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版大崩潰
A. 我曾看到一篇文章,說日本動漫行業五年就會崩潰,是真的嗎,現在是2017,還有4年
數據顯示,動漫已是日本第三大產業,年營業額達230萬億日元。銷往美專國的日本動畫片以及相屬關產品的總收入是日本出口到美國的鋼鐵總收入的4倍。是日本的第三產業,五年後崩潰可能嗎,想想中國第三產業的崩潰是什麼景象,
B. 如果中國人真的一年不買日本貨,日本真的會面臨崩潰和瓦解嗎
應該說,抵制日貨的口號和相應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青年的愛國主 義情感,但是,情感不能完全驅除理智。抵制日貨,不管它是不是不利於日本,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不利於中國的。 有一種日貨,也是占更大比例的日貨,是在中國本土,由在華的日資企業所生產的。例如東芝筆記本電腦就是在上海製造的;索尼電子的許多零部件都是在廣州和上海等地生產的;佳能的光學儀器又都是通過在江蘇、大連的等地投資生產的。這種本地化的生產就更直接的擴大了當地的就業,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當今社會,政府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增加就業,如何解決失業人口的問題。迄今為止,日本在華投資企業已有26,600多家,投資額達666美元,有兩百多萬中國工人在這些日資企業工作。在此情況下,如果「抵制日貨」果有成效,那麼這些在日資企業的中國員工就會失業,政府解決就業的難度就更大了。只要是在中國本土生產的東西,無論是日本的品牌,還是美國的品牌,它們無一例外的,都是中國的產品,而不是外國產品。這些產品在中國的生產和消費,最終結果是增加我國的GDP、稅收和就業,有利於促進我國某些地區經濟發展。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是有利於中國人民的。日本資方當然也會獲得利益,但是資本總要獲得回報,否則就不會有人來投資了。 不能忽視的一點是,國際貿易是雙向的。中國從日本進口,日本也從中國進口了大量產品。如果我們強烈抵制日貨,拒絕從日本進口商品,終究會影響到日本從中國的進口。中國經濟的發展需要包括日本在內的其他國家的合作。日本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GDP的增長,同時也為中國的部分地區增加就業有貢獻。從1993年到2003年,日本一直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對日貿易在中國整體對外貿易中所佔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5%到20%的份額。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及香港)與日本2004年總貿易額首次超過美國,中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 日本經濟與中國經濟的存在很大的相互依存性。由於中日兩國具有不同的比較優勢,因而兩國存在優勢互補的可能,可以發展更多的合作關系,而不只是競爭關系。中國出口到日本的大宗商品主要是紡織品等輕工業品、一般耐用消費品以及農產品;日本出口到中國的商品主要是高技術產品。 比如日本從山東進口的大蔥,就為當地的農民創造了很大一部分的就業機會。所以,如果抵制日貨,最終也會引起日本的不滿,遭到日本的報復,那些本來靠出口維持生計的中國人,就會失去收入來源。從而更大程度影響到我國的經濟發展。這樣的結果對兩個國家都是沒有好處的。 其實,中國人買不買日貨,對日本的影響並沒有人們想像得那麼大,日本經濟的崛起,是在中日貿易大規模出現之前就實現了的。如果我們拒絕日本生產的商品,日本人就有能力換個名字,在美國或者別的國家生產,但如果我們又需要這些產品的話,我們就要以更高的價格從美國或者別的國家進口它們。最終受傷害的將是中國的消費者。 過去的歷史不應該忘記,但是不忘記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自己未來更好,只有自己強大了,才是最根本的。而實行開放,包括對日本開放,是我們強大的必要一環。 此次日方扣押我船長事件證明了,我國用經濟來制裁的力量有多麼大,只有讓日本對我國產生依賴,把自己國家的經濟發展綁在我國這艘大船上,才能使它服服帖帖。
C. 日本為什麼沒有發生「大崩壞」
以下為鄙人參照資料而總結,僅供參考。
1.日本在防震減災科技上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
2.日本人口居住密度小
3.國民對地震來臨前和地震時以及地震後的處理意識很成熟
4.日本政府對震後的及時救援迅速
D. 日本90年代後經濟為啥會崩潰
日本泡沫經濟生成和破滅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宏觀政策的失誤。在當時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日本貨幣政策曾經失去平衡,出現過三次重大失誤。
日本泡沫經濟與日元升值是兩個不同金融機關積極行動成為泡沫產生的初期因素
的事件,各有不同的原因,但由於二者出現在同一時期,有著相同的歷史背景,因而產生了復雜的聯系,以致使一些輿論誤讀了它們。 日元對美元升值的直接原因是日美貿易差額的變化;根本原因是日本對美國經濟實力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經濟正為「滯脹」所困擾,1980 年,美國的通脹率為13.5%,失業率為7%,經濟增長率為-0.2%,財政赤字為738億美元,貿易赤字為150億美元。為了克服「滯脹」,里根政府以減稅為核心,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美聯儲通過緊縮性貨幣政策,提高利率,抑制通貨膨脹。高利率增加了美元對國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大量資金流入美國市場,導致美元升值。1979年至1985年2月,美元對其他10個發達國家貨幣的多邊匯率上升了73%. 美元升值擴大了美國貿易赤字。1980-1984年,美國對日本的貿易赤字從150億美元增加到1130億美元,與此同時,日本對美貿易順差從 76.6億美元增加到461.5億美元。巨大的貿易差額在使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債務國的同時,也使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1985年,日本對外凈資產為 1298億美元;美國對外債務為1114億美元。 日元對美元升值的更深層因素是,二戰後,美國曾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美元成為「超級貨幣」;20世紀80年代,日本在經濟增長率、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均已遠遠超過美國,美元開始衰落。1980-1985年,美國勞動生產率平均約為0.4%,日本約為3%;美國經濟增長率平均約為 1.5%,日本約為 4.8%. 也就是說,到1985年,日元升值與美元貶值都已經無法避免。實際上,1985年2月美元走低/日元升值的過程已經開始,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只是加快(而非啟動)了這一進程。
E. 當年日本樓市崩盤是怎麼回事什麼原因導致的日本又是如何度過難關的
當年日本樓市崩盤是與日元升值和銀行盲目放貸有關。
資本進入日本市場後迅速撤退。這樣,日本房地產被拉上去的價格高到沒人繼續買單了, 所以要降價,降價就恐慌,更沒人買單,所以要大降,以求盡快出手,把進一步虧損轉嫁給接手的人。但是還是沒人買,整個交易停滯,瞬間價格可能就降一大半。這樣其中的泡沫就破了。市場也崩盤了。
隨著日本政府使日元升值,大量熱錢流入日本,日本股市樓市大幅被炒高。產生嚴重的泡沫。日本政府為了減緩增長過塊的投機市場,採取一些列措施。但是泡沫已經形成,一旦日元停止升值和匯率上升,熱錢快速流出,導致日本股市和樓市遭受沉重打擊,給日本的房地產,股票市場以及靠這兩個市場生存的銀行系統遭受沉重打擊。
大量房地產公司倒閉,股票暴跌,投資者資產縮水,銀行倒閉,很多儲戶的存款化為泡影。所後產生連鎖反應,導致企業資金聯斷裂,很多企業倒閉或外遷,失業率上升,經濟出現負增長。
日本度過難關:
日本面臨十年停滯,一方面消化經濟危機帶來得呆壞賬,國家加強調控注資。另外大力開發本國市場,加大產品研發,想著高精尖發展。
還有不得不提的中國因素的影響,日本的復甦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
日本大量企業在華投資,賺取大量利潤,貼補國內市場,而且中國大量的需求,使得日本企業找到了新的市場,中國成為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國,而中國有位日本提供大量廉價的產品,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進口國。日本經濟慢慢的復甦。
(5)日本出版大崩潰擴展閱讀:
樓市崩盤,指房產市場價格,突然出現急劇下跌。崩盤最初是股市裡的用語,現今被樓市廣泛引用。樓市的崩盤,主要表現就是地區房價出現30%、甚至50%以上的下跌,房地產開發和銷售陷入兩難的地步,購房行為大大減少,房地產業進入階段性的蕭條。
而一旦樓市崩盤,則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讓該地區的房地產業甚至國民經濟出現停滯。
當房地產市場出現樓市崩盤的時候,會有以下情況出現:
1、大量爛尾樓的出現;
2、銀行大量的壞帳無法收回;
3、大量規劃好的待開發土地閑置;
4、土地價格爆跌;
5、二次置業的人購買的房屋變成負資產。
F. 為什麼 近年來日本企業造假事件頻繁發生
1、在日本企業中,企業管理和創新的責任常常放在一線工人身上。過分放權,不僅容專易出現造假現象屬,也讓高管有了推卸責任的借口。
2、日本終身僱傭制的崩潰也是企業造假的原因之一。20年前,身處製造業第一線的勞動者中,臨時工人數佔比為20%,現在約為80%。臨時工工資低,缺乏歸屬感,不會像正式員工那樣,在乎企業的信譽和成功,對造假的容忍度更高。
3、根本原因在於日企競爭力日益下滑,失去了「穩定、可預測、不斷增長的市場」,日本製造業壓力山大。大量僱傭臨時工,對造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要求工人趕工期,目的都是為了降低成本,讓企業盈利。
G. 日本經濟經歷了平成蕭條三十年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990年代,資產價格(股票價格、地價)急劇下跌,受泡沫經濟崩潰引發的後遺症影響,日本經濟長期低迷。
1、產業空洞化:由於日元升值引發人力成本提高,許多工廠遷移到海外,導致產業空洞化現象。近幾年,一些企業在日本設立研發中心和生產據點,以防止技術外流和保持競爭力。不少人提倡將企業遷回日本。
2、金融效率低下:泡沫經濟期間由於融資過剩而後續實際抵押品(房產和土地)價值遽減。銀行因此負擔巨大不良債權至今。
3、公共債務龐大:日本公債自2006年達八百三十二兆日圓(約七兆美元),約為GDP170%,北海道夕張市亦成為日本首個地方都市因過度擴張支出而宣布破產的政府機關。
(7)日本出版大崩潰擴展閱讀:
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迎來了最高峰。當時日本各項經濟指標達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於資產價格上升無法得到實業的支撐,所謂泡沫經濟開始走下坡路。
一旦投機者喪失了投機慾望,土地和股票價格將下降,因此反而導致賬面資本虧損,由於許多企業和投機者之前將上升的賬面資本考慮在內而進行了過大的投資,從而帶來大量負債。隨著中央政府金融緩和政策的結束,日本國內資產價格的維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發布《關於控制土地相關融資的規定》,對土地金融進行總量控制,這一人為的急剎車導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經濟加速下落,並導致支撐日本經濟核心的長期信用體系陷入崩潰。此後,日本銀行業採取金融緊縮的政策,進一步導致了泡沫的破裂。
H. 1990年日本股市危機的具體情況是什麼
20世紀30年代以後的60年間,世界房地產領域基本上沒有出現大的波瀾,但進入90年代後,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再度震驚了世界,並由此引發惡劣轟動世界、撬動日本的90日本經濟危機 。
20世紀80年代後期,為刺激經濟的發展,日本中央銀行採取了非常寬松的金融政策,鼓勵資金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致使房地產價格暴漲。1985年9月,美國、聯邦德國、日本、法國、英國五國財長簽訂了「廣場協議」,決定同意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後,大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的房地產業,更加刺激了房價的上漲。從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價整整漲了兩倍。
受房價驟漲的誘惑,許多日本人開始失去耐心。他們發現炒股票和炒房地產來錢更快,於是紛紛拿出積蓄進行投機。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已飆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當時,國土面積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日本,其地價市值總額竟相當於整個美國地價總額的4倍。到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總地價。一般工薪階層即使花費畢生儲蓄也無力在大城市買下一套住宅,能買得起住宅的只有億萬富翁和極少數大公司的高管。
所有泡沫總有破滅的時候。1991年後,隨著國際資本獲利後撤離,由外來資本推動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房地產價格隨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產業全面崩潰,企業紛紛倒閉,遺留下來的壞賬高達6000億美元。
從後果上看,20世紀90年代破滅的日本房地產泡沫是歷史上影響時間最長的一次。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擊了房地產業,還直接引發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受此影響,日本迎來歷史上最為漫長的經濟衰退,陷入了長達15年的蕭條和低迷。即使到現在,日本經濟也未能徹底走出陰影。無怪乎人們常稱這次房地產泡沫是「二戰後日本的又一次戰敗」,把20世紀90年代視為日本「失去的十年」。
東南亞、香港房地產泡沫:香港業主平均損失267萬港元
繼日本之後,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房地產泡沫也是一次慘痛的經歷,而其中以泰國尤為突出。20世紀80年代中期,泰國政府把房地產作為優先投資的領域,並陸續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性政策,由此促生了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海灣戰爭結束後,大量開發商和投機者紛紛湧入了房地產市場,加上銀行信貸政策的放任,促成了房地產泡沫的出現。與此同時,大量外國資本也進入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房地產市場進行投機性活動。遺憾的是,當時這些國家沒有很好地進行調控,最終導致房地產市場供給大大超過需求,構成了巨大的泡沫。在金融危機爆發以前的1996年,泰國的房地產業已處於全面危險的境地,房屋空置率持續升高,其中辦公樓空置率竟達50%。隨著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房地產泡沫徹底破滅,並直接導致各國經濟嚴重衰退。
I. 日本是怎麼走出90年代的經濟危機的
權威來回答:
1990年代,資源產價格(股票價格、地價)急劇下跌,受泡沫經濟崩潰引發的後遺症影響,日本經濟長期低迷,被認為是「失去的十年」。2002年後,在外國需求上升的拉動下,情況有所改善。主要是:開放國內市場擴大內需。日本企業基本都是經歷公司裁人,規模縮小的過程,在製造行業都徹底推行豐田的5S管理,銀行一時收歸國有,剝離不良資產。促使一部分建築公司破產等等。在獲得體力後大舉進入海外市場,逐步順應美國的IT景氣,一下子扭轉經濟走向。擺脫了戰後最長的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