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工生涯目錄
⑴ 先生和長媽媽、閏土的爸爸對「我」的態度有什麼不同童年魯迅對先生的態度怎樣
人物形象分析記人之作最忌事無巨細寫成一篇流水帳,最怕把人物的鮮明性格淹沒在一般性格的敘述之中。本篇在繁簡取捨方面極見功力。長媽媽的姓名、經歷,鮮為人知,便用三言五語帶過。長媽媽踏死哥兒最喜歡的隱鼠一事,因在前一篇《狗·貓·鼠》中已有敘述,本篇自然無需重復。而她的「討厭」之處,亦即喜歡「切切察察」和夜間睡成「大」字,要言不煩,卻寫得生動而具體。 作者怎樣從厭她、煩她到敬她,是本篇的主要部分,寫起來就是濃筆重彩,不厭其「繁」了。在作者筆下,長媽媽之討人厭,無可辯解;她之令人煩,卻應加以分析。兒時的作者深感不耐煩的無非是嫌長媽媽的禮節多,規矩多,教給他的道理多,「繁瑣之至」。使兒時的作者最不耐煩甚至當做「磨難」的是「元旦的古怪儀式」:大年初一清早一睜眼就要說:「阿媽,恭喜恭喜!」然後再「吃一點福橘」,以求得「一年到頭,順順流流」。但即使這中間雜有某些迷信、陋習罷,不仍然顯示著長媽媽對哥兒的真情關愛嗎?也許可以說,這正是由「厭」到「敬」的一過渡,「厭」和「煩」還是略有不同。 長媽媽終於贏得了哥兒的敬意的是兩件事。一是她居然具有讓大炮放不出來的「偉大的神力」,一是為他買來了他念念不忘的《山海經》。這兩件事,輕重卻又不同。 散文創作要求散而不亂,緊而不死,能放能收,舒捲自如。 第一次的「敬意」是由長媽媽講「長毛」引起。「長毛」與長媽媽何關系?這好像是突如其來。但一層一層講來講去,講到了據說讓女人「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牆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原來長媽媽竟具有這樣「偉大的神力」,這才使哥兒對她有了「特別的敬意」,甚至原諒了她「夜間的伸開手腳,佔領全床」。這是由「煩」到「敬」的一轉折。 隱鼠事件後,對長媽媽的「敬意」又完全消失了,反而成恨,以至到了「當面叫她阿長」的程度。 「但當我哀悼隱鼠,給它復仇的時候,一面又在渴慕著繪圖的《山海經》了。」這好像又是突如其來的。寫遠房的叔祖,寫遠房叔祖的太太,寫這位叔祖有許多名目很生的書,寫他說曾經有過一部繪圖的《山海經》,「可惜現在不知道放在那裡了」。這和長媽媽又有什麼關系呢?這和對長媽媽的「敬意」又有什麼關系呢? 原來大字不識的阿長,居然把哥兒夢寐以求而始終無法得到的「帶畫的『三哼經』」,高高興興地買回來了。書雖然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卻是作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這就引發了「新的敬意」,認為「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這是由「恨」到「敬」的又一轉。 第一次「敬意」源於關於「長毛」的傳說,意料不到,而且頗有些「深不可測」,因此「偉大的神力」這「偉大」二字就不免略含難以全信的嘲諷之意。第二次的「敬意」卻是來自哥兒的親歷,「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偉大的神力」前面加上「確有」二字,這就是哥兒的真實感受了。 不過我以為,長媽媽之終於為魯迅所敬佩,大概還由於她的「認真」精神。仍是哥兒時的魯迅,自然不太可能體認長媽媽的這一特點,因此也不可能成為哥兒的感受,但當三十多年後魯迅撰寫此文回憶往事時,就可以看清這一特點了。因此在魯迅此時的筆下,長媽媽教導哥兒那些繁瑣的禮節、規矩、道理,她的態度是認真的,甚至在堅持遵守「元旦的古怪儀式」時,也是「極其鄭重」的。她講長毛故事,態度同樣是認真的,甚至講到她那非常可笑的「用處」時,也是「嚴肅」的。 毋庸諱言,長媽媽的諸多言行中雜有不少迷信色彩。魯迅一向反對封建迷信,但在《花邊文學?〈如此廣州〉讀後感》一文中,卻贊揚了廣東人「迷信的認真,有魄力」。他在這里當然不是主張迷信,他是在強調認真。因此他說:「廣州人的迷信是不足取法的,但那認真,是可以取法,值得佩服的。」魯迅之於長媽媽,當亦作如是觀。 長媽媽終於買來了木刻的「三哼經」,由此引發了哥兒對繪圖的書的更大的興趣和更深的愛好。這本「寶書」又已經記不清什麼時候失掉了。長媽媽去世也已三十多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魯迅以此文記下了難忘的長媽媽,並用這樣的結尾給她以深情的祝福。 (一)語言平實形象 課文的語言非常平實,文中充滿了兒時的回憶,純真持久 :長媽媽教給我的道理很多很多。我有很煩很煩的感受,然而也有我一時對她發生過空前敬意的時刻,特別是當她給我講關於「長毛」的故事,我是聽得入神入迷,小孩子啊,就喜歡聽土匪強盜,兵戈繚亂的事情,認為刺激好玩,長媽媽講得也異常投入:啊呀,駭死我了……形象化的引用一兩句話,刻畫了相當年長媽媽給我講故事時異常投入的精神狀態。 (二)感情真真切切 如:作為小孩子,我當時就有了很狡猾的觀點,阿長在自己的心目中:「生得不好看,脖子上有許多疚瘡」,以貌取人——這么滑稽的天真味道刻畫出來。 我時而對她充滿敬意:因為她有豐富的「歷史」經驗,歷經了不少「驚心動魄」的故事,閱盡人間滄桑的啊!但時而有怨有恨——這種敬意雖然也逐漸淡薄起來,「威信」一點點消失,「但完全消失,大概是知道了她謀害我的隱鼠之後」—— 一切以我的感受作為出發點來對待長媽媽,有敬有愛,時怨時恨,這種感情的反復恰反映了兒童心靈世界的真實。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基本是魯迅溫馨的回憶,是對滋養過他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懷念。《阿長與<山海經>》可以說是魯迅先生所有文章中,筆調最溫暖的一篇。 (三)閃爍人性光輝 渴慕《山海經》——「書是我的全部,我是我書的全部」——魯迅幼年喜歡圖畫,對繪圖的《山海經》渴望已久,苦思而不可得,以至於一坐下來就念叨,阿長問了究竟,魯迅只是隨口告訴了她。哪知,就在阿長告假回家四五天,又回到周家的時候,不識字的阿長用自己的錢,給魯迅買回了被視為寶書的繪圖《山海經》。 瑣瑣碎碎一大些,真真切切一樁事:一件事,一輩子,一生情 一句非常精彩的感慨: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這一句最能讓人感懷,年幼的魯迅被善良朴實的長媽媽默默的愛震驚了,這是真愛的標志,盡管長媽媽有著這樣那樣的不盡人意,長得也實在不好看,但掩蓋不了她的真誠和朴實,她的故去,足以令人懷念,這使魯迅長舒胸臆而發出一聲: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盪人心魄,感人之深,這也是全篇感情的最高升華,盡管仍然是一種最樸素的方式和語言表達出來。辭了人世30年,連姓名都不知道,「我終於不知道她的姓名」,作者滿懷聖潔的感情,發出的一聲感嘆逝者長已,來者深追。 (四)阿長的為人 1.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 阿長連姓名都不為人所知,可見出身之低下。她享受不到教育的權利,不識字,沒文化。尤其不幸的是,「青年守寡」,在別人家做女工,一年功夫只能告假幾天回家。 阿長相信命運。遭遇了守寡的不幸,在含辛茹苦的女工生涯中,她對生活並無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頭,順順流流」。她相信兒童金口,鄭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睜開眼就向她祝福。好像新的一年的運氣,全在孩子有沒有「恭喜」她,要是不說,可就惶急了,說了,開心得什麼似的。 普通人都有美好的願望。阿長這個不幸的寡婦只求平平安安,魯迅回憶起來,對她充滿同情。 2.阿長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粗人,卻是民間文化的載體。 阿長沒有文化,不免粗俗,性格又很外向,來到周家做女工,也不知收斂,一味適性任情,「常喜歡切切察察」人胖,睡相也不好。在溫文爾雅的主人家就顯得格外粗俗,連小主人都對她討厭之極。 阿長知道許多事情、許多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其中不免有迷信的成分,諸如什麼「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裡,不應該走進去」。也有落後的成分,諸如認為孩子拔草、翻石頭就是頑皮,這是落後的兒童教育觀。但是,課文所寫,迷信、落後的東西並不多,多數是不錯的。正月初一,要孩子恭喜,吃福橘,乃是吉利文化。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這是珍惜勞動果實。不要從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鑽過去,這是講究形象。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這是避諱修辭。至於阿長講長毛,可見民間對長毛的傳說,是珍貴的歷史資料,於我們認識太平軍不無裨益。 3.阿長對孩子傾注一片心血。 前半部分雖然用的是抑筆,但說的是兒時的心理,其實阿長對孩子的關愛是前後一致的,並非平時不好,惟獨買《山海經》算是做了一件好事。阿長對孩子的關愛,就她的本意來說,是要孩子干凈、安全,有教養,她總是為孩子操心。「煩瑣」正說明她悉心教養。當然她不懂兒童心理,許多做法違拗兒童心理,使孩子感覺討厭、麻煩。買《山海經》則是叫孩子稱心如意的一回。阿長自己沒有讀過書,見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經》,卻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並且,她把孩子的心願一直掛在心上,想方設法買來了《山海經》,這部書成了魯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魯迅是一輩子跟書打交道的大文學家,而第一部寶書是阿長給買的,阿長之值得魯迅紀念是理所當然的。 主要中心思想和內容 阿長是魯迅小時候的保姆。記述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朴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作品的最後兩段,表現了魯迅對長媽媽的懷念、內疚、祝願之情。在魯迅的人生歷程中,長媽媽曾起過那樣重要的作用,但他竟不知道她的姓名和經歷,這是多麼叫人內疚的事情,他所能做的,只有祈禱仁厚的地母,安息阿媽的靈魂。魯迅對阿長的深沉感情在這里表現得深切感人。
⑵ 朝花夕拾中有關長媽媽的故事和長媽媽的性格特徵
一、故事:
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 阿長連姓名都不為人所知,可見出身之低下。她享受不到教育的權利,不識字,沒文化。
尤其不幸的是,「青年守寡」,在別人家做女工,一年功夫只能告假幾天回家。 阿長相信命運。遭遇了守寡的不幸,在含辛茹苦的女工生涯中,她對生活並無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頭,順順流流」。她相信兒童金口,鄭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睜開眼就向她祝福。
好像新的一年的運氣,全在孩子有沒有「恭喜」她,要是不說,可就惶急了,說了,開心得什麼似的。 普通人都有美好的願望。阿長這個不幸的寡婦只求平平安安。
阿長沒有文化,不免粗俗,性格又很外向,來到周家做女工,也不知收斂,一味適性任情,「常喜歡切切察察」人胖,睡相也不好。在溫文爾雅的主人家就顯得格外粗俗,連小主人都對她討厭之極。 阿長知道許多事情、許多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
其中不免有迷信的成分,諸如什麼「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裡,不應該走進去」。也有落後的成分,諸如認為孩子拔草、翻石頭就是頑皮,這是落後的兒童教育觀。但是,課文所寫,迷信、落後的東西並不多,多數是不錯的。
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這是避諱修辭。至於阿長講長毛,可見民間對長毛的傳說,是珍貴的歷史資料,於我們認識太平軍不無裨益。
「煩瑣」正說明她悉心教養。當然她不懂兒童心理,許多做法違拗兒童心理,使孩子感覺討厭、麻煩。買《山海經》則是叫孩子稱心如意的一回。阿長自己沒有讀過書,見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經》,卻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
並且,她把孩子的心願一直掛在心上,想方設法買來了《山海經》,這部書成了魯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
二、性格特徵:
長媽媽(保姆):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著朴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
她是個熱情、純朴、善良、給幼年的魯迅以極大關愛的勞動婦女。
(2)我的女工生涯目錄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阿長(長媽媽)出自《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歡切切察察,而且還踩踏死魯迅喜愛的隱鼠,這些都使魯迅對她感到厭煩。
但是當她真誠善良的一面表現出來時,如送給魯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經》,魯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長是封建社會下一個典型的農村勞動婦女,她粗壯耐勞,真誠善良。
《阿長與山海經》里的長媽媽,是個熱情、純朴、善良、給幼年的魯迅以極大關愛的勞動婦女。作者真實地描述了長媽媽由於長期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所以「我實在不大佩服她」。
全文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表達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
阿長是魯迅童年生活中一個頗有影響的人物,曾幾次被魯迅寫入作品中。在這些作品中,作者不但對她作了較為全面的介紹,而且通過幾件互不關聯的事情描繪了她的性格。
在《狗·貓·鼠》里已先寫了她踏死「我」心愛的隱鼠。到《阿長與〈山海經〉》,又採用先抑後揚的手法來寫她。開頭寫她「喜歡切切察察」,低聲絮說什麼時「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對「我」管得很嚴,拔一株草都說是頑皮,動不動就要告訴家長。夏天睡覺又在床上寫「大」字,擠得「我」沒有翻身的餘地。這些真切生動的細節描寫,都帶著明顯的貶義。
接著寫她元旦清早給「我」的磨難。這些「古怪的儀式」雖然是出於善良的動機,但因「煩瑣之至」「非常麻煩」,使「我」至今還記得很清楚。再來,寫她講「長毛」的故事,更進一層地寫她缺點。
當「我」以為她長得很醜,倘若「長毛」來,一定最安全了,她卻反駁道:
「那裡的話?!」她嚴肅地說。「我們就沒有用么?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牆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
這些話表現了十足的愚昧和阿Q精神。「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雖然是寫「我」童年的感想,但更是尖銳的諷刺和批判。到這里,作者才掉轉筆鋒寫買《山海經》──也就是這篇散文要著重寫的一件事。
「我」念念不忘,渴望得到繪圖的《山海經》。可是,誰都「不肯真實地回答我」。只有阿長,雖然她根本不知道《山海經》是什麼,「我」原也認為對她說也無益,所以向來沒有同她說過。
但她卻自己主動來問,並且在她告假回來時,一見面就高興地說:「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這件事,充分表現了她對孩子的心思觀察得多麼細致,對孩子的願望是那麼體貼,為了滿足孩子的正當願望又是那樣認真、鄭重其事。
以至「我」驚喜、激動得「似乎遇著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於是,「我」對她有了新的看法:「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透過天真的兒童心理,對她身上美好的素質的贊揚是何等熱烈和真摯!
作為一個連真正的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層勞動者,她善良、真誠、熱愛和關心孩子。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極、落後的東西,是封建思想毒害的結果,與其說是她的過錯,不如說是她的不幸。
前面所說的作者的諷刺和批判,既是對她身上的消極、落後的東西,也是對著造成這些消極、落後東西的統治思想和社會制度。《阿長與〈山海經〉》等文這樣寫阿長,使我想起中國史傳文學中「不虛美」「不隱惡」的主張。
我認為,這既是一種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也是與現實主義精神相通的。《朝花夕拾》不是史傳文學,但作為寫真人實事的散文,這樣來寫人物,無疑是應該肯定的。
而且,對於文學創作中,描寫較為復雜的性格,避免將人物簡單化、絕對化,也是有益的經驗。
⑶ 第3,第5段是為了抑筆,突出阿長的什麼特點
1.魯迅先生對阿長是很懷念、感激的. 魯迅先生很懷念兒時的保姆阿長,他深情地祈禱:「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魯迅寫這篇回憶性散文時,46歲了,阿長「辭了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罷」,魯迅還紀念著她,可見阿長是怎樣值得懷念,魯迅對阿長懷有多麼深厚的感情. 2.把握這篇課文,要區分作者兒時的感受和現時的眼光. 回憶中,阿長許多行為叫「我」討厭,只是聽阿長講長毛,才對她發生過空前的敬意,知道了是阿長謀害了隱鼠後,又憎惡她;大出意料,阿長給他買來渴慕已久的《山海經》,「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於是對她又發生了新的敬意.魯迅是以兒時的心態回憶阿長的,又是以寫作時的眼光去觀照自己的兒時和阿長的,但是後一層意味是含蓄的,要透過文字表面去理解. 3.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 阿長連姓名都不為人所知,可見出身之低下.她享受不到教育的權利,不識字,沒文化.尤其不幸的是,「青年守寡」,在別人家做女工,一年功夫只能告假幾天回家. 阿長相信命運.遭遇了守寡的不幸,在含辛茹苦的女工生涯中,她對生活並無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頭,順順流流」.她相信兒童金口,鄭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睜開眼就向她祝福.好像新的一年的運氣,全在孩子有沒有「恭喜」她,要是不說,可就惶急了,說了,開心得什麼似的. 普通人都有美好的願望.阿長這個不幸的寡婦只求平平安安,魯迅回憶起來,對她充滿同情. 4.阿長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粗人,卻是民間文化的載體. 阿長沒有文化,不免粗俗,性格又很外向,來到周家做女工,也不知收斂,一味適性任情,「常喜歡切切察察」.人胖,睡相也不好.在溫文爾雅的主人家就顯得格外粗俗,連小主人都對她討厭之極. 阿長知道許多事情、許多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其中不免有迷信的成分,諸如什麼「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裡,不應該走進去」.也有落後的成分,諸如認為孩子拔草、翻石頭就是頑皮,這是落後的兒童教育觀.但是,課文所寫,迷信、落後的東西並不多,多數是不錯的.正月初一,要孩子恭喜,吃福橘,乃是吉利文化.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這是珍惜勞動果實.不要從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鑽過去,這是講究形象.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這是避諱修辭.至於阿長講長毛,可見民間對長毛的傳說,是珍貴的歷史資料,於我們認識太平軍不無裨益. 5.阿長對孩子傾注一片心血. 前半部分雖然用的是抑筆,但說的是兒時的心理,其實阿長對孩子的關愛是前後一致的,並非平時不好,惟獨買《山海經》算是做了一件好事.阿長對孩子的關愛,就她的本意來說,是要孩子干凈、安全,有教養,她總是為孩子操心.「煩瑣」正說明她悉心教養.當然她不懂兒童心理,許多做法違拗兒童心理,使孩子感覺討厭、麻煩.買《山海經》則是叫孩子稱心如意的一回.阿長自己沒有讀過書,見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經》,卻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並且,她把孩子的心願一直掛在心上,想方設法買來了《山海經》,這部書成了魯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魯迅是一輩子跟書打交道的大文學家,而第一部寶書是阿長給買的,阿長之值得魯迅紀念是理所當然的.
⑷ 阿長為什麼那麼在乎我對他說恭喜
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
阿長連姓名都不為人所知,可見出身之低下。她享受不到教育的權利,不識字,沒文化。尤其不幸的是,「青年守寡」,在別人家做女工,一年功夫只能告假幾天回家。
阿長相信命運。遭遇了守寡的不幸,在含辛茹苦的女工生涯中,她對生活並無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頭,順順流流」。她相信兒童金口,鄭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睜開眼就向她祝福。好像新的一年的運氣,全在孩子有沒有「恭喜」她,要是不說,可就惶急了,說了,開心得什麼似的。
普通人都有美好的願望。阿長這個不幸的寡婦只求平平安安,魯迅回憶起來,對她充滿同情。
阿長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粗人,卻是民間文化的載體。
阿長沒有文化,不免粗俗,性格又很外向,來到周家做女工,也不知收斂,一味適性任情,「常喜歡切切察察」。人胖,睡相也不好。在溫文爾雅的主人家就顯得格外粗俗,連小主人都對她討厭之極。
阿長知道許多事情、許多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其中不免有迷信的成分,諸如什麼「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裡,不應該走進去」。也有落後的成分,諸如認為孩子拔草、翻石頭就是頑皮,這是落後的兒童教育觀。但是,課文所寫,迷信、落後的東西並不多,多數是不錯的。正月初一,要孩子恭喜,吃福橘,乃是吉利文化。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這是珍惜勞動果實。不要從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鑽過去,這是講究形象。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這是避諱修辭。至於阿長講長毛,可見民間對長毛的傳說,是珍貴的歷史資料,於我們認識太平軍不無裨益。
阿長對孩子傾注一片心血。
前半部分雖然用的是抑筆,但說的是兒時的心理,其實阿長對孩子的關愛是前後一致的,並非平時不好,惟獨買《山海經》算是做了一件好事。阿長對孩子的關愛,就她的本意來說,是要孩子干凈、安全,有教養,她總是為孩子操心。「煩瑣」正說明她悉心教養。當然她不懂兒童心理,許多做法違拗兒童心理,使孩子感覺討厭、麻煩。買《山海經》則是叫孩子稱心如意的一回。阿長自己沒有讀過書,見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經》,卻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並且,她把孩子的心願一直掛在心上,想方設法買來了《山海經》,這部書成了魯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魯迅是一輩子跟書打交道的大文學家,而第一部寶書是阿長給買的,阿長之值得魯迅紀念是理所當然的。
提問者評價
謝謝你的耐心解答,好詳細呀
⑸ 我的支書生涯求全本,謝謝
《我的女工生涯》(全本) 《我的校長生涯》(全本) 《我的支書生涯》(全本) 《我的老爸生涯》(1) 《我的流氓生涯》(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