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出版社八年級上冊語文
❶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書要求背誦的古詩文有哪些
捕蛇者說
《使至塞上》、《泊秦淮》、《無題》、《浣溪沙》、《水調歌頭》
《論語》十則 魚我所欲也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滁州西澗》、《約客》、《如夢令》、《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❷ 語文出版社八年級語文上冊的單元卷子及答案
八年級(上)語文文學常識總復習
江蘇省如東縣孫窯初級中學(226402)
第一單元
1、《七律長征》選自《毛澤東詩詞集》,是一首七言律詩,是一首舊體詩,也是史無前例的偉大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斗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鬥力。
2、《長征組歌兩首》選自《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合唱組歌。蕭華詞,由10個樂章組成。這兩首歌詞用高度概括的語言,准確生動的詞語,形象地描繪了當年紅軍四渡赤水、飛渡烏江、巧渡金沙、翻越雪山、穿過草地等歷史畫面,表現了紅軍戰士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老山界》選自《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記》,作者陸定一,無產階級革命家。本文採用順敘的方法,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換安排文章層次,生動地敘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表現了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4、《草》選自《人民文學》,作者王願堅,現代文學家。全文以「草」為線索,按事情發展順序描述了紅軍長征過草地的時候,紅軍戰士因誤食有毒的野草而發生中毒的險情,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知道後,不顧個人安危,親自品嘗毒草,並果斷作出決策,引導紅軍戰士正確對待困難,表現了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崇高品質、高尚人格。
5、《長征節選》選自電視文學劇本《長征》第二十四集,作者王朝柱,當代作家。本文充分渲染了長征過草地途中的險惡環境和悲壯場面,表現了紅軍指戰員堅定的革命意志和積極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同時也展現了紅軍領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義為核心的豐富的內心世界。
6、《詩人領袖》選自《詩刊》,原題為《詩人毛澤東》,作者任先青。
第二單元
1、《棗核》選自《美國點滴》,作者蕭乾,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本文通過一位「舊時同窗」,現在的「美籍華人」異常想念舊時院里子的棗樹,想在後花園試種幾棵的敘寫,表現了廣大海外華人對故土的深切思念,贊頌了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高度向心性和凝聚力的偉大民族。棗核是全文的線索,思戀故土,思戀祖國是全文的感情線索。
2、《最後一課》體裁小說,作者都德,法國小說家。本文採用第一人稱,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見所聞所感為線索,真實地反映了淪陷區的法國人民慘遭異
❸ 語文出版社,八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加作者
長歌行
漢-樂府詩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
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野 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秋詞 (其一)
自古①逢秋悲寂寥②,我言秋日勝春朝③。
晴空一鶴排雲④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⑤。
(其二)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魯山山行 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 ,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夠嗎 不夠再問 我還有呢
❹ 語文出版社八年級上冊語文期中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第1課新聞兩則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荻dí 潰kuì退泄è氣阻遏è
綏suí 聿yù
2.解釋下列詞語。
(1) 業已:已經。
(2) 銳不可當:鋒利無比,不可抵擋。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此種情況,一方面由於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
2.白崇禧經常說;「不怕共產黨凶,只怕共產黨生根。」他是怕對了。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
三、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
1.《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和《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兩則新聞的作者是毛澤東。
2.新聞的特徵是用事實說話。
3.新聞的六要素是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4.新聞的結構包括五部分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第2課蘆花盪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瘧yào子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躥cuān 仄zè歪轉彎抹mò角(點撥: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釋下列詞語。
(1)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張皇失措:慌慌張張,不知怎麼辦才好。
3.用恰當詞語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隻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在淀里,像一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2) 每天夜裡,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閑的心情撐著船,編算著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老頭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風一樣繞著鬼子們轉,蓮蓬的清香,在他們的鼻子尖上掃過。鬼子們像是玩著捉迷藏,亂轉著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著葦塘望了一眼。在那裡,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撤。
❺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本必讀書物
還有
繁星春水
名人傳
童年
魯賓遜漂流記
格列夫游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
❻ 語文出版社 初二上冊語文文言文翻譯
多少分無所謂,能幫到你就行! 桃花源記: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有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走,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夾著溪流兩岸,長達幾百走,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香草鮮艷美麗,墜落的花瓣繁多交雜。漁人很驚異這種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看見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裡面好像有光亮。漁人就丟下小船,從洞口進去。開始洞口很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走,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那裡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
桃源中人看見漁人,於是很驚奇,問漁人從哪裡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裡去,擺酒殺雞做飯菜。村子裡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前代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寫出人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從這里出去過,於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這漁人一件件為他們詳細說出自己知道的情況,那些人聽罷都感嘆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請漁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飯菜來招待。漁人住了幾天,告辭離去。這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說啊。
漁人出來後,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作了標記。回到郡里,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沒有再找到原來的路。
南陽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不久病死了。後來就沒有探訪的人了。 陋室銘: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居住就靈異了。這雖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簡陋了)。青苔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可以彈奏樸素的古琴,閱讀珍貴的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愛蓮說:
水上地上各種草和木的花,可愛的是很多的。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過。愛蓮花的人,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至於愛牡丹的人,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核舟記:
明朝有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遠,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鳥獸、樹木、石頭,都按照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神情姿態。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果核雕刻成的小船,應當刻是蘇軾游赤壁的情景。
船從頭到尾長大約八分多一點,大約有兩顆黃米粒那麼高。中間高起並敞開的部分是船艙,用箬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開著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有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青色顏料塗在刻著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並且有很多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他的右邊,魯直在他的左邊。蘇東坡、黃魯直(黃庭堅)一起看一幅書畫卷。蘇東坡用右手拿著書畫卷的右端,用左手輕按魯直的脊背。魯直左手拿著橫幅的左端,右手指著書畫卷,好像在說什麼話。蘇東坡露出右腳,黃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轉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隱藏在書畫卷下面的衣褶裡面。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開胸襟露出兩乳,抬頭仰望,神態表情和蘇東坡、黃魯直不相類似。佛印平放著右膝,彎曲著右臂支撐在船上,並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夫。在右邊的人扎著椎形的發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腳趾,好像大聲呼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夫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按著爐子,爐子上面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那隻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細小得像蚊子腳,一勾一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枚篆字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上,刻有五個人;刻有八扇窗戶;刻有篛竹葉做的船篷、船槳、爐子、茶壺、書畫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桃核中又長又窄的雕刻成的。嘻,技藝也真靈巧奇妙啊!
大道之行也: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象(而要去收貯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石壕吏: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來抓人。老頭越過牆逃跑,老婦出門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麼兇狠,老婦人啼哭多麼痛苦!我聽到老婦人走上前去對差役說話:三個兒子應征防守鄴城。
一個兒子捎信回來,兩個兒子剛剛陣亡。活著的那些人只能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遠完結了!
家裡再沒有別的男丁,只有還在吃奶的孫子。因為有孫子在,他的母親還沒有離去,出出進進沒有完整的衣服。
老婦我力氣雖然衰弱,請讓我跟隨你在今晚回兵營去,趕快應徵到河南去服役,還能夠為軍隊准備明天的早飯。
夜深了,說話的聲音沒有了,好像聽到了那個老婦人在隱隱約約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趕路,只能同那個老頭告別。 三峽:從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高山連綿不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到了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有時遇到皇帝有命令必須急速傳達,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傍晚就到了江陵,這兩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到了春天和冬天的時候,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高山上多生長著姿態怪異的柏樹,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沖盪。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真是妙趣橫生。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結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空盪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峽中的漁民唱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答謝中書書: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嘆的啊。
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
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
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
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譯文二:
高高的山峰直插雲天,清清的流泉明凈見底。
兩岸石壁上,五色繽紛交相輝映。
那青翠的叢林,碧綠的修竹,一年四季都可以見到。
曉霧將要消散的時候,猿猴和百鳥的啼叫聲交織成一片;夕陽即將墜落之際,潛游水中的魚競相騰躍。
這實在是人世間的仙境。
自從謝靈運以後,就再也沒有能欣賞這奇妙山水的人了。 記承天寺夜遊: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沒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於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裡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 觀潮:浙江海潮,是天下宏偉的景觀。每月從十六到十八這三天海潮最為盛大。當潮水剛剛從遠遠的海那邊過來的時候,僅僅像一根根白色的線;不久,漸漸的近了,就像玉砌的城牆積雪的山嶺一般,接著從天邊洶涌而來,潮水聲如雷鳴,震撼激盪,淹沒天日,氣勢雄壯極了。楊萬里詩里所寫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正是這種景象啊!
每年京城的長官到浙江檢閱水軍,數百艘戰艦分列在江邊;不久就演習五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各種變化,還有士兵在水面上乘馬、耍旗、舉槍、舞刀,就好像在平地上操練一樣。忽然間四處冒出滾滾黃煙,人和船一點都看不見了。水炮爆炸,聲響轟隆,好像山崩一般。等到濃煙散去,水波平靜下來,江面上一條船的蹤跡都沒有了,只剩下被燒毀的「敵船」,隨波漂流,逐漸遠去。
幾百名善於游泳的吳中健兒,都披散著頭發,身上畫著文彩,手舉十面大彩旗,爭先恐後的迎著潮水游去,在陣陣巨浪中翻騰出沒,忽隱忽現,但手中的旗幟卻一點都不被潮水打濕,他們以此來自己的高超本領。
江岸上下十幾里間,滿眼是帶著首飾的婦女,穿著華麗衣裳的遊人,車馬堵塞了道路,吃的、用的東西都比平時貴了一倍,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會空下來。 湖心亭看雪:崇禎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遊人全無,連鳥聲也都聽不見了。這一天天剛剛亮,我劃著一隻小船,穿著皮袍,帶著火爐,一個人去湖心亭欣賞雪景。樹掛晶瑩,白氣彌漫,天、雲、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見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一道淡淡的痕跡,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點,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葉,船上的人像兩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經有兩個人鋪著氈席,對坐在那兒,一個小僕人燒著酒爐,爐上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湖中哪能還有這樣賞雪的痴情人!」拉著我一同喝酒。我勉強喝了三大杯就告別。問他們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時候,替我駕船的人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先生痴,還有像你一樣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