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出版概況
A. 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的師資介紹
姓 名 性別 職 稱 學 位 授學位單位名稱 所授課程
衛燦金 男 教 授 學 士 山西師院 語文教學論
亢西民 男 教 授 博 士 天津師大 外國文學
王安庭 男 教 授 碩 士 華東師大 古代文學史、作品選
王有亮 男 副教授 博 士 南京大學 文學欣賞
張天曦 男 教 授 博 士 復旦大學 美 學
辛 菊 女 教 授 碩 士 徐州師大 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
陳志明 男 教 授 學 士 北京師大 古代漢語、漢字學
姚玉光 男 教 授 學 士 山西師大 古代文學史、作品選
謝志禮 男 教 授 學 士 山西師大 寫 作
郭望泰 男 教 授 學 士 山西師大 寫 作
毛巧暉 女 副教授 博 士 華東師大 民間文學 復旦大學博士後
劉階耳 男 副教授 學 士 南開大學 現當代文學名史、作品選
李晉林 男 教 授 學 士 山西師大 古代漢語、訓詁學
張才明 男 副教授 學 士 山西師大 編輯學基礎、新聞學概論
張玲玲 女 副教授 碩 士 北京師大 現當代文學名史、作品選
周 敏 女 副教授 碩 士 華中師大 文學概論、美學
武永明 男 教 授 碩 士 上海師大 語文教學論
何根德 男 副教授 碩 士 河南大學 古代文學史、作品選
柏俊才 男 副教授 博 士 華中師大 古代文學史、作品選
趙變親 女 副教授 碩 士 西南大學 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
趙繼紅 女 副教授 碩 士 陝西師大 古代文學史、作品選
扆曉紅 男 副教授 碩 士 北京師大 新聞傳播史,外國出版概況
唐長殿 男 副教授 學 士 山西師院 現當代文學名史、作品選
李新宇 男 副教授 博 士 南京大學 古代文學史
孟德騰 男 講 師 博 士 北京師大 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
汪紀明 女 助 教 博 士 中國社會科學院 現當代文學名史、作品選
高建旺 男 助 教 博 士 上海師范大學 古代文學史
董志剛 男 講 師 博 士 南開大學 美 學
李秀敏 女 講 師 博 士 哈爾濱師大 報紙編輯學、出版基礎
薛月兵 男 講 師 博 士 南京大學 新聞學概論、傳播學
張勇鳳 女 講 師 博 士 中國傳媒大學 影視腳本寫作、期刊編輯學
馬新廣 男 講 師 博 士 西北大學 寫作學
白建忠 男 講 師 博 士 中山大學
栗永清 男 講 師 博 士 復旦大學 文學概論
張志斌 男 講 師 博 士 中山大學 古代文學史、作品選
高 超 男 講 師 博 士 天津師范大學
杜恆聯 男 講 師 博 士 南京大學
解小雪 女 講 師 碩 士 陝西師大 現當代文學名史、作品選
魏宏瑞 女 講 師 碩 士 南京師大 現當代文學名史、作品選
高鮮花 女 助 教 碩 士 吉林大學 外國文學
范曉林 男 講 師 碩 士 山西大學 古代漢語、漢字學
武玉芳 女 講 師 碩 士 山西大學 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
李 晰 男 講 師 碩 士 北京師大 古代漢語
李 偉 女 講 師 碩 士 上海師大 現代漢語
弓海濤 女 助 教 碩 士 北京師大 古代漢語
張秀琴 女 助 教 碩 士 北京師大 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
任淑寧 女 助 教 碩 士 南京大學 現代漢語
趙晨霞 女 助 教 碩 士 武漢大學 古代漢語
呂文麗 女 助 教 碩 士 新疆師范大學 現代漢語
孫改霞 女 助 教 碩 士 廣西師大 古代漢語、漢字學
王美紅 女 助 教 碩 士 北京師大 美 學
梁曉萍 女 講 師 碩 士 陝西師大 文學欣賞、文學概論
張 鑫 女 助 教 碩 士 西北大學 文學欣賞
於阿麗 女 助 教 碩 士 北京師大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
鄭二利 女 助 教 碩 士 安徽大學 文學概論、文學欣賞
高忠嚴 男 講 師 碩 士 山西師大 民間文學
趙 唱 女 助 教 碩 士 山西師大 語文教學論
郝麗琴 女 助 教 碩 士 山西師大 語文教學論
郭輝 女 講師 博士 南開大學 中國古代文學 文學史
B. 北京印刷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是幾本院校,好嗎
北京印刷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不是本科院校,屬於非學歷教育的成人教育范疇。北京印刷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成立於1987年,主要承擔北京印刷學院成人高等教育及非學歷培訓教育任務。學歷教育現擁有函授、業余等多種教學形式,開展專科、專升本等多個教育層次,非學歷教育覆蓋了印刷、出版、企業管理、多媒體藝術等多個領域。
北京印刷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各專業介紹:
印刷工程(專科起點本科,業余、函授,修業年限三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擅長圖文信息處理及印刷復制技術、能在各類印刷企業從事現代印刷工藝設計、生產實施、質量管理、合理選用信息記錄材料及設備、組織管理和科學研究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設置:鄧小平理論基礎、英語、高等數學、演算法語言、電工電子學、印刷色彩學、微機基礎及應用、感光材料、文字處理及排版技術、彩色桌面出版系統、圖象信息處理及製版技術、印刷設備、印刷材料及適性、印刷原理及工藝。
編輯出版學(專科起點本科,脫產,修業年限兩年;業余、函授,修業年限三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能適應21世紀出版產業發展需要,具備一定的語言文化、編輯出版、出版新技術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新聞出版機構從事出版市場營銷、出版社經營管理、期刊編輯策劃、電子與網路出版、版權貿易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現代編輯出版人才。
主要課程設置:鄧小平理論基礎、法律基礎、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現代漢語、自然科學概論、應用文寫作、出版基礎知識、讀者學、出版學原理、出版市場營銷、出版社經營管理、書店經營管理、圖書宣傳與推廣、出版法規、電子商務概論、多媒體與網路應用基礎、文獻檢索與分類、版權與版權貿易、出版市場調研、印刷概論、管理信息系統、外國出版概況、書刊裝幀設計與鑒賞。
藝術設計(專科起點本科,脫產,修業年限兩年)
培養目標:面向中國現代新聞出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掌握高科技信息時代、知識經濟社會需要的藝術創作新人才和設計藝術學科專門人才。具有運用計算機數字技術的藝術設計知識和能力,從事現代出版、印刷、多媒體、網路、影視廣告等傳媒形象和產品的藝術策劃、創意、設計製作和應用研究及教育等方面的人才。
主要課程設置:鄧小平理論基礎、英語、造型基礎、裝飾藝術、形態構造、專業攝影、設計理論、圖形設計、版式設計、標識標志設計、印刷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廣告設計、三維動畫設計、網路技術基礎、網站視覺設計等。
市場營銷(專科起點本科,函授,修業年限三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達到大學本科水平,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基礎扎實、素質全面、適應性強的市場營銷人員。
主要課程設置:鄧小平理論、英語、法律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概率論、應用寫作、宏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統計學、運籌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經濟法、消費者行為學、市場營銷學、市場調查與預測、電子商務、廣告學、公共關系學、零售學、商務談判。
印刷技術(高中起點專科,業余、函授,修業年限三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面向基層、面向生產、面向工作第一線,大學專科層次的實用型人才。熟悉製版、印刷工藝設計,掌握製版及印刷設備的操作和保養,長於拼版、製版及印刷,懂得本行業經營管理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設置:鄧小平理論基礎、高等數學、英語、工程力學、電工電子學、印刷化學、微機基礎及應用、機械設計基礎、印刷色彩學、印刷材料、印刷設備、印刷工藝、感光材料、文字處理及排版技術、圖象處理及製版技術等。
市場營銷(出版營銷)(高中起點專科,脫產,修業年限兩年;業余、函授,修業年限三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具有大學專科水平、掌握系統的專業理論和熟練的業務操作技能的圖書發行人員。
主要課程設置: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基礎、英語、經濟學、經濟法、基礎會計學、大學語文、文字處理與軟體應用、信息管理系統、大眾傳播學、市場調研、讀者學、出版發行概論、出版發行法規、電子商務、國際圖書貿易、市場營銷學、書店與管理、國外出版概況等。
工商企業管理(高中起點專科,函授,修業年限三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具有企業管理、經營管理、市場開發等能力的管理型實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設置:鄧小平理論基礎、高等數學、英語、經濟法、經濟學、演算法語言、微機基礎及應用、微機管理信息系統、印刷概論、基礎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公共關系學、市場學、企業管理等。
電腦藝術設計(高中起點專科,文理兼招,脫產,修業年限三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具有現代設計藝術基本理論和技能,掌握計算機設計和手段,能在出版、包裝、廣告、裝潢行業從事電腦美術設計的高級藝術設計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設置:鄧小平理論基礎、基礎英語、素描、色彩、構成藝術、藝術概論、裝飾藝術、電腦美術設計軟體應用、應用攝影、文字創意、版面設計、現代書籍設計、現代包裝設計、現代廣告設計、企業形象設計、電腦動畫設計等。
印刷圖文信息處理(高中起點專科,脫產,修業年限三年;函授,修業年限三年)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具有印刷圖文處理能力,能在生產、管理等部門從事印刷圖文處理領域的使用、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設置:鄧小平理論基礎、高等數學、英語、應用文寫作、微機應用基礎、微機安裝與維護、INTERNET使用、VB程序設計語言、辦公自動化軟體工具、計算機網路、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資料庫系統及應用、網頁製作、多媒體製作、計算機圖形技術、信息處理技術、管理信息系統、網路與電子出版、圖文信息傳播等。
C.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專業設置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數字媒體藝術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數字技術、多媒體技術和新媒體藝術理念,系統掌握數字媒體製作、游戲編程、網路應用、影視包裝等數字媒體核心技術的高級復合型人才。畢業生可以從事動畫、游戲軟體、網路媒體的設計與開發,影視、廣告的數字化製作與包裝,數字媒體創意與管理等相關工作。
基礎課程:媒介素養、網路傳播、大眾傳播、廣播電視概論、影視語言、廣告學概論、數字媒體導論、計算機網路、多媒體技術、寬頻流媒體技術、設計美學、視覺傳達設計。
專業拓展課程:數據圖形學、影像拍攝、視頻特技與非線性編輯、影視特效製作、多媒體交互技術、畫面結構、移動多媒體應用設計、人機交互界面的設計、三維動畫、藝術創意基礎等。
就業去向:文化傳播機構、影視製作公司、新聞媒體、圖書出版機構、游戲軟體公司、動漫設計與製作公司、廣告公司和相關企事業單位。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編輯出版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素養,較高的綜合素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地掌握傳播學、編輯出版學的理論和方法,能從事圖書、期刊、報紙、音像、網路的編輯出版發行與管理工作,也能從事企事業單位的宣傳以及高校的教學科研工作的專門人才。
專業基礎課程:媒介素養、中外新聞史、新聞采寫、網路傳播、出版發行概論、大眾傳播、新媒體概論、廣播電視概論、應用寫作等。
專業核心課程:書籍編輯學、報刊編輯學、中國編輯出版史、圖書營銷學、信息資源檢索、數字出版、圖書發行學、外國出版概況、中外圖書版權貿易、新聞學概論。
就業去向:出版社、新聞媒體、圖書發行部門、音像傳媒、網站、黨政機關、大專院校及科研部門等。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廣告學系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政治思想和綜合文化素質,系統掌握廣告學理論與知識,具有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市場分析、廣告策劃創意、廣告設計製作和廣告經營管理技能的資源整合型人才。
新聞傳播基礎課程:媒介素養、中外新聞史、新聞采寫、網路傳播、出版發行概論、大眾傳播、新媒體概論、廣播電視概論、影視語言、廣告學概論、應用寫作。
專業拓展課程:新聞學概論、廣告策劃與創意、市場營銷學、廣告調查、廣告媒介與應用、廣告戰略研究、廣告效果測評、廣告文案寫作、廣告視覺語言、廣告美術基礎、中外廣告史、影視廣告鑒賞、CIS解讀、品牌營銷、應用統計學、管理學原理、社會方法。
就業去向:報社、電台、電視台及各類媒體的廣告推廣部門,黨政軍機關、工商企事業單位宣傳、外聯或公關部門,廣告公司、影視製作公司、網路公司等。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廣播電視新聞學系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政治思想和綜合文化素質,系統掌握廣播電視新聞學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節目采寫編排、策劃、製作、紀錄片創作等方面的實踐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
新聞傳播基礎課程:媒介素養、中外新聞史、新聞采寫、網路傳播、出版發行概論、大眾傳播、新媒體概論、廣播電視概論、影視語言、廣告學概論、應用寫作。
專業拓展課程:新聞學概論、廣播新聞、電視新聞、電視節目構成、電視采訪與編輯、電視攝像、電視紀錄片、電視節目製作、媒介經營管理、電視文化傳播。
就業去向:電台、電視台、企事業單位宣傳部門、影視製作公司、廣告製作公司等相關單位。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新聞學系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系統地掌握扎實的新聞與傳播學理論知識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具有從事新聞和宣傳工作的合理知識結構,熟練掌握新聞工作的各種技能,具有較強的采、編、寫等實際動手能力,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新聞與傳播領域的應用與研究型專門人才。
新聞傳播基礎課程:媒介素養、中外新聞史、新聞采寫、網路傳播、出版發行概論、大眾傳播、新媒體概論、廣播電視概論、影視語言、廣告學概論、應用寫作。
專業拓展課程:新聞學概論、報紙編輯學、新聞評論、社會學、深度報道研究、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媒介經營管理、新聞攝影、分類新聞寫作、當代中國新聞事業、名記者研究。
就業去向:報社、電台、電視台、出版部門、網站、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D. 做編輯要准備的事
【書卷氣】
書卷氣來源於對書天生的興趣。這種興趣就是一種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的終生盤桓揮之不去的「文化情結」。很多編輯班上得很誠懇,但聊天喝茶吃飯喝酒從不談書,平時從不逛書店也從不買書,也不關心新京報的圖書銷售排行榜,跟文化學術界從來沒有朋友,他們身上透露出來的氣質,沒有一點書卷氣,這樣的同志跟一張報紙一杯茶的機關公務員沒有什麼區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出版做的是一種文化的生意。文化的生意的好壞決定於我們對文化的理解,而對文化的理解植根於我們對文化的興趣,對書要有一種真正的熱愛,如果只把它當個飯碗來應付,就不一定能做好,而且也會越做越沒靈感越做越苦悶。知之不如好,好之不如樂之。所以看一個人像不像一個編輯,不是看他八小時在干什麼而是看他八小時之外在干什麼。
如何培養書卷氣?一是廣泛的閱讀,腹有詩書氣自華。做編輯會碰到形形色色的作者,每個人的學識和專業都不一樣,而每個人一談到自己的專業都好為人師口沫飛濺,這個時候我們編輯為了不顯得尷尬讓談話繼續,我們還得強打精神來應付,這個領域你不一定很精通,但起碼要了解一個大概。這就要考驗我們平時的知識積累和閱讀視野,比如做人文圖書的編輯不能因為你學的是文學就可以對歷史和哲學不聞不問,不能因為你學的是歷史就可以對常備的的文學經典沒有涉獵,相反你對文史哲都應該有常識性的了解。在知識結構上上海少兒出版社社長王一方先生算得上是一個全能型編輯,十餘年前我第一次見他時他是湖南科技出版社的中醫編輯,他談起馬王堆的性醫學來讓我面紅耳赤又大開耳界,接著大談周作人,接著大談曾國藩,讓我一個中文系出來的在他面前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
二是廣泛的交往,聽君一席言勝編十年書。與作者交往,與同行交往,與書界媒體的交往等等都可以讓我們廣開思路,獲益良多。每當我沒有選題感覺的時候,為一個選題做與不做而犯愁的時候,為一句廣告詞而冥思苦想的時候,我會走出來選擇跟一個朋友聊聊天吹吹牛。江西教育出版社早年出過一套很有影響的科學人文叢書「三思文庫」,其中「三思」這個絕妙的書名(把西方的「賽先生」和中國儒家的「三思而後行」結合起來)就是當年剛出道的黃總與劉兵、吳國盛等科學史名家在一個茶館聊出來的。這方面三聯原老總沈昌文先生做的非常出色,他每周會找一個作者來三聯韜奮中心喝咖啡聊天,從與作者的交流碰撞中激發靈感撈到點子,早年的《讀書》辦得那麼好,也就可想而知了。
【激情】
要做好編輯,還需要激情。我在很多新編輯身上看不到這種由內而發的激情。這種激情表現在發現好書稿時的拍案叫絕,在找到好作者時的相見恨晚感動莫名,在與作者討論書稿時的當仁不讓,在策劃選題方面的絞盡腦汁,在辦事效率方面的雷厲風行。
激情對編輯的組稿非常重要。一種光明向上的心態,一個熱情開朗的表情,一種做不好事情決不罷休的執著,才能給作者一種信心一種力量,要他接受你的組稿,首先要他接受你這個人。現在書稿市場競爭很厲害,如果你慢條斯理或者暮氣沉沉,你肯定搶不到好書稿,一個有激情的人才能感動作者,才能讓他放心把自己的心血之作交到你手上。其次激情還表現在對編輯工作的投入,我們公司不怎麼提倡加班,但是我們還真該有一種努力的自覺,不用揚鞭自奮蹄,今天的事就該今天做完,沒做完通宵達旦也要完成。再次,激情還表現在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韌性」上,克服困難最需要的是這樣的激情。我們在組稿的時候經常會遭遇打擊,名人的架勢往往會挑戰我們自信心,此刻我們就得要用激情來重樹我們的信心,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想方設法千方百計也要「搞定」他。我有一個朋友,早年做編輯的時候,非常認死理,每次冬天來北京組稿,遇到作者不在家,那時沒有電話更沒手機,他就坐在樓梯口傻等,等到半夜作者回來,他已經是飢寒交迫形容枯槁。作者見到這樣的編輯沒有不感動的。
【親和力】
很多很老練的編輯能拿到別人拿不到的稿子的原因究竟在哪裡呢?我覺得很重要的一種能力是讓別人由喜歡你而信任你。我們是在做事,更是在做人。
編輯上天入地的組稿能力來源於自身的親和力。台灣的朋友講到編輯的十種能力,我對編輯的親和力特別有感觸。首先,我們的年輕編輯都出身名校,做事的能力應當不差,但我要特別提倡一種共事的能力,這就是我們合作特別需要的親和力。其次就是對外與作者的交往能力。很多很老練的編輯能拿到別人拿不到的稿子的原因究竟在哪裡呢?我覺得很重要的一種能力是讓別人由喜歡你而信任你。我們是在做事,更是在做人。有的編輯出去跑了一圈可能什麼都拿不到,但有的編輯就能馬到成功滿載而歸。曾經有個著名文學編輯名叫梅朵,作家圈裡叫他「沒法躲」,他的親和力太強了,只要他看上的作者就沒有跑掉的。有的人天生就有親和力,俊朗周正,光明篤實,作者們第一次見面沒有不願交付的;尖嘴猴腮,小鼻小眼,第一眼要讓別人交付於我,恐怕就有些困難。所以我必須在後天培養上下功夫。
親和力如何培養?
一、在陌生拜訪時要學會與作者聊天。聊天並不是馬上進入主題,你首先要營造寬松友好的談話氛圍,先走「農村包圍城市」,然後方可「武裝奪取政權」。
二、在討論書稿時,要採取「同意挺進法」,就是先肯定對方後才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以退為進。作者們往往自視才高八斗,你個小編輯如意氣用事針尖麥芒吵起來,後果肯定是雞飛蛋打不歡而散。
三、學會贊美。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成功學上有一句很有名的話是「贊美使人進步」。人們都不拒絕好話,與別人打交道時,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不吝贊美。尤其是作者們十年磨一劍,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寫就一部書稿,你能誇到點子上,他會引為同調,感君知遇之恩。
四、學會幽默。幽默是一種風度更是一種涵養。在許多交際場合,幽默能化解尷尬打破僵局,加深印象贏得人緣。
五、學會微笑。
【眼力】
編輯在泛讀的同時還得有一個精讀,而且在讀了之後還得形諸筆墨寫寫書評,只有寫了,別人的東西才會變成你自己的東西。否則閱讀變成別人的思想在自己的腦袋裡跑馬,盡信書不如無書。老出版家鍾叔河先生說過「名編輯是編出來的也是寫出來的」。所以啊,編輯除了閱讀生活還得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批評生活。
怎麼讓作者認可你?光放下架子厚著臉皮、生拉硬扯是不夠的,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你對作者的定位,對作品的理解。這就要考驗編輯的判斷力也就是眼力了。你能不能指出作品好在哪裡壞在哪裡,能不能在與作者交流中產生碰撞、擦出火花,敢不敢在那些盛氣凌人的名人大家面前說「不」。你的勇氣來源於你的水平。這跟平時的讀書很有關系。「觀千劍而後識器」,編輯讀書怎麼讀呢,沈昌文先生說「非淺嘗則止不可」,我則主張編輯在泛讀的同時還得有一個精讀,而且在讀了之後還得形諸筆墨寫寫書評,只有寫了,別人的東西才會變成你自己的東西。否則閱讀變成別人的思想在自己的腦袋裡跑馬,盡信書不如無書。老出版家鍾叔河先生說過「名編輯是編出來的也是寫出來的」看看我們業界幾位出版界名流,如李慶西、王建輝、王一方、俞曉群等哪一個的筆下功夫不是如何了得。所以啊,編輯除了閱讀生活還得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批評生活。
這方面我經常給同仁們講一個例子:我剛當編輯的時候,到北京來組稿,取法乎上,斗膽拜訪作家社的副總編龍先生。此公何許人也,《林海雪原》《青春之歌》之責任編輯也。我一進門他就跟我說,一個好的編輯看一個書稿的時候就像老中醫把脈,手往病人手脈上一探就知道病症在哪裡。同樣,一個編輯去看稿子的時候,只要翻幾頁就知道作者水平之高下,知道他的長處短處在哪裡。此等功夫,令人嚮往,但需要長期的訓練才能培養出這種職業的直覺能力。
【文字感悟力】
舒婷說「漢語對我們的征服,有時是五臟俱焚的痛,有時是透心徹骨的寒」。漢字簡約優雅而極富想像力,是當今世界其它任何一種文字沒法比肩的;中國的古典文學更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足以讓今天的身體寫作小資情調望洋興嘆。我覺得對漢字有沒有品鑒把玩的能力,是能不能做好中文編輯的一個入門標准。
台灣我識出版社的王總編跟我說過,有些編輯的文案一稿就能到位,而有些編輯做了好幾稿還是欠火候。為什麼,我覺得就是我們的文字感悟力不逮是也。
我給我們的編輯改文案的時候,往往是做減法,普遍的毛病是文字太啰嗦,而且言不及意。原因出在哪,我以為是古典修養的欠缺。
每個責編把書的文案作為一個功課來做,我覺得有必要把我們的唐詩宋詞元曲重新背一遍,把《論語》《莊子》《史記》《紅樓夢》再啃一遍。韓少功說中國作家正在喪失兩種能力:一是形容的能力,一是解析的能力。依我見,我們新一代編輯與戴文葆、朱正、鍾叔河等老一代比起來,不但學養差距大,文字的的「形容「和」解析」能力也相差不以道里計也。
浙江文藝出版社著名編輯李慶西先生的審稿意見不做修改就可以直接拿出去發表,可見他本身文字功底之好,我現在還記得十餘年前他給自己策劃的「學術小品叢書」(因為這套書帶動了當時的散文小品出版熱)寫的前言的最後一句「區區小品以期蔚為大觀」,通篇只有兩三百字,簡明扼要而又風雅灑脫,當時讓我眼紅得發暈。有心的同人還可留心上海的《書城》雜志,每期封四的「每月書偈」就出自他的手筆。公司圖書給業界的印象是「干凈」,這個主要得力於我們文案的講究。今後我建議我們每一個編輯的文案都要拿到編輯部來討論,在切磋中培養文字的感覺;在公司的網上加強編輯薦書,不能抄書,必須用自己的話來寫;鼓勵編輯就我們自己的書寫書評,發表後公司再獎勵一次稿酬。
【核心價值的把握能力】
考驗編輯對書稿把握的第一關就是撰寫內容提要,用自己的話說,不能抄書里已經已有的前言後記;其次是在提要的基礎上,提煉書腰的廣告語;第三關也是最重要的是給書起名字,書的核心價值、讀者的胃口、市場的賣點都要結合起來一並考慮。
台灣的蔣社長說對一本書的核心把握不能超過20個字。這對書腰廣告語的撰寫尤其嚴格:既把握全書又要言不繁,既通俗易懂又餘音裊裊。第一要吃透書稿,第二要恰如其分地表述。考驗編輯對書稿把握的第一關就是撰寫內容提要,用自己的話說,不能抄書里已經已有的前言後記;其次是在提要的基礎上,提煉書腰的廣告語;第三關也是最重要的是給書起名字,書的核心價值、讀者的胃口、市場的賣點都要結合起來一並考慮。……這樣的書名讓人讀後有叩擊靈魂欲罷不能的功效。我小結三點:1.要簡要約;2.要狠要准;3.要實要虛。究竟如何寫,得失之道存乎一心。自家好自揣摩去吧。
【做減法的能力】
錢鍾書對編輯有一個很俏皮的說法,「編輯就是自己寫不出東西也不讓別人輕易寫出東西的人」。新老編輯在對待書稿有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區別,那就是一個字——刪。新編輯在面對煌煌幾十萬言的書稿,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敬畏心態,不管他說的對與不對,反正照單全收,最多改幾個錯別字就匆匆發稿,然後在填寫發稿單「內容提要」時也是雲里霧里套話連篇,以其昏昏使人昏昏。比如同志我在剛做編輯的時候為了強調書稿的出版價值,為了在社領導面前顯示我組到了好書稿,我總是鄭重其事地寫下「此書填補了我國某某領域一項重大學術空白」或者說「這是我國第一部描寫某某的學術專著」。其實那個時候我對該領域的情況壓根不了解,也不跑圖書館也沒網路查詢,就這樣信口開河,想來真是臉紅。盲目給一個作者帶高帽子就確證了一個新編輯在駕馭一部書稿不能做減法的能力。一個老編輯就不一樣了,他會先快讀一遍,看說了什麼東西,怎麼說的,篇章結構合理否,主題突出否,哪裡該詳哪裡該略,哪裡該小刪哪裡該大砍,哪裡有硬傷哪裡太平庸等等,他會把這些問題列一個清單,有理有據,寄給作者讓他老老實實修改。一部書稿沒有編輯作者之間好幾個來回「斗爭」和打磨,是出來了精品的。一部部浸透編輯的心血的好書稿在出版史上簡直不勝枚舉(陳思和先生編的《藝舟雙楫》可以找來瞧瞧)。龍世輝先生就跟我說過,《青春之歌》是楊沫寫出來的也是他作為編輯刪改出來的。
【策劃力】
就是出點子、策劃選題的能力,這是編輯的核心競爭力。將出版理解為對思想文化的策動,這個策動力來源於我們編輯個人的策劃力。出版史上有幾個大的策劃都曾對思想文化的發展有過深遠的影響,如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商務王雲五的「萬有文庫」,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四川人民社的「走向未來叢書」。
所以我們首先要提倡一種大策劃,提倡一種沒有競爭的策劃,沒有競爭的競爭是最好的競爭。這是最有創意的策劃,如同第一個贊美女人如花。具備這樣本事的要對大局走勢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前瞻性判斷。韓少功當年下海南辦《天涯》雜志,他們當初對《天涯》如何在眾多文學雜志里凸顯出來,而且在文學刊物普遍走下坡路的時候讓《天涯》殺出一條血路,這些旨意創意韓少功在《我與天涯》的長文里談的很精彩。其次要做好市場調查。跑書店,看看市面上最新出了什麼,什麼東西好賣,賣點在哪裡,琢磨別人的書名,琢磨別人的封面,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跑圖書館上網查詢,看看過去出了什麼東西,一是避免重復,一是看看有不有再版或者再挖掘的潛力,這方面比較成功的案例,是早些年貝貝特公司呼延華先生玩的「版本升級」,選了一大批已經出過多次的學術名著進行版本改造,用銅版紙做彩插高定價推出,名曰「插圖珍藏本」,叫好又叫座,我與李澤厚先生交往多年,都沒有想到把他的《美的歷程》再換個花樣做一把,看來機會不一定留給有準備的人。三是要培養敏銳的職業嗅覺。我在北京有個朋友是很厲害的圖書策劃人,叫唐建福,每次見面聊天,我都被他弄得激動又慚愧,激動的是他的好點子讓我要死要活,慚愧的是這些點子我咋沒想到。春江水暖鴨先知,他的強項是總能在事情還剛剛萌芽別人還一團霧水渾然不覺的時候,他就開始捕捉並行動了。四是要勤於思考。同樣做市場調查,同樣跑圖書館找人聊天,有些編輯能提出選題,有些編輯壓根沒想法,這就是思考的不夠。只有思考的深入才能玩出自己的匠心,否則就是跟風趕浪。
【建立作者隊伍】
這是編輯的一個重要的書外功夫,考慮一個編輯的能耐也就是要看他的作者隊伍。我們目前編輯主要要練的是案頭功夫,對編輯跑外組稿還不太要求。但從長遠來看編輯要做內外兼修。
如何建立自己的作者隊伍?
一、陌生拜訪。第一次登門,要注意兩點:一是對被拜訪者要有一個通盤的了解,對他的代表作要精讀;二是遵守傅佩榮先生的告誡:內心感受要真誠,對方期許要溝通。切忌不著邊際誇誇其談。
二、書信交往。對老一輩名家大家,突然造訪未免唐突,最好是事先修書一封,然後再上門請教。我早年在北京上海交往的一些學界名流就是靠這個笨方法得來的,如季羨林先生、李學勤先生、李澤厚先生、王元化先生、朱維錚先生。為了說動李學勤先生來做「中國學術史」這個高難度選題,我曾經給他寫過一封長達十頁紙的長信。我至今還收藏著許多名家的親筆信。現在的人不怎麼愛寫信了,但你可以發電子郵件,打電話,發簡訊。
三、及時跟進。有些編輯幾年下來,作者資源還是很稀缺,他和作者的交往就象猴子摘苞谷,摘一個丟一個。作者隊伍的培養,跟進很重要。建立聯系之後,怎麼鞏固這種聯系呢?過年過節的時候,你可以發電子郵件,有事沒事你可以發個簡訊打個電話,有事沒事你可以登門去看看。隨時與作者保持在聯系狀態,切忌臨時抱佛腳,有事才去找他,要讓他感覺你是情義之人而非勢利之徒。
四、我覺得跟作者交往,錦上添花效果不一定好,雪中送炭可能才是上策。前段時間有一個年輕漂亮的女編輯興沖沖跑去跟如日中天的正在龍飛鳳舞做簽售的易中天先生組稿,易頭也沒抬,哼哈兩字就把她打發了。老出版家王雲五、張元濟他們是在作者最困難的時候,稿子還沒有寫出來的時候,就將稿費打過去了。這一招復旦大學的出版社社長賀聖遂先生玩的特別出彩,他主政復旦社以來,復旦的好書稿基本上你不要再打主意了,因為復旦的名學者已基本被他「搞定」並歸服。
五、學會吃飯。吃飯在中國不是吃飯,而是吃感情吃關系吃過程,吃什麼不重要看跟什麼人在一塊吃很重要。吃飯就是吃「人」。所以我主張編輯要學會跟作者們吃好飯。在接待一些重要作者時,我們都有意識地想把我們的編輯也帶上,有些編輯同人覺得是累贅,不願意去,錯失良機啊。其實在飯局上人們更輕松更打開,酒過三巡,滔滔不絕掏心掏肺,酣暢淋漓真氣畢露。現在,我晚上很少回家吃飯,同仁們罵我「腐敗」,老婆也不給好臉色看,弄得里外不是人,何苦來著?我好吃嗎?我缺吃嗎?我難道不想回家跟小兒子玩天倫之樂嗎?我難道不想讀書沖電精進嗎?同志們,我其實是在「上夜班」啊!為構建和諧的外部環境,為爭取更廣泛的統一戰線,為爭取更多更棒更強的書稿,哪怕吃得腦滿腸肥,哪怕喝得天地玄黃,我也豁出去了——苟利公司生死矣,豈因禍福避趨之?!
E. 十萬火急!! 誰知道南京師范大學的漢語言文學(高級文秘)和漢語言文學(編輯出版)到底學什麼
1。web.nuist.e.cn/JWC/showImgByName.asp?Name=200841714553266833.doc
2。【培養目標】主要為新聞出版等文化事業單位培養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現代漢語內、古容代漢語、寫作學、古代文學、外國文學、藝術概論、編輯學概論、編輯實務、出版學概論、圖書學概論、中國編輯出版史、專業法律基礎、現代編輯出版手段、圖書發行與外貿教程、外國出版概況、編輯應用文寫作、音像電子出版、科研論文讀寫等必修課,並開設20餘門專業選修課。
【專業特色】本專業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文化產業要求的「大出版」為理念,逐步建構起包括高校、出版社、雜志社、書店、圖書市場等在內的學界與業界聯動的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有著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能夠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出版產業的特殊要求。本專業以漢語言文學學科為依託,重視培養學生全面人格精神和人文素養,做到了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編輯出版與其他學科、知識素質與應用技能的有機結合,培養了大批全面發展、具有一定創造力的高層次復合人才。
【就業去向】新聞出版、期刊雜志、文化宣傳等部門。
F. 中國出版的期刊簡介
《中國出版》立足於出版業,以「建構出版理論,活躍學術思想,積累出版文化,探討改革途徑,傳播業內信息」為辦刊宗旨,在政策闡釋、理論探索、業界分析等方面具有較高的權威性,是中國新聞出版業界的主流媒體與行業核心期刊。
《中國出版》為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來源期刊,連續多次被評為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社科期刊,是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心、《新華文摘》雜志轉載出版類文章的首選媒體。在中國人民大學2010~2012年度《復印報刊資料》轉載學術論文指數排名中,《中國出版》論文轉載量連續三年居百餘種新聞傳播期刊首位。 中國出版論壇
本刊特稿
「新聞出版如何服務文化強國建設」筆談
改革探索
行業前沿
理論探索
版權之頁
報刊縱橫
學術園地
數字時代
書業實務
媒介文化
經營觀察
「走出去」談
出版史話
司局長訪談(政策解讀)
本期人物(老總論道)
焦點論壇
海外視窗
品書錄
印務觀察
調查報告
市場監管 《中國出版》不設任何形式的投稿平台,唯一投稿方式為版權頁刊登郵箱
《中國出版》稿件的刊發需經過四審。在一審階段,稿件如果可以採用或經過修改可以採用,編輯會通知作者或與作者本人聯系(可能是電話、郵件、簡訊)。此階段一般為期兩個月(審稿期的時間以郵箱收到郵件日期為准)。在兩個月內未收到編輯電話或郵件通知稿件,說明您的稿件未被本刊選用,作者可自行處理。
《中國出版》一般不寄發或郵件發送「用稿通知」,作者如有需要,請與具體編輯聯系,本刊僅對四審通過的稿件開具「用稿通知」。 作者來稿敬請注意以下事項:
1.來稿篇幅一般在3000~6500字之間,附摘要、關鍵詞。
2.文章格式:頁面設置為A4、縱向,正文為小四號宋體,1.5倍行距。一級標題用「一、」,二級標題採用「(一)」,三級標題採用「1.」的形式。
3.通過電子郵件寄來的稿件請在郵件「主題」欄中寫清文章題目。紙質來稿請直接寄到本刊編輯部,請勿託人代轉或寄給個人,以免產生不必要的糾紛。
4.來稿務必附作者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和地址、郵政編碼、電話號碼、電子郵箱、職務、職稱和所獲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如果所投稿件是作者承擔的科研基金項目,請註明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
5.文章所引注釋和參考文獻均放在全文末尾處,首選引自公開出版的紙質文本,請用序號帶方括弧的阿拉伯數字標注[1]、[2]……
6.本刊對擬用稿件有權修改,作者如不同意修改,請在來稿中聲明。
G. 《中國出版》雜志大致都是些什麼內容
刊物簡介來:《中國出版》為自專業理論刊物。
主要欄目有本刊特稿
改革與探索
經營與管理
市場與發行
報刊縱橫
法制空間
編與校
外國出版
http://ke..com/view/3885394.htm
H. 華中農大外國學院是私人院校嗎
你的意思是華中農大外國語學院是不是民辦學院?回答是:不是!是公辦的!
1952年在華中農學院成立之時設立了外語教研室。1979年學校為加強基礎課建設,將外語教研室、數學教研室等合並成立基礎課部。1983年2月由國家農業部、林業部、水利電力部、國家氣象總局利用世界銀行農業教育科研項目貸款建立了華中農業大學外語培訓中心,並於1983年5月23日正式開學,主要承擔國家農業、林業、水利三部門出國人員英語培訓任務,迄今共培養農林系統出國人員1500餘名。1993年7月為適應外語教學的需要由學校原基礎課部公共外語教研室和外語培訓中心合並成立外語系,同年開始招收二年制涉外英語專業專科生,1995年招收涉外英語專業三年制專科生,1998年開始招收四年制英語專業本科生。2008年2月在原外語系基礎上組建成立外國語學院。
外國語學院現設英語系、大學英語教學部、研究生英語教學部和外語培訓中心、語言教學實驗中心等教學及教學輔助機構,設有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外國文學研究中心、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翻譯與文化研究中心等學術研究機構。
學院現有教職工102人,其中教師87人,管理及教輔人員15人。教師中教授1人,副教授28人,高級職稱占教師總數的33.3%;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60人,在讀博士4人。從1993年開辦英語專業以來共向社會輸送了670名英語專業畢業生,其中本科畢業生543名。學院招生規模逐年增加,從1993年的25人增加到2008年的198人,目前在校生總數達到761人。
I. 尋校對業內人士 學中文專業的能做校對工作么還需要一些什麼知識准備啊
給你推薦一篇文章吧,希望對您有幫助。
我怎麼成了「校對專家」
周 奇
出版界的許多人稱我為「校對專家」,而且加了諸如「頂級」、「權威」之類的溢美之詞。對於這個稱號,我自愧名不副實,因為我實在不是什麼「校對專家」,更無從談起「頂級」和「權威」。但是,在「校對是簡單勞動」觀點頗為流行的當今,我還是樂意接受「校對專家」這個稱號。
我23歲進入出版社,從助理編輯干起,先後擔任編輯、編輯室副主任、期刊主編、出版社副總編和總編輯,一直干到退休,整整做了40年編輯工作,稱得上「老編輯」。從80年代到90年代,在編輯工作之餘,做過一些編輯理論研究,寫過《圖書編輯工作的本質》、《編輯主體在審讀加工過程中的創造性作用》、《期刊定位與總體編輯構思》、《西方出版社的編輯工作》、《試論編輯職業道德》等十餘篇編輯專業論文,還參與我國第一部編輯學論著《實用編輯學》和第一部研究西方出版的論著《外國出版概況》的編寫,勉強算得上「編輯理論研究者」。然而,現在出版界卻給了我一頂「校對專家」的桂冠。
我怎麼成了「校對專家」?這得講講「我與中國版協」的故事。
還是在1989年,中國版協成立了「教育工作委員會」,我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工作時的老領導王業康同志,時任中國版協秘書長,邀我參加「教育工作委員會」。那時,我還在總編輯任上,作為「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只是參與教育工作規劃的研究,沒有承擔實際任務。1990年8月,委員會內部開始分工,我和副主任孫培鏡同志分管校對員的教育培訓。10月,我們舉辦「在京出版社青年校對競賽」,企圖通過競賽摸清校對人員的業務素質。通過競賽活動,我們發現了校對隊伍建設方面的不少問題:校對隊伍整體素質偏低,校對人員的語言文字水平亟待提高,相當部分的校對人員缺乏與校對工作相適應的知識結構。中國版協的領導,迅即決定開展校對專業培訓,提高校對隊伍的整體素質。在這個背景下,我受版協委託,主持籌辦「全國優秀校對培訓競賽」。1992年9月,首屆「全國優秀校對(社科、文學)培訓競賽」在京舉行,一年後接著主辦了第二屆「全國優秀校對(科技、教育)培訓競賽」。我們試圖通過「先培訓、後競賽」的形式,激發廣大校對員提高自身素質的積極性,同時摸索校對專業培訓的方法。
參加兩次培訓競賽活動的,都是地方版協和中央部門出版社選拔的優秀校對員。每次活動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用9天時間進行強化培訓,培訓的內容很廣泛,除校對知識和技能外,還講授漢字規范、語法、修辭、邏輯等語言文字知識,以及心理學、管理學、系統論、高新科技知識。授課老師都是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如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北京大學教授蘇培成、清華大學教授魏宏森、中國科協研究員王洪、國家語委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王鐵琨和厲兵等。第二階段用5天時間備賽和競賽,消化講授的知識,檢驗培訓的效果。兩次培訓競賽活動,在全國范圍內產生轟動效應,推動了校對隊伍建設。把培訓與競賽結合起來的做法,得到王子野、宋木文、葉至善等版協領導的首肯。葉至善說:「把培訓和競賽結合起來,是個創造,是提高校對人員素質、發現優秀人才的有效形式。」
1994年,中國版協領導決定召開「全國校對工作研討會」,進一步推動校對隊伍建設。這年6月,我退休,於是全力參與研討會的籌備工作。「全國校對工作研討會」於9月在西安召開。全國的校對精英齊聚一堂研究校對工作,在中國現代出版史上是破天荒的。正是這次研討會,把我推進校對學問的殿堂。
由於出版界普遍輕視校對工作,「校對是簡單勞動」、「校對不創造財富」之類的論調頗為流行,校對工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校對工作者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校對工作者長期積累的內心壓抑在研討會上爆發了。天津的一位校對科長,1米8的漢子,走上主席台竟然泣不成聲。但是,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雖然一肚子的委屈,卻十分熱愛校對工作,任勞任怨,埋頭苦幹,不計名利。談起校對工作的樂趣來,艱辛和委屈便煙消雲散。陝西人民出版社校對科長程浩,在校對崗位上苦幹了24年,眼睛己經熬成深度近視。但是,她的第一篇校對論文題目卻是《校對美》。她在論文中這樣描述自己在校對過程的內心體驗:「客體上的一個錯字、錯符,對主體感官的刺激,會引發主體的一絲竊喜;又一個刺激,又引發一絲竊喜。」「無數個小喜悅如一朵朵浪花,不停地、無序地沖擊著校對者的心扉,組合成伴隨著校對過程始終的愉悅感。」校對工作孤獨而寂寞,她卻把校對工作戲稱為「關起門來指點江山,自我稱雄」。這令我十分震驚和感動。
在研討會上,與會校對工作者不約而同地要求中國版協成立校對專門委員會,組織全國校對工作者學習業務,交流經驗,研究理論,同時維護校對工作者的權益。主持研討會的中國版協常務副主席盧玉憶,當即拍板成立「校對研究委員會」。隨即,研討會變成了「全國校對工作者代表大會」,擬制委員會章程,推選委員和主任。我就這樣被推上「校對研究委員會」主任坐位,開始研究校對理論與實務的生涯,並且一干就是14年。
在這14年裡,我一頭扎進現代校對理論和實務的研究中,主持了兩次全國校對隊伍狀況調查,主持召開了6次全國校對理論研討會和4次校對專題研討會,主持開辦了1期校對師資培訓班、11期校對科長培訓班、9期校對員培訓班,制訂了《圖書編校質量差錯認定細則》和《圖書校對工作基本規程》,主編了《校對培訓教程》、《現代新聞出版編校實用手冊》、《現代書刊校對技能手冊》和4本校對論文選集,還編寫了《現代校對學概論》。
於友先主席還是在署長任上,在一次編輯理論研討會上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校對是一門大學問。我當然贊成他的觀點,也在各種場合引用這句話,但當時對這句話的真切內涵並無深切的理解。感謝中國版協學術委員會主任吳道弘先生的點撥,他要我做一番「校對閱讀與編輯閱讀之比較研究」。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研究學問的重要方式。閱讀是編輯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校對工作的基本方式,但是,兩種閱讀有著本質的區別。我從兩種閱讀之比較入手,請教了許多資深校對,閱讀了許多校對論文,將兩種閱讀的對象、目的、方式、方法以及與閱讀關系密切的思維方式、心理素質等等,進行深入的比較,終於明白了校對學問之所在。2007年8月,我把比較研究得到的認識,寫成一篇10萬字的文章,題目就叫做《校對閱讀與編輯閱讀之比較研究》。我先做校對工作者的學生,又把學來的東西加以梳理、歸納、提升,再去做校對工作者的「先生」。我就是這樣成了「校對專家」的。
2008年,我已經77歲了,力不從心了,便把「主任」讓給比我年輕的同志。我在辭職報告中這樣寫道:「這14年,豐富了我的退休生活,更學到了許多知識,對人生也有了別樣的感悟。」這是從心底里發出的真心話。
J. 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基本概況
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前身是成立於五十年代的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和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分社的外國文學編輯室。社內擁有不少精通漢、英、法、俄、德、日、西班牙等世界主要語種的資深編輯,書稿的譯作者多為在外語和漢語方面以及專業知識方面有造詣的專家學者。二十多年來,上海譯文出版社一直致力於翻譯、編纂和出版外國文學作品、社會科學學術著作,以及各種雙語詞典和外語教學參考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