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投稿
A. 南寧人是從哪裡來的
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大城市,縱然有很多的機會和誘惑,然而想留在這些地方卻是難上加難,光是房價就讓許多渴望安定的人望而卻步。
所以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人要逃離北上廣深,而南寧,已經成為這些人的主要流向城市之一。
(攝影李廷展)
PS:此文為小圈根據南寧博物館和一些參考資料做的淺顯解讀,如果大家有更深刻的研究或者什麼不對的地方,可以給少女空(ID:area0771)投稿或在評論區指正哦!
B. 【求】典範的議論文6篇..
1
說到「學」和「思」,我們都會不自覺地想到孔子的那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即是說,只學習前人遺留下來的知識而自己不去思考,將會停 留在迷惘之中而不知道正確與錯誤:只是憑空思考而不利用前人的知識和經驗, 那將一無所成。可見,讀過書後不去思考或只去思考而不讀書都是學不到知識的。
孔子如此地重視「學」和「思」。那麼到底學和思在我們學習過程中有何作 用呢?我認為,「學」是我們獲得知識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環節,是基礎。因為只 有學,我們才能接觸到前人遺留下來的寶貴材料,才能積累各種各樣的知識和經 驗。學多了,知識積累也就多了。只有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我們才有水平和能力進行思考,才能理智地分析所寫的東西是對是錯,進而去其糟粕,取其精 華。即「思」是我們「學」的應用和提高,是更高層次的「學」。我們只有通過 「學」了解書本知識,再經過思考去理智化分析書本知識,進而從中得到對我們 有用的東西,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學、更高級的學。
從「學生」這一名詞來看,其職業毫無疑問是「學」,當然,這個「學」是 「更高級的學,真正的學」。這就必然要求我們學生處理好「學」和「思」的關 系。一味地「學」,而不對我們所學的進行思考和消化,只會永遠被動、消極的 接受前人留下來的東西,而不會有驚人的成就和業績。我們常說要發展前人的知 識,使之跟上時代的步伐,那麼我們這樣消極被動地「接受」,怎能做到這一點 呢?我們的「學」又有什麼意義呢?同樣,一味地「思」而不去「學」,就失去 了思考的價值,到頭來只能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孔子說過「吾嘗終日不食,終夜 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意思是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思考 ,卻沒有什麼收獲,不如把時間用於學習上。」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學而思 是得不到多大的收獲的。我們常說要繼承前人的優秀的文化傳統,不學而思,何 言繼承?因此,我們學習只有做到學思結合才可獲得更多的知識。我們黨的偉大 領袖毛澤東同志非常重視學與思的有機結合,他在反對教條主義、本本主義中多 次強調光學本本和條條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要把所學的知識和理論同實際結合起 來,看其能不能指導我們的實踐,看其符合不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符合的我們 採用 ,不符合的我們不能照搬、照抄,要從理論實踐中探索出符合我國國情的方 法和途徑,然後才可運用到實踐,也就是說「思」是「學」和實踐之間不可缺的 中間橋梁。所以,實踐的成敗不僅取決於「學」的好壞,而且也取決於「思」的 好壞。試想,如果毛澤東同志沒有「學」馬克思主義,那麼他就不可能成為馬克 思主義政黨的領袖新中國的誕生也將不知被推到何年何月。如果毛澤東同志沒有 「思」馬克思主義,那麼也就沒有「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路線的出台,也就不 可能產生毛澤東思想,共產黨奪取政權將會變的更加困難和艱辛。牛頓說過,他 的偉大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緣故。試想,如果牛頓只學「巨人」留下來的知識,而自己不去思考,那麼,他永遠也不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頂多是抱在「巨人」懷中的「寵兒」,一味的吮吸巨人的乳汁而不知自己賺取,地心引力的發現將永遠不會和蘋果落地的故事聯系在一起,如果牛頓只「思」不「學」巨人留下來的知識,那他只能站在地上,同樣談不上發現物理學上的舉足輕重的牛頓三定律,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在中學學習時我就發現,很多同學只知道一味的學而不思,或學多思少。具體表現在做題目時查閱相關資料,寫作文時參考範文或選章摘句地抄,復習時只看例題而自己不動手去做等方面。這樣做肯定事倍功半,不見多大成效。可是,這種現象至今仍然時有出現在我們大學生身上。比如,有人認為,看書不必寫讀書筆記,有人認為作題目不如看答案來的方便,這就必然導致失敗,讀過書後不知書的真正價值所在,考試著忙,題目眼熟不會做等問題的出現。這也就是只學不思或多學少思的最終結果。所以我們要想學好知識,就必須既要學又要思,在學習過程中把學和思有機結合起來,在學的基礎上思、在思的成果上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的進步。我們最近在電視上、廣播上經常聽到「學理論,談體會」這樣一句話,其中的「學理論」就是學的過程,學習理論知識,即本本和條條,其中的「談體會」即思的過程,「思」的結果就是你的體會也就是你學習該理論所得到的東西。所以,我們學理論就必須談一下體會。如果你學會了理論,而無體會可談,說明你沒有對所學的理論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即學而未思,不免成了教條主義者,不學理論而談體會無疑是空談,從而成了空想主義者,這兩者都是不可取的,即我們在理論學習中必須要把學理論和談體會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學和思的結合。其他學習同樣如此。
我們學《論語》,再思《論語》。可以看到,孔子的「學和思」的思想對指導我們今天的學習仍然有用,即要求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既要有所學,又要有所思。只有將「 學」和「思」有機結合起來學習,我們才能不斷進步,不斷增長我們的知識。從而得到 孔子要求的不「罔」不「殆」。
2
學會變通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齊國將軍田忌與齊威王賽馬。他們的馬都可以分為上、中、下三等,比賽時上等馬對上等馬,中等馬對中等馬,下等馬對下等馬。由於齊威王的馬要比田忌的好,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輸了。這時田忌的朋友孫臏對他說:「我能讓您取勝。」田忌按孫臏所說的,以下等馬去對齊威王的上等馬,以上等馬去對齊威王的中等馬,以中等馬去對齊威王的下等馬。輸了一場卻得到了兩場勝利。
水隨形而方圓,人隨勢而通。水無形,故可以隨著盛裝它的器皿變化;而人要順勢,就要懂得適時變通。孫臏只不過調整了一下對戰順序,就使田忌反敗為勝,就是因為他懂得變通。他沒有堅持以同等馬去硬碰硬,只巧妙地轉個彎,就將勝利輕而易舉地握在手中。可謂凡事知變者,就會條條道路通羅馬;而乏變者,就會跳進死胡同,道路越走越窄。變,就是要調整;變,就是要進步;變,就要升華,要成熟,要前進。
《圍爐夜話》中言:「為人循矩度,而不見精神,則登場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權變,則依樣之葫蘆也。」意思是:循規蹈矩而沒有自己主見的人,就像是戲台上的傀儡;做事只知道遵守章程,而不知通權達變,就好像照樣子畫出的葫蘆。馬克思,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他把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思想和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的合理成分巧妙地結合起來,建立了至今影響人類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如果馬克思面對這些思想時不試著變通,那怎麼會有奠定了社會主義制度基礎的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呢?
而晚清時期,封建統治者在五千年功績的溫床上做著天朝大國的美夢。閉關鎖國,面對世界局勢的發展不懂得變通,固執地「堅守」,最後在堅船利炮的摧殘中,遍體鱗傷,險些滅亡。
成功學說:「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會變通的人。」正所謂沒有變化就沒有生機,沒有變化就沒有發展,沒有變化就沒有未來。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最重視的是創新精神?因為我們要在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就不能一味地因循守舊,而導致固步自封。成功,就要尋求新思維,能夠打破常規,力求創新制勝。
變通只在一指間。學會變通,才能贏定未來。
3
成功並不很艱難
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 顧瑾
在巴蜀之地有個很出名的女孩兒——劉亦婷,正當同齡人在象牙塔中苦苦掙扎時,她卻瀟灑地走出國門,走進哈佛,成為常人眼中的天之驕女。此外,在國內學習時,她參加過《蒼天在上》等電視劇、電影的演出,受到觀眾好評。有人不禁會問:她今日的成功是用多少努力和汗水換來的?劉亦婷輕松地回答:我只是和別人一樣讀書,唯一的原因是在機會來臨時我已經准備好了,而且牢牢地抓住了它。
從劉亦婷的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她對成功的淡然。的確,只要准備充分並且把握住機遇,成功並不很艱難。但為什麼有人卻離成功非常遙遠呢?原因往往就是平時慵懶,當機會來臨時根本沒有能力去把握。
我有一個室友,當我們談論志願和考大學時,她就感慨:這些東西就像天方夜潭,好的大學、熱門的專業,我想都不敢想。這時室友們就一起開導她、鼓勵她。可是認真分析一下,她為什麼會這樣呢?高一高二時,她一直沉湎於各類書籍。喜歡讀書不是件壞事,可她為了看書卻放棄了學業,到了高三,脫口就有故事的她卻連三本物理書都沒有完整地翻過,以致面臨高考的選拔,與我們在同一起跑線上出發的她卻有了上述一番無奈的話。
我相信在我們身邊,在社會中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更有甚者,是沉湎於游戲機、賭
博等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學習工作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得過且過,當機會光顧時,自然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它被別人抓住。自己除了抱怨還能如何呢?
如果准備充分,無論機遇何時到來,你都有能力去和別人競爭。聯想電腦公司的總裁在給大學生做演講時回憶:當年他大學畢業,准備工作一兩年後就出國深造,可後來有了聯想中的一個職位,一干就是十年,為聯想成為國內市場的大哥大做出了貢獻,如果不是那個職位,那也就沒有現在的他了。他講話的結束語是這樣的:現在的社會到處都是機遇,只要你有能力去把握。
難怪西諺雲:「命運不會垂青懶惰的人。」無論是走出國門的劉亦婷還是在國內發展的聯想總裁,他們都做了自己應該做好的,才沒有在機會面前手足無措。
中國即將加入WTO,更多的挑戰和機遇等待著我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吧,也許你就是第二個比爾·蓋茨,成功後的你或許也會說:我並沒有做什麼呀!因為成功本不很艱難。
[評析]
這是一篇典範的議論文,全文從正反兩方面展開分析,例證鮮活,說服力較強;倒數第二段以「無論是走出國門的劉亦婷還是在國內發展的聯想總裁,他們都做了自己應該做好的,才沒有在機會面前手足無措」歸結上文,使全篇結構嚴謹,前後貫通。
4
微笑著走向成功
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 吳麗利
古龍曾經說過:微笑時可以應付一切的表情——冷漠、熱情、嘲諷、仇視、關懷、成功、失敗……確實,微笑可以使一切的困難迎刃而解,微笑是激勵人走向成功的一種力量。
每個人都想獲得成功,不論是重大的還是不起眼的,但每個人在成功之前都會遇到無數的艱難險阻,因此有很多人面對挫折而屈服,面對困難而低頭,從此一蹶不振,與成功無緣了。那麼,成功到底有多難,真的就可望而不可及嗎?當然並非如此。回首歷史,放眼中外,成功的例子舉不勝舉,就是在我們身邊獲得成功的人也不少啊!我覺得,在走向成功的過程中,微笑起著重要的作用。
A
她,一個很醜的孩子,連做夢都想變得漂亮起來。有一天,爺爺對她說:「只要你微笑著做滿一千件好事,精靈就可以幫助你實現自己的願望。」從此以後,她真誠地待人,在微笑中幫助一個又一個有困難的人走出了困境,她感到無比快樂與幸福。長大後的某一天,她站在鏡子面前,發現自己果然變美了——雖然容貌未變,但臉上那充滿快樂、自信的微笑,確實使她顯得很可愛。她成功了。
B
她,一個剛畢業的年輕姑娘,被分配到一所鄉村小學教書。第一天上課,孩子們又吵又鬧,她氣得哭了。老校長告訴她,她還缺少一種老師的氣質。於是她勤奮鑽研,認真備課,與同學共同討論,而且始終保持著一種和藹可親的神態——微笑。一年後的她,講課生動熟練,儀態大方,微笑的臉上洋溢著善意與友好。教師節那天,她收到了一張賀卡,上面寫著:「敬愛的老師,你是我們最年輕最好的老師,我們愛您!」她再一次哭了,感動得哭了。她也成功了。
C
他,坐在輪椅上,從未站起來過。因此,他不願與別人接觸,整天蓬著頭,腫著眼,
一語不發,透過玻璃望著灰色的天。一天,住在對面的女孩看見了他,送來了微微一笑。突然間,他心中一震,覺得自己不該再這樣下去。從此,他開始閱讀大量書籍,不斷投稿寫稿……當他第一次拿到獲獎證書,當他面對著成千上萬封讀者來信,當他成為著名作家後,他想到了那微微的一笑,他決定也要對更多的人微笑,並鼓勵他們都微笑著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是啊,在微笑中,鼓起勇氣,直面挫折;在微笑中,堅定信心,克服困難;在微笑中,伸出友愛之手,助人一臂之力,在微笑中,努力進取,超越自我。有微笑在,成功還很難嗎?微笑,讓我們的明天更美好。
微笑——成功的力量。
[評析]
文章詮釋微笑著走向成功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切入點選取得比較好,很能引發讀者的同感;而且採用片斷組合的手法,布局新穎,層次井然。( 唐惠忠 )
5
沒有付出哪有累累碩果
生活就像一個魔方,很多事情都發生在人們的意料之外,很多人認為出人意料的事情都是偶然發生的,其實不然。只要我們仔細分析其前因後果,就會發現它的必然性,發現其實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須知沒有付出哪會有累累碩果?
在今年揭曉的中央電視台第二屆「感動中國」的大人物中,有幾位似乎從來沒有進入過公眾的視野,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卻在過去的一年中,和閃光的人物一起感動中國。從繁華的城市走進大山深處,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傾頹的教室,扛住了貧窮和孤獨的徐本禹;危險中保全試飛樣機,驚天一落,創造了奇跡的梁萬俊;傳遞溫暖匯聚愛心,揭開艾滋病蓋子的桂希恩;毒販子嚇不怕、買不動、難不倒的邊境緝毒虎膽英雄明正彬……當這些原本平凡的人物名字出現在「感動中國」的揭曉榜上時,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試問,如果沒有無私的奉獻精神,沒有堅守困境的頑強精神,沒有非凡的業績和舉動,他們何以感動中國?由此可見,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實都在情理之中,只有付出了才會有收獲!
不僅在國內,在國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關於看似意料之外實則盡在情理之中的例子,馬克思在窮困潦倒的時候仍能著成《資本論》;居里夫人能成為全世界唯一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牛頓發現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玻爾組建了世界上一流的量子物理學派;貝爾發明了電話……這些出人意料的累累碩果與勇於質疑、敢於創新的科學精神是分不開的,與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是分不開的。
大到偉大的科學家和歷史人物,小到我們身邊的親人和同學,我們都可以發現「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事情,看著成績單上「黑馬」們的成績,在羨慕的同時你可曾想到成績背後那挑燈苦讀的夜晚,課堂上那全神貫注的表情,機遇只屬於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不勝枚舉,從這些事情中我們看到了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統一,理解了「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真諦——沒有付出哪有累累碩果?
點評:
這是一篇典型的中規中矩的議論文,這些年來,大多數考生舍棄此類文體,往往過分地追求標新立異,殊不知,此時再回歸舊體也成了一種新鮮、一種獨特。本文的思路非常清晰:先緊扣「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提出自己的論點——「沒有付出就不會有碩果」,然後分別從國內、國外以及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論證自己的觀點,最後呼應首段,使全文渾然一體,這樣一步步寫來,猶如行雲流水,絲毫沒有滯澀之感,而且文章的語言精練,可見作者筆頭功夫不淺。本文選用的材料很典型,很有說服力,體現了考生廣博的知識和敏銳的觀察力。
6
《這也是一種問題》
福建考生
有瑕疵的才是真實的。——題記
曾幾何時,我們見過這樣一則廣告:畫上有綠油油的草地,草地上一頭奶牛正悠閑地吃著草,旁白說著「提取優質原乳……」畫面轉到厚重的灰白世界,在運作中的流水生產線上,一罐罐鐵盒生產了出來,旁白說著「無菌生產車間,全自動化管理,上千道檢測程序……」畫面轉向一個個似乎很先進的設備,最後畫面轉為一個個母親幸福的笑臉,旁白說「××牌嬰幼兒奶粉,國家免檢產品,媽媽們最好的選擇!」廣告到此為止。
所有的節目都會把最重要的東西放到最後,因此「國家免檢」就被放在廣告的最後。
誠然,要獲得這一稱號實屬不易,只有十分優秀的產品才能獲得國家信任,允以免檢。所以免檢產品都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沒有問題,這也是一種問題。
有人說過一句話:干一行,毀一行。當獲得了國家的信任後,為了利益,他們拋棄了良知。
好一個「國家免檢」!好一個媽媽們最好的選擇!當數以百萬計的媽媽們興高采烈地買下這些奶粉時,陰霾便籠罩在她們的頭頂,若干年後,越來越多幼兒腎結石的病例發生,心力交瘁的母親們終於發現頭頂上的陰霾了,上面駭然寫著兩個字:「三鹿。」
當專業人士指出三聚氰氨絕不可能通過檢驗的時候,母親們憤怒了:「什麼1000道檢驗程序?什麼國家免檢?」她們的怒吼也無法使他們的子女恢復健康。名叫三鹿的奶白色的陰霾連成一片,籠罩著整個中國。
「我們究竟該吃什麼?國家免檢產品?名牌?哼……」一個母親冷笑著說道,一滴眼淚滑落。
沒有問題也是一種問題,在這場奶粉風波中,小品牌和國外品牌基本沒有被波及,正是因為他們不「免檢」。
在獲得了免檢稱號後,得到的是無上的榮譽和群眾的信任,同時也得到了犯罪的便利和事成後更為豐富的利潤。我們已經無力質問「這些老總們難道沒有自己的孩子嗎?」但在這場風波過後,我們實在應該思考一下。
所謂樂極生悲,爬得越高摔得越慘,沒有問題所造成的問題,比曾經存在過的任何一個問題都來得嚴重。我們希望聽到的是「我們還存在不足,我們會改進」,而不是「我們沒有問題,請放心」。俗語說「不幹不凈,吃了沒病」,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這個道理我們寧願不懂。虛偽的完美令我們膽寒,有瑕疵的東西我們反而能接受。
近日,國家取消了食品類免檢制度。我彷彿聽見一聲嘆息,哀怨而悠長,令人動容……
給我 分!,
額、這個名字夠 --混賬小咩 賤、
卟過很適合你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