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網查重 » boot目錄

boot目錄

發布時間: 2021-03-25 18:22:30

㈠ boot文件在哪裡

在文件夾-查看-取消「隱藏受保護的操作系統文件」前的勾即可

然後進到C:\盤下就可以看到這個boot.ini文件了!

㈡ linux操作系統和boot目錄下面都是什麼文件

/boot:啟動Linux的核心文件;

以下是其他常用的linux操作系統目錄:
/bin:存放最常用命令;
/dev:設備文件;
/etc:存放各種配置文件;
/home:用戶主目錄;
/lib:系統最基本的動態鏈接共享庫;
/mnt:一般是空的,用來臨時掛載別的文件系統;
/proc:虛擬目錄,是內存的映射;
/sbin:系統管理員命令存放目錄;
/usr:最大的目錄,存許應用程序和文件;
/usr/X11R6:X-Window目錄;
/usr/src:Linux源代碼;
/usr/include:系統頭文件;
/usr/lib:存放常用動態鏈接共享庫、靜態檔案庫;
/usr/bin、/usr/sbin:這是對/bin、/sbin的一個補充;

㈢ boot是什麼文件夾

boot.ini是系統啟動時,需要查詢的一個系統文件,它告訴啟動程序本計算機有幾個操作系統、各系統的位置在哪裡等信息。重新恢復的方法如下:單擊「開始」菜單,依次指向「程序→附件→記事本」,打開「記事本」,在記事本里輸入:
[boot loader]
timeout=10
default=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2)\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98" /fastdetect /NoExecute=OptIn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2)\WINNT="Microsoft Windows XP" /fastdetect
然後將它保存為名字是boot.ini的文件,將此文件存放到C盤的根目錄下即可。

㈣ c盤下boot文件夾是干什麼的

你說的是boot.ini吧,那是管理啟動方面的東西的,比如你登陸系統的時候出現一個選擇登陸系統的界面(其中可能包含nbsp;XP,DOS或者別的),你可以通過對BOOT.INI的更改添加或者刪除這些項目,也可以通過對BOOT的更改修改等待時間,一般默認好像是3秒吧nbsp;滿意給分

㈤ linux 操作系統/boot目錄下面都是什麼文件

BOOT目錄下的文件,
其中幾個核心的如下:
System.map、vmlinuz、initrd-2.4.7-10.img
這幾個文件是怎麼產生的?又有什麼作用呢?本文對此做些介紹。

一、vmlinuz

vmlinuz是可引導的、壓縮的內核。「vm」代表「Virtual Memory」。Linux 支持虛擬內存,不像老的操作系統比如DOS有640KB內存的限制。Linux能夠使用硬碟空間作為虛擬內存,因此得名「vm」。vmlinuz是可執行的Linux內核,它位於/boot/vmlinuz,它一般是一個軟鏈接,比如圖中是vmlinuz-2.4.7-10的軟鏈接。

vmlinuz的建立有兩種方式。一是編譯內核時通過「make zImage」創建,然後通過:「cp /usr/src/linux-2.4/arch/i386/linux/boot/zImage/boot/vmlinuz」產生。zImage適用於小內核的情況,它的存在是為了向後的兼容性。

二是內核編譯時通過命令make bzImage創建,然後通過:「cp/usr/src/linux-2.4/arch/i386/linux/boot/bzImage /boot/vmlinuz」產生。bzImage是壓縮的內核映像,需要注意,bzImage不是用bzip2壓縮的,bzImage中的bz容易引起誤解,bz表示「big zImage」。 bzImage中的b是「big」意思。 zImage(vmlinuz)和bzImage(vmlinuz)都是用gzip壓縮的。它們不僅是一個壓縮文件,而且在這兩個文件的開頭部分內嵌有gzip解壓縮代碼。所以你不能用gunzip 或 gzip –dc解包vmlinuz。

內核文件中包含一個微型的gzip用於解壓縮內核並引導它。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老的zImage解壓縮內核到低端內存(第一個640K),bzImage解壓縮內核到高端內存(1M以上)。如果內核比較小,那麼可以採用zImage或bzImage之一,兩種方式引導的系統運行時是相同的。大的內核採用bzImage,不能採用zImage。vmlinux是未壓縮的內核,vmlinuz是vmlinux的壓縮文件。

二、initrd-x.x.x.img

initrd是「initial ramdisk」的簡寫。initrd一般被用來臨時的引導硬體到實際內核vmlinuz能夠接管並繼續引導的狀態。圖中的initrd-2.4.7-10.img主要是用於載入ext3等文件系統及scsi設備的驅動。

比如,使用的是scsi硬碟,而內核vmlinuz中並沒有這個scsi硬體的驅動,那麼在裝入scsi模塊之前,內核不能載入根文件系統,但scsi模塊存儲在根文件系統的/lib/moles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引導一個能夠讀實際內核的initrd內核並用initrd修正scsi引導問題。initrd-2.4.7-10.img是用gzip壓縮的文件,initrd實現載入一些模塊和安裝文件系統等功能。

initrd映象文件是使用mkinitrd創建的。mkinitrd實用程序能夠創建initrd映象文件。這個命令是RedHat專有的。其它Linux發行版或許有相應的命令。這是個很方便的實用程序。具體情況請看幫助:man mkinitrd下面的命令創建initrd映象文件。

三、System.map

System.map是一個特定內核的內核符號表。它是你當前運行的內核的System.map的鏈接。

內核符號表是怎麼創建的呢? System.map是由「nm vmlinux」產生並且不相關的符號被濾出。

對於本文中的例子,編譯內核時,System.map創建在/usr/src/linux-2.4/System.map。像下面這樣:

nm /boot/vmlinux-2.4.7-10 > System.map

下面幾行來自/usr/src/linux-2.4/Makefile:

nm vmlinux | grep -v '\(compiled\)\|\(\.o$$\)\|\( [aUw] \)\|\(\.\.ng$$\)\|\(LASH[RL]DI\)' | sort > System.map

然後復制到/boot:

cp /usr/src/linux/System.map /boot/System.map-2.4.7-10

下圖是System.map文件的一部分:

在進行程序設計時,會命名一些變數名或函數名之類的符號。Linux內核是一個很復雜的代碼塊,有許許多多的全局符號。

Linux內核不使用符號名,而是通過變數或函數的地址來識別變數或函數名。比如不是使用size_t BytesRead這樣的符號,而是像c0343f20這樣引用這個變數。

對於使用計算機的人來說,更喜歡使用那些像size_t BytesRead這樣的名字,而不喜歡像c0343f20這樣的名字。內核主要是用c寫的,所以編譯器/連接器允許我們編碼時使用符號名,當內核運行時使用地址。

然而,在有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知道符號的地址,或者需要知道地址對應的符號。這由符號表來完成,符號表是所有符號連同它們的地址的列表。上圖就是一個內核符號表,由上圖可知變數名checkCPUtype在內核地址c01000a5。

Linux 符號表使用到2個文件:

/proc/ksyms

System.map

/proc/ksyms是一個「proc file」,在內核引導時創建。實際上,它並不真正的是一個文件,它只不過是內核數據的表示,卻給人們是一個磁碟文件的假象,這從它的文件大小是0可以看出來。然而,System.map是存在於你的文件系統上的實際文件。

當你編譯一個新內核時,各個符號名的地址要發生變化,你的老的System.map具有的是錯誤的符號信息。每次內核編譯時產生一個新的System.map,你應當用新的System.map來取代老的System.map。

雖然內核本身並不真正使用System.map,但其它程序比如klogd,lsof和ps等軟體需要一個正確的System.map。如果你使用錯誤的或沒有System.map,klogd的輸出將是不可靠的,這對於排除程序故障會帶來困難。沒有System.map,你可能會面臨一些令人煩惱的提示信息。

另外少數驅動需要System.map來解析符號,沒有為你當前運行的特定內核創建的System.map它們就不能正常工作。

Linux的內核日誌守護進程klogd為了執行名稱-地址解析,klogd需要使用System.map。System.map應當放在使用它的軟體能夠找到它的地方。執行:man klogd可知,如果沒有將System.map作為一個變數的位置給klogd,那麼它將按照下面的順序,在三個地方查找System.map:

/boot/System.map

/System.map

/usr/src/linux/System.map

System.map也有版本信息,klogd能夠智能地查找正確的映象(map)文件。

㈥ 的boot目錄下有哪些文件

/boot:啟動Linux的核心文件;

以下是其他常用的linux操作系統目錄:
/bin:存放最常用命令;
/dev:設備文件專;
/etc:存放各屬種配置文件;
/home:用戶主目錄;
/lib:系統最基本的動態鏈接共享庫;
/mnt:一般是空的,用來臨時掛載別的文件系統;
/proc:虛擬目錄,是內存的映射;
/sbin:系統管理員命令存放目錄;
/usr:最大的目錄,存許應用程序和文件;
/usr/X11R6:X-Window目錄;
/usr/src:Linux源代碼;
/usr/include:系統頭文件;
/usr/lib:存放常用動態鏈接共享庫、靜態檔案庫;
/usr/bin、/usr/sbin:這是對/bin、/sbin的一個補充;

㈦ C盤里的boot文件夾

先確定是BOOT文件夾還是BOOT文件,前者是在你安裝了虛擬軟碟機啟動時才有,如果是BOOT文件,肯定有的,就在C盤根目錄下 先了解一下什麼是BOOT.INI吧! Windows NT類的操作系統,也就是Windows NT/2000/XP中,有一個特殊文件,也就是「BOOT.INI」文件,這個文件會很輕松地按照我們的需求設置好多重啟動系統。
「BOOT.INI」文件會在已經安裝了Windows NT/2000/XP的操作系統的所在分區,一般默認為C:\下面存在。但是它默認具有隱藏和系統屬性,所以你要設置你的文件夾選項,以便把「BOOT.INI」文件顯示出來。我們可以用任何一種文本編輯器來打開他它。一般情況下,它的內容如下:
[boot loader]
timeout=30
default=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fastdetect
在Windows 2000或者是XP系統中,我們可以很容易的設置「BOOT.INI」文件。那就是在「我的電腦」上面點擊右鍵,選擇「屬性」打開「系統屬性」對話框,再點擊「高級」選項卡,在「啟動和故障修復」裡面點擊「設置」按鈕,就可以打開「啟動和故障修復」對話框了,在這裡面我們就可以對它進行詳細設置。
如果你擁有Windows XP操作系統,那麼你可以用「系統配置實用程序」來更方便的編輯「BOOT.INI」文件。具體做法是:打開「開始」菜單,點擊「運行」命令,再在彈出的文本框中輸入「msconfig」點擊「確定」後就會彈出「系統配置實用程序」,再點擊「BOOT.INI」選項卡,就會出現如圖所示的界面。在這里,我們可以很方便地設置文件。
言歸正傳,現在,來說明一下這個文件內容的含義。
1.系統載入部分([boot loader])
這一部分很簡單,只有兩個設定。那就是「timeout=」和「default=」。
「timeout=」就是設定開機時系統引導菜單顯示的時間,超過設定值則自動載入下面「default=」指定的操作系統。默認值是30,單位為秒。我們可以在這裡面設定等待時間的長短。如果將其設為「0」那麼就是不顯示系統引導菜單。
「default=」則是設定默認引導的操作系統。而等號後面的操作系統必須是已經在「[operating systems]」中存在的。如果想默認為載入另外的操作系統,我們可以參看「[operating systems]」中的操作系統列表,然後把想要載入的操作系統按照格式寫到「default=」後面就可以了。
2.操作系統部分([operating systems])
在這裡面,列出了機器上所安裝的全部操作系統。比如機器上只有一個操作系統,那麼就只有一條信息,那就是「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fastdetect」
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英文引號內的文字就是引導操作系統菜單時顯示出來的讓我們選擇操作系統的提示文字,在這裡面我們可以隨意更改。而「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 \Windows」這一句就需要些解釋了。因為它涉及ARC(高級RISC計算機)命名,它是x86或RISC計算機中用於標識設備的動態方法。
ARC命名的第一部分用於標識硬體適配卡/磁碟控制器,它有兩個選項:SCSI和Multi。
Multi表示一個非SCSI硬碟或一個由SCSI BIOS訪問的SCSI硬碟,而SCSI則表示一個SCSI BIOS禁止的SCSI硬碟。(x)是硬體適配卡序號。Disk(x)表示SCSI匯流排號。如果硬體適配卡為Multi,其正確表示方法就為disk(0),rdisk(x)則表示硬碟的序號,如果硬體適配卡為SCSI則忽略此值;
partition(x)表示硬碟的分區序號。了解這些,我們就可以解釋前面那條信息的含義了,即「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 \Windows」為,在0號非SCSI設備上的第0號磁碟上的第一個分區裡面的「Windows」目錄下可以找到能夠啟動的操作系統。
等號後的內容前面已經說過,那個就是引導菜單顯示出來的供我們選擇的提示文字。而後面的「/fastdetect」又是作什麼用的呢?這是一個開關符,用來控制啟動該操作系統時的具體選項,下面再來詳細的介紹各種開關符的含義:
/3GB:這是Win2000 SP3新引入的。這使得用戶區和系統區分為3G比1G的比例。只有用戶使用NT企業版,應用程序也支持3GB選項時,此選項才生效。
/BASEVIDE使用標准VGA方式啟動。這種方式主要用於顯示驅動程序失效時。
/BAUDRATE:指出用於調度的波特率,如果用戶不設置,則使用默認的9600,而對於線纜Modem則使用19200。
/BOOTLOG:使Win2000將日誌寫入 %SystemRoot%\NTBTLOG.TXT 。
/BURNMEMORY=:使NT在已知的內存上少使用指定的數量,如果/burnmemory=64,則有64M內存NT不使用。
/CRASHDEBUG:調度器在NT啟動時啟動,只有在內核錯誤時才有用,如果系統經常會無故出錯,這個選項就很有用了。
/DEBUG:在啟動NT時調入調度器,它可以在任何時間激活,在錯誤可以再次出現時使用它比較合適。
/DEBUGPORT= comx :指定用於調度的埠,其它X就指埠號。
/FASTDETECT:對於Win2000啟動時,它使系統不檢查串列口和並行口。
/HAL=<hal>:允許用戶不使用默認的HAL。
/INTAFFINITY:設置多處理器HAL(HALMPS.DLL),使編號最大的處理器接收中斷請求。如果不設置此選項,Win2000會使所有處理器接收中斷請求。
/KERNEL=<kernel>:與上面的功能相同,不過是針對SMP中的內核而言的。
/MAXMEM:n:指定NT可以使用的最大內存數,如果一個內存片損壞,這個開關就十分有用了。
/NODEBUG:不使用調試信息。
/NOGUIBOOT:指定此選項會使Win2000不載入VGA驅動程序,也就不會顯示啟動過程和失敗時的蘭屏信息。
/NOSERIALMICE=[COMx | COMx,y,z…]:在特定的COM中上禁止對串列滑鼠的檢測。如果用戶有一個非滑鼠設備接在COM口上,這個選項會十分有用。如果此開關未加參數,系統會禁止所有COM口。
/NUMPROC=n:只允許前N個系統處理器工作。
/ONECPU:在多處理器中只使用一個處理器。
/PCILOCK:不讓NT為PCI設置分配IO/IRQ資源,而啟用BIOS設置。
/SAFEBOOT:安全啟動,這個大家一定十分熟悉,Win2000隻啟動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afeBoot中的驅動程序和服務,其後跟三個參數MINIMAL,NETWORK或DSREPAIR之一。MINIMAL和NETWORK在允許網路下啟動系統。而DSREPAIR要求系統從備份設備中調入活動目錄的設置。還有一個選項是"(ALTERNATESHELL)",它讓系統調入由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
SafeBoot\AlternateShell指定的SHELL程序,而不使用默認的Explorer。
/SOS:在調入驅動程序名時顯示它的名字,在因驅動問題而無法啟動時使用比較好。
/WIN95:在裝有三個系統DOS、Win9x和Windows NT的系統上,讓NTLDR直接調用Win9x。啟動文件BOOTSECT.W40。
/WIN95DOS:在裝有三個系統DOS、Win9x和Windows NT的系統上,讓NTLDR直接調用DOS啟動文件BOOTSECT.DOS
/YEAR=:使用指定的年份,如果設置為/YEAR=2005,那現在的時間就是2005年,此選項僅對NT4+SP4和Win2000生效。
全看懂了,你完全可以自己造一個!

㈧ 請問C盤下的Boot文件夾里是什麼

Boot文件夾是Windows 7的登入開機的主要文件。

如果刪除了Boot文件夾,你就不能登入Windows 7了,Boot文件夾是Windows 7的登入開機的主要文件。如果沒有了Boot文件夾及其文件,那麼就會遇上「Boot文件不見」的錯誤。這個Boot文件夾對於系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請不要去動這個系統文件夾。

(8)boot目錄擴展閱讀:

當我們在電腦中安裝了多系統(如Windows 98和Windows XP)之後,每次啟動計算機時都會出現一個系統引導菜單,在此選擇需要進入的系統後回車即可。

這個引導程序名為Boot.ini,在安裝Windows 2000(XP)時程序自動被安裝,使用它我們可以輕松對電腦中的多系統進行引導,還可以通過該引導文件,設置個性化的啟動菜單。

Boot.ini文件位於C盤根目錄下,是一個隱藏文件,在「運行」中輸入「c:oot.ini」即可啟動該文件。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