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橙司鄞東目錄
⑴ 三國時期各州有哪幾個郡縣
請樓主採納!!多謝!~~
東漢建立後,在行政區劃工作上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恢復西漢時的郡縣名,清除王莽新朝時亂改的地名,重新規劃全國的郡縣,撤並了西漢時的縣、道、邑、侯國400多個,王莽時增置的郡縣基本上全部撤銷,郡國數量相應減少。二是在州的建制上做了較大的變動,劉秀全部廢除王莽所建的十二州牧,改交陟(去步加止,趾)為交州,恢復西漢的部州,並固定其州治駐所。升大州級的權力。至東漢末期,體制基本上實行州、郡、縣三級。
東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其疆域區劃為司隸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和西域長史府,各王國、屬國按郡制;邑、道、侯國、公國等按縣制。具體區劃如下:
州 漢代監察區名。又稱部。東漢全國設十三州,一州所轄郡、國多少不等。每州設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屬郡、國,督察郡、縣官吏和地方豪強,糾舉不法,彈劾污吏。東漢靈帝中平五年,選朝廷重臣出任州牧。從此,州逐漸變成行政區,州牧也成為常設的一方軍政長官。東漢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資望輕重為轉移。
司隸校尉部:轄郡七,縣一百零六。治所 河南(今洛陽市東) 轄區今陝西中部,山西西南部及河南西部。稱為「司州」。 即州行政機構所在地,在洛陽縣。洛陽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陽東北。司隸州的轄境相當於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陝西渭河平原。分置:河東、平陽、河內、弘農、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轄55縣,屬魏地。約於今陝西省、山西、河南省部分之地。治所洛陽縣
京兆尹 治長安(今陝西長安三橋) 領10縣:長安、長陵、陽唆、霸陵、杜陵、新豐、藍田、鄭縣、上雒、商縣。
右扶風 治槐里(今陝西興平) 領15縣:槐里、茂陵、平陵、鄠縣、武功、美陽、郿縣、雍縣、杜陽、陳倉、渝麇、汧縣、漆縣、栒邑、安陵。
左馮翎 治高陵(今陝西高陵) 領13縣:高陵、池陽、萬年、重泉、臨晉、頜陽、夏陽、頻陽、粟邑、衙縣、沒(去三點水加示部旁)栩、雲陽。
河東郡 治安邑(今山西夏縣禹王) 領19縣:安邑、聞喜、猗氏、大陽、河北、蒲坂、汾陰、皮氏、絳邑、臨汾、襄陵、楊縣、平陽、永安、北屈、蒲子、端氏、蠖(去蟲加三點水)澤、東垣。
弘農郡 治弘農(今河南靈寶北黃河南岸) 領9縣:弘農、陝縣、湖縣、華陰、盧氏、黽池、新安、宜陽、陸渾。
河南尹 治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領21縣:雒陽、平縣、平陰、谷城、河南、新城、梁縣、偃師、緱氏、鞏縣、成皋、滎陽、卷縣、原武、陽武、中牟、開封、苑陵、新鄭、密縣、京縣。
河內郡 治懷縣(今河南武陟西南大虹橋南) 領18縣:懷縣、武德、平皋、州縣、溫縣、河陽、野王、波縣、軹縣、沁水、山陽、修武、獲嘉、汲縣、共縣、朝歌、盪陰、林慮。
豫州:轄郡、國六,縣九十七。治所譙縣,在今安徽亳州。轄境相當於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東的河南東部,安徽北部。 治所譙(安徽毫縣)轄區今河南南部、東部、安徽北部、江蘇西北角及山東西南角。分置:潁川、汝南、弋陽、陳郡、譙郡、魯郡、梁國、沛國等六郡二國,下轄94縣,屬魏地。約於今河南省。
潁川郡 治陽翟(今河南禹州)領17縣:陽翟、陽城、輪氏、郟縣、父城、潁陽、襄城、昆陽、舞陽、定陵、郾縣、臨潁、潁陰、許縣、新汲、鄢陵、長社。
汝南郡 治平輿(今河南汝南射橋)領37縣:平輿、上蔡、灈陽、吳房、西平、定潁、召陵、洇(去因加隱)強、西華、征羌、汝陽、南頓、陽安、郎陵、北宜春、安城、慎陽、安陽、新息、弋陽、期思、原鹿、富波、褒信、新蔡、鮦陽、固始、項縣、宜祿、新陽、宋國、思善、城父、山桑、細陽、汝陰、慎縣。
陳 國 治陳縣(今河南淮陽) 領9縣:陳縣、新平、寧平、武平、苦縣、柘縣、陽夏、扶樂、長平。
梁 國 治睢陽(今河南商丘縣城) 領8縣,睢陽、蒙縣、寧陵、鄢縣、谷熟、虞縣、下邑、碭縣。
沛 國 治相縣(今安徽濉溪張集) 領21縣:相縣、肖縣、杼秋、豐縣、沛縣、臨睢,太丘、建平、鄼縣、譙縣、鄲縣、鑕(去質加至)縣、竹邑、蘄縣、符離、谷陽、洨縣、虹縣、向縣、龍亢、公丘。
魯 國 治魯縣(今山東曲阜) 領6縣:魯縣、汶陽、卞縣、騶縣、蕃縣、薛縣。
兗州:轄郡、國八,縣八十。治所昌邑縣,在今山東金鄉西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西南及河南東部。治所昌邑(今山東金鄉縣西北)轄區今山東西南部,河南東部和江蘇西北角。分置:東郡、濟陰、山陽、泰山、濟北國、陳留國、任城國、東平國等四郡四國,下轄71縣,屬魏地。約於今山東省西界與河南省東北。所昌邑縣
陳留郡 治陳留(今河南開封縣陳留) 領17縣:陳留、雍丘、尉氏、扶溝、圉縣、襄邑、己吾、考城、外黃、濟陰、東昏、小黃、浚儀、封丘、平丘、長垣、酸棗。
東 郡 治濮陽(今河南濮陽慶祖北) 領15縣:濮陽、白馬、燕縣、頓丘、衛國、東武陽、陽平、東阿、范縣、谷城、臨邑、樂平、發平、聊城、博平。
濟陰郡 治定陶(今山東定陶城西北) 領11縣;定陶、冤句、乘氏、句陽、成陽、鄄城、廩丘、離狐、成武、單父、己氏。
山陽郡 治昌邑(今山東巨野昌邑) 領10縣:昌邑、巨野、金鄉、東緡、防東、方與、高平、湖陸、南平陽、瑕丘。
任城國 治任城(今山東微山魯橋) 領3縣:任城、亢父、樊縣。
東平國 治無鹽(今山東東平宿城) 領5縣:無鹽、壽張、須昌、富城、章縣、東於陸、寧陽。
濟北國 治盧縣(今山東長清馬上附近) 領5縣:盧縣、茌平、蛇丘、剛縣、成縣。
泰山郡 治奉高(今山東泰安范鎮) 領12縣:奉高、博縣、梁甫、巨平、茌縣、嬴縣、牟縣、萊蕪、蓋縣、南武陽、費國、南城。
青州:轄郡、國十一,縣六十五。治所臨淄縣,故城址在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臨南以東的北部地區。 治所臨錙轄區今山東北部及河北東南角。分置:齊郡、濟南、樂安、北海、城陽、東萊等六郡,下轄62縣,屬魏地。約於今山東省與遼寧省遼河以東之境。治所臨淄縣
平原郡 治平原(今山東平原飲馬店附近) 領10縣:平原、高唐、祝阿、漯陰、安德、鬲國、西平昌、般縣、樂陵、厭次。
濟南國 治東平陵(今山東章丘棗園西北) 領1。縣;東平陵、土鼓、歷城、台縣,著縣、菅縣、東朝、鄒平、梁鄒、於陵。
樂安國 治臨濟(今山東高青高城鎮) 領9縣:臨濟、高苑、千乘、樂安、博昌、利縣、寥城、壽光、益縣。
齊 國 治臨菑(今山東淄博臨淄區齊都) 領6縣:臨菑、西安、昌國、般陽、廣縣、臨朐。
北海國 治劇縣(今山東昌樂堯溝鎮) 領18縣:劇縣、東安平、平壽、營陵、朱虛、安丘、昌安、平安、高密、夷安、淳於、都昌、下密、膠東、即墨、壯武、挺縣、觀陽。
東萊郡 治黃縣(今山東龍口黃城集) 領12縣:黃縣、嵫(去山加巾)國、曲城、掖國、當利、盧鄉、牟平、東牟、昌陽、長廣、不其、黔陬。
徐州:轄郡、國五,縣六十二。治所郯縣,在今山東都城縣。漢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蘇邳縣東。三國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蘇徐州。轄境相當於今江蘇長江以北及山東南部地區。治所郯(山東郯城縣西南)轄區今山東東南部,江蘇北部及安徽東北角。分置:彭城、下邳、東海、琅琊、東莞、廣陵等六郡,下轄50縣,屬魏地。約於今江蘇省、山東省南境、安徽之宿、泗二縣之地。治所郯縣
琅邪國 治開陽(今山東臨沂北戴城子) 領13縣,莒縣、東安、東莞、姑幕、諸縣、東武、琅邪、溝曲、陽都、臨沂、開陽、即丘、繒國。
東海郡 治郯縣(今山東郯城城北) 領13縣:郯縣、襄賁、蘭陵、丞縣、陰平、戚縣、昌慮、合鄉、祝其、利城、贛榆、朐縣、厚丘。
彭城國 治彭城(今江蘇徐州) 領8縣:彭城、留縣、廣戚、傅陽、武原、呂縣、梧縣、甾丘。
下邳國[國名(國與郡級別性質一樣,國的行政首腦稱相)治所在今江蘇睢寧西北,轄蘇皖北部各一部分。] 治下邳(今江蘇邳縣古邳) 領16縣:下邳、良成、司吾、下相、取慮、僮國、夏丘、徐縣、睢陵、盱眙、高山、淮陵、東城、曲陽、淮浦、淮陰。
廣陵郡 治廣陵(今江蘇揚州城北) 領12縣:廣陵、江都、輿國、堂邑、海陵、高郵、平安、東陽、淩縣、射陽、誨西、鹽瀆。
冀州:轄郡、國九,縣一百。治所鄴縣,在今河北臨漳西南。三國曹魏移治信都縣,在今河北冀縣。轄地相當於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東西部、河南北部。治所高(hao)(河北柏鄉縣北)轄區今河北西南部。分置:魏郡、廣平、陽平、鉅鹿、常山、安平、平原、樂陵、博陵、渤海、章武、河間、清河、趙國、中山國等十三郡二國,下轄123縣,屬魏地。約於今河北、山西東部、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之地。治所鄴縣
魏 郡 治鄴縣(今河北臨漳鄴鎮) 領15縣:鄴縣、內黃、黎陽、繁陽、陰安、魏縣、元城、館陶、清淵、平思、斥丘、曲梁、梁期、武安、涉國。
清河國 治甘陵(今山東臨清東北) 領7縣:甘陵、貝丘、靈縣、郁(去有加俞)縣、繹幕、廣川、東武城。
安平國 治信都(今河北冀縣) 領13縣:信都、扶柳、堂陽、南宮、陘縣、武邑、觀津、下博、武遂、饒陽、安平、南深澤、阜城。
巨鹿郡 治廮陶(今河北寧晉東陳附近) 領15縣:庄(去土加嬰)陶、楊氏、鄖(去員加梟)縣、下曲陽、南轡(去口去車加言)、任縣、平鄉、南和、巨鹿、廣干、曲周、廣宗、廣年、斥章、列人。
趙 國 治邯鄲(今河北邯鄲) 領5縣:邯鄲、易陽、襄國、中丘、柏人。
常山國 治元氏(今河北元氏殷村) 領12縣:元氏、欒城、平棘、高邑、房子、上艾、真定、九門、蒲吾、井陘、靈壽、南行唐。
中山國 治盧奴(今河北定州) 領13縣:盧奴、安熹、漢昌、蠡吾、安國、毋極、新市、上曲陽、望都、唐縣、蒲陰、北平、廣昌。
河間國 治樂成(今河北泊頭千戶屯附近) 領11縣;樂成、弓高、成平、中水、武垣、束州、東平舒、高陽、鄚縣、文安、易縣。
渤海郡 治南皮(今河北南皮常庄) 領8縣:南皮、東光、重合、高城、陽信、修縣、浮陽、章武。
荊州:轄郡七,縣一百一十七。治所漢壽縣,在今湖南漢壽縣北。漢末移治襄陽縣,在今湖北襄樊市。轄境相當於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荊襄九郡 即荊州。荊州曾以襄陽為治所,故以此相稱。東漢初,荊州置七郡,後增置襄陽和章陵二郡。九郡四十二州 指荊州。按:當為九郡四十二縣。東漢荊州共轄縣實為一百一十七。四十二實為南陽、江夏、襄陽三郡所轄縣數目。治所漢壽(湖南常德市東)轄區今河南西南部,湖北、湖南二省及黔、桂、粵三省邊緣。分置:南陽、南鄉、義陽、江夏、襄陽、魏興、新城、上庸等八郡65縣屬魏地;南郡、宜都、建平、武昌、蘄春、武陵、天門、長沙、衡陽、湘東、零陵、營陽、始安、邵陵、貴陽、始興等十六郡102縣屬吳地。約於今湖南、湖北、廣西北境、貴州東北部、四川東部以及廣東連縣等地,腹地頗大。治所襄陽
南陽郡 治苑縣(今河南南陽) 領36縣:苑縣、西鄂、博望、堵陽、雉縣、葉縣、犨縣、魯陽、酈國、析縣、丹水、南鄉、順陽、武當、冠軍、鄼縣、陰縣、築陽、山都、鄧縣、蔡陽、章陵、襄鄉、湖陽、朝陽、新野、安眾、穰縣、涅陽、棘陽、育陽、舞陰、比陽、平氏、復陽、隨縣。
江夏郡 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城河西岸) 領14縣:西陵、邾縣、鄂縣、蘄春、下雉、沙羨,安陸、南新市、雲杜、竟陵、西陽、軟(去欠加大)國、郡(去君加黽)縣、平春。
南 郡 治江陵(今湖北江陵) 領17縣:江陵、華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當陽、鄀國、編縣、宜城、卻(去去加己)國、中盧、襄陽、臨沮、秭歸、巫縣、佷山。
長沙郡 治臨湘(今湖南長沙) 領12縣:臨湘、湘南、益陽,羅縣、下雋、連道、昭陵、醴陵、安城、茶陵、攸縣、容陵。
武陵郡 治臨沅(今湖南常德) 領12縣:臨沅、沅南、漢壽、作唐、孱陵、零陽、充縣、酉陽、遷陵、沅陵、辰陽、鐔成。
零陵郡 治泉陵(今湖南永州) 領13縣:泉陵、營浦、營道、泠道、重安、湘鄉、昭陽、燕陽、夫夷、都梁、洮陽、零陵、始安。
桂陽郡 治郴縣(今湖南郴州) 領11縣:郴縣、漢寧、便縣、耒陽、陰山、臨武、南平、桂陽、曲江、湞陽、含洭。
揚州:轄郡、國六,縣九十二。治所歷陽,在今安徽和縣。漢末移治壽春,在今安徽壽縣。轄境相當於今安徽淮河和江蘇長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東部、河南東南部。治所歷陽(安徽和縣,後遷壽春)轄區今江蘇南部、安徽中部、南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分置:淮南、廬江等二郡十四縣屬魏地;丹陽、新都、會稽、臨海、建安、東陽、吳郡、吳興、豫章、廬陵、鄱陽、廬江、臨川、安成、廬陵南部等十四郡一都尉146縣屬吳地。約於今江蘇省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數省之地。治所歷陽
九江郡[治壽春。轄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區,魏改淮南郡。] 治陰陵(今安徽鳳陽周圩西南) 領14縣:陰陵、西曲陽,壽春,當徐、下蔡、平阿、義成、鍾離、成德、合肥、浚遒、全椒、阜陵、歷陽。
廬山郡 治舒縣(今安徽廬江桂元西) 領14縣:舒縣、臨湖、襄安、居巢、皖縣、尋陽、龍舒、六安、安豐、潛(去日加鬲)縣、雩婁、陽泉、寥縣。
丹陽郡 治宛陵(今安徽宣州) 領16縣:宛陵、蕪湖、春谷、溧陽、丹陽、石城、秣陵、湖熟、江乘、句容、故鄣、於潛、涇縣、陵陽、黟縣、歙縣。
吳 郡 治吳縣(今江蘇蘇州) 領13縣:吳縣、婁縣、無錫、毗陵、曲阿、丹徒、陽羨、烏程、由拳、海鹽、餘杭、錢唐、富春。
會稽郡 治山陰(今浙江紹興) 領14縣:山陰、余暨、上虞、餘姚、句章、鄮縣、鄞縣、諸暨、剡縣、烏傷、大末、章安、永寧、東冶。
豫章郡 治南昌(今江西南昌) 領21縣:南昌、余汗、鄱陽、鄖(去員加梟)陽、海昏、歷陵、柴桑、彭澤、艾縣、建昌、建城、新淦、宜春、平都、石陽、廬陵、臨汝、南城、雩都、贛縣、南野。
益州:轄郡、國十二,縣一百一十八。治所雒縣,在今四川廣漢。漢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轄境相當於今四川、雲南、貴州大部,及陝西、甘肅、湖北的一小部分。治所雒(四川廣漢縣,後遷綿竹,再遷成都)轄區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陝西南部及鄂、甘各一隅。分置:分置蜀郡、犍為、江陽、紋山、漢嘉、朱提、越雋、牂柯、建寧、興古、永昌、雲南、漢中、廣漢、梓潼、巴郡、巴西、巴東、涪陵、武都、陰平等二十一郡,下轄146縣,屬蜀地。約於今四川、貴州、雲南及陝西漢中盆地。治所雒縣
漢中郡 治南鄭(今陝西漢中) 領9縣:南鄭、沔陽、褒中、成固、安陽、西城、錫縣、上庸[漢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房陵。
巴 郡 治江州(今四川重慶) 領14縣:江州、墊江、安漢、宕渠、宣漢、漢昌、充國、閬中、涪陵、枳縣、平都、臨江、朐忍、魚復。
廣漢郡 治雒縣(今四川廣漢) 領11縣:雒縣、新都、什邡、綿竹、涪縣、梓潼、葭萌、臼水、郪縣、廣漢、德陽。
廣漢屬國 治今甘肅文縣 領3道:陰平道、甸氏道、剛氏道。
蜀 郡 治成都(今四川成都) 領8縣3道:成都、廣都、江原、臨邛、郫縣、繁縣、廣柔、蠶陵;綿廄(去既加虎)道、汶江道、湔氐道。
蜀郡屬國 治漢嘉(今四川蘆山東北) 領4縣:漢嘉、徒縣、嚴道、旄牛。
鍵為郡 治武陽(今四川彭山城江東) 領9縣:武陽、南安、牛脾(去月加革)、資中、漢安、江陽、符節、南廣、僰道。
鍵為屬國 治朱提(今雲南昭通) 領3縣:朱提、漢陽、堂狼。
牂牁郡 治且蘭(今貴州貴定縣東) 領16縣:且蘭、毋斂、鄨縣、平夷、夜郎、淡稿、談指、漏卧、漏江、同並、毋單、甸町、宛溫、鐔封、進乘、西隨。
益州郡 治滇池(今雲南橙江晉城) 領16縣:滇池、俞元、勝休、建伶、連然、谷昌,昆澤、同勞、同瀨、味縣、牧靡、秦臧、挵棟、毋畷(去田加木)、律高、賁古。
永昌郡 治不韋(今雲南保山板橋) 領8縣:不韋、博南、巂唐、比蘇、柴榆、邪龍、雲南、哀牢。在其西部有濮部部族居住、南部由閩濮部、鳩僚部等部族居住,西南由傈越部部族居住等。
涼州:轄郡、國十二,縣九十八。治所隴縣,在今甘肅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三國營魏移治姑臧縣,在今甘肅武威縣。轄境相當於今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陝西西部。 又稱西州:因地處中原之西部而稱西州。還稱隴右:指隴山以西地區,即涼州。相當於今陝西隴縣西部甘肅一帶。治所隴(甘肅清水縣北)轄區今甘肅東南部。分置:分置金城、西平、武威、張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下轄44縣,屬魏地。約於今甘肅省。治所隴縣
武都郡 治下辨(今甘肅徽縣江洛鎮西) 領7縣:下辨、河池、故道、沮縣、上祿、武都道、羌道。
隴西郡 治狄道(今甘肅臨洮) 領11縣:狄道、安故、大夏、枹罕、白石、河關、首陽、鄣縣、襄武、臨洮(駐南部都尉)、氐道。
漢陽郡 治冀縣(今日肅甘谷) 領12縣:冀縣、西縣、望垣、上郭、隴縣、略陽、顯親、獂道、成紀、阿陽、平襄、勇士。
安定郡 治臨涇(今甘肅鎮原東南) 領7縣:臨涇、陰盤、鶉觚、烏氏、高平、朝那、彭陽。
北地郡 治富平(今寧夏吳忠西南) 領6縣:富平、廉縣、靈州、參轡(去口、車加言)、泥陽、弋居。
武威郡 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領13縣:姑臧、休屠、顯美、宣威、武威、揟次,鸞鳥、蒼松、張掖、朴劓、媼圍、顫(去頁加鳥)陰、祖厲。
金城郡 治允吾(今甘肅水清縣平溝) 領10縣:允吾、枝陽、金城、允街、榆中、浩亹、令居、破羌、安夷、臨羌。
張掖郡 治觸(去蟲加樂)得(今甘肅張掖臨澤縣) 領8縣:觸(去蟲加樂)得、昭武、屋蘭、刪丹、氐池、日勒、番和、驪肝(去月加革)、另有張掖、居延屬國,治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
酒泉郡 治祿福(今甘肅酒泉) 領9縣:祿福、安彌、會水、樂涫、表氏、玉門、延壽、干齊、沙頭。
敦煌郡 治敦煌(今甘肅敦煌城河西) 領6縣:敦煌、龍勒、效谷、廣至、冥安、淵泉。
並州:轄郡九,縣九十八。治所晉陽,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轄境相當於今山西、內蒙古自治區、河北、陝西的部分地區。治所晉陽(太原市西)今陝西北部,山西大部及內蒙之一部。分置:分置太原、上黨、樂平、西河、雁門、新興等六郡,下轄44縣,屬魏地。約於今山西省與陝西省部分。治所晉陽
上黨部[治所在壺關,轄晉東南。] 治長子(令山西長子) 領13縣:長子、泫氏、高都、陽阿、際(去示加奇)氏、潞縣、壺關、屯留、谷遠、銅鞮、襄垣、涅縣、沾縣。
太原郡 治晉陽(今山西大原晉源) 領15縣:晉陽、榆次、陽邑、祁縣、中都、鄔縣、界休、平陶、大陵、茲氏、狼孟、盂縣、陽曲、慮廄(去既加虎)、京陵。
西河郡 治離石(今山西離石) 領9縣:離石、中陽、平周、藺縣、圜陽、圜陰、平定、廣衍、美稷。
上 郡[治所在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 治膚施(今陝西榆林魚河鎮) 領9縣:膚施、龜茲、白土、楨林、奢延、高奴、定陽、雕陰、漆垣。
雁門郡 治陰館(今山西朔州汴子疃附近) 領14縣:陰館、馬邑、埒縣、樓煩、廣武、原平、鹵城、汪陶、繁畤、劇陽、崞縣、武州、平城、強陽。
雲中郡 治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縣古城鄉) 領11縣:雲中、沙陵、沙南、箕陵、成樂、武進、原陽、定襄、咸陽、武泉、北輿。
定襄郡 治善無(今山西右玉) 領5縣:善無、中陵、武成、駱縣、桐過。
五原郡 治九原(今內蒙古包頭哈業附近) 領9縣:九原、河陰、臨沃、五原、宜梁、成宜、西安陽、武都、曼柏。
朔方郡 治臨戎(今內蒙古磴口縣壩楞) 領6縣:臨戎、沃野、廣牧、朔方、大城、三封。
幽州:轄郡、國十一,縣九十。治所薊縣,在今北京大興縣西南。轄境相當於今北京市、河北北部、遼寧南部及朝鮮西北部。治所薊(北京城西南)。轄區今河北北部,遼寧、吉林各一部。分置:分置涿郡、代、上谷、漁陽、上谷、遼西、玄菟、樂浪、右北平、燕國、遼東屬國等十郡一國一屬國,下轄69縣,屬魏地。約於今河北、遼寧與北朝鮮。治所薊縣
代 郡 治高柳(今山西陽高) 領11縣:高柳、馬城、道人、北平邑、班氏、獮(去爾加示)氏、平舒、東安陽、桑乾、當城、代縣。
上谷郡 治沮陽(今河北懷來小南辛堡附近) 領8縣,沮陽、居肅、涿鹿,潘縣、碓(去石加句)瞀、下洛、廣寧、寧縣。
涿 郡 治涿縣(今河北涿州) 領7縣:涿縣、良鄉、方城、范陽、遒國、故安、北新城。
廣陽郡 治薊縣(今北京西南城區) 領5縣:薊縣、廣陽、昌平、軍都、安次。
漁陽郡 治漁陽(今北京密雲十里堡附近) 領9縣;漁陽、獷平、廄(去既加虎)奚、安樂、狐奴、平谷、潞縣、雍奴、泉州。
右北平郡 治土垠(今河北唐山北新區) 領4縣:土垠、徐無、無終、俊靡。
遼西郡 治陽樂(遼寧北票南巴圖營子附近) 領5縣:陽樂、臨渝、肥如、海陽、令支。
遼東郡 治襄平(遼寧遼陽) 領11縣:襄平、遼隊、新昌、安市、汶縣、平郭、沓氏、西安平、番汗、望平、無慮。
另領遼東屬國,治昌黎(今遼寧義縣) 領5縣:昌黎、扶黎、賓徒、徒河、房縣、險瀆。
玄菟郡 治高句麗(今遼寧沈陽東陵附近) 領5縣:高句麗、候城、西蓋馬、遼陽、高顯。
樂浪郡 治朝鮮(今朝鮮平壤南市區) 領18縣:朝鮮、占蟬、遂城、讓(去上加冉)邯、渾彌、增地、驪望、鏤方、樂都、灞(去霸加貝)水、屯有、含資、提奚、帶方、海冥、昭明、列口、長岑。
交州:轄郡七,蒼太十六。治所龍編,在今越南河內以北。三國孫吳移治番禺,在今廣東廣州。轄境相當於今廣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區。治所廣信(廣西梧州市)分置:分置交趾、新昌、武平、九真、九德、日南、九真屬國、南海、蒼梧、臨賀、合蒲、珠崖、鬱林、桂林、高涼、高興、合蒲北部等十五郡一屬國一都尉,下轄104縣,屬吳地。約於今廣西、廣東二省與越南國;治所龍編 後吳分南海、蒼梧、臨賀、合蒲、珠崖、鬱林、桂林、高涼、高興、合蒲北部等九郡一都尉另置『廣州『。
南海郡 治番禺(今廣東廣州) 領7縣:番禺、增城、博羅、龍川、揭陽、四會、中宿。
蒼梧郡 治廣信(今廣西梧州) 領9縣:廣信、端溪、高要、猛陵、封陽、臨賀、馮乘、謝沐、荔浦。
合浦郡 治合浦(今廣西浦北石埇西南) 領4縣:合浦、高涼、臨允、徐聞。
鬱林郡 治布山(今廣西桂平城西南) 領10縣:布山、中溜、桂林、潭中、定周、領方、安廣、增食、臨塵、廣郁。
交趾郡 治龍編(今越南河內北寧) 領12縣:龍編、北帶、曲陽、稽徐、安定、朱戟(去早加烏)、望海、西於、封溪、婁(去女加尼)泠、苟漏、嬴隊(去人加婁)
九真郡 治胥浦(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城西北) 領5縣:胥浦、居風、無功、無編、咸歡。
日南郡 治西卷(今越南賓士省廣治市) 領4縣:西卷、盧容、朱吾、比景。
⑵ 姓鮑的全部資料
玊∴
我有很多乳很大的哦╮
嘿呵呵:我看你講的這種東西都好幾年了:^
是小演員`
⑶ 韓熙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是中國畫史上的名作,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內熙載家開宴行容樂的場景。韓熙載為避免南唐後主李煜的猜疑,以聲色為韜晦之所,每每夜宴宏開,與賓客縱情嬉遊。此圖繪寫的就是一次韓府夜宴的全過程。這幅長卷線條准確流暢,工細靈動,充滿表現力。
詳細的字數太多了,你直接去網路上搜韓熙載夜宴圖就有了
⑷ 宋朝所有著名人物有哪些
文學:
1、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
2、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資治通鑒》的主編。
3、三蘇——北宋散文家蘇洵(號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兒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轍(1039~1112) 。
4、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繼孔子孟子之後,人稱「朱子」,開創禮教先河。
5、沈括——(1031—1095),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北宋政治家、科學家。
6、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7、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8、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
9、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
10、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建昌軍南豐(今江西南豐)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著稱。
11、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12、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音樂:
1、陳暘——(1064~1128年),北宋音樂理論家,古代八大音樂名人之一,官至禮部侍郎。
2、姜夔——(約1155~約1221),南宋詞人、詩人。字堯章。人稱白石道人。中國古代十大音樂家。
政治軍事:
1、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北宋名將。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
2、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3、宋庠——(996~1066),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後改名庠。宋庠是鄉試,會試、殿試都是第一的三元狀元。
4、龐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北宋宰相。
5、富弼——(1004—1083年)字彥國。富弼利用自己對宋、遼、西夏三國關系的透徹了解,助宋朝撬開遼夏同盟,使宋、遼、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漸穩定下來。
6、韓琦——(1008—1075年),男,字稚圭,自號贛叟。北宋政治家、名將,天聖進士。
畫家:
1、張擇端——字正道,漢族,琅琊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居住於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畫家。宣和年間任翰林待詔,擅畫樓觀、屋宇、林木、人物。
2、文同——(1018年-1079年),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或笑笑居士,人稱石室先生,四川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縣東北面)人,著名畫家、詩人。
3、范寬——北宋畫家,名中正,字中立,陝西華原(今陝西銅川耀州區)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畫山水,為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
4、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南宋人。(1186-1249),字惠父,漢族,我國古代傑出的法醫學家,被稱為「法醫學之父」,著有《洗冤集錄》。
(4)宋橙司鄞東目錄擴展閱讀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
⑸ 我想找宋氏族譜
宋微子啟為宋氏
始祖,下傳十一世武公司空而至春秋,傳至十九世景公頭曼已入戰國,二十四世宋康王偃失國,宋國滅亡。二十六世灃至秦代,二十七世檄已到西漢初年,此後以嫡長子相傳,到六十四世都得角已進入元代末期,因兵災水患,譜牒失傳,宋氏族人各祀先祖。清初文人徐世芳的《亨祖墓碑記》雲:"相傳後漢時,避兵荒,遷於山東萊州府掖縣的宋氏,至元朝顯昌焉。元、亨、利、貞兄弟四人,皆受朝職,二門諱亨仕元順宗,官至兵部尚書,年老辭職歸家,至明太祖洪武元年,抱譜乃歸商丘守祖??吾以知之甚悉,因援筆而為之記。"宋亨字咸慶,自抱譜歸宗商丘,在商丘古城老南關一帶定居,即是宋氏第六十五世。明朝建立後,
宋氏族人興盛,原系宋貴一支,文人仕途顯赫,宋、宋沾、宋權、宋犖、宋筠等相繼脫穎而出,成為明清兩代的名門望族,載入史冊。至民國五年,相傳為宋氏第九十二世。商丘市(宋亨支系):65世:元、亨、利、貞-66世:賢宗、儒宗、瑞宗、朝宗-67世:壯圖、68世:迎文-69世:睛-70世:芷-71世:名敬-72世:崇賢-73世:若蘭-74世:和楊-75世:孔訓-76世:衢-77世:耀本-78世:治平-79世:國賓-80世:義誠-81世:茲、佩、健-82世;於南-83世:琨-(自84世至125世系序派字)文-廣-連-雲-漢-惠-信-忠-孝-謹-緒-延-仁-厚-綿-世-澤-書-聲-振-坤-干-守-訓-永-昭-憲-保-德-可-進-賢-禮-儀-徽-千-古-聖-道-傳-萬-年。
商丘市(宋貴支系):73世:貴-74世:瑾、讓-75世:雲、霓、雷、霞、霆-76世:時、相、照、煦、纁、暉、曜、晹、曉、升、昞-77世:洙、汴、濰、治、汦、濟、渭、汶、渥、湛、浹、沛、洸、清、渻、瀾、潤-(以下自78世至114世系序派字)水-木-火-土-金-齊-聖-廣-淵-恪-慎-克-孝-崇-德-象-賢-萬-邦-作-式-庸-建-爾-恭-尹-茲-東-夏-撫-民-以-寬-永-綏-厥-位。
⑹ 唐宋八大家,每個人的簡介
中國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稱為唐宋八大家。
1、柳宗元
字子厚,漢族,河東人,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理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2、韓愈
字退之,河南河陽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等。
3、歐陽修
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漢族,吉州永豐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
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⑺ 哪些網路小說被拍成電視劇或電影了
1、《何以笙蕭默》
《何以笙簫默》是顧漫創作的長篇小說,於2003年9月起在晉江文學城上連載,並於2006年1月首度出版。
該小說由劉俊傑導演執導,在2014年完成了拍攝。於2015年1月10日在江蘇衛視、東方衛視首播,安徽衛視跟播,為江蘇衛視2015年度收視冠軍,是首部單日網路播放量突破三億的電視劇,網路指數最高達320萬,並登上韓國三大電視台之一的MBC,入選廣電總局2015電視劇選集。這次的改編可謂完美地復原了小說的情景。受到小說原著黨的一致好評。
2、《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是小說改編電影非常成功的案例,原因在於小說本身敘事性非常強,拍電影只需做到將文字轉換成圖像即可,小說想表達的思想是通過整個故事傳達的。
3、《父母愛情》
小說由劉靜編寫,這篇小說曾獲1996年全軍新作品一等獎。主要講述了海軍軍官江德福和資本家小姐安傑相識、相知、相愛、相守的50年愛情生活。
後改編成電視劇,於2014年2月2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首播。在豆瓣評分8.8,可見還是非常棒的了。聽名字會以為是一部爸爸媽媽才會看的電視劇,但是它卻吸引著不同年齡段的人,這是一部並不拘泥於年齡的溫馨又耐看的喜劇。劇里的每個人都貢獻了完美的演技。
4、《盜墓筆記》
《盜墓筆記》是一本最初連載在起點中文網上的小說,後由中國友誼、時代文藝、上海文化於2007年-2011年陸續出版發行,作者南派三叔。雖然小說中有許多沒有填完的坑,但稻米們還是對其充滿了回憶。
5、《琅琊榜》
電視劇版《琅琊榜》根據海宴同名網路小說改編,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興山河為主線,講述了「麒麟才子」梅長蘇才冠絕倫、以病弱之軀撥開重重迷霧、智博奸佞,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進行的一系列斗爭。可謂是小說影視化里的精品了,如果小說能夠像琅琊榜一樣,製作精良、遵從原作。
6、《亮劍》
由小說《亮劍》改編的電視劇個人認為李幼斌版是經典,該劇描述了革命軍人李雲龍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歷史時期,軍人本色始終不改的故事。
自2005年9月12日登陸CCTV1黃金檔吸粉無數,相信這個版本的《亮劍》很多人都不只看了一遍。片中那些有血有肉,鐵骨錚錚的漢子們無時不刻的在感動我們,讓一個個影迷為其落淚。倒在沖鋒路上的騎兵連連長孫德勝,為政委趙剛負傷落淚的李雲龍,因李雲龍重傷昏迷不醒落淚的趙剛,勇往直前的和尚...
⑻ 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作及作品分類
柳宗元《三戒》寫了三個寓言故事:,《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
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異甚。以為己生歲直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禁僮勿擊鼠。倉廩庖廚,悉以恣鼠不問。
由是鼠相告,皆來某氏,飽食而無禍。某氏室無完器,椸無完衣,飲食大率鼠之餘也。晝累累與人兼行,夜則竊嚙鬥暴,其聲萬狀,不可以寢,終不厭。
數歲,某氏徙居他州。後人來居,鼠為態如故。其人曰:「是陰類惡物也,盜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貓,闔門,撤瓦灌穴,購僮羅捕之。殺鼠如丘,棄之隱處,臭(上自下死)數月乃已。
嗚呼!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恆也哉!
臨江之麋
臨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門,群犬垂涎,揚尾皆來,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習示之,稍使與之戲。積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為犬良我友,抵觸偃仆益狎。犬畏主人,與之俯仰甚善。然時啖其舌。
三年,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致死不悟。
黔之驢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盪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加口字旁),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三戒:戒色、戒斗、戒得
⑼ 在宋朝名人輩出的時代,著名的人物都有哪些
1、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
2、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宋史》,《辭海》等明確記載,世稱涑水先生。《資治通鑒》的主編。
3、三蘇——北宋散文家蘇洵(號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兒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轍(1039~1112) 。
4、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繼孔子孟子之後,人稱「朱子」,開創禮教先河。
5、沈括——(1031—1095),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北宋政治家、科學家。
6、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7、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8、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
9、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
10、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建昌軍南豐(今江西南豐)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以散文著稱。
11、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12、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