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評職稱論文發表論文
到了評職稱的時候,需要發表雜志,又得參編著作,為了更多加分就需要多做准備,那麼怎麼發表雜志呢
第一,選擇雜志,根據自己的要求確定雜志,省級的國家級的價格不一樣。然後看雜志的級別,在這里呢就可以一起驗證了雜志的真假,新聞出版總署輸入雜志名,看是否收錄,如果沒有的話就要小心了,千萬不能發
第二,看雜志的見刊時間。自己什麼時候用雜志一定要確定,如果是7月要用,那就不要發9月才鞥收到的雜志,一旦發了到了要用的時候沒有法子使用。
第三,雜志收錄的網站。如果您那沒有特別的要求,那就知網,維普,萬方都可以了,如要求必須知網收錄,那就自己上網查一下看看,是否知網及時更新呢
第四,看付款的流程,是不是先發表,錄用了查稿確定後付費用,如果不能查稿就危險了,不能保證是不是真正發表成功了。
副主編的話,也得在cip查詢,書號可查的可以放心掛,查不到的也別冒險,費力不討好,白白花錢浪費時間,掛名主編的話,一定得確定好,是第幾加分最多,如果第一和第二差30分,那就果斷掛第一,不要為了省錢流失機會
副主編可以幫助我們評職稱,很多事業單位都擁有著一定的職稱名額,但是想要得到這一名額確實十分困難,所以很多機構都明確要進行掛名工作,如果我們真的想要成為評職稱的代表人物,那麼就一定要擁有副主編以上的職位,如果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那麼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成功提名
② 計算機方向評職稱論文發表什麼樣的期刊,普通CN就可以,希望大家能給推薦幾個,謝謝!
省級:
信息系統工程
信息與電腦
電腦知識專與技術
信息通信
電腦與電信屬
金卡工程
國家級:
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
信息安全與技術
中國新通信
計算機光碟軟體與應用
電腦開發與應
都是不錯的選擇
③ 計算機應用中級職稱 論文怎麼寫
中級職稱論抄文發表需要注意哪些事項襲
雖然各個行業評中級職稱的要求都不盡相同,但對於中級職稱論文發表還是有一些共性的要求及注意事項,小編這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中級職稱論文發表注意事項
一是注意期刊級別,一般是省級就可以,但個別單位要求國家級期刊雜志,這點在大家發表中級職稱論文時需要弄清楚!
而是注意刊期,職稱評審對論文發表時間都限定在某一個時間段內,中級職稱論文發表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大家要格外注意刊期!
另外,大家在寫作文章之前最好多看看中級職稱論文範文,相信會給大家很多幫助的!
九品論文很高興為您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望採納
④ 計算機類的論文發什麼期刊國家級的評職稱的能用的含金量高的,這樣的好發嗎
科技創新導報應該符合你的要求!你可以知網自己查查看看! 或者文章直接發給我們審核!我是翟編輯 [email protected]
⑤ 計算機中級職稱論文發表需要多少字
還是看你發在什麼地方的吧,有的有版面要求,字數的規定就是不一樣的,像計算機科學與應用就是大概5000到8000字的
⑥ 評職稱如何發表論文
"""這個就是抄你們單位評職稱還是人事局評了,單位自己評的話可能就要求發表學術性的論文一篇,別的就是一些考核了,到時候可以找找人之類的,要是人事局評的話就需要工作滿5年以上,學歷達到本科什麼的才行,不過規定是這么規定的 我當時工作3年的時候我就申報了,也沒什麼問題,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么,具體你可以去百姓論文網問問,我都在那邊弄的,也希望你晉級順利。
"""
⑦ 計算機方面的論文如何發表 評職稱用
第一步. 調研、入門
1. 確定一個感興趣的大領域,比如分布式系統或者機器學習,或者深度神經網路。讀這個領域經典演算法和技術,也可以是幾本比較好的書,讀完然後再實踐實踐,動手加深理解。這個過程做完就算是初步入門了。
2. 找該領域的頂級會議,比如系統領域的有OSDI、SOSP,機器學習的領域有ICML、CVPR,深度學習的有NIPS、ICLR等等,可以搜CCF會議推薦列表看各領域的頂會列表。然後看近幾年這些頂會的論文,因為這代表了最新的研究熱點,咱不是說一味的追熱點啊,畢竟對於初學者沒有足夠的領域專業背景,追熱點是最快的方法。因為熱點往往是該領域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往往是發展最快的小方向,也最容易產生新成果。如果是老問題,人家都研究十幾年了,給你留下的待解決的問題就很少或者不是很重要。當然如果是有幾十年經驗的研究者就不必追熱點,他們知道該領域哪些是fundamental的問題,哪些是最值得研究的問題。
3. 讀了這些前沿論文後,確定一個小方向,比如分布式系統是個大方向,小方向可能是機器學習分布式訓練;大方向是深度學習,小方向可能就是graph embedding;大方向是機器學習,小方向可能是半監督學習等等。確定小方向的過程是個知識不斷積累的過程,非常重要,這需要你對大方向有很多了解,對小方向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需要讀好至少100篇以上論文,需要你知道該小方向的研究進展歷史,這需要你知道該小方向別人都在哪方面做工作,做該小方向的頂級研究組都有哪些,他們正在干什麼。
第二步. 發現問題
這步超級難,如果發現了個好問題,那就是成功的一半。這個問題最好是重要的、本質的、沒有直觀解決方法的。
4. 確定小方向後,你需要閱讀大量的這個小方向的論文和了解開源項目,再不斷聚焦,再確定一個要改進和優化的小小方向,這個可能就是論文的主題。小小方向可能是機器學習分布式系統中的parameter server通信模型,可能是dynamic graph embedding等。然後就要更聚焦地讀這方面的相關論文,這時候論文就比較少了,幾篇到幾十篇到幾百篇都有可能,這些論文要精讀,花幾個月時間研究一篇論文也不為過。
5. 挑幾個重要的論文工作實現,也可以找開源的運行跑一跑試一試,idea往往從實際運行中來,光靠讀是不行的。這個跑一跑可能需要你嘗試不同的運行環境,不同的workload數據集,不同的應用場景等。比如,parameter server(PS)模型在本地集群上跑是不是和paper聲明的一樣、在異構的動態性極強的集群環境下效果怎麼樣、除了paper提到的演算法處理其他演算法的時候效果怎麼樣、除了paper提到的數據集換另外一類數據集怎麼樣;graph embedding方法處理密集圖和稀疏圖都怎麼樣,處理動態變化的圖怎麼樣,等等吧。你要發現X方法僅在a環境下好用,在b環境不好用。這個就是發現問題的過程。當然,沒經驗的研究者可能很難想到多種環境、多種workload、多種應用場景,這就需要積累。
另外一個發現問題的方法是從實際生產中來,這個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往往是大企業環境下才有這個條件。
6. 確定你發現的問題還沒有被解決。這又需要廣泛的閱讀和調研,但是問題已經很聚焦了,搜索也會很容易,用你特定問題的關鍵字在google 搜索(這里強烈建議用google,其他搜索引擎基本搜不到),找到解決相關問題的論文。看看這些論文是不是已經解決了該問題,如果解決了,你有兩種方案:第一,該問題已經解決的非常好了,放棄解決該問題。第二,該問題的解決方案還有問題,我還有更好的辦法。我建議後者,最起碼盡量嘗試嘗試。
5和6步是個迭代的過程…
第三步. 分析問題
7. 分析問題產生的本質原因。這個往往和第5步發現問題同時進行。這一步靠的是功底和積累,靠的是對問題的理解程度。理解的越深刻,分析的越透測,你之後產生的解決思路就越有可能正確和有效。比如分布式機器學習的PS模型在異構環境下、和在處理數據不均勻的情況下就不好,本質原因是其同步的集中式通信模型,造成PS集中伺服器往往需要等待。傳統graph embedding方法採用批處理模式,需要graph的全局信息做embedding,當然無法應付動態性非常強的局部更新情況。
8. 基於分析,就是對該問題的深刻理解,產生改進的idea。這個可能很難,可能靠運氣,但我覺得更多的是靠對問題的理解程度,理解的越深刻,本質原因抓的越准,就越可能產生創新idea。讀過一本介紹google企業文化的書,google產品的成功,既不是靠技術能力,也不是靠用戶需求,而是靠技術洞見(insight),這就是對問題本質的深刻理解。比如,PS模型在某環境下問題的本質原因是集中式的同步模型,那麼我們就可以提出嘗試非同步通信的模型的idea。
分析能力跟個人的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能力都有關,而這正是中國人欠缺的,可以通過讀有深刻見地的書籍文章、經常提問來鍛煉。
第四步. 解決問題
9. 實現你的idea,做大量實驗驗證。這需要動手能力,需要編程能力,需要坐得住。
10. 驗證你的解決方案,根據實驗分析不斷優化你的方法。做了大量試驗後,得到了若干結果,可能是不好的結果,但是不要一下子否定自己的解決方案,這不能說明你的idea不好用。一個好的方法往往經過千錘百煉,同樣,你的idea通常不會一下子就成功。需要你根據實驗結果分析不好的原因,然後基於你的理解改進方法,這是一個反復不斷迭代的過程。
比如,你發現非同步PS模型效果還不如原來的呢。那麼關鍵的是,你要問自己為什麼?為什麼理應提升的卻沒有提升?你要看實驗運行的日誌,看看是哪裡慢了,差在哪裡,最後你經過不斷的實驗、分析、思考,你發現了,你提出的非同步PS模型雖然沒有了等待開銷,但是計算的有效性卻降低了,結果整體性能反而下降了。那麼你下一次迭代就要想怎麼把這個計算有效性提上來。我又有了個方法,可以評估每次計算的有效性,然後把計算資源都投到有效性高的計算上。OK,idea不錯,那麼怎麼評估有效性呢?不能開銷太大,否則又得不償失了,你可能想到了一種近似地評估方法。重新實現後,發現效果還不錯。OK,恭喜你!你可以准備發論文了!
整個研究過程,導師將起到關鍵的作用。導師可能會給你個問題,這是難能可貴的,基本幫你做了一半的事了,否則你可能需要花上一年時間找問題。然後整個研究過程,都是在導師的引導下進行,需要定期向導師匯報,與導師討論idea和請導師分析實驗結果。最好自己也要經常找同門討論,而不是閉門造車。
第五步. 撰寫論文
11. 設計你的論文,草擬論文的骨架。每一章都寫啥,每一段都寫啥,實驗都做啥。論文的邏輯往往比語言重要的多,邏輯合理的論文更易讀懂,即使咱華人有天生的英語語言缺陷,但是好的邏輯就可以彌補這個不足。寫論文就和講故事一樣,怎麼能把一個事說明白,不那麼簡單,甚至說很難,需要不斷鍛煉。寫完給老師看,老師同意後進行下一步
12. 寫作論文。這個就是根據骨架填肉的過程,但是這一步也不簡單,特別對於英語不好的同學,寫出來的東西簡直是不忍直視、不堪入目、毀人三觀。最近上海某高校老師辱罵學生這事就是因為這個,我可以說,我每次看到學生論文也都是這個心情,給學生通宵改論文在家裡一邊改一邊罵,但是當面對學生還是要以鼓勵為主,要耐心,要耐心,要耐心,盡力壓制自己的怒火,以平和的心態幫助學生提高,期望他下次能給個更好的版本。但是往往事與願違,看淡點吧,僅求寫作態度好點就行了,畢竟這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需要你不斷積累。
有幾個寫作的方法吧。第一,不要自己想當然,對於不確定的句型,用「」擴上上google搜,看看你這句型有多少人用過,如果沒有幾個人用,那就別用,換個寫法。第二,讀別人論文時,遇到好的句型就記下來,不斷積累才能提高。第三,避免一切語法錯誤,我覺得這個是可以做到的,現在網上那麼多工具都可以用。語法錯誤都避免不了那基本就是態度問題。遺憾的是,我很少遇到能避免語法錯誤的學生,我生氣往往是因為態度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第四,盡量用短句用簡單句子,別用長句。你寫論文是為了讓別人理解你的方法,不是寫文藝作品,能說明白就行。
13. 提煉總結,改進方法。寫作的過程也是屢順自己思路的過程,寫作的過程中往往也能發現自己方法的漏洞,那麼就要繼續回到8,重新思考解決方案,又或者你發現需要補實驗來支撐你的論點,那麼就繼續實現系統做實驗,得到實驗結果。
14. 關於實驗。怎麼做實驗是學生總問的問題,怎麼做科學實驗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有對照組、無偏的、定量的,這些都是科學實驗的重要要素。如果有解決該問題的其他方法你首先要說明你的方法更好,至少在某一方面更好,這其中可能要涉及到不同的執行環境,或不同的演算法數據集。然後設計實驗說明你的方法好在哪裡,用實驗數據說明,比如非同步PS和同步PS對比。然後你要進一步用實驗數據說明,非同步PS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如果不考慮有效性的話那麼結果就不好。然後你的方法是否有些重要的超參數,試試variation導致各種結果。在實驗結果展示方面,要學會用各種工具畫各種圖,把重要的因素用可視化方式體現出來。
第六步. 投稿和看待審稿意見
15. 接下來就是投稿。選一個合適的會議或期刊投稿,這個可以聽老師的,老師基本有這方面的常識,根據你工作的方向和檔次選擇合適的去處。確定好了哪個會議期刊後,就需要按照會議期刊要求來整理論文格式,latex是必會的工具了。之後趕在deadline之前提交論文,這個最後的幾天可能很痛苦,因為你的論文和方法總有改進的地方,老師的要求會讓你最後幾天是最忙的幾天。但是需要認識到,凡事無完美,你總也改不到完美,你需要一個deadline來督促你完成一個milestone。開始進一步工作或下一個工作。
16. 看待評審意見。接下來是漫長的等待,會議一般是2-3個月的時間,結果可能是接收也可能是拒掉,相比於結果,更應該看評審意見,看看這些意見是否合理,是否能解決,無論是接收還是拒絕,然後接下來就再次回到解決問題的部分,再次開始優化方法的過程。如果是接收了,那就可以准備訂機票開會旅遊去了。如果是拒掉那一般是有比較大的問題,那就再仔細深思下一下你的方法。繼續優化,還是降低檔次投個差點的會,就看你導師的了。
第七步. 後續
17. 宣傳你的工作,擴大影響力。首先你可能是要去參加會議,做個漂亮的ppt,反復演練,爭取有比較好的演講效果。有時你導師有機會去一些地方做報告,把這個工作介紹一下,都是擴大影響力的方法。
18. 開放源碼。還有是盡量把自己工作的代碼和數據開放,掛到網上,讓別人來使用,接受別人的改進意見或者是簡單的debug。咱不是專業的工程人員,也不用指望你的成果可以馬上用於生產,個人覺得開放代碼主要是為了讓別人更好滴了解你的方法,這有助於擴大影響力,產生後續研究工作。如果有人引用你的論文、或咨詢論文內容、又或是使用了你的代碼和數據,這也算是你對整個科研事業有那麼一丁點的貢獻了,這比水論文有意義多了。
整體來說,發表論文需要你有:批判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知識面,寫作能力,表達能力,英語,韌勁(抗打擊能力)等等一系列能力,如果在研究生期間真能發表一篇論文,經歷了以上這么多磨難和鍛煉,我想你的能力也是不知不覺提高了很多,成為了該小小方向的一個小小的專家了。這對你來說,是最最重要的。
這里我提到了韌勁,就是說,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你會受到不斷的打擊,包括來自導師的、來自自己的實驗結果方面的、來自評審意見的,但是你要做的就是,站起來,繼續鑿,直到導師滿意,知道reviewer滿意,直到大家滿意。別把這事想簡單了,當你想像一下周圍好多人都發好多sci了,而你還在為這么一篇完全未知結果的論文而這么努力的時候,我覺得大部分人可能就是缺少這個韌勁才最終以失敗告終的…
最後,我想再強調一下,發論文不是簡單地發論文,而是通過發論文宣傳你的工作,以便對某技術或人有那麼一丁點影響。無論你發哪個檔次的論文,只要目標正確,我覺得你都會有收獲和有貢獻的。相比較於為了發論文而發論文,你會覺得你是那麼地高尚和高大,他們只是造廢紙,而你已經對社會有貢獻了…
(以上內容來源於學術堂)
⑧ 請問,因報中級職稱需要在刊物上發表論文,請問計算機專業報中級職稱需要在那些刊物上發表論文呢
你要是找國濤期刊來,就不自會出現這種問題了好不好?
1.題名規范題名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論文的特定內容,有助於選定關鍵詞,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2.命題方式3.撰寫英文題名的注意事項①英文題名以短語為主要形式,尤以名詞短語最常見,即題名基本上由一個或幾個名詞加上其前置和(或)後置定語構成;短語型題名要確定好中心詞,再進行前後修飾。各個詞的順序很重要,詞序不當,會導致表達不準。②一般不要用陳述句,因為題名主要起標示作用,而陳述句容易使題名具有判斷式的語義,且不夠精煉和醒目。少數情況(評述性、綜述性和駁斥性)下可以用疑問句做題名,因為疑問句有探討性語氣,易引起讀者興趣。③同一篇論文的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內容上應一致,但不等於說詞語要一一對應。在許多情況下,個別非實質性的詞可以省略或變動。
⑨ 計算機職稱用寫論文么
朋友你是評職稱用嗎?
現在咱們國內,學術已經淪落為商品了,學術買賣已經見內怪不怪了,基本上交容上版面費就給你發表。這一點其實我也很無語......但是,論文還是要發表,因為論文發表已經是剛性需求。發表的時候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
第一,先考慮你發表論文的用途,評中職,還是高職。中職一般發表省級以上就可以,高職就需要有國家級的了,甚至核心期刊。畢業論文的話,還是根據學校的要求了。
第二,考慮價格方面,省級 國家級 核心價格都不一樣,但是咱們也不能一再追求低價格,網上假刊太多,小心佔小便宜吃大虧,被騙了幾百快無所謂,主要是耽擱了事情,評職稱一年就一次(要找可以用支付寶付款的)。
第三,時間問題,刊物確定好了 一定要確定下(新聞出版總署)是否能查到。然後就是時間,一般雜志從定稿到出刊都得需要1個月,趕上高峰期3月都有可能,如果對方什麼都答應你,今天給稿子明天郵遞給你刊物,這個肯定是假刊的。
第四,價格方面,這個不好說,雜志種類太多,沒法完全根據省級 國家級來判斷價格,核心期刊的話 懸殊很大。
最後祝你成功,這是我發表論文的經驗,我幫我同事也發表了一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