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記述目錄
Ⅰ 利瑪竇中國札記的目錄
中譯者序言
英譯者序言
金尼閣致讀者
第一卷
第一章 關於耶穌會所從事的中國傳教事業——撰寫本卷的理由及其方法l
第二章 關於中華帝國的名稱、位置和版圖
第三章 中華帝國的富饒及其物產
第四章 關於中國人的機械工藝
第五章 關於中國人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及學位的運用
第六章 中國的政府機構
第七章 關於中國的某些習俗
第八章 關於服裝和其他習慣以及奇鳳異俗
第九章 關於某些迷信的以及其他方面的禮節
第十章 中國人的各種宗教派別
第十一章 撒拉遜人、猶太人和基督教的教義存中國出問的誅芻
第二卷
第一章 聖沙勿略努力要進入中國,但未成功
第二章 耶穌會士再度嘗試遠征中國
第三章 年傳教士三度被允許進入中國,但未能建立居留點
第四章 傳教士被邀赴肇慶,他們在這里修建房屋並開辟一個中心
第五章 傳教士開始向中國人傳布基督教
第六章 羅明堅神父退場,利瑪竇神父擺脫了一項嚴重的指責。他以自己的數學知識震懾了中國人
第七章 派向中國皇帝的西班牙使團
第八章 另外兩位傳教士獲允來中國。訪問浙江
第九章 神父們喪失了他們的新住所。羅明堅神父作廣西省之行
第十章 監督返回澳門。困惱的傳教士洗清了另一樁嚴重的指責
第十一章 羅明堅神父留在澳門。孟三德神父回到肇慶。另一場事件爆發了
第十二章 羅明堅神父去羅馬安排教皇的使節。麥安東神父去肇慶。廣東發生了新的困難
第十三章 在肇慶播下了未來的豐收
第十四章 在肇慶的最後努力和傳教士被逐
第三卷
第一章 傳教團又恢復了,在韶州的新居留點
第二章 范禮安神父鞏固了傳教團
第三章 瞿太素
第四章 在韶州的最初努力
第五章 麥安東神父之死
第六章 南雄的信教者
第七章 夜晚的強盜
第八章 石方西神父逝世
第九章 利瑪竇神父抵達皇都南京
第十章 利瑪竇神父被驅逐出南京
第十一章 在南昌開辟了傳教事業
第十二章 皇家的親屬
第十三章 在南昌的永久基地
第十四章 韶州又發生了麻煩
第四卷
第一章 回到南京
第二章 從南京到北京
第三章 在北京的失敗
第四章 陸路去南京的旅程
第五章 數學和皈依者
第六章 南京的領袖人物們交結利瑪竇神父
第七章 利瑪竇神父和一位拜偶像的和尚辯論
第八章 南京傳教會的房舍
第九章 南京最初一批新信徒受洗
第十章 他們再度啟程去北京
第十一章 在天津入獄
第十二章 奉旨出獄到北京去
第十三章 他們在北京失去了自由
第十四章 朝廷批准了北京的傳教會
第十五章 兩位引人注目的歸信者
第十六章 偶像崇拜者自己遭到失敗
第十七章 在韶州的莊稼開始成熟了l
第十八章 更暗淡的韶州歲月
第十九章 在南京的進展
第二十章 澳門神學院院長被指定參加中國傳教團
第五卷
第一章 中國成為利瑪竇神父主持下的獨立傳教區
第二章 利瑪竇神父的中文著作
第三章 幾位著名的士大夫信徒及共著作
第四章 基督教在南昌
第五章 韶州的光明和陰影
第六章 瞿太素終於皈依了基督
第七章 歐幾理德的第一次中文版
第八章 中國傳教團的奠基人在澳門逝世
第九章 黃明沙修士成為所謂廣州叛亂的受害者l
第十章 神話式的資助叛亂——傳教士洗清了誣告
第十一章 契丹與中國——一位耶穌會兄弟的不平凡的遠游
第十二章 契丹與中國被證明是同一個國家
第十三章 鄂本篤修士在中國逝世
第十四章 南昌的迫害——蘇如望神父逝世
第十五章 迫害加強了南昌的傳教
第十六章 中國的第一個聖母會
第十七章 教會在南京成長起來
第十八章 郭居靜神父和徐保祿在上海
第十九章 從韶州到澳門的離奇的旅行
第二十章 利瑪竇神父之死
第二十一章 利瑪竇墓——中國皇帝的賜地
附錄
1978年法文版序言(史若瑟)
索引
Ⅱ 國內50部經典紀錄片——翻閱中國50年思想相冊的目錄
《英雄的信陽人民》:紀錄片開山之作
《收租院》:影像紀錄的歷史與藝術
《沙漠散記》:草原文化的最初影像記錄
《絲綢之路》:電視紀錄,在大漠古道上牽手
《雕塑家劉煥章》:「教化與指導」的代表作
《話說長江》:為母親河的第一次歌唱
《西藏的誘惑》:西藏的氣息與虔誠的行走
《流浪北京》:一種生活狀態和心態的復述
《望長城》:中國紀錄片發展的里程碑
《沙與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紀錄片
《方榮翔》:時代人物的同期聲
《最後的山神》:一個民族的心靈詮釋
《回到鳳凰橋》:女性視角與女性關注
《回家》:從生活之所到精神家園
《半世紀的鄉戀》:慰安婦,無處安放的心靈
《遠山》:底層人生真實力量
《遠去的村莊》:小村莊里的二元對立
《八廓南街16號》:藏地生活與藏地紀錄
《周恩來外交風雲》:鴻篇細語打造精品
《三節草》:最後的土司夫人
《泰福祥日記》:中國經濟改革日記的一頁
《最後的馬幫》:馬幫的精神與見證
《一個艾滋病毒感染者》:感染艾滋病毒:生存,還是死亡
《海選》:大官村裡的正在進行時
《北京的風很大》:鏡頭時代到來的預言
《老頭》:長在牆根下的孤獨與溫暖
《不快樂的不止一個》:不快樂的不止一家
《遠山的瑤歌》:站在詩意與資源的中間
《雪落伊犁》:簡單的溫暖和幸福
《下山》:草原深處的愛與承載
《厚街》:秩序與生存
《緣起》:記錄導演的行走哲學
《平衡》:失衡與制衡,從高原走向心靈
《張博士》:與時間較勁的人
《俺爹俺娘》:模糊淚眼中最清晰的愛
《駝殤》:大漠中的深情與信仰
《姐妹》:一個時代光與景中的背影
《鄺丹的秘密》:舒展的掙扎
《記憶的傷痕》:記住歷史,告訴未來
《幼兒園》:碎片、網及茉莉花
《夢游》:遊走於噩夢與現實之間
《故宮》:記錄歷史不必華服濃妝
《見證南京大屠殺》:歷史事件的再現與批判
《森林之歌》:讓遙遠如此貼近心靈
《水問》:一滴水的命運之旅
《長安街》:一條街與一個國家的記憶
《澳門十年》:真人、真事、真情映照下的盛世蓮花
《劫後》:在廢墟中尋找希望
《小人國》:孩子·教育·人生
《最後的代課教師》:聚焦社會轉型期的傷痛
Ⅲ 記載中國歷史的書都有什麼
1、《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書
Ⅳ 中國散文的目錄
文化復興與經典重溫(代序)
第一章 中國文學的深層智慧:先秦諸子之文
一、天人合一:秩序建構中的生命智慧
二、圓融中和:秩序建構中的藝術精神
第二章 中國敘事學的原點:先秦史家之文
一、先秦歷史敘事文本的存在樣態
二、先秦歷史敘事的策略及其能力
第三章 務實切用的經世文章:漢代論說文及其流變
一、漢代論說文之興革
二、西漢鴻文:謀臣的嘉言讜論
第四章 以人為本位的史傳文學:《史記》
一、以人系史:司馬遷超越歷史的人本視野
二、傳記人物:司馬遷塑造形象的如椽巨筆
第五章 傾訴與批判:兩漢敘事抒情散文
一、「辭氣紛紜」的西漢書信文
二、東漢抒情敘事之文的低落與新變
三、碑文、游記的成熟:嘆生悲與繪景留史
第六章 苦難中的清峻超脫:魏晉南北朝散文綜述
一、沉默與旁發之六朝散文
二、從「文學蓬轉」到「志深筆長」的建安散文
三、正始名士與「竹林七賢」之文
四、文章中興與超然情趣之兩晉散文
五、多元化的南北朝散文
第七章 文學審美的自學:六朝駢文及其流變
一、六朝駢文的審美藝術特徵
二、駢文產生的時代背景
三、駢文文體的發生與演變
四、六朝駢文的評價
第八章 文以明道的現實情懷(一)唐代韓柳之文與其他散文名家
一、隋唐五代散文概述
二、韓、柳古文的歷史文化定位
三、韓、柳古文的新觀點
四、韓、柳散文的文體的變革與創新
第九章 泥塘里的光彩和鋒芒:晚唐小品文
一、晚唐世情與文風
二、晚唐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三、晚唐小品文的總體特點及其成就
第十章 文以明道的現實情懷(二):宋代歐蘇之文與其他散文名家
一、宋代散文概述
二、宋代散文的歷史定位
三、歐陽修與新古文運動
四、歐蘇散文的藝術成就
第十一章 從文必秦漢到文宗唐宋:明代的復古文風
一、復古文風的興起
二、復古文風面面觀
三、復古文風的成敗與影響
第十二章 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晚明小品文
一、晚明小品文的興起
二、晚明小品文的代表
三、豐富多彩的晚明小品文
第十三章 明清易代文人的苦與痛:學人之文與文人之文
一、學人之文
二、文人之文
第十四章 清代文壇之正統:桐城派散文及其流變
一、桐城派形成的政治及文化思想背景
二、戴名世與桐城三祖
三、桐城派的流變
第十五章 散文的鑒賞與教學
一、散文思想理趣的鑒賞與教學
二、散文藝術形式的鑒賞與教學
後記
Ⅳ 紅星照耀中國目錄的頁碼
《紅星照耀中國》(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和周恩來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具體內容:
第一章 探尋紅色中國 講述作者對紅色世界的好奇,開始深入蘇維埃紅區的冒險,去探究蘇維埃共和國、紅軍、共產黨的秘密。並且講述了張學良和楊虎成與共產黨達成一致搞日協議的原因和經過。
第二章 去紅都的道路 講述在進入紅區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經歷,並講述了國民黨通過「民團」這一組織對地方的統治和鎮壓政策。介紹了周恩來及賀龍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們獨特的個人魅力。介紹了許多年輕的紅軍戰士們因為被剝削被壓迫的命運而參加紅軍、熱愛紅軍的故事。
第三章:斯諾終於見到了毛澤東,介紹了很多他了解到的毛澤東的事跡,包括他的傳奇、他的妻子、他的影響力、平時的生活包括日常的伙食等等,特別說明了他的性格:復雜、有趣、天生精明、精力過人、自尊心極強。接著介紹了毛澤東對一些國際人物的看法,包括麥克唐納、羅斯福,還有他的學習:關於印度、關於哲學、關於宗教觀等等。接下來斯諾將要介紹了共產黨的基本論點:「對外不實行反帝政策,對內不實行土地革命,中國的民族獨立和民主政治是無法實現的」,然後介紹了共產黨當時的基本政策: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並與毛澤東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大量的探討。
第四章:主要記述了他采訪毛澤東的情況。通過與毛澤東的幾個晚上的談話,他了解到了毛澤東的生平,先是他的早年經歷:如何出生、童年時的生活、他父母親對他的教育,他如何反抗他的父親,他如何讀「禁書」、如何幹活等等,然後介紹了一件影響他一生的事情:長沙人民因為飢荒起來反抗和被鎮壓的故事。接下來介紹了毛澤東早期的思想來源、如何從軍、如何進入湖南師范學校、北平工作。然後介紹他投身政治的政治活動:主筆《湘江評論》、創辦文化書社、反對軍閥、組織工人等等,尤其他如何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第五章:記述的是長征的情況。一開始斯諾簡要交代了長征起因,包括蔣介石如何組織第五次圍剿、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如何失敗、紅軍如何為了保存有生力量而撤出江西根據地等等。然後介紹了長征的艱苦卓絕:如何突破敵人四道防線、如何遭受嚴重損失、如何改變戰術輕裝上陣,重點描繪了紅軍是如何在大渡河克服重重困難而突破險阻、創造奇跡的。
第六章:記述劉志丹的早期經歷、如何建立了陝北紅軍以及如何被冤枉的,從中可以看出劉志丹嫉惡如仇的性格和較為激進的革命路線。接下來斯諾記述了中國西北老百姓的苦難,這包括缺乏飢荒的有效賑濟手段導致人民大量餓死和以及人民的歷代反抗經歷,這解釋了西北蘇維埃運動興起的原因。接下來,斯諾記述了西北蘇維埃運動的若干舉措,這包括取消租稅、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窮人、給窮人提供貸款、合作化運動、婦女婚姻自主權、普及教育、貨幣改革等等。
第七章:講述了普通農民對紅軍的擁護,對蘇區工業的繁榮以及蘇區工人身上具有的樂觀活潑的社會主義工業精神
第八章:講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紅軍內部,了解他們年輕、精神飽滿、訓練嚴格、紀律嚴明、裝備出色、政治覺悟高,才使得他們成為鐵打的軍隊。並且講述了促使司令員彭德懷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慘童年經歷,以及他獨特的個人魅力。紅軍採用游擊戰術的原因和策略。紅軍戰士健康豐富的生活。
第九章:共產黨軍事領導人徐海東的人生歷程以及中國殘酷的階級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殺戮和苦難。講述共產黨團結回族人民抵抗壓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講述紅色中國的少年們耐心、勤勞、聰明、努力學習,代表著中國的希望,講述共產黨為建立統一戰線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領導人朱德極其傑出的領導才能和個人魅力
第十一章:講述了在敵人封鎖下的保安地區,紅軍豐富多彩的生活。講述了俄國對於紅色中國的影響以及德國顧問李德指揮作戰時出現的失誤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詳細記述了「西安事變」的具體經過、結果,以及對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積極影響。並分析了中國社會革命運動的復雜社會背景、面臨挑戰及其終將取得勝利的原因。
Ⅵ 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的簡要目錄
第一卷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七十年
第一章 在土地革命戰爭中誕生和成長
第二章 抗日戰爭的主力軍
第三章 奪取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
第四章 保衛新生政權和合成軍隊建設起步
第五章 抗美援朝,保家為國
第六章 向建設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邁進
第七章 軍隊建設在曲折中發展
第八章 在「文化大革命」中艱難前進
第九章 開創軍隊建設新局面
第二卷
中國人民解放軍七十年大事記
第三卷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
第一章 中國工農紅軍的建立和游擊戰爭的開展
第二章 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發展。第一、二、三次反「圍剿」
第三章 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軍事策略和革命戰爭的嚴重挫折
第四章 主力紅軍進行長征。南方紅軍游擊戰爭的堅持第五章 發展陝甘蘇區。實現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戰爭的改變
第四卷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
第一章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實行全國性抗戰
第二章 我軍挺進華北、華中敵後,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創建根據地和堅持東北抗日斗爭
第三章 廣泛深入開展游擊戰爭,鞏固華北、發展華中、開辟華南抗日根據地
第四章 戰勝嚴重困難,堅持敵後抗戰
第五章 開展攻勢作戰,實行局部反攻,恢復和擴大抗日根據地
第六章 實行全面反攻,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第五卷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
第一章 保衛抗戰勝利果實,准備應付全面內戰
第二章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我軍實行戰略防禦,在內線殲敵
第三章 我軍主力轉入戰略進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通知區域
第四章 舉行戰略決戰,各個殲滅敵軍重兵集團
第五章 實施戰略追擊,消滅殘余敵軍
第六卷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
第一章 美國武裝侵略朝鮮,入侵我國領土台灣。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第二章 協同朝鮮人民軍實施戰略反攻,收復朝鮮原有北半部領土
第三章 戰爭轉入相持,我軍越戰越強,敵人被迫簽字停戰
第四章 抗美援朝戰爭的基本經驗
第七卷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戰斗總覽(上)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
第八卷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戰斗總覽(下)
抗日戰爭時期(續)
解放戰爭時期
第九卷
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沿革和各級領導成員名錄(上)
土地革命時期
一、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二、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暨紅軍第1方面軍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三、紅軍第2方面軍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四、紅軍第4方面軍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五、紅軍第25軍鄂豫皖其他紅軍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六、西北(陝北、陝甘邊)紅軍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1927年10月~1935年10月)
七、紅軍第1、2、4方面軍會師後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八、湘鄂贛、鄂東北(閩浙贛)、東江、瓊崖、江蘇、浙南等地紅軍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九、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期間紅軍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抗日戰爭時期
一、中央軍委(含八路軍總部)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1937年8月~1945年10月)
二、八路軍第115師暨山東軍區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三、八路軍第120師暨晉綏軍區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四、八路軍第129師暨晉冀魯豫軍區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五、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1937年底~1945年9月)
六、新四軍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1938年春~1945年8月)
七、東北抗日聯軍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八、華南遊擊隊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第十卷
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沿革和各級領導成員名錄(下)
解放戰爭時期
一、中央軍委和人名解放軍總部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二、第1野戰軍暨西北軍區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三、第2野戰軍暨西南軍區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四、第3野戰軍暨華東軍區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五、第4野戰軍暨中原軍區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六、華北軍區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
七、東北軍區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1949年1月~1950年6月)
八、(前)中原軍區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1945年10月~1947年3月)
九、華南各游擊隊序列及各級領導成員名錄(1946年2月~1949年8月)
Ⅶ 《中國文學史》的目錄
第一卷 聶石樵、李炳海主編
總緒論
第一節 文學本位、史學思維與文化學視角
第二節 中國文學的演進
第三節 中國文學史的分期
第一編 先秦文學
緒 論
第一章 上古神話
第二章 《詩經》
第三章 《左傳》等先秦敘事散文
第四章 《孟子》、《莊子》等先秦說理散文
第五章 屈原與楚辭
第二編 秦漢文學
緒 論
第一章 秦及西漢散文
第二章 司馬相如與西漢辭賦
第三章 司馬遷與《史記》
第四章 兩漢樂府詩
第五章 東漢辭賦
第六章 《漢書》及東漢散文
第七章 東漢文人詩
第二卷 袁行霈、羅宗強主編
第三編 魏晉南北朝文學
緒論
第一章 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
第二章 兩晉詩壇
第三章 陶淵明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第五章 謝靈運、鮑照與詩風的轉變
第六章 永明體與齊梁詩壇
第七章 庾信與南朝文風的北漸
第八章 魏晉南北朝的辭賦、駢文與散文
第九章 魏晉南北朝小說
第四編 隋唐五代文學
緒論
第一章 南北文學的合流與初唐詩壇
第二章 盛唐的詩人群體
第三章 李白
第四章 杜甫
第五章 大歷詩風
第六章 韓孟詩派與劉禹錫、柳宗元等詩人
第七章 白居易與元白詩派
第八章 散文的文體與文風改革
第九章 唐傳奇與俗講變文
第十章 晚唐詩歌
第十一章 李商隱
第十二章 詞的初創及晚唐五代詞
第三卷 莫礪鋒、黃天驥主編
第五編 宋代文學
緒論
第一章 宋初文學
第二章 柳永與北宋前期詞風的演變
第三章 歐陽修及其影響下的詩文創作
第四章 蘇軾
第五章 江西詩派與兩宋之際的詩歌
第六章 周邦彥和北宋中後期詞壇
第七章 南渡前後詞風的演變
第八章 陸游等中興四大詩人
第九章 辛棄疾和辛派詞人
第十章 姜夔、吳文英及宋末詞壇
第十一章 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第十二章 南宋後期和遼金的詩歌
第六編 元代文學
緒論
第一章 話本小說與說唱文學
第二章 關漢卿
第三章 王實甫的《西廂記》
第四章 白樸和馬致遠
第五章 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
第六章 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作
第七章 南戲的興起與《琵琶記》
第八章 元代散曲
第九章 元代詩文
第四卷 黃 霖、袁世碩、孫 靜主編
第七編 明代文學
緒論
第一章 《三國演義》與歷史演義的繁榮
第二章 《水滸傳》與英雄傳奇的演化
第三章 明代前期詩文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學復古
第五章 明代雜劇的流變
第六章 明代傳奇的發展與繁榮
第七章 湯顯祖
第八章 《西遊記》與其他神怪小說
第九章 《金瓶梅》與世情小說的勃興
第十章 「三言」、「二拍」與明代的短篇小說
第十一章 晚明詩文
第十二章 明代的散曲與民歌
第八編 清代文學
緒論
第一章 清初詩文的繁榮與詞學的復興
第二章 清初戲曲與《長生殿》、《桃花扇》
第三章 清初白話小說
第四章 《聊齋志異》
第五章 《儒林外史》
第六章 《紅樓夢》
第七章 清中葉詩文詞多元發展的局面
第八章 清中葉的小說戲曲與講唱文學
第九編 近代文學
緒論
第一章 龔自珍與近代前期詩文詞
第二章 近代前期的小說與戲曲
第三章 黃遵憲、梁啟超與近代後期詩文詞
第四章 近代後期的小說與戲曲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