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交換機轉發表內容

交換機轉發表內容

發布時間: 2021-03-15 17:50:31

㈠ 交換機怎麼實現數據轉發的的

直通式(Cut Through)

直通方式的乙太網交換機可以理解為在各埠間是縱橫交叉的線路矩陣電話交換機。它在輸入埠檢測到一個數據包時,檢查該包的包頭,獲取包的目的地址,啟動內部的動態查找表轉換成相應的輸出埠,在輸入與輸出交叉處接通,把數據包直通到相應的埠,實現交換功能。由於不需要存儲,延遲非常小,交換速度非常快,這是它的優點。但由於數據包內容並沒有被乙太網交換機保存下來,所以無法檢查所傳送的數據包是否有誤,不能提供錯誤檢測能力,這是它的缺點。由於沒有緩存,不能將具有不同速率的輸入/輸出埠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丟包。

存儲-轉發(Store-Forward)

存儲-轉發方式是計算機網路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方式。它把輸入埠的數據包檢查,在對錯誤包處理後才取出數據包的目的地址,通過查找表轉換成輸出埠送出包。正因如此,存儲-轉發方式在數據處理時延時大,這是它的缺點,但是它可以對進入交換機的數據包進行錯誤檢測,有效地改善網路性能。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支持不同速度的埠間的轉換,保持高速埠與低速埠間的協同工作。

碎片隔離(Fragment Free)

這是介於前兩者之間的一種解決方案。它檢查數據包的長度是否夠64個位元組,如果小於64位元組,說明是假包,則丟棄該包;如果大於64位元組,則發送該包。這種方式也不提供數據校驗。碎片隔離方式的數據處理速度比存儲轉發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

㈡ 交換機初始狀態時的時轉發表是什麼樣的

交換機初始狀態下的轉發表示空的。當埠1收到一個要求轉發MAC地址為A的幀的時候,交換機將廣播到出埠1以外的所有埠。當MAC地址為A的設備響應了這個包以後,交換機會記錄下這個設備的MAC和埠的對應關系。等到下一次再接收到請求MAC地址為A的幀的時候,交換機不再廣播,直接轉發到對應埠上去。

㈢ 交換機建立自己轉發表的依據是什麼

交換機建立Mac地址表的是數據通過交換機的某個埠的時候(記錄該數據幀的源mac地址),在其他埠收到數據回包時在記錄對應關系,這樣就形成了mac地址表項。
mac地址建立的過程跟路由協議學習路由一樣都是依照特殊的演算法來實現,這種底層演算法不用深究會用就行。

㈣ 寫出查看交換機的mac地址表(轉發表)的命令,並寫出查看到的轉發表的具體信息。

cisco:

Show mac-address-table

h3c:

display mac-address

查看到的轉發表具體信息:
有 vlan 、 mac address 、type 、ports 等信息。

㈤ 交換機是如何轉發數據的

交換機內部維護著一張MAC地址表,交換機通過解析數據包的幀格式,查找目的MAC地址對應的埠號,進行轉發

㈥ 計算機網路簡答題:交換機轉發表的動態學習過程

你是想問交換機轉發表是怎樣建立的過程嗎?

交換的MAC轉發表是通過學習接收到的數據幀的源MAC地址而建立的一個
VLAN+埠+MAC地址的一個表項

PC1(192.168.1.1/24)--------(介面1)交換機(介面2)--------PC2(192.168.1.2/24),如果PC1要PING PC2(第一次通信)
PC1先判斷出PC2和自己處在同一個網段,由於兩台PC是第一次通信,PC1的ARP表項中沒有PC2的MAC地址,於是PC1就發一個ARP請求(請求的內容是PC2的MAC地址),這個ARP請求的源MAC地址是PC1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是全F(廣播包),交換機的介面1接收到ARP請求,把PC1的MAC地址加入介面1的MAC地址表,來表示PC1在我介面1下面;同時交換機向除了介面1之外的其他同一VLAN的埠轉發這個ARP請求(含介面2),接著PC2接收到到這個ARP請求,發現這個請求就是發給我的,於是生成了一個ARP響應包,來響應這個請求,這個響應數據幀的源MAC地址為PC2的源MAC地址,交換機的介面2接收到這個響應數據幀之後把源MAC地址加入介面2的MAC地址表中。

㈦ 交換機的轉發表怎麼建立詳細過程

交換的MAC轉發表是通過學習接收到的數據幀的源MAC地址而建立的一個
VLAN+埠+MAC地址的一個表項

PC1(192.168.1.1/24)--------(介面1)交換機(介面2)--------PC2(192.168.1.2/24),如果PC1要PING PC2(第一次通信)
PC1先判斷出PC2和自己處在同一個網段,由於兩台PC是第一次通信,PC1的ARP表項中沒有PC2的MAC地址,於是PC1就發一個ARP請求(請求的內容是PC2的MAC地址),這個ARP請求的源MAC地址是PC1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是全F(廣播包),交換機的介面1接收到ARP請求,把PC1的MAC地址加入介面1的MAC地址表,來表示PC1在我介面1下面;同時交換機向除了介面1之外的其他同一VLAN的埠轉發這個ARP請求(含介面2),接著PC2接收到到這個ARP請求,發現這個請求就是發給我的,於是生成了一個ARP響應包,來響應這個請求,這個響應數據幀的源MAC地址為PC2的源MAC地址,交換機的介面2接收到這個響應數據幀之後把源MAC地址加入介面2的MAC地址表中。

這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㈧ 交換機是如何轉發數據的

交換機(排除3層)都是第二層設備。轉發的不是消息,也不是ip包,而是數據段。交換機里有可擦寫的寄存器的。記錄了你的帳號,配置信息。因此即使掉電重啟,裡面的配置信息是不會丟的。交換機也有存儲器,負責存儲轉發數據段。
你所提的「a發送信息給b,假如交換機重啟的,那麼a將發給所有人。」,是不是指a機到b機(通過交換機)的通訊過程?
建議你看下網路方面的7層模型。它能解釋a機上應用程序的數據怎麼傳到b機上的應用程序。

㈨ 2、交換機如何使用Mac地址表轉發數據

在轉發數據前必須知道它的每一個埠所連接的主機的MAC地址,構建出一個MAC地址表。當交換機從某個埠收到數據幀後,讀取數據幀中封裝的目的地MAC地址信息,然後查閱事先構建的MAC地址表,找出和目的地地址相對應的埠,從該埠把數據轉發出去,其他埠則不受影響,這樣避免了與其它埠上的數據發生碰撞。

㈩ 9,交換機埠轉發表分別是如何建立和維護的

交換的MAC轉發表是通過學習接收到的數據幀的源MAC地址而建立的一個專
VLAN+埠屬+MAC地址的一個表項
PC1(192.168.1.1/24)--------(介面1)交換機(介面2)--------PC2(192.168.1.2/24),如果PC1要PING PC2(第一次通信)
PC1先判斷出PC2和自己處在同一個網段,由於兩台PC是第一次通信,PC1的ARP表項中沒有PC2的MAC地址,於是PC1就發一個ARP請求(請求的內容是PC2的MAC地址),這個ARP請求的源MAC地址是PC1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是全F(廣播包),交換機的介面1接收到ARP請求,把PC1的MAC地址加入介面1的MAC地址表,來表示PC1在我介面1下面;同時交換機向除了介面1之外的其他同一VLAN的埠轉發這個ARP請求(含介面2),接著PC2接收到到這個ARP請求,發現這個請求就是發給我的,於是生成了一個ARP響應包,來響應這個請求,這個響應數據幀的源MAC地址為PC2的源MAC地址,交換機的介面2接收到這個響應數據幀之後把源MAC地址加入介面2的MAC地址表中。
這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