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知網
1. 求一篇800字左右的經濟論文
創業選擇的經濟學分析
摘 要 理性的創業者具有經濟人的本性:趨利避害,追求利益最大化。創業收益大於創業成本是創業者熱心創業的主要原因。預期收入是創業者創業的重要誘因。社會收益是創業者在「看不見的手」引導下貢獻給社會的財富,也是創業家們回報給社會提供的創業環境的酬金。創業環境越好,社會收益越大。成本是創業進入的壁壘,成本高創業的障礙就大。機會成本影響創業抉擇,機會成本與創業的可能性間呈逆向關系。
關鍵詞 創業選擇 成本 機會成本 收入 預期收入 社會收益 創業環境
1 創業:經濟人的理性選擇
美國的經濟學家斯威格列茨在他撰寫的經濟學教科書中寫道,經濟學研究的是:我們社會中的個人、廠商、政府和其他組織是如何選擇的,這些選擇又怎樣決定社會資源如何被利用。就業還是創業是一個人一生中的重要選擇,創業選擇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行為,這種行為受到「看不見的手」的引導,表現為「經濟人」的理性選擇。亞當·斯密指出:「每個人都在力圖應用他的資本使其產品能得到最大的價值,一般來說,他並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進的公共福利為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他個人的安樂,僅僅是他個人的利益。在這樣做時,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他去促進一種目標,而這種目標決不是他所追求的東西。」創業正是創業者利用機會整合資源為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時,不斷積累個人財富,滿足個人追求財產和實現自我的需求,客觀上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國經過「文革」,在改革開放初,中國人沒有多少財產,財產觀念也十分淡薄,中國人窮,窮則思變,窮則創業。所以中國的生存型創業者多,就是說中國多數創業者是為了掙錢吃飯,為了活得更滋潤而創業。但20多年來從農民到市民,從科研人員到公務員、海外留學生,一批批創業者無不在個人財富的創造過程中為中國經濟的增長、社會的穩定、體制的革新作出巨大的貢獻。國外,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創業者多為機會型創業者,即瞧准了機會就開始創業。他們的家庭和社會更富有,他們不是因為解決吃飯問題而創業,他們創業是為了通過抓住商業機會創造商業價值,進而成就自己的人生,對社會作出貢獻。比爾·蓋茨是一個典型的機會型創業者。他舍棄在哈佛法學院的學業,這是因為他在商業實踐中發現了軟體產業存在巨大的商機。他及其團隊非凡的創造力及軟體產業的行業成長性,使他只經過20年的時間就創造了傳統經濟無法企及的巨大財富,進而蟬聯世界富豪榜冠軍,2003年個人資產407億美元,僅該年度的社會捐資達十幾億美元。
理性的創業者具有「經濟人」的本性,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冒險的同時盡力規避創業風險。理性的創業者在自由地選擇創業,享有創業成功的快樂時,同時必須承擔著創業失敗的責任,而且他個人財富、價值與他對社會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呈正相關。正如A·哈耶克所言,「如果允許個人自由地選擇,那麼他必然要承擔選擇的風險,並且,他因此所得的報酬肯定也不取決於他們目的的好與壞,而僅僅取決於對其他人的價值」。
每個人都面臨著這樣的選擇: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個人所擁有的知識技能,如何最大化利用自身的社會網路資源。一般人們有二種選擇:就業或創業。經濟學家弗蘭克·奈特(Frank H·Kright)認為,不確定性是創建企業的主要原因。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必然對其選擇的經濟行為進行預測並承擔風險。但由於信息不對稱和有限理性的原因,人們的預測往往有錯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承擔風險的能力,所以那些不願意承擔風險者更傾向於做上班族,聽從老闆的調遣,拿穩定的薪水,沒有心理上的壓力和經濟上的風險;而那些願意承擔風險的人則選擇創辦自己的企業,以承擔風險去換取更大的收益和自由。到底是替人打工,還是自己當老闆,創業的可能性應與收益預期相關,可用公式表現為:
Pr(e)=f(r-w)
其中,Pr(e)是指獨立創業的可能性;r表示獨自創辦企業可能獲得的收入;w表示從事現在工作獲得的報酬。
可見,個人創業的可能性與r和w之間的差額呈正相關。兩者差額越大,創業的可能性就越大,創業動機在很大程度上由創業者對收益的預期和現在獲得的利益決定成本。
理性的創業者具有「經濟人」的本性:趨利避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創業是有風險的,理性的創業者在享受成功的預期時,也必須承擔創業可能的失敗風險,創業失敗,不僅使對收入的預期化為泡影,而且原有的穩定收入也喪失殆盡。因此,客觀估計自己的創業能力、科學評價創業環境和創業機會,通過市場調查獲得准確數據,切實考慮現在的利益,對創業選擇作出盡可能科學的經濟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是經濟人應有的理性態度。
2 創業選擇的成本分析
成本是人們從事某一經濟活動的總費用,一般包括會計成本、機會成本和邊際成本。創業者決定創業時,一定要選擇一個項目,並且圍繞這個項目要投入勞動、資本、智力成果,購買一定的設備,租賃辦公用房,支付工資。創業者在創辦企業,向社會提供產品或服務過程中必須支付的實際費用,構成了創業的會計成本。創業者創業就意味著放棄原有的職業,失去原有收入,同時時間是有限的,時間投入到創業項目就不可能從事其他職業。這種由於創業喪失從事其他固定職業可能掙得的收入值就是創業的機會成本。
成本是創業進入的壁壘,成本高創業的障礙就大。會計成本反映了創業項目需要的投資及運行費用,而機會成本則是創業者現有利益和創業者資源未來價值的反映。機會成本影響創業抉擇,機會成本與創業的可能性間呈逆向關系。機會成本越大,即在位者的利益越多,未來價值越小,創業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在位者現有利益越小,未來價值越大,敢於創業的可能性越大。這一經濟學分析,正好闡述了迪克·克拉克(Dickie Clark)提出的「社會邊緣狀態」 (Social Marginalng)這一新的概念。克拉克認為,當個體的屬性——身體特徵、智力特徵、社會行為方式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中承擔的角色發生沖突時,個體就處於社會邊緣狀態。實際上處於社會邊緣狀態者所獲得的現實利益少,個體放棄現有利益進行創業的機會成本小,因而創辦自己企業的可能性增大,創業也成了「社會邊緣狀態」者擺脫孤獨感,尋求心理平衡的重要途徑。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的創業者大多是難找到工作的回鄉知識青年、城市無業遊民、政府中幾乎沒有提升機會的公務員、無法在經濟社會中找到適當位置的中年退伍軍人、預計無法晉升的大公司職員或極端個人自治主義者。這些處於「社會邊緣狀態」的人,在現實中沒有占據「有利地形」,沒有太大的現實利益,也談不上在社會正規渠道上有大的發展,因些,他們創業的機會成本小、顧慮少,他們通過創業,不僅能夠獲得收入,找到新的發展平台,而且能夠找到一種控制命運、實現自我的感覺。正如毛澤東同志在研習中華古典時所言:「貧人、賤人、被看不起的人、地位低的人」,反而「生力旺盛、迷信較少、顧慮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說敢幹」,富有創業精神。
創業項目的會計成本形成了對創業者選擇的項目的預算約束。
再發一篇你自己選
三鹿的「三聚氰胺」奶粉導致眾多嬰兒患腎結石的事件一經曝光,社會各界倍感震驚。面對這類食品安全問題以及企業的不良經營行為,公眾最直接的反應是道德譴責和倫理呼籲。人們會本能地指責相關企業沒良心,並要求企業強化道德自律和社會責任感。但這樣的道德譴責和倫理呼籲雖然合理,卻不得要領。因為,造成企業行為扭曲的根本原因不在於企業家的個人道德傾向,而在於中國的產業競爭環境。本文擬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角度對這一事件進行分析和思考,期望對我國乳品企業未來的發展有所啟迪。
關鍵詞:三鹿奶粉;制度;政策
一、關於三鹿奶粉事件
近來,三鹿奶粉被污染導致眾多嬰兒患腎結石的事件一經媒體披露,可以說是盡人皆知,一種叫做三聚氰胺的化工原料進入了人們的視野,那就是添加在原奶或奶粉中可以使蛋白質增加的成分,正是它導致了眾多嬰幼兒致病甚至死亡。
雖然這一消息一經公布,三鹿奶粉即被緊急召回,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三鹿奶粉紛紛下架,消費者被退還了相應的款項,但喝過三鹿產品的人們還是心有不安,不知是否埋下了不安全的隱患,因為毒奶粉之類的有毒食品帶給人們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從近些年先後披露出的蘇丹紅、多寶魚、大頭奶粉等事件中,人們看到食品領域的安全問題頻頻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這些有毒食品被曝光後,人們甚至在預言下一個毒食品是什麼,三鹿奶粉緊隨其後,不幸言中,三聚氰胺這個新名詞進入人們的視野。所不同的是,這一事件波及的范圍更廣、影響更為惡劣。因為奶粉是許多人尤其是嬰幼兒的必需品,而三鹿又是眾所周知的品牌。
然而,事態的發展情況和檢測的結果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和想像,讓人再一次震撼,22家企業69批次產品檢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其中作為中國乳業的領軍企業伊利、蒙牛位列其中未能倖免。結果讓消費者大跌眼鏡,也讓對國產奶粉品牌抱著一線希望的消費者的希望被無情的打破。
針對三鹿奶粉事件的前因和後果,本文擬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角度對此進一步分析,希望對我國乳品企業未來的發展有所啟迪。
二、制度安排與個體行為:一個分析框架
1.制度安排與主體行為
企業的生產行為與當前的社會制度密不可分。如果制度的安排鼓勵提供高質量的產品,並對實施這種行為的主體給予激勵,則廠商就會通過技術發明、產品創新、改進質量、完善服務等一系列生產性措施來最大化其利潤;反之,如果制度不完善,使得企業通過非生產性經營行為,如制假售假、污染環境、偷稅漏稅、坑蒙拐騙等就能獲得較好收益,那麼這類經營行為必然泛濫成災。這樣,整個社會將成為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犧牲品。
2.現有體制下的企業行為與制度安排
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成為追求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最大化的積極主體,這導致地方政府之間圍繞經濟增長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由於地方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最大化與企業發展高度正相關,相當多的地方政府為保障地方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採用種種保護主義措施來扶持地方企業的發展,甚至不惜姑息地方企業的各種非生產性經營行為。
由於政府掌握著不受制約的壟斷性權力,任何行為主體一旦處於政府的有效保護之下,其他社會力量就難以與之抗衡。其中,尤以普通消費者的地位最為弱勢。因為,中國的消費者人數雖多,但高度分散,在受到企業非生產性經營行為傷害時,根本不可能有效保護自己,甚至連企業經營行為及其產品質量的基本真相都無從得知。在這樣的制度環境中,各地廠商只要不違背政府追求高增長和財政收入的目標,不引發大的公共危機,就可以依託政府保護大肆制假售假。由此,整個中國的產業競爭環境被嚴重毒化,在這樣的環境中,實際起作用的篩選機制是假勝真敗,企業只要不願被淘汰出局,就只能制假售假,潔身自好是死路一條。也就是說,是扭曲了的產業競爭環境孕育著沒良心的企業。
更重要的是,源於政府行政保護的產業競爭環境扭曲並非奶製品行業的獨有現象,它其實在我國各個產業領域中的普遍存在。這也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假冒偽劣現象層出不窮的根本原因。因此,僅僅懲治此次事件中的直接責任人,即使遏制了奶製品行業中的制假售假,仍不能觸及其他領域中的類似問題。
市場是制度的集合,市場經濟的高效運轉有賴於明確的制度規范;同時,制度屬於公共品,制度的有效供給主要靠政府。我國非生產性經營行為泛濫成災的現實表明,政府部門未能在提供市場競爭規范方面盡到責任。因為,在企業間存在激烈競爭的情況下,不打擊非生產性經營行為,就是懲罰生產性經營行為,久而久之,必定是「劣幣驅逐良幣」,整個產業領域中將只剩下熱衷於非生產性經營行為的廠商。因此,如果體製得不到有效的改革,即使奶製品中不再有三聚氰胺,但奶製品廠商的非生產性經營行為卻未必就能絕跡。很可能沒過多久,性質類似的行為又改頭換面,卷土重來,而消費者對其仍是防不勝防。因為,扭曲的產業競爭環境沒得到根治,處於變態競爭中的企業仍將要面對假勝真敗的逆淘汰壓力。
三、保障企業產品質量的政策選擇
制度與制度的實施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概念,保證企業提供產品的質量一方面需要完善的制度,另一方面更需要有效的制度實施機制。在理論上開發適合於我國企業的競爭機制和理論框架,在實證層次上健全產品質量保障監督體系,探索規范企業行為的制度平台。
1.加強法制建設,健全和完善市場競爭體系
有效的法律制度供給是保障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基礎,因為制度本性使制度在一個社會中的主要作用是通過建立一個人們相互作用的穩定的結構來減少不確定性。有關新制度經濟學研究分析指出:有效制度為經濟主體的行為提供了穩定預期,減少了不確定性,從而能夠更好實現自身利益;有效制度能夠發揮對行為主體的約束功能,促成主體間的互利合作,實現經濟效益;有效制度能夠發揮對行為主體的激勵功能,鼓勵其創新,促進社會福利的提高。
新制度經濟學認為,「除非現行的經濟組織是有效率的,否則經濟增長不會簡單地發生。個人或企業必然受刺激的驅使去從事合乎社會需要的活動。」因此,規范的市場競爭機制應具備兩項功能:一是通過確保那些致力於技術發明、進行市場創新活動、投入有效經濟要素的企業獲得較高而又合法的利潤,以達到激勵和示範效應;二是限制和懲罰那些靠制假售假、坑蒙拐騙獲得非法高額收益的企業,以維護良好的競爭環境。
只有完善的制度與法規,才能使得執法部門有法可依,使制售有毒食品者有法可畏。同時,還可以阻斷地方保護主義的法律退路,讓執法部門為其在執法過程中的不作為付出法律代價,促使政府迅速向責任政府過渡。
2.縱向一體化上游奶源企業
「得奶源者得天下」,作為對上游奶源有著高度依賴的乳品企業來講此次事件是對這句話更好的詮釋,只有好的奶源才能加工出好的產品,脫離了這一實際問題只是去追求設備的先進性、營銷手段的先進性和企業理念的前瞻性,只能是緣木求魚。因此,針對奶源環節,如果企業採取縱向一體化的策略,在質量上就可得以保證。
縱向一體化能夠有效抑制上游奶源的機會主義行為,降低了道德風險的發生,在通常情況下,人們以及企業之間的高度信任關系是難以建立和維持的,因為信息不對稱往往是一個經濟社會的常態,企業間的交易很容易陷入一次性的交易的囚徒困境博弈之中。同時,如果企業自主擁有奶源,就不存在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這樣就能夠及時掌握供應信息,保證奶源的質量,這就是福建長富牛奶「身經百測」的原因所在。
2. 如何有效防盜
買鎖防盜是玩概率游戲
車車防盜寶典
第一: 不要迷信任何鎖!
1、只要有開鎖這個行業,就會有很多人在研究鎖,開鎖的方法流傳得很快.現在金點原子與月瑪鎖已有很多鎖匠能技術性開鎖(即無破壞開鎖),甚至還有一些鎖匠能暗配月瑪鎖!(暗配指看鎖配鑰匙)
http://bbs.sj176.com/forum-19-1.html
http://bbs.sj176.com/forum-6-1.html
2、用一字十字月牙型合金鋼起子強開,建議用帶空轉的,稍好一些.
http://www.xici.net/b825658/d66088846.htm
3、用手動液壓斷線鉗和進口鋸條的,所有的鎖具都能弄斷,鏈條鎖最易剪!
http://www.ehsy.com/proct/6/137136.html 可斷28MM鋼筋
4、用鐵錘砸單開鎖轉軸部分與鎖心部分(此處最薄弱)
http://info.secu.hc360.com/2005/05/08162971982.shtml
5、用飛機夾弄開U鎖鎖舌部分(技術性開鎖)
http://you.video.sina.com.cn/b/8777261-1212084794.html
6、用電池驅動手轉槍鑽開鎖心或鎖心套環部分
http://www.shenlongge.com/goods.php?id=544
7、用榔頭敲、橇棍、起子橇碟剎,
http://bbs.zongshenmotor.com/viewthread.php?tid=4100
8、掛一檔沖開碟剎
http://www.xici.net/b745077/d67776658.htm
9、直接搬上貨車.
第二: 不要迷信任何報警器!
1、用高壓電棒擊壞報警器元件
http://motorcycle.sh.cn/viewthread.php?tid=19165
2、用手機屏蔽器屏蔽報警器的GSM、CDMA手機報警信號.
http://www..com/s?tn=yjhy_d ... E%AF%C6%F7&ct=0
3、用強磁鐵屏蔽普通報警器的喇叭
http://blog.163.com/heshuenqing@ ... 381200872182459513/
4、用萬能遙控器關閉大部分報警器
http://motorcycle.sh.cn/viewthread.php?tid=146790
http://cache..com/c?m=9d78d ... 7e4a&user=
5、用GPS信號屏蔽器屏蔽GPS防盜系統發出的報警信號
http://www.huisun.com/companylis ... 6&user_id=82564
第三:
1、建議在專人看管的地方存放!
2、一定記住鎖心也有它的使用壽命,一般不超過一年就有人破解!
3、強烈建議安裝暗鎖!改造鎖!
如:http://www.51moto.com/dispbbs.asp?boardid=46&id=40888
為了自己的車車安全,請多看看這個:http://bbs.sj176.com/
選鎖具
建議大家都來比較一下最好的鎖具,防鑽防撬空轉鎖心防剪防鋸防砸雙開的鎖具
可以從各個方面比較:
一、防沖擊批工具強開,防鑽,鎖心要空轉,
二、防撬,要無鎖心套環,
三、鎖心最好是月牙型鋼制的,技術開鎖難一點。
四、防剪防鋸防砸的(僅指手動工具),鎖弓要實心、高碳鋼或高硬度合金鋼、加粗,
五、鎖具要雙開的(單開鎖鎖軸部分屬於焊接件,易砸,易鋸),
六、鎖弓的鎖舌隱藏,防飛機夾套開鎖舌,或用鋼針撥開
http://cache..com/c?m=9d78d ... 2446&user=
七、鎖梁中的鎖舌強度要足夠大,以防止手動撐架撐開.這是看不到的,容易偷減料!
八、有特殊的鎖具也可推薦,如博士鎖等隱形鎖,生僻鎖心
選報警器:
一、防剪線
二、防電棒擊
三、防強磁禁喇叭,多裝喇叭,隱藏喇叭
四、防斷電,自帶電源
五、防萬能遙控器關閉警報器,防探測頻道,非自用頻道關閉信號發出報警
http://bbs.auto.hc360.com/bbs/ne ... s/6/963/33963_1.htm
六、防GPS、手機信號屏蔽器(不可能實現吧),
車車防盜的安全級別,
這樣區別對待,採取不同的防盜策略
三級:
條件:
小偷只能用速開工具,
如飛機夾,撞匙工具,強開起子等行人不易察覺的工具.
不能用機動車
不能用電動工具
用個好鎖就很有必要了,能防速開的鎖,還要有個好報警器,如果有暗鎖就更好了。(當然小偷會把頭盔蓋在鎖孔上進行操作,如果時間長了,可能還是會開的)。
三級安全級別時好鎖的標准:
一、防強開起子,用空轉鎖心,這一點最最重要,大街上的摩托車失竊案大都是用的強開起子。
二、防用飛機夾或鋼片撥鎖舌,鎖舌隱藏或不可撥。
三、防撞匙等技術性開鎖,用好鎖心,最新款的,如月牙形的,鎖匠研究得不多的,相對能破解的人少一些,這個只能算概率了,本身買鎖防盜就是一個概率游戲。
四、防砸鎖,有些鎖粗製濫造,猛砸幾下,鎖弓自動彈出,不要用自動彈出的鎖,選用名牌正宗的雙開鎖具,
五、防套開,假鎖、差鎖互開率較高,鎖心彈珠少,有時鑰匙一面是假的,或者幾個彈珠觸點是假的,鎖心質量次。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因為仿照名牌鎖具利潤大,現在市面上的假貨極多,互開率相當高.
六、防撬,無鎖心套環,最好用合金鋼鎖心
二級:
條件:
可用速開工具
可用手動工具,
如手動液壓斷線鉗、大力剪、撬棍、鋸條、錘子,手槍轉、電棍、萬能遙控器等。
不可用機動車,
不可用電動工具
後果:
如果小偷技術足夠好,工具足夠多,時間夠長(15分鍾吧),結果可想而知,
解決方法:
專人看
萬一做不到專人看,會很危險,這時對鎖具的要求還要增加一些。因為鎖具還將要對付:手動液壓斷線鉗、大力剪、撬棍、鋸條、榔頭、錘子,手槍轉等工具
所有的鎖具都能弄開,只是好鎖具撐的時間長一些而已.此時應祈禱上帝。
一級:
條件:
小偷可用速開工具
可用手動工具,
可用機動車,
可用電動工具(如果車上備有直流電池),
如小貨的、電動切割機,電動液壓剪等
後果:
如果小偷技術足夠好,工具足夠多,結果可想而知,此時不可對鎖與報警器報有絲毫幻想!!!
解決方法:
專人看
3. 天天吃素會不會營養不良
營我生素酮全營粉,整體滿足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利益相關:營我生素酮全營粉是市場上唯一一款全素食(含5ug來源於羊毛脂的VD3)整體滿足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營養粉。
這個問題不是這樣理解的。
三鹿三聚氰胺事件您可能還記得,為什麼要往奶里添加三聚氰胺,為的是提高其中的氮含量,為什麼要提高氮含量?因為蛋白質的測定是根據其中氮含量來測算的,氮含量越高,意味著蛋白質含量越高,那為啥我們和國際上都是幾乎相同的牛種,牛奶中蛋白質含量就低於國際標准呢?
對,就是您說的,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但是吃草擠出來的奶的營養含量就是要低於科學配比飼料。
再舉一個例子,我們知道,知乎上母乳喂養是個政治正確的事,就是無論怎麼樣,什麼樣的高科技,母乳永遠比配方奶好,但是我們總結了知網上2017-2018年的營養調查,沒有一項有關母乳中營養含量的調查是合格的,幾乎全部都有各種問題的營養缺乏。
中國膳食營養攝入情況 [營我生知識庫]
你說誰家媽媽的奶養不活孩子么(不考慮遺傳代謝問題)?我認為肯定不是這樣,但是隨著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的發展,我們永遠希望做的更好,讓孩子能更聰明,更健康,所以我們會從各個角度,各個手段去想辦法去改善。
營養攝入這個東西其實只是錦上添花,你就是不按照現代營養學的理論去安排膳食,大幾率上你也能健康的活到3、40歲,中國人現在平均壽命大致是76.4歲,但是健康年齡只有68.7歲,說白了,營養攝入並不是為你68歲前做貢獻,而為為你68歲後做准備的。
可能有點跑題,我們回到題主的問題,素食確實會導致營養不良,證據還是我們前邊做的知網膳食調查總結,就沒有一項調查發現人們營養攝入是正常的,從理論上講,人就不可能通過普通飲食滿足日常營養所需,
營我生:了解營我生-(3)如何獲得適宜的營養攝入?(上)-民俗與傳統醫學營我生:了解營我生-(4)如何獲得適宜的營養攝入?
4. 一個化學反應方程
尿素和三聚氰均可胺與甲醛反應生成加聚物。一個尿素分子能很快地與兩分子甲醛生成二羥甲基脲。一個三聚氰胺分子可以與多到六個甲醛分子加成生成六羥甲基三聚氰胺。這些經羥甲基化的分子能在酸性催化劑存在下進一步縮合成亞甲基和亞甲基醚鍵。如縮合反應時間很長就會生成不熔的聚合物網路。用控制pH值、反應溫度、反應物比例、氨基單體和聚合度的辦法,可以製得各種各樣的樹脂
當n甲醛∶n尿素∶n三聚氰胺=1.8∶1∶0.35,溫度為85℃,pH=9.5時,所合成的脲醛-三聚氰胺甲醛復合樹脂膠粘劑游離甲醛含量較低,耐水性能優良.
資料來源於網上,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最好的方法,自己做然後檢測,畢竟高分子合成影響因素很多。
要不檢索先關文獻,以脲醛-三聚氰胺甲醛復合樹脂為檢索名到知網或萬方維普什麼的,可以找到專業的資料
另一種答案,三聚氰胺+2甲醛+尿素 再加點奶粉做催化劑,以水為溶劑,就成了升級版的牛奶了
5. 求 伊利的危機管理 論文
伊利的品牌管理危機
牛永革 蔡靜 李蔚
伊利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廠,83年鄭俊懷受命做廠長時,家當41萬元,職工76人,年利稅4.7萬元,是一組在統計當地GDP時完全可以忽略不記的數字。進入90年代後,企業在鄭俊懷的帶領下,有了超速的發展,從93年至2003年的十年間,伊利從一個幾千萬的企業發展為一個主營業務收入62.99億元的全國乳業巨頭,居中國乳製品行業銷售第一位.2004年上半年主營業務收入已達43.44億元,實現凈利潤1.53億元。在前不久世界品牌實驗室(WBL)和世界經濟論壇(WEF)共同組織評估的「2004年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排行中,伊利以127.87億元名列第38位,進入了中國企業品牌價值排行榜的前列。
不可否認,伊利這十年的經營是成功的,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伊利還是充滿危機,特別是品牌危機。伊利的品牌建設與維護,存在有嚴重的缺陷,這些缺陷,不僅會影響伊利當前的發展,也會影響伊利未來的持續成長空間。
一、 伊利創造的品牌概念,正在給伊利帶來煩惱。
伊利創造的「大草原」概念成全了競爭對手的發展卻障礙了自己的擴張,「大草原」概念被風狂擠兌造成的負面效應,傷害的不是別人而是概念的創立者伊利
品牌的核心是概念。概念是品牌核心價值的外在表現,是直接推動產品市場銷售的動力。在過去,中國牛奶業一直處於諸侯割據、各自為政的局面,沒有一個一統天下的品牌,原因是產品高度的同質化造成了競爭力的分散化,牛奶行業沒有一個企業創造出獨特的品牌概念以使自己脫穎而出。當伊利的「大草原」概念推出後,便迅速從眾多的牛奶品牌中分化出來,而成為中國牛奶業的領袖。
伊利的大草原概念之所以能把伊利推向中國乳業的頂峰,還是因為伊利抓住了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中部和東部人內心深處都存有的大草原情結。「藍藍的天空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歌聲和詩句讓大草原成了國人魂牽夢繞的地方。伊利率先抓住了中國人對草原的美好嚮往,推出了「青青大草原,伊利好牛奶」的品牌口號,這個口號,迅速喚醒了消費者對於大草原的美好體驗,這種體驗遷移到了牛奶上,也遷移到了伊利品牌上,伊利品牌迅速在消費者心中產生了親和力。為了把大草原的概念植入中國消費者的心靈中,伊利花巨資推出了一系列以大草原為主體的活動。94年,伊利在首戰武漢時,舉辦以「昭君回故里,伊利送深情」的大型免費品嘗公關活動,當年就將市場佔有率提升到50%以上,將地方企業逼至市場一隅。在進軍北京上海等市場時,伊利對大草原的概念進行了深化,推出了「心靈的天然牧場」概念。直白的大草原僅僅是間接暗示了產品的天然品質,於是伊利將大草原概念進一步延伸為「天天天然」。正是這一系列概念的深化,推動了伊利品牌的發展,也正是伊利品牌的發展,拉大了伊利品牌與其他品牌的距離,使它快速有一個區域品牌成長為一個全國品牌。
大草原品牌概念成就了伊利的事業,伊利的品牌運作是成功。但伊利的品牌推展成功,不能掩飾它在品牌維護上的失敗。
沒有壁壘的品牌概念直接推動了蒙牛的快速成長
品牌安全理論告訴我們,品牌資產是最容易流失的,一個不能成功防止品牌資產流失的品牌,不算一個是一個好品牌。品牌資產流失,就是品牌價值的減值,當品牌資產流向競爭品牌的時候,就是品牌競爭力削弱的時候。伊利品牌建設的一個失誤,就是沒能有效保護自己的品牌資產,它的品牌資產流進了蒙牛的血管里,它養肥了自己的最大競爭對手蒙牛。
蒙牛是伊利的副總裁牛根生於99年帶了幾個人、拿著伊利給他們的利潤分紅1000萬元創辦的。牛根生藉助在伊利學得的運作經驗,本著先建市場後建工廠、先推品牌後推產品的經營理念,在全國迅速擴張,以1947.31%的成長速度,成長為「99-01年度中國成長企業百強」第一名,成長為僅次於伊利的中國乳業企業第二名,並直逼伊利的冠軍寶座。蒙牛高歌猛進的原因很多,但伊利巨資打造的「大草原」概念幫了蒙牛很大的忙。經過伊利的強力宣傳,「大草原」概念已經深入人心,蒙牛直接借來大草原的概念,把自己的品牌嫁接到大草原上,實現了品牌經營上的借梯登樓效應。蒙牛的品牌宣傳的是「蒙牛牛奶,來至內蒙古大草原,綠色天然無污染。」它不僅全盤借用了伊利創立的大草原概念,而且還進行了拔高,這樣,蒙牛花很少的代價就實現了在品牌上與伊利的並駕齊驅,甚至還超越了伊利,伊利的品牌價值被蒙牛合理地瓜分了。僅這一項瓜分,就直接為蒙牛節省了數千萬甚至可能是上億元的廣告投入,這是蒙牛1000萬能起家的重要原因。如果蒙牛沒有伊利的品牌概念鋪底,而是從零開始運作,蒙牛的區區1000萬,恐怕還不夠交市場探索的學費。蒙牛的崛起,伊利可為是幫了大忙,但令人很不開心的是,蒙牛還不領伊利的情,伊利是不是很冤?
伊利的創造的品牌價值已經被眾多中小乳品企業風狂擠兌
品牌理論認為,同一地理區域內的同業企業,如果在品牌主題中都過度強調這一地理區域的某一自然特徵,那麼這一自然特徵會在消費者心智中轉變為影子品牌,企業品牌則會變為影子品牌傘下的子品牌。這種影子品牌由於具有區域特徵而不具有企業特徵,無法進行自我保護,而成為整個行業的共同資產。於是就會發生一種怪現象:大企業拚命注入品牌資產,而小企業拚命擠兌品牌資產。就像幾個大企業支撐了「涪陵榨菜」這個影子品牌,卻被大量的中小企業拚命擠兌,努力從「涪陵榨菜」中提取效益一樣。
伊利創造的「大草原」概念,由於只有地理特徵而沒有企業特徵,結果品牌概念變成了具有象徵意義的影子品牌概念,「大草原」變成了一個影子品牌,結果「大草原」像唐僧肉一樣變成了公共財產,失去了專有權,伊利為草原企業做了一件公益事業。蒙牛雖然靠享受這公益影子品牌壯大了,但它的品牌資產大量地注入了影子品牌,而眾多的中小企業卻在擠兌這種影子品牌拚命。自從伊利、蒙牛靠大草原概念成功之後,現在全國有很多的企業都引入了大草原概念,都把自己打扮成草原牛奶,有的打「大理天然牧場」、有的打「新疆天山牧場」、有的打「阿壩草原」、有的打「黃河源頭草原」,如此等等,草原概念已經泛濫成災了。當大小企業都在使用大草原概念的時候,伊利花巨資打造的大草原概念就失去了往日的市場拉動力。關鍵是,良莠不齊的企業都大做草原文章,不僅直接會敗壞大草原的形象,也等於直接腐蝕伊利品牌的核心支柱。這些帶有機會主義特徵的搭車行為,除了瘋狂地擠兌大草原的品牌價值外,是不會努力維護大草原概念,這種擠兌的結果,傷害最大的不是擠兌者,而是被擠兌得者――大草原概念的創立者伊利。
伊利創造的品牌概念已經成為其市場擴展的羈絆
伊利起源於「大草原」,成功於「大草原」,也正在受制於「大草原」。
伊利已經不再是草原人的伊利,它正在變成中國的伊利,而且還想變成世界的伊利。但由於生產集中與消費分散、遠距離運輸與本地化銷售兩大矛盾的存在,伊利必須努力推進生產本地化。本地化生產,本地化奶源,伊利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大草原」概念就失去了根基,因為伊利在全國的很多生產基地的奶源就來自當地,而不是大草原。如果這個時候伊利還在訴求「大草原」概念,帶給消費者的只會是一種欺騙感,這種欺騙感會嚴重傷害消費者對伊利的信任,一旦信任喪失,伊利品牌就會毀於一旦,伊利的事業也會遭到重創。蒙牛的廣告危機就是前車之鑒。
因此,伊利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大草原就成了一種羈絆。伊利面臨著嚴峻的品牌再造任務。
伊利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嘗試把大草原概念向「天然」概念深化,以「天天天然」為新的品牌訴求。「天然」概念能成功取代伊利的「大草原」概念支撐起伊利的品牌大廈嗎?
「天然」是什麼?「天天天然」又是什麼?是奶牛的生長環境天然?還是牛奶天然?僅僅從伊利的品牌口號「天天天然」看,它應該是指伊利牛奶是天然的,意思是「天天喝的都是天然牛奶」。牛奶都是奶牛產的,怎麼會天然?如果說奶牛產的就是天然奶,難道還有人工奶不成?說牛奶天然,很是站不住腳。
如果伊利說的「天然」是指奶牛的生長環境天然,那就是暗指圈養奶牛產的奶不是天然的,是質量不好的。伊利這樣的訴求在提高本企業的產品價值的同時,也在貶低其他圈養奶牛所產牛奶的價值。事實上,奶牛養殖的工廠化不僅在中國,就是在西方也是主要模式,就是牧場養殖,也要添加特別飼料,以增加產奶量,純粹靠天然牧草來養殖奶牛,其產奶量是難以滿足養殖戶要求的,所以,一個牛奶企業很難保證自己的奶源都是純天然牧草養殖的奶牛產的奶,就是伊利恐怕也未必都能完全做得到,如果一旦做不到,就會為自己留下巨大品牌安全隱患。因為宣傳名實不符而一旦公諸於眾,就會要了企業的命。就是伊利在內蒙能做到這一點,但伊利在全國擴張,由於條件所限,很難都能保證自己的來源都來自天然牧草奶牛,如果不能保證這一點,伊利的品牌也會面臨信任危機。另外,天然概念像大草原一樣,一旦被市場認可,也會被競爭對手風狂擠兌,伊利莫非還要當一次活雷鋒?所以我們覺得伊利的「天然」概念與「大草原」一樣,可以在某一階段為伊利貢獻利潤,但不能作為長久的依靠,「天然」難以支撐起伊利的品牌大廈,由「大草原」概念向「天然」概念的理念演變,無法解決伊利品牌的核心價值問題,伊利又陷入了品牌概念的困惑之中。
二、囿於質量層次的品牌定位,給伊利的持續成長設置了羈絆
僅僅立足於質量層次的品牌定位,是一種弱勢定位,只有立足於文化的品牌定位才能保證品牌的差異化,才能保證企業的持續成長。
伊利在質量保證體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伊利先後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大草原和黑龍江杜爾伯特大草原都建立了優秀奶源基地。03年伊利就實現了奶牛養殖由大群體、小規模向小群體、大規模的轉化,走上了科學化、規范化和集約化的奶牛養殖道路,在全行業開創奶源基地建設的全新模式。為了配合伊利的全國擴張戰略,先後斥資11億,通過收購、兼並、資產重組和託管等方式在北京、上海、河北、陝西等地建立自己的高質牛奶生產基地,以縮短企業與市場的距離,確保消費喝到新鮮的牛奶。伊利還在產品質量管理方面推行了四位一體的全方位食品質量認證模式,即ISO9002國際質量認證體系、規范生產製造的GMP體系、確保食品安全、衛生質量有效進行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管理的HACCP體系,以及具有綠色壁壘通行證之稱的ISO1400環境管理體系,伊利要保證的是向市場上提供的每一滴奶都是合格的。
伊利的質量管理的確是做得可圈可點,但僅限於此是遠遠不夠的。任何一個品牌要在市場中求得一席地位,都必須擁有自己獨特的、不可模仿的品牌訴求,以同競爭品牌相區別,但伊利的品牌質量訴求能鮮明地與競爭對手相區別嗎?不能。
求同化的質量訴求使伊利品牌失去了個性
個性是品牌的生命,沒有個性的品牌就等於沒有了靈魂。可口可樂介入奶業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使它的奶品時尚化,以便能與可口可樂的品牌相容,並與競爭品牌相區別。但以伊利為首的中國乳業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在訴求質量。
伊利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是光明乳業,它是中國乳品行業里資格最老的企業,它是伊利和蒙牛的老師。作為伊利和蒙牛主要領導人的鄭俊懷和牛根生都曾在這里參觀學習過。光明牛奶一直以來都將質量作為其品牌的獨特訴求:「100%好牛,產100%好奶」,「做好牛,產好奶」,「三保科技產品」(保新鮮、保營養、保安全)是光明牛奶一直以來的牛奶宣傳口號,質量概念已經成為光明牛奶的品牌核心。伊利的另一個競爭對手蒙牛也在質量上大做文章,它把質量界定為「天然、純凈、新鮮、健康」。中國乳業三巨頭的核心訴求都是質量,高度的同質化,造成了品牌個性的喪失,在市場上恐怕很難說得出伊利牛奶與蒙牛和光明有什麼區別。這樣問題就產生了:伊利品牌與蒙牛、光明等同類品牌競爭上的趨同性所產生的品牌重疊,使消費者對伊利品牌的介入度和心理依存度會隨時間推移而降低,最直接的反映是品牌價格保護功的喪失,最嚴重的後果是價格上升時產生更大的彈性反應,購買量迅速減少,而價格下降時則產生更大的無彈性反應,購買量並不明顯增加,這對伊利的快速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品牌同質化為伊利拉大與競爭品牌的距離增加了難度
伊利、蒙牛和光明三大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已達到了全國市場的50%,品牌集中度已經很高,三大品牌進一步品牌外發展的市場空間已然很小,於是三大品牌之間的相互競爭就將成為市場競爭的重點。由於同質化訴求,三大品牌之間很難拉開的距離,因此伊利想要大步超越光明,或者是把即將超越的蒙牛遠遠甩在身後,將變的非常困難。伊利以質量為中心的品牌訴求,已經成為伊利的快速發展一大障礙。
滿足於質量層次的品牌定位,使伊利品牌呈現出弱勢特徵
按照美國品牌學家卡菲勒的觀點,質量保證是一種弱勢品牌定位,因為保證了質量僅僅是做了你應該做的事。所以在品牌理論中,以質量為中心的建立起來的品牌,只能算是初級品牌,它只有在產品的質量競爭時代具有競爭力,隨著品牌競爭由質量競爭時代向個性競爭時代的演化,品牌的競爭力也就喪失了。目前中國的牛奶業競爭,正在走出質量時代而走向個性時代,伊利的質量概念正在失去原有的競爭力,伊利不能全面提升其的品牌的文化價值,不能在建立消費者心目中建立獨特的品牌個性,就很難保證在新一輪的競爭中能取得長足的勝利。Upshaw認為,建立強有力的品牌個性文化特徵,有利於保護和增加品牌價值。就像伊利率先打造質量概念奠定了伊利的基業一樣,伊利現在面臨的是如何建立具有獨特個性文化價值的品牌,依靠獨特的個性化品牌銷售主張,率先超越質量時代,而進入個新競爭時代,是擺在伊利品牌建設面前的迫切任務,也是實現伊利的「可持續成功」的關鍵。
三、投入不足,伊利品牌成長後勁乏力
最該投資的地方投資不足,最不該投資的地方卻投資過剩,在品牌成長的關鍵時機,伊利的有限資金沒有用在刀刃上。
品牌管理理論認為,品牌建立的最佳時機,是產品的快速成長期,而一旦錯過這一時期,要再培育品牌就非常困難。中國乳業目前正處於市場快速成長期,是企業創立品牌的最佳時機,快速擴展市場、快速培育品牌是乳業企業的當務之急。據業內專家預測,中國乳業發展的黃金時間還有三到五年,錯過這幾年要想再在乳業市場有所成就會非常困難。所以,幾乎所有的乳品企業、不管是老牌企業還是行業新軍,都在聚集資源進行瘋狂的擴張,以便為下一步的競爭贏得更多的市場機會和競爭籌碼。
蒙牛正在全力聚集競爭力量,以圖最後一搏
伊利的直接競爭對手蒙牛已經計劃要在2005年,將產能提高一倍,達到275萬,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蒙牛籌集了大量資金。資料顯示,在2001~2004年間,蒙牛共融得資金22.138億元,其中2004年一次性融得資金14億元,這些資金都用在了市場和產能的擴張上,蒙牛要依靠其強大的資金實力,藉助強力的市場擴張,來取代伊利成為中國乳業之王。西南王新希望則斥資10億元強力介入乳業市場,僅僅兩年就完成了在西南地區的收購與兼並活動,現在棋子已經布到了全國;娃哈哈也籌集了10多億巨資要瓜分乳業蛋糕。光明、三元、三鹿、完達山、輝山等,也不甘示弱,紛紛傾其所有,要奮力一搏。
伊利正削弱自己的競爭力,給競爭對手以可乘之機
蒙牛在全力跑馬圈地,那麼作為乳業老大的伊利在做什麼呢
2004年6月29日,伊利舉行了2003年股東大會,會上,一位股民對伊利董事長鄭俊懷說:「蒙牛已經在香港上市了,憋足勁在投錢擴大產能,可伊利偏偏投國債,最需要錢的地方而你們卻不投資,難道伊利真的錢多得用不完了嗎?」這位股民的話點到了要害上。據《世界商業評論》刊載的伊利資料顯示,伊利股份於2002年8月末增發4896.14萬股,募資8.25億元。資金到位不到兩個月,公司就大量買入國債。發布於2004年6月18日的澄清公告稱,從2002年10月18日召開的公司四屆四次董事會通過關於公司利用部分閑置資金購買國債事項的決議,期間累計投資額4.17億元,共出售國債2.47億元,截至2004年6月16日國債余額為1.45億元,累積虧損1700萬元。伊利稱只是利用部分閑置資金購買國債。伊利真有那麼多閑置資金嗎?事實是,伊利近年來負債持續攀升,財務費用快速增長,2002年底伊利股份的資產負債率為36%,較2001年底的44%有所下降,但負債率下降純粹是由於2002年8月通過增發新股募集資金8.25億元所致,扣除這一因素,負債率實際上是50%,其中,伊利股份2002年底的流動負債同比上升了44%,而2002年度的利息支出更是同比增長了95%。到2003年底,伊利股份的資產負債率更是進一步上升至45%,負債總額同比上升81%,流動負債同比上升71%,長期負債更是大幅增長230%,同年的利息支出同比增長133%至2134萬元。負債總額中,有息負債部分從1.16億元增至4.2億元。今年首季季報還顯示,伊利股份經營現金流由去年末的5億元變為負2000萬元,應收賬款則增加到8000萬元。由於國債市場自2003年8月份開始連續下跌,伊利股份也深套其中。。從2004年3月31日到4月23日,新購買的國債投資又虧損了1200多萬元。
在其他乳業企業都集中資金於產能擴展和市場擴張的時候,伊利卻在投資國債,而且還大幅虧損,在市場競爭已經白熱化的時候,伊利不是集中有限資金以獲得更多市場,這不能不說是伊利經營戰略上的重大失誤,如果伊利認為自己已經是乳業老大,已經不需要更大規模投資了,已經確立了不可超越了市場地位了,那就錯了。去年,對究竟誰是中國乳業老大的爭論已經開始,如果說2003年伊利還勉強坐在老大的位置上,到2004年,還是不是老大恐怕已經難說了,至於2005年,按照目前伊利的打法,恐怕江山不保。做市場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在各家憋足干勁攻城掠地的時候,伊利卻還在抽走市場資金,實在不能稱之為明智之舉,如果伊利不能充分利用當前的大好時機和有力的市場局面,快速提升自己,等到機會錯過,伊利恐怕就只能自吞苦果了。現在投資不足,伊利品牌成長的後勁就會大打折扣。伊利千萬不能在品牌成長的關鍵時候釜底抽薪,應集中全力,為品牌的快持續成長奠定堅實基礎,為下一步的市場惡戰積累充足的品牌能量,才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四、品牌競爭,伊利四面楚歌
打土豪,分田地,伊利面臨四面競爭。
伊利面臨的市場格局可以被描述為「前有狼,後有虎,中間還有一群小老鼠」。業內資深人士李天田描述中國乳業的競爭格局是:2002年是中央軍團穩扎穩打,地方軍團保衛家園,海外軍團虎視眈眈,新軍團氣勢如虹;2003年是中央軍團收縮戰線,地方軍團疲憊應戰,海外軍團一邊干看,行業新軍全軍潰爛;2004年的趨勢是:巨頭爭霸、終端爭奪、外資進入。
在伊利成功的時候,中國乳業市場還只有三元、光明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巨頭,但現在,短短幾年,就迅速崛起了蒙牛、新希望、娃哈哈、完達山等乳業新軍,並且迅速成為中國乳業的一支重要力量,並直逼伊利的龍頭地位,伊利剛從光明搶過來的中國乳業王座,已經面臨著強大的挑戰。
傳統巨頭不甘落後
伊利首先是來自傳統巨頭的挑戰。光明、三元對伊利的快速成長早就耿耿於懷。作為北方老大的三元,不甘心伊利的崛起,他們把競爭的戰場打到了伊利的老家,三元在呼倫貝爾建立了超高溫滅菌奶基地,3批次保溫實驗產品經檢驗,各項指標均符合超高溫滅菌奶質量要求,新線已開始投料生產,這預示著三元正式殺進在超高溫滅菌奶市場排在前列的伊利的大本營。三元公司副總經理桑悅說:呼倫貝爾三元公司超高溫滅菌奶擴建工程竣工,該公司超高溫滅菌奶產品的日產量在原基礎上翻了一番,生產能力達到每天40噸,主要銷售區域目前是當地的市場,按照三元的計劃,下一部還將繼續向內蒙古其他區域以及東北地區擴張。看來光明與伊利的競爭已經進入了貼身肉搏之戰階段。
光明決不甘心讓出自己多年的老大地位,已開始了全面收復失地的工作。光明攜著從股市籌來的9.5億元巨資殺向全國。2002年6月,光明乳業斥資1.3億元升級1996年收購的黑龍江光明松鶴有限公司,要和伊利競爭東北市場;2002年9月14日,光明乳業以1500萬元現金取得長沙第二大乳品企業派派食品有限公司60%的股權,在2002年12月29日,光明乳業受讓江西第一大乳業公司英雄乳業股份有限公司51%股權,光明要與伊利決戰華中市場;2003年1月,光明乳業又開始殺進伊利的核心市場廣州,悄悄完成了對廣州達能的收購,從而握有了廣州達能100%股權,光明與伊利的華南之戰拉開了序幕。光明還和北京林河工業開發總公司共同投資1.4億元,在北京順義新建第二個乳品工廠,日產量可達300噸,品種主要是北京人愛喝的酸奶,光明要搶伊利在華北的優酸乳市場。
新生巨頭立誓趕超
作為新生的巨頭,蒙牛更是牛勁十足,要與伊利分高下。蒙牛是直接靠利用伊利的缺點成長起來的企業。蒙牛與伊利展開了管理、文化、促銷、品牌、資金和人才等領域的全面競爭。蒙牛是1999年7月,伊利集團副總裁兼冷飲事業部總經理的牛根生,一氣之下帶著從伊利分得的一筆資金及冷飲事業部9名核心人員,共同注冊1000萬元注冊成立的。蒙牛設立當年,就把伊利作為挑戰對象,發誓要利用伊利的漏洞來成就蒙牛的事業。蒙牛成立當年,就實現銷售4000萬元,2002年增長到21億元,在全國乳品行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自蒙牛成立以來,其增長率遠遠超過伊利,在剛剛過去的三年,蒙牛的復合增長率高達137%。2003年度實現銷售收入40.7億元,實現凈利潤2.3億元。按銷量計算,蒙牛在2003年度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液態奶生產商,而這時蒙牛成立還不到五周年。在中國乳業資本第一輪角逐中,伊利的產銷量事實上已從第一位退至第二位。鄭俊懷已經迫切感到,稍不留意,伊利這只大象就會有葬身蛇腹的危險。早些時候,蒙牛計劃上市的消息一出,伊利就非常緊張。發展迅猛的蒙牛成為伊利的心腹大患,如果再有資本市場融資通道,伊利擔心蒙牛將一發不可收拾。為此,伊利聘請咨詢機構,制定了系統打壓蒙牛的計劃。據稱,當初步調研報告匯總後,項目主持人認為計劃實行的結果,可能招致整個中國乳業的重大損失,遂立即叫停。由此看來,蒙牛的崛起,已經給了伊利巨大的發展壓力。
乳業新軍快馬搶攤
一批乳業新軍更是快馬加鞭,跑馬圈地。在西南市場,新希望把矛頭對准了伊利,2002年8月,做飼料出身的民營企業新希望集團斥資5000萬元入主四川華西乳業,同年12月9日,新希望在經過激烈的較量之後,擊敗伊利等競爭對手,成功收購了雲南鄧川蝶泉乳業公司。不久前,一家著名的國際咨詢公司,已為新希望量身定做了一套乳業5年發展規劃綱要。迄今為止,已有南京、合肥、青島、武漢、鄭州、重慶、西安、哈爾濱等地的9家乳品企業表示願意合作,並有3家企業簽定了意向協議書,新希望已經把觸角伸向了全國。而在華東的維維和娃哈哈也是劍拔弩張,開始向全國市場擴張,他們要利用資金優勢,在乳業市場分一大杯羹。誰都清楚,這些市場新軍要做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而最大的土豪就是市場老大伊利,所以幾乎所有的市場新軍都把競爭的矛頭對准了伊利,伊利正在成為競爭的焦點,能不能在這場斗爭中獲勝,是伊利能不能繼續領導中國乳業市場的關鍵。
國外巨頭的趁勢而入。
跨國公司也已經躍躍欲試,要搶佔中國乳業市場。早就以奶粉進入中國的雀巢,在銷售額下滑的情形下,開始瞄向奶源,首先在黑龍江投入巨資開發奶源基地,開始介入液態奶市場;達能參股光明、豪吉等企業,開始了中國市場的擴張;就連可口可樂公司也開始來插一腳,為了能在競爭激烈的軟飲料市場獨占鰲頭,該公司擬在近期內推出一種「母親計劃」的牛奶飲品。由於牛奶傳達出的信息並不像可樂那樣充滿時尚感、使人神清氣爽,可口可樂公司的官員表示,公司將在奶制飲品的大小、包裝和口味上下工夫以彌補牛奶在人們心目中的不夠時髦的缺陷。外資企業的加入,乳品市場一場混戰看來是在所難免。作為市場老大的伊利靠什麼取勝?伊利准備好了嗎?
五、品牌延伸失敗的幽靈正在腐蝕著伊利的品牌形象
粗暴的品牌延伸,傷害的不是被延伸的產品,而是支持延伸的母品牌。
品牌理論認為,品牌延伸和品牌擴張是品牌發展的關鍵道路,是品牌資產增值的重要措施。但品牌延伸、擴張不當,或品牌延伸、品牌擴張失敗,就會損害母品牌形象,就會降低品牌資產。
伊利在品牌延伸與擴張上,有成功但也有失敗,成功,成就了伊利的品牌發展,失敗則正在給伊利帶來品牌危機。
不遵循市場法則的品牌延伸,讓伊利吃盡了苦頭
「真棒」是一個非常有效益的產品。但天公不作美,真棒在市場不受歡迎,嚴重滯銷。據業內人士估計,「真棒」給伊利帶來的損失將在三千萬元以上。
現在的企業經濟已經演化為成長經濟,而成長的支撐就是品牌,伊利如果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去做出傷害品牌的舉動,無意於飲鴆止渴。伊利的真棒事件損失最大的其實不是3000萬元投資,而是達售行為對伊利品牌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這種負面影響,是段時間內難以消除的,也是伊利品牌的硬傷。
6. 教室課桌排列規范
一、課桌椅的排距:小學不宜小於850mm,中學不宜小於900mm;縱向走道寬度均不應小於550mm。課桌端部與牆面(或突出牆面的內壁柱及設備管道)的凈距離均不應小於120mm。
二、前排邊座的學生與黑板遠端形成的水平視角不應小於30°。
三、教室第一排課桌前沿與黑板的水平距離不宜小於2000mm;教室最後一排課桌後沿與黑板的水平距離:小學不宜大於8000mm,中學不宜大於8500mm。教室後部應設置不小於600mm的橫向走道。
(6)三聚氰胺知網擴展閱讀
1、教室內在座學生應每位一席,每間教室內應根據學生的身高至少設置兩種不同高低型號的課桌椅。
2、課桌椅的高度要和學生身高相匹配。青少年處於快速生長階段,身高變化快,學校應該按照國家標准《學校課桌椅功能尺寸及技術要求》(GB/T3976-2014)根據學生身高相應調高課桌椅的高度。國家標准中不同身高匹配的課桌椅高度,是以正確坐姿為基礎的。
正確的坐姿要求學生大腿的後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應置於椅面上,雙腳自然平放於地面使腘窩下無明顯壓力。一般情況下,同型號的課桌配對應同型號的課椅。對於較胖的學生,可按學生身高確定合適的課椅型號後,在由課椅型號向上選擇較大型號的課桌。
課桌的組成:
1、桌面:
桌面可為平面,也可為坡面;可為固定式,也可為同上翻轉式。坐人側向下傾斜0o~12o角,該側桌緣高度與平面桌h1相同。
2、桌下凈空和桌下構件:
桌面下可設擱板或屜箱,h1~h2之間開口的高度不小於80mm。桌下方,在t1~h3之間,可設不高於125mm的橫向構件,也可不設。桌側方設掛鉤時,鉤端不超出桌側緣之外。
3、椅座面:
椅座面向後下傾斜0o~2o角。座面沿正中線如呈凹面時,其曲率半徑在500mm以上。座面前緣及兩角鈍圓。
4、椅靠背:
靠背點以上向後傾斜,與垂直面之間呈60~120角。靠背面的前凸呈漫圓,上、下緣加工成弧形。靠背凹面的曲率半徑在500mm以上。靠背下緣與座面後緣之間留有凈空。
7. 一篇關於產品侵權的論文
侵權責任法在食品侵權方面的私法救濟性
——以毒奶粉事件為模型的思考
陸夢慰*
【摘要】近來發生的三鹿奶粉突發事件,給大量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人身和財產損害。政府在懲治相關方給予受害人最大限度的補償的同時,更應以此事件作為在侵權責任法制定之際的一個啟發。在其立法中對歸責原則和舉證責任等的設置做出有利於消費者的傾斜,以體現其私法救濟性法。
【關鍵詞】食品侵權 歸責原則 立法展望
最近三鹿奶粉爆出摻假丑聞,目前造成1.3萬多名嬰兒身患泌尿系統結石,其中3名甚至因為腎衰竭而死亡。 事件同時牽出乳製品行業的一個驚天秘密:即為了應對質監局對奶品含氮量(以此推測蛋白質含量)指標,已形成了集體往生鮮牛奶中摻三聚氰胺的行業潛規則。
值此侵權責任法制定之際,該事件的曝光無疑引起了對消費者尋求食品侵權行為之私法救濟的諸多關注,即作為救濟法的侵權責任法,應如何體現其對受害人的保護性傾向。具體包括:對於食品侵權責任應適用何種歸責原則;對處於信息弱勢地位的受害人(消費者)來說,是否應對其損害承擔舉證責任;對於因食品質量缺陷造成的損害賠償,應如何主張。
一. 食品侵權的特點
食品安全侵害作為典型的現代型侵權,與其他民事侵權相比,無論從侵害手段、因果關系認定乃至損害程度與范圍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區別。
(一)侵害手段的特殊性
傳統侵權行為大多具有明顯的違法性或違德性的特徵,例如損毀他人財物、砍傷他人身體等等,其價值的非難性比較明顯。而食品安全侵權則不然,現代社會的復雜性日益增加,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導致風險來源的大量增加和多元化。例如這次的三鹿奶粉事件,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消費者根本無從得知奶粉中會存在何種添加物以及該添加物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何種影響。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將導致侵害的難以規避性。另外,食品作為一種特殊的產品,在質量的判定上往往遵循特定的標准,所以,對突發的重大質量瑕疵缺乏預見性。
(二)因果關系的復雜性
在現代社會,風險加劇,導致對因果關系的認定愈加困難。受害人經常距離損害發生的原因比較遙遠,或者因為技術上的障礙、信息不對稱或經濟實力等原因,而造成舉證困難,受害人往往難以確定損害究竟是如何發生的。表現在食品安全侵害中,則為受害人難以精確說明食品質量問題與自身損害的因果聯系,缺乏權威的質檢機構對其加以界定。例如此次毒奶粉事件,如果讓消費者自己證明究竟多少數量的三聚氰胺會造成侵害,難度將相當大。
(三)侵害程度與侵害范圍的特殊性
傳統侵權通常是特定加害人對特定受害人造成的個別權益侵害現象,不太會出現大范圍的全體受害現象。而食品安全侵害則是一種現代型的集團性侵害,它所侵害的往往是不特定多數人的普遍權益。食品質量侵權通常表現為某種特定食品對長期食用該產品的所有人的廣泛侵害。這種侵害往往會形成社會性權益侵害的現象,造成大范圍人員傷亡的責任事故。
食品侵權的上述特點,已遠遠超出了傳統侵權法的法理和制度框架。對這類侵權,如果依舊死板地適用傳統侵權法,則勢必會在司法實踐中遇到極大的困難,也難以有效保障受害人作為弱勢群體的利益以發揮民法的公平正義。
因此,在這里,筆者將結合三鹿奶粉事件,探討在食品侵權中應如何充分發揮侵權責任法作為救濟法的作用。
二. 食品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從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到嚴格責任
(一)對歸責原則的概述
「歸責」在法律上的含義,是指依據某種事實狀態確定責任的歸屬。歸責原則作為「確定行為人的侵權民事責任的根據和標准」 ,是任何一種侵權行為承擔民事責任所必然進行的一種價值判斷的體系。侵權行為法的歸責原則是歸責的規則,它是確定行為人的侵權民事責任的根據和標准,也是貫穿於整個侵權行為法之中,並對各個侵權行為法規范起著統帥作用的立法指導方針。歸責原則在侵權行為法中居於重要地位,確定合理的歸責原則,建立統一的歸責原則體系,實際上是構建整個侵權行為法的內容和體系。
對產品缺陷致害責任應該適應何種歸責原則,學者們有不同的見解。一是過錯責任說,所謂過錯責任 ,就是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時 ,應就所生的損害負賠償責任。該說認為,《民法通則》所規定的「產品質量不合格」即為有過錯,因此產品缺陷致害責任是一種過錯歸責。二是過錯推定責任說,該說認為,當瑕疵產品造成消費者損害時,先推定製造商或銷售商之過失,將舉證責任轉換至製造商身上,如果製造商無法舉出抗辯理由,就需要承擔責任。三是無過錯責任說,該說認為產品缺陷致害責任不以主觀過錯為要件,是一無過錯責任,無論產品生產者、銷售者有無過錯,均應對產品缺陷所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四是二元責任說,該說認為產品缺陷致害責任既適應無過錯責任原則,也適應過錯責任原則,但以無過錯責任原則為主,嚴格責任原則適應於生產者和銷售者的直接責任、表面責任 和生產者的最終責任、實質責任;過錯責任原則適應於銷售者的最終責任和運輸者、倉儲者及中間供貨人的最終責任。
目前,過錯責任說已被大多數國家的立法所拋棄,過錯推定責任說僅適用於銷售者的最終責任,生產者不能以其對產品缺陷致害無過錯作為抗辯,如適用這一原則則不利於受害人合法權益的保障。無過錯責任,是不以主觀過錯為要件,無論生產者、銷售者有無過錯均應對損害承擔責任。
有學者認為「無過失責任」或「無過錯責任」就是「嚴格責任」的別稱,其實,二者差異頗大。從法律責任性質上講,嚴格責任保持了法律責任的懲罰、教育功能,同時也及時彌補了受害人的損失,在受害人和加害人之間合理分配損害;而無過失責任則不具有制裁並預防不法行為發生的作用,其目的僅在「對不幸損害之合理分擔」。 另外,嚴格責任仍然允許加害人提出特定的抗辯事由以求免責;而無過失責任純粹為客觀歸責,一旦被告的行為或物件致人損害,被告就被確定要承擔責任。
因此,現在在產品責任法領域中,嚴格責任原則已成為各國立法所普遍採納的原則。所謂嚴格責任原則,是指:只要產品缺陷造成了消費者人身或財產損害,生產者或銷售者就必須對此進行賠償。作為一種專門因應現代科技發展而出現的產品責任理論 ,嚴格責任原則在食品侵權領域的應用則由於具有下列兩個特點而備受青睞:其一是預防優勢,即對於預防因為食品缺陷與風險所招致的損失,作為被告的生產者總是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其二是風險或損失擴散優勢,即作為被告的生產者比較容易地將缺陷食品或風險食品造成的損失通過增加費用或保險等手段分散出去,轉而由一定范圍內的社會成員來共同承擔, 符合其「不幸損害之合理分擔 」的基本思想。並且,採用嚴格責任原則符合「 誰收益誰負擔風險 」 的羅馬法原則 ,食品製造商銷售食品賺取利潤自然應當對其產品缺陷所招致的損害負責 ,況且嚴格責任的歸責原則還可以刺激食品生產企業改進產品設計 ,完善和加強對產品生產過程的監管 ,提高產品質量 ,保障產品安全。
(二)我國在相關問題適用的歸責原則
我國現行的產品責任法律規范主要體現在《產品質量法》中。目前,盡管我國《民法通則》和《產品質量法》對產品質量有很多約定。《產品質量法》第41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42條規定:「由於銷售者的過錯使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財產損害的,銷售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理論界一般認為41條規定了嚴格責任原則,42條規定銷售者過錯推定責任原則。
(三)在我國的適用范圍之比較
根據《民法通則》第 106 條第三款「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之規定,嚴格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應包括國家機關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的侵權(《民法通則》第 121條,下同)、產品責任(122條)、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123條)、污染環境致人損害 (124 條)、地面施工緻人損害(125條)、飼養動物致人損害 (127 條) 、法人對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包括執行職務給他人造成的損害 (不得以選任或監督無過錯而主張免責)(43、121條) 等。這也是當今世界通行的做法。法律規定的免責條件主要有不可抗力 (107 條) 、受害人故意 (123條) 、第三人過錯 (127 條) 、「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或投入流通時的科技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存在的」五個方面。過錯責任原則適用於一般的侵權行為 (《民法通則》)
所以,從適用范圍上看,嚴格責任只適用於法律有明確規定時。從一定意義上說,它是法官在判案過程中為盡快平息紛爭,盡量降低審判成本、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而採取的一種技術技巧,而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范圍要比前者普遍、廣泛得多。
三.食品侵權中的舉證責任及相關立法展望
侵權責任法是一種事後法律,是對社會關系的第二次調整。其本身作為救濟法不能主動介入到某種社會關系中。換句話說,侵權責任法是權益受到侵害之後所形成的社會關系。它的核心是解決在權力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應該怎麼救濟的問題。而此次三鹿奶粉事件作為對侵權責任法立法的一個啟示性事件,同樣揭示出舉證責任在消費者尋求損害賠償時的重要作用。例如,盡管有關部門以檢測出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但卻沒有明確造成損害的劑量之上限。那麼,消費者應依何標准主張產品存在缺陷?另外,消費者的損害范圍除了包括實際身體健康受損的所主張的醫療費外,沒有實際受到缺陷產品侵害,但其去醫院檢查花去的檢查費用及車馬費是否應包括在內?最後,在毒奶粉事件爆出後,除了三鹿之外,乳品行業內的絕大多數企業也被牽扯進來。這就導致消費者索賠的困難,如何證明其所遭受的損害是由特定企業造成的,也將是侵權責任法不得不納入考慮的問題之一。
產品侵權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有:產品存在缺陷;存在損害事實;產品缺陷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下面,筆者將一一解讀我國現有法規對各構成要件的規定,並就侵權責任法的立法作相應展望。
(一) 關於產品缺陷
產品責任制度的核心在於對「缺陷」一詞的解釋和定義,因為缺陷是任何權利要求的基
礎。產品缺陷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問題。在產品責任訴訟中,判定產品是否存在缺陷,不僅關繫到原告能否獲得賠償,而且也是實現責任控制、防止過度歸責的一道「安全閥」。 因而,它往往成為利害關系人爭執的焦點。
在我國,關於產品缺陷含義的界定與國外的有關立法規定是一致的。 在《民法通則》第
122 條中規定: 「因為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製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這里的「產品質量不合格」在解釋上應按產品責任法通用之『缺陷』概念進行解釋。《產品質量法》第46條規定:「本法所稱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不合理的危險 ,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
可以看出,第46條的規定,是我國有關立法上首次使用產品「缺陷」的概念,並對其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吸收了國外產品責任法中界定產品缺陷的主要內容,把「不合理危險」作為產品缺陷的基本含義,同時將產品缺陷與一定的產品標準直接聯系起來,增加了有關「安全標准」的內容。這條規定是對《民法通則》關於「質量不合格」的揚棄,有其合理之處。但從對產品缺陷的認定標准來看,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 在實踐中,怎樣來確定產品是否存在不合理危險呢?
在產品責任法發展最迅速、最完備的美國,法院在審判實踐中一般採用以下認定標准:一是消費者對產品安全性的期望標准,即以普通消費者對該產品的特性具有人所共知的常識所能預見的程度為標准進行判斷,如果該產品的危險程度超過了消費者合理預期的程度,則具有不合理危險性,因而該產品就是缺陷產品。比如,三聚氰胺是一種化工原料,誤將其食用會有礙健康。對於這種危險,正常消費者都能認識到,因而不屬於不合理的危險。但如果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則屬於不合理的危險,因為正常消費者不會預料自己所購買的奶粉中含有會使人患泌尿系統結石的化工原料。
任何法律都有剛性和彈性的一面,而成文法的不周延性決定了必須制定彈性標准。借鑒美國的「消費者合理期待」原則,我國的侵權責任法可以適用大陸法系的「誠實信用原則」。例如,在毒奶粉事件中,添加行為本身已經違反了誠信原則,消費者便可以此來主張奶粉存在缺陷。
2. 新產品的開發與相應的產品標準的制定存在時間差時,生產者是否可以產品符合強制性安全標准而主張不存在不合理危險,並據以要求免責?
筆者認為,不宜優先適用強制性安全標准,不應將其代替不合理危險而成為判定產品是否存在缺陷的另外標准,否則容易偏袒生產者和銷售者,不利於公平地保護消費者。因為當前中國社會存在一個不爭的事實,即在標準的制定和修改過程中生產商們擁有很大的發言權,特別是有關產品質量的行業標准,更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行業內企業的積極參與。他們往往通過參與標準的制訂來施加影響,以盡量減輕其責任,從而損害消費者利益。安全標準的制訂不僅受到制訂者認識水平的制約,而且也受到科技水平、生產水平等因素的制約,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新產品的大量涌現,使標準的制定和修改呈現滯後性,某一產品的強制性安全標准可能並未包括該產品的全部安全性指標。符合強制性指標的產品,仍有可能具有安全標准范圍以外的不合理危險的情況,因此,這些安全標准本身並不一定是最先進、最合理的,而籠統的規定符合這種安全標準的產品即無缺陷顯然有失偏頗,勢必會引起產品缺陷認定的疏漏,從而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這顯然與產品責任制度創設的目的——保護消費者、用戶利益相違背。因此,應該把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作為產品進入市場的行政許可的最低要求,若產品不符合該標准,則成為產品有缺陷的直接證據,生產商應承擔責任;若產品已經符合該標准,則是產品無缺陷的初步證據,消費者如果有其他標准證明產品確實存在缺陷,那麼生產商仍應承擔責任。
綜上所述,侵權責任法在適用中可對《產品質量法》第46條作這樣的理解:產品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是產品存在缺陷的充分條件,但產品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只是產品不存在缺陷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從根本上講,產品缺陷的認定標準是由產品責任制度的立法目的——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所決定的,我國在認定產品缺陷時宜採用彈性標准,即以不合理危險作為衡量標准,而安全標准只是實際認定產品是否存在缺陷的判定依據,但不能作為優先適用的標准,不能將不合理危險標准取而代之,即符合安全標准同時還應適用不合理危險標准。
(二) 損害事實的范圍
損害事實作為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某種行為致使受害人財產權、人身權受到侵害,並導致財產或非財產的減少或滅失結果的客觀事實。就損害事實的本質而言,侵害事實必須造成損害後果。可具體表現為受害人死亡、殘疾、增加病痛、延長治療期限以及各種形式的財產損失。
損害賠償法律關系賴以存在的根據便是損害事實,有損害才有救濟。這是因為,損害賠償的民事責任是以財產賠償的方法承擔的,一方面是對違法行為的制裁,另一方面也是出於侵權責任法的事後救濟性,彌補受害人的損失。如果僅有違法行為,而無損害結果,那麼賠償也就無從產生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四十四條,損害事實主要有兩類,即財產損害與人身損害。 財產損害。財產損害實質上是對財產權利的損害,是指受害人因加害人的不法行為而遭受的財物方面的經濟損失。財產損害可以用金錢的具體數額加以計算,不包括臆想的、不能證明的、無法確切計數的經濟利益的損害。財產損害的類型可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直接損失是指已得利益喪失或現有財產減損,例如因醫療事故造成病人診療而花費的醫療費。間接損失是指可得利益的滅失,如醫療事故致殘導致病人喪失勞動能力而減損的勞動收入。人身損害。人身損害即侵害他人的生命權或健康權,導致受害人受傷、致殘或死亡。糾紛案件絕大多數會造成人身損害。
在毒奶粉事件中,相對人受到人身損害是顯而易見的。但是財產損害具體該如何定性呢?這里就存在定義損害范圍的問題,即如果此次事件中的相對人確因三聚氰胺受到侵害而患了腎結石(主損失),那麼所有因看病而花費的檢查費和車馬費等(附損失)都應歸入損害范圍;如果相對人沒有患病,那麼其相關開銷是否應計入損害范圍。
筆者認為,應該計入。如前所述,消費者與商家的信息不對稱性導致其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因此,法律應該允許消費者在未知的領域內,為規避風險而做的防範措施所造成的損失計入損害范圍。
對於侵權責任法的立法借鑒來說,出於強化對受害人救濟的角度考慮,應擴大侵權法可補救的損害范圍。具體來說,就是損害除了包括財產損害,還應包括精神損害等非財產損害;除了包括實際的現實損害,還應包括潛在的未來損害。一些國家通過擴張損害的概念,從而使侵權責任法展現出創設和生成權利的功能。
(三) 因果關系推定及舉證責任倒置
侵權行為的因果關系,是侵權損害原因和結果之間的相互聯系。雖然兩大法系各國都主張因果關系是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但除法國民法典對因果關系有所涉足外,各國立法對因果關系及其標准均無具體規定。這一方面是立法和司法的不幸,另一方面又為規范和統一因果關系標准提供了機遇和空間。並且,為了應對現實的挑戰 ,傳統的因果關系理論不得不重新檢討。於是,為了克服傳統因果關系理論的僵化與不合理現象,在民事責任及其訴訟理論上,逐漸出現了各種因果關系推定理論,並逐漸為各國立法及司法實踐所支持。
在我國, 因果關系的判斷標准經歷了從「必然因果關系」說,即認為原因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必須有必然聯系才具備因果關系,到「相當因果關系說」的發展過程,目前在我國占通說地位的是相當因果關系說。 結合毒奶粉事件看,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前所未有的損害事故也隨之發生,如環境污染、 核電站泄露、醫療事故、建築事故以及食品安全事故、葯品不良反應事故等等。這些損害事故的事實原因經常牽涉極為深奧的專業知識,普通人難以了解其致害機理,有時甚至窮盡現有的科技知識,依舊無法准確地確定其因果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味死板地遵循傳統因果關系理論,勢必會因其證明上的困難而使受害者無法得到應有的救濟,且更使加害者逍遙於法律之外,造成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
所謂相當因果關系說,是指以條件說所論證的事實因果關系為前提, 又主觀地限制因果關系的范圍, 此說認為, 如果某項事實僅於現實情形下發生該項結果, 還不足以判斷有因果關系, 必須在通常情形下, 依社會一般見解亦認為有發生該結果之可能性, 始得認為有因果關系, 那些依人們日常生活經驗看來是偶然的條件行為則不是法律的原因。
但是,有學者指出「相當因果關系說」由於不排斥原因和結果之間所有的可能性的聯系,有擴大因果關系范圍的可能性,可能會使因果關系的鏈條拉得過長,涉及的原因也過多,會擴大責任人的范圍,也有可能使受害人得到重復的賠償,或不適當地擴大賠償范圍,雖然在
許多情況下有助於保護受害人的利益 但也有可能使不應該承擔民事責任的人承擔了不該承擔的民事責任。
相應的,在侵權因果關系理論與實踐方面取得突破性發展的日本,首先發展出了「蓋然性」因果關系理論,「訴訟上的因果關系的舉證 ,並非所有的證據都得經過不容置疑的自然科學的證明法則來加以證明 ,可以依照經驗的法則 ,綜合所有的證據來進行推敲認定 ,只要能夠認定只有特定的事實才能招致特定的結果的發生這一關系 ,就可證明這一事實對於損害結果具有高度的蓋然性」。但是,「蓋然性」因果關系理論並沒有揭示當事人對這方面的舉證應達到何種程度 ,因而客觀上必然導致實際操作上的困難。
在這種背景下,「疫病學因果關系」(也稱流行病學因果關系)理論應運而生。這一學說採用集體性統計方法,從疫病學分析某種疾病發生之原因及其關系較大的因素,進行綜合性判斷。使用疫病學的方法探尋一定的病因時,必須要對病因與疾病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進行研究,並通常要判斷以下四個方面的條件: (1)該因子從發病前已經開始了作用;(2)該因子的作用越大,該疾病的患病概率便越高;(3)從該因子的分布以及增長和消退的角度來看 ,可以通過既有疫病學的理論對所觀察到的流行疾病的特徵進行解釋,且不會出現矛盾 (該因素被消除或者有所減輕的話 ,該疾病的患病概率或者程度就會降低 );(4)該因素作為疾病的原因,其作用機制基本上可以得到生物學上合理的說明,即使病理學上不能嚴密地加以說明,也可以肯定因果關系的存在。
在台灣 ,近年來發展出來的「事實因果關系」理論逐漸開始在侵權訴訟領域產生影響。而所謂事實因果關系 ,是指因果關系的成立 ,只須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 如無該行為 ,即不發生該結果 」 這樣的條件即可 ,而無須再判斷是否具有必然的相當因果關系。這也是一種比較典型的因果關系推定。
如前所述,由於食品侵權的特徵使得作為受害方的消費者在侵權訴訟中經常處於不利的地位 ,經常由於無法掌握有利證據而在訴訟中敗訴 ,其權益得不到有效救濟。在此背景下 ,舉證責任倒置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並逐漸為司法實踐所接受。「被告必須證明其行為無過失才可免除責任。」 在我國,根據2002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2條第4項之規定①,由葯害侵權所引發的訴訟之證明責任也採取舉證責任倒置。
因此,我國侵權責任法就食品侵權問題,可根據本國國情,在博採各種因果關系理論的基礎上,適用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受害人只需證明有損失,而生產企業需證明該損失與缺陷產品無關,否則就推定其有關,即存在因果關系。王利明教授更建議,「在我國侵權責任法的制度中,立法不宜對因果關系做剛性規定。通過類型化的方法對因果關系的具體規則加以整理,在某些法律關系中,對舉證責任負擔,如舉證責任倒置等問題做適當規定。」
8. 節能減排作文1000字
生活中的能源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伴隨著能源的改進和更替。能源的開發利用極大地推進了世界經濟和人類社會的發展。
但是由於人們的濫砍濫伐,大量排放工廠廢氣,以及污染江河水等行為,已經對世界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甚至威迫到人類的生活。所以,我們不得不號召起來,在開發新能源的同時,更注意自己在生活的細節中是否做到節能減排。
節能減排有廣義和狹義定義之分,廣義而言,節能減排系指節約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減少廢棄物和環境有害物(包括三廢和雜訊等)排放;狹義而言,節能減排系指節約能源和減少環境有害物排放。 中國「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
一些簡單易行的改變,就可以減少能源的消耗。例如,離家較近的上班族可以騎自行車上下班而不是開車;短途旅行選擇火車而不搭乘飛機;在不需要繼續充電時,隨手從插座上拔掉充電器;如果一個小時之內不使用電腦,順手關上主機和顯示器;每天洗澡時用淋浴代替盆浴,每人全年可以減少約0.1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環境、地點,進行適當的調整。
日常生活中,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對世界環境、能源造成影響,而想節能、減排,就要做出正確的行為,不可任意妄為。
注意隨手關燈。使用高效節能燈泡。美國的能源部門估計,單單使用高效節能燈泡代替傳統電燈泡,就能避免四億噸二氧化碳被釋放。節能燈最好不要短時間內開關,有資料說節能燈其實在開關時是最耗電的。
淘米水是很好的去污劑,可以留下來洗碗或者澆花。沾了油的鍋和盤子要先用用過的餐巾紙擦乾凈,洗起來既節水省時,又可少用洗滌劑,減少水污染。
電視、電腦不用時及時切斷電源,既節約用電又防止插座短路引發火災的隱患。不用時關掉飲水機的電源。保持冰箱處於無霜狀態。
手洗輕便的衣服,也是一種很好的運動。以站樁的姿勢在洗衣池前站定,既鍛煉腳力,又可使經常處於緊張狀態的腰部和背部放鬆。雙手同時搓洗衣服,節水節電的同時鍛煉了手指靈活性和左右腦的協調能力。
…………
列舉了這么多生活中節能減排的例子,相信你應該有所了解吧,希望你能夠在生活中多注意,爭取在各個方面的行為都做到節能減排。有你出的這一份力,我們的地球、家園將會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