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發表方式 » 學漢語發表

學漢語發表

發布時間: 2021-03-07 21:37:18

A. 我是學漢語言文學的(中文系),應該在哪發表點什麼類型的論文或文字呢

這要看你嚮往哪個復方向努力了,是制走學術型,還是應用型,應用型的在雜志、報紙之類的發些散文、小說、雜文都可以,越有分量的媒體當然越好,到時找工作時能證明你的文采,而這對走學術型路線的幫助則要遠遜於在核心期刊上發些論文,總之,要是能在核心期刊上多發論文,什麼都證明了。

B. 學漢語難

當然不難了 可以去選擇 去 儒森 漢語 哦 聽說那裡的 中文培訓挺專業的喲

C. 怎麼學漢語

我老闆是德國人,他在浦東子宇漢語學的中文,本來是total beginner,現在學了3個多月,已經和我們員工簡單對話了,你可以去浦東子宇咨詢一下,他們老師可以給到你很多建議的

D. 學漢語的好處有哪些

你是維族人嗎 還是外國人啊 你能在這里發帖 就是學習漢語的好處之一

E. 是什麼趨勢推動了世界人民學習漢語的熱潮

世界各地都有中國人的足跡..而且漢語博大精深

漢語,一聲嘆息還是優雅輝煌?

【文化眼】

漢語,一聲嘆息還是優雅輝煌?

【引言】語言是根植於民族靈魂與血液間的文化符號。一直以來,漢語卓然昭顯出中華民族深沉厚重的文化「底子」。然而,時下有一道很奇異的景觀:當國外很多人熱烈地學習漢語時,國人對漢語的熱情似乎有些淡淡然的味道。國人與老外對待漢語的態度竟然是相互矛盾的……

語言不僅是一種表達工具,它跟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維方式密切相關,它記錄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蹤跡,成為延續歷史與未來的血脈。如果說任何文化的特性都展示在自己的語言中,那麼保護語言其實就是保護文化,保護自己賴以生存的文化基因。

國內「淡」:中文在民族本土遭到拒絕?

上個世紀70年代,作家餘光中就寫下了《哀中文之式微》,感嘆現代中國人母語能力的下降。其實,現今的狀況更糟,英語崇拜席捲神州,學習英語真是「從娃娃抓起」,不少還在咿呀學語的孩子就投身其中了。
學術界——悲痛漢語成為第二階級的語言:武漢大學某教授在一次講演中曾不無感慨地說到,漢語現在在中國正在或者已經成為了一種弱勢語言、一種第二階級的語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辯論精神的學子們一片嘩然,紛紛以「語言是沒有階級性的」觀點反駁。但在聽了演講者的「一個外國人晉職、升中學、上大學、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們漢語嗎?」的反問之後,全場寂然。
華人界——華人物理學家大會禁說英文:上海落幕的第四屆全球華人物理學家大會,聚集了500多名學界精英,盡管都是黃皮膚黑頭發,但從論文匯編到會議網站,從演講到提問,甚至會場門口的指南,全是英文。有位香港大學的博士很納悶:為何論文匯編沒有中文?有人申請用中文做報告未果。倒是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教授,堅持以中文作報告,成為唯一「反潮流」者。丁教授的英語能力毋庸置疑,但他堅定地發出了母語的聲音!丁肇中表達學術思想的同時,也表達了超越物理意義的文化情感。
文化圈——患上了文化失語症:作家余華說:「像我們這一代作家開始寫作時,受影響最大的應該是翻譯小說,古典文學影響不大,現代文學則更小。我一直認為,對中國新漢語的建設與發展的貢獻首先應歸功於那些翻譯家們,他們在漢語與外語之間找到了一條中間道路,既用漢語傳達了域外作品的神韻又同時豐富了漢語的表達性……」當代中國作家幾乎都走在這樣一個介乎被「歐化」的中文與被中文化的帶翻譯腔的「西文」之間的「中間道路」上。創作界如此,而批評和理論界也難以超拔,一百多年來,我們學術話語「西化」色彩濃重,從概念、范疇到理論命題,我們都很少使用傳統古典文論的東西,所以,幾年前文藝理論界發起了「文化失語症」和「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轉化」等學術大討論,開始重新思考如何延續和創新傳統文論的問題。
下一代——我們學中文有什麼用?在一次研討會上,有人在發言中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前景表示深深隱憂。因為當代大學生,包括中文系學生,對漢語表現出了令人震驚的冷漠。這種冷漠源於——在現今找到一個「含金量」高的工作只需要學好兩項技能,那便是英語和計算機。我自己也曾在講授現代文學的課堂上遭遇到一位女生的質問:「老師,我們學這些有什麼用?」在這個工具理性極度膨脹的時代里,她讓我無言以對。

國外「熱」:21世紀漢語將成為新的強勢語言?

縱觀現代歷史,世界上有過兩次「漢語熱」。第一次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由於中美關系緩和,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在美國興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影響帶動了整個西方世界的「漢語熱」。至八十年代初,日本成為經濟大國,「漢語熱」遂被「日語熱」所取代。第二次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由於日本經濟不景氣,而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騰飛,國力崛起世界上再度興起「漢語熱」,至今方興未艾。
●數字:日前從在京舉行的第三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決賽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和北京申奧成功後,漢語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世界上學習漢語的人數近年來大幅增長,目前全世界學習漢語的外國人已超過2500萬。
2003年中國接收的外國留學生中,有6萬人專門學習漢語;漢語水平考試2003年在35個國家的87個城市設立考點,已累計有33萬外國人參加此項考試;中國政府已向62個國家派遣了140多名漢語教師,今年還首次派遣國際漢語志願者教師100多名。
據介紹,許多國家都出現了學習漢語的熱潮。韓國將在中學普遍開設漢語課;日本學習漢語的已有100多萬人,開設漢語課的高中有400多所;法國已有100多所中學開設了漢語課,有8000多學生學習漢語。
此外,在世界各國中,過去學習漢語的多為學生,近年來學習漢語的商貿人士明顯增多。
美國——中文已成為僅次於西班牙語的第二大外語,中英雙語教師日益吃香,高中設立了大學預修漢語課程及考試項目。美國也已經把漢語學習計劃列入中學高級課程,2006年開始實施。
德國——據德國漢語協會的統計,迄今為止全德國已有50所中學開設了初級漢語課程。1998年,德國各州文化部長會議曾達成共識,在中學會考中為漢語考試制定一部標准規定。美麗的漢字不僅僅是T恤衫上的圖案、燈罩上的點綴,它更成為德國西部明斯特市一些中學生埋頭讀書的對象。
韓國——學習中文的人數近四十萬人,每年都有兩萬人參加漢語水平考試,漢語正成為那裡就業的一個香餑餑。法國也有百餘所大學開設了十多個中文專業,百餘所中小學開設了中文課。
泰國——各式各樣的華文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公立、私立大中小學爭先恐後開設中文系或漢語課,學習漢語的人無論華裔還是其他族裔越來越多。繼此,泰國的兩大商業銀行——盤谷銀行與泰華農民銀行先後開辟中文網頁,泰人趨之若鶩紛紛前往中國旅遊觀光,泰中經貿交流與合作日趨熱絡。
●預言:中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嚴美華認為:目前,全球漢語熱普遍升溫,一百多個國家已約有二千五百萬到三千萬外國人學習漢語,參加漢語水平考試的外國人急劇增加,去年達到八萬人。國際社會預言,二十一世紀漢語將成為新的強勢語言,將成為超過英語、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應對「漢語熱」的方興未艾,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漢語在世界上的推廣,以增進與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促進經貿往來和科技文化交流,遂於一九八七年專門成立了一個由國務院十一個部門組成的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

作為一個國人的冷靜思考

語言之間密集的交流傳播是現代社會背景下的必然產物。外國人學漢語,中國人學外語是再平常不過的現象。但在此過程中,首先要弄明白學習的目的、手段與尺度。
南懷瑾先生曾說,「在心靈純凈的童年時期記誦下來的東西,如同每天的飲食,會變成營養,成為生命的一部分,在長大之後的學習、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運用出來。」所以,請給孩子們學習母語多留一點時間。在他們的母語學習尚未入門時、在他們的心靈還沒有被西方的理念佔領之際,我們應該創造條件讓他們盡力去學好那「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母語;我們還應培養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親切感與認同感,加深他們的中國文化素養,這會讓他們在今後的學業中具有更豐富的創造及文化心靈。
重視英語無可厚非,因為英語在國際貿易和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掌握它會拓寬與外界接觸的渠道。統計表明,全世界45個國家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世界1/3的人講英語,75%的電視節目是英語,80%以上的科技信息用英文表達,幾乎100%的軟體源代碼用英文寫成。此外,在很多國際秩序都由西方人制定的今天,學習英語已經由一個簡單的語言問題演變成一個國際秩序的規則問題,是語言的同化和隔離問題,與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現代化建設密切相關。如有分析說,印度近年來在信息產業上異軍突起,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在國際交流方面基本沒有障礙。
英語固然重要,但母語更為重要。因為語言不僅僅是一種表達工具,語言與民族的關系是唇齒相依、魚水共存的關系。對於所有的中國人來說,我們的母語是民族精神的載體與表現形式,延續著五千年的文化命脈,是中華文化永遠不可丟棄的家園。近日有文章指出,「放棄母語其實意味著放棄自己的傳統和歷史,放棄自己賴以生存的文化基因」。
中國在向國際化邁進,需要更多無障礙的對話世界。但很多在國外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就算把英語說得和英美人民一樣順溜,仍然難以獲得真正的認同。交流絕非僅僅是語言層面上的寒暄,而是文化背景和國家實力的對話。嚮往溝通無限的國人,對中文應有更多的自尊與自愛,至少不能讓中文在本土遭到拒絕。
幾十年前,丁肇中先生在發表諾貝爾獎獲獎演說時,英語遠說得比漢語流利的他卻堅持說漢語,因為那是他的母語。

F. 老外在外國人學漢語的機構學習,都會遇到哪些漢語問題

一個非漢語環境下長大的西方年輕人要想學習漢語,之前大都會被告知: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我在大學的時候接觸過一個瑞典留學生,他曾把學漢語的難度與學英語、日語相比較。最後他說:「學英語是哭著進去,笑著出來;學日語是笑著進去,哭著出來;學漢語是哭著進去,哭著出來。」
我的思考在於:東西方交流自16世紀就已開始,按常理,一種語言經過彼此四百多年的交際使用,對方應該能夠掌握一些基本規律,入門的技巧也應被大家熟知並接受。可到了21世紀的今天,漢語依然被大多數西方人認定是「最難學」的語言。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緣於對新中國書刊海外發行傳播60年的考察,我曾拜讀過許明龍先生研究黃嘉略的文章,有所悟:所謂學漢語難,恐是西方人走進了一個誤區。
誤區一:從宗教的角度考察漢語
從16世紀開始,以利瑪竇為代表的一大批歐洲耶穌會傳教士來到中國。他們把有關中國的社會制度、道德風尚、歷史地理以及文化傳統等一一介紹到歐洲,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還為此著書立說。於是到了17世紀,歐洲掀起了第一股「中國熱」,漢語自然引起歐洲人的關注。然而這個關注的緣由竟然是他們要探究漢語這種完全異於西方拼音文字的語言,是否是亞當的後裔修建巴別塔之前世界最初始的語言。因為據《聖經》記載,世人曾共同使用一種語言。上帝為了阻止人們修建巴別塔,便故意把單一的語言搞亂,使人們彼此不能溝通,無法同心協力建塔。至此,世界上便有了多種語言。英國人約翰·韋伯(John Webb)藉助利瑪竇的材料,於1699年發表了《從歷史論證中華帝國的語言是初始語言的可能性》 一文,引起了歐洲學界的廣泛爭論,爭論了一百多年,一直到18世紀末還未有定論。從宗教的視角來看待中華民族使用了幾千年的漢語,而忽視漢語產生、發展的本質屬性,很顯然,他們走進了宗教的誤區。
誤區二:把漢字部首當作學漢語的「金鑰匙」
三百多年前,一些歐洲人發現漢字有部首的特點,他們把漢字部首當作西語的字母來使用,認為找到了進入漢語天地的「金鑰匙」。可是,這把鑰匙並沒有給他們打開學漢語的大門,倒是讓今人看到了他們製作這把「金鑰匙」的初衷。
17世紀初,一些在華的傳教士發現了漢字有部首的特點,就寫文章向歐洲學者介紹這些部首。1667年,德國學者米勒(A.Mülle)就根據從傳教士著述中獲得的214個漢字部首的知識的啟發,向歐洲學界聲稱他找到了讀通漢語的「鑰匙」,稱其為Clavis。但他又遲遲不公布這所謂的「鑰匙」是什麼。在學界的一再催促下,七年後他又發表了《漢語奧秘》一文,再次聲稱只要掌握了這個漢語的「鑰匙」,歐洲人只需一年時間就可以讀通中文和日文。但在這篇文章中他還是僅僅談了談漢字的五個聲調,就是不公布他所發現的「鑰匙」。著名德國學者萊布尼茨曾專門向米勒詢問這個「鑰匙」,他尤其希望米勒翻譯幾頁中文文獻,用以展示「鑰匙」的效用,但米勒沒有搭理這位大名鼎鼎的學者。原來,米勒想據此獲得當局高昂的報酬。由於條件一直沒有談妥,他也就拒不展示他的「鑰匙」,直到離開人世。
對漢語部首的客觀認識,法國人直到19世紀才糾正過來。1811年法國漢學家阿伯爾·雷慕沙指出:「214個部首並非中國人普遍使用的體系,還有另外一些不同的體系。《康熙字典》雖然基本上採用了214個部首,但也提到了另外一個包括494個部首的體系……一部名為《玉篇》的字典總共收入了260899個漢字,分別列為445個部首。……盡管漢語字典多種多樣,但由於三部最佳的漢語字典《字匯》、《正字通》和《康熙字典》都採用214個部首,所以自傅爾蒙以來,這個體系最為歐洲人所知。」
誤區三:生搬硬套的漢語語法
語法是一種語言組詞造句的基本規律,總結語法的目的是幫助人們用較少的時間掌握該種語言。英語語法、西班牙語語法等莫不如是。但唯獨漢語,在外國人看來,有些像是規律,但個別與例外又極多。比如組詞造句,外國人怎麼也不理解可以說「杯子」、「筷子」,為什麼不能說「碗子」。中國人謙稱自己對客人的招待是吃「便飯」,外國人稱贊中國人的盛情時情不自禁地說道:「這么豐盛,真是一個大便飯。」他們不理解為什麼加上一個「大」字就會引起鬨堂大笑。
所謂漢語語法,是模仿西文語法體系生搬硬套出來的。300年前如此,今天依然如此,這是學漢語的第三個誤區。
在法王路易十四的中文翻譯黃嘉略與學者傅爾蒙、弗雷萊合作編寫《漢語語法》時,身為中國人的黃嘉略並沒有西文中的母音、輔音、格、時態等語法概念,所有的語法知識均來自傅爾蒙、弗雷萊兩個西方學者,甚至很多行文均出自弗雷萊之手。就好比兩個西方學者拿著西文語法的瓶子,讓黃嘉略往這個瓶子里裝漢語的語料,其結果可想而知。
傅爾蒙在1728年將《漢語語法》編寫完畢,要求出版,皇家學術總監比尼昂教士和負責住房、工藝和製造的大臣昂丹公爵都全力給予支持,甚至籌措到了印刷資金。但此時已對漢語研究失去興趣的弗雷萊聽到傅爾蒙編譯出《漢語語法》的消息時,便致函國王印刷局巡視員封斯馬涅(Foncemagne)明確表示反對匆忙出版傅爾蒙的漢語著作,並建議因法國無人懂得漢語,在出版之前把書稿送到羅馬或者中國,請一位懂得漢語的傳教士仔細審閱和鑒定。正當負責人准備抉擇之時,1729年9月2日,傅爾蒙收到了在中國的傳教士馬若瑟來信,信中告知他新近編了一部漢語語法書,取名為《漢語札記》,已托法國商船送回,不日將送到傅爾蒙的手裡。比尼昂教士得知該消息後,表示不如將傅爾蒙的著作與馬若瑟的語法書進行比較後再出版也不遲。為了避嫌,比尼昂教士建議傅爾蒙把他的書稿交由自己來代管,以防馬若瑟書稿到巴黎後給傅爾蒙帶來抄襲的嫌疑。1730年1月1日,馬若瑟書稿隨同幾包中文書籍寄到巴黎後,傅爾蒙建議比尼昂教士找人把兩部書稿進行對比鑒定。但是,比尼昂教士自己不懂漢語,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承擔此項任務,於是無奈之下只得要求傅爾蒙本人進行對比和鑒定。當然,自己鑒定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可想而知其後果。兩周後,比尼昂教士首肯了傅爾蒙的意見:馬若瑟的著述不如傅爾蒙的更適宜歐洲人學習漢語。但馬若瑟的手稿卻從此下落不明。後來有學者把傅爾蒙著述與1831年才在馬六甲出版的馬若瑟著述相對照,發現二者有很大的雷同部分。

G. 把漢語學好才是中國的發展

把漢語學好以後會用到,
以後祖國會繁榮昌盛
以後祖國會發揚光大

H. 學漢語的好處

在各種語言中,說漢語的人是最多的
因為我們的國家人很多!
當然了,最好精通其他國的語言,不然的話就沒有辦法「瀟灑走天下」了~~

I. (我如何學漢語)不知道怎麼寫,幫我一下各位,幫我寫一下

先了解漢字的形成,在用拼音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