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電報範文
Ⅰ 怎樣寫電報作文 2300字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家家戶戶都按以前的習俗吃月餅,賞月,看中秋晚會,而我們家也不例外。
今年,我,奶奶,表弟,小姨決定不回老家過節,因為這離老家有點兒遠,只能打個電話回去問候親人。在中秋節那天我們在新家做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我們一邊津津有味的吃著飯,一邊看著中秋晚會,這次的中秋晚會真是讓我大吃一驚,舞台上竟然有中國好聲音裡面的學員。
突然我姑姑來了,然而更讓我大吃一驚的是,今天是她的生日。今年的中秋節怎麼有這么多讓我意想不到的事呢!
吃完晚飯了,姑姑從她包里拿出了很多好吃的,都是我愛吃的。奶奶說:「今天是中秋節,是團圓之日,又是你姑姑的生日,雖然我們家人沒有團圓,但是熱鬧的氣氛要表現出來,不如去買個鞭炮放放吧!」我和表弟異口同聲的說:「好,慶祝慶祝嘛,這下就有了過節的氣氛。」
表弟這個小機靈鬼去把鞭炮買回來了。鞭炮那是一個「響」,把隔壁鄰居家呼呼大睡的嬰兒,吵得哇哇大哭。
過後,我去蛋糕店買了一個月餅式的蛋糕。
晚上,我們把月餅和一些零食都放在了陽台上,圍在桌子旁,聽奶奶講著嫦娥奔月的故事,動人的故事讓我對月亮產生了無比的好奇,不知,月宮里的嫦娥,是否也在看著我們,想著重回人類世界?
吃著香甜的月餅,賞著醉人的圓月,想著誘人的傳說,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今年的中秋節比往年好,今天的月亮比往年更圓。
Ⅱ 安康東鐵路局電報略號怎麼寫
是安康火車東站吧?你打火車東站電話問吧!
電話:0915--28122
Ⅲ 急求一則電報稿範文!~~
電報是快速、方便的文字通訊工具。
一、普通電報:發電報要使用有固定格式的專用稿紙。電報由四部分組成:
1、電報頭欄。由郵電局營業員填寫。
2、收報人地址、姓名。填寫時內容要詳細、准確,字跡要工整、清晰。
3、電文內容和署名。電文稿應力求簡明扼要、用語准確。
4、發報人的姓名、地址、電話。字跡要清楚、內容要准備詳實。
二、禮儀電報:一種廣泛使用的禮儀文書。禮儀電報有賀電、唁電。
賀電:對收電人表示祝賀贊頌的電報。一般用於當對方取得重大成就、獲得某種榮譽、有重大喜事或吉日良辰等場合,語氣上應力求做到感情真摯、熱情大方,但不可過分渲染,誇大其詞。
唁電:是發報人對亡者親友和家屬表示弔慰的電報。唁電既表示對死者的悼念,又要對死者親友或家屬表達問候和安慰之情。電文要寫得深沉、莊重、純朴,充滿悲慟悼念之情。
稱呼禮儀
稱呼指的是人們在日常交往應酬之中,所採用的彼此之間的稱謂語。在人際交往中,選擇正確、適當的稱呼,反映著自身的教養、對對方尊敬的程度,甚至還體現著雙方關系發展所達到的程度和社會風尚,因此對它不能隨便亂用。
選擇稱呼要合乎常規,要照顧被稱呼者的個人習慣,入鄉隨俗。在工作崗位上,人們彼此之間的稱呼是有其特殊性的。要莊重、正式、規范。
1、職務性稱呼:以交往對象的職務相稱,以示身份有別、敬意有加,這是一種最常見的稱呼。
有三種情況:稱職務、在職務前加上姓氏、在職務前加上姓名(適用於極其正式的場合)
2、職稱性稱呼:對於具有職稱者,尤其是具有高級、中級職稱者,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職稱相稱。稱職稱時可以只稱職稱、在職稱前加上姓氏、在職稱前加上姓名(適用於十分正式的場合)。
3、行業性稱呼:在工作中,有時可按行業進行稱呼。
對於從事某些特定行業的人,可直接稱呼對方的職業,如(老師、醫生、會計、律師等),也可以在職業前加上姓氏、姓名。
4、性別性稱呼:對於從事商界、服務性行業的人,一般約定俗成地按性別的不同分別稱呼小姐、女士或先生,小姐是稱未婚女性,女士是稱已婚女性。
5、姓名性稱呼:在工作崗位上稱呼姓名,一般限於同事、熟人之間。
有三種情況:可以直呼其名;只呼其姓,要在姓前加上老、大、小等前綴;只稱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於同性之間,尤其是上司稱呼下級、長輩稱呼晚輩,在親友、同學、鄰里之間,也可使用這種稱呼。
Ⅳ 如何拍發鐵路電報
電報的原理:
利用電磁波作載體,通過編碼和相應的電處理技術實現人類遠距離傳輸與交換信息的通信方式。電報通信是在1837年由美國 S.F.B.莫爾斯首先試驗成功的。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英文字母表中的字母、標點符號和空格按照出現的頻度排序,然後用點和劃的組合來代表這些字母、標點和空格,使頻度最高的符號具有最短的點劃組合;「點」對應於短的電脈沖信號,「劃」對應於長的電脈沖信號;這些信號傳到對方,接收機把短的電脈沖信號翻譯成「點」,把長的電脈沖信號轉換成「劃」;解碼員根據這些點劃組合就可以譯成英文字母,從而完成了通信任務。
電報的歷史:
早在莫爾斯之前,就有人想過用電來進行通信,最早的電報機應該是有著26根電線的機器。1753年,當時對電的研究尚只停留在靜電上,一位叫摩爾遜的人,利用靜電感應的原理,用代表26個英文字母的26根導線通電後進行信息傳輸,但這種機器需要的導線太多,設置龐雜,並且靜電傳應的距離有限,因此這項發明沒有得到推廣。1804年,西班牙的薩瓦將許多代表不同字母和符號的金屬線浸在鹽水中,他的電報接收裝置是裝有鹽水的玻璃管,當電流通過時,鹽水被電解,產生出小氣泡,他根據這些氣泡辨識出字母,從而接收到遠處傳送來的信息。但薩瓦的電報接收機可靠性很差,不具實用性。後來,俄國科學家許林格設計了一種只用8根電線的編碼式電報機,並且取得試驗上的成功,但由於需要的導線還是太多,依然難以達到實用之功效。
上述這些幼稚時期的電報接收裝置雖然沒有得到最終的應用和推廣,但它們為後進者提供了試驗基礎,隨著電磁學理論的不斷完善,電學的進一步發展,一根導線的電報機在莫爾斯的千呼萬喚中誕生了。
1843年,塞繆爾·莫爾斯用國會贊助的3萬美元建起了從華盛頓到巴爾的摩之間長達64公里的電報線路,翌年5月,他在華盛頓國會大廈最高法院會議廳里,用他從1837年便發明出來並不斷完善的電報機,向巴爾的摩發送了世界上的第一封電報,電文內容是《聖經》中的一句話:上帝啊,你創造了何等的奇跡!
自此之後, 這種「閃電式的傳播線路」迅速發展,形成了巨大的通訊網路。 電報本身不是大眾傳媒, 但它為大眾傳播提供了快速有效的通訊手段, 而作為現代重要傳播媒介的通訊社, 也是在電報技術發明之後才出現和發展起來的。 自助者天助。上帝沒有創造奇跡,但上帝很公平。他沒有使莫爾斯循著四十年的人生軌跡繼續走向繪畫世界的輝煌--盡管他已是時人公認的一流畫家,但讓莫爾斯最終實現他的發明夢想,在科學界獲得了一個席位,從此開啟電子通信時代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