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網查重 » 萬方多難的杜甫的歸納

萬方多難的杜甫的歸納

發布時間: 2021-03-26 04:44:56

1. 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三個階段社會狀況是什麼樣的

1000多年前,當唐朝岌岌可危、風雨飄搖之時,偉大的愛國詩人杜甫就是用他的一根筆寫下了無數的詩篇。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這是杜甫逝世前一年對自己的寫照。後人從這孤獨的形象中看到了他包容乾坤的博大胸懷以及迴旋天地,與元氣同在的精神力量。
這篇馮至所寫的傳記,展現了杜甫生命中的一個片段。《杜甫傳》原有13節,大約3萬字,限於篇幅,本文只選了其中的「長安十年」「流亡」「侍奉皇帝與走向人民」三節,部分段落有刪節。
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著詩人馮至的筆跡,再次回到那個時代,同詩人杜甫一起去感受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通過他的詩歌一起去感受一份與人民命運息息相關的熾熱而跳動的心靈。
二、寫作背景與作者簡介
本文寫於1946年,歷時三年。馮至從青年時代就非常熱愛杜甫。抗戰期間,無論是在顛沛流離的途中,還是在相對沉靜的昆明山中,馮至都沒有停止對杜甫人生的思考。正是在這個時期,他開始了寫作《杜甫傳》的准備,並在1945年發表了《杜甫和我們的時代》和《我想怎樣寫一部傳記》兩篇相關文章。
馮至(1905-1993),出生於河北涿州,曾就讀於北京大學德文系和德國海德堡大學。回家後先後在同濟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等校任教。作為"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魯迅語),其詩歌創作主要有詩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作為學者,他的杜甫研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優秀。此外,他的散文作品《山水》和小說《伍子胥》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名篇。
三、介紹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詩人。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於河南鞏縣。杜甫出生於一個有著文學傳統的家庭中,他的爺爺杜審言也是唐朝(武則天時期)著名的詩人,所以他7歲開始學詩,15歲時就已揚名。杜甫的詩歌現存1400多首,它們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前後20多年的社會情況,生動地記載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經歷,同時,這些詩歌把社會現實與作者個人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達到思想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也代表了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詩歌被後代稱為「詩史」。

2. 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文章的概括

.本文記述了風雲多變、憂患重重的現實處境是如何造成杜甫一生無窮的困苦與災難,而詩人又是如何和人民患難與共,用詩歌記載苦難的歷史。

3. 杜甫 「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 讀書筆記

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讀後感800字
說實話,以前我並不欣賞杜甫,覺得他不過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獃子,連自己的親人都養活不起,更何況拯救國家呢?不過這次從書中較多地了解了杜甫後,我才對杜甫產生了很大的歉意和敬意。
杜甫出生於大唐開元盛世,他的詩真實地記錄了安史之亂前後唐王朝由盛到衰的過程。讀杜甫的一生,不但是在讀一段令人心痛的歷史,也是在目睹一種偉大的形成。杜甫從少年時代就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然而長安等待十年未果,又被接踵而至的現實打碎。官僚的險惡腐敗,親人的生離死別,自身的飄泊不定,人民的心酸疾苦,讓他在現實里不得不苦苦徘徊掙扎,他確實是「詩聖」!
不過無論他遇到怎樣的艱辛,心裡永遠脫不開百姓。
「莫辭酒味薄,黎地無人耕。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杜甫長期於下層,親身體驗了百姓受過難以忍受的苦。縱然一聲怒吼突破胸腔,卻不能驚起半點漣漪。他憤懣,無奈,卻只能寄託於詩,用《三史》《三別》這樣留著血的文字奏響無人忘懷的遺憾。更令人震憾的是:「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種悲天憫人的善良和博大的胸懷是多麼可貴!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以滿腔的辛酸和仇恨,匯成苦難的笙歌奏響在破碎的山河大地上。他那執著的愛國之情搖曳著地燃燒起來,燃燒進骨子裡,燃燒到頑固。縱使朝廷一次次地拋棄了他,悲苦了他,縱使歲月無多,仍發出「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的感嘆,這聲感嘆,淹沒了詩人和讀者的雙眼。他對於朝廷的誓死不渝,讓我們肅然起敬!
只是了解了關於杜甫的冰山一角,這個人,這種偉大,甚至是這種靈魂就深深地烙在了我們的心裡。他悲天憫人的善良,盡心盡力的忠誠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我想以後有機會一定要看完《杜甫傳》,一遍一遍地感悟杜甫,並將他的靈魂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自非曠世懷,登茲翻百憂」無盡的憂慮,深藏於內心。心中的那份渴望當官,在59的歲月中被堅持直到死去。執著的期盼,化為不截的動力,催促這這位貧窮偉大的詩人在歷史的輪番中不管向前。
幼兒時代的甜蜜,讓他對世界充滿了幻想,一心想長大做官報效國家,但事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他在苦難中長大,飽看了生命的心酸悲苦;他在泥濘中前行,品嘗著生離死別;他在國家與民前掙扎著徘徊著,真是「到處潛悲辛」
而今我們長大了,成人啦,很快就會畢業,走向社會。對於我們這些溫室里的花朵百年前的杜甫給了我們啟示,那就是堅持。遇到困難堅持面對。當我們的學業下降時,請不要放棄,咬一咬牙,擦去無用的淚,堅持!當我們為了環境不好而憂慮時,笑一笑,用自己的行為證明給他們,也許有時孤軍奮戰會很累,但請堅持,水滴石會穿,繩鋸木會斷,只要我們堅持,環境會為我們變好。堅持吧,收掉那浪費力氣的嘆息,用最有活力的一面迎接明天,挑戰未來;堅持吧,相信未來的我們會再相遇,相遇在那成功的彼岸。
杜甫一生是悲的,但因悲而偉大,因偉大而是我們銘記。銘記那份敢登峰俯視蒼穹偉大氣概的杜甫吧!杜甫因有你歷史將不會在寂寞!

望採納,謝謝!

4. 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中流亡部分的內容

什麼

5. 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 杜甫是怎樣的人

關心民間疾苦,關心國家命運,在人格上無可挑剔,在藝術上精藝求精,在做官方面耿直,不喜歡討好上司,為人正派,又生不逢時,沒有遇上很有政治水準和眼光的明主,因此一生未做過大官,生活比較清苦。其詩對後世影響極大,唐以後凡學詩之人,都以學杜詩為主。

6. 杜甫萬方多難成就的詩聖的自學提綱怎麼寫

最近看了一篇人物傳記,也是我看過的第一篇由現代人寫的人物傳記,是由馮至先生寫的,名字是《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說的是詩聖杜甫。寫的很長,這當然是人物傳記的一個特點了。看過之後,對傳記主人公杜甫也頗有一番感懷,所以就借品評馮至先生這篇傳記的機會感覺一下詩聖杜甫。
馮至先生這篇傳記分為三個部分:《長安十年》、《流亡》、《侍奉皇帝與走向人民》。馮先生在文章中開文沒有記敘杜甫的「輕松」少年,結尾也沒有記敘杜甫的孤苦逝去。而是從杜甫走向「夢想」寫到他走向「民間」,也就是記敘他三十五歲之後的人生。《新唐書 藝文志》中有一部分寫到了杜甫,還是在他祖父杜審言後面談到的杜甫。《新唐書》迴避了朝政腐敗的事情,只是說杜甫早年科舉考試失敗,一直都沒有被任用,而沒有實說他是被排擠的。那麼根據一些其他古籍中的記載來看,杜甫在三十五歲之前,也就是他來到長安以前是很平常的一個人,在他剛剛弱冠的時候就出了家門到各地去雲游,在三十三歲的時候認識了李白。李白對杜甫的影響十分巨大,是李白的人生經歷和性格特點感染了杜甫,進而使杜甫對長安充滿了希望,充滿了文人所特有的情懷。杜甫很想也如李白那樣,入宮為官,這算入仕;又出外雲游天涯,這算出仕。中國文人就是這樣,既想念入朝輔弼天下,得到諸葛亮那樣的「鞠躬盡瘁」,又想是莊子那樣的逍遙自若。李白恰巧就表現出了這個樣子來,然後就被杜甫所欽慕了。其實李白的人生並不是杜甫想像的那樣,其實李白的人生狀態也是他個人性格的體現,就是他想得開,或者是想不開了用酒來想得開。反正杜甫就被「害」上了長安,開始了心酸的人生旅途。
馮先生就說杜甫【無論是家庭的儒術傳統或是個人的要求都促使他必須在政府里謀得一個工作的地位】,這自然是杜甫本人的有些迫不得已的入仕理由之一。恰恰他入仕的又不是時候,是【政治正顯日趨腐化的徵象】的時候。他自然沒有他祖父杜審言那麼幸運,浪盪的性情還會被提拔。可是那麼多的好現象都給了杜甫特殊的動力,來闖盪已不一般的朝廷了。初到長安的杜甫很快便被潑了一身冷水,這是必然的結果,所以他也就把豪氣收斂了一些。
等到他36歲的時候迎來了第一次機會,就是在747年唐玄宗【詔徵文學藝術有一技之長的人到京都就選】,杜甫自然而然的就去參加了,結果沒有錄上,還是因為李林甫的緣故。馮先生認為這是一場欺騙性的考試,其實玄宗沒有騙人,但是就杜甫本人來說確實是受騙了,而且打擊也是比較大的。在他37歲的時候其實已經道白人生了,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他寫道: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寫得很清楚,很明了,道理似乎他也懂了。可是在40歲的時候他還是在延思匭里投入了《進三大賦表》,雖說得到了玄宗的贊賞,結果還是被好事者仍在了一邊。三年後他又進賦,結果類同,馮先生就說他已經【為了求得一個官職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說的很狠。
不久,就是安史之亂,天下進入了動盪時期。杜甫也隨著開始了流亡。此時杜甫的心中也添了許多的憂國憂民,但是也不免他個人的可憐。等到肅宗即位後,他覺得希望又來臨了,注意,此時他心中的希望已經添加了新的成分,或者是這個成分過去就有,現在更多了,就是國泰民安的希望。我們讀杜甫的時候會認為他的遭遇全是李林甫、楊國忠這樣的人造成的,比如前面的欺騙性的考試、延思匭的事這些都是他們的問題嘛。「安史」之後,李、楊連帶著玄宗都過去了。肅宗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新,這對杜甫來說更加的有意義。雖然杜甫和他的幾個好朋友的都封了官,可是,不久就又開始動盪。最終,命運也把他推向了勞苦大眾之間,同時成就了他的詩風和地位,就是在他47歲的時候。
馮先生說杜甫【不過是一個小心謹慎的官吏】,這話說的沒錯。經歷了那麼多,他不得不謹慎的做官,所以他也開始覺得自己所追求的這個時期是不是真的自在,是不是真的還是自己想要的。接著馮先生就說【擔心他六七年來開辟的詩的國土會斷送在左拾遺的職位上。幸而不久他的生活發生了一個大的變動】。這話說的很值得回味,雖說杜甫此時有些不自在,有些懷疑,但是他仍舊留戀,他需要平安,他需要在平和中休息,好好的休息。即使是因此成就不了「詩聖」了,但那時身外物啊!個人來說怎麼能為了入民間而幸而變故呢?當然馮先生和大家一樣,是作為一個觀眾來希望杜甫的,希望他找到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假活在宮中。【他不能「從容陪笑語』『供奉皇帝,覺得好像是一個被遺棄的人。】
房琯倒台後,杜甫就自然而然的來到了民間。這階段也是杜甫人生中最」精彩「的時候,最」真實「的時候,我也不消如何的說。
在杜甫的人生中呢,我僅僅總結了兩個矛盾,第一個矛盾是出仕與入仕的矛盾,在前面我也說過了,這是中國文人的一個共有的心理矛盾。第二個矛盾就是他憂國與憂民的矛盾,有人會說憂國和憂民怎麼會有矛盾呢?在亂世(這里包括統一的王朝昏庸的中央),憂國和憂民就存在著矛盾,因為朝廷和人民的已經形成對立了,對不對。馮先生也說【杜甫看見人民受了這么多統治者給予他們的災害,但因為胡人的勢力又膨脹了,為國家著想,他都按照個別的情況來鼓勵他們、安慰他們。】又矛盾的人過日子是很累的,何況他還有兩個矛盾。縱觀杜甫一生,或許他沒有什麼高明的治國方略,不會成為名相,沒有民間生活和坎坷人生也不會在文學上大成功,所以說他不見得是一個成功的人。但他追求的,在後半生中也不是怎麼樣的成功,而是安定。那麼後人呢看重的還是「詩聖」,而不是從他本身的角度去看。包括屈原在內,恐怕他們都不是想要成為什麼「詩祖」、「詩聖」,是被形勢、被生活逼成了「詩祖」、「詩聖」!
公元七百七十年,杜甫五十九歲了,一個人死在了舟中。和李白一樣都死在了水上,不同的地方,也就是他們真正的不同之處了。

7. 結合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思考杜甫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杜甫出生於大唐開元盛世,他的詩真實地記錄了安史之亂前後唐王朝由盛到衰的過程.讀杜甫的一生,不但是在讀一段令人心痛的歷史,也是在目睹一種偉大的形成.杜甫從少年時代就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然而長安等待十年未果,又被接踵而至的現實打碎.官僚的險惡腐敗,親人的生離死別,自身的飄泊不定,人民的心酸疾苦,讓他在現實里不得不苦苦徘徊掙扎,他確實是「詩聖」!

8. 杜甫:"萬方多難"成就的"詩聖"的讀書筆記

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讀後感800字
說實話,以前我並不欣賞杜甫,覺得他不過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獃子,連自己的親人都養活不起,更何況拯救國家呢?不過這次從書中較多地了解了杜甫後,我才對杜甫產生了很大的歉意和敬意。
杜甫出生於大唐開元盛世,他的詩真實地記錄了安史之亂前後唐王朝由盛到衰的過程。讀杜甫的一生,不但是在讀一段令人心痛的歷史,也是在目睹一種偉大的形成。杜甫從少年時代就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然而長安等待十年未果,又被接踵而至的現實打碎。官僚的險惡腐敗,親人的生離死別,自身的飄泊不定,人民的心酸疾苦,讓他在現實里不得不苦苦徘徊掙扎,他確實是「詩聖」!
不過無論他遇到怎樣的艱辛,心裡永遠脫不開百姓。
「莫辭酒味薄,黎地無人耕。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杜甫長期於下層,親身體驗了百姓受過難以忍受的苦。縱然一聲怒吼突破胸腔,卻不能驚起半點漣漪。他憤懣,無奈,卻只能寄託於詩,用《三史》《三別》這樣留著血的文字奏響無人忘懷的遺憾。更令人震憾的是:「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種悲天憫人的善良和博大的胸懷是多麼可貴!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以滿腔的辛酸和仇恨,匯成苦難的笙歌奏響在破碎的山河大地上。他那執著的愛國之情搖曳著地燃燒起來,燃燒進骨子裡,燃燒到頑固。縱使朝廷一次次地拋棄了他,悲苦了他,縱使歲月無多,仍發出「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的感嘆,這聲感嘆,淹沒了詩人和讀者的雙眼。他對於朝廷的誓死不渝,讓我們肅然起敬!
只是了解了關於杜甫的冰山一角,這個人,這種偉大,甚至是這種靈魂就深深地烙在了我們的心裡。他悲天憫人的善良,盡心盡力的忠誠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我想以後有機會一定要看完《杜甫傳》,一遍一遍地感悟杜甫,並將他的靈魂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自非曠世懷,登茲翻百憂」無盡的憂慮,深藏於內心。心中的那份渴望當官,在59的歲月中被堅持直到死去。執著的期盼,化為不截的動力,催促這這位貧窮偉大的詩人在歷史的輪番中不管向前。
幼兒時代的甜蜜,讓他對世界充滿了幻想,一心想長大做官報效國家,但事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他在苦難中長大,飽看了生命的心酸悲苦;他在泥濘中前行,品嘗著生離死別;他在國家與民前掙扎著徘徊著,真是「到處潛悲辛」
而今我們長大了,成人啦,很快就會畢業,走向社會。對於我們這些溫室里的花朵百年前的杜甫給了我們啟示,那就是堅持。遇到困難堅持面對。當我們的學業下降時,請不要放棄,咬一咬牙,擦去無用的淚,堅持!當我們為了環境不好而憂慮時,笑一笑,用自己的行為證明給他們,也許有時孤軍奮戰會很累,但請堅持,水滴石會穿,繩鋸木會斷,只要我們堅持,環境會為我們變好。堅持吧,收掉那浪費力氣的嘆息,用最有活力的一面迎接明天,挑戰未來;堅持吧,相信未來的我們會再相遇,相遇在那成功的彼岸。
杜甫一生是悲的,但因悲而偉大,因偉大而是我們銘記。銘記那份敢登峰俯視蒼穹偉大氣概的杜甫吧!杜甫因有你歷史將不會在寂寞!

9. 杜甫: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 文章梗概300字

杜甫出生於大唐開元盛世,他的詩真實地記錄了安史之亂前後唐王朝由盛到衰的過程。讀杜甫的一生,不但是在讀一段令人心痛的歷史,也是在目睹一種偉大的形成。杜甫從少年時代就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然而長安等待十年未果,又被接踵而至的現實打碎。官僚的險惡腐敗,親人的生離死別,自身的飄泊不定,人民的心酸疾苦,讓他在現實里不得不苦苦徘徊掙扎,他確實是「詩聖」!
不過無論他遇到怎樣的艱辛,心裡永遠脫不開百姓。
「莫辭酒味薄,黎地無人耕。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杜甫長期於下層,親身體驗了百姓受過難以忍受的苦。縱然一聲怒吼突破胸腔,卻不能驚起半點漣漪。他憤懣,無奈,卻只能寄託於詩,用《三史》《三別》這樣留著血的文字奏響無人忘懷的遺憾。更令人震憾的是:「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種悲天憫人的善良和博大的胸懷是多麼可貴!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以滿腔的辛酸和仇恨,匯成苦難的笙歌奏響在破碎的山河大地上。他那執著的愛國之情搖曳著地燃燒起來,燃燒進骨子裡,燃燒到頑固。縱使朝廷一次次地拋棄了他,悲苦了他,縱使歲月無多,仍發出「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的感嘆,這聲感嘆,淹沒了詩人和讀者的雙眼。他對於朝廷的誓死不渝,讓我們肅然起敬!
只是了解了關於杜甫的冰山一角,這個人,這種偉大,甚至是這種靈魂就深深地烙在了我們的心裡。他悲天憫人的善良,盡心盡力的忠誠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我想以後有機會一定要看完《杜甫傳》,一遍一遍地感悟杜甫,並將他的靈魂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自非曠世懷,登茲翻百憂」無盡的憂慮,深藏於內心。心中的那份渴望當官,在59的歲月中被堅持直到死去。執著的期盼,化為不截的動力,催促這這位貧窮偉大的詩人在歷史的輪番中不管向前。
幼兒時代的甜蜜,讓他對世界充滿了幻想,一心想長大做官報效國家,但事實卻給了他當頭一棒:他在苦難中長大,飽看了生命的心酸悲苦;他在泥濘中前行,品嘗著生離死別;他在國家與民前掙扎著徘徊著,真是「到處潛悲辛」

10. 萬方多難中成就的詩聖中,杜甫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杜甫出生於大唐開元盛世,他的詩真實地記錄了安史之亂前後唐王朝由盛到衰的過程.讀杜甫的一生,不但是在讀一段令人心痛的歷史,也是在目睹一種偉大的形成.杜甫從少年時代就懷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然而長安等待十年未果,又被接踵而至的現實打碎.官僚的險惡腐敗,親人的生離死別,自身的飄泊不定,人民的心酸疾苦,讓他在現實里不得不苦苦徘徊掙扎,他確實是「詩聖」!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