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聲懸浮文獻

聲懸浮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3-29 18:56:13

㈠ Word文檔如何自動生成文獻摘要

一、啟動自動編寫摘要功能 Word 97/2000/XP/2003均支持此項功能,用Word打開需要編輯的論文後,在工具菜單選擇自動編寫摘要即可彈出對話框。如果安裝的不是Word的完整版,系統會提示放入Office的安裝盤進行此功能項的安裝。 二、功能設置簡介 Word本身提供了四種不同類型的摘要可供選擇。下面分別說明: 1.突出顯示要點:選擇該項的話,Word將對論文進行分析摘錄,將其中的中心句和關鍵詞語用反白形式在原文檔中突出顯示。 特點:簡明扼要,突出重點。 2.在文檔頂端插入摘要或摘錄文字:由Word自動摘錄論文要點,並將摘要自動放置於論文之前,正文部分保持不變。 特點:大部分論文都採用了這種格式,當然也要選擇此項了。 3.新建一篇文檔並將摘要置於其中:用摘錄的關鍵詞句自動生成一篇新文檔。 特點:原文檔無任何形式的改變。 4.在不退出原文檔的情況下隱藏除摘要以外的其它內容:將Word搜索到的關鍵語句和重點詞語單獨留下,自動隱藏文檔中其它內容。 特點:更適合閱讀長篇文檔,文章的主要觀點一目瞭然。 三、細節設置 在論文摘要類型完成之後,就需要對論文摘要的細節進行調整了。 在摘要長度的選項中可以設置論文摘要的長短;單擊下拉箭頭有三種選擇:按句數、字數和所佔的比例。 小貼士:如果論文的每一個點比較集中,摘要文字在文中各段中分布較均勻,百分比可以取小些,如5%左右。如果比較分散,值可以取大些,如15%。 四、摘要的修改 如果你選擇的是第一種摘要,經過上述設置,你感覺摘要還不直觀,還可以在彈出的自動編寫摘要的懸浮框上,直接調節左/右小箭頭來逐漸減小/增大摘要的比例大小;而且同時你還可以通過單擊最左邊的圖標在突出顯示和只顯示摘要的效果切換中進行查看,這是不是很直觀啊!設置完成後,單擊確定退出即可。 需要記住的是,用Word完成論文的自動編寫後,還需要你的潤色,這樣才能使其盡善盡美。

㈡ 被狗抓傷會得狂犬病嗎

如果你確定是被抓的而不是被咬的,那麼就不會得狂犬病——狂犬病細菌是患病動物在咬人的時候通過唾液傳播的。
只有已經患狂犬病病的動物才會傳這個病。狂犬病不只是瘋狗傳播,貓、人、狐狸什麼的,只要是已經得病的動物咬了人都會傳染的。
而且你說昨天下午受傷的,現在已經超過了24小時,要是真有狂犬病,現在打疫苗也來不及了,通常打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時間是被動物咬傷後2小時內。6小時內也有效。

雖然不太可能得狂犬病,但被寵物抓傷容易得一種叫「貓爪熱」的病。這個病名叫「貓爪熱」,但並不是只有貓才傳播,寵物的爪子上都有細菌,抓傷後細菌進入人體就容易引發感染。如果兩三天內開始發燒,就應該警惕了,稍稍吃點抗生素吧。

破傷風就不說了,那個只有在傷口較深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感染,發作起來和狂犬病一樣沒得救,不過你只是被小狗輕輕抓了一下,放心好了,沒問題的。

㈢ 誰知道電磁懸浮原理是什麼

電磁懸浮原理是由轉子、感測器、控制器和執行器4部分組成,其中執行器包括電磁鐵和功率放大器兩部分。假設在參考位置上,轉子受到一個向下的擾動,就會偏離其參考位置,這時感測器檢測出轉子偏離參考點的位移,作為控制器的微處理器將檢測的位移變換成控制信號,然後功率放大器將這一控制信號轉換成控制電流,控制電流在執行磁鐵中產生磁力,從而驅動轉子返回到原來平衡位置。因此,不論轉子受到向下或向上的擾動,轉子始終能處於穩定的平衡狀態。

目前的懸浮技術主要包括電磁懸浮、光懸浮、聲懸浮、氣流懸浮、靜電懸浮、粒子束懸浮等,其中電磁懸浮技術比較成熟。電磁懸浮技術(electromagnetic levitation)簡稱EML技術。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頻電磁場在金屬表面產生的渦流來實現對金屬球的懸浮。

㈣ 化工英語文獻翻譯

希望不要讓我3.5個小時的努力付之東流!

篇名:液-固提升管的計算機層析攝影和微粒示蹤研究
作者:Shantanu Roy, Jinwen Chen, Sailesh B. Kumar, M. H. Al-Dahhan,* 和M. P. Dukovic [* 表示通訊作者的意思]。
單位: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華盛頓洲立大學化學工程系化學反應工程實驗室(63130)
摘要:液-固循環流化床在各種工業過程中均是一種有潛在價值的反應裝置,如煉油和精細化學品、石化產品及食品的合成。這些過程中,迅速失活的固體催化劑需要在基本反應完成後再生,並在提升管的固體中再循環。本研究表明,計算機輔助放射微粒示蹤技術(CARPT)可用於構建提升管中固體流速模型和供試流體流速下的固體迴流。?-射線計算機層析攝影(CT) 表明,在分餾柱中部固體濃度稍高。這和氣-固提升管反應器的情景相反,後者的固體濃度在柱壁上更高。

前言
液-固循環流化床在精細化學品、石化產品合成及煉油等各種工業過程中作為一種備選反應裝置迅速得到推廣(Liang等, 1995)。該過程在液相反應物(典型高壓、低溫下的烴)(Thomas, 1970)和可快速滅活的固相催化劑(Corma和Martinez, 1993)存在的反應器中完成。基本反應在高液/固流速比的垂直提升管柱中完成(在提升管中固體變成可被液體運載的液化狀態)。失活催化劑在通過連續內環流中的循環固體和基本反應偶聯的獨立處理過程中再生。此類連續流動的液固系統的設計和組裝需要每相中的流動模型以及相含率分配方面的知識。本工作的目的是通過實驗研究實驗室級循環液固系統流動模型的提升管中固相的流速和含率分布問題。

實驗
實驗室級液-固循環流化床的裝備圖紙如圖1所示。提升管是一根直徑6英寸、高7英尺的有機玻璃柱。提升管中的自來水帶動直徑2.5毫米的玻璃微珠流動,並通過柱塞和噴射器迴流進入系統。用噴射器(已把固體流速預標定為水流速函數)控制液流法來維持提升管中的固體物料流。全部固/液流速比可通過柱底部分配盤來調控。用內環流中的泵和儲水罐中的循環水來維持氣餾柱和噴射口部分恆定的高速水流。實驗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華盛頓洲立大學化學工程系化學反應工程實驗室研發的CARPT和CT裝置中進行(Devanathan, 1991; Kumar,1994)。也許有必要指出,本研究使用的系統是緻密的,粘滯性小,惟有非浸入式流體檢測法如CARPT和CT才有能力精確測量固體流速和濃度。當前的裝備使得提升管可以在CARPT-CT操作平台上安裝用於本研究。早在固相水動力學的研究之前, 液相停留時間分布測定儀就在液相中得到應用。脈沖式快速注入氯化鉀溶液後測定液相在既定位置的傳導情況。本研究的結果其他地方也有報道(Roy 等, 1996),我們發現液相實際上呈集中流勢,具有小的分散效應。液體示蹤顆粒E-曲線的二維方差總是小於0.1。

美國化學學會的CARPT研究(Devanathan, 1991; Yang等, 1992)把放射性Sc-46微粒(發射波長350 íCi,半衰期83天)引入一個粒徑和密度與待混流的玻璃微珠相匹配的中空鋁球中來制備示蹤顆粒。採用精妙的CARPT標定步驟(Yang等, 1992), 顆粒被放入供試反應段的約200-300個已知位置,就得到了每個檢測器的距離-密度關系標定圖譜。標定完成後,設置並保持所需的液體超臨界流速,且容許固體微粒自由進入流場來模擬典型的玻璃微粒的運動。長時間後(8小時),示蹤顆粒的位置(用檢測器獲得的光子數目來表示)記作時間的函數。隨後,固體顆粒的平均流體組分和波動流體組分、粘滯系數和動力學能量可以通過舍棄和處理粗略的原始數據後計算得出(Devanathan, 1991; Larachi 等, 1997)。這是CARPT技術首次在一個體系中的成功演示,該體系中示蹤顆粒周期性地離開和重新進入被檢測器檢測到的分餾柱反應段。
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華盛頓洲立大學化學工程系化學反應工程實驗室的CT掃描儀採用扇-線幾何學來測定?-射線通過提升管中給定物體後的放射衰減。然後用粗略的衰減測量儀器重構中橫截面上各相的時間平均含率分布。該放射源被置於100 mCi的Cs-137同位素中, 11個碘化鈉檢測器(最大值)組成的角陣列用於衰減測試。基於極大似然原理的期望極大演算法(Lange和Carson, 1984)用來做投影儀中獲取的圖象重建。CREL掃描儀的軟體和硬體方面的細節問題已經由 Kumar 等 (1995)、Kumar和Dukovic′(1997)討論過。本研究中供試液-固提升管在沿柱的四個軸向位置被掃描。

結果與討論
實驗在液體超臨界流速(12-23 cm/s)的范圍內進行。本研究報道了在20 cm/s液體超臨界流速的條件下運行的系統中得到的典型結果。所有實驗採用直徑2.5毫米的玻璃微珠,噴射器的水流速度為25 gal/min。提升管底部的水流速度保持在33 gal/min,以便使柱中的平均液體超臨界流速達到20 cm/s。

圖2 是在20 cm/s的液體超臨界流速下4個軸向位置測得的對數平均化和時間平均化的徑向固體含率 (固體濃度) 分布圖。我們觀察到固體含率的級數並不隨著徑向位置的升高而呈顯著變化(最大變異是4%),但隨軸向位置的變化而稍微下降(最大變異4%)。和柱壁比較而言,任何既定軸向位置的固體含率稍高於柱中部。這是一個有趣的結果,因為在氣-固提升管中廣泛報道的是相反趨勢(Rhodes和Geldart, 1989; Rhodes, 1990)。這里報道的固體含率分布的徑向梯度也更小。

圖3表示CARPT實驗中估計的固體流速場。圖3a是流速矢量圖, 該圖清楚地表明,從時間平均化的角度來考慮,固相有一個內循環迴路:固體在柱心上升並在柱壁上下降。圖3b表示柱中部四個位置的固體流速的時間平均化軸向成分也有相同的定量結果。有必要指出,柱壁上固體的下游流速和上游流體相比較有較小的數量級, 下游總的固體質量仍然是令人滿意的(本實驗為9.6%)。柱的33cm高度處固體含率圖一般來說是有序的。這個高度恰好位於柱中分配器和噴射器的上方(圖1),是混合區域的一部分, 顯然比78 cm高度處有較低的固體含率。這也為CARPT的實驗結果所證實:圖3a 清楚地表明固體流速矢量的方向在該高度上是隨機取向的, 而柱中較高的位置則出現清晰的循環迴路。因此,柱中33cm高度處的流體仍待斟酌,並且和柱的其他部分相比呈現明顯的偏離行為。用一種新穎的方法, 提升管中固體殘留時間分布(RTD)可間接從CARPT數據計算得出。由於示蹤顆粒被認為是可重復循環進入提升管的典型分散系組分,其每次通過提升管在其中停滯的時間的分布是其RTD值。這些不間斷採集數據獲得的「殘留時間」被作成圖4中的柱狀圖。提一個武斷的假說,這就給出了固相的RTD值。最後,在圖5中, 固體沿軸向的平均軸向流速被表示為液體超臨界流速的函數。不同條件下實驗表明,柱中線以及柱壁(下游)的流速整體上都是增加的。當然,這也可能是由於通過相同區段的液相模量較高引起固相模量的增加導致了固體平均流速提高。純粹基於這些實驗,結果似乎表明隨著液體超臨界流速的加大固相流速有一種趨於「飽和值」的傾向。然而,這些結果仍期待著未來進一步的實驗來做強有力的驗證。

結論
直至今日,流化床和提升管的設計仍停滯在經驗法則的水平上。此類系統中的實際現象遠比作為設計程式基礎的啟發式近似演算法獲得的結果要復雜的多。因此,液-固提升管的使用者和設計者可以從此類系統中的水動力學基本認識中獲得極大的啟發。當前的研究只是向同類實驗定量方面邁出了一小步。在CREL(作者的實驗室), 各種操作條件和使用不同粒徑的顆粒的提升管配置研究工作正在進展中。此類體系中的靜止現象研究也在未來的計劃中。數據將做進一步的處理來計算固相的動力學能量、粘流剪切應力以及粘流分散系數。本研究努力的整體目標是了解影響液-固提升管效能的一些關鍵變數,進而研究更基礎的按比例增大規律。我們期望我們的實驗數據能作為液-固提升管流體的計算機動態建模的基準。

圖表題目翻譯如下:
圖1. 液-固提升管的裝備圖紙
圖2. 20 cm/s液體超臨界流速下不同軸向位置的固體含率(濃度)分布
圖3. 20 cm/s液體超臨界流速下的固體流速場: (a) 流速矢量圖; (b) 軸向平均流速圖。

致謝(略)
參考文獻(略)

㈤ 生活污水處理的文獻綜述

典型的生活污水處理完整工藝如下:

污水——前處理 —— 生化法—— 二沉池——消毒—— 出水

|
|

-——污泥處理系統-——-

前處理也稱為預處理技術,常用的有格柵或格網、調節池、沉砂池、初沉池等。

由於生活污水處理的核心是生化部分,因此我們稱污水處理工藝是特指這部分,如接觸氧化法、SBR法、A/O法等。用生化法(包括厭氧和好氧)處理生活污水在目前是最經濟、最適用的污水處理工藝,根據生活污水的水量、水質及現場的條件而選擇不同的污水處理工藝對投資及運行成本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下面就目前常用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作一簡介。
1、無能耗地埋式小型生活污水裝置
即改進型化糞池,工藝流程如下:
污水——厭氧水解池 —— 厭氧過濾池—— 氧化溝——出水

厭氧水解池即為國標化糞池,厭氧過濾池即為厭氧接觸氧化池,內置填料,氧化溝即利用排水溝及強制通風,空氣中的氧氣溶入污水中的過程為自然進行。這一污水處理工藝適宜單個住宅樓的生活污水處理,且可與國標化糞池組合使用,其最大的優點是運行費用為零。出水水質可達到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中的二級標准。

該工藝適宜於污水量小於20m3/d的污水處理工程,可在較為富裕的農村地區使用。
2、 A/O法
即厭氧—好氧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如下:
污水——前處理——厭氧水解池——接觸氧化池——沉澱池——過濾池——出水
|_______ 污泥迴流___|

設計要點:
A:厭氧水解池採用上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的形式,設計水力停留時間為2~4小時。
厭氧池下部為污泥床區,污泥床厚度通常控制在1~1.2M之間,進水系統可採用脈沖進水中阻力布水系統,底部設布水溝,保留污泥不沉積底部,呈懸浮狀態。
污泥床平均濃度為30~35g/l,則污泥負荷為0.35~0.30kgCODcr/kg(ss).d。
B: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是介於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之間的一種污水處理工藝。池內設有填料,微生物一部分以生物膜的形式固著於填料表面,一部分則以絮狀懸浮生長於水中,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的特點。曝氣系統可採用鼓風或射流曝氧增氧系統(設計時必須考慮投資及運行成本)。為培養微生物的不同的優勢菌種,將接觸氧化池分為兩格是行之有效的。第一格有效水力停留時間為2.5小時,有機負荷為1.15kgBOD5/m3.d。第二格有效水力停留時間為1.5小時,有機負荷0.768kgBOD5/m3.d。
A/O法的主要特點是:適應能力強;耐沖擊負荷;高容積負荷;不存在污泥膨脹;排泥量非常少;具有較好的脫氮效果。
由A/O法衍生的A2/O、A3/O污水處理工藝,原理上是相似的。

㈥ 「數控技術」專業的畢業論文怎麼寫啊3000字以上就OK。謝謝了。。。

數控技術專業畢業論文選題 1.復雜零件加工工藝設計及數控編制 2.新型數控車床的主傳動系統的設計及控制 3.新型數控車床的進給傳動系統的設計及控制 4.新型數控車床電氣控制設計 5.數控車床故障診斷及排除的研究與應用 6.電火花線切割在模具產品加工中的實際應用 7.數控車床刀架裝置的設計 8.數控機床調速系統的設計 9.基於數控機床的PLC技術的研究 10.數控技術專業實踐環節的教學設計 【參考論文】範文 在我國,數控技術與裝備的發展亦得到了高度重視,近年來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特別是在通用微機數控領域,以PC平台為基礎的國產數控系統,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我國在數控技術研究和產業發展方面亦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在技術創新能力、商品化進程、市場佔有率等方面情況尤為突出。在新世紀到來時,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使我國數控領域沿著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從整體上全面邁入世界先進行列,使我們在國際競爭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將是數控研究開發部門和生產廠家所面臨的重要任務。 為完成此任務,首先必須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為此,本文從總體戰略和技術路線兩個層次及數控系統、功能部件、數控整機等幾個具體方面探討了新世紀的發展途徑。 1 總體戰略 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總體發展戰略,對21世紀我國數控技術與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通過對數控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的分析和對我國數控領域存在問題的研究,我們認為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以商品化為主幹,以管理和營銷為重點,以技術支持和服務為後盾,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將是一種符合我國國情的發展數控技術和產業的總體戰略。 1.1 以科技創新為先導 中國數控技術和產業經過40多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引進消化到擁有自己獨立的自主版權,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但回顧這幾十年的發展,可以看到我們在數控領域的進步主要還是按國外一些模式,按部就班地發展,真正創新的成分不多。這種局面在發展初期的起步階段,是無可非議的。但到了世界數控強手如林的今天和知識經濟即將登上舞台的新世紀,這一常規途徑就很難行通了。例如,在國外模擬伺服快過時時,我們開始搞模擬伺服,還沒等我們占穩市場,技術上就已經落後了;在國外將脈沖驅動的數字式伺服打入我國市場時,我們就跟著搞這類所謂的數字伺服,但至今沒形成大的市場規模;近來國外將數字式伺服發展到用網路(通過光纜等)與數控裝置連接時,我們又跟著發展此類系統,前途仍不樂觀。這種老是跟在別人後面走,按國外已有控制和驅動模式來開發國產數控系統,在技術上難免要滯後,再加上國外公司在我國境內設立研究所和生產廠,實行就地開發、就地生產和就地銷售,使我們的產品在性能價格比上已越來越無多大優勢,因此要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難度自然就很大了。 為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必須深刻理解和認真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偉大論斷,大力加強數控領域的科技創新,努力研究具有中國特色的實用的先進數控技術,逐步建立自己獨立的、先進的技術體系。在此基礎上大力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的數控產品,從而形成從數控系統、數控功能部件到種類齊全的數控機床整機的完整的產業體系。這樣,才不會被國外牽著鼻子,永遠受別人的制約,才有可能用先進、實用的數控產品去收復國內市場,打開國際市場,使中國的數控技術和數控產業在21世紀走在世界的前列。 1.2 在商品化上狠下工夫 近幾年我國數控產品雖然發展很快,但真正在市場上站住腳的卻不多。就數控系統而言,國產貨仍未真正被廣大機床廠所接受,因此出現國產數控系統用於舊機床改造的例子較多,而裝備新機床的卻很少,機床廠出產的國產數控機床大多數用的都是國外的系統。這當然不是說舊機床的數控化改造不重要,而是說明從商品的角度看,我們的數控系統與國外相比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影響數控系統和數控機床商品化的主要因素除技術性能和功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可靠性、穩定性和實用性。以往,一些數控技術和產品的研究、開發部門,所追求的往往是一些體現技術水平的指標(如多少通道、多少軸聯動、每分鍾多少米的進給速度等等),而對影響實用性的一些指標和一些小問題卻不太重視,在產品的穩定性、魯棒性、可靠性、實用性方面花的精力相對較少。從而出現某些產品鑒定時的水平都很高,甚至也獲各種大獎。但這些高指標、高性能的產品到用戶哪兒卻由於一些小問題而表現不盡人意,最後喪失了信譽,打不開市場。這說明,高指標、高性能的樣機型的產品離用戶真正需要的實用、可靠的商品是有相當大的距離的,將一個高指標、高性能的產品變為一個有市場的商品還需作出大量艱苦的努力。 另一方面,數控系統和數控機床不像家電類產品那樣易於大批量生產,應用環境也不那麼簡單。數控產品是在生產環境中使用,面臨的是五花八門的工藝問題。如果開發部門對這些問題掌握得不透,就難以將產品設計得很完善。而且數控產品的某些問題在開發、試用,甚至鑒定時都難以發現。這就造成,同樣型號的數控機床在有的用戶那兒運行得很好,而在別的用戶那兒卻表現欠佳。或者同樣型號的數控機床用於加工某些零件工作得很好,但用於加工其他零件時卻不盡人意。出現這種情況,有時是用戶操作人員的水平問題,但有時就是數控產品本身潛在問題的暴露。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外一些公司設立了專門機構來測試考驗自己的產品,如為考驗新開發的數控系統,廠家自己設計和從生產實際中收集了大量零件程序,讓數控系統運行各種各樣的程序,一旦發現問題,即立即反饋給開發部門予以解決。經過這樣的測試考驗過程後,數控系統的潛在問題就大為減少。以往,我們的產品就很少進行這樣嚴格的全面的自我測試考驗。好些問題要等到用戶去給我們挑出來。這樣,即使一個小問題也將嚴重影響國產數控產品的聲譽。 因此,我們應充分重視上述問題,在商品化上切實狠下工夫,將其作為數控產業的主幹來抓,貫穿於技術研究、產品開發、試制、生產等的全過程中,從而將我們已有的技術水平較高的數控產品變成真正有市場的好商品。 1.3 將管理和營銷作為產業發展重點 經過20來年市場風雨的沖擊,國人已越來越認識到,技術固然重要,但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要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獲勝,管理和營銷就顯得更為重要。例如,我國台灣生產的數控機床不但佔領了大陸市場的相當大的份額,而且還打進了美國市場。是台灣數控機床的技術和質量超過美國了嗎?顯然不是。那他們靠的是什麼?重要的一條就是在企業管理和產品營銷上下了工夫。而我們長期以來把主要精力放在開發技術和提高水平上,忽視了經營管理、市場開拓、產品營銷等方面的工作,結果在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出來以後,在產品質量提高以後,企業仍然處於產品銷售不暢的困境〔1〕。國內外的經驗說明,數控產品的競爭力不僅取決於技術,更取決於經營管理能力和營銷能力。 因此,從現在起我們應將管理和營銷作為產業發展重點,真正擺脫計劃經濟時代所遺留下來的思維方式和工作習慣的束縛,建立適應市場的高效、靈敏的運行機制和有效的激勵機制。通過這種機制,一方面切實加強企業管理,激發企業負責人和廣大職工的負責精神、創造精神和獻身精神,努力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另一方面充分調動企業內外、行業內外一切積極因素,大力加強市場開拓力度,奮力打通營銷渠道。可以堅信,有過硬競爭力的產品,再加上北京開關廠那樣的「找、掙、鑽、搶」精神,我們就一定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 1.4 大力加強技術支持和服務 數控系統和數控機床作為典型的高技術產品,對用戶的技術支持和服務是相當重要的。以前國產數控產品喪失信譽的原因,除可靠性問題外,另一大問題就是缺乏有力的技術支持和服務。用戶花了很多錢買的數控機床或數控系統,一旦出現問題卻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以後誰還敢買我們的產品。因此,應將對用戶的技術支持和服務當成重要的日常工作來抓,使我們在市場上向縱深挺進時,有一個強大後方。因此,為了取得數控產品市場競爭的全面勝利,必須建立以技術支持和服務為核心的強大後方。當然,為贏得主動,後方也須主動出擊。目前,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如網路和多媒體),將為建立新一代立體化的技術支持和服務體系開辟新的途徑。 1.5 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 可持續發展是下一世紀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我國數控產業要有大的發展也必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綠色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其主要思想是清潔和節約。為此應大力加強綠色數控產品的開發,加速促進數控產品、數控產業以及整個製造業的綠色化,主要戰略措施應考慮以下幾方面:①有效減少產品製造及使用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如減少數控機床的鑄件結構,消除鑄造對環境的污染;將數控機床主軸的潤滑以油氣潤滑、噴油潤滑等取代油霧潤滑,減少對生產環境的污染;在精密數控機床及其運行環境的溫度控制中取消氟利昂製冷的恆溫技術;以電傳動代替機械傳動,減少雜訊污染。②大幅度降低資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如以軟體代替硬體,從而減少硬體製造的資源和能源消耗及污染,並減少產品壽命結束後硬體裝置的拆卸回收問題;以永磁驅動代替感應驅動,提高效率和功率因數,節約能源;以電傳動代替機械傳動,提高效率,減少能源消耗。③加強用數控技術改造傳統機床。這既符合運用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使傳統產業生產技術和裝備現代化這一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得以實現,又可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我國擁有普通機床數百萬台,加強用數控技術改造傳統機床將成為下世紀我國數控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④大力發展綠色數控機床。綠色數控機床應是材料消耗少、能耗低、無污染,壽命長且便於拆卸回收的新型機床。例如,以並聯結構代替串聯結構就是開發綠色數控機床的一條途徑,這是因為並聯結構機床消耗的金屬材料僅為常規串聯結構機床的幾分之一,其加工量也比常規機床大幅度減少,特別是消除了大型結構件的鑄造,這將顯著降低機床製造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對環境的污染。此外,並聯結構機床有利於採用電傳動,效率高,可有效降低使用中的能源消耗。 國際標准化組織制定了ISO14000環境管理標准,全球環境問題「法律化」的趨勢正在進一步發展,可持續發展將成為企業通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2〕。因此,我們的數控產品要在下一世紀走向國際市場,我們的企業就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2 技術途徑 2.1 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新一代PC數控系統 數控系統是各類數控裝備的核心,因此通過科技創新首先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數控系統,將是推動數控產業化進程的有效技術途徑。 實踐證明,10年來我們所走的PC數控道路是完全正確的。PC機(包括工業PC)產量大、價格便宜,技術進步和性能提高很快,且可靠性高(工業PC主機的MTBF已達30年〔3〕)。因此,以其作為數控系統的軟硬體平台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數控系統的性能價格比,而且還可充分利用通用微機已有軟硬體資源和分享計算機領域的最新成果,如大容量存儲器、高解析度彩色顯示器、多媒體信息交換、聯網通訊等。此外,以通用微機作為數控平台還可獲得快速的技術進步,當PC機升級換代時,數控系統也可相應升級換代,從而長期保持技術上的優勢,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目前,PC數控系統的體系結構有2種主要形式:(1)專用數控加PC前端的復合式結構;(2)通用PC加位控卡的遞階式結構。另外還有一種正在發展的數字化分布式結構。其方案是將由DSP等組成的數字式伺服通過以光纜等為介質的網路與數控裝置連接起來,組成一完整的數控系統。這種系統雖然性能很好,但由於開發和生產成本太高,近期難以被國內廣大用戶所接受。我們認為,上述結構並不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最好方案,適合中國國情的應是將所有數控功能全軟體化的集成式結構,因為這種結構的硬體規模最小,不但有利於降低系統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幾十年的經驗表明,可靠性好壞是國產數控系統能否發展的關鍵。雖然影響數控系統可靠性的因素很多,但過大的硬體規模和較低的硬體製造工藝水平往往對可靠性造成最大的威脅。以往,國產數控系統在總體設計時由於種種原因的限制,不得不選用技術指標不太高的普通CPU,這樣,為完成數控的復雜功能往往需要由多個CPU來組成系統,有時還需另加一些專用或通用硬體電路來實現數控系統的一些高實時性功能(如細插補、位置伺服控制等),從而造成系統硬體規模龐大。對於數控系統這種批量不大的產品,在國內現有工藝條件下,很難從硬體製造的角度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因而使得國產數控系統在生產現場的表現不佳,對國產數控系統的形象和聲譽造成嚴重影響,使得不少用戶現在還心有餘悸。 因此,我們在開發新型數控系統時,應優先選用新型高性能CPU(如高主頻的Pentium II、Pentium III等)作為系統的運算和控制核心,並盡量用軟體來實現數控的所有功能。這樣,可大幅度減小系統硬體的規模。此外,還應在軟體設計、電源設計、接插件設計與選用、接地與屏蔽設計和施工等方面採用強抗擾高可靠性設計與製造技術,從而全面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由於一個新型高性能CPU可以代替數十個普通CPU(如80286、80386等),因此,在基於高性能CPU的PC平台上不僅可以完成數控系統的基本功能(如信息處理、刀補計算、插補計算、加減速控制等)和開關量控制功能(內裝PLC),而且還可以完成伺服控制功能。這樣,以前由DSP完成的數字化伺服控制功能(如位置控制、速度控制、矢量變換控制等)均可由PC中的CPU完成,從而實現內裝式伺服控制,這不僅有效縮小了數控部分的硬體規模,而且還大幅度縮小了伺服控制部分硬體規模。 這種具有內裝PLC和內裝伺服控制的全軟體化集成式數控系統,其硬體規模將達到最小化,整個數控系統除一個PC平台外,剩下的只有驅動機床運動的功率介面和反饋介面。這既有效提高了系統可靠性,又消除了信息傳遞瓶頸,提高了系統性能,同時還可顯著降低系統成本,使系統(包括電機)售價將可降至現有數控系統的一半左右。顯然,這種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新型數控系統將具有極強的競爭力,有望為開創中國數控的新局面作出貢獻。 此外,集成化PC數控系統還有一大優點,就是容易實現開放式結構。這是因為,這種系統的硬體本身已經是完全開放的,構成開放式數控系統的工作完全在軟體上,只要制定好標准和協議,從信息處理、軌跡插補、加減速控制、開關量控制到伺服控制都可以實現開放,從而可大大方便用戶的使用。 2.2 推進數控功能部件的專業化生產 解決數控系統問題後,如何實現數控機床的模塊化設計與製造便是我國機床製造企業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在競爭中獲勝的另一關鍵。要實現數控機床的模塊化設計製造,必須解決數控機床功能部件的專業化生產問題。目前我國在這方面離實際需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在今後的若干年內,我們必須大力促進數控機床功能部件的開發和專業化生產。其要點如下: (1)新型永磁電主軸單元 電主軸已成為國際市場上最熱門的數控機床功能部件。但目前這類產品幾乎都為感應非同步型,存在以下突出問題:①轉子上存在繞組,有大電流流過,因此轉子發熱嚴重,直接影響主軸精度;②低速出力小且轉矩脈動大,難以滿足寬范圍切削要求;③效率和功率因素低,不僅電機體積和重量大而且要求逆變器容量大、耗能多;④控制系統復雜、成本高。 因此,利用我國稀土永磁材料的優勢,開發新型大功率、高效率、寬調速范圍永磁同步型交流電主軸單元,將可有效解決現有電主軸存在的問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新一代電主軸產品。由於永磁電主軸的機械結構和控制系統都較感應非同步型電主軸簡單,因此易於進行專業化大規模生產。當然,這還要攻克主軸支承(陶瓷軸承、流體動靜壓軸承、磁懸浮軸承)技術、高精度高速動平衡技術、高速驅動、檢測與控制技術、高可靠性安全保證技術等關鍵技術。 (2)廉價的高性能伺服系統 目前,一套進給交流伺服系統(驅動器+電機)的價格一般都在萬元以上,主軸伺服系統的價格高達數萬元,已成為降低國產數控機床成本的一大障礙。因此,應配合新型集成化國產數控系統的發展,大力開發廉價的高性能內裝式伺服系統。由於內裝式伺服的硬體部分只有電機和功率介面,充分利用我國的永磁資源優勢,通過專業化生產可以把電機的造價降下來,而採用智能化的IPM模塊作為功率介面也很便宜,因此將內裝式進給伺服的價格控制在數千元以內,將內裝式主軸伺服的價格控制在2萬元以內,將是完全可能的。 (3)直線交流伺服系統 直線交流伺服系統是下一世紀數控機床不可缺少的功能部件,目前我國還沒有成熟產品,因此應加強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考慮到常規機床的防磁問題較難解決,而並聯機床的防磁相對容易,因此可為常規結構機床開發感應非同步型直線電機,為並聯結構機床開發永磁同步型直線電機,從而揚長避短,構成符合實際應用要求的新型高速高精度進給系統。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開發將驅動與支承合二為一的磁懸浮工作台。 (4)零傳動數控轉台與擺頭 數控轉台與擺頭是多坐標數控機床的關鍵部件,傳統的採用高精度蝸桿蝸輪等傳動的轉台與擺頭不僅製造難度大、成本高,而且難以達到高速加工所需的速度和精度,因而必須另闢蹊徑開發新型零傳動(無機械傳動鏈)數控轉台和擺頭,以促進我國高速高精度多坐標數控機床的發展。 (5)高速高精度檢測裝置 高速高精度是下世紀數控機床發展的主題,這不但需要高性能的控制和驅動,同時還需要高品質的檢測環節,因此應在現有技術基礎上,進一步開發0.1 μm以上精度的高速(60 m/min以上)線位移感測器和100萬脈沖/r的角位移感測器,此類技術國外對我國是封鎖的。 2.3 加速數控機床的全國產化,打好市場翻身仗 數控產業化的最終成功將體現在數控機床的全國產化和市場佔有率上。在上述總體戰略指導下,採取抓兩頭(低價位數控機床和高速高效數控機床)、帶中間(普通數控機床)、促重型(重型關鍵裝備)的方針,將是在國內市場上快速收復失地,在國際市場上穩步進軍,最終打贏國產數控機床市場翻身仗的一種有效戰術和策略。關於普通數控機床的發展已有許多文章作了專門論述,因此下面僅就低價位數控機床、高速高效數控機床和重型數控機床的發展問題作一討論。 (1)大力發展低價位數控機床 低價位機床是功能滿足用戶要求(無功能浪費)、技術指標適中、可靠性好、價格便宜的普及型數控機床。這類機床已成為國際市場上數控機床的發展趨勢之一,也是國內眾多用戶渴求的產品,其市場前景相當廣闊。然而,如果採用國外數控系統(包括伺服)按照傳統思路來發展低價位機床,是很難將價格降至廣大用戶所能接受的水平的。因此,採用本文提出的新型集成化國產數控系統來發展高性能的低價位數控機床,將是一條最有希望成功的道路。只要有一定批量,由此構成的全國產普及型數控車床的售價完全可以控制在10萬元以內,三坐標數控銑床可控制在15萬元左右,加工中心可控制在20萬元左右。此價位的國產數控機床將是具有較強競爭力的。 (2)加速開發高速高效數控機床 高速高效是數控機床發展的另一大潮流。發展高速高效數控機床的技術途徑可有以下幾條:①通過提高切削速度和進給速度,從而達到成倍提高生產效率,有效提高零件的表面加工質量和加工精度並解決常規加工難以解決的某些特殊材料(如鋁鈦合金、模具鋼、淬硬鋼)和特殊形狀零件(如復雜薄壁零件)的高效加工問題。②通過工藝復合,減少工件的安裝次數,有效縮短搬運和裝夾時間。例如,將五面五軸加工中心與立車復合構成萬能加工中心,可實現一次裝卡完成零件的大部分(或全部)加工。③採用高速高精度圓周銑加工孔和以螺旋軌跡插補實現不鑽底孔的直接攻絲等新加工方法,大幅度減少換刀次數,提高加工效率。④為數控機床開發智能尋位加工功能,消除對精密夾具和人工找正的依賴,有效縮短單件小批加工的准備時間。 在我國現實條件下如果沿用傳統思路是難以實現上述途徑的,因此,必須立足國情,結合實際勇於創新,大膽探索新的道路。 考慮到常規數控機床在總體結構上基本上採用工件和刀具沿各自導軌共同運動的方案,一方面由於機床傳動環節剛性不足和導軌中的摩擦阻力較大,使運動部件難以獲得高的進給速度;另一方面由於工件、夾具和工作台的總質量比較大,使之難以獲得高的加速度。此外,傳統機床結構是一種串聯開鏈結構,組成環節多、結構復雜,並且由於存在懸臂部件和環節間的聯接間隙,不容易獲得高的總體剛度,因此難以適應高速高效加工的特殊要求。為此,開發國產高速高效數控機床時,可採用工件固定,以直線電機組成並聯短鏈直接驅動主軸和刀具運動、將高速高精度傳動與高剛度支撐合二為一的適合於高速高效加工中心的新型結構。採用該結構的高速高效數控機床不但速度高、剛度高,如果在傳動與控制上處理得當,可以達到比常規機床更高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質量,而且具有機械結構簡單,零部件通用化、標准化程度高,製造成本低,易於經濟化批量生產等顯著優點。因此,沿此思路發展高速高效數控機床將是一條符合國情、易於取得成功的道路。 (3)突破重型數控機床的設計製造技術 重型數控機床(特別是多坐標重型數控機床)是國民經濟和國防生產中的重大關鍵設備,屬於戰略物資,真正先進的重型數控機床國外是不可能賣給我們的,因此,在我國下世紀數控產品的發展中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解決。發展重型數控機床必須有過硬的基礎,我們在數控機床國產化的進程中應不斷總結經驗,加強基礎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究,充分發揮我國產學研相結合的優勢,各部門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爭取在下世紀初取得突破性進展。 目前,在發展重型數控機床中除需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外,還應加強其關鍵技術研究。例如,重型機床的控制就是需要加以特殊解決的關鍵問題。因重型機床加工的工件特別昂貴不允許報廢,為了確保機床工作可靠,在數控系統中可採用雙(或多)CPU冗餘工作方案,以確保運算和控制的絕對正確,並在出現故障時自動診斷、自動修復或自動替補,確保加工不出問題。此外,在電源上可採取雙蓄電池供電的全隔離供電方案,即一組電池在給系統供電時,可對另一組電池進行充電,電網與控制系統是完全隔離的。這就徹底消除了重型車間中電網電壓波動厲害、干擾嚴重對數控系統造成的影響,從而有效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又如,重型數控機床的驅動也是一大關鍵問題。當行程長度超過5 m,普通滾珠絲桿就難以勝任大負荷的傳動,因此目前一般採用預加負載的雙齒輪-齒條機構、靜壓蝸桿-蝸母條機構、四足(或雙足)爬行進給機構等來實現長行程傳動。但這些方案存在結構復雜、速度和加速度低、動態性能差、難以達到高精度、維護保養復雜等問題。為此可發展陣列式高效直線電機直接驅動技術和空間並聯機構驅動技術,以新的途徑來解決重型數控機床的高速、高精度驅動問題。除此之外,機床結構的優化設計、長行程精密檢測、重力變形補償、切削力變形補償、熱變形補償等也是重型數控機床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必須予以充分重視。 3 結語 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總體發展戰略,確立與國際接軌的發展道路,對21世紀我國數控技術與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在對數控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的分析,對我國數控領域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對21世紀我國數控技術和產業的發展途徑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以商品化為主幹,以管理和營銷為重點,以技術支持和服務為後盾,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總體發展戰略。在此基礎上,研究了發展新型數控系統、數控功能部件、數控機床整機等的具體技術途徑。 我們衷心希望,我國科技界、產業界和教育界通力合作,把握好知識經濟給我們帶來的難得機遇,迎接競爭全球化帶來的嚴峻挑戰,為在21世紀使我國數控技術和產業走向世界的前列,使我國經濟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而共同努力奮斗! 作者簡介 周凱男,1954年生。清華大學(北京市 100084)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副教授、工學博士。主要從事數控技術、機電控制工程、製造科學與製造系統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科研成果15項。發表論文70餘篇。 參考文獻 1 楊皖蘇,嚴鴻和.機械科學與技術,1997,26(4):1~6 2 陳玉祥.中國機械工程, 1998,9(5):1~4 3 周延佑.中國機械工程,1998,9(5): 5~24

㈦ 愛因斯坦一生寫了多少paper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舉世聞名德裔美國科學家,為猶太人,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相對論、『質能關系』的提出者,「決定論量子力學詮釋」的捍衛者(振動的粒子)——不擲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時30分,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班霍夫街135號。父母都是猶太人。父名赫爾曼·愛因斯坦,母親波林·科克。
1884年,愛因斯坦對袖珍羅盤著迷。
1885年,愛因斯坦開始學小提琴。
1886年,愛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學校(CouncilSchool)讀書;在家裡學習猶太教的教規。
1888年,愛因斯坦入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學習。在學校繼續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儀式。弗里德曼是指導老師。
1889年,在醫科大學生塔爾梅引導下,讀通俗科學讀物和哲學著作。
1891年,自學歐幾里德幾何學(Euclidean geometry),感到狂熱的喜愛,同時開始自學高等數學。
1892年,開始讀康德(ImmanuelKant)的著作。 1895年,自學完微積分(calculous)。
1896年,獲阿勞中學畢業證書。10月,進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師范系學習物理。
1899年10月19日,愛因斯坦正式申請瑞士公民權。
1900年8月愛因斯坦畢業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12月完成論文《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次年發表在萊比錫《物理學雜志》上並入瑞士籍。
1901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國籍。在這一年5-7月完成電勢差的熱力學理論的論文。
1904年9月,由專利局的試用人員轉為正式三級技術員。
1905年3月,發展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4月向蘇黎世大學提出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博士學位。5月完成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獨立而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性原理,開創物理學的新紀元。
1906年4月,晉升為專利局二級技術員。11月完成固體比熱的論文,這是關於固體的量子論的第一篇論文。 1908年10月兼任伯爾尼大學編外講師。
1909年10月,離開伯爾尼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
1910年10月,完成關於臨界乳光的論文。
1912年提出「光化當量」定律。
1913年他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
1914年4月,愛因斯坦接受德國科學界的邀請,遷居到柏林,
9月 愛因斯坦參與發起反戰團體「新祖國同盟」,在這個組織被宣布為非法、成員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轉入地下的情況下,愛因斯坦仍堅決參加這個組織的秘密活動。
1915年11月,提出廣義相對論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並且成功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運動。
1916年3月,完成總結性論文《廣義相對論的基礎》。5月提出宇宙空間有限無界的假說。8月完成《關於輻射的量子理論》,總結量子論的發展,提出受激輻射理論。
1917年,列寧領導的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愛因斯坦熱情地支持這個偉大的革命,贊揚這是一次對全世界將有決定性意義的、偉大的社會實驗,表示:「我尊敬列寧,因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犧牲精神,全心全意為實現社會正義而獻身的人。我並不認為他的方法是切合實際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象他這種類型的人,是人類良心的維護者和再造者。」
1919年愛因斯坦的理論被視為「人類思想史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12月,接受德國唯一的名譽學位:羅斯托克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
1921年4月2日到5月30日間,為了給耶路撒冷的希伯萊大學的創建籌集資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訪問美國。
1922年1月,完成關於統一場論的第一篇論文。7月受到威脅,暫離柏林。10月8日,愛因斯坦和艾爾莎在馬賽乘輪船赴日本。沿途訪問科倫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11月9日,在去日本途中,愛因斯坦因對光電效應作出解釋而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1月17日-12月29日,訪問日本。
1923年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諾貝爾獎金。12月,第一次推測量子效應可能來自過度約束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
1924年,發現了「波色-愛因斯坦凝聚」。
1925年以後,愛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統一場論。開頭幾年他非常樂觀,以為勝利在望;後來發現困難重重,他認為現有的數學工具不夠用。
1925年-1955年這30年中,除了關於量子力學的完備性問題、引力波以及廣義相對論的運動問題以外,愛因斯坦幾乎把他全部的科學創造精力都用於統一場論的探索。
1926年,被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
1928年以後轉入純數學的探索。他嘗試著用各種方法,但都沒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義的結果。
1月,被選為「德國人權同盟」(前身為德國「新祖國同盟」)理事。
1929年3月,50歲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慶祝會。6月28日獲「普朗克獎章」。
1930年12月11日至1931年3月4日,愛因斯坦第二次到美國訪問,在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講學。
1932年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討論戰爭的心理問題;號召德國人民起來保衛魏瑪共和國,全力反對法西斯。
1933年1月30日,納粹上台。
3月10日,在帕莎第納發表不回德國的聲明,次日啟程回歐洲。
3月20日,納粹搜查他的房屋,他發表抗議。後他在上帝發誓德國的財產被沒收,著作被焚。
1935年5月,在百慕大正式申請永遠在美國居住。是年,為使諾貝爾獎金(和平獎)贈予被關在納粹集中營中的奧西茨基,而四處奔走。
1937年3月聲援中國「七君子」。
1937年,在兩個助手合作下,他從廣義相對論的引力場方程推導出運動方程,進一步揭示了空間——時間、物質、運動之間的統一性,這是廣義相對論的重大發展,也是愛因斯坦在科學創造活動中所取得的最後一個重大成果。 在統一場理論方面,他始終沒有成功,他從不氣餒,每次都滿懷信心底從頭開始。由於他遠離了當時物理學研究的主流,獨自去進攻當時沒有條件解決的難題,因此,同20年代的處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學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無所畏懼,毫不動搖地走他自己所認定的道路,直到臨終前一天,他還在病床上准備繼續他的統一場理論的數學計算。 全人類命運的關注者 愛因斯坦熱愛科學,也熱愛人類。他沒有因為埋頭於科學研究而把自己置於社會之外,一直關心著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並為之頑強、勇敢地戰斗。他說過:「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又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他自己正是這樣去做的。
1940年5月22日,他致電羅斯福,反對美國的中立政策。
10月1日取得美國國籍。
1943年5月,作為科學顧問參與美國海軍部工作。
1944年,他為支持反法西斯戰爭,以600萬美元拍賣1905年狹義相對論論文手稿。
1947年,他繼續發表大量關於世界政府的言論。
1949年1月,寫《對批評的回答》,對哥本哈根學派在文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哲學家—科學家》中的批判進行反批判。
1950年2月13日,他發表電視演講,反對美國製造氫彈。3月18日,在遺囑上簽字蓋章。
1951年,連續發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國的擴軍備戰政策是世界和平的嚴重障礙。
1952年11月,以色列第1任總統魏斯曼死後,以色列政府請他擔任第2任總統,被拒絕。
1954年3月,他被美國參議員麥卡錫公開斥責為「美國的敵人」。
1955年,愛因斯坦與羅素聯名發表了反對核戰爭和呼籲世界和平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1955年4月18日1時25分,他在醫院逝世。 漫長艱難的探索廣義相對論建成後,愛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滿足,要把廣義相對論再加以推廣,使它不僅包括引力場,也包括電磁場。他認為這是相對論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即統一場論。
愛因斯坦的著作
1901-1904年,在德國權威雜志《物理學年鑒》上發表了5篇有關熱力學和黑體輻射等方面的研究。
1905年3月,《關於光的產生和轉變的一個啟發性觀點》,文中提出光量子學說和光電效應的基本定律,並在歷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觀物體的波粒二象性,從而圓滿地解釋了光電效應。(為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5年4月,《分子尺度的新測定》(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05年5月,《根據分子運動論研究靜止液體中懸浮微粒的運動》(有力地提供了原子真實存在布朗運動的證明)
1905年6月,長篇文獻《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完整提出了著名的狹義相對論理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
1905年9月,《物體慣性和能量的關系》(提出了質量和能量的關系E=mc^2,為原子核能的釋放和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
1916年《廣義相對論基礎》(提出了大質量物體的存在可引起時空連續場的彎曲,為黑洞、大爆炸等新的宇宙論提供了理論依據)

㈧ 這句話出自哪本書啊寫論文引用了,但是不知出自哪裡,大家幫幫忙吧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詩歌鑒賞必備

意象與詩歌鑒賞

葛宇虹

【摘要】詩歌的解讀雖與藝術鑒賞有著同形同構的關系,但它自身有其獨立的審美特性。在藝術鑒賞中,若不能激起審美接受主體的強烈美感,那麼「詩」這種文學形式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關注意蘊的具體內涵,喚醒鑒賞主體的審美情趣,使主體在鑒賞過程中達到審美思維的全方位運轉,是詩歌鑒賞的關鍵所在。鑒賞主體只有在長期實踐中形成豐厚的審美心理積淀,才有可能對藝術形象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

【關鍵詞】詩歌語言 創作手法 意象 意蘊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0186(2001)09-0045-032000年開始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力求打破以往的平衡,用一種探索的目光去搜索教材富有個性的質感,無論形式還是內容,都折射了教材編者的理念——貼近人本。今秋使用的初高中第三冊語文教材的變化最大。以高中為例,第三冊用三個單元的篇幅安排了16首詩歌,古今中外無所不有,從而將對詩歌的意蘊欣賞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在教材編寫史上恐怕還屬首例,極富挑戰性。新的第三冊選取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普希金的《致大海》等詩,這些詩作,如果沒有很好的教學指引,學生一下子是很難把握的。因此,盡快提高詩歌鑒賞水平就顯得十分必要。

意象一詞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古人以為意是內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體的物象;意源於內心並藉助於象來表達,象其實是意的寄託物。中國傳統詩論實指寓情於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藝術處理技巧。詩歌創作過程是一個觀察、感受、醞釀、表達的過程,是對生活的再現過程。作者對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將之寄託給一個所選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種感情色彩,並製造出一個特定的藝術天地,使讀者在閱讀詩歌時能根據這個藝術天地在內心進行二次創作,在還原詩人所見所感的基礎上滲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意象的運用自然因人、物、時、情的不同而不同。總體觀之,營構意向的方法可分為三類:賦、比、興。

賦,即平時所說的直寫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來已經具備了能夠表達他的情感的特質,便直接加以運用,使這一個意象直射出感情來。這類意象在我國的詩歌創作中是十分常見的,如選入課本中的辛棄疾的詞《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月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可以說全詞都是鋪陳意象,以一連串的意象直接勾畫出一幅恬靜的鄉村夜景圖,描寫景物不著一情字,但又處處可見那浸潤其中的作者之情。

比,即我們常說的打比喻,通過不同的方式將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徵,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徵。李白的「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就是將青絲、雪這樣的意象直接拿來比喻頭發,從而使讀者的聯想一下子清晰起來,明朗起來,生動起來,給讀者以無比鮮明的感受。舒婷的詩「我是你額上破舊的老水車」一句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在於用老水車這一意象來象徵「我」與祖國的某種血肉聯系,從而使整首詩作細膩而含有豐富的象外之意。

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興必須依附於某一事物,要有一個能引起興的具象,然後使這個具象滲透進作者的感情,從而營造一種意境。創作中白描的使用往往就可看作是一種興,如臧克家的詩《老馬》就是典型的例子。詩人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個老馬的形象,它讓大車「裝個夠」「橫豎不說一句話」「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它只是把頭「沉重的垂下」,在這里,老馬已經是一種象徵,是一種直接的興起對象,作者以這個形象來寄託不屈的民族個性和作者的贊美之情。所以,興這種創作手法是既省筆墨又含義深刻。

詩歌主要靠意象來構成詩的意蘊,而詩歌中意象的組合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並列式組合
將有關的幾組具象羅列出來,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風」就是並列了水村、山巒、酒、旗、風幾組物象,從而讓我們領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風情。

對比式組合
選取兩組或兩組以上的物象,互為對立,互為映襯,如高適的《燕歌行》「戰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一邊是拚殺的血腥,一邊是醉生夢死的沉迷,從而起到深化主題的作用。

通感式意象
即把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幾種意象溝通起來,互為轉化。如舒婷的《路遇》「自行車的鈴聲懸浮在空間」「鈴聲把碎碎的花香拋在悸動的長街」,前一句聽覺鈴聲轉化成為視覺懸浮,後一句聽覺嗅覺與心理感覺交織轉換,溝通組合,從而形成了一個非常奇妙的境界,鈴聲能浮,鈴聲拋花香,使讀者不禁為詩人的豐富想像而拍案叫絕。

荒誕式組合
將不合事理邏輯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象組合,也即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在心理感覺中卻能夠實現。如李賀的《秋來》「秋墳鬼唱鮑家詩」,「鬼唱」二字石破驚天,它彷彿讓人聽到秋墳中的鬼魂在吟唱鮑照當年抒發「長恨」的詩,以此來抒發作者懷才不遇的沉痛與凄清。詩筆新奇,詭譎多姿,荒誕虛幻中暗合了李詩的鬼才之意。

不管是並列還是對比,是通感還是荒誕,詩歌的意蘊就蘊含在它們的不同組合中,詩歌創作中這些手法的運用,使詩歌呈現出無窮的魅力。解讀詩歌,首先要搞清楚這些最基本的詩意組合,這樣才能比較准確地鑒賞詩歌。

二、詩歌鑒賞的三個層面

一般來講文學作品都有三個層面,即語言層面、意象層面和意蘊層面。詩歌鑒賞也要從這三個層面入手。

語言層面
毫無疑問,詩有很強的直覺性。詩歌語言高度概括、凝練,極富意蘊,它常常違背一般的語法規范,比一般的文學語言具有更強的陌生感,詩行間常留下許多空白,顯示出很強的跳躍性。正是這種跳躍性,才容納了詩歌更豐富的意象,從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構築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詩歌意蘊。這種語言藝術特點的形成,多半依靠具象詞與抽象詞的巧妙嵌合,即有意將抽象詞與具象詞搭配,構成一種既具體又模糊的虛實相交的境界,從而給讀者提供追尋詩人個體感受的信息。新修訂的高中語文第三冊教材在閱讀練習中選取了詩人卞之琳的詩《斷章》。卞之琳的詩向以含蓄睿智為讀者所喜愛,他常常以形象的語言描繪世界,以象徵的形象暗喻人生哲理,既有豐富生動的藝術感,又蘊含對世界的體驗。《斷章》這首詩,其語言就生動體現了這種特點:「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詩的表面平淡無奇:橋上有風景,於是你在看;你也構成了風景,於是別人也在看你。在無奇中,讓人體會到了畫面所蘊含的豐富的生與死、知與不知的宇宙人生的相對性哲理。「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裝飾」的是夢,這一語言的搭配極為巧妙,巧就巧在具象詞與抽象詞的組合,打破了語義的邏輯關系,構成了一種詩意的邏輯,從而大大擴充了詩歌語言的彈性,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內涵,又擴展了詩的表現范圍,加深了詩的理意。類似的還有「我喝了一口街上的朦朧」(《記錄》)、「嘔出一個乳白色的『唉』」(《黃昏》)等。因此,欣賞詩歌,只有抓住詩歌語言的這種特性反復吟唱,才能深刻領會詩家語高度凝練的特點,從而拎出詩歌中濃縮著的內涵。

意象層面
意象與美育有著不解之緣,具有美的意象的詩,才能給讀者以美感。能否創造出新穎獨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詩歌成功與否的標志之一。意象的形成主要用賦、比、興這三種方法,但只有用那些表面極不相關而實際又有聯系的事物的意象或比喻,才能准確、有效地表現自己,根據這個原則產生的意象才能有驚人的離奇、新鮮和驚人的准確。這也就涉及詩歌所選定的意象與它所象徵的意義之間的融合問題。意象與意義常常不可分。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一詩之所以催人淚下,是與詩人成功運用暗喻及通感的表現手法,營造出一組組含義深刻的意象分不開的:「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視覺「老水車」與聽覺「疲憊的歌」相連,詩人用這種蒼涼的意象開頭,一下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極佳的詩歌欣賞狀態,地老天荒之中去感受那份震撼,那份深厚,數百年的歷史沉寂一下跳到了讀者面前,開闊而雄渾,蒼茫而深沉。「我是你祖祖輩輩痛苦的希望/是飛天袖間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又將具體意象與抽象意象融為一體,在時空的急劇轉捩、對比中,完成了詩人主觀情志的表達。而「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剛從神話的蛛網里掙脫」「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是緋紅的黎明正在噴薄」這些意象,讓我們在最初的震撼過後,又恍然於它們所代表的強烈思想感情的復雜意義之中,從而使我們從藝術的視角感悟到了這首詩獨具的審美情趣,使我們感到詩人內在的精神與詩的意象的一致性。因此,詩的解讀離不開對意象本身的把握,詩的創造力、想像力,詩的一切生命力,就在意象的塑造上。讀詩,必先讀懂意象。

意蘊層面
伴隨著意象在腦海的形成和語音節奏感的刺激,讀者已經產生了初步的美感,但是如何突破意象表層去體悟詩的意象內蘊即詩的意蘊,是詩歌鑒賞成敗的關鍵。詩的意蘊一般包括審美意蘊和智性意蘊。

當然,優秀詩歌都具有審美性。讀詩伊始,讀者便開始產生某種精神體驗,感到精神的愉悅。但這還不算是審美鑒賞。這次教材修改,選入了20世紀40年代著名詩人穆旦的一首詩《贊美》。當時,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使得三四十年代的一些現代派詩人彷徨、迷茫,如同迷失在茫茫黑夜中,作品多囿於一己的「小我」,表達的也多是彷徨無助。但穆旦有所不同。他常常在自己的詩中給所塑造的形象以黑暗與光明的哲理,《贊美》這首詩就集中代表了詩人的這種藝術創作風格。詩中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一是作為抒情主體的詩人自我,一是「粗糙的身軀移動在田野中」的農夫。抒情主體在荒涼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在憂郁的森林中,對著在天際爬行的「不移的灰色行列」,訴說自己的「沉默的愛情」,「要以荒涼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陰雨的天氣」、「要以帶雪的手」和「佝僂的人民擁抱」;這是一個有著強烈愛國之情的形象。而農夫,這「許多孩子的父親」,「多少朝代在他身邊升起而又降落」,「希望和失望壓在他身上」,「路是無限的悠長」,而他卻放下了「永遠無言地跟在犁後旋轉」的古代的鋤頭,堅定地「看著自己」融進了死亡。一個勞動者守望著自己的貧窮、勞苦,然後拋開妻兒老母,拋開一切,一去不回頭。這是一個什麼形象?他的內質是什麼?是什麼使得「我」也在為他的離去而痛哭?不言而喻,這兩組意象,有著撼人心魄的力量。農夫與我猝然相遇在詩中,各自理解著自己的使命,當芸芸眾生昏昏於自我意識的喪失時,我和農夫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表達著清醒,傳達出一種與昏聵的世界格格不入、為尋找光明而粉身碎骨的精神。到此,我們已經完成了對意象的解剖,挖出了詩歌的某些內涵,對作品有了初步的審美體驗;然而進一步去體味:在這一荒涼而飢餓的畫面里,農夫形象的精神之光開始活躍起來,浮動起來,擴展起來,從而傳達出農夫的個性品格——在自身充滿動亂、矛盾、苦難和愚昧時,毫不猶豫地拋棄自己、犧牲自己、改造自己,尋求走向光明的出路,也正因此,「一個民族才能起來」,「一個民族已經起來」。農夫這一形象,實際承載著民族歷史的內涵,代表著先行者的特定品質,閃耀著民族性格的不朽光華。而我是新生農夫的象徵,我與農夫的血肉聯系,共同築就了民族之魂。這正是《贊美》這首詩給我們帶來的崇高的美學意蘊,鑒賞到此,才算真正進入到詩歌意蘊層的把握之中,也即進入到詩歌的「智性」意蘊中。

㈨ 一些科學知識

網路,一搜索就有了!!!!!!切記,天天混網路一定要曉得利用它!

㈩ 求文檔: 化學論文

這是一篇綜述性關於化學痕量分析的論文。如果沒有自己做試驗,那綜述性論文是很好的選擇,因為不需要做試驗,查一些資料,就可以自己整理出來。

氣相色譜有機痕量分析進展

摘要對氣相色譜有機痕量分析的進展進行了評述,共引用文獻63篇。
關鍵詞氣相色譜;有機痕量分析;前處理;綜述

前言
痕量分析是指樣品中低含量物質的測定,這些低含量物質通常被稱為痕量組分。所謂痕量分析這個概念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變化的。梁漢昌[1]認為,現代痕量分析是指檢測純物質或混合物中所含濃度為10-9-100×10-6,或者更低的組分。朱明華[2]認為,含量在100 ppm以下的組分的分析,稱為痕量分析(TraceAnalysis)。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高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各行業各領域對物質純度和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環境及生命體中的痕量組分也會對自然界及生物體造成很大影響,從而促進和推動了痕量分析技術的發展。因此,研究並建立更加靈敏、更加准確的痕量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諸多分析方法,如氣相色譜法[3]、液相色譜法[4],質譜法、紅外光譜法、拉曼光譜法[5],毛細管電泳法[6],電化學法[7]、毛細管電色譜法一電噴霧質譜測定法[8]、導數分光光度法[9]等都可以用於有機痕量分析。氣相色譜法由於具有分離效率高,選擇性好,靈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直接進樣樣品用量少,一次進樣可以同時分析多種組分等突出優點,特別適用於有機痕量物質的分析。但是有機痕量分析是一項面大、面廣、難度大、要求高的工作,不僅包括儀器本需要解決的檢測靈敏度和分離的問題,還包括極為關鍵的內容,如樣品採集、運輸、存儲、制備等。

1.1氣相色譜有機痕量分析樣品預處理
環境中有機污染物(包括環境激素),食品中某些成分,葯物中的雜質等的分析大都涉及痕量水平的檢測,必須適應不同基體和大量共存物等復雜因素,是一項系統的痕量分析工作。在早期,人們把注意力集中於發展高靈敏和高選擇性的色譜分析方法上。通過二十年來的實踐,人們認識到在這些分析中,樣品的前處理是整體分析方法中不可忽略的一個環節,而且往往還是影響分析成敗的關鍵。我國在樣品前處理技術方面已有一定的發展,但不平衡。現就近年來國內外對樣品前處理技術的進展作一簡要介紹。

1.1.1溶劑萃取
溶劑萃取是各類樣品最常用的處理技術之一。液-固萃取(LSE)和液-液萃取(LLE)一直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樣品前處理方法,如索氏提取,兼有富集和排除基體干擾的效果,過去美國EPA500,600,800系列方法大都採用這個方案,其缺點是要耗用較大量的有機溶劑(數10 mL)並易引入新的干擾(溶劑中的雜質等),還需要費時的濃縮步驟,易導致被測物的損失,造成空氣污染,效率也較低。
微量溶劑萃取和連續萃取在方法和設備上均作了改進,前者每次萃取只需耗用100-1000μL的溶劑,靈敏度有所提高;連續萃取法結合氣相色譜測定海水中的痕量有機物,檢測限可達10 ppt水平(辛烷)[10]。
快速溶劑萃取(ASE)是由Bruce等自1995年以來介紹的一種萃取技術[11],適用於固體和半固體樣品的前處理技術是在加壓(7-12 MPa,最高可達20 MPa)和加熱(50-200℃)條件下進行萃取,適用於固體樣品(10-30 g),溶劑用量15-45mL,全程約15 min。ASE在飄塵、底泥、食品和魚肉中的除草劑、含磷農葯,多氯二苯呋喃和多氯聯苯的監測中已得到廣泛應用,回收率和相對標准偏差(RSD)均優於一般萃取法12]。

1.1.2微波萃取
微波萃取是指在微波能的作用下,用有機溶劑將樣品基體中的待測組分萃取出來的過程。以往微波處理僅用於無機分析,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逐漸擴展到有機分析。微波萃取的萃取速度快,溶劑用量少,回收率高,可以同時處理多個樣品。主要適用於固體或半固體樣品。微波萃取的原理是:利用極性分子吸收微波能量來加熱具有極性的溶劑,如:甲醇、乙醇、丙酮和水等等。由於萃取過程是在密封罐中進行,內部壓力可達1 MPa以上,因此,溶劑沸點比常壓下的溶劑沸點提高了許多。這樣用微波萃取可以達到常壓下使用同樣的溶劑所達不到的萃取溫度,可以提高萃取效率。對有機氯農葯的微波萃取試驗表明,萃取溫度120℃時可獲得最好的回收率。微波萃取技術已應用於土壤、沉積物、海洋生物、食品和蔬菜中的多環芳烴、農葯殘留、有機金屬化合物、重金屬及有毒元素的萃取測定,回收率一般優於索氏提取和超聲波萃取法[13],該法易於實現自動化[14]。但微波萃取技術在應用時可能出現微波泄露的問題,作為一種新興技術,有待進一步研究。

1.1.3液相微萃取
液相微萃取或溶劑微萃取是1996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樣品前處理技術,最初是由Jeannot和Cantwell提出的[15]。此技術是將有機液滴掛在氣相色譜(GC)微量進樣器針頭上對物質進行萃取。微量進樣器,既用作GC進樣器,又用作微量分液漏斗。LPME分動態和靜態兩種,靜態LPME,用10μL微量進樣器抽取1μL溶劑,浸入到水樣中,水樣中有機物通過擴散作用分配到有機溶劑中,一定時間後,將溶劑抽回進樣器中,進GC分析。與靜態LPME操作不同,動態LPME用微量進樣器抽取1μL溶劑,將微量進樣器浸入到樣品中,抽取3μL樣品進入進樣器中,停留一定時間,推出3μL樣品,如此反復,取有機溶劑進行GC分析。該技術是在液-液萃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液-液萃取相比,LPME可以提供與之相媲美的靈敏度,甚至更佳的富集效果,同時,該技術集采樣、萃取和濃縮於一體,靈敏度高,操作簡單,而且還具有快捷,廉價等特點。另外,它所需要的有機溶劑也是非常少的(幾至幾十μL),是一項環境友好的樣品前處理新技術,特別適合於環境樣品中痕量、超痕量污染物的測定。另外,LPME技術在處理樣品時只需一個攪拌器、一支普通的微量進樣器或多孔性的中空纖維,這些特點使液相微萃取與攜帶型的氣相色譜儀很容易聯用,可望對環境污染物進行簡單、快捷的現場分析,因此更具有較廣泛的應用前景[16]。

1.1.4微蒸餾
蒸餾包括簡單蒸餾,分餾,減壓蒸餾、水蒸氣蒸餾等。蒸餾技術是揮發性和半揮發性有機物樣品精製的第一選擇。但是在進行色譜分析樣品制備時,蒸餾通常不是第一選擇技術。具有蒸餾時間短,能夠制備多種樣品、可進行小體積樣品蒸餾等優點的微蒸餾技術可以成功的用於色譜分析前樣品的精製或者混合樣品的預分離。Tim Mansfeldt曾用微蒸餾技術測定了土壤中的氰化物[17],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1.1.5固相萃取(SPE)
固相萃取是7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樣品前處理技術,固相萃取主要用於復雜樣品中微量或痕量目標化合物的分離和富集。例如,生物體液中(如血液,尿等)葯物及其代謝產物的分析,食品中有效成分或有害成分的分析,環境水樣中各種污染物的分析都可使用SPE進行樣品預處理。該技術利用固體吸附劑將液體樣品中的目標化合物吸附,與樣品的基體和干擾化合物分離,然後再用洗脫液洗脫或加熱解吸附,達到分離和富集目標化合物的目的。據統計,現在將近有50%的環境樣品採用這個方法。固相萃取是凈化和富集相結合的方法,特別適用於水樣樣品,樣品量不受限制,少到幾毫升多至幾十升都可適應。從實驗技術上講,SPE接近於一般的頂替色譜,樣品藉重力或加壓通過萃取床層,除去基體,富集待測物,然後用少量(若干毫升)適當的溶劑洗脫回收待測物。
SPE所用固定相主要有硅膠、反相C18固定相(RP-C18)、石墨化碳黑、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系列聚合物、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這些固定相對不同有機物的選擇性不同,SPE可利用固定相的選擇性來萃取樣品中各種有機物,從而提高目標物的分析靈敏度。固相萃取的萃取床層有兩種形式,一是柱狀,商品預裝柱的裝填量約100~500 mg,另一是以較細的顆粒混於聚四氟乙烯纖維中形成狀(disc),裝填量約30 mg-10 g,其優點是層薄而緊,不易發生滲漏,樣品通過速度可較快(~1 L/min)。當用氣相色譜一電子捕獲檢測器(GC-ECD)測定有機氯等非極性農葯殘留時,一般採用氧化鋁一銀鹽吸附柱,硅膠吸附柱的凈化分離效果不如氧化鋁柱。
SPE主要用於痕量分析中,其最大優點是減少了高純溶劑的使用,易於自動化,當它與熱脫附裝置聯用時可避免使用溶劑,降低實驗成本及溶劑後處理費用。SPE與LLE相比,避免了LLE中易出現的乳化問題。但對有些樣品,SPE空白值較高,靈敏度比LLE方法差,極性化合物的萃取也存在一些問題。後來逐漸發展了SPE-GC/GC-MS18]在線分析方法。在線方法的優點是自動化分析,分析物損失少,外來污染少,方法精密度高,適於大批量樣品的分析,但缺點是順序操作,程序不靈活,導致不同步驟的優化較復雜,甚至不能優化。

1.1.6固相微萃取
近年來,在SPE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固相微萃取(SPME)樣品前處理技術,但它不是把待測物全部分離出來,而是通過樣品(例如水樣)與萃取劑(固相)之間的平衡分配來實現分離。該法的基本技術是將一附著有適當塗層的彈性石英絲(絲徑100-150μm)浸入樣品(浸入方式)或置於樣品上部空間(頂空方式),待平衡一段時間(2-30 min)後,樣品中的待測物即被吸附於塗層上,吸附量與樣品中待測物的原始濃度成正比,並與待測物的物化性質和平衡條件有關,然後將石英絲導入氣相色譜進樣室,待測物受熱揮發進入色譜系統。SPME保留了SPE的優點,避免了SPME中樣品高空白的缺點,完全避免使用溶劑。該法對水中揮發性有機物的測定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以聚硅氧烷為塗層,達到了飲用水中揮發性有機物的檢測要求(EPA524.2法)。此法也已成功地應用於排放水中氯苯、PCB、PCDD、除草劑、農葯、酚等的監測,數據與液液萃取法基本平行,RSD稍低[19]。應用聚丙烯酸塗層,結合GC-MS,對水中氯酚用SPME方法進行預處理,效果也令人滿意[20]。
把塗層石英絲懸置於水樣的頂端空間中,藉氣相中的待測物與塗層平衡分配,開發了頂端空間的SPME技術。適當提高平衡溫度或縮小頂端(氣相)空間的體積,此法甚至可適用於水中沸點稍高物質的分析,縮短了樣品萃取時間,易於測定各種介質中揮發性有機物[21]。頂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在重現性上可與靜態頂空方法相比,在靈敏度上可以與動態頂空方法相比,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頂空分析方法。

1.1.7頂空樣品制備技術
頂空氣相色譜不是一種新技術,此技術從氣相色譜出現初期就一直在應用著。頂空分離技術廣泛用於把揮發性物質從液體或固體樣品中的基體中分離出來[22]。它的原理是:在恆溫的條件下,樣品中揮發性物質在氣-液(或氣-固)兩相間分配,達到平衡時,取液上蒸氣相進行GC分析。因此,平衡溫度和平衡時間是影響分析靈敏度的主要因素。而分析的准確度主要取決於良好的恆溫狀態和分析環境,另外要注意樣品瓶和瓶密封塞不能對樣品有吸附效應。頂空分離有以下特點:(1)可用於測定不能直接汽化的試樣(液體、固體)中的微量揮發性組分,不需對樣品進行特殊處理;(2)色譜柱不會由於直接注入水樣或高沸點物質或非揮發性組分而污染;(3)由於在氣相中,揮發性組分的濃度比其它組分的濃度高,因此,可以提高揮發性組分的檢測靈敏度。(4)不使用試劑,操作簡單,可與氣相色譜聯用。

1.1.8吹掃-捕集法(動態頂空法)
吹掃-捕集法可看作是一個連續的頂空技術,主要用於樣品中揮發性物質的分析,該方法在理論上可測定水中全部揮發性有機物。吹掃-捕集的原理是依據許多有機化合物具有揮發性的特點,利用氣體將揮發性物質從樣品中吹掃出來,吹掃出來的組分被捕吸附的化合物吹脫出來,直接用色譜儀進行分析。這樣可以將水體中的痕量有機物富集到足以用色譜能夠檢測的濃度。此法不但克服了色譜分離中溶劑主峰掩蓋其它峰的問題,而且比靜態頂空有更高的檢測靈敏度,更適於痕量和超痕量分析,美國環保局實驗室應用吹掃-捕集技術測定公共飲用水和各種環境樣品中揮發性有機物。利用吹掃捕集-氣相色譜分析法時,最好使用大口徑(0.54 mm)毛細管色譜柱;如用填充柱時,應選擇冷柱頭進樣方式,以便使各組分得到很好的分離。另外吹掃流量、吹掃和捕集時間是影響分析靈敏度的主要因素,最好用標准樣品在已知的條件下通過實驗獲得。國內已開展了一些氣提法富集水中痕量有機物研究,但揮發性有機物回收率低,不夠穩定,其應用面亦窄。許麗娟[23]等人改進了氣提裝置,深入、系統地研究了氣提法的實驗條件對揮發性有機物收率的影響,並確定了最佳富集條件。在進行了合成樣品實驗的基礎上以氣提法富集GC-MS聯用方法對多個水樣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1.1.9超臨界流體萃取(SFE)
超臨界流體萃取(SFE)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特殊分離技術。SFE主要使用超臨界狀態的C02作萃取劑,兼有氣體的滲透能力和液體的分配作用。超臨界流體對物質的溶解能力接近於液體,但其粘度接近於氣體,擴散系數介於液體和氣體之間,即它既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又有高效的傳輸能力。目前最常用的流體CO2,臨界溫度31.3℃,臨界壓力7.38 MPa)。流出液中的C02在常壓下揮發,待測物用溶劑溶解後進行分析。與傳統的溶劑提取方法相比,SFE有很多優點。首先可以避免使用大量溶劑,提高萃取效率,減少了分析時間,降低對樣品污染的可能性,特別適合於環境、生物等方面的組成復雜、組分易變的樣品[24],而且可以自動化。SFE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很多實驗參數和條件還有待進一步優化和明確。萃取液的壓力、溫度已能很好的控制,但其它一些問題,如細胞組織的萃取、萃取液通過細胞時的速度、滯留時間、樣品物質的干擾等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25]。

1.1.10膜分離技術
膜分離是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可用於分析化學領域中的新技術之一。利用待測物與溶劑或待測物與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或其他高聚物)的傳遞速度的差異而使彼此得以分離。膜萃取是用膜將目標分析物從樣品溶液(給體)萃取到萃取劑(受體)中。如果系統保持較長時間,相間可建立平衡。在樣品處理過程中,盡可能將目標分析物從給體轉到受體上。膜萃取可與反相-液相色譜(RP-HPLC)[26]、GC[27,28]和毛細管電泳(CE)等在線聯用。膜萃取克服了水本身的干擾、選擇性較高,然而低極性膜不適合極性有機污染物分析。膜萃取成功地測定了水樣中許多有機污染物[29],有些膜對水中低濃度物質有較高的富集倍數。

1.1.11超聲懸浮技術
超聲懸浮技術是利用聲輻射力將物體懸浮在超聲駐波場聲壓結點處的無容器處理技術,該技術能夠以非接觸的方式處理體積為幾μL甚至幾十pL的樣品,避免因容器壁的不確定性吸附、記憶效應和污染而引起的分析物的損失,排除由於容器壁與樣品間的相互作用對細胞反應的干擾以及容器壁引起的光學干擾,且對被懸浮物體的物理化學性質無特殊要求,是基於單顆粒或小液滴研究的強有力工具,特別適合於材料的深過冷(遠離凝固平衡狀態)研究和小體積痕量分析,可使檢測極限降低1-3個數量級。超聲懸浮技術在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中的應用越來越引人注目,展示了誘人的前景。盡管如此,它還處於初始階段,國內基本是一個空白。

回顧樣品前處理技術已取得相當的成就,但有機痕量分析的科學家們仍在不斷努力發展更有效、更合理、更簡便可靠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由於各種樣品來源和存在形式比較復雜,待測物也多種多樣,不太可能找到一個統一的或「萬能」的前處理方法,要根據檢測要求和樣品情況,因地制宜地制訂出適當的方案。在所有已知的方法中,固相萃取法、固相微萃取法將繼續發展,應用面將更廣,方法將更趨於自動化。在固體樣品方面,除改進的液固萃取(快速、微波協助等)外,超臨界流體萃取將隨著對其機理認識的深化,得到更好的選擇性和處理效果。膜技術,特別是微透析和支持液膜的應用是值得注意的發展動向。色譜技術的聯用,如GC/GC,LC/GC以及LC/CE(毛細管電泳)將為樣品分析,特別是有機痕量分析提供更為廣闊的應用領域。樣品中的揮發性有機物將仍以頂端空間法(包括吹掃-捕集)為主要的前處理方式。其他的樣品前處理技術,如電化學富集,免疫化學色譜也是值得注意的發展內容。藉助於計算機技術的智能化的樣品前處理方案也將是一個研究方向。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