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
㈠ 國外資金在中國投資,資金該通過什麼方式進入
境外資金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進入中國市場:
一、外商直接投資的合法途徑。
二、利用我國經常項目可兌換進入中國市場。常見的方式有進出口價格虛報、預收貨款、延遲付匯造假、平行貸款、提前錯後及借用外債等。
除了企業,個人也通過個人外匯匯款,將資本項下的資金混入經常項目而流入境內,這種情況一度相當普遍,主要有三種情況:
(一)是境內居民將在外投資本金或收益以非貿易外匯形式匯入境內結匯;
(二)是境外投資者以本人或授權代理人的名義匯入款項,並以個人名義結匯;
(三)是外商投資企業境外投資總公司以個人捐贈款等名義將資金匯入境內外資企業的法人代表或董事會成員,並採取化整為零的方法結匯作為企業的流動資金。
三、以在華外資企業為通道。
(一)是通過在華建立投資性公司或生產型子公司及合資公司,或者以建設合資及獨資項目的名義,以企業注冊資本金或增資等形式,從境外收取外匯並辦理結匯。
(二)是通過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東貸款,即外商投資企業以股東貸款方式進行對外短期借款並結匯。
(三)是境內外資企業與境外關聯企業相互配合,以暫收應付款、預收貨款、延遲出口等方式,為境外資金入境提供便利。四、通過境內企業進行外匯貸款並結匯。
五、境內中外資銀行的自主資金調配。
六、資本市場渠道。
境內資本進行境外投資和境外融資有以下途徑:目前國內企業主要通過直接投資、境外借款及貿易信貸等手段,進行境外投資。
企業境外投資除採用貿易信貸預收貨款、延期付款方式外,還經常會選擇境外股權融資、境外債務融資和境外上市等形式進行外匯融資。
常用融資方式
(1)融資租賃
中小企業融資租賃是指出租方根據承租方對供貨商、租賃物的選擇,向供貨商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方使用,承租方在契約或者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分期支付租金的融資方式。
想要獲得中小企業融資租賃,企業本身的項目條件非常重要,因為融資租賃側重於考察項目未來的現金流量,因此,中小企業融資租賃的成功,主要關心租賃項目自身的效益,而不是企業的綜合效益。除此之外,企業的信用也很重要,和銀行放貸一樣,良好的信用是下一次借貸的基礎。
(2)銀行承兌匯票
中小企業融資雙方為了達成交易,可向銀行申請簽發銀行承兌匯票,銀行經審核同意後,正式受理銀行承兌契約,承兌銀行要在承兌匯票上簽上表明承兌字樣或簽章。這樣,經銀行承兌的匯票就稱為銀行承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具體說是銀行替買方擔保,賣方不必擔心收不到貨款,因為到期買方的擔保銀行一定會支付貨款。
銀行承兌匯票中小企業融資的好處在於企業可以實現短、頻、快中小企業融資,可以降低企業財務費用。
(3)不動產抵押
不動產抵押中小企業融資是目前市場上運用最多的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在進行不動產抵押中小企業融資上,企業一定要關注中國關於不動產抵押的法律規定,如《擔保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等,避免上當受騙。
(4)股權轉讓
股權轉讓中小企業融資是指中小企業通過轉讓公司部分股權而獲得資金,從而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中小企業進行股權出讓中小企業融資,實際是想引入新的合作者。吸引直接投資的過程。因此,股權出讓對對象的選擇必須十分慎重而周密,否則搞不好,企業會失去控制權而處於被動局面,建議企業家在進行股權轉讓之前,先咨詢公司法專業人士,並謹慎行事。
(5)提貨擔保
提貨擔保中小企業融資的優勢主要在於可以把握市場先機,減少企業資金占壓,改善現金流量。這種貿易中小企業融資適用於已在銀行開立信用證,進口貨物已到港口,但單據未到,急於辦理提貨的中小企業。進行提貨擔保中小企業融資企業一定要注意,一旦辦理了擔保提貨手續,無論收到的單據有無不符點,企業均不能提出拒付和拒絕承兌。
(6)國際市場開拓資金
這部分資金主要來源於中央外貿發展基金。中小企業如果想通過這個渠道來融資,要注意,市場開拓資金主要支持的內容是:境外展覽會、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軟體出口企業和各類產品認證、國際市場宣傳推介、開拓新興市場、培訓與研討會、境外投標等,對面向拉美、非洲、中東、東歐和東南亞等新興國際市場的拓展活動,優先支持。
(7)互聯網金融平台
相比其他的投資方式,互聯網金融平台對申請融資的企業進行資質審核、實地考察,篩選出具有投資價值的優質項目在投融界等投融資信息對接平台網站上向投資者公開;並提供在線投資的交易平台,實時為投資者生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借貸合同;監督企業的項目經營,管理風險保障金,確保投資者資金安全。愛投資創造的融資方式是讓專業的機構做專業的事。
一方面利用互聯網公開的優勢、開放性的優勢,同時結合傳統的金融機構在風險控制、信貸審核等等方面的專業度。作為一個投融資的平台,處在中間的結合的地位,兩邊是投資者和有融資需求的需求方,但是又和第三方的擔保機構進行密切合作。對用戶的投資進行專業性的擔保。同時還和像信用評級機構、資產管理機構合作,為用戶的投資信息提供全方面的解讀,以及對資產處置後續提供保障。
㈡ 中國哪些自貿區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目前,四大自貿區組織架構基本確定。上海、天津、廣東、福建都會設立省級工作領導小組,其中上海、天津都會設立自貿區管委會,統一管理幾個片區,廣東、福建則不會設立這樣的管委會,而是幾個片區分別設立管委會。
四個自貿區要在上海自貿區原來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創新措施。除了堅持制度創新、有效防控風險外,還要輻射帶動周邊並服務國家戰略,廣東自貿試驗區立足推動內地與港澳經濟深度合作,天津自貿試驗區立足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福建自貿試驗區立足於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上海自貿試驗區繼續在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以及法治環境規范等方面擔當「領頭羊」。
4月20日,國務院公布《關於印發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的通知》,正式公布新版負面清單。這個負面清單與上海的前兩版相比,進一步縮小了限制范圍,提升了自貿區的開放度和透明度。
新版負面清單劃分為15個門類、50個條目、122項特別管理措施。其中特別管理措施包括具體行業措施和適用於所有行業的水平措施。
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如果拿新版負面清單和2015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行比較,可以發現,自貿試驗區的負面清單取消或放寬了18個領域的限制,力度很大。總體而言,四個自貿試驗區的負面清單還是要更加開放。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霍建國表示,從新版負面清單來看,製造業和服務業均有新的開放內容。在自貿試驗區內,金融業的開放相對審慎,但一般製造業已經基本上全部放開。預計接下來外資在製造業、服務業的進入會有明顯增長。
雖然開放度和目標均相似,但四大自貿試驗區同時也各有側重:廣東自貿試驗區立足推動內地與港澳經濟深度合作,天津自貿試驗區立足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福建自貿試驗區立足於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上海自貿試驗區繼續在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以及法治環境規范等方面擔當「領頭羊」。
㈢ 今年政府工作的九項重點任務是
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是中國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根本立足點,是今年工作的重點。其中包括要著力擴大消費需求、不斷優化投資結構。
二、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要增加生產、保障供給;搞活流通、降低成本;加強監管、規范秩序。
三、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穩定發展農業生產,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村改革,認真搞好土地確權登記頒證。
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包括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五、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全面加強人才工作。
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推進醫葯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全面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繼續搞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七、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榮辱、講正氣、守誠信、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繼續推動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八、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具體包括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推動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深化價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快推進政府改革,加強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斗爭,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各項長期性、基礎性工作,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九、努力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保持對外貿易穩定發展;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實施「走出去」戰略;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區域合作。
㈣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5修訂 限制類34條 醫療機構限於合資合作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外商不能獨資
㈤ 哪裡可以了解到國家最新的產業政策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一、 產業政策的概念、構成與作用
(一)概念
產業政策是政府為了實現一定的經濟和社會目標而對產業的形成和發展進行干預的各種政策的總和。
干預包括規劃、引導、促進、調整、保護、扶持、限制等方面的含義。
產業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彌補市場缺陷,有效配置資源;保護幼小民族產業的成長;熨平經濟震盪;發揮後發優勢,增強適應能力。
(二)基本構成
產業政策包括產業組織政策、產業結構政策、產業技術政策和產業布局政策,以及其他對產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政策和法規。
各類產業政策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交叉,形成一個有機的政策體系。
(三)作用
☆是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抑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
☆制止部分行業盲目擴張
☆有效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
☆提升產業素質,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
二、近年來國家重大產業政策
(一) 目錄類
☆ 《關於調整進口設備稅收政策的通知》(國發[1997]37號)
☆ 《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國家計委令第6號,1997年12月31日) (已廢止)
☆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外經貿部令第7號,1997年12月31日) (已廢止)
☆《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國家經貿委、國家發展計劃委、外經貿部令第18號,2000年6月16日)(已廢止)
☆ 《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2000年修訂)》(國家發展計劃委、國家經貿委令第7號,2000年8月31日) (已廢止)
☆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4年修訂)》(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令第24號,2004年11月30日)
(二)限制淘汰類
☆ 《工商投資領域制止重復建設目錄》(第一批)(國家經貿委令第14號,1999年8月9日) (已廢止)
☆ 《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一批)(國家經貿委令第6號,1999年1月22日) (已廢止)
☆ 《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二批) (國家經貿委令第16號,1999年12月30日) (已廢止)
☆ 《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三批)(國家經貿委令第32號,2002年6月2日) (已廢止)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三)行業類
☆ 《摩托車生產准入管理辦法》(2002年11月30日,原國家經貿委令第43號)
☆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2004年5月21日,國家發改委令第8號)
☆ 《鋼鐵產業發展政策》(2005年7月8日,國家發改委令第35號)
☆ 出台了水泥、電解鋁、焦炭、電石、鐵合金、煤炭、銅冶煉、鎢錫銻等行業產業政策
☆ 出台了電石、鐵合金、焦化、電解金屬錳、銅冶煉等行業的准入條件。
(四)當前國家政策關注的熱點
1、西部大開發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若干意見》(國發[2004]6號,2004年3月11日)
☆ 《重慶市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渝委發[2001]26號,2001年9月)
第一條:就是對設立在我市的屬於國家鼓勵類產業的各種經濟成份的內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從2001年至2010年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2、非公經濟發展
《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3號,2005年2月19日)
☆放寬非公有制經濟市場准入
☆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財稅金融支持
☆完善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社會服務
☆維護非公有制企業和職工的合法利益
☆引導非公有制企業提高自身素質
☆改進政府對非公有制企業的監管
☆加強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指導和政策協調
3、循環經濟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22號,2005年7月2日)
☆發展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 要目標
☆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工作和重點環節
☆加強對循環經濟發展的宏觀指導
☆加快循環經濟技術開發和標准體系建設
☆建立和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機制
☆堅持依法推進循環經濟發展
☆加強對發展循環經濟工作的組織和領導
國家發改委出台了《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指導目錄》(發改能源[2005]2517號,2005年11月29日)
提出了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和水能等六個領域的88項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和系統設備/裝備製造項目
對於《目錄》中具備規模化推廣利用的項目,國務院相關部門將制定和完善技術研發、項目示範、財政稅收、產品價格、市場銷售和進出口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4、產業結構調整
《國務院關於發布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決定》(國發[2005]40號文,2005年12月2日)
國家發改委配套出台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發改委令第40號)
成為我國「十一五」時期產業結構調整一個綱領性文件。
。 《暫行規定》和《指導目錄》的出台實施,原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發布的《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2000年修訂)》、原國家經貿委的《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和《工商投資領域制止重復建設目錄(第一批)》同時廢止。
對依據《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2000年修訂)》執行的有關優惠政策,調整為依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目錄執行。
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及稅收政策等執行國家有關外商投資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即仍然依據《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4年修訂)》。
《規定》和《目錄》的主要特點
☆政策的基本定位
《暫行規定》和《指導目錄》是第一個專門指導產業結構調整的系統性、綱領性、綜合性的文件,是政府管理投資項目,制定和實施財稅、信貸、土地、進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據,也是企業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指南。
☆政策的形式
《暫行規定》:明確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基本原則,提出農業、基礎設施、先進製造業、高技術產業、服務業、節能降耗、產業組織、產業布局八個方面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法規性文件
《指導目錄》:列舉26個行業鼓勵、限制和淘汰的領域。——部門規章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政策的調整完善
《暫行規定》對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發揮著規范性的指導作用,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政策導向;
《指導目錄》要根據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產業發展趨勢和市場變化情況等,每年進行調整和完善;財稅、信貸、土地、進出口等相關政策要加強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各地及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機制。
☆關於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和原則
目標: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一、二、三次產業健康協調發展,逐步形成農業為基礎、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原則:
堅持市場調節和政府引導相結合、以自主創新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產業協調健康發展
☆關於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
(1)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主要任務:加快農業科技進步,加強農業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發展方向和重點:穩定發展糧食生產、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和轉變農業增長方式。
(2) 加強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
能源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發展,優化能源結構,構築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
發展方向和重點:有序發展電力、調整發展煤炭、加快發展石油天然氣、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任務:
以擴大網路為重點,形成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實現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管道等運輸方式優勢互補,相互銜接,發揮組合效率和整體優勢。
發展的方向和重點:
加快發展鐵路運輸、進一步完善公路網、積極發展水運、優化民用機場布局。
(3)以振興裝備製造業為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發揮其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
裝備製造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依託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提高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水平,努力突破核心技術,提高研發設計、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製造和系統集成的整體水平。
重點領域主要包括:
大型高效清潔發電裝備、超高壓輸變電設備、大型乙烯成套設備、大型煤化工成套設備、大型冶金設備、煤礦綜合採掘設備、大型船舶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環保及資源綜合利用裝備以及數控機床。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加快原材料工業產業升級
原材料工業主要問題:
產能過剩和資源與環境壓力大,產業集中度低,產品結構和生產布局不合理。
原材料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根據能源、資源條件和環境容量,著力調整原材料工業的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產業布局,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4)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進一步增強高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
主要任務:要按照產業聚集、規模化發展和擴大國際合作的要求,加快促進高技術產業從加工裝配為主向自主研發製造延伸。
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大幅度提升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生物產業跨越式發展、加快發展民用航空、航天產業、積極發展新材料產業。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5)提高服務業比重,優化服務業結構,促進服務業全面快速發展
要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的方向,加強分類指導和有效監管,創新、完善體制和機制,培育大型服務企業集團,增加服務品種,提高服務水平。
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傳統服務業和需求潛力大的服務業。
(6)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增長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堅持開發與節約並重、節約優先的方針,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大力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方式。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7)優化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區域產業布局
產業組織結構:要提高企業規模經濟水平和產業集中度,推動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形成分工協作關系,提高生產專業化水平,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配置,引導產業集群化發展。
產業區域布局:要從區域發展的總體戰略布局出發,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實行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等有區別的區域產業布局。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8)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國內產業結構升級
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關於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指導目錄》共1128條,其中鼓勵類539條,佔47.78%;限制類190條,佔16.85%;淘汰類399條,佔35.37%。
(1)鼓勵類及其配套政策措施
鼓勵類主要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採取政策措施予以鼓勵和支持的關鍵技術、裝備及產品。
政策措施:審批、核准或備案、提供信貸支持、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對國產設備實行抵扣40%企業所得稅政策。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2)限制類及其配套政策措施
限制類主要是工藝技術落後,不符合行業准入條件和有關規定,不利於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生產能力、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
政策措施:禁止投資、不得提供信貸支持、不得辦理有關手續、現有生產能力允許改造升級,實行分類指導。
(3)淘汰類及其配套政策措施
淘汰類主要是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需要淘汰的落後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
政策措施:禁止投資;停止、收回貸款;責令停產或予以關閉。
☆ 國務院《決定》的要求
產業結構調整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部門之間以及企業等各有關方面共同努力,協調配合才能取得實效。因此,各地正在開展具體的貫徹落實工作。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5. 產能過剩
2006年3月12日,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加快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通知》(國發[2006]11號)
指出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出了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總體要求和4項原則,以及推進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8條重點措施。
《關於加快焦化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的通知》(2006年3月22日,發改產業[2006]328號);
《關於推進鐵合金行業加快結構調整的通知》(2006年4月5日,發改產業[2006]567號);
《關於加快煤炭行業結構調整應對產能過剩的指導意見》(2006年4月10日,發改運行[2006]593號);
《關於加快鋁工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的通知》(2006年4月11日,發改運行[2006]589號);
第一部分:產業政策
《關於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2006年4月13日,發改運行[2006]609號);
《關於加快電力工業結構調整,促進健康有序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2006年4月18日,發改能源[2006]661號);
《關於加快電石行業結構調整有關意見的通知》(2006年4月21日,發改產業[2006]699號);
《關於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若干意見的通知》(2006年4月29日,發改運行[2006]762號)。
㈥ 新常態下看醫療器械行業的三大變革是中國醫葯報哪一期文章
1.轉型升級 路清晰步堅實
2015年,醫械行業優化升級的步伐堅實,一批規模小、低水平重復的企業退出了歷史舞台,而政府的簡政放權,助力了一批優勢企業輕裝上陣,通過自主創新和資本運作,拓展產品結構、營銷渠道,並布局大健康產業。
在
此過程中,魚躍醫療完成了對萬東醫療和上械集團的並購,使產品線從家用醫械拓展到醫用設備、耗材、中醫器械及手術器械等眾多領域。12月16日,新華醫療
宣布擬出資5000萬元與上海金浦健服等設立投資基金,用於投資醫療健康等現代服務產業。近年來,新華醫療准確踏上「民營」、「基層」等醫改節奏,走出血
透業務持續布局,醫療服務領域不斷整合,新產品研發創新的發展路線,保持較高的營收增速。在與進口品牌的角逐中,東軟集團突出重圍,將大型醫療設備賣到美
國、德國、俄羅斯等109個國家的9000多家醫院。而曾經是「局外人」的海爾、海信等眾多企業因看好醫療器械這塊「寶地」,紛至沓來。
記
者從中國醫葯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獲悉最新數據:2015年1~11月,我國醫械進出口額345.89億美元,同比增長7.7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
3.4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190.77億美元,同比增長5.84%,增速高於上年同期2.43%;進口額155.12億美元,同比增長
10.1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74%。可以看出,國產醫械產品進一步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同時國內市場對進口產品的依賴度有所降低。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會長、新華醫療董事長趙毅新告訴記者:「醫療器械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行業持續向好,整體銷售收入同比增幅在14%左右。」
東軟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積仁表示:「國產品牌面臨的最大困難是醫院的接受度。值得自豪的是,通過國內企業的努力,這種情況已經有很大改觀。」在劉積仁看來,未來在現代服務業中最有發展前景的是大醫療產業。
2.政策給力 創新喜迎重要節點
2015
年,創新發展的號角響徹四方。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中國製造2025》,其中有大量內容與醫療器械
行業直接相關。《〈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2015版)》指出,重點突破高性能醫療器械等10大戰略產業。科技部出台的《國家重點研發計
劃試點專項2016年度第一批項目》,涉及「幹細胞及轉化研究」、「數字診療裝備研發」等6個試點專項。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聯合發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
錄(2015年修訂)》,列出鼓勵外商投資類目錄,涉及醫療器械的有全自動生化監測設備、五分類血液細胞分析儀、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高通量基因測
序系統製造等;以及禁止外商投資產業目錄,與葯械相關的有人體幹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應用等。《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
建議》更是釋放出事關醫療器械未來發展的諸多利好,高性能醫療器械被列為重點促進的十大產業之一。
為鼓勵國產醫療設備發展應用,工信部與國
家衛生計生委簽署了共同推進國產醫療設備發展應用合作協議。國家衛計委公布了兩批優秀國產醫療設備產品遴選結果,包括符合基層需要的台式B超、X線機和全
自動生化分析儀3種產品;以磁共振(MRI)設備、計算機斷層掃描(CT)設備、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等7種產品。
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改革葯
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拉開葯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的大幕。對於這項促進醫療器械創新發展,使產品安全性、有效性、質量可控性與國際標准進一步接
軌,提高葯械審評審批質量的重大舉措,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高度重視,成立葯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全力推進各項改革,並取得了初步進展。
12月17日,經國務院同意,葯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為深化改革保駕護航。
據統計,2015年國家總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公示了8期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申請審查結果,共有29項創新產品進入特別審批「綠色通道」,涉及基因檢測、血管支架、組織工程產品、手術機器人定位系統等。
在
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普門科技憑借「中國人體表難癒合創面發生新特徵與防治的創新理論與關鍵措施研究」斬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成為我國
醫療器械產業中首個榮獲該獎項的企業。同時,「微創介入與植入醫療器械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平台」等5項醫療器械相關技術、3家醫療器械企業榮獲國家科技進步
二等獎。
針對醫療器械科技創新,趙毅新表示:「順應精準醫療需求,未來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即以高科技為核心的產品將成為行業關注和投資的熱點,例如體外診斷、人工器官、3D列印、可穿戴設備、手術機器人等。」
清華大學技術轉移研究院總工程師盧愛麗表示,從「十三五」規劃相關建議中看出,社保、健康、養老、生育四大領域的深入改革,分級診療、醫改等的推進,基層市場的放量和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技術的創新升級等,將釋放出巨大的國內市場,為國產醫療器械再增長創造機遇。
國
家總局醫療器械注冊司司長王者雄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近些年,醫療器械領域創新非常活躍。國務院大力推進相關創新工作,國家總局高度重視和鼓勵醫療
器械創新活動,於2014年發布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這一程序是在確保上市產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針對創新產品給予的特別審批渠道。國家總局醫療器
械技術審評中心專門設立了創新醫療器械審查辦公室,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對創新申請進行審查。相關部門按照「早期介入、專人負責、科學審批」的原則,加強與申
請人在研發環節的溝通和交流,使企業少走彎路。該特別審批程序得到業界的廣泛支持和好評。未來要通過切實有效的政策扶持,激發企業自主創新的熱情,增強國
產品牌的競爭力。
3.最嚴監管 築牢從實驗室到醫院的安全防線
2015年,醫療器械法規制度給產業帶來了顯著影響——法規的威懾力加強,制度的籬笆在扎緊。一切工作的目的都在於用最嚴格的監管手段為行業發展、百姓用械築牢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線。
國
家總局在2015年陸續發布、實施了《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無菌、植入物和體外診斷試劑等產品的生產質量管理規
范》、《葯品、醫療器械產品注冊收費標准》、《葯品醫療器械飛行檢查辦法》、《醫療器械分類規則》、《醫療器械經營企業分類分級監督管理規定》、《醫療器
械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醫療器械通用名稱命名規則》等法規文件,填補了過往在使用環節管理規范等方面的空白。自此,我國醫療器械全過程監管的所有重
要環節均有法可依,意味著全程監管模式確立。全年發布醫療器械標准90項。國家總局成立了醫療器械分類技術委員會,將改革醫療器械分類目錄框架,動態調整
醫療器械分類目錄。
2015年,全國醫療器械監管系統緊鑼密鼓地開展了檢驗檢測、飛行檢查、執法辦案等工作。五整治「回頭看」,體外診斷試
劑、注射用透明質酸鈉凝膠、裝飾性彩色平光隱形眼鏡、避孕套等產品專項治理,查辦一批大案要案,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彰顯了醫療器械安全監管工作的正能
量。同時,進一步規范召回信息發布行為和暢通公眾獲得召回信息的渠道。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國家總局數據系統發布185條醫療器械召回信息,是
2014年的兩倍多。國家總局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優秀高級檢查員進行了系統培訓。
針對醫療器械監督抽驗工作,國家總局醫療器械監管司副司長孫
磊在2015中國葯品質量年會上強調指出,實現最嚴格監管,必須用好抽驗手段,強化監督抽驗的震懾性,強化抽驗結果和質量分析的深度,強化抽驗數據和質量
分析結果對監管其他環節工作的引導性,逐步推進抽驗與其他環節的有效銜接。醫療器械抽驗模式邊研究邊完善是未來幾年抽驗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需要樹立新思維,市場主體要立足創新尋找新的增長點,監管主體需要立足改革,出台科學合理的政策法規,切實促進本土企業健康持續發展。」趙毅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