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sci雜志
1、選擇合適的SCI期刊。
2、下載Introction for submission。只要到每個雜志的首頁,打開submit paper一欄,點擊Introction查看或下載即可。
3、稿件及其相關材料准備-Preparation:Manuscript.doc、Tables.doc、Figures.tiff(jpg等)、 Cover letter,有時還有Title page、Copyright agreement、Conflicts of interest等。
4、網上投稿-Submit a manuscript:先到每個雜志的首頁,打開submit paper一欄,先以通訊作者的身份register一個賬號,然後以author login身份登錄,按照提示依次完成:Select Article Type、Enter Title、Add/Edit/Remove Authors、Submit Abstract、Enter Keywords、Select Classifications、Enter Comments、Request Editor、Attach Files,最後下載pdf,查看無誤後,即可到投稿主頁approve 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 it。 當然,不少雜志採用email投稿,這時候,你需要注冊一個hotmail或yahoo,或gmail信箱,然後將cover letter的內容略修改作為信的內容,將文章各部分作為附件發送過去。一般不建議用國內的信箱,因為不少國外的雜志對國內的信箱是屏蔽的。
5、定期關注稿件狀態-Status:Submit New Manuscript、Submis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 Submissions、Sbmis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Submissions Being Processed、Submissions Needing Revision、Rvisions Sent Back to Author、Icomplete Submissions Being Revised、Risions Waiting for Author's Approval、Revisions Being Processed、Declined Revisions。一般來說,投稿後,一周以內便可以進入審稿狀態,1-3個月會有初審結果。如何關注呢,如果是你自行投稿,建議三天,一周,半個月,一個月,兩個月均check一次。
6、修回稿的投遞-Submitted the revised manuscript:主要修改revised manuscript、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關鍵是response letter,這非常關鍵,要逐條回復reviewers的意見,這裡面技巧相當多。程序是進入投稿主頁main menu,點擊revise,仍然按照原先程序投遞(近似於4),切記把修改的標題、摘要和回復信等內容要修改。最後上傳附件時,先把留下來且未修改的材料前打鉤(表示留下不變),然後點擊next,再上傳已經修改的材料(主要包括revised manuscript、response to the reviewers、cover letter等),最後下載pdf,查看無誤後,即可到投稿主頁approve submission或直接submit it。
7、校樣-Correct the proof:一般編輯部先寄出三個電子文檔,包括Query、Proofs、p-annotate,有時也可能伴有紙質文檔校樣。校樣後通過E-mail 寄出即可,或通過email確認。一般校樣作者自行核對,我們有專門的校樣工作人員,可以檢查出在校樣過程中,發現的一些細微錯誤。對文章進行最後的完善。
8、版權協議-Copyright agreement和利益沖突-Conflicts of interest:一般首次投稿時就需要提供,但也有少數雜志是Accepted之後才需要提供。
付款。一般文章確認接收後,有付款的過程。
『貳』 什麼是SCI期刊什麼是核心期刊
1.何為核心期刊?哪些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
答:通常所說的中文核心期刊,是指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所每年出版一次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被列出的期刊。雖然每年的內容都在變化,但變化內容不是特別大,比如目前耳鼻咽喉科學的核心期刊包括: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和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什麼是SCI期刊?
答:SCI(《科學引文索引》,英文全稱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它收錄全世界出版的數、理、化、農、林、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境、材料、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種。通過其嚴格的選刊標准和評估程序來挑選刊源,使得SCI收錄的文獻能夠全面覆蓋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SCI從來源期刊數量劃分為SCI和SCI-E。SCI指來源刊為3700多種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碟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簡稱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擴展庫,收錄了5600多種來源期刊,可通過國際聯機或網際網路進行檢索。截止至2006年6月,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領域SCI期刊共收錄30種,其中核心期刊(印刷版/光碟版)16種。被耳鼻喉科專業這30種SCI-E雜志收錄都可以稱作被SCI收錄。可能通過直接進入SCI-E資料庫檢索來確定。如查某人第一作者發表的所有論文,可以直接用其姓名查找,遵照姓全稱,名首字母縮寫的原則,如韓德民則輸入 han d m (姓和名,名和名之間有空格)。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期刊,可以點以下鏈接查詢,Science Citation Index JOURNAL LIST(按字順排)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UBJECT CATEGORIES(按分類排)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 Expanded)收錄期刊,可以點以下鏈接查詢: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JOURNAL LIST(按字順排)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UBJECT CATEGORIES(按分類排)
查重論文,咨詢問題,可以看看早檢測。
『叄』 如何撰寫和發表sci期刊論文
SCI是美國《科學引文索引》的英文簡稱,其全稱為:Science Citation Index,,創刊於1961年,它是根據現代情報學家加菲爾德(Engene Garfield) 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創立的。時至今日加菲爾德仍是SCI主編之一。SCI是由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nc.)美國科學情報所出版。現為雙月刊。ISI除了出版SCI外,還有聯機型據SCISEARCH。ISTP(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也由其出版。 SCI是一部國際性索引,包括有:自然科學、生物、醫學、農業、技術和行為科學等,主要側重基礎科學。所選用的刊物來源於94個類、40多個國家、50多種文字,這些國家主要有美國、英國、荷蘭、德國、俄羅斯、法國、日本、加拿大等,也收錄一定數量的中國刊物。
SCI收錄期刊,主要運用科學的引文數據分析和同行評估相結合方法,綜合評估期刊的科學和學術價值,截至目前其收錄了 10000餘種期刊,覆蓋了國際上大多有重要影響的刊物,其收錄的80萬條論文,集合了各學科的重要研究成果,SCI已逐漸成為國際公認的反映基礎學科研究水準的代表性工具,由此,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學術界將其收錄的科技論文數量的多寡,看作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水平及其科技實力指標之一。就SCI本身來說,其索引功能幫助了世界各地的科技人員獲取最需要的文獻信息,這也是創始人加菲爾德創辦SCI的目的所在,即通過文獻搜索的辦法,方便各地的科技工作者掌握本領域或即將探索領域的研究數據,從而減輕了不必要的勞動,更好地結合現存的數據進行更一步的研究,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 通過其引文功能,能很快地看到某篇論文是否被他人引用過,引文次數有多少,可以了解某一學科的發展過程。另外,使用SCI還可以了解到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信息,如:有沒有關於某一課題的評論?某一理論有沒有被證實,某方面的工作有沒有被擴展,某一方法有沒有被改善,某一提法是否成立,某一概念是否具有創新性等等。因此SCI也具有反映科技論文質量和學術水平的功能。
SCI索引對科技工作者查閱最新文獻、跟蹤國際學術前沿、科研立項以及在具體的課題研究時及時了解國際動態都有很大幫助。
★★★★★改革開放後,我國的學術界也是百花齊放,各類刊物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為了更好地與國際科研學術接軌,南京大學率先引進了SCI,並將其作為了科學評價體系,即科技工作者發表論文所在的刊物是否被SCI收錄,其影響因子的高低是多少,這決定了對學者理論和研究評價的標准,出現這種現象,國內SCI檢測機構納斯科學論文編輯中心認為還是具有積極的意義,盡管存在了一定局限性,其積極意義將糾正國內學術界、科學界的裙帶之風,門派之風,關系之風,SCI嚴謹、科學的評價結果,對我國科技工作者是一個重要的鞭策,一方面提高了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視野,不再是「閉門造車」,另一方面,在與國際的接軌中展示了我國改革開放顯著的科研成果。 就目前具有更多爭議的命題——SCI究竟是否是衡量國內大學、科研機構和科學工作者學術水平的最重要尺度之一,小編認為,依據我國目前的國情和刊物發展的情況,這種評價標准有必要進行下去,SCI在我國的長遠發展,勢必颳起一股學術正風,對我國科教事業具有舉足輕重的積極意義。
『肆』 如何在SCI期刊上發表文章
SCI 論文發表有哪些省錢的技巧?很多作者在投稿時,想讓發表率更高一些,又能少花費些。SCI 論文發表,並不難,那麼都有哪些省錢技巧呢,下面就給大傢具體介紹一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 首先在投稿前,電子版一定要認真的核對,要思路清晰、概念清楚,而且文章中不可以出現太多的空格,因為空格會增加版面費的,許多作者都交過這樣的冤枉錢。
(2)SCI 論文發表的時候,文章格式可以根據投稿雜志的格式來進行修改,這樣審核的編輯會覺得你很用心,可能會比較投機,錄取率比較高。
(3) 關於科學內容和資料數據一定要正確,你可以找一些專業人士,對文章進行處理,提高成功率。
(4) 如果覺得英文翻譯做不好,盡量不要用在線翻譯,你可以告訴編輯,申請讓他們編輯幫助翻譯。一般雜志社都會有專業的英文編輯。
(5)SCI 論文發表時,最好要註明自己的聯系方式,郵箱和電話,方便他人聯系。有事情也可以及時與作者溝通,寄發雜志的時候,快遞公司也方便聯系作者,留下聯系方式可以省很多麻煩。
(6) 很多作者想了解自己稿件的處理進度,一般好的雜志處理稿件的周期是 3 個月。可以在投稿後一個月打個電話,進行咨詢 (一般外審就回來了);在修改的稿件寄回後 2 周,可以打個電話,咨詢一下稿件修改是否合格,並詢問什麼時候可以刊出; 當您收到校樣之後,可以給編輯打個電話,告訴他是否有需要有大的改動,這樣彼此都了解一下情況 (因為校樣的寄發速度有時很慢,萬一雜志送印刷廠就很難改動了)。
(7)SCI 論文發表投稿的時間,建議您在需要晉升的前 6 個月投發稿件,這樣在晉升前刊登的幾率會高一些。
(8) 在您投稿的時候,最好先對所在科室投稿的情況,進行統計,把那些處理稿件較快,服務態度好,雜志郵寄迅速快,作為衡量一本期刊的標准,並進行准確分類。最後選出好的期刊。
(9) 最後,提醒大家,認真按照批註去修改文章,如果您有不同的想法,也可以在旁邊用不同顏色的文字標明。
以上就是對 SCI 論文發表技巧的介紹,能夠讓自己的文章在 SCI 期刊發表,是一種莫大的榮耀。希望您看過之後會對您有幫助。
『伍』 science雜志和sci是一回事嗎被SCI收錄和在發表是一回事嗎謝謝
science雜志和sci不是一回事,《science》雜志1880年由愛迪生投資1萬美元創辦,於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為周刊,全球發行量超過150萬份。 該雜志連同英國的《nature》雜志被譽為世界上兩大最頂級雜志,代表了人類自然科學研究的最高水平。SCI是美國《科學引文索引》的英文簡稱,其全稱為:Science Citation Index
被SCI收錄和在發表是一回事,如果論文被SCI收錄,必須投稿到SCI收錄的期刊上發表,SCI是選刊不選論文,只要該期刊是SCI收錄期刊,您發表在該期刊上的任何類型文章均會被SCI收錄(包括特刊、增刊)。
『陸』 請教發表最快的sci期刊推薦
這個問題問的讓人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建議你想好要發哪一類SCI,或是你可以直接去論文部落問問也可以,他們編輯回答的還是蠻靠譜的!
『柒』 那些SCI雜志比較好發
先看你的要求是要寫的什麼,建議你想好要發哪一類SCI。好發,都是看你的文章有沒有吸引性的http://jingyan..com/article/e52e361578d5c540c60c5135.html
大概就是這樣
『捌』 sci收載的雜志有哪些
按照通過來看sci收載雜志來統計,主要運用科學的引文數據分析和同行評估相結合方法,綜合評估期刊的學術價值,截至目前其收錄了 10000餘種期刊,覆蓋了國際上大多有重要影響的刊物,其收錄的80萬條論文,集合了各學科的重要研究成果,SCI已逐漸成為國際公認的反映基礎學科研究水準的代表性工具,由此,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學術界將其收錄的科技論文數量的多寡,看作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水平及其科技實力指標之一。就SCI本身來說,其索引功能幫助了世界各地的科技人員獲取最需要的文獻信息,這也是創始人加菲爾德創辦SCI的目的所在,即通過文獻搜索的辦法,方便各地的科技工作者掌握本領域或即將探索領域的研究數據,從而減輕了不必要的勞動,更好地結合現存的數據進行進一步的研究,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 通過其引文功能,能很快地看到某篇論文是否被他人引用過,引文次數有多少,可以了解某一學科的發展過程。另外,使用SCI還可以了解到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信息,如:有沒有關於某一課題的評論,某一理論有沒有被證實,某方面的工作有沒有被擴展,某一方法有沒有被改善,某一提法是否成立,某一概念是否具有創新性等等。因此SCI也具有反映科技論文質量和學術水平的功能。2013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2003年至2013年(截至2013年9月1日)我國科技人員發表的國際科技論文共被引用709.88萬次,比上年度統計時提升1位,排在世界第5位。《信息科技論文:寫作、發表與高被引》對如何改善論文引用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
『玖』 想問下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在參加職稱參聘時,對參聘人員的各種環境進行量化,其中發表論文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內。參評人員容總的評價分數為100分,其中發表論文最高為10分(各個專業的最高分數不同)。 有關規定: (1)所有論文應為任現職以來所撰寫並發表或交流的本專業或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