們的耳朵。
「那年冬天,我去趕年市,……我到城裡去賣豬鬃,我在年市上喊著:『好硬的豬鬃來,……好長的豬鬃來,……』後一年,我好象把他爹忘下啦,……心上也不牽掛,……想想那沒有個好,這些年,人還會活著!到秋天,我也到田上去割高梁,看我這手,也吃過氣力,……春天就帶著孩子去做長工,兩個月三個月的就把家拆了。冬天又把家歸攏起來。什麼牛毛啦,……豬毛啦,……還有些收拾來的鳥雀的毛。冬天就在家裡收拾,收拾干凈啦呀!……就選一個曖和的天氣進城去賣。若有順便進城去的車呢!把禿子也就帶著,……那一次沒有帶禿子。偏偏天氣又不好,天天下清雪,年市上不怎麼鬧熱;沒有幾捆豬鬃也總賣不完。一早就蹲在市上,一直蹲到太陽偏西。在十字街口一家大買賣的牆頭上貼著一張大紙,人們來來往往的在那裡看,象是從一早那一張紙就貼出來了!也許是晌午貼的,……有的還一邊看,一邊念出來幾句。我不懂得那一套,……人們說是:『告示告示』。可是告的什麼,我不懂得那一套,……『告示』,倒知道是官家的事情,與我們做小民的有什麼長短!可不知為什麼看的人就那麼多,……聽說么,是捉逃兵的『告示』,……又聽說么,……又聽說么,……幾天就要送到縣城來槍斃。……」
「哪一年?民國十年槍斃逃兵二十多個的那回事嗎?」車夫把捲起的衣袖在下意識地把它放下來,又用手扶著下顎。
「我不知道那叫什麼年,……反正槍斃不槍斃與我何干,反正我的豬鬃賣不完就不走運氣,……」她把手掌互相擦了一會,猛然,象是拍著蚊蟲似的,憑空打了一下:
「有人念著逃兵的名字,……我看著那穿黑馬褂的人,……我就說:『你再念一遍。』起先豬毛還拿在我的手上,……我聽到了姜五雲姜五雲的;好象那名字響了好幾遍,……我過了一些時候才想要嘔吐,……喉管里象有什麼腥氣的東西噴上來,我想咽下去,……又咽不下去。……眼睛冒著火苗。……那些看告示的人往上擠著,我就退在了旁邊,我再上前去看看,腿就不做主啦!看『告示』的人越多,我就退下來了!越退越近啦!……」
她的前額和鼻頭都流下汗來。
「跟了車,回到鄉里,就快半夜了,一下車的時候,我才想起了豬毛。……那裡還記得起豬毛,……耳朵和兩張木片似的啦!……包頭巾也許是掉在路上,也許是掉在城裡,……」
她把頭巾掀起來,兩個耳朵的下梢完全丟失了。
「看看,這是當兵的老婆,……」
這回她把頭巾束得更緊了一些,所以隨著她的講話那頭巾的角部也起著小小的跳動。
「五雲倒還活著,我就想看看他,也算夫婦一回。……」
「……二月里,我就背著禿子,今天進城,明天進城,……『告示』聽說又貼了幾回,我不去看那玩意兒,我到衙門去問,他們說:『這里不管這事。』讓我到兵營里去,……我從小就怕見官,……鄉下孩子,沒有見過。那些帶刀掛槍的,我一看到就發顫,……去吧!反正他們也不是見人就殺。……後來常常去問,也就不怕了。反正一家三口,已經有一口拿在他們的手心裡。……他們告訴我,逃兵還沒有送過來。我說什麼時候才送過來呢?他們說:『再過一個月吧!』……等我一回到鄉下就聽說逃兵已從什麼縣城,那是什麼縣城?到今天我也記不住那是什麼縣城,……就是聽說送過來啦就是啦,……都說若不快點去看可就沒有了。我再背著禿子,再進城……去問問兵營的人說:『好心急,你還要問個百八十回。不知道,也許就不送過來的。』……有一天,我看著一個大官,坐著馬車,釘東釘東的響著鈴子,從營房走出來了。……我把禿子放在地上,我就跑過去,正好馬車是向著這邊來的,我就跪下了,也不怕馬蹄就踏在我的頭上。」
「『大老爺,我的丈夫……姜五……』我還沒有說出來,就覺得肩膀上很沉重……那趕馬車的把我往後面推倒了。好象跌了跤似的我爬在道邊去。只看到那趕馬車的也戴著兵帽子。」
「我站起來,把禿子又背在背上,……營房的前邊,就是一條河,一個下半天都在河邊上看著河水。有些釣魚的,也有些洗衣裳的。遠一點,在那河灣上,那水就深了,看著那浪頭一排排的從眼前過去。不知道幾百條浪頭都坐著看過去了。我想把禿子放在河邊上,我一跳就下去吧!留他一條小命,他一哭就會有人把他收了去。」
「我拍著那小胸脯,我好象說:『禿兒,睡吧。』我還摸摸那圓圓的耳朵,那孩子的耳朵,真是,長得肥滿和他爹的一模一樣。一看到那孩子的耳朵,就看到他爹了。」
她為了贊美而笑了笑。
「我又拍著那小胸脯,我又說:『睡吧!禿兒。』我想起了,我還有幾吊錢,也放在孩子的胸脯里吧!正在伸,伸手去放……放的時節,……孩了睜開眼睛了。……又加上一隻風船轉過河灣來,船上的孩子喊媽的聲音我一聽到,我就從沙攤上面……把禿子抱抱在……懷里了。……」
她用包頭巾象是緊了緊她的喉嚨,隨著她的手,眼淚就流了下來。
「還是……還是背著他回家吧!那怕討飯,也是有個親娘……親娘的好。……」
那藍色頭巾的角部,也隨著她的下顎也顫抖了起來。
我們車子的前面正過著一堆羊群,放羊的孩了口裡響著用柳條做成的叫子,野地在斜過去的太陽里分不出什麼是花,什麼是草了!只是混混黃黃的一片。
車夫跟著車子走在旁邊,把鞭梢在地上盪起著一條條的煙塵。
「……一直到五月,營房的人才說:『就要來的,就要來的。』」
「……五月的末梢,一隻大輪船就停在了營房門前的河沿上。不知怎麼這樣多的人!比七月十五著河燈的人還多。……」
她的兩只袖子在招搖著。
「逃兵的家屬,站在右邊。……我也站過去,走過一個帶兵帽子的人,還每人給掛了一張牌子。……誰知道,我也不認識那字。……」
「要搭跳板的時候,就來了一群兵隊,把我們這些掛牌子的……就圈了起來,……『離開河沿遠點,遠點,……』他們用槍把我們趕到離開那輪船有三四丈遠。……站在我旁邊的一個白鬍子的老頭,他一隻手下提著一個包裹,我問他:『老伯,為啥還帶來這東西?』……『哼!不!……我有一個兒子和一個侄子,……一人一包,……回陰朝地府,不穿潔凈衣裳是不上高的。』」
「跳板搭起來了,……一看跳板搭起來就有哭的。……我是不哭,我把腳跟立得穩穩當當的,眼睛往船上看著。……可是,總不見出來。……過了一會,一個兵官,挎著洋刀,手扶著欄桿說;『讓家屬們再往後退退,……就要下船,……』聽著[口高]嘮一聲,那些兵隊又用槍把手把我們向後趕了過去,一直趕上了道旁的豆田,我們就站在豆秧上,跳板又呼隆呼隆的又搭起了一塊。……走下來了,一個兵官領頭,……那腳鐐子,嘩啦嘩啦的,……我還記得,第一個還是個小矮個,……走下來五六個啦,……沒有一個象禿子他爹寬寬肩膀的,是真的,很難看,……兩條胳臂直伸伸的。……我看了半天功夫才看出手上都是帶了銬子的。旁邊的人越哭,我就格外更安靜。我只把眼睛看著那跳板,……我要問問他爹『為啥當兵不好好當,要當逃兵。……你看看,你的兒子,對得起嗎?』」
「二十來個,我不知道那個是他爹,遠看都是那麼個樣兒。一個青年的媳婦……還穿了件綠衣裳,發瘋了似的,穿開了兵隊搶過去了。……當兵的那肯叫她過去,……就把她抓回來,她就在地上打滾,她喊:『當了兵還不到三個月呀,……還不到……』兩個兵隊的人,就把她抬回來,那頭發都披散開啦。又過了一袋煙的工夫,才把我們這些掛牌子的人帶過去。……越走越近了,越近也就越看不清楚那個是禿子他爹。……眼睛起了白蒙……又加上別人都嗚嗚啕啕的,哭得我多少也有點心慌。……」
「還有的嘴上抽著煙卷,還有的罵著,……就是笑的也有。當兵的這種人……不怪說,當兵的不惜命。……」
「我看看,真是沒有禿子他爹,哼!這可怪事,……我一回身就把一個兵官的皮帶抓住:『姜五雲呢?』『他是你的什麼人?』『是我的丈夫。』我把禿子可就放在地上啦,……放在地上那不做美的就哭起來,我拍的一聲,給禿子一個嘴巴,……接著我就打了那兵官:『你們把人消滅到什麼地方去啦?!』」
「『好的……好傢伙……夠朋友……』那些逃兵們就連起聲來跺著腳喊。兵官看看這情形,趕快叫當兵的把我拖開啦,……他們說:『不只姜五雲一個人,還有兩個沒有送過來,明後天,下一班船就送來。……逃兵里他們三個是頭目。』」
「我背著孩子就離開了河沿,我就掛著牌子走下去了,我一路走,一路兩條腿發顫。奔來看熱鬧的人滿街滿道啦,……我走過了營房的背後,兵營的牆根下坐著那提著兩個包裹的老頭,他的包裹只剩了一個。我說:『老伯伯,你的兒子也沒來嗎?』我一問他,他就把背脊弓了起來,用手把鬍子放在嘴唇上,咬著鬍子就哭啦!」
「他還說:『因為是頭目,就當地正法了咧!』當時我還不知道這『正法』是什麼……」
她再說下去,那是完全不相接連的話頭。
「又過三年,禿子八歲的那年,把他送進了豆腐房,……就是一這樣:一年我來看他兩回。二年他回家一趟,……回來也就是十天半月的。……」
車夫離開車子,在小毛道上走著,兩只手放在背後,太陽從橫面把他拖成一條長影,他每走一步,那影子就分成了一個叉形。
「我也有家小,……」他的話從嘴唇上流了下來似的,好象他對著曠野說的一般。
「喲!」五雲嫂把頭巾放鬆了些。
「什麼!」她鼻子上的折皺糾動了一些時候:「可是真的?……兵不當啦也不回家?……」
「哼!回家!就背著兩條腿回家?」車夫把肥大的手揩扭著自己的鼻子笑了。
「這幾年,還沒多少賺幾個?」
「都是想賺幾個呀!才當逃兵去啦!」他把腰帶更束緊了一些。
我加了一件棉衣,五雲嫂披了一張毯子。
「嗯!還有三里路……這若是套的馬,……嗯!一顛搭就到啦,牛就不行!這牲口性子沒緊沒慢,上陣打仗,牛就不行。……」車夫從草包取出棉襖來,那棉祆順著風飛著草末,他就穿上了。
黃昏的風,卻是和二月里的一樣。車夫在車尾上打開了外祖父給祖父帶來的酒壇。
「喝吧!半路開酒壇,窮人好賭錢。……喝上兩杯,……」他喝了幾杯之後,把胸膛就完全露在外面。他一面吃嚼著肉乾,一邊嘴上起著泡沫,風從他的嘴邊走過時,他唇上的泡沫也宏大了一些。
我們將奔到的那座城,在一種灰色的氣候里,只能夠辨別那不是曠野,也不是山崗,又不是海邊,又不是樹林,……
車子越往前進,城座看來越退越遠。臉孔和手上,都有一種粘粘的感覺。……再往前看,連道路也看不到盡頭。……
車夫收拾了酒壇,拾起了鞭子,………這時候,牛角也模糊了去。
「你從出來就沒回過家?家也不來信?」五雲嫂的問話,車夫一定沒有聽到,他打著口哨,招呼著牛。後來他跳下車去,跟著牛在前面走著。
對面走過一輛空車,車轅上掛著紅色的燈籠。
「大霧!」
「好大的霧!」車夫彼此招呼著。
「三月里大霧……不是兵災,就是荒年。……」
兩個車子又過去了。

② 牛車上蕭紅結尾有什麼特點

牛車上蕭紅短文結尾有什麼特點

③ 蕭紅的牛車上文章概括

主要內容:作者一家人坐馬車從外祖父家去城裡看祖父。路上五雲嫂講了她丈夫當兵失蹤的故事,十分傷心。車夫自己也當過兵,因為窮沒臉回家。聽了五雲嫂的故事,大家都很同情她,很傷感。

④ 蕭紅共發表過幾個作品

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並寫下了散文內《孤獨的生活》,容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中篇小說:《麥場》(現名為《生死場》), 《馬伯樂》,《小城三月》,《牛車上》等。
短篇小說:《三個無聊人》 ,《王阿嫂的死》, 《後花園、祖父和我》, 《蕭紅代表作》等。
散文:《天空的點綴》 ,《失眠之夜》, 《在東京》 ,《火線外二章:窗邊、小生命和戰士》, 《餓》《回憶魯迅先生》,《橋》等。

⑤ 蕭紅牛車上牛車的作用

牛車成了兩個「天涯淪落人」命運的糾結點,雖屬巧合,確是通過偶然表現了必然。
小說憑借「我」的視點,描寫一輛在鄉間緩緩行進的牛車,通過五雲嫂及鄉親的親人被軍閥殘殺的遭遇,勾勒出一幅北中國軍閥混戰,勞動人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慘畫面,控訴了軍閥草菅人命的滔天罪行,含蓄地指明了勞動人民生活悲劇的根源。

⑥ 蕭紅的牛車上讀後感

牛車上
蕭紅
金花菜在三月的末梢就開遍了溪邊。我們的車子在朝陽里軋著山下的紅綠顏色的小草,走出了外祖父的村梢。
車夫打著鞭子,但那不是打在牛的背上,只是鞭梢在空中繞來繞去。「想睡了嗎?喝點梅子湯吧!」外祖父家的女傭人五雲嫂,是到城裡去看她的兒子的。
「喝一碗梅子湯吧,提一提精神。」她已經端了一柘深黃色的梅子湯在手裡,一邊又去蓋著瓶口。
「我不提什麼精神,你自己提吧!」
他們都笑了起來,車夫立刻把鞭子抽響了一下。
「你這姑娘……頑皮,巧舌頭……我……我……」他從車轅轉過身來,伸手要抓我的頭發。
我縮著肩頭跑到車尾上去。村裡的孩子沒有不怕他的,說他當過兵,說他捏人的耳朵也很痛。
五雲嫂下車去給我采了這樣的花,又采了那樣的花,曠野上的風吹得更強些,所以她的頭巾好像是在飄著,因為鄉村留給我尚沒有忘卻的記憶,我時時把她的頭巾看成烏鴉或是鵲雀。她跳著,幾乎和孩子一樣。回到車上,她就唱著各種花朵的名字,我從來沒有看到過她這樣放肆一般地歡喜。
我終於睡了。
「到第三年他就不來信啦!你們這當兵的人……」
他們並沒有注意到我的醒轉,我就問她:「你丈夫也是當兵的嗎?」
車夫抓了我的辮發,把我向後拉了一下。
「那麼以後……就總也沒有信來?」他問她。
「沒有。」她打開了梅子湯的瓶口,喝了一碗,又喝一碗。
「你們這當兵的人,只說三年=載……可是回來……回來個什麼呢!回來個魂靈給人看看吧……」
「什麼?」車夫說,「莫不是陣亡在外嗎……」
「是,就算吧!音信皆無過了一年多。」
「是陣亡?」車夫從車上跳下去,拿了鞭子,在空中抽了兩下,似乎是什麼爆裂的聲音。
「還問什麼……這當兵的人真是凶多吉少。」她揩皺的嘴唇好像撕裂了的綢片似的,顯得單薄。
車子一過黃村,太陽就開始斜了下去,青青的麥田上飛著鵲雀。
「五雲哥陣亡的時候,你哭嗎?」我一面捉弄著黃貓的尾巴,一面看著她。但她沒有睬我,自己在整理著頭巾。
五雲嫂的說話,好像落著小雨似的,我又順著車欄睡下了。
等我再醒來,車子停在一個小村頭的井口邊,牛在飲著水,五雲嫂也許是哭過,她陷下的眼睛高起了,並且眼角的皺紋也張開采。車夫從井口舀了一桶水提到車子旁邊:「不喝點嗎?清涼清涼……」
「不喝。」她說。
「喝點吧,不喝就是用涼水洗洗臉也是好的。」他從腰帶上取下手巾來,浸了浸水。「擦一擦!塵土迷了眼睛……」
當兵的人,怎麼也會替人拿手巾?我感到了驚奇。我知道的當兵的人就會打仗,就會打女人,就會捏孩子們的耳朵。
「那年冬天,我去趕年市。在十字街口的牆頭上貼著一張大紙,人們說是捉逃兵的告示。幾天就要送到縣城來槍斃。」
「民國十年槍斃逃兵二十多個的那回事嗎?」車夫把捲起的衣袖在下意識地把它放下來,又用手扶著下顎。
「我背著禿子去城裡……求官老爺……我想把禿子放在河邊上,我一跳就下去吧!」
「我又拍著那小胸脯,我又說:『睡吧,禿兒』!我想起還有幾吊錢,也放在孩子的胸脯上吧!正在伸,伸手去放……放的時節……孩子睜開眼睛了……又加上一隻風船轉過河灣來,我一聽到船上的孩子喊『媽媽』的聲音,就從沙灘上面……把禿子抱……抱在……懷里了……」
她用包頭巾像是按了按她的喉嚨,隨著她的手,眼淚就流了下來。
「還是……還是背著他回家吧!哪怕討飯,也是有個親娘……親娘的好……」
我們車子的前面正過著一堆羊群,放羊的孩子口裡響著用柳條做成的叫子,野地在斜過去的太陽里分不出什麼是花,什麼是草了!只是混混黃黃的一片。
「我看真是沒有禿子他爹,哼!這可怪事……我一回身就把一個兵官的皮帶抓住:『姜五雲呢?「他是你的什麼人?「是我的丈夫。,我把禿子可就放在地上啦……接著我就打了那軍官:『你們把人消滅到什麼地方去啦?」』
「『好……,那些逃兵們就連起聲來跺著腳喊。」
「我也有家小……」車夫的話像從嘴唇上流了下來似的,好像他對著曠野說的一般。
「什麼!」五雲嫂說,「可是真的……兵不當啦也不回家……」
「回家!就帶著兩條腿回家?」車夫說。
黃昏的風,卻是和二月里的一樣。車夫在車尾上打開了外祖父給祖父帶來的酒壇。
「喝吧!半路開酒壇,窮人好賭錢……喝上兩杯……」
我們將奔到的那座城,在一種灰色的氣候里,只能夠辨別那不是曠野,也不是山崗,又不是海邊,又不是樹林……

⑦ 蕭紅牛車上結尾特點

  1. 環境描寫結尾,與開頭的環境描寫形成照應,自然環境烘託了兵災凶年的社會環境。

  2. 語言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像空間。


⑧ 蕭紅資料

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1933年與蕭軍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魯迅的幫助和支持下,1935年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開始使用筆名蕭紅)。1936年,為擺脫精神上的苦惱東渡日本,在東京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有同名者。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0年,為了反對包辦婚姻,逃離家庭,困窘間向報社投稿,並因此結識蕭軍,兩人相愛,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兩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上海,與魯迅相識,同年完成長篇小說《生死場》,次年在魯迅幫助下作為「奴隸叢書」之一出版。蕭紅由此取得了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生死場》是最早反映東北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生活和斗爭的作品之一,引起當時文壇的重視。魯迅為之作序,給予熱情鼓勵。抗日戰爭爆發後,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後應李公僕之邀到山西臨汾,在民族革命大學任教。1940年去香港。蕭紅帶有左翼現實主義風格的小說還有一部長篇小說《馬伯樂》,但質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長篇是寫於香港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以及一系列回憶故鄉的中短篇小說如《牛車上》、《小城三月》。其中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被香港「亞洲文壇」評為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第九位。

⑨ 牛車上 蕭紅 小說開頭寫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金花菜在三月的末梢就開遍了溪邊。我們的車子在朝陽里軋著山下的紅綠顏色的小草,走出了外祖父的村梢。
牛車成了兩個「天涯淪落人」命運的糾結點,雖屬巧合,確是通過偶然表現了必然。
小說憑借「我」的視點,描寫一輛在鄉間緩緩行進的牛車,通過五雲嫂及鄉親的親人被軍閥殘殺的遭遇,勾勒出一幅北中國軍閥混戰,勞動人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慘畫面,控訴了軍閥草菅人命的滔天罪行,含蓄地指明了勞動人民生活悲劇的根源。

⑩ 蕭紅小說牛車上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北中國軍閥混戰,勞動人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慘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