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出版時間
㈠ 悲慘的世界 的作者和出版社
書名: 悲慘世界(世界經典文學名著系列)
作者: 雨果
出版社: 連環畫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3-1
ISBN:
7-5056-0558-5 答案補充 圖書編碼:7200029793
圖書書名:世界少年文學精選--悲慘世界
英文書名:
圖書作者:雨果
出 版 社:北京出版
圖書分類:
圖書價格:12 元/本
版本說明:12
產品類別:
出版日期:2003
㈡ 《悲慘世界》的故事背景與創作背景
1、故事背景
主人公冉·阿讓原是個誠實的工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有一年冬天,他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餓死,他只得去偷了一塊麵包,因此被判處五年徒刑。
在服刑期間,冉·阿讓因不堪忍受獄中之苦四次逃跑,但最終都沒有成功,刑期也從五年加到了十九年。假釋出獄後,苦役犯的罪名永遠地附在冉·阿讓的身上,他找不到工作,連住宿的地方都沒有。即使同樣是做苦工,假釋犯得到的報酬也只是別人的一半。
不甘心被人如此欺負的冉·阿讓感到十分苦惱。正在他感到灰心氣餒的時候,冉·阿讓遇到了米利埃主教。米利埃主教是個善良、正直、極富同情心的人。他好心收留冉·阿讓,他在自己家裡過夜。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卻為了生計偷走了主教的銀器,准備潛逃。
2、創作背景
這部小說的創作動機,來自這樣二件事實:1801年,一個名叫彼埃爾·莫的窮苦農民,因飢餓偷了一塊麵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份證討生活又處處碰壁;雨果自己的好友維克多年輕時的逃亡生活。
到1828年,雨果又開始搜集有關米奧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醞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聖徒式的主教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
在1829年和1830年間,他還大量搜集有關黑玻璃製造業的材料,這便是冉·阿讓到海濱蒙特伊,化名為馬德蘭先生,從苦役犯變成企業家,開辦工廠並發跡的由來。此外,他還參觀了布雷斯特和土倫的苦役犯監獄,在街頭目睹了類似芳汀受辱的場面。
(2)悲慘世界出版時間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1、冉·阿讓
冉·阿讓不但是統領《悲慘世界》全書的一號主人公,而且是雨果善良與博愛的象徵,是比聲名顯赫的英雄更偉大的無名英雄。冉·阿讓從一個逃犯發展成為英雄主要經歷了四個步驟。
2、芳汀
芳汀是具有悲劇色彩的女主人公。她的不幸境況是冉·阿讓與沙威發生沖突的導火索,也是冉·阿讓盡心尋找柯賽特,並為柯賽特奉獻和犧牲的原因。芳汀的經歷代表了那個時代的一種普遍現象。單純善良的鄉下姑娘帶著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來到了嚮往己久的城市,卻被無情的青年誘騙。
3、沙威
沙威警長對冉·阿讓的追捕使全書充滿懸念和戲劇效果。沙威出生於監獄中,是犯人的後代。沙威象徵當時可惡的法律和秩序。他是維護當時落後腐朽法律和秩序的偏執狂,哪怕他發現可能因此產生錯誤和殘酷的嚴重後果,為了維護法律和秩序,他也會在所不惜。
㈢ 《悲慘世界》簡介
㈣ 悲慘世界由構思到發表經歷多長時間
《悲慘世界》寫作時間很長,畢竟是雨果嘔心瀝血之作!
從十九世紀二十年代開始,雨果便對社會問題產生濃厚興趣。他為死刑所困擾,參觀了一些監獄和苦役場:一八二七年參觀了比塞特爾的監獄,一八三四年參觀了布列斯特的苦役監,一八三九年參觀了土倫的躉船。在這種關注社會問題的思想指導下,雨果寫出了一系列互有關聯的小說:用自敘體寫成的《死囚末日記》(1829)反對死刑,隨後,《克洛德·格》(1834)描寫一個找不到工作的窮工人,不得已行竊,被判五年監禁;由於典獄長故意將他與獄中夥伴拆開,並無端禁閉了他二十四小時,他一怒之下,殺死了典獄長。故事簡潔而動人。這兩篇小說反映了雨果對犯罪問題與社會狀況之間的關系的思索。早在一八二八年,雨果就知道一個真實故事:一八〇六年,有個出獄的苦役犯,名叫皮埃爾·莫蘭,他受到狄涅的主教米奧利的接待;主教把他交託給自己的兄弟賽克斯丟斯·德·米奧利將軍。莫蘭品行端正,以贖前愆,最後在滑鐵盧英勇犧牲。這個故事就是《悲慘世界》的雛型。
三十年代,雨果不斷積累工人艱辛勞動卻食不果腹的資料。一八四一年一月,他目睹宵小之徒向妓女投擲雪球的場面,寫下了記載這一場面的散文。當時有位作家於勒·雅南寫過一篇風俗研究《她零售自身》(1832),記述一個女子為窮困所迫,出賣自己的頭發和一顆牙齒。這個故事雨果有可能知道。雨果為自己起草了這樣一個故事的梗概:「一個聖人的故事——一個男子的故事——一個女子的故事——一個娃娃的故事。」這里已經預示了《悲慘世界》的四個主要人物:米里埃爾主教、讓·瓦爾讓、芳汀、柯賽特。從一八四五年十一月起至一八四八年二月十二日,在兩年多的時間里,雨果斷斷續續在構思和寫作小說《貧困》。一八四八年的事件打斷了他的創作。流亡的前十年,詩歌創作的激情占據了他整個身心,直到《歷代傳奇》付梓問世之後,他才重新回到這部小說的創作上來。
從一八六〇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三十日,他花了七個月,「對出現在我腦海里的整部作品反復思考,融會貫通,使十二年前寫的一部分和今後將寫出的另一部分完全一致。」從一八六一年一月一日至一八六一年五月,他以驚人的毅力寫作《悲慘世界》,直至精疲力竭。於是他到比利時旅行,從五月二十二日起,到滑鐵盧戰場憑吊,隨即寫作關於這場戰役的篇章。六月三十日,他寫完了全書。九月,他回到蓋納西島以後,復看手稿,從十二月至次年五月,補寫了第五部。小說在一八六二年上半年陸續出版。
㈤ 《悲慘世界》哪個出版社,哪個翻譯的比較
個人比較喜歡譯林的版本。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該作多次被改編演繹成影視作品。
㈥ 《悲慘世界》哪個出版社,哪個翻譯的比較好
答案:人民文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