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書目錄
A. 中國古書的第一部
中國古書之最
第一部字典是《說文解字》。
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第一部韻書是《切韻》。
第一部方言詞典是《方言》。
第一部字書是《字通》。
第一部詩集是《詩經》。
第一部文選是《昭明文選》。
弟一部神話集是《山海經》。
第一部神話小說是《搜神記》。
第一部筆記小說集是《世說新語》。
第一部論語體著作是《論語》。
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是《春秋》。
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書是《史記》。
第一部斷代史史書是《漢書》。
第一部歷史評論著作是《史通》。
第一部兵書是《孫子》。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是《通典》。
第一部農業網路全書是《齊民要術》。
第一部工農業生產技術論著是《天工開物》。
第一部植物學辭典是《全芳備祖》。
第一部葯典書是《新修本草》。
第一部葯典書籍是《黃帝內經素問》。
第一部地理書是《禹貢》。
第一部茶葉製作書是《茶經》。
第一部建築學專著是《營造法式》。
第一部珠算介紹書是《盤珠演算法》。
第一部最大的斷代詩選是《全唐詩》。
第一部繪畫理論著作是《古畫品錄》
第一部系統的戲曲理論著作是《閑情偶寄》。
第一部戲曲史是《宋元戲曲韻史》。
第一部圖書分類總目錄是《七略》。
B.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書目完善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一書問世後,伴隨著不斷地被查閱使用,它也不斷地在被確認和檢驗,人們在信服著它的權威性的同時,又發現了它自身存在的不足,並試圖用各種方式去完善它、補充它,這便先有了天津圖書館編、2003年齊魯書社出版的《稿本中國古籍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書名索引》,隨後又有了故宮博物院圖書館翁連溪編校、2005年線裝書局出版的《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前者是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徵求意見稿》的油印本編制出索引,將《徵求意見稿》影印後作為附錄;後者則是經過校核後,將《徵求意見稿》予以「翻印」(見傅璇琮先生為《中國古籍善本總目》撰寫的序言)。
作為圖書館古籍編目整理隊伍中的一員,對於《中國古籍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是心存敬仰的,藉助於工作和研究的機遇,又藉助於《稿本中國古籍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書名索引》、《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等書的便利,在此將一些發現或心得公之於世,其中有的觀點和看法純屬「一家之言」,並未經有關專家或團體認定,故而肯定有不足和錯誤在裡面,實望得到有識之士的指點和批評。
分析《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存在上述失誤的原因,這當中既有編纂出版過程中的過錯,也有藏書單位自身在著錄工作中的錯誤,還有人們對於書籍的認識上的欠缺等等。
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越來越認識到:古籍的編目是一項極為不易的工作,對書籍分類的認識,對書籍版本的鑒定,對書籍完整或殘缺的認定,對書籍卷數的認定等等,都需要不斷的發現和認識。有時候,一個長期困繞的難題或許會因為一個偶然的機遇而得以解決,而這個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比如,近些年來,隨著許多珍稀古籍的影印出版,就為一些單位對所藏古籍版本的重新鑒定和判斷提供了參照依據,前面所述河南省館的「御制詩三集」一書即是一例。
明代鄭樵在其《通志·校讎略》中曾對古人編目中的缺陷和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有「編次失書論」、「見名不見書論」、「闕書備於後世論」、「亡書出於後世論」、「亡書出於民間論」、「編書不明分類論」等等,這些缺陷和問題也反映出編目中的種種困難和編目之不易。清人孫從添在《藏書紀要》一書中有言:「藏書四庫,編目最難,非明於典籍者不能為之。」或可從《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對於河南省圖書館藏書著錄的幾處錯誤中窺見一斑。
C. 古籍如何歸類
目前常用的古籍分類法為四部分類法。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分類為例,主要類目如下:
1. 經部
總類
易類
書類
詩類
禮類
周禮 儀禮 禮記 三禮總義 通禮 雜禮書
樂類
春秋類
匯編 左傳 公羊傳 穀梁傳 春秋總義
孝經類
四書類
論語 孟子 大學 中庸 四書總義
群經總義類、小學類
匯編 訓詁 字書 韻書
2. 史部:
紀傳類
匯編 通代 斷代
編年類
通代 斷代
紀事本末類
通代 斷代
雜史類
詔令奏議類
詔令 奏議
傳記類
總傳 別傳 年譜 日記 家傳 宗譜 雜錄 貢舉 職官錄
史抄類
時令類
地理類
總志 方誌 雜志 山水志 專志 游記 外紀
職官類
官制 官箴 政紀
政書類
通制 典禮 邦計 軍政 法令 邦交 考工 科舉 公牘 檔冊 雜錄
目錄類
匯編 公藏 家藏 知見 地方藝文 雜錄
金石類
總類 金類 石類 玉類 陶類 錢幣 璽印
史評類
3.子部
總類
儒家類
兵家類
法家類
農家類(附獸醫)
醫家類
叢編 醫經 本草 診法 方論 針灸 養生 史傳
天文演算法類
天文 歷法 算書
術數類
數學 占候 相宅相墓 占卜 命書相書 陰陽五行 雜術
藝術類
書畫 畫譜 篆刻 樂譜 棋譜 雜技
譜錄類
叢編 器物 食譜 花草樹木 鳥獸蟲魚
雜家類
雜學雜說 雜考 雜記 雜品 雜纂
小說類
筆記 短篇 長篇
類書類
釋家類
大藏 譯經 撰疏
道家類
4.集部:
楚辭類
漢魏六朝別集類
唐五代別集類
宋別集類
金別集類
元別集類
明別集類
清別集類
總集類
叢編、通代、斷代、地方藝文、家集
詩文評類
詞類
叢編、別集、總集、詞話、詞譜、詞韻
曲類
諸宮調、雜劇、傳奇、散曲、俗曲、彈詞、寶卷、曲選、曲譜、曲律、曲韻、曲評、曲話、曲目
5.叢部
匯編叢書
地方叢書
家集叢書
自著叢書
D. 中國古代先秦時期典籍的目錄是什麼
中國古代先秦時期典籍的目錄是《周禮》、《周髀算經》、《竹書紀年》、《楚辭》、《莊子》、《春秋》及其三傳 、《爾雅》、《韓非子》、《鶡冠子》、《孝經》、《荀子》、《黃帝內經》、《易經》、《逸周書》、《儀禮》、《管子》、《公孫龍子》、《孔子家語》、《國語》、《老子》、《禮記》、《列子》、《論語》、《呂氏春秋》、《孟子》、《墨子》、《穆天子傳》、《山海經》、《商君書》、《尚書》、《申鑒》、《申子》、《慎子》、《詩經》、《孫子兵法》考古發掘的孫臏兵法《大戴禮記》、《晏子春秋》。
E.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簡介
凡是有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和藝術代表性並流傳較少的古籍,年代下限大專致斷屬至清代乾隆以及在此之後辛亥革命前有特殊價值的刻本、抄本、稿本、校本,都作為善本在收錄之列。編排方法基本按四部分類法排列,並增設叢書部,故分為經、史、子、集、叢書五部。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經部,叢書部和史部分別於1990年和1992年出版。著錄項目有書名(含卷數)、著者和著作方式、版本等。每部書均有編號,書末附藏書單位代號及檢索表,並另編書名、作者、版本、批校題跋者索引。
F. 哪裡有中國歷代古籍按時間分類的目錄詳細一點的。
據我所知,這種目錄還沒有編出來。因為古籍目錄太多了。
但可以把最早的幾本古籍目錄按時間排出來,比如《七略》、《藝文志》等
G. 看到古書的目錄常常用多少「卷」或者多少 「篇」。那麼篇和卷有什麼分別
從周、秦到漢,字大都寫在竹片木條上,竹片稱為簡,木條稱為牘。把若干簡、牘用牛皮繩子串起來,就是一「冊」。這種牛皮繩子稱為「韋」。「冊」這個字就是一個象形字,很象牛皮繩把竹木片串連起來。把書籍一冊一冊放在竹編的籮筐里,裝滿一筐的書叫做一「部」。在簡牘上寫字的同時,還把字寫在絲織品上,這種書稱為帛書。把這種寫了字的帛捲成筒形,有軸可以舒展,每一筒就叫「卷」。 古代的書籍的單位形式
H. 中國著名文獻古籍有哪些
我國古籍目錄數量多、種類多,內容極其豐富。如果從目錄編制的體例看,大致可分如下三種:
第一種,部類前後有小序,書名之下有解題。解題又叫敘錄或提要。它的作用是敘述作者生平,概括全書大旨,品題得失,考辨訛謬。這種既有序又有解題的目錄,不僅剖析學術流別,而且提要鉤玄、舉其大旨、「故雖書有亡失,而後之學者覽其目錄,猶可想見全書之本末」(朱彝尊《曝書亭全集》卷四十四),因此在學術上有很高的價值,歷來被學者們所推重。流傳至今的有宋代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清代官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這種解題目錄始於劉向的《別錄》和劉歆的《七略》,到宋代時已趨於成熟,《郡齋讀書志》與《直齋書錄解題》就是標志;而清代所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更加完善,成為解題目錄的集大成者。
第二種,部類前後有小序,書名之下無解題。這種目錄,價值在於小序。小序條辨流別,申明大道,敘列九流百家之學,使人得以由委溯源,考辨學術源流。流傳至今者,有《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
第三種,只記書名,無小序、解題。如宋代鄭樵《通志·藝文略》,清代張之洞《書目答問》,唐以下各史《經籍志》、《藝文志》,以及一些私人藏書目。鄭樵《通志·藝文略》的宗旨是:「類例分,則百家九流各有條理,雖亡而不能亡也。」「類例既分,學術自明,以其先後本末具在」(鄭樵《通志.校讎略》)。鄭樵反對每書之下必有解題,認為這是「泛釋無義」、「文繁無用」,主張從目錄的分類來體現學術源流的本末先後。他排斥目錄中的解題,未免失之偏頗,但他所編《藝文略》,分類之間剖析流別,秩然有序,確實體現了「類例既分,學術自明」這一原則。張之洞的《書目答問》「分別條流,慎擇約舉。視其性之所近,各就其部求之。……令其門徑秩然」(《書目答問》略例),其編排之法與鄭樵的原則相吻合。因而在只記書名的目錄當中,《通志·藝文略》和《書目答問》為人們所重視,具有一定的價值。
由此可見,考辨學術源流是我國目錄學的正宗及優良傳統。
此外,從目錄的形成及目錄的體制看,又可分為官修目錄、史志目錄、私人藏書目錄等三種。
第一種官修目錄,這種目錄是在國家藏書的基礎上編製成的。歷代封建統治者,在政權趨於鞏固、國家安定的情況下,往往著手整理文化典籍,當然也為了對人民實行思想統治。從漢代至清代,歷代王朝大都搜集天下遺書、編制全國性的綜合目錄。這種目錄由於是政府組織編修,因而無論人員的配備,還是書籍資料的搜集,都雄厚而充實,特點是書籍著錄完備,包羅宏富。如《群書四部錄》(唐開元初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但由於成於眾手,往往失於疏漏,這是一個缺點。
第二種史志目錄,這種目錄是歷代史官在修史時,根據同時期的國家藏書修成的。目的是記一代藏書之盛,把一個時代的學術文化情況作為歷史的一個方面記錄下來,和正史一同流傳。自從班固首創《漢書·藝文志》,開了正史中記載目錄的先例,歷代修史者相沿不絕。如《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明史·藝文志》等。從漢代到清代,史志目錄一直是我國目錄學發展史中一支重要的流派。可據以考見一代學術源流及典籍的存亡,在歷代官修目錄大部分佚失的情況下,同史書一同流傳下來的歷代史志目錄就更顯得珍貴了。
第三種私人藏書目錄,這種書目是以私人藏書為基礎編制的。限於各方面的力量,它不如官修目錄的完備、宏富,但它可以補官修目錄及史志目錄之闕,特別是私人所著的解題目錄,在補闕這一點上尤其重要,如《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這兩部目錄著錄的書籍,後來大多佚失;但由於這兩部目錄都有解題,因而「古書之不傳於今者,得藉是以求其崖略;其傳於今者,得藉是以辨其真偽,考核異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成為「考證之所必資」的重要目錄。
我國古代目錄的種類,如果從它的性質上看,也可以分為三種,即綜合目錄、專科目錄、特種目錄。
第一種綜合目錄最為常見,一般都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分類。歷代官修目錄、史志目錄、私人藏書目錄、通常都屬於綜合目錄。
第二種專科目錄是伴隨著科學文化的逐步發展,適應人們對某一學科進行不斷深入的研究的要求而產生的專業性目錄。我國最早的專科目錄是漢武帝時楊仆的《兵錄》。後來,與歷代學術的興盛相適應,產生了各種不同的專科目錄。漢魏以來,文學開始繁榮。晉初產生了荀勗的《雜撰文章家集敘》、摯虞的《文章志》。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開始盛行,由於我國有儒家獨尊的傳統,佛教仍被視為異端,佛經在目錄中沒有地位,這反而促使佛經目錄向專門化發展。晉代釋道安的《綜理眾經目錄》、齊梁間釋僧祐的《出三藏記集》,都有一定的價值。史籍目錄興起於唐代,金石學目錄源於宋代,時代愈晚,專科目錄愈多,也愈加專精。如清代朱彝尊的《經義考》、謝啟昆《小學考》,都是質量較高的好目錄。
第三種特種目錄是性質特別而又不限於一科的目錄。如叢書目錄,目前最完善而使用又方便的是上海圖書館一九五九年出版的《中國叢書綜錄》。禁書目錄,有陳乃乾所編《索引式的禁書總錄》。版本目錄,有清代錢曾《讀書敏求記》、邵懿辰《(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等。敦煌寫本目錄,有商務印書館編的《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是目前最好的敦煌遺書目錄。另外還有地方誌目錄、善本目錄、詞曲目錄、辨偽目錄等等。
如果我們熟悉並且掌握各種目錄的不同性質及其特點,在學習、研究、整理古代典籍的過程中,將會心中有數,目標明確,馳騁自如。
I. 怎樣為古書做目錄提要
)《四庫全簡明目錄》(廣西民族大學館藏)
20卷,清朝永瑢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本目錄不收存目書,只收四庫全書所收錄的
3461種書籍,據文淵閣所藏四庫全書著錄書名、卷數,以及撰著者的時代、姓名等,並刪減提要原
文,略述作書大意,文字簡明(圖片欽定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廣西民族大學館藏四庫全書簡明目
錄)。作為一般讀者來說,查檢《簡目》即可。
(3)《書目答問》(廣西民族大學館藏)
[清]張之洞撰,初刊於清光緒二年(1878)。此書是一部指導治學門徑的舉要書目,共列舉古
籍2200種左右。其中《四庫》書未有者十之三四,《四庫》雖有其書而校本、注本晚出者十之七
八。全書按經、史、子、集、叢(叢書目)五部、三十餘類編排。每部書先列書名,次注著者,再注
各種版本、卷數異同,並且對一些書籍加簡單的按語,指導人們讀哪些書,選擇什麼版本。它所標
明的版本都是經過斟酌的,以不缺少誤、習見常用的為主。
(4)《販書偶記》(廣西民族大學館藏)
近人孫殿起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圖片販書偶記)。《販書偶記》及《販書偶記續
編》是孫氏在經營古籍販賣事業幾十年中所見古籍的詳細記錄,絕大部分是清代的著作、同時兼收
少許明代人的著作,以及辛亥革命至抗戰前(止於1935年)的有關古代文化的著作。是一部清代以來
的著述總目,其作用相當於《四庫全書總目》的補編。其著錄項目,一般包括書名、卷數、作者姓
名、籍貫、刻版的年代等。《販書偶記》初刻於1936年,著者在初版刊印以後,又積得資料六千餘
條,並由他的助手雷夢水先生對這些資料進行了整理,於1980年以《販書偶記續編》名義出版。這
次重印,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一版《販書偶記》、1980年第一版《販書偶記續編》全二為
一,以《〈販書偶記〉附續編》的形式分為上下冊出版。書後附有《〈賬書偶記〉書名著者名四角
號碼綜合索引》。
(5)《續修四庫全書提要》
王雲五主持,台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出版。本書共13冊,收錄《四庫全書總目》未收的古籍提
要10070篇.尤重道藏、佛經的史傳與有關中國佛教史之著作、明人著作、一部分禁毀書,以及現
存海內外的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戲曲和《四庫全書》編纂以後的書籍等等。它收了經部書2384部,
史部書4443部,子部書2115部,集部書1128部。
(6)《古籍整理圖書目錄(1949—1991)》
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辦公室編,中華書局1992年出版。本書採用按年編排的方式收錄
了建國以來(1949年10月至1991年12月)我國(港、台除外)歷年來整理出版的古籍。圖書內容除文、
史、哲等之外.還收藏書畫藝術,以及醫書、農書、科技等方面的古籍,還酌收—部分已譯成漢文
的少數民族古籍。所收古籍大致包括辛亥革命以前的著作,辛亥革命以後對古籍整理加工的著作,
以及有關古籍的工具書。本書之末附有按四角號碼編排的書目索引,這樣,既可以了解古籍整理各
個階段的概況,又可通過索引查閱到每種古籍出版的年月。
1)《中國叢書綜錄》(廣西民族大學館藏)
上海圖書館編,中華書局1959-1962年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983年再版。全書收錄全國
41所主要圖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增至47所)所藏古籍叢書2797種,包括子目匯集古籍38891
種。全書共3冊。
第一冊「總目」,按匯編與類編進行編排。匯編分為雜纂、輯佚、郡邑、氏族、獨撰5類;類
編分為經、史、子、集4類。每一叢書,著錄叢書名、編輯者、版本、並詳細列出該叢書所含子
目。書後附有「全國主要圖書館收藏情況表」與「叢書書名索引」。
第二冊是「子目」,是子目分類索引,將該書中所收的全部古籍按經、史、子、集四部(下
再分若干類)分類編排,註明每一書的卷數、著者時代、著者姓名、所屬叢書等。可按類查出某部
古籍及收在哪些叢書中。
第三冊是「索引」,是子目書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按四角號碼順序編排,與第二冊配合使
用(圖片中國叢書綜錄書影)。
(2)《中國叢書練錄補正》
陽海清編撰,蔣孝達校訂,江蘇廣陵古箱刻印社1984年出版。本書對《綜錄》中各叢書的版
本、異名、子目作了很多補充和訂正工作,增錄了1958年以後重印、復印、影印,以及校點排印的
新版叢書。書後所附的「叢書異名索引」也很有參考價值(圖片中國叢書綜錄補正)。
(3)《中國叢書目錄及子目索引匯編》
施廷鏞主編,南京大學1982年印行。本書重在增補《中國叢書綜錄》所收或未收叢書,共977
種,其中包括一些西學叢書與台灣編印的叢書。全書分叢書目錄與子目索引兩部分。書前附「叢書
概述」,書後附「叢書書名索引」與「子目書名索引」。
(4)《中國叢書廣錄》
全書16開2369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該書是新出版的查古籍叢書的工具書。凡《中
國叢書綜錄》已收錄者,不再收錄,只收錄書名、版本或子目多寡不同者。該書不僅收目前實存的
叢書,也收歷史曾經存在、今為「存目」的叢書;既收原刻本、影印本,也收鉛印等整理本;既收
大陸地區出版的叢書,也收台港澳地區出版的叢書。該書上冊是總目,包括叢書分類簡目、叢書分
類詳目、叢書書名索引、叢書編纂者、校注者刊刻者索引;下冊是索引,包括子目分類索引、子目
書名索引、子目著者索引。該書與《中國叢書綜錄》相補充,反映了我國歷代的叢書出版情況(圖
片中國叢書廣錄書影)。
(5)《中國叢書綜錄續編》
本書是在我國著名圖書館學專家、目錄學家施廷鏞的遺著的基礎上,重新整理而成的。書中刪
除了與他書重復者,並又補充了許多叢書,包括不少港、台、日本等地的資料,現共計收錄1100餘
種。書後附《叢書備考》、《叢書書名索引》、《叢書著者索引》、《叢書子目書名索引》、《叢
書子目著者索引》、《叢書子目分類索引》。它的出版彌補了上海圖書館編《中國叢書綜錄》和陽
海清編《中國叢書廣錄》所收叢書的不足,並訂正了上述兩書著錄中的一些錯誤,是一本研究中國
歷史、文化和古籍的工具書。
(6)《叢書總目續編》
庄榮芳編,台北德浩書局1974年印行。是《中國叢書綜錄》第一冊「總目」的續編,收錄台灣
出版的叢書683種。可用來查考台灣1974年前叢書的出版情況和收藏情況。
此外,我國近代出版的三套大型古籍叢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和《叢書集成初編》
雖巳收錄在《中國叢書綜錄》里了,但它們都各自編有目錄,可供查檢。
(7)《叢書集成初編目錄》
商務印書館編,1935年出版,中華書局1983年重編。《叢書集成初編》,商務印書館自1935年
起編輯出版,匯集宋、元、明、清100部有價值的叢書,收書約4100種,原擬分訂4000冊,每冊一
號,計劃分四批出齊,後因抗日戰爭爆發而中斷出書,巳出版的3467冊,未出版的533冊。1982年3
月在北京召開的古籍整理出版規劃會議之後,中華書局決定將巳出版的重印。本目錄便是根據1935
年版重編的,共收書4l07鍾,按總類、哲學、宗教、社會科學、語文學、自然科學、應用科學、藝
術、文學、史地等10類編排。每種書均註明書名、編著考,所屆叢書、卷數、冊數。凡已出版各
書,書名前均冠以書號,並按書號順序排列;未出版各書,書名後均註明「未出」字樣。
3、古籍善本書目
(1)《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廣西民族大學館藏經部、叢部)
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編輯委員會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96年版。中國大型古籍目錄。該書
目編輯委員會編。該書目共著錄除台灣地區以外中國各省、市、自治區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物
保管委員會、大專院校和中等學校圖書館、科學院系統圖書館、名人紀念館和寺廟等781個單位的
藏書57500種,13萬部。凡是有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和藝術代表性並流傳較少的古籍,年代下
限大致斷到清代乾隆以及在此之後辛亥革命前有特殊價值的刻本、抄本、稿本、校本,都作為善本
在收錄之列。編排方法基本按四部分類法排列,並增設叢書部,故分為經、史、子、集、叢書五
部。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經部,叢書部和史部分別於1990年和1992年出版。著錄項目有書
名(含卷數)、著者和著作方式、版本等。每部書均有編號,書末附藏書單位代號及檢索表,並另
編書名、作者、版本、批校題跋者索引。收錄中國782家收藏單位所藏善本書57500種約13萬部。中
國現代最大的善本書目(圖片中國古籍善本書目1、中國古籍善本書目2)。
(2)《稿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書名索引》(上、中、下冊)
天津圖書館編,齊魯書社2003年04月第1版,2041頁(圖片稿本中國古籍善本書目書名索引)。
(3)《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全7冊)
線裝書局2005年出版。《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共收錄了善本書目6024種,對所選書目的著者、
版本、刻書年代、行款及刻書者,均依據相關館藏資料,做了詳細的介紹。編制了四角號索引。同
時考慮到多途徑檢索方便,還編制了書名四角號碼的筆畫字頭檢索和漢語拼音字頭檢索。凡收入該
書的書目,均標明了藏書單位,這些古籍善本書,分藏於中國各省、市、自治區圖書館、博物館、
文物保護委員會、高等院校、科學院系統圖書館;中等學校、文化館、寺廟等800餘家。一書在
手,中國古籍善本分布情況盡收眼底(圖片中國古籍善本總目)。
(4)《中國善本書提要》(廣西民族大學館藏)
王重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本書所錄善本書達4200餘種,包括北京圖書館、北京
大學圖書館和美國國會圖書館所藏的善本古籍。本書最突出的特點是著錄版本特徵內容齊備。以往
書錄,多隻錄書名、卷數、冊數、撰著校輯者人名、刻本堂名、年代等,本書則盡量錄齊各項特
征,除上述各項外,更詳記其版框尺寸、行款字數、殘存卷數、版藏處所、原書款識序跋、刻字鋪
號、刻工姓名等,凡有助於鑒定古籍刊刻年代之特徵者,都盡量錄入,以幫助讀者對版刻情況進行
判斷和對源流加以考訂。此外,本書對《四庫提要》、《明史藝文志》等書錄,頗多糾謬補闕之
功,因此是一部極有價值的善本書錄。本書基本上採用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而略加變
更。書後附有索引4種:「書名索引」、「撰校刊刻人名索引」、「刻工人名索引」、「到書鋪號
索引」(圖片中國善本書提要、中國善本書提要2)。
(5)《中國善本書提要補編》
本書是著名目錄版本學專家王重民先生《中國善本書提要》的續編。計有史部提要770餘篇 ,
涉及紀傳、編年 紀事本末、雜史、傳記、政書、地理、金石、目錄等九類;子部提要近 10篇。編
輯體例與「正編」基本一致。類目、書名、版本、冊數、撰者、序跋等清晰明白,具有很高的資料
價值,其中所收地方誌提要最多。全書目錄為:《補編》前言、編例、補編提要目錄、中國善本書
提要補編、後記、書名索引、撰校刊刻人名索引、刻工人名索引、刻書鋪號索引、正補編聯合索引
字頭筆書檢字表(圖片中國善本書提要補編)。
(6)《古籍版本題記索引》
羅偉國、胡平編,上海書店1991年出版。本書著錄有關古籍版本的書目、題跋、讀書志、書影
等102種。全書包括《書名索引》《著者索引》兩部分,均用四角號碼法排列。《書名索引》著錄
書名、編著者、版本和出處等4項。這里所謂的「出處」就是版本題記的出處。這部分索引提供給
讀者的就是什麼古籍有什麼人的題記,有多少題記。為了節省篇幅,引用書目都編制了代號,查閱
時可查檢《採用書目及其代號表》。書名代號是阿拉伯數字加方括弧,卷數是中文數字,頁碼是阿
拉伯數字,特殊者另外註明。《著者索引》著錄編著者姓名及其著作兩項。從中我們可以查檢到某
人著有哪些版本題記。本書對古籍的版本題記,收羅宏富,編排科學,為我們查檢善本右籍提供了
重要的資料線索。
禁毀書目(補遺)·清代禁書知見錄》
商務印書館1957年出版。《清代禁毀書目(補遺)》為清人姚覲元撰,鄧實補遺。姚氏收禁毀書
目4種,即《全毀書目》、《抽毀書目》、《禁書總目》、《違礙書目》,其中《抽毀書目》部分
在每書之下均說明抽毀原因.其餘三種都僅記書名和人名。鄧氏補遺三種,每書之下均說明禁毀之
故。姚氏四種,加上鄧氏的補遺,收錄清代禁毀書3100種151000餘部。《清代禁書知見錄》,孫殿
起輯。孫氏在北京開設通學齋書店,專售古舊書籍:他嫌姚氏所撰的幾種禁書目錄著錄簡賂,於是
在收書過程中遇見禁書,便洋記卷數、著者、刊刻年代,然後按書名筆畫順序排列編成此書。孫氏
還將一部分不見於禁書目錄而似在禁毀范圍的古書,作為外編附於書後。商務印書館將姚氏和孫氏
的禁書目錄(包括鄧實的補遺)合印在一起,並另編書名索引附後,檢索方便。
(2)《中國禁書大觀》
安平秋、章培恆主編,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出版發行。本書由《中國禁書簡史》、《中國禁
書解題》、《中國歷代禁書目錄》三部分組成。它們分別敘述了中國禁書的歷史,對220種禁書作
了舉例性的介紹,開列了一個從秦代到清末的全部禁書目錄。本書能使讀者對我國古代禁書總貌獲
得一個大致的了解,並對一些具體的禁書具有若干理解,特別是前兩部分具有較好的知識性和可讀
性。第三部分《中國歷代禁書目錄》把歷代禁書分為秦及漢初、晉至隋唐、宋元明、清代四個階段
排列,各書目均以書名筆畫順序排列。查檢時可與第一部分《中國禁書簡史》參照。
(3)《偽書通考》(上、下)
近人張心澄撰,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年三版修訂本。本書1939年初版時,辨書1059部,修訂本
增至1105部。張氏把明宋濂《諸子辨》、胡應鱗《四部正訛》及清姚際恆的《古今偽書考》三部書
拼合起來,分經、史、子、集、道藏、佛藏六部,以書名為綱,再徵引其他各書中有關的辨偽材料
匯編而成。張氏本人的意見,加括弧注以「澄按」字。每書題下所注的「偽」、「疑偽」、「非
偽」「誤認撰人」等,是編者對某部書真偽的結論。書末附有按四角號碼編排的「偽書通考書名及
著者索引」供查檢。書前有「總論」一篇,論述了辨偽的意義、偽書的產生、作偽的原因、偽書的
發現、辨偽的規律、辨偽的方法和條件等,值得一讀。
(4)《續偽書通考》
鄭良樹編撰,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出版。本書分上、中、下三冊。據著者在「凡例」中說:散
見學報、學術期刊之辨偽淪文,新刊古籍書前書後涉及辮偽之序跋等,已入古史辨而為新、舊版偽
書通考所未搜集者.皆盡可能悉為編入;各專書內涉及辨偽之章節,或著錄其書名、作者及主要之
結論,或略為裁剪編入。本書內容比較豐富,從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重要的辨偽資料
(5)《古書真偽及其年代》
梁啟超著,中華書局1955年出版。本書是根據梁啟超講課筆記整理而成的。全書分「總論」與
「分類」兩卷。「總論」共5章,論述辨偽及考證年代的必要、偽書的種類及作偽的來歷、辨偽學
的發達、辨別偽書及考證年代的方法、偽書的分別評價等;「分論」共6章,依次討論十三經的真
偽。書後附錄「子書五種」,討論《本草》、《素間》、《靈樞》、《甲乙經》、《陰符經》五部
書的真偽。
5、古籍地方誌目錄
(1)《中國地方誌聯合目錄》(廣西民族大學館藏)
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主編,中華書局1985年版。本目錄著錄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190
個公共、科研、大專院校圖書館、博物館、文史館、檔案館等所藏的地方誌8200餘種,收錄范圍包
括通志、府志、州志、廳志、縣志、鄉土志、里鎮志、衛志、所志、關志、島嶼志等。本書所收方
志的年代截止於1949年。本書的著錄項目包括書名、卷數、纂修者、版本、藏書單位和備注。書後
附有「書名索引」供查儉。本書是中國目前最完備的地方誌目錄(圖片中國地方誌聯合目錄)。
(2)《中國地方誌綜錄》
朱士嘉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58年增訂本。本書初版於1935年,解放後重行修訂,共著錄我國
41個主要圖書館所藏的地方誌7413種.用表格的方式依行政區劃排列。後附書名和人名索引供查
檢。
(3)《中國地方誌綜覽(1949—1987)》
來新夏主編,黃山書社1988年出版發行。本書是一部全國性地方誌資料的綜合匯編與著述。其
中「新志簡介」部分著錄了新編纂的地方誌119種。
(4)《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方誌目錄》
朱士嘉編,中華書局1989年出版。本書是編者40年代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工作期間編的,共著錄
中國方誌2939種。
(5)《日本見藏稀見中國地方誌書錄》
崔建英編,書目文獻出版社l 986年出版。本書著錄日本所藏方誌140種,其中除兩部是明代方
志的抄本外,其餘全部是清乾隆以前刻本,大多是第一代方誌和不同內容體系的始修忘,具有重要
的文獻價值。
(6)《中國古方誌考》
張國淦撰,中華書局1962年出版。本書所錄方誌,起自秦漢,止於元代,存佚皆錄,是一部古
代地方誌綜錄。每書的考證,除輯錄舊著的分析論斷外,編者的論述則附於按語之中。全書共考各
代方誌2271種,元以前的方誌可以說是收錄殆盡了。
(7)《台灣公藏方誌聯合目錄(增訂本)》
台灣「中央」圖書館特藏組編輯,台灣「中央」圖書館1981年發行。本書著錄台灣各學術文化
機關及黨政機構圖書館(室〕或檔案室所藏地方誌568部。
(8)《(嘉慶)廣西通志·藝文略》
(清)謝啟昆修。藝文略在該志第205~214卷,它收錄了後漢至清嘉慶間廣西地方文獻259
種,分上下兩編,上編錄廣西人著述,下編錄外省人有關廣西著述,可供查找廣西古代地方文獻之用。
(9)《廣西近代經籍志》
近人蒙啟鵬編纂。民國十六年(1928)出版,收嘉慶以來廣西地方文獻478部,分經史子集四
部編排,可續《廣西通志·藝文略》供檢索廣西近代人著述(清·嘉慶至民國十七年)之用。
(10)《廣西省著述目錄》
廣西統計局民國二十三年(1934)編印,收錄廣西籍或純廣西人團體論著、譯述、纂輯、箋
注,按杜威十進分類法分十大類編排,書末附作品分類、作品時代、作品分縣比較表,可作檢索民
國二十三年以前廣西地方著述之用。
(11)《廣西地方史志文獻聯合目錄》
廣西通志館、區圖書館、桂林圖書館合編。全套目錄分三部分。一是圖書資料部分:收錄了廣
西十個收藏地方文獻最多的大型圖書館(室)的地方文獻;二是地方誌部分:收錄現存解放前廣西
地方誌245種;三是報紙雜志部分:收錄區內外41個主要圖書館所藏1911—1949年廣西各地出版的
報紙296種,區內外38個大型圖書館所藏1898—1949年出版的廣西地方期刊和廣西籍人士在外地編
輯出版的期刊832種。該目錄是一部綜合性的解放前廣西地方文獻聯合目錄,是著錄廣西地方文獻
較完全的書目工具,可作了解廣西地方文獻收藏全貌和館際互借的主要工具。
(12)《廣西通志館史志圖書目錄》
該館編輯,1986年出版。本目錄分三部分:一是「廣西地方誌總目錄」;二是「館藏地方誌目
錄」(略):三是「館藏廣西地方文獻目錄」,部分介紹廣西通志館所藏解放前地方文獻541種,
期刊51種,族譜復印本12種,按廣西行政區劃編排,可了解廣西大部分地方文史文獻。
(13)《廣西通志館史志圖書目錄、廣西地方誌總目錄部分》
廣西通志館編,收錄區內外146個大、中、小型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縣(市)修志辦所
藏解放前廣西地方誌230種,按地方行政區域編排。
(14)《廣西地方誌提要》
廣西通志館編,1988年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書收錄1949以前廣西歷代纂修的通志、府、
州、廳、縣志、鄉土志、寺廟志250種,書末附《廣西方誌佚書目錄》.與別的廣西方誌書目相
比,本書有篇目和內容,作者簡介, 可供讀者了解每部志書概貌;有附錄佚志274種,據此研究者
可窺見歷史上廣西各地誌書編纂全貌:所收錄方誌雖多,但未錄館藏情況,檢索時需與《廣西地方
史志文獻聯合目錄》地方誌部分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