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出版規模
㈠ 求德國的文化和經濟
文化教育:受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影響,德國的18世紀文學走向頂峰。歌德、海涅、席勒、萊辛和格林兄弟都是傑出的代表。20世紀最著名的作家有托馬斯·曼、海因利希·曼和貝托爾特·布萊希特。作家海因里希·伯爾和貢特·格拉斯分別於1972年和199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德國有3000多座博物館,收藏內容十分豐富。此外,每年都舉行各種藝術節、博覽會和影展等。法蘭克福和萊比錫是德國圖書出版業中心。德國圖書出版量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占第二位。音樂是德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德國造就了各個不同時期的音樂大師,如貝多芬、巴赫、門德爾松、瓦格納等。柏林愛樂樂團更是享譽世界。教堂、宮殿和古堡德國重要的文化遺產。著名大學有科隆大學、慕尼黑大學、亞琛工業大學、海德堡大學等。德國人時間觀念比較強,無論是在商務上還是在私人交往上,德國人注重准時。德國人重視商業信譽,一般不輕易更換合作夥伴。德國的教育和文化藝術事業由聯邦和各州共同負責,聯邦政府主要負責教育規劃和職業教育,並通過各州文教部長聯席會議協調全國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進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權歸屬於各州。全國性的文化藝術活動由聯邦政府予以資助。對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負責協調。大、中、小學和職業教育發達,實行12年制的義務教育,公立學校學費全免,教科書等學慣用品部分減免。小學學制4-6年,中學學制5-9年。高等學校享有一定自主權,原則上實行自由入學,對部分學科採取名額限制。職業教育實行「雙元制」,即職業學校理論學習和企業中的實踐相結合,成人教育和業余教育普及。教師為終身公職人員,必須受過高等教育。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3/27/content_333436.htm
隨筆:喜愛讀書——德國人的優良傳統之一
新華網 (2003-11-23 12:53:4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柏林11月22日電(記者鄭漢根)德國著名作家歌德曾說過:讀好書就是同高尚的人談話。德國人對這種「談話」有著巨大熱情,即使是在電視、網際網路等媒體十分發達的時代,他們依舊保持著愛讀書的傳統,而社會提供的服務又使他們讀書十分便利。
在地鐵列車里,在公園草
坪上,甚至在醫院的候診室內,手捧書本埋頭閱讀的人都很常見。民意調查顯示,70%的德國人喜愛讀書,一半以上的人定期買書,三分之一的人幾乎每天讀書。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齡段的人群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讀書熱情最高。可見,書已經融入到了德國人的日常生活中。記者的一個年輕德國朋友說,在德國,讀書就象喝啤酒一樣平常。
在德國,買書很方便。無論城市鄉村,書店都極容易找到,一座1萬多人的小鎮起碼會有一兩家規模較大的書店。在有著8200多萬人口的德國,書店就有5000多家。在書店內,如果購書者不能在書架上找到自己想要的書籍,書店一定會幫助從出版社訂購,買者很快就可以拿到書了。
除書店外,一些綜合性超市和加油站也賣書。在某些大型倉儲超市,人們會看到最新暢銷書、減價書以及報刊雜志等擺放在貨架上。顧客們滿載牛奶麵包等日常食、用物品的超市手推車里,也常常放著一兩本書。此外,德國人還通過出版社直銷、郵購、網上訂購等途徑買書。網上購書越來越受到歡迎,購書者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遞增。
德國大小書店內部的環境都十分安靜、幽雅。一些大書店還設有播放音樂的咖啡廳,人們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瀏覽書籍。一些書店還有專供人們讀書的區間,裡面放著很多沙發和椅子。在書店裡,書按照不同領域分類明晰,便於讀者查找。
大量的圖書館也滿足了德國人對書的愛好。德國有1.4萬多個圖書館,藏書1.29億冊。許多圖書館通過組織作家演講會、舉辦文化活動等使自己更具吸引力。小鎮里往往也有圖書館,而沒有固定圖書館的鄉村則常常會得到流動圖書館的眷顧,這方便了農村人借書。
德國有關書的組織有很多,它們的活動促進了人們讀書的熱情。德國書商協會、讀書基金會等常舉辦豐富多彩的促進閱讀活動,最近成立的「德國朗讀協會」組織知名人士到圖書館或書店為青少年朗讀好文章,激發他們的讀書興趣。
德國人之所以整體素質較高,這與他們喜愛博覽群書的優良傳統是密切相關的。歌德就曾注意到書和文化的力量對德國的重要意義。他說:「假如不是通過一種光輝的民族文化均衡地流灌到全國各地,德國如何能偉大呢?遍布各地的圖書館、博物館和劇院,作為支持和促進民族文化教養提高的力量,是絕不應被忽視的。」(完)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11/23/content_1193638.htm
經濟: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經濟實力居歐洲首位。屬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德國是商品出口大國,工業產品的一半銷往國外。德國的出口額現居世界第二位。德國近1/3的就業人員為出口行業工作。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機械產品、電氣、運輸設備、化學品和鋼鐵。進口產品主要有機械、電器、運輸設備、汽車、石油和服裝。主要貿易對象是西方工業國。政府奉行整頓國家財政、減少預算赤字、進行稅制改革、刺激個人投資、進一步實行非國有化、減少國家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政策,使德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同時積極採取措施,推動信息技術的發展並調整經濟結構。自然資源貧乏,除硬煤、褐煤和鹽的儲量豐富之外,在原料供應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2/3的初級能源需要進口。德國的工業以重工業為主,汽車、機械製造、化工、電氣等佔全部工業產值的40%以上。食品、紡織與服裝、鋼鐵加工、采礦、精密儀器、光學以及航空與航天工業也很發達。中小企業多,工業結構布局均衡。農業發達,機械化程度很高。農業用地約佔德國國土面積的一半。產品可滿足本國需要的80%。旅遊業、交通運輸業發達(左圖:德國商業銀行大樓)。德國是啤酒生產大國,其啤酒產量居世界前列。它還是最早研製成功磁懸浮鐵路技術的國家。2002年2月28日24時,德國馬克正式停止流通,歐元 (EURO)成為德國法定貨幣。德國是首批使用歐元的11個國家之一。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3/27/content_333436.htm
㈡ 德國的哪個城市最早出版日報
萊比錫。
萊比錫是德國東部的第二大城市,著名的國際貿易中心,被稱為「博覽會之母」;同內時,萊比錫也是德容語地區的出版印刷中心,全市有 100多家印刷廠,38家出版社,佔全國出版社總數的一半,素以「書城」著稱。
㈢ 新聞出版強國有哪些
沒有這樣一個正式的國際評選,但大家根據各國實際出版情況有個基本的認同。
現在出版比較強的國家,有美國、德國、英國、日本、法國,俄羅斯,一般來說,經濟發達、文化也發達的國家就是出版強國。
具體表現:出版品種多,銷售規模大,國際輸出能力比較強,讀者閱讀量較大,等等。
中國相比的話,品種是夠多了,但銷售規模並不很大,讀者平均閱讀量也比較少,國際輸出能力,就更別提了。嚴重入超,少量輸出的文化也很難影響國際主流,不過形勢正在慢慢轉好。
㈣ 德國都有哪些出版社!謝謝了!!!!
德國的主要的大型出版社有:貝特爾斯曼出版集團公司、霍爾茨布林克出版集團公司、施普林格出版公司、卡爾·漢澤爾出版公司等
㈤ 德國有多少城市,分別是什麼
Aachen
亞琛市。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一城市,人口239200。是亞琛縣的縣府。有亞琛技術大學,數所博物館如報紙業博物館。其賭場有名。工業包括紡織、金屬加工和嗜好品加工。景點包括多所教堂如亞琛大教堂、15世紀的市政廳、19世紀的療養旅館和古羅馬軍用浴池。亞琛市是在卡爾大帝的行宮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Berlin
柏林市。是聯邦德國的首都,同時也是一個聯邦州。位於哈韋爾河及施普雷河畔的北德低地,有眾多的湖泊。柏林的地勢高低不同,從海拔30米到115米。面積882平方公里。人口342萬。有很多大學位於柏林,如1809-1810年成立的洪堡大學、1948年成立的自由大學和柏林技術大學。柏林的戲劇學校也很有名。
Bielefeld
比勒費爾德市。屬北威州,人口305600。位於托伊托堡森林邊緣。有綜合性大學、教育學院和多所專科大學。工業包括紡織和制衣、食品、機械製造和出版工業。
Bochum
波鴻市。屬北威州,人口386200。有魯爾大學、航天研究所。是重工業城市如汽車製造。
Bonn
波恩市。屬北威州,人口276500。位於萊茵河畔科隆灣,波恩市的海拔高度為50到165米。它是許多研究機構和社會團體的所在地。市內有貝多芬出生地。1949年至1990年波恩是聯邦德國的首都。
Bremen
不萊梅市。是不萊梅州的州府,位於威悉河的下游,人口544300。有大學和數所專科大學、內陸港和海港、海外博物館、國立圖書館和國立檔案館。工業主要是由和港口有關的企業組成。
Cottbus
科特布斯。勃蘭登堡州的一縣城。人口128600。有科技大學、博物館和劇院。工業有紡織和電子。市內有15世紀修建的城牆。
Dortmund
多特蒙德市。魯爾區東部的一城市。屬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人口583600。有多特蒙德大學、數所研究所、劇院和數所博物館、農產品交易所、賽馬場、動植物園;鋼鐵廠、數家大型啤酒釀造廠和內陸港。石煤採掘也不再象從前那麼多,目前只有一個煤礦在運作。1220年建立的聖母大教堂在1945年以後得到重新修建。當代的建築有1949-52年間修建的威斯特法倫大廳、1956-65年修建的城市劇院和1949-51年修建的州立圖書館。
Duisburg
杜伊斯堡市。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萊茵河和魯爾河匯合處。人口525200。有德國最大的內陸港。
Düsseldorf
杜塞爾多夫市。是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首府,位於萊茵河下游,人口563400。是貿易和國際性大會城,經常有各種專業博覽會在此市舉行。有馬克斯-普朗克鋼鐵研究所、海因里希·海涅檔案館、萊茵-威斯特法倫交易所、德國工會聯合會和眾多的德國以及跨國公司。鋼鐵工業發達,特別是鋼管製造。杜塞爾多夫機場是一國際機場。
Frankfurt am Main
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市。屬黑森州,人口615000,城市分布於美因河的兩岸。有一所綜合性大學、一所神學院和一所音樂藝術學院。景點有歌德出生地紀念館。法蘭克福是德國的金融中心,聯邦銀行就在此市,此外德國各大銀行的總部幾乎毫無例外地都設在這里。證券交易所在歐洲處於領先地位。
法蘭克福同時也是一博覽城,這里每年舉行一次世界上最大的書展。
Hagen
哈根市。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藻厄蘭山區的西部,人口213500。此市有全德國唯一的一所函授大學和技術露天博物館。工業包括金屬加工、造紙和食品工業。關於哈根的文獻記載,最早見於公元1000年,於1746年哈根成為有自主權的城市。下圖為哈根市的哈斯珀(Haspe)城區遠景。
哈根市位於德國的交通要道,是工業、貿易、經濟、科學和交通的理想城市。城市散布於四個山谷中,並有四條河流流經城區。分布於山谷中而沿著山坡發展的哈根市的突出特點是,在市區有眾多的樹木和花草。雖然田野、樹林和綠茵隨處可見,但哈根市也不乏都市生活的繁忙景象和歷史的浪漫。其特殊的中間位置決定了哈根市既不是典型的工業城市,也不是典型的德國大學城;既不象喧鬧的魯爾區,也不象寧靜的藻厄蘭山區。但它是歐洲運輸和物流的良好基地。過去,哈根市的工業僅僅限於鋼鐵生產,如今,它已成為服務行業和高科技的中轉站。1996年是哈根市250歲生日年,但這一歷史悠久的城市仍處於不停的變化之中。魯爾區和哈根鄰近區域的結構轉變在哈根市得到集中體現,從而使哈根市成為一個集高科技、服務行業和文化於一體的城市。
哈根市的青春風格建築很有名,典型代表是其火車總站。在1900年至1920年這段期間,哈根市示範性的修建了介於青春藝術風格和寶豪絲風格之間的建築。這在藝術史上被稱為「哈根新典範」並受到全球藝術愛好者、建築師和城市設計師的廣泛贊譽。
Hannover
漢諾威市。是下薩克森州的州府。地處下薩克森山地和北德低地交界處。人口509800。有聯邦地理及原材料研究所、宇宙研究及區域規劃科學院、數所大學、多家劇院、博物館和動物園。是重要的工商、博覽城市。
Heidelberg
海德堡市。屬巴登-符騰堡州,位於內卡河流出奧登瓦德山區處。人口135800。海德堡大學成立於1386年,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全歐分子生物學中心實驗室、馬克斯-普朗克天文、核物理、醫學、外國人法和國際法研究所位於此市;此外,還有德國癌腫研究中心,天文觀察站,德國葯店博物館,劇院,植物園,動物園,出版社。海德堡是美軍在歐洲的總部。
Kaiserslautern
凱澤斯勞滕市。萊茵蘭-法耳次州的法耳次西部的一城市,人口102200。有大學、藝術博物館和法耳次劇院。工業主要是機械製造和紡織工業。
Köln
科隆市。萊茵河下游流經此市,屬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高等學院有科隆大學、音樂學院和體育學院。人口940700。科隆是德國的一個交通樞紐,科隆-波恩機場位於科隆郊區。提起科隆市,人們將自然而然地想到科隆大教堂。
Mannheim
曼海姆市。巴登-符騰堡州內卡河注入萊茵河處的一城市,人口308400,有大學和海德堡大學的醫學院、巴登-符騰堡州的高級法院、在1778年建立的國家劇院、數所博物館。工業有公共汽車製造以及農用機械和發動機製造、纖維和葯物合成、煉油及出版業。景點有萊茵河港口。
München
慕尼黑市。是巴伐利亞州的首府。人口130萬。同時也是上巴伐利亞行政專署和慕尼黑縣的首府。慕尼黑是繼直轄市柏林和漢堡之後的德國第三大城市。慕尼黑大學建立於1472年。有德國博物館和慕尼黑證券交易所。慕尼黑每年一度的十月啤酒節開始於九月的倒數第二個星期六,它是世界規模最大的民間節日。節日期間,世界各地的遊客聚集於慕尼黑開懷痛飲。以市區為中心,共有七條高速公路呈放射狀分布。
慕尼黑最著名建築可以說是聖母教堂即慕尼黑大教堂(有兩個綠色「洋蔥頭」尖頂的雙塔建築),教堂建於15世紀,但教堂的尖頂卻一直沒有竣工。在停止建造50年後的16世紀,人們才決定完成此塔頂的建築 - 當時哥特式的建築時代已完全過去了,從義大利傳來了一種新型的建築風格,即文藝復興風格。哥特式教堂當然免不了也被安上了當時時髦的圓頂,人們將其稱為「羅曼國家的」帽子,它的意思也就是「異國風味的」或者也可以說是「義大利風味的」。正是這種圓頂風格成為了以後巴伐利亞眾多教堂建築的典範,一些比較古老的、同樣也是哥特式的教堂發生了改變,也被安上了圓頂,同時,還有許多建於17世紀的教堂建築從一開始就採用「洋蔥」塔頂。
位於慕尼黑市中心的舊美術館(Neue Pinakothek)、新美術館(Neue Pinakothek)和現代美術館(Pinakothek der Moderne)彼此相鄰,構成了一美術館建築群。這里收藏的藝術品從中世紀直到當代,其中有很多世界大師的作品。
慕尼黑的四周,有眾多的森林圍繞,這些森林帶寬達10至20公里。「福斯特里德公園」就是其中的一個。幾乎所有的森林都受到了保護,森林的大部分樹木是雲杉樹。因為幼小的雲杉樹上有刺人的針葉,而不會受到野獸的咬嚼,所以通常都採用雲杉樹進行育林造林。
Offenbach am Main
美因河畔奧芬巴赫。黑森州緊靠美因河畔法蘭克福的一城市,人口114400。是德國的皮革工業中心,兩年一次的國際皮革製品展銷會在這里舉行。市內有皮革及製鞋博物館。德國聯邦氣象所的總部設於此市。奧芬巴赫的歷史在公元977年就有記載。
沃爾夫斯堡。下薩克森州一位於中德運河河畔的一城市,人口127600。此市是在1938年隨著大眾汽車廠的興建而成立的。提起沃爾夫斯堡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大眾汽車:市民中的40%都在大眾汽車廠上班,可以說每一市民都直接或間接從大眾汽車廠獲益。市內有名畫陳列館、天文館和劇場。建於1959-63年間的沃爾夫斯堡的文化中心由芬蘭的著名建築師阿瓦·阿托(Alvar Aalto)設計。
參考資料:http://www.brucca.de/staa.htm#yeshou
㈥ 國內雜志這五年的發展情況和未來五年的發展情況,國外(美國德國亞洲國家)雜志的三十年內的發展情況等
哇,老大,你問的問題不是一般的難,而是非常難。而且還是沒有懸賞分的。個人觀點說一下。
國內刊物從5年前的實體出版逐步走向電子數字出版,前6年,我曾說過,在科技發展時代,數字出版將會超越實體出版。2006北京圖書訂貨會首次增設「全國書稿版權交易會」,孵化和打造了一個版權平台。陸續出現很從大型門戶網站的讀書平台,比如新浪、搜狐、網易……就不詳細舉例了。2008年是電子書規模形成的發展中階段,而紙質出版行業也受到一定沖擊。商家們在這種多元化來潮,也同時收購大量版權。設有實體版和電子版。2010年,成都成功申辦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這也是電子版權的萌生。交易會期間,與出版環節有關的每個商家幾乎都到,包括印刷環節。2011年,北京首次舉辦「中國電子書產業峰會」。書稿版權交易會也側重數字版權交易,強調新媒體、新模式、新未來,搭建數字網路版權現場授權平台。這又進一步推進電子閱讀。
從以上的問題去看國內後5年的出版行情,不能說市場是沒有,但沒有獨特個性的雜志,是難以去和那些老一代出版商們相提並論。他們手裡握著無數版權,這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賺點。可是,現在電子出版物在中國還是未形成一個規模,從經濟數字看來,國內數字出版近有800億的產值,銷量一度排在全國第二,很多商家一再表示沒賺到錢。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數字版權還沒有一個健全的產業鏈接。
現在看來,數字出版的市場比較凌亂,版權也沒得到良好的維護,在此的同時,又對實體出版造成很大沖擊力,導致很多老商家不能穩定市場。
至於以後的發展空間,個人看點還是有的,只要堅持與變通。也不知道政府下一步會出版什麼政策,但實體出版的市場不會泯滅,只會逐漸萎縮,因為是高科技發展時代。例如教學,很多網上教育陸續出現,但那也不能代表國家會把學校撤掉。如果樓主參與出版行業,我建議側重學習一下美國自助出版平台Smashword公司的戰略。國外發展情況我就沒研究過了,只是在新聞上看到一些。以上均個人觀點,望樓主斟酌。
㈦ 馬克思、提出的什麼在德國出版
《資本論》
1867年9月14日,經過馬克思反復修改定稿的《資本論》第一卷在德國漢堡出版。
㈧ 出版社共分為幾個等級劃分的依據是什麼
出版社並沒有等級的劃分,出版社根據出版介質、出版類別許可和出版經營性質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1、根據出版介質的不同,出版社可分為圖書出版社、音像製品出版社(唱片公司)、雜志出版社等。
2、根據出版類別許可不同,出版社可分為綜合出版社和專業出版社。
3、根據出版經營性質不同,出版社可分為公益性出版社和經營性出版社。
(8)德國出版規模擴展閱讀:
出版程序
1、按新聞出版署相關行政規定和行業慣例,由相應職業資質的出版社編輯、編輯部主任 (副主任) 、總編輯 (副總編輯) 對原作品進行包括「初審—復審—終審」的「三審」,並將相關書面審稿意見存檔。
2、需專題報批的相關類別和選題,提交相關機構組織專家進行出版審查,審查范圍包括出版社的出版資質、編輯人員資質、作者資質和內容問題等。
3、「三審」及「專題報批」後,出版社申報選題並申請相關出版手續。
4、編輯人員對原作品進行具體內容編輯,有時這個過程需與作者溝通,甚至退回作者修改。
5、美術編輯對版式、封面進行設計。
6、錄排人員對書稿進行錄入、排版與相關技術工作。
7、確定印刷量和市場價格,有時這個工作是提前確定的。
8、出國際標准書號以及圖書在版編目 (CIP)數據、條碼等。
9、出膠片 (很少時候會用硫酸紙) ,交由印刷廠和裝訂廠進行印製。
10、出版社技術人員檢查藍紙、毛書或對批量圖書進行質量抽檢。
11、圖書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