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nature有獎勵嗎
⑴ 在《nature》上發篇文章能賺多少錢
兄弟,能在《nature》上發表了,已不是錢的問題了,換句話說,發表了就考慮的是如何提高地位了,就好比你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得了個諾貝爾,相當有難度,快挑戰自己吧
⑵ 在nature上發表一篇文章最多多少錢
NPG裡面的雜志,Scientific Report收費,其他的不收費,除非open
另外,發這樣的頂級期刊,並不是在乎這樣小小的審稿費,更多的應該是在實驗研究中的付出,可能夠發nature的一個科研項目達到上億級別,這個費用更多的來講是研究中的投入,一般這樣的頂級期刊沒有深入的研究(意味著投入)是不可能發表的。
即使是看起來不花費的綜述,那也是眾多大牛在其領域內持續而深入的研究換來的。
⑶ natural獲獎了嗎
正確的說法是:the Nobel Prized for natural science
其他獎項供參考: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ology and medicine
⑷ Nature和Science的差異在哪裡謝謝!!!
《Nature》雜志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現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盡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 該雜志自創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重要的突破,已成為當今自然科學界國際影響最大的重要期刊之一。收文內容涵蓋了自然科學各個研究領域,尤其在生物學、醫學、物理學等領域卓有成就。許多新的發現、創新性的文獻大多首發於《自然》周刊。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人類基因組序列測序結果的公布、高溫超導研究的新發現、艾滋病研究的新突破等都是在《自然》周刊首先發表的。我國每年公布的世界十大科技新聞也大多來源於《自然》周刊。 ::.Nature系列期刊自創刊伊始就秉承《Nature》的創刊宗旨,努力辦高質量的學術期刊,其影響因子在各自的領域里都名列前茅。 在[Nature] 和 [Science]發表的結 記得做學生時學校圖書館的[Nature]和[Science]等期刊雜志是影印的,雖然信息豐富,但這兩個看來是新聞性周刊雜志 ( Magazine ) 。影印書刊要滯後3個月到1年,見到已成舊聞,因此很少認真閱讀,但偶爾翻翻,也能被刺激一下。記得當時對分形幾何的興趣,就是被[Nature]上的報道激起的。當時閱讀的,主要是新聞評論部分,也許這些雜志發表的論文離所學專業太遠,現在想不起來曾經讀過其中發表的什麽論文和快報。 後來到了歐洲,系級圖書館有了及時到的原版期刊,才逐漸開始閱讀得多起來。兩個雜志也到校園里促銷,記得還曾訂過一年的[Science],才花了幾十荷蘭盾。接觸過促銷人員以後,才知道兩個雜志是科學界的引導性雜志。但看看周圍的成名的教授,絕大部分都沒有在這兩個雜志上發表過文章,在實驗室也很少聽到關於這兩個雜志的討論。到是記得一次和Julian談起建議在Nature發表論文,他用戲虐的語氣說,不必著急,你一輩子在這個雜志發表一篇就可以了。那時Julian在荷蘭Twente大學做教授,在催化界如日中天,名聲貫耳。後來到了Nancy ,一日看文獻機檢報告(那時還沒有聯機的資料庫,只能定題委託檢索) ,看到南錫一大的同行在Nature上發表文章,題為低溫甲烷氧化偶聯制乙烯,報道在金屬催化劑上600oC以下可生成乙烯,而我們DCPR在ENSIC的課題組當時在做甲烷氧化偶聯動力學模型,採用的是氧化鑭做催化劑,反應溫度要800oC以上。討論工作時鄭重向 Guy-Marie Côme教授匯報,我們的同事發明了反應溫度極低的催化劑,建議是否用這一新催化劑做動力學研究。 Guy-Marie問 In which journal?,答Nature,答 Nature? Then it’s not too late if we use it after ten years。 從此才認真分析[Nature]和[Science]與其它科技期刊的不同,逐漸的理會了Magazine和Journal的區別。 Magazine是針對大眾的讀物,兼有科普、吸引學生參加科學研究和其它領域專家注意以促進合作的職能,因此必須吸引眼球和刺激興趣。 Journal是專業性的,必須客觀的記錄研究的進程,面對的讀者是小同行,因此這才是真正的科學文獻。 1995年以後,祖國逐步進入了學術大躍進時代。中國作者的名字也進入了[Nature]和[Science]的作者系列。開始幾年,很為他們驕傲,覺得國家給他們優厚的研究條件也是應該的。但漸漸的,感受到了不在這些雜志發表的壓力,學校一再出重獎政策,獎勵在[Nature]和[Science]發表論文的作者,在基金會和各種政府組織的項目論證中,[Nature]和[Science]論文作者成為極大優勢。漸漸的,經常聽到領導語重心長的教導,永丹,你作文功夫很好,為什麽不到[Nature]和[Science]去發表論文?到2000年以後,竟然逐步成為一種歧視,似乎不在這兩個雜志發表就不是專業人員,就不能在中國做科學研究。 然教授已做多年,學生也有多位,不得不考慮小組的生存。遂認真閱讀兩個雜志的作者指南,對其中發表的Letters和Articles也著實研究了一番,特別是中國作者的大作,更作為學習的重點。然而,越讀越膽小,人造金剛、碳管儲氫、拼接始祖之類的實在想不通。掂量掂量自己,還是在自己的專業雜志發表的好,至少審稿人是小同行,在發表之前認真嚴肅的審稿,可幫助修正一時的沖動。 呵呵上面有個是引得李永丹教授的一片博文,有點經典。
⑸ 要發多少篇NATURE,SCIENCE才算夠多
2篇以上。頂尖科學雜志,按SCI影響因子算兩雜志都有30多分,像我們中國博士畢業的要求只要在3分以上的雜志上發表一篇研究型文章就行。對比可知道這兩本雜志的高度。
德國物理學家、BELL實驗室的博士後J H SCHON,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發表了十五、六篇第一作者的NATURE或SCIENCE的文章。
(5)發表nature有獎勵嗎擴展閱讀
如果在高影響因子期刊上發表文章,中國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會得到一筆不小的財富。ArXiv的研究數據表明,中國的大學會給Nature、Science的第一作者平均43,000多美元(約合30萬人民幣)的獎勵,而最高可達165,000美元(約合110萬人民幣)。在大多數情況下,第一作者會得到現金獎勵。
獎勵金額排在中國大陸之後的是兩個海灣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在那裡,發表論文的研究人員也會得到一大筆獎勵。例如,多哈的卡達大學會獎勵Nature或Science的論文作者們最多13,700美元(約合9萬人民幣)。
而大部分獎金分給第一作者。一些大學甚至給很普通的文章獎勵,例如在影響因子低於1的期刊上發表論文也可以得到820美元(約合5,500人民幣)。
⑹ 西電自己發了一篇SCI學校有獎勵嗎
1.一般是不會這樣給錢的 2.一般的獎勵是你發表文章是有稿費的 3.一般的獎勵都是獎學金,這個東西都是綜合評定的,不會說是因為你發個論文就有的
⑺ 清華大學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一篇論文國家怎麼獎勵
沒獎勵,但好處還是有很多的。如果是清華大學的老師或者學生發表的,榮譽雖然也屬於清華大學,但主要屬於作者。作者在申請項目、陳述個人成績時都可以提到,這會加分不少。很多科研項目要求文章發表數量,這篇文章如果掛了項目號,寫報告時就可以加進去。作者如果是學生的話,一方面發了nature導師會給學生不少獎勵,另一方面申請獎學金時也有優勢。雖然在science和nature上發表文章很難,但是我國還是有不少人發表過的。
⑻ 事業單位發一篇sci 有獎勵嗎
1調整後的獎勵政策適用於2012年1月1日起發表的SCI、EI論文。
對查詢不到影響因子的期刊,不再納入2012-2014年獎勵期刊目錄;對處於所在學科期刊排名後50%的,予以降檔處理;
2、對未達到A、B檔要求(3倍以上的為A檔;1.5至3倍的為B檔)而被院系升檔,且發文數超過15篇的期刊予以相應降檔處理;
3、對入選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以下簡稱中信所)公布的「十年我國高被引論文中被引次數最高的10篇論文」以及「中國最具影響百篇國際學術論文」的,予以重點獎勵,對其它高被引論文和熱點論文以精神鼓勵為主;對與國外合作發表的A檔論文,交大為通訊作者單位或第二作者單位的也予以獎勵;
4、本輪調整後的特別期刊共30本,其中,特別綜合2本,特別專業28本;A檔期刊379本;B檔期刊973本,總計1382本;
⑼ 發表一篇文章有多少獎勵
根據文章徵集主辦方的競賽獎勵辦法。
⑽ 在全國及刊物上正式發表論文獎勵多少分
有關單位考核正式發表的抄論文,自然會有相應的加分標准。在全國及刊物上正式發表論文獎勵的分值,會因依據的加分標准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是幾分到幾十分之間不等,且發表論文的刊物等級越高,越權威,相應的加分會更高一些。建議作者根據本單位有關政策來計算獎勵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