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的發表地點
『壹』 <<資本論>>那一年發表
《資本論》作者 卡爾·亨利希·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1883年):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 首次出版:1867年9月14日,《資本論》第一卷在德國漢堡正式出版。這一巨著的問世,不僅實 現了政治經濟學的偉大革命,標志著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誕生,而且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進行了最為全面的科學論證。《資本論》第一卷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重要的著作,而且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主要的著作。
『貳』 資本論的出處及寫作背景
《資本論》是德國思想家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創作的政治經濟學著作。
寫作背景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歐洲社會的迅猛發展,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下的固有矛盾愈發明顯地暴露出來。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他們之間的斗爭日益尖銳,呈現復雜化的趨勢。
馬克思認為,隨著經濟危機而來的可能是革命,在這之前要用科學理論武裝工人階級。因此,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說:「我現在發狂似地通宵總結我的經濟學研究,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問題搞清楚。」
為了寫作《資本論》,馬克思20年如一日,每天堅持到英國博物館去看書,查閱資料,被圖書館員稱為最勤奮的讀者。
(2)資本論的發表地點擴展閱讀:
《資本論》主要思想
《資本論》通過對剩餘價值這個資本主義的核心問題的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及其發展的歷史趨勢,從而科學地證明了一個真理:資本主義制度只是與生產力發展的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特殊歷史性的制度,它必將隨著生產社會化的進一步發展而趨於滅亡。
作者簡介
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猶太裔德國人,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哲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革命理論家。馬克思知識淵博,留下了很多著作,他的知識領域涉及哲學、宗教學、邏輯學、美學、經濟學、政治學、文學、史學、法學以及自然科學。
『叄』 資本論第一卷最早在什麼地方出版
[德]羅爾夫•黑克復爾著朱制毅譯 來源:《國外理論動態》2011年第10期 2011年5月31日,中央編譯局舉辦2011年第6期馬列著作編譯論壇,邀請德國著名馬恩著作編輯學家、MEGA編輯促進協會主席羅爾夫•黑克爾教授作題為《資本論〉第一卷的誕生及其不同版本》的報告,這是黑克爾教授的系列講座「《資本論》的產生、編輯及傳播史」的第二講。黑克爾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馬克思的寫作從六冊計劃到專門論述「資本一般」的變化過程、《資本論》第1卷的手稿和第1卷的出版及其所引起的直接反應,並對《資本論》第1卷的四個德文版、法文版以及英文版進行了比較,指出了這些版本的一些重要變動。
『肆』 馬克思著作的公開發表先後時間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1835年8月)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1843年)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1845年)
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與恩格斯合著)(1845-1846年)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1845年)
罷工和工人同盟(1847年上半年)
工人聯合會(1847年12月底)
共產黨宣言(1848年)
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1853年5月31日)
倫敦交易所的恐慌—罷工(1853年9月27日)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1857年8月)
鴉片貿易史(1858年8月3日和9月3日)
《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
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1864年9月28日)
工會(工聯)它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1866年8月底)
資本論第一卷(1867)
國際工人協會總委員會致社會主義民主同盟中央局(1869年3月9日)
哥達綱領批判(1875年4-5月)
資本論第二卷(1885)
(4)資本論的發表地點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包含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結構設計;第二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運行原理設計。
『伍』 《資本論》的寫作時間
從1843年到1883年,馬克思寫《資本論》花費了40年時間,在這期間他留下了浩繁的創作手稿.馬克思為構建他那龐大而又深邃的勞動價值學說耗費了畢生精力,生前僅來得及正式出版了《資本論》第一卷,以後由於種種原因,在馬克思去世之前《資本論》其餘各卷均未能問世,哪怕像手抄本之類也未曾見流傳於世間.馬克思去世以後,恩格斯為完成馬克思的夙願,精心整理馬克思的手稿,直到1885年《資本論》第二卷方能與讀者見面,而第三卷延至1894年才得以公諸於世.從第一卷的正式出版到第三卷的公開面世,期間相距27年.至於《資本論》第四卷的問世時間更晚.恩格斯臨終之前深知已來不及完成第四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只得託付給考茨基等人.1905年至1910年,考茨基終於將第四卷分別整理出版.考茨基在整理馬克思手稿的過程中自作主張地做了許多刪改和變動,再加上其他一些政治方面的原因,這個第四卷的版本實際上被否定了.我們現在見到的《資本論》第四卷最早的版本,已是前蘇聯於1954年至1961年間重新根據馬克思手稿整理出版的俄文版本.如果以這一版本的問世時間為准,《資本論》第四卷的真正問世相距第一卷的正式出版已經遙隔一個世紀之久.
『陸』 《資本論》是什麼時候發表的
《資本論》第一卷是在1867年9月在德國漢堡出版的。但是第二、三卷還沒出版,馬克思就逝世了。第二卷是在1885年出版的,第三卷直到1894年才公開。
『柒』 資本論最早是在哪個國家出版的
《資本論》最早是在德國出版的;
《資本論》成稿於1867年3月,同年9月在德國漢堡出版。
《資本論》,全稱《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網路全書,同時也是馬克思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形態的巔峰之作。馬克思在這部著作里,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為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這樣就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發展。《資本論》首版於1867年9月14日的德國漢堡。
《資本論》創造了一個嶄新的思想體系。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於德國哲學、早期社會主義理論和政治經濟學。馬克思像黑格爾一樣,相信能夠用一個辯證法公式概括人類的進化歷程。他認為,所有哲學家所做的一切都在於致力於解釋世界,但他同時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改變世界。
馬克思在黑格爾辯證法的基礎之上,顛覆了傳統的「形而上學」,建立了一個現實中得以實踐的最大的思想體系,一個影響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學說體系。 《資本論》以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為指導,通過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規律,同時也使唯物史觀得到了科學的驗證和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它運用唯物史觀的觀點和方法,將社會關系歸結為生產關系,將生產關系歸結於生產力的高度,從而證明了社會形態的發展是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資本論》內容宏大,理論深奧。為了讓所有對《資本論》有興趣的讀者都能讀懂此書,本詞條採用文字和圖釋結合的方式對其中的知識點做詳盡說明。凡精美彩圖,均指向特定的知識點,這樣關聯起來,更加方便讀者理解其中的精義。
『捌』 「資本論」的寫作時間
「資本論」的幾個草稿寫作時間:
1857-1858,1859,1861-1863,1865-1865年
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終於橫空出世!!
——新世紀迎來保衛《資本論》時代!為迎接馬克思主義的經濟理論研究高潮,推進中國經濟學的建設行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學術專著《保衛資本論 》。其正式提出「學術保衛」概念,對應中國政治經濟學理論創新之民族取向和實踐化工作理念。該書通過工作涵容中國歷史,達成對世界歷史之新理解,是重讀和重寫「雙重意義」之《資本論》理論與方法論著作,高度凸顯理論-實踐結合體式。所謂「中國經濟學」,即從中國歷史和文化中出脫而來的經濟理論體系,是用中華語言和中國思維對「經濟學」的再說一遍和改造。其不獨為政治經濟學的「在中國」,或經濟學分支或流派的「在中國」,要求重新檢視和闡述已有的理論,對原創性方法進行民族「尋根」。該著認為此種研究路徑以極高智慧統一了人類生產的「歷史」和「邏輯」,清晰說明了經濟學方法論,尤其政治經濟學方法論。
『玖』 《資本論》是哪一年出版的
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出版 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繼承馬克思未竟的事業,把《資本版論》「第二冊」、權「第三冊」整理為第二卷和第三卷,並分別於1885年和1894年出版。
1930年3月,上海昆侖書店出版馬克思的主要經典著作《資本論》的第1卷,第1分冊(即第1卷的第1篇),由陳啟修(陳豹隱)根據德文版參照日文版翻譯
『拾』 跪求《資本論》是什麼時候完成的謝謝
從1843年起,馬克思開始系統地收集資料研究政治經濟學,撰寫了一系列重要的著作,到四十年代末已初步形成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是《資本論》的創作和完成時期。1857―1958年,馬克思寫了一部篇幅巨大的手稿,即《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這是他創作《資本論》的最初嘗試,通常稱它為《資本論》第一稿。在這個手稿的基礎上,馬克思打算以《政治經濟學批判》為書名分冊出版一部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巨著,這就是現在所說的「六冊計劃」,包括《資本》、《地產》、《僱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和《世界市場》。第一分冊的書稿於1859年出版,但這個第一分冊只包括兩章,即《商品》和《貨幣或簡單流通》。這是「六冊計劃」中第一冊《資本》第一篇《資本一般》中的緒論性的兩章。在1861-1863年期間,馬克思接著寫《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第二分冊,結果寫成了一個篇幅龐大的書稿,共包括23個筆記本。它開頭的總題目仍是《政治經濟學批判》,而副標題是《第三章資本一般》,通常稱之為《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實際上是《資本論》的第二稿。在寫作這個手稿的過程中,馬克思決定以《資本論》為標題,以《政治經濟學批判》作為副標題,分四冊出版他的經濟學著作。從1863年8月開始,馬克思撰寫了《1863―1865年經濟學手稿》,這是《資本論》的第三稿,其內容分為三部分,即第一冊《資本的生產過程》,第二冊《資本的流通過程》,第三冊《資本主義的生產總過程》。
從1866年初開始,到1867年3月,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完成了《資本論》第一卷的修訂和謄寫工作,同年9月在德國漢堡出版。所以,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指出:「這部著作是我1859年發表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續篇。」 按原計劃,《資本論》第一卷「資本的生產過程」並不包括1859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的內容。但是為了「聯貫和完整」,馬克思把《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中的內容,也扼要地收入《資本論》中,其中關於價值形式、商品拜物教以及交換過程等問題,還作了進一步的發揮。但是《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並不因此而失去獨立的科學價值。例如,關於貴金屬等問題,在《政治經濟學批判》中已經作了詳細論述,而在《資本論》中就只是簡單地提到。所以,在學習《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篇時,不妨把《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對照著來閱讀。
《資本論》第一卷出版後,馬克思繼續進行修改和再版工作,並幫助出版《資本論》第一卷俄文譯文,校訂法文本。同時,還積極收集材料,改寫第二卷和第三卷,直到他的心臟停止跳動時,在他面前書桌上還放著正在修改的《資本論》原稿。
《資本論》是馬克思獻給全世界無產階級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學文獻。它在世界各國廣泛流傳,成為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強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