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參考食鹽
1. 食鹽是怎樣形成的
大約在30億年前,地殼在沉悶的擠壓下終於爆發,陸地破海而出,構成了如今世界地圖框架的雛形。
陸地上升時攜帶的海水,在後來數十億年日光的照耀和地殼的不斷運動中,有的聚流為陸地上的鹽湖;有的散化乾涸凝結成天然的鹽礦;有的則深埋岩層,化成鹵水。
它們散落在陸地的各處,共同構成了世界的鹽礦地圖,並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鹽。
(1)大參考食鹽擴展閱讀:
海水中的鹽是由陸地上的江河通過流水帶來的。當雨水降到地面,便向低處匯集,形成小河,流入江河,一部分水穿過各種地層滲入地下,然後又在其他地段冒出來,最後都流進大海。水在流動過程中,經過各種土壤和岩層,使其分解產生各種鹽類物質,這些物質隨水被帶進大海。
海水經過不斷蒸發,鹽的濃度就越來越高,而海洋的形成經過了幾十億年,海水中含有這么多的鹽也就不奇怪了。
海水中的鹽類,來自於陸地的岩石和土壤,在46億年前,地球剛剛誕生,此時的海水卻是淡的,但是在岩石和土壤中卻含有著大量的鹽分。
後來因為地殼經過了強烈的運動,火山噴發,形成了大量的水蒸氣,於是就不斷下雨。鹽在水裡會溶解,溶解在水裡的鹽被雨水沖刷到了河裡,然後跟著河水慢慢地流入海里。這樣,海水就變得有異味了。據科學家估算,每年經過江河流到大海里的鹽就高達19億多噸。
2. 食用鹽一般有哪幾種哪種鹽比較好
常用的食用鹽的種類:低鈉鹽、碘鉀鹽、海藻鹽、螺旋藻鹽、綠色食品食用鹽等。不同的鹽好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功效:
1、按烹調需求購鹽。顆粒大的食鹽,尤其是粗鹽,適宜腌制食物,不僅風味好,還利於鹽緩慢溶出和滲入。
2、日常做菜時,顆粒大的鹽溶解慢,在達到同樣鹹度時,加入量較多,不利於控制血壓,反而是顆粒小的鹽容易分散均勻,比較適合。
需要注意的是,鹽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鹹味,不管什麼鹽都需限量。對健康人群而言,若每天只吃6克鹽,無論是碘鹽還是低鈉鹽,都不會帶來麻煩。
如果吃得太多,每天達到十幾克甚至二十幾克,即使是所謂的「高檔鹽」,照樣會有害處,吃出高血壓、中風和骨質疏鬆。低鈉鹽含鉀量較高,腎功能不全和心臟疾患等病人不建議食用。
(2)大參考食鹽擴展閱讀:
另外,根據原料來源,食鹽主要分為四大類:海鹽、湖鹽、井鹽、岩鹽(礦鹽)。
1、海鹽是將海水引入鹽田,經過日曬、蒸發、結晶而成;
2、湖鹽是從鹽湖中直接采出的鹽,或以鹽湖鹵水為原料在鹽田中曬制而成;
3、井鹽是採用地下天然鹵水曬制而成;曾經的海水因地質運動變成陸地上的鹹水,經過長期蒸發,含鹽物質結晶形成岩石狀礦層,這就是岩鹽,它深埋於地下100~3000米處,需經過鑽井、注水溶解、抽取加工才能製成。這些食鹽原料經過以下不同處理,便會成為不同種類和叫法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