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文獻
淺談水污染的影響與防治
前言:
(一)中國水污染分布與水污染現狀
有人說,地球的顏色是綠色的,她孕育著生命,預示著人類的誕生和未來。我說,她是生命的搖籃,人類的母親,她把全部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人類的子子孫孫。她的確很大,幅員遼闊,但不是無邊無際;她的確很美,山青水秀,但不是青春永遠;她的確很富,資源廣博,但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如今,地球生態環境已被人類活動嚴重破壞。尤其是水的污染更為突出。
水是地球上萬物的命脈所在,水滋潤萬物、哺育生命、創造文明。中國水資源的分布極其不均勻。中國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低於500立方米,遠遠低於國際公認的人均所需1000立方米的臨界值。北方許多大中城市因缺水造成工廠停產或限產,損失的年產值達1200億元,南方一些城市也陸續出現水荒。目前全國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家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有108個,缺水量約為1000萬噸/天左右。幾百萬人生活用水緊張。。。。。。
面對「滴水貴如油」的水資源,而人類對它的浪費和污染卻是令人痛心的:據統計,全世界污水排放量已達到4000億立方米,使5.5萬億立方米水體受到污染,佔全世界徑流總量的14%以上。
(二)水體污染
水是怎樣被污染的呢?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自然的,一是人為的。由於雨水對各種礦石的溶解作用,火山爆發和乾旱地區的風蝕作用所產生的大量灰塵落入水體而引起的水污染,這屬於自然污染。向水體排放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各種廢棄物,造成水質惡化,這屬於人為污染。而人們通常所說的水污染主要是指後一種,而且也是最主要的。
1:水體受污染的過程
一般來說,水自身有自凈能力。水的自凈能力包括稀釋擴散、沉澱堆積、氧化還原以及水中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分解等。大體可以分四段:第一為污染段,由於大量污染物混入,河流水質惡化,水中溶解氧極少,除了細菌以外,其它生物較少,特別是幾乎不存在自氧性生物;第二是分解段,分解有機質的生物逐漸繁殖,生物分解活動激烈,大量消耗溶解氧,魚類難以生存,出現藻類和需氧較低的原生生物等,而在生化需氧量逐漸降低後,水中溶解氧又逐漸增加;第三為恢復段,藻類、魚類和其它大型生物重新又活潑起來,水質逐漸變清;第四為清水段,溶解氧接近飽和,水質清潔,自凈過程到此完成。
2:水體受污染的原因
人類生產活動造成的水體污染中。工業引起的水體污染最嚴重。如工業廢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復雜,不僅在水中不易凈化,而且處理也比較困難。
工業廢水,是工業污染引起水體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業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業廢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廠種類不同而千差萬別,即使是同類工廠,生產過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質和量也不一樣。工業除了排出的廢水直接注入水體引起污染外,固體廢物和廢氣也會污染水體。。。。。。
農業污染首先是由於耕作或開荒使土地表面疏鬆,在土壤和地形還未穩定時降雨,大量泥沙流入水中,增加水中的懸浮物。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近年來農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而使用的農葯和化肥只有少量附著或被吸收,其餘絕大部分殘留在土壤和漂浮在大氣中,通過降雨,經過地表徑流的沖刷進入地表水和滲入地表水形成污染。
城市污染源是因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廢氣引起水體污染造成的。城市污染源對水體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各種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廚房、洗滌房、浴室和廁所排出的污水。
世界上僅城市地區一年排出的工業和生活廢水就多達500立方公里,而每一滴污水將污染數倍乃至數十倍的水體。
3:水體污染對人類的危害
污染的水對人體的影響有很多不利的因素:人體中70%—80%是水分,因此長期飲用不良的水質,而導致體質不佳抵抗力自然減弱,則百病發生乃必然,再者長期累積之污染物到達身體無法承受時,再高明的醫生、再有效的葯物恐怕也難奏效,所以「水是百葯之王」的說法一點都不假。
常見的飲用水水質項目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鉛: 對腎臟、神經系統造成危害,對兒童具高毒性,致癌性已被證實
鎘: 對腎臟有急性之傷害
砷: 對皮膚、神經系統等造成危害,致癌性已被證實
汞: 對人體的傷害極大,傷害主要器官為腎臟、中樞神經系統
硒: 高濃度會危害肌肉及神經系統
亞硝酸鹽: 造成心血管方面疾病,嬰兒的影響最為明顯(藍嬰症),具致癌性
總三鹵甲烷: 以氯仿對健康的影響最大,致癌性方面最常發生的是膀光癌
三氯乙烯(有機物): 吸入過多會降低中樞神經、心臟功能,長期暴露對肝臟有害
四氯化碳(有機物): 對人體健康有廣泛影響,具致癌性,對肝臟、腎臟功影響極大
近年來美國環境保護署(EPA)針對1971-1994年間由水所引起的疾病進行一項調查,在740件案例中,其中因原生動物所引起共148件,共有448,486人因而致病,是所有原因中最高者。研究發現,原生動物種類中以隱孢子蟲及梨形鞭毛蟲二種需要特別注意,最常出現在遊憩風景區及畜牧養殖地區,其中又以養豬、養鴨二種最多。統計也顯示,23年內所造成的死亡病例共89件,而原生動物造成的死亡案例高達70件。
水不僅是生命之源,對人類極其重要,而污染又是這樣厲害。因此我們更應該預防和保護好水資源,合理並利用好水。
(三)水體污染的防治措施
對於污水採取的措施主要有:
1: 資金、行政、法律保障措施
(1) 資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顯然,資金支持是污染治理重要的條件之一,沒有資金,一切治理措施就無法實施。
(2) 政府的支持是後盾
城市水系污染治理涉及面很廣,不但涉及到居民,還涉及到外地人員,涉及到部隊系統,涉及到少數民族,也會涉及到權利持有者的利益。因此,單靠水利部門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即使再加上環保部門,力量依然是蒼白無力的。需要市政府的強力支持,市政府也需要中央政府的支持。沒有一個強大政府的支持,許多強制性措施就難以行得通。
(3)污染治理需要法制
法律法規是人們共同遵守的准繩,應制定保護城市水環境的地方性法律,讓水系管理部門有法可依,依法行政,這樣一些事情做起來會容易一些。
2:工程保障措施
(1)必須實施徹底截污、污/雨分流
根據實地調查結果,生活污水是水系最嚴重的污染源,將生活污水完全截留是治污的根本。另外,由於雨水管經常被用作排污管,所以實施污/雨分流也是重要措施。污水送入污水處理廠處理,雨水則可直接排入自然水體中,降低污水處理廠處理負荷,污水可以通過河道排放。
(2) 對老平房區進行搬遷改造
一般來說,城鎮新建居民區都有完備的下水道系統,都實施了污/雨分流。但是,老平房區房屋破舊,多數沒有下水道系統,而且污/雨不分,是造成河流污染的主要來源。不管從污染治理的角度還是從城市建設的角度,都需要對老平房區進行搬遷改造。
3: 市政管理措施
(1)加強城市衛生綜合管理
加強城鎮的綜合衛生管理,使街面保持干凈,減少因風吹、雨水等因素將臟物帶入河流。對自由市場、餐館、外來人口聚居區進行嚴格的衛生管理,對建設工地衛生實行嚴格監督,對產生污染的路邊小生意、洗車點或進行環境改造、或取締。
(2)環衛部門應提高管理水平
鑒於環衛部門職工向河道傾倒所收集的垃圾、大糞的情況客觀存在,環衛部門應提高管理水平,嚴格要求職工遵守規矩,教育職工明確自己的責任,對不守規矩、擅自污染環境的職工給與相應的處罰。
(3)合理布置垃圾處理站點、公共廁所
應健全垃圾處理站點網路(尤其是公共場所),讓人們垃圾有處可棄,減少因無垃圾站(箱)而導致的垃圾隨意丟棄。應在沿河設置一些公共廁所,讓在外活動的人們感到方便,減少因為沒有廁所而將河沿當廁所的現象。
(4)拆除一切造成污染的違章建築
對一切形成污染的沿河餐館、水上游樂廳等應取締。
4: 水資源調控措施
加強水源調配方面的研究
水資源不足是影響水質的重要因素,河水不流,水質就會惡化。應加強水源調配方面的研究,如何既節約水源又保護水環境是必須研究的課題。建設一批污水處理廠,應加強處理水的應用,處理廠與輸水管道應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將處理後的潔凈水引入河道,這樣既節約水資源又可保護水環境。
5: 公眾參與措施
(1) 讓公眾參與河道環境管理
河道管理部門應建立與沿線居民的溝通渠道,定期訪問居民,公布舉報電話,讓居民有機會參與對污染源的監督,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處理。也可以實行「門前三包」等措施,目的是充分發揮群眾保護水環境的巨大熱情,對水環境實行有效的監督和保護。
(2)搞好大眾教育
對大眾加強保護水質的教育,沿河樹立一些警示牌,呼籲人們注意保護水質。另外,新聞媒體繼續對大眾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
(四)目前依然存在的問題
然而在此過程當中有幾方面問題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或未能有效執行:
首先,治理水污染的過程中要避免將水環境整治工作同行政強制措施完全等同起來。應該在整治的過程中更多地採用經濟手段,調動排污單位的內部積極性,使污染物達標排放和綜合治理成為企業主動的自發的自願的行為。這樣不僅能夠減少行政強制執行的費用,而且可以減少以至杜絕企業弄虛作假、追求形式上的達標和保留實質上的污染行為的發生,從而有效地提高有關法律法規執行的有效性。在通常意義上的引進經濟激勵措施、獎勵達標先進單位、為其提供政策優惠的做法之外,是否可以將水環境治理與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的市場開發有效的結合起來,在停產、關閉數以千計的污染企業的同時創立和新建於環境保護有利的新企業新市場,使水環境整治工作同社會經濟其它方面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使環保工作不再對於工業企業的發展只是一味的否定,而是肯定與否定相結合。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工業走向環境健康化是世界發展的總體趨勢,清潔生產工藝的開發利用將在不久的未來占據巨大的市場份額。因此我們應該把握時機,爭取利用後進優勢,在促進環境質量改善的同時獲得經濟的更大發展。
其次,水污染的治理過程中還應避免將水污染防治與工業企業達標排放等同起來。中國是一個農村人口佔到70%的農業大國,且農業現代化程度較低。美國著名的化學家和環保主義者蕾切爾·卡遜在上個世紀60年代所關注的農業污染問題在今天的中國仍然具有極為現實的指導意義。當我們對於我國大多數流域污染情況尋根求源的時候都會發現幹流和支流沿岸的農葯化肥及其它農業廢棄物肆意地向水體拋棄是構成水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往往正是這些不經任何處理就排向江河湖海的大量農業污染物在很大程度上須對水體的毒化問題負責。然而在水環境治理的實際操作中,我們幾乎看不見有關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的舉措,更沒有像「零點行動」那樣富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治污行為發生。當然並不否定工業企業污染治理與農業污染控制本身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對於「15小」企業的治理一定范圍內斷絕了農業污染物的來源,然而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這還遠遠不夠;也並不否認農業的面源污染較之工業企業通常情況下的點源污染而言,控制的難度大得多,甚至近乎不可操作,然而不能因為該問題解決起來有極大困難而視其不存在。這樣只能造成對農業污染的默認,從而使問題擴大化。
最後
水污染治理過程應當同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改善緊密結合起來。環境問題以其固有的全方位、多因子的特點區別於其它任何部門法所調整的對象,這就要求在整治水環境問題的過程當中首先要考慮到水污染問題的流域性,加強河流湖泊沿岸省市地區之間的協調和合作。這一點在淮河治理過程當中已經獲得重要的實踐經驗,應該在全國范圍內加以推廣。其次,水資源作為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成分對於人類生產生活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價值,因而將水環境整治與水權概念的開發相結合,明確水資源使用的受益者和水環境問題的治理者無疑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對於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要實行全流域統籌兼顧的方針 ,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綜合平衡,做到微觀與宏觀相結合,促進水環境問題的根本解決。
自古以來,人類就是在水的滋養下生存和繁衍,今後也將同樣依賴於水資源而繼續存在和發展。無論社會如何進步,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不可以水環境的惡化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發展,因為那將造成人類無法承受的惡果,並最終導致一切人類文明化為烏有。如果說過去的水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的無知導致的,那麼今天,我們已經逐漸清醒地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說已經造成的水污染及水生態環境的破壞是我們疏於管理的結果,那麼今天,我們已經在水環境治理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如果說已經完成的治理工作在遏制水環境惡化方面起到了可喜的積極作用,那麼今後的工作將更加艱巨和繁重,需要更完善的立法支持、更廣泛的社會參與以及更持久的全方位投入。水環境的現狀要求我們不懈地堅持治理工作,已取得的成績激勵我們更有信心地將治理工作開展下去。
水污染治理比防洪、抗旱難度更大,因為洪水的發生在時間上偶然性、在地域上有局限性,而水污染則是每時每地都存在。洪水、乾旱是天災,面對天災,人類更能團結一致,更能吃苦耐勞,更能相互幫助,更能激起一股熱情,1998年長江大水就是一個例證。水污染是人禍,是人引起的,治污會影響到部分人的利益,會涉及到社會中的方方面。總之:
節水從點滴做起
『貳』 水利護坡參考文獻
[1]袁曉紅,王彪. 水利工程護坡生態化設計技術分析[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4).
[2]楊立生,徐永新. 水利工程護坡生態化設計技術分析[J]. 價值工程,2010,(30).
[3]周利民. 液壓噴播植草在水利建設工程護坡中的應用研究[J]. 草業科學,2003,(7).
[4]鄭志祿. 混凝土砌塊護坡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 中國水運(下半月刊),2011,(3).
[5]任建民,俞兆權. 水利工程護坡生態化設計技術分析[J]. 中國水運(下半月刊),2011,(3).
[6]周強. 聯鎖式混凝土彩磚護坡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 山東水利,2011,(2).
[7]李燕鐸,趙暉,周海峰,何傳臣. 談水利防洪工程的生態護坡[J]. 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0,(12).
[8]楊水兵. 長洲水利樞紐船閘護坡噴錨施工技術[J]. 廣西水利水電,2010,(2).
[9]趙國艷,付曉峰. 淺談水利工程現澆混凝土護坡板施工工藝[J]. 水利科技與經濟,2010,(7).
[10]林聰俐,黃柏洪,胡凡. 模袋混凝土護坡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 水利建設與管理,2008,(5).
[11]唐經東. 水利工程護坡生態化設計技術分析[J]. 今日科苑,2009,(12).
[12]陳佳偉,沈華章. 淺談水利生態護坡的評價方法[J]. 四川水力發電,2009,(4).
[13]徐仙,李日峰. 長洲水利樞紐主體工程護坡設計施工探究[J]. 紅水河,2009,(4).
[14]劉明萍,楊志帥. 水利工程大壩護坡混凝土施工方法質量控制[J]. 民營科技,2009,(9).
[15]韓素珍,朱素芬,劉兵. 洹河生物護坡河岸景觀與生態水利[J]. 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9,(12).
[16]劉興春. 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護坡大面積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J]. 科技資訊,2006,(4).
[17]張麗旗,胡紅宇,胡英娜. 評述水利工程中土工織物類護坡[J]. 黑龍江水利科技,2006,(4).
[18]徐作坤,王桂艷. 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護坡大面積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J]. 科技咨詢導報,2007,(11).
[19]水利部發布2007年水利先進適用技術重點推廣指導目錄 一批混凝土水工護坡砌塊項目被列入[J]. 建築砌塊與砌塊建築,2008,(1).
[20]李劍宇. 水利防洪工程在生態護坡建設中的探討[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18).
[21]宋向寧,陳曙光. 聯鎖式生態護坡砌塊在水利工程中的推廣應用[J]. 湖南水利水電,2005,(4).
[22]王柯銀. 新型混凝土預制水利護坡砌塊在除險加固工程中的應用[J]. 治淮,2003,(12).
[23]張雲志. 水利工程施工中特厚護坡模袋製作與石籠軟體沉排水面作業的施工方法[J]. 吉林水利,2004,(1).
[24]劉揚敏,岳義權. 土工模袋混凝土在水利工程護坡中的應用[J]. 小水電,2004,(3).
[25]周弘聲. 未雨綢繆 築堤護坡——南京20年來水利建設成果回顧[J]. 南京史志,1998,(6).
[26]李海燕. 葛洲壩水利樞紐三江航道護坡維護管理及修復的幾點設想[J]. 水運工程,1990,(9).
[27]曹英. 混凝土砌塊護坡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A]. 許文武.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C].: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28]朱麗娟. 一種水利工程生態護坡[Z]. CN201190286: ,2009.
『叄』 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准在參考文獻里怎麼寫
你在哪本書,那一頁找到的。然後就寫作者名,書號,頁碼就可以了吧。這個是通用規范,最好是引用規范裡面的。
『肆』 防洪措施的歷史發展過程
人類與洪水斗爭的歷史悠久。原始社會的人類,剛剛脫離動物界,只能依靠狩獵、採集生存,居無定所,征服自然的能力很低,面對洪水威脅,只能「擇丘陵而處之」,躲避洪水災害。例如中國「北京人」遺址和湖北省長陽紅花套等古人類遺址都位於江河洪水位以上就是明證。到了原始社會末期,農業、手工業發展起來,為了生產生活的方便,人類逐漸定居在河旁,常常受到洪水泛濫的危害,從此開始有了防洪的需要與可能條件。據文獻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400年前後,古埃及人就修建了尼羅河左岸大堤,以保護首都和農田。中國古代傳說,大約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就有了共工「壅防百川」、「鯀障洪水」等事跡,反映出這一時期已經出現了靠修築簡單堤埂保護居住區和農田的防洪措施。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倫的兩河流域地區也有了比較完整的保護土地的堤防。總之,自古以來堤防就是世界各地最早最普遍應用的防洪工程措施,一直延續至今。
隨著社會的發展,疏浚整治河道、分洪滯洪、利用水庫蓄洪等各種防洪工程不斷出現,都取得了應有的效果,也豐富了防洪工程措施的內容。這類事例很多。首先在整治河道方面,中國歷史傳說中的大禹治水就是早在公元前21世紀左右吸取了「鯀障洪水」的失敗教訓而「禹疏九河」、「疏川導滯」,即採取疏通河道的辦法獲得成功。德國於1817年曾利用裁彎取直等方法整治河道。關於分洪工程,公元前250年,中國秦代蜀守李冰修建「都安大堰」(即今都江堰)水利工程,其中的飛沙堰就是從內江進口分洪減沙入外江以減免洪水為害成都的分洪工程。利用水庫防洪的事例古代也早已出現過。公元前2000多年前,古埃及就修建了專用的或兼有防洪效益的水庫。中國東漢熹平二年(公元173年),太湖東苕溪南湖工程的主要任務就是蓄納南苕溪洪水,減輕餘杭及西險塘東岸杭州地區廣大平原的洪水災害。以上都是採取單項工程措施的事例。古代中國還有採取多項綜合措施的實例,如東漢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王景治河採取了修黃河大堤,分開黃河、汴渠,在汴渠進口建閘控制黃河分入汴渠的洪水等綜合措施.這比採用單項防洪措施前進了一步。 非工程措施的概念出現很晚,到1966年美國政府才正式實行防洪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政策。英國大約也在這個時期採取非工程措施,其洪泛區管理辦法與美國類似。亞太地區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國的防洪本來大都以工程措施為主,以後受美國的影響,開始重視非工程措施的研究和應用。事實上有的國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採取了屬於非工程措施范疇的防洪措施。例如,中國古代早在西周惠王二十年(公元前657年)諸侯陽谷之會的協定就屬於防洪政策法規的制定。以後歷朝歷代幾乎不斷,且日趨詳細具體。金泰和二年(1202年)頒布的《河防令》十一條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修防法規。再如,公元10世紀以後的宋代,由於洪水災害頻繁,在重視防洪工程的同時,還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報汛制度,都應屬於非工程措施。只是限於當時的交通和通信條件,報汛手段比較落後。
『伍』 參考文獻
安芷生等.1990.最近2萬年中國古環境變遷的初步研究,劉東生主編,黃土、第四紀地質全球變化.北京:科學出版社
白潤光.1986.泥炭形成水熱系數指數,地理學報,(2):168~176
畢慕瑩.1992.近40年來華北乾旱的特點及成因,葉篤正,黃榮輝主編,旱澇氣候研究進展.北京:氣象出版社,23~32
陳方吉.1979.北京地區全新世地層及自然環境變化.中國科學,(9):900~907
陳宗宇,張光輝等.1998.華北地下水古環境意義及古氣候變化對地下水形成的影響.地球學報,4:338~345
程汝楠.1988.應用天然水氫氧同位素示蹤水量轉換,劉昌明、任鴻遵主編,水量轉換.北京:科學出版社,33~50
初朋文.1992.滄州地區淺層淡水及鹹水氫氧穩定同位素研究.山東地質科技情報,22~27
馮炎.1993.中國江河防洪叢書(海河卷).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
關秉鈞等.1985.用環境同位素氚、碳-14、碳-13探討北京地區地下水運動規律.水文地質技術方法,第十二輯,1~6
郭永海等.1996.河北平原京津以南深層地下資源形成規律的研究.地質論評,5:410~415
黃榮輝等.1989.華北降水的年代和年際變化及其對經濟影響.北京:科學出版社,95~101
賈毅.1990.河北省城市形成發展因素分析.地理學與國土研究,(3)
孔昭宸等.1990.北京地區距今30000~10000年的植物群發展和氣候變遷.植物學報,20:330~338
孔昭寰.1992.植物群的古氣候變遷記錄.北京:海洋出版社,155~177
孔昭寰等.1982.北京地區10000年以來的植物群發展和氣候變化.植物學報,24(2):172~181
孔昭寰等.1990.中國某些地區全新世高溫期植被和氣候的初步認識.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0(1):99~102
李桂如等.1988.冀中坳陷岩溶水同位素組成及水動力條件.中國岩溶,4:307~311
李君亭.1991.地下水滲流數值模擬方法.北京:地質出版社
李克讓等.1990.華北平原旱澇氣候.北京:科學出版社,80~111,180~182
李世魁等.1988.中國北部半乾旱地區農牧氣候界限探討.北京:科學出版社,105~131
李文綺等.1985.河北東部全新世溫暖期植被與環境.植物學報,27(6):640~651
梁幼林等.1991.逐步判別分析在恢復氣候上的應用.科學通報,(22):1731~1734
劉春蓁等.1991.華北地區水文循環特徵.應用氣象學報,2(2):289~293
劉存富.1990.地下水14C年齡校正方法——以河北平原為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3:4~8
滿志敏等.1991.中國東部近4500年以來氣候冷暖分期.北京:海洋出版社,21~35
施雅風等.1989.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與環境問題.北京:科學出版社,366~369
施雅風等.1995.氣候變化對西北華北水資源的影響.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16~220,308~310
施雅風等.1996.中國歷史氣候變化.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5~40
湯仲鑫等.1984.京津冀地區近500年旱澇分析.北京大學出版社
童國榜.1988.華北平原第四紀孢粉的數學地質分析.植物學報,30(3)
王恆純.1991.同位素水文地質概論.北京:地質出版社,45~57
王會昌.1983.一萬年來白洋淀的擴張與收縮.地理研究,8~17
王開發等.1978.根據孢粉分析推斷上海地區近6000年以來氣候變遷.大氣科學,(2):139~144
王松海.1987.近5000年來我國中原地區氣候在年降水量方面的變遷.中國科學(B輯),(1):104~12
衛克勤,林瑞芬.1994.祁連山敦德冰心氧同位素剖面的新解釋.地球化學,3(2)
吳忱.1992.華北平原四萬年來自然環境演變.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吳忱等.1989.古運糧河的形成與石家莊地區地理環境演變.地理學與國土研究,15(1)
吳忱等.1991.華北平原古河道研究.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吳錫浩等.1994.中國全新世氣候適宜期東亞季風時空變遷.第四紀研究,1:24~37
吳祥定等.1994.歷史時期黃河流域環境變遷與水沙變化.北京:氣象出版社
徐純性.1992.河北城市發展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許青海等.1988.白洋淀地區全新世以來植被演替和氣候變化初步探討.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叢刊,5(3):193~202
許青海等.1992.海河流域全新世氣候演變的初步認識.北京:海洋出版社,18~19
嚴富華等.1981.從花粉分析試論北京地區兩泥炭礦的時代和形成環境.地震地質,3(1):51~65
燕子傑等.1991.山東旱澇氣候變遷的五個階段.大氣科學,15(4):123~128
楊懷仁.1996.古季風、古海面與中國全新世大洪水,楊懷仁主編,環境變遷研究.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366~374
姚漢源.1987.中國水利史綱要.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
姚建文等.1996.氣候變化對華北平原區地下水資源影響的初步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
姚足金.1995.華北地熱水3萬年以來的古氣候記錄.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4:383~388
葉篤正等.1996.黃河長江流域旱澇規律和成因研究.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於鳳蘭等.1994.海灤河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北京:科學出版社
張德二.1983.我國近500年各區域旱澇變化及其與冬季冷暖的關系.北京:氣象出版社
張德二.1983.重建近500年氣候系列的方法及其可靠性.北京:氣象出版社
張光輝.1998.長江「暴怒」、黃河「絕食」這是氣候人類疊加之結果———長江洪災帶來的思考(特約)·中國改革報,9月16日
張光輝.1999.跨世紀的中國水與環境問題及其對策探討(特約).地質科技管理,第一期
張光輝等.1999.區域水循環過程與水資源演化規律.地球學報(增刊)
張光輝等.2000.華北平原地下水形成與區域水循環演化的關系.水科學進展,第4期
張光輝等.2000.全新世以來太行山前傾斜平原地下水演化規律.地球學報,第2期
張光輝等.2000.水文循環演化中熵理念及其應用.勘察科學技術,第1期
張光輝等.2004.海河平原地下水演化與對策.北京:科學出版社
張蘭生.1980.我國晚更新世最後冰期氣候復原.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101~118
張子斌等.1981.北京地區13000年來自然環境的演變.地質科學,(3):259~268
張宗祜等.1997.論華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統之演化.中國科學,2:168~173
章新平,姚檀棟.1995.青藏高原降水中δ18O與溫度和降水量的關系.地理學報,15(1)
鄭克琰等.1989.北京地熱田極其外圍地區天然水氫氧同位素組成特徵,地熱專輯,第二輯.北京:地質出版社,163~170
周昆叔等.1982.初論我國黃土的氣候.北京:科學出版社
周煉,劉存富,王佩儀.1998.河北平原第四系鹹水同位素組成.水文地質工程地質,3:4~8
周煉,劉存富.1996.河北滄州地區天然水的氯同位素組成.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5
朱宣清等.1992.白洋淀環境演變及預測.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82~118
左大康等.1985.華北平原水量平衡與南水北調研究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68~182
Barnett TP et al..1989.The effect of Eurasian snow cover on regional and globa1 climate variations,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46(5),661~685
Barry RG.1984.Possib1e Co,inced warming effects on the cryosphere climatic changes on a yearly tomi11ennia1 basis(N A Mourner and W Kar1en eds.), 571~604
Brad1ey,R S and Jones P D.1992.When was the「Little Ice Ag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Little Ice Age Climate( ed.T'miami) Tokyo,1~4
Carrara P A and Andrews J T.1978.Problems and applications of Lichenometry to geomorphic studies,San Juanmountains,Colorado,Arctic and Alpine Research,5(4),373~384
Chang A T C,Foster J L and Ha1l D K.1987.Nimbus-7 SMMR derived global snow cover parameters,Annals of G1aciology,9:39~44
Chen J and Ohmura A.1990.Estimation of A1pine glacier water resources and their change since 1870s,IAHS,Pub.(193),127~135
Clime K.1980.Geomorphologica1 evidence of Holocene climatic change in Northernmongo1ia,geographic Policing,(43),101~110
COHMAP Members,1988.Climatic changes of the last 18000 Years:observations andmodel simulations,Science,241,1043~1052
David N C I.1987.C1imatic f1uctuations and runoff from glcierised alpine basin IAHS,168,77~89
Denton G H and Karolin W.1978.Holocene c1imatie variations-their pattern all Possible eases,Quaternary Research,3(2),155~205
Dickinson R E.1989.Water and Energy Exchange,NOARmS.601,88~02
F1ohn H.1973.Actual paleoclimatic problems from a Climato1ogist viewpoint,Paleoclimatic Research and Models( A Ghazi ed.), 17~33
Fisher D A.1979.Comparison of 100000 years of oxygen isotope and in solub1l Impurity profile from the Devon Island all Camp Century Ice Core, Quaternary Research,18 (3),299~305
Frenzel B.1991.Climates about 7000 to 6500a,B P,Explanatory Note of Atlas Paleoclimates and Paleoenvironments of the North Hemisphere,Georgia.Inst.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 Budapest,128~130
Gleick P H.1987.The deve1opment and testing of a water balance model for climate impacts assessment:modeling the Sacramento Basin,Water Resources Research,23 (6),1049~1 061
Gleick P H.1986.Methods for evaluating the regional hydro1ogic impacts of global climatic changes,Journal of Hydrology,88,99~116
Gleick P H.1989.Climate Clang'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Review of Geophysics,27 (3),329~344
Grove J m.1987.Glacier fluctuation and hazards,Geographical Jouma1,153,351~369
Houghton J T,Jenkins G J.1990.Climate Change:The IPCC Scientific Assessmen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IPCC.1992.Climate change:The IPCC 1990and 1992 Assessments,WMO/UNEP
Iwasaki T.1991.Year-to-year variation of snow cover area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Journal of Meteorology Society of Japan,69 (2),209~217
Jones P D,WigIey TM L and Wright P B.1986.Globa1 temperature variations between 1861and 1984,Nature,322 (6078), 430~434
Jones P D.1988.Hemispheric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s,recent trends and an unapt to 1987, Journal of C1imate,(1):654~660
Karl T R and Ribosome W.1989.The impact of decade fluctuations inmean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runoff:a sensitivity study over the United States,C1imatic Change,15(3),423~447
Kazimierz Rozanski et al..1992.Relation between long-term trends of Oxygen-18 isotope composi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climate.Science,258(6),981~984
Kruss P D and Smith I N.1982.Numerical modelling of the Vernagtferner and its fluctuations,Z.Glets.Glazial.,18(1),93~106
Kruss P D.1983.Climate change in East A Erica,A numerical simulation from the 100 years of terminus record at Lewis Glacier,mount Kenya,Z.Glets, Glazi,19(2),43~60
Kuo C.1990.Conference established between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and Global temperature,Nature,343,709~713
Kutzbach JE and Gutter P J.1986.The influence of changing orbital parameters and surface boundary conditions on climate simulations for the past18000 years,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43(16),1726~1759
Kutzbach JE.1981.Monsoon climate of the early Holocene,climatic experiment With the earth's orbital Parameters for 9000 years ago,Science,214 (4516),59~61
Lai Zuming.1982.A study on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annual runoff of the rivers in northwest China,Hydrological Aspects of A1pine and Highmountain Areas,IAHS Pub1,(138),285~294
Liu Chunzhen,Tian Yuying.1990.The Impact of climatic change on the hydrological regime for basins in three different c1imate regions of China Proc.Symp.IAHS,pub.,369~376
Liu Chunzhen.1991.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y on the Hydrological cycle in North China.IAHS press,(201),149~151
Liu Chunzhen.1992.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logical cycle in China,IGBP Bu1letin,55~63
Liu Chunzhen.1993.A climatic method for estimating water resource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water and heat balance,IAHS,(212),97~102
Liu Cunfu and Wang Peiyi.1992.The environment significance of isotope composition in groundwater of Hebei Plain.Th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roundwater and environment,Beijing,382~386
Liu Xinren.1989.A Conceptual mode1 simulating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on a drainage basin in a plain area,Proc.of Baltimore Symp.,IAHS,Pub1.,(181),195~202
Porter SC.1986.Pattern and forcing of Northern Hemisphere glacier variations During the test Millennium,Quaternary Research,26(1),27~48
Probst JL and Tarody Y.1987.Long ranges streamflow and wor1d continental runoff fluctuation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Journal of Hydrology,94(4),289~311
Robinson DA,Dewey K F.1990.Recent secu1ar variations in the extent of Northern Hemisphere snow cover,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17(10),L557~1560
Robinson DA.1991.Recent variations in Northern Hemisphere snow cover,Proceedings of the 15th Annual Climate Dishonesties Workshop.NOAA.219~224
Rothlisberger F and Geyh M A.1985.Glacier variations in the Hlinalaya and Karakoram,Z.Glets.Glazgial,21 (1),237~249
Scheck JC,Liu CZ.1989.Deve1opment and app1ication of simple water balance model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and water resources in new directions for surface watermodeling,Proc.Baltimore Symp.,IAHS,Pub.,(183),343~352
Schlesinger M E.1986.Co,-inced changes in seasonal snow cover simulated by OUS coupled atmos-phere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model.In:Snow Watch 85',Glaciological Data Report,GD-l8,249~270
Shiklomanov L H and Stakhiv L.1990.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The IPCC impacts assessment 4-1~4-42,WMO/UNEP,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 Canberra
Siegel D I.1991.Evidence for dilution of deep,confined ground water by vertical recharge of isotopically heavy Pleistocene water,Geology,19,433~436
Stone W J et al..1992.Paleohydr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some deep soil water chlorid profiles,murray basin,South Australia,J.Hydrol.132,201~223
Stroeven.A.1989.Historic front variations of the Rhone Glacier:simulation with an ice flowmodel,Glacier fluctuations and climatic change (J Edemas e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391~405
T Gundertrup,N.,Wu,X.,Klein,L., Xie,Z.,1989.Holocenelate Pleistocene c1imatic ice core records from QinhaiTibetan plateau,Science,246 (4929),474~477
Thwaitq C W and Matber J R.1991.Instructions and tables for computing potentia1 evapotranspiration and the water balance,In:Publications in C1imatology,10 (3),311
Velichko A A, K1imanov V A and Borzenkoya I I.1991.Climates between 6000and 5500aBP,Explanatory Note of Atlas of Palicoc1imates and Paleoclimat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eds.by A A Velichko,B Frenze1,M Pecsi),131~132,published by Geography Institute of Hungarian Accede.Sciences, Budapest
Vinnikov K.1990.The empirical data on modern global climate changes(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Journal of C1imate,3,662~677
Wa1ton WC.1989.Analytical Groundwater Modeling,Eloisa Publishers
Waggoner P E.1990.Climate change and U-S.Water Resources,John wiley,New York, 477
Wang Shaowu.1991.Reconstruction of temperature series of North China from 1380s to 1980s,Science in China,34 (6),751~759
Wing Suming,Wang Yunfei.1991.Qinghai Lake fluctuation and climatic change since the last Glaciation,Chinese Journal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9 (2),170~183
『陸』 洪澇的本書目錄
第一章 全球洪澇概覽
認清洪澇真面目
洪災及其特徵
洪災的一些主要特徵
洪澇災害的主要類型
全球洪澇分布
第二章 中國洪澇概覽
中國洪澇分布
中國洪澇時間分布狀況
洪澇地區分布狀況
影響洪澇時空分布的主要因素
中國洪澇主要特點
洪澇成因和種類的多樣性
洪澇災害鏈
洪澇時空分布的普遍性和不均勻性
洪水的突發性和澇漬的遲緩性
第三章 待解的洪澇謎團
氣候因素
人為因素
全球變暖,各類災害增多
第四章 洪澇的地理原因
地理位置
多洪澇災害的中低緯地區
一把雙刃劍:洪澇重災區的地理位置及原因
地形地勢
中國洪澇災害的主要地理背景
地理位置
地形地勢
第五章 洪澇的氣候原因
大氣圈
季風形成的原因
夏季風系統的構成
夏李風的進退與雨季的關糸
季風的年際變化與旱澇的關系
季風強弱與旱澇的關系
季風的多年變化
水圈
厄爾昆諾
拉琶娜
氣候變暖
第六章 面對洪澇人類要反省
加速氣象現代化建設,提高監測預測水平
加強氣候監測
努力提高氣候預測的准確率
加速氣象現代化,提高氣象保障服務能力
加強防汛抗洪其信息的科學綜合能力
保護地球,人人有責
植樹造林,治理水土流失
維護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
加強水利建設,實施綜合治理
應對全球變暖,世界各國有責
第七章 洪澇防治的工程性措施
堤防與河道整治
水庫工程
分滯洪區建設
防汛搶險
建立防汛搶險決策指揮系統
准備好充分的人、財、物
嚴密監視堤防、巡迴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生態環境的維護和改善
加大林地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增加植被覆蓋率,恢復森林水庫功能
恢復濕地原有生態環境,提高洪水調蓄能力
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第八章 洪澇防治的非工程性措施
洪水風險圖的應用
洪澇的監測預警
天氣氣候變化的監測預報
洪水的監測預報
遙感技術在洪澇災害防治體系建設中的應用
洪澇災害背景資料庫的建設和更新
洪澇災害承災體的識別和信息提取
洪澇災害相關模型計算
洪澇災害救災減災應急系統
洪災的保險制度
洪水保險慨況
美國的洪水保險
防洪減災體制的建設
防洪需要全流域統一規劃,強制執行
全民防洪減災體制建設
加強防洪減災的法制建設
參考文獻
後記
『柒』 急求有關水庫論文的文獻綜述
綜合利用水庫水量水質統一調度模型 綜合利用水庫興利調節計算中若干問題
綜合利用水庫優化調度模型研究 子牙河流域防洪減災工程措施
逐次逼近隨機動態規劃及庫群優化調度 珠江流域片水庫防洪現狀與洪水調度面臨…
珠江流域水庫泥沙問題芻議 重力壩與水、地基動力耦合系統地震反應…
中小型水庫壩下涵管裂縫處理 中小流域綜合水質模型系列的建立
中、小型水庫取水設施改造 正義峽水利樞紐設計
振沖技術在岸堤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的應… 柘溪水庫泥沙淤積情況調查簡介
柘溪水庫淤積測量及庫容關系曲線修正研… 漳河水庫泄洪分析
漳浦縣澎水水庫壩基防滲處理技術總結 章惠渠水電站技改水庫運行方式優化
漳河水庫水資源利用變化特點及發展趨勢… 張家口市清水河流域初步規劃
張峰水庫庫區工程地質問題簡析 雲南建水老紅山水庫除險擴容設計及效益…
躍進水庫壩上游護坡破壞原因分析及加固… 岳城水庫大付壩涌砂和塌坑處理
原坪水庫大壩裂縫分析與處理措施 玉溪地區水庫工程病害分析
於橋水庫風季流埸的計算與分析 有限供水條件下水庫和田間配水整合優化…
有跨流域引水情況水庫的洪水組合計算 用穩定同位素研究冊田水庫清泉洞補給水…
永發水庫復建的必要性 英國水庫安全與監測
應用水庫資料做區域水文代表站的分析 應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優化選擇水庫正常蓄…
引江中線來水與當地徑流調蓄利用分析 音河水庫水文自動測報系統的研究與設計
音河水庫自動化安全監測的研究 翼城縣小河口水庫大壩加高培厚設計與施…
以浮游植物評價金堂水庫富營養化 依靠科技進步 優化水庫調度
一維垂向水溫分布模型在隔河岩水庫中的… 一例由蓄水誘發的庫岸邊坡變形
洋河水庫防洪實時優化調度模型研究 閻王鼻子水庫建設綜述
岩灘水電站水庫岩溶浸沒性內澇的研究 岩灘水庫分期洪水調度運行研究
岩溶與水庫防滲 岩溶浸沒-內澇災害研究
岩溶區壩址工程地質評價方法的探討 亞東水庫提高汛限水位的探討
興義市中小型水庫的防滲措施 興建烏拉哈達水庫的必要性分析
興建尤溪街面水電站的作用與效益 新立城水庫大壩實時監測系統的設計
新疆下坂地水庫壩基深厚覆蓋層防滲形式… 新建水庫初期磷氮變化的動態模擬研究
新安江水庫出庫水體持續渾濁原因分析 小型水庫放水洞和溢洪道優化組合設計的…
小型水庫土壩護坡破壞原因及其防護措施 小型土壩的漫頂泄洪新技術
小型水電站水庫長期優化調度研究 小型水電站增建日調節水庫的效益計算
小水電庫優化調度技術(1)小水電水庫… 小水電水庫優化調度技術(6)——單庫…
小水電供電區電源結構調整與對策 小清河流域中型水庫入庫洪水過程研究
小浪底水庫運用後黃河下游防凌問題分析 湘西北「2003.7」暴雨洪水分析
現代水庫管理的思考 硤門水庫豎井溢洪道體型研究
峽山水庫主壩物理力學參數的試驗研究 溪尾、汾陽水庫水量聯合調節規則分析
西泉眼水庫壩基防滲措施 西泉眼水庫灌區節水改造的必要性
西南岔水庫壩後暗管排水技術 五強溪、鳳灘、柘溪水庫』99調度效益…
吳家莊水庫在濁漳河流域開發中的地位及… 吳嶺水庫樞紐工程滲流分析
烏江渡水電站水庫運行環境評價 我省地表水資源污染現狀與防治對策
溫泉水庫壩體抗震穩定分析 衛星、山頭蘆水庫聯合調度運用綜合效益…
洈水水庫洪水調度系統效益分析 「黃河下遊河道演變基本規律」研究綜述
CT探測技術在跋山水庫大壩的應用 GIS強化的水庫水質模擬及其在密雲水…
GPS在水庫庫容測量中的應用 PE防滲膜與復合土工膜在水庫工程中的…
TC-301水位感測器在盤石頭水庫水… XD—103防水復合柔氈在水庫滲漏處…
阿斯旺高壩水庫的野外調查和分析 安康水庫汛期分段控制水位效益研究
八盤峽水電站水庫經濟運行策略 八一水庫大壩防滲處理
白河堡水庫泥沙淤積綜合治理研究 白溪水庫下閘蓄水時機分析
白雲江水庫除險加固評述 百色水利樞紐水庫水溫結構分析
半乾旱地區水庫洪水預報中對水箱模型改… 寶雞峽灌區多水庫聯合調節
寶泉水庫大壩滲水淺析 寶珠寺水電站水庫優化調度淺析
寶珠寺水電站水庫優化運行 畢浦水電站工程水庫富營養化預測
碧口水庫青崖嶺滑坡觀測分析 碧流河水庫大壩繞壩滲流觀測資料分析
邊坡及其它類工程地質問題研究 編制水庫防洪調度計劃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薄壁混凝土防滲牆在嵊泗縣小關嶴水庫中… 薄山水庫輸水道消能工氣蝕研究
布設斷面測算河道水庫容積及沖淤量的數… 蔡庄水庫泄流排沙建築物的選擇確定
曹家溝水庫軟地基築壩施工 冊田水庫大壩滲流處理及評價簡介
察爾森水庫防洪調度現狀及構想 昌山水電站岩溶區壩址比選及工程地質評…
長江三峽水庫對變動回水區河段的再造床… 長潭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簡介
長洲水利樞紐攔洪削峰對梧州市及其下游… 常門鋪水庫溢洪道設計方案比較
超汛限水位蓄水的風險效益分析 城鎮遷建的規模、標准和補償費用的研究
初論大亞灣開發區供水水源及水廠設置 芻議用系統科學理論指導水庫防洪調度
除險加固工程實施邀請招標應注意的幾個… 滁州市中小型水庫的滲漏分析與工程處理…
創業艱辛 前景輝煌——水庫環保專業5… 從』95、』98大水淺議水庫防洪作用
從1998年抗洪看水庫防洪作用 大河廟水庫漿砌石重力拱壩水泥灌漿防滲…
大河水庫大壩面板破壞的原因及其處理措… 大河水庫泄洪(放空)洞設計
大化岩灘梯級水庫誘發地震特徵 大浪淀水庫垂直鋪塑防滲效果分析
大浪淀水庫投運後對周邊地區產生的積極… 大浪淀水庫圍堤防護措施
大青溝水庫泄水涵洞滲漏原因分析 大水電站水庫在1998年長江大洪水中…
大型防洪水庫中小洪水調度 大中型水庫洪水預報調度程序的應用
丹江口水庫綜合調度運行方式研究 單一水庫的優化調度
彈性波法在水庫壩基檢測中的應用 地理生態環境對磨盤山水庫的影響及其對…
電廠調節水庫大壩滲漏水治理 頂管法在村頭坪水庫中的應用
東北電網特殊年份下的水庫調度 東豐縣小型水庫圍墾現狀及對策
東風水庫除險加固施工中存在問題之我見 東港市水庫泥沙淤積的初步分析
東湖水庫對濟南機場氣象條件的可能影響… 東江水庫可持續發展分析
東牙溪水庫工程設計及施工中的技術問題 東牙溪水庫工程施工技術問題的一些見解
東榆林水庫入庫流量分析 東張水庫多水年防洪的研究探討
對撫松縣縣城防汛工作的初步探討 對黃河潼關——三門峽河段治理的探討
對庫容沖淤變化情況和水、沙量的分析—… 對受水庫影響的洪水資料還原的有關問題…
對水庫規劃設計中幾個問題的反思 對水庫移植增殖大銀魚實現高產的幾點看…
對水庫溢洪道設計中幾個流態問題的認識 對水庫用反灌堵漏的商榷
對興隆水庫除險加固建設的幾點建議 多目標綜合利用水庫實時優化調度模型研…
多泥沙河流水庫汛期優化調度分析研究 多沙水庫准二維泥沙數學模型
二灘水電站水庫誘發地震預測 法蘭式剛性止水鑄鐵閘在水工建築物上的…
防洪限制水位研究的幾點思考 防洪與興利為主水庫的調度設計方法改進
防汛預案工作的研究 飛來峽水庫的運行特點
分層型湖泊水庫垂向水溫分布的解析解 分時電價下多年調節水庫年末消落水位研…
分時電價下多用途水庫的運用方式研究 分時電價下綜合利用水庫水電站的運營方…
汾河二庫興建對環境的綜合影響 豐潭水庫大壩帷幕補強施工技術與管理
楓樹壩水庫水情自動測報系統規模與效益… 佛子嶺水庫設計洪水及防洪安全復核
福建省水庫理化特性及其對漁業養殖的評… 福建省主要水庫工程防洪作用研究
復合土工布防滲技術在七里河蓄水工程中… 甘肅省小型水庫潰壩事故分析及防止措施
贛江萬安水庫下遊河床變形二維數學模型… 崗南、黃壁庄水庫興利優化調度淺議
高含水量土料築壩中存在問題分析與探討 高噴灌漿在水庫除險加固中的應用
弓上水庫大壩防滲處理設計 鞏河水庫自動化安全監測的研究
共成水庫副壩加固設計和施工 古宅水庫運行功能轉變與發展前景探討
固結灌漿和帷幕灌漿在水庫壩基處理中的… 關門山水庫潰壩風險分析與計算
關於潘家口、大黑汀水庫錯峰調度問題的… 關於雙陽河水庫後焦家村浸沒問題的探討
關於水庫風險調度基本問題的探討 關於松塔水庫防洪作用的分析
關於提高水庫效益的幾個問題 關於無資料水庫徑流深推求的探討
關注大壩對流域環境的影響 觀音閣水庫庫區水質衛生學狀況動態觀察
官廳水庫輸水泄洪洞改建工程閘門井土方… 官莊水庫溢洪道改建中幾個問題的淺析
灌溉水庫水資源優化調度 灌漿技術在小浪底防滲處理中的應用
廣東某水庫庫岸穩定評價 廣州抽水蓄能電站上下水庫滲漏分析與評…
海潮壩水庫大壩工程建設監理實踐 杭州市青山水庫大壩安全鑒定分析評價
航道工程泥沙數學模型的研究(Ⅱ)——… 好水溝水庫左岸滑坡對壩肩岩體穩定影響…
河道型深水庫的溫度分層模擬 河西內陸河水庫提高汛限水位運行的可行…
鶴地水庫向湛江市城區供水問題的分析 黑龍江省水庫防洪調度現狀分析
黑龍江省水庫垮壩原因及對策 黑龍灘水庫網箱養魚容量的探討
黑泉水庫工程面板混凝土配合比試驗研究 黑泉水庫固結灌漿及帷幕灌漿技術
黑泉水庫潰壩洪水演算方法簡介 黑孜水庫新構造運動的活動性及其對工程…
紅山水庫水面蒸發量確定方法研究 紅外(測距)三角高程在水庫工程建設方…
洪水特徵值與頻率相關曲線在中小型水庫… 湖北省幾座大型水庫存在問題及除險加固…
湖南境內隱形水庫與水庫的集雨功能 湖南省大型水庫防洪調度決策支持系統開…
湖南省電力系統大型水庫在1998年防… 湖水藻類生長的控制技術
湖塘水庫防洪標准安全復核 樺甸市城區新水源規劃報告
緩解區域性水資源供需矛盾 黃河防洪預報調度與管理耦合系統在防洪…
黃河防凌水量調度工作回顧 黃河幹流主要水庫對徑流的影響
黃河泥沙數學模型研究 黃河三花區間水利工程對洪水、徑流的影…
黃河三門峽水庫不同運行期水溫狀況分析 黃河三盛公樞紐水沙特性變化分析
黃河三盛公水利樞紐庫區泥沙淤積及減淤… 黃河水沙變化與下遊河道發展趨勢
黃河小花間設計洪水研究 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在水庫經濟效益評估中…
回龍蓄能電站上水庫裂隙岩體三維滲流研… 澮河水庫主次汛期的劃分及運行分析
混凝土防滲牆在石頭河水庫右壩肩防滲加… 基於3S技術的水庫集水區資源與環境管…
基於JSP技術的水庫政務系統的設計與… 基於改進遺傳演算法的水電站水庫優化調度
基於人工神經網路的水庫縱剖面形態分類 基於實測資料的水庫動庫容調洪數值解法
激發極化微分測深法在探測水庫壩基中的… 激活一盆「綠水」 點亮滿天「星星」—…
急流彎道中布設消力池的一個實例 計算機技術在深圳水庫調度中的應用
加大除險加固力度 保障水庫安全運行 加快水庫防洪調度現代化建設步伐
加強全國水庫及堤防永久設備安全檢測和… 加強水庫安全管理的思考
加強水庫調度信息化建設 提高工程綜合… 加強小型山塘、水庫管理
夾山子水庫塑膜防滲施工技術 簡述密雲水庫潮河主壩水中拋石加固工程…
簡易水庫水位自動指示裝置 江口水電站水庫初期調度計劃方案的研究
江蘇省水庫下游洪水風險圖的分析與編制 江蘇宜興抽水蓄能電站上進出水口埋管段…
江西省 1997 年汛期水庫洪水調度… 江西省1998年洪水調度
江西省大坳水庫工程設計新技術及應用 江巷水庫反調節庫容(水位)的確定方法
江埡水庫抗洪能力分析 漿砌石隔牆式硬殼壩在大禾坑水庫中的應…
交互技術在水庫群實時防洪調度中的應用 階梯式泄槽消能工的應用
金華沙畈水庫智能化建設模式的探討 金嶺水庫化肥養魚試驗
金沙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設計 京大高速公路茹庄水庫邊岸滑坡的啟示
聚合物砂漿在水庫除險工程中的應用 控制參窩水庫檢修期水位的可行性分析
庫區邊坡穩定性及臨界滑動場分析 庫區土質邊坡穩定性分析
昆都侖水庫汛期調度運用初步探討 瀾滄江梯級水電站建設中亟待解決的幾個…
狼貓山水庫溢洪閘應急後閉裝置研製與應… 老爐下水庫工程泄洪消能設計
梨樹縣上三台水庫供水水價經濟分析 澧水幹流張家界至慈利河段洪水水面線分…
利用極軌氣象衛星監測河南省大中型水庫 利用水文預報進行水電站水庫汛期預報調…
利用尊村引黃和涑水河系水庫進行水資源… 遼寧大夥房水庫底棲動物演替與水質生物…
遼寧省省管大型水庫優化調度的有關措施 遼陽參窩水庫發電水量的調度技術研究
流固耦合系統庫底邊界對動水壓力的影響 流域內泥沙的沉積和運移對產沙量的影響
龍鳳山水庫輸水洞回填灌漿工程施工技術 龍潭電站水庫調洪方案的研製
龍羊峽水庫採取人工增雨的初步探討 龍羊峽水庫誘發地震特徵
論「以水庫調控為中心」的治黃方略 論利用巴家咀水庫給西峰城市供水的可行…
論水庫、灌渠的水利功能及其水資源屬性 論水庫生態環境
論綏化市水庫工程安全管理及對策 論張峰水庫在沁河流域開發中的地位和作…
麻塘湖水庫魚類種群及其餌料生物現狀的… 馬爾可夫動態規劃及其應用研究
馬房溝提水工程引水優化調度 漫壩風險分析在水庫防洪中的應用
梅花周邊縫拱壩的破壞形式分析 美國的水庫及其管理體制簡介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水道調水工程 猛進水庫防洪預報調度決策的研究
廟宮水庫淤積浸沒治理研究 模糊集分析理論與我省水庫汛期調度
模糊模式識別模型在碧流河水庫水質評價… 模糊綜合評判法在水庫洪水調度方案評價…
穆陽溪梯級水庫低溫水結構分析 那達勐水庫泄洪隧洞鋼襯破壞機理探討
鬧德海水庫延長蓄水期運用方式研究 泥沙淤積估算
娘子關提水調蓄庫防滲膜施工實踐 寧波市水庫安全管理及對策
潘家口、岳城、密雲水庫主汛期洪水調度… 潘家口水庫淤積計算的數學模型
龐庄水庫末汛期洪水實時調度 平原水庫冰溫和冰壓力觀測
磧口水庫與安康、石泉水庫補償調節效益 淺論河道水庫管理
淺談「抬田」措施在水庫淹沒處理中的應… 淺談廣東省水庫安全問題及對策
淺談黃河上游流域水雨情及龍羊峽水庫運… 淺談江西水庫洪水調度
淺談山美水庫擴蓄工程的運行與效益 淺談獅山水庫的調洪計算
淺談水庫工程潰壩風險評價的內容與方法 淺談水庫工程人群健康保護設計
淺談水庫設計洪水復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淺談水庫與堤防防汛搶險措施
淺談現代水庫的管理 淺談小(二)型水庫管理
淺談小鶴立河水庫興利調度圖的編制 淺析寶雞峽信邑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必…
淺析四豐山水庫消險加固的必要性 淺析卧虎山水庫興利增容與濟南「保泉」
水電站大壩廊道內析出物的分析與試驗研… 水電站水庫優化調度幾種方法的探討
水電站水庫優化調度研究的若干進展 水電站優化調度的FP遺傳演算法
水電站優化調度技術研究進展綜述 水工閘門作用水頭概率特性規律研究
水火電力系統優化調度的逐步最優遺傳算… 水庫安全鑒定中建築物泄流能力復核方法
水庫安全設計與垮壩風險 水庫岸坡變形體災害的信息評價和預測
水庫表層新型取水裝置 水庫除險工程防洪效益計算的三種方法
水庫除險加固地方配套資金籌措的探討 水庫除險加固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水庫垂向二維水質分布研究 水庫垂直二維湍流與水溫水質耦合模型
水庫大壩原人工填土的利用及安全分析 水庫調度對下游防洪的影響分析
水庫調度方程組的定界迭代法 水庫調度方程組的定界迭代法(英文)
水庫動庫容調洪計算的數值-解析解法 水庫短時段水面蒸發量計算方法
水庫對下游防洪效果分析計算方法的探討 水庫對岩溶水文地質環境的影響
水庫防洪調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水庫防洪調度分段試演算法及應用
水庫防洪調度會商模式設計與應用 水庫防汛信息網的設計與開發
水庫防汛業務的實體對象描述 水庫放水涵管除險加固的處理
水庫工程對1998年長江防洪作用分析 水庫工程對水溫的影響
水庫工程觀測項目運行情況分析 水庫規劃方案選擇的AHP法
水庫規模選擇的灰靶決策 水庫和湖泊中硝酸鹽的動態模擬
水庫洪水調度系統通用化模板設計與開發 水庫洪水風險圖的製作
水庫洪水預報子系統的風險分析 水庫及下遊河道的水溫分析
水庫檢漏 水庫景觀設計研究
水庫徑流量的模糊推理模式預報 水庫庫容的量算精度
水庫潰壩對南水北調總乾渠防洪影響 水庫潰壩損失及其計算方法研究
水庫聯合調度運用經濟效益評價 水庫流域入庫洪水預報誤差分析
水庫清淤技術——吸頭清淤裝置系統的研… 水庫群防洪調度的逐次優化方法
水庫入庫洪水總量簡捷預報方法探討 水庫三維Fe、Mn遷移模型——阿哈水…
水庫深層水低溫缺氧對灌溉作物的影響 水庫實時調度的研究
水庫實時優化調度余留庫容模糊決策方法… 水庫水面蒸發量計算方法的研究
水庫水體底質界面污染物交換的熵描述 水庫水溫計算方法探討
水庫水溫預測模型研究 水庫水源保護區劃分方法初探
水庫溫差異重流模型的研究 水庫下游洪災淹沒損失的估算
水庫消落區土地的開發利用規劃的編制 水庫小水電站加大裝機容量效益探討
水庫興利調度圖計算方法分析 水庫修建對黃河水沙問題的負面影響
水庫沿程流量分布規律分析 水庫氧氣狀態動態模型
水庫移民生產生活水平分析與評價方法 水庫移民系統經濟評價研究
水庫溢洪道上橡膠壩的管理 水庫誘發岸坡失穩的機理及其預測
水庫誘發地震機制和實例 水庫誘發地震機制與抗震設防
水庫月徑流中長期預報系統的開發研究 水庫在黑龍江省防洪抗旱減災中的作用
水庫周邊地區「岩溶浸沒——內澇」災害… 水庫周邊岩溶浸沒——內澇災害研究
水庫資料在深圳市水資源評價中的應用研… 水庫自潰壩及其應用初探
水力流體沖切攪削撓淤技術應用 水土流失對農村人畜飲用水水質影響的調…
四川省清平地區磷礦廢渣對水體的影響研… 太平湖水庫土壩工程治理措施
泰安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土工膜防滲設計 泰山抽水蓄能電站下庫—大河水庫若干問…
碳酸鹽岩區大型水庫蓄水後地下水滲流場… 特細砂混凝土在面板堆石壩上的應用
梯級水電站間水庫調節效益償付實施方法… 提高澮河水庫供水效益對策研究
提高南寧市防洪標准到1%洪水的探討 提高鴨河口水庫蓄水水位的可行性探討
天津濱海地區平原水庫軟土壩基穩定分析 鐵爐山水庫壩基帷幕灌漿防滲處理
鐵山水庫淤積簡易測算 亭下水庫大壩橫縫變形規律分析
砼企口板與土工織物在護坡工程中的應用… 銅鑼徑水庫擴建工程壩型比選及穩定分析
土釘牆在水庫庫區防護工程中的應用 土工薄膜防滲技術在病險水庫防滲加固工
謝謝採納
『捌』 誰能幫我修改下參考文獻格式 謝謝!
[1] 葉守澤,詹道江. 工程水文學(第3版)[M]. 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
[2] 周之豪,沈曾源,施熙燦等. 水利水能規劃.第2版[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6.
[3] 河南省水文水資源局.河南省暴雨參數圖集[M]. 河南省水文水資源局編制,2005.12.
[4] Mays.Water Resources Handbook[M].McGraw-Hill,1988.
[5] Viessman and Gary.Introction to Hydrology,4th ed.[M].1994.
[6] 葉守澤主編.水文水利計算[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5.
[7] 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手冊[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5.
[8] 陳家琦等.小流域暴雨洪水計算問題[M].北京:中國工業出版社,1996.
[9] 河海大學,長江水利委員會.三峽工程水文預報及設計洪水研究[M].1994.433-462.
[10] Hansen E.M..PMP for Design Floods in the U.S.[J].J. Hydrology,1987.96.
[11] 黃根玉.設計洪水復核幾個重點問題的探討[J].中國水運,2008,6(1) :92-93.
[12] 劉建飛, 劉景學, 方海儒等. 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問題探討[J]. 西北水資源與水工程 , 2001,(02):.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水利工程水利計算規范SL 104-95[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6.4.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水庫大壩安全評價導則 SL 258—2000[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3.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防洪標准 GB 50201—94[S].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1994.6.
『玖』 論文參考文獻的起止頁碼是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