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中國飲食文化的文獻

中國飲食文化的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3-30 18:36:02

❶ 飲食方面的參考文獻(注意格式)

[1] 卞浩宇. 跨文化交際下的中西飲食文化比較研究[D]. 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碩士), 2006,(05) .
[2] 邊文競. 飲食文化影響下的餐具設計[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2008,(11) .
[3] 黎力. 中西菜譜及飲食文化交流中的中英文翻譯[D]. 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碩士), 2002,(01) .
[4] 朱基富. 新航路開辟:歐洲飲食文化的新篇章[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2007,(05) .
[5] 楊茗. 地域文化視角下的飲食消費研究[D]. 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碩士), 2007,(04) .
[6] 趙玫. 《紅樓夢》中的飲食文化[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2007,(06) .
[7] 李智瑛. 宋代飲食器的造型設計研究[D]. 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碩士), 2004,(04) .
[8] 王瑜. 長江上游飲食文化的旅遊區位研究[D]. 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碩士), 2006,(04) .
[9] 姚遠. 中西方飲食文化的交融[D].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2008,(10) .
[10] 柴波. 秦漢飲食文化[D]. 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碩士), 2002,(01) .
[11]劉瑞新. 論飲食文化在旅遊產業中的開發[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 2003,(04) . [12]劉鳳玲. 菜餚命名藝術與飲食文化[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2) .

❷ 哪位大神有關於中國飲食文化的論文

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們就知道了這句話。人雖然作為高級動物,但仍需要與普通動物一樣:「吃」。所以,零零總總令人眼花繚亂的各類美食也孕育而生,從古至今,長盛不衰。飲食行業也成為三百六十行常展長新的行當,而飲食業也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文化,說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種「吃」的文化。 中國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中國有著燦爛豐富、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中國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傳情的特點。所以也就使得中國傳統的飲食美食都「食出有門」如中華飲食文化理論奠基人??孔子的《論語》中就有關於飲食「二不厭、三適度、十不食」的論述。直至兩千年後的今日,仍具有極高的理論指導性。中華茶道始主??陸羽認為茶道在中華飲食文化中的地位幾乎與酒等量齊觀,他曾遍訪名茶產區薦評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級。中華食文化之聖??袁枚其《隨園食單》經歷五十年才寫成,成為中華飲食史上光前裕後之作,也有中華飲食文化「食經」的美譽。還有以味道治國的大臣??伊尹將飲食的「色、香、味、形」與治國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國若烹小鮮」之說。 由此,這就形成了我們傳統的飲食有「四重」的特點: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為天」之說,見面常問「吃過沒有?」足見飲食文化的地位。 2、重養:以「五穀」養「六臟」,飲食中重視人體養生保健。 3、重味:中華飲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講究「色、香、味、型」。各種味道差異構成各種菜系的基礎。 4、重理:注意各種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剋、相輔相成等陰陽調和之理性認識指導烹飪。 正是由於中華飲食講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細,內容豐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鮮明,既兼容又特別,從古到今,歷代相傳又推陳出新。 不同的飲食習慣造就了不同的飲食文化。中國人大而全的一貫作風,吃飯時自然是七大盤、八大碗,一是顯示了富足,二是擺足了排場;近而各地比吃、全國爭雄,最終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個不同的「高手」;說得雖有些低俗,但還是很能傳情達意的。 因此,中華飲食文化就其深層內涵,可以簡單概括成八個字:精緻、悅目、墜情、禮數。這八個字,反映了飲食活動過程中飲食品質

❸ 有關中西飲食文化的參考文獻,5個以上

中國知網有很多呀
[1]李鑫. 「感性」與「理性」——淺談中西飲食文化差異[J]. 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5).
[2]謝有斌. 清代中西飲食文化比較論[J]. 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
[3]歐陽艷. 淺析中西飲食文化[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7).
[4]楊乃濟. 中西飲食文化中的哲學差異——中西飲食文化漫談之三[J]. 中國國情國力,1993,(4).
[5]汪清囡. 農業結構不同導致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J]. 南方農機,2006,(6).
[6]張旗,謝有斌. 清代中晚期中西飲食文化交流[J]. 揚州大學烹飪學報,2003,(4).
[7]馬守艷. 中西飲食文化差異及中西菜餚翻譯方法[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8]黨冰花. 中西飲食文化差異芻議[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0).
[9]卞浩宇. 跨文化交際下的中西飲食文化比較研究[D]. 蘇州大學: 蘇州大學,2005.
[10]張洪萍. 試論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J]. 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0,(6).
[11]蔡華. 試論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J]. 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12]魯莉,曹詩圖. 中西飲食文化比較及文化地理分析[J]. 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3).
[13]蘇琛琛,雷雨,陳海洪,何純點. 中西飲食文化差異探討[J]. 農家之友(理論版),2008,(9).
[14]卞浩宇,高永晨. 論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J].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2).
[15]李青,李伯偉. 中西飲食文化消費心理比較[J]. 商場現代化,2007,(9).
[16]單士坤,王敏. 民族文化心理與中西飲食文化之對比[J]. 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5,(2).
[17]唐友波. 從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看文化旅遊的基點[J]. 東南文化,1991,(6).
[18]羅露莎. 淺析中西飲食文化差異[J]. 雙語學習,2007,(5).
[19]徐旺生. 中西飲食文化內涵的異同[J]. 農業考古,1995,(3).
[20]丘勇強. 中西飲食文化差異下的中國菜餚英譯[J].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

❹ 有關中國飲食文化的論文

從特質看,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葯膳和進補版),並且講權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調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中國的飲食文化除了講究菜餚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畫外,還要搭配用餐的氛圍產生的一種情趣,它是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傳統,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凸現方式。

從影響看,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麵食、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十億人。

❺ 寫一篇關於中國飲食文化的論文,不少於十個文獻.

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們就知道了這句話。人雖然作為高級動物,但仍需要版與普通動權物一樣:「吃」。所以,零零總總令人眼花繚亂的各類美食也孕育而生,從古至今,長盛不衰。飲食行業也成為三百六十行常展長新的行當,而飲食業也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文化,說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種「吃」的文化。
中國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中國有著燦爛豐富、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中國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傳情的特點。所以也就使得中國傳統的飲食美食都「食出有門」如中華飲食文化理論奠基人??孔子的《論語》中就有關於飲食「二不厭、三適度、十不食」的論述。直至兩千年後的今日,仍具有極高的理論指導性。中華茶道始主??陸羽認為茶道在中華飲食文化中的地位幾乎與酒等量齊觀,他曾遍訪名茶產區薦評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級。中華食文化之聖??袁枚其《隨園食單》經歷五十年才寫成,成為中華飲食史上光前裕後之作,也有中華飲食文化「食經」的美譽。還有以味道治國的大臣??伊尹將飲食的「色、香、味、形」與治國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國若烹小鮮」之說。

由此,這就形成了我們傳統的飲食有「四重」的特點:

❻ 求一篇關於中國飲食文化發展的論文

一日之計在於晨

——淺談中國早餐文化

一日之計在於晨,在 「民以食為天」的中國,早餐自然是生活當中一天的頭等大事。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早餐同晚餐比起來,不會讓人感覺特別愉悅。因為早餐之後是工作,晚餐之後是休閑。心理學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人會在坐地鐵上班時總是坐過站。他們分析後說,這是因為人們對下車的地點感到恐懼和迴避,不想積極投入工作,所以也不能為積極工作做准備。
所以,你想過沒有?我們有時忽略早餐,名義上是為了趕時間,潛意識里可能隱藏的是對工作和學習的不認真。

從生理學角度來講,早餐對一個人一天的生活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漫漫長夜後的第一餐,早餐對我們是十分重要的,一頓營養豐富的早餐是你一天動力的來源。

人體里一天的能量有三分之一是由早餐提供的,但現在很多人卻都把它忽略了。中國營養學會進行了一項早餐行為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有35%的白領上班族每天是餓著肚子進辦公室的。沒有時間、不餓、懶得做,都是最常見的理由。
我們的早餐,向來都是匆匆忙忙的,提著食堂買的早餐去上課,弄得教室里蛋奶飄香。尤其是女同胞們,要在寢室里精雕細刻後才會去想一想早餐的問題。

早餐已經不再是生活的一個小細節,早餐的質量可以代表生活的質量。早餐,這件極其平凡的家常小事又被拿上了檯面,別總以為自己的身體很棒、認為專家們的告誡都是危言聳聽,如果你現在還這么認為,對不起,你好像有點跟不上時代了。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僅需要享受早餐,還希望能夠吃出「早餐文化」。因為早餐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填飽肚子,保證必須的營養,同時也給我們帶來開始一天學習和工作的好心情。

要談「中國早餐文化」那就先要了解一下中國早餐的基本概況,漢族人的早餐品種簡單,或豆漿油條,或稀飯饅頭與包子,或一碗面條,穀物類食品佔有絕對優勢。大部分區分早中晚餐的少數民族的早餐形式也與漢族人的早餐形式大同小異,可普遍理解為「簡約而不簡單」。各地也根據各地的物產和風味習慣創造出了花樣繁多、多「滋」多彩的特色早餐小吃。

❼ 3000字的飲食文化論文

飲食文化論文
人生在世,吃穿二事,很早我們就知道了這句話。人雖然作為高級動物,但仍需要與普通動物一樣:「吃」。所以,零零總總令人眼花繚亂的各類美食也孕育而生,從古至今,長盛不衰。飲食行業也成為三百六十行常展長新的行當,而飲食業也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文化,說的更直接些就是一種「吃」的文化。
中國有著5000年的悠久歷史,中國有著燦爛豐富、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中國人注重「天人合一」,中餐以食表意、以物傳情的特點。所以也就使得中國傳統的飲食美食都「食出有門」如中華飲食文化理論奠基人??孔子的《論語》中就有關於飲食「二不厭、三適度、十不食」的論述。直至兩千年後的今日,仍具有極高的理論指導性。中華茶道始主??陸羽認為茶道在中華飲食文化中的地位幾乎與酒等量齊觀,他曾遍訪名茶產區薦評品第,又精研泉水,次第品級。中華食文化之聖??袁枚其《隨園食單》經歷五十年才寫成,成為中華飲食史上光前裕後之作,也有中華飲食文化「食經」的美譽。還有以味道治國的大臣??伊尹將飲食的「色、香、味、形」與治國相融合,所以就有了 「治國若烹小鮮」之說。

由此,這就形成了我們傳統的飲食有「四重」的特點:

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為天」之說,見面常問「吃過沒有?」足見飲食文化的地位。

2、重養:以「五穀」養「六臟」,飲食中重視人體養生保健。

3、重味:中華飲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講究「色、香、味、型」。各種味道差異構成各種菜系的基礎。

4、重理:注意各種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剋、相輔相成等陰陽調和之理性認識指導烹飪。

正是由於中華飲食講究料、作、食等等的精細,內容豐富且博大精深,民族特色鮮明,既兼容又特別,從古到今,歷代相傳又推陳出新。

不同的飲食習慣造就了不同的飲食文化。中國人大而全的一貫作風,吃飯時自然是七大盤、八大碗,一是顯示了富足,二是擺足了排場;近而各地比吃、全國爭雄,最終形成了八大菜系,也就是吃方面八個不同的「高手」;說得雖有些低俗,但還是很能傳情達意的。

因此,中華飲食文化就其深層內涵,可以簡單概括成八個字:精緻、悅目、墜情、禮數。這八個字,反映了飲食活動過程中飲食品質、審美體驗、情感活動、社會功能等所包含的獨特文化意蘊,也反映了飲食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密切聯系。

精緻;我們在得意時都喜歡在酒館、餐廳里點幾個精緻小菜,或自己做幾個精緻小菜來犒賞自己與親戚友人,而這時就需要吃出一種氣氛、品位甚至是文化來。飲食既然作為一種文化,一種「吃」的文化,精品意識作為一種文化精神,卻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地滲透、貫徹到整個飲食活動過程中。選料、烹調、配伍乃至飲食環境,都體現著 「精緻」。尤其是現在非常注重個人身體保健的現代社會,更是要求我們的飲食向精緻化發展,使飲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從而「吃」出文化來,避免和摒棄那種「過之屠門而大嚼」不雅行為和有損健康的不良習慣。

悅目;這是將「吃」的文化與內涵進行升華的高級階段,體現了飲食文化的審美特徵。中華飲食之所以能夠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時,更令人拍案叫絕和賞心悅目。這種悅目,是指中國飲食活動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是指它給人們所帶來的審美愉悅和精神享受,首先是味道美。孫中山先生講「辨味不精,則烹調之術不妙」,將對「味」的審美視作烹調的第一要義。

令人悅目的美味佳餚作為飲食文化的一個基本內涵,它是中華飲食的魅力之所在,悅目貫穿在飲食活動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

墜情;這是對中華飲食文化社會心理功能的概括。因為菜系和飲食中蘊藏著各種感情在其中。做的人付出心血和真情用心去做,而吃者更是品味到自己喜歡的飲食則抱著的是一種感激與贊賞。吃吃喝喝,不能簡單視之,它實際上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種別開生面的社交活動。一邊吃飯,一邊聊天,可以做生意、交流信息、采訪。朋友離合,送往迎來,人們都習慣於在飯桌上表達惜別或歡迎的心情,感情上的風波,人們也往往借酒菜平息。這是飲食活動對於社會心理的調節功能。過去的茶館,大家坐下來喝茶、聽書、擺龍門陣或者發泄對朝廷的不滿,實在是一種極好的心理按摩。

中華飲食之所以具有「抒情」功能,是因為「飲德食和、萬邦同樂」的哲學思想和由此而出現的具有民族特點的飲食方式。對於飲食活動中的情感文化,有個引導和提升品位的問題。我們要提倡健康優美、奮發向上的文化情調,追求一種高尚的情操。

禮數;是指飲食活動的禮儀性。中國是禮儀之邦,而這種禮儀與禮數也滲透到了飲食當中。而飲食講究「禮數」,這與我們的傳統文化有很大關系。生老病死、送往迎來、祭神敬祖都是禮。《禮記?禮運》中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禮數」中也講究著一種秩序和規范,比如在重要場合坐席的方向、箸匙的排列、上菜的次序、有些菜的象徵、來歷等等都體現著「禮數」。

我們談「禮數」,更應把它理解成一種精神,一種內在的倫理精神,這種精神,貫穿在飲食活動過程中,從而構成中國飲食文明的邏輯起點。

飲食中的精緻、悅目、墜情、禮數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概括了中華飲食文化的基本內涵,換言之,這四個方面有機地構成了中華飲食文化這個整體概念。但是,它們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的,四者環環相生、完美統一,便形成中華飲食文化的最高境界。而中華飲食也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用嘴「吃」出來了一種文化,一種濃厚的中華飲食文化,這種文化已經得以前仆後繼的不斷弘揚,已經影響到了我們自己和身邊,影響到了全世界的飲食行業。

❽ 中國美食文化論文

推薦國家的歷史有長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實力有強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構成、宗教信仰、政權性質和經濟結構也有差異,故而各國的飲食文化是不一樣的。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從沿革看,中國飲食文化綿延170多萬年,分為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4個發展階段,推出6萬多種傳統菜點、2萬多種工業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獲得「烹飪王國」的美譽。從內涵上看,中國飲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食品的生產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與食品業的經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系等,深厚廣博。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從特質看,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葯膳和進補),五味調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從影響看,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麵食、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十億人。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中國美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傳統,它與世界各國烹飪相比,有許多獨特之處。 (一)風味多樣。地域廣闊的中華民族,由於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的差異,自古以來,中華飲食上就形成了許多各不相同的菜系。就地方劃分而言,有巴蜀、齊魯、淮揚、粵閩四大菜系之分。 (二)四季有別。一年四季,按季節而調配飲食,是中國烹飪的主要特徵。我國一直遵循按季節調味、配菜冬則味醇濃厚,夏則清淡涼爽。冬多燉燜煨,夏多涼拌冷凍。各種菜蔬更是四時更替,適時而食。 (三)講究菜餚的美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一致,對菜餚美感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廚師們利用自己的聰明技巧及藝術修養,塑造出各種各樣的美食,獨樹一幟達到色、香、味、形的統一,而且給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統一的特殊享受。 (四)注重情趣。我國烹飪自古以來就注重品味情趣,不僅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形、器和質量、營養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在菜餚的命名、品味的方式、時間的選擇、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雅緻的要求,立意新穎,風趣盎然。 (五)食醫結合。我國的烹飪技術,和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系。在我國,向來 就很重視「醫食同源」、「葯膳同功」,利用食物原料的葯用價值,烹成各種美味的佳餚,達到對某些疾病防與治的目的。葯食同源即葯與食物相同.《黃帝內經太素》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葯物」,反映出「葯食同源」的思想。

❾ 急求:中國飲食文化論文 1000字左右 不要多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從沿革看,中國飲食文化綿延170多萬年,分為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4個發展階段,推出6萬多種傳統菜點、2萬多種工業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獲得「烹飪王國」的美譽。
從內涵上看,中國飲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開發與利用、食具的運用與創新、食品的生產與消費、餐飲的服務與接待、餐飲業與食品業的經營與管理,以及飲食與國泰民安、飲食與文學藝術、飲食與人生境界的關系等,深厚廣博。
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從特質看,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葯膳和進補),五味調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
從影響看,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麵食、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十億人。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