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文獻研讀
❶ 音樂課題研究。求助
美國音樂經過長期發展,到20世紀初才具備獨特的美國風格,並取得了與西方各國音樂文化同樣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美國境內存在著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各個民族或種族的音樂,也存在著歐洲音樂家從歐洲各國帶來的專業音樂。它們之間經過長時期的相互影響、融合,促進了美國音樂的形成和發展。 16-18世紀 印第安人的歌唱主要用於勞動、婚喪、准備作戰等場合,以鼓等打擊樂器伴奏,音調簡單,獨具一格。16世紀後,隨著各國移民的到達,也帶來了他們本國的音樂文化。經過激烈的爭奪,英國人終於取得了在北美大陸的優勢。因此,英國音樂對美國音樂的影響最大,它為美國音樂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石。1619年,第1批非洲黑人奴隸被販運到北美。非洲黑人酷愛音樂,慣於一邊勞動一邊唱歌。黑人音樂的動人曲調和獨特的切分節奏,對美國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1640年,馬薩諸塞出版了《海灣詩篇歌集》,是北美刊印的第1本書。18世紀初,為提高歌唱水平,許多牧師著書指導唱歌。同時,隨著移民的增加和一些大城市的逐漸繁榮,世俗音樂也變得活躍起來。歐洲樂器如小提琴、吉他、哈普西科德等開始流行,出現了專業音樂家。1731年在波士頓舉行了第1場音樂會。通常的音樂會節目包括愛國歌曲、歌劇詠嘆調、傳統民歌等,有時也有一些標題的或無標題的器樂作品。在此基礎上產生了美國本地出生的第!批作曲家。同歐洲音樂相比,當時美國作曲家的作品被認為不夠成熟。 19-20世紀 19世紀初,許多歐洲音樂家來到美國,他們帶來了遠比美國先進的音樂水平和技巧。1848年歐洲革命後,又有大批德國音樂家移居美國。他們使原先習慣於贊美歌的美國人的音樂趣味發生明顯變化,也給美國年輕一代作曲家的創作帶來巨大影響。與此同時,音樂教育獲得迅速發展。 南北戰爭後,美國音樂生活更趨活躍,又有一些重要的音樂團體相繼建立,如大都會歌劇院(1881)、波士頓交響樂團(1881)等。更重要的是,出現了一批具有相當專業技巧的作曲家。他們把美國音樂提高到了歐洲的水平,但作品缺乏獨創性,帶有明顯的模仿傾向。其中成就最高的是E.麥克道爾,他被認為是美國第1個取得國際聲望的作曲家。 當美國作曲家幾乎都在追隨歐洲風格時,歌曲作家S.C.福斯特卻採用美國黑人音樂的曲調進行創作。他的很多歌曲是為當時盛行的「黑人劇團」(由白人化裝扮演黑人,其成員稱為游吟藝人)寫作的;而真正的美國黑人音樂卻末受到重視,它們只在黑人中流傳發展。當時流行的黑人音樂主要類型有靈歌、布魯斯、勞動歌曲等。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出現了擺脫德國音樂控制的新潮流。捷克作曲家A.德沃扎克對此起了很大作用。他於1892-1895年間應邀就任紐約音樂學院院長。他建議美國作曲家把美國印第安人和黑人音樂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去。也有的作曲家轉向法國音樂,他們的創作與印象派有著密切聯系。另有一位作曲家C.E.艾夫斯在獨自探索美國化的音樂語言。他在當時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後來才被認為是美國老一輩最著名的作曲家。 20年代,社會輿論鼓勵美國作曲家創作具有美國風格和特點的作品。一批作曲家在各方面支持下,為美國民族主義音樂的確立作出了貢獻。特別在交響樂領域,他們為美國音樂贏得了與歐洲各國音樂並駕齊驅的地位。曾在巴黎從法國作曲家N.布朗熱學習的A.科普蘭、R.哈里斯、W.辟斯頓、V.湯姆森以及R.塞欣斯(1896-)等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把美國的音樂語言與西方第一流的作曲技巧結合起來。他們的學生和追隨者如W.舒曼、S.巴伯、L.伯思斯坦等繼承了他們的道路。這些青年作曲家大都是國內培養起來的。 20-30年代的美國音樂並不只是朝著一個方向發展。西方音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歷了空前的劇烈變化,出現了新的現代音樂流派;即便是上述作曲家,在他們的某些作品中,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實驗的性質。最重要的實驗主義者是1915年定居美國的法國作曲家E.瓦雷茲。同時期,美國的流行音樂空前發展。特別是從黑人音樂布魯斯、拉格泰姆等演變而來的爵士音樂風行全國。具有獨立的美國風格的音樂劇(亦稱百老匯歌舞劇)是在歐洲的輕歌劇和喜歌劇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在流行音樂中佔有特殊地位。著名的音樂劇作曲家有R.羅傑斯(1902-1979)、G.格什溫、伯思斯坦等。 納粹政權的出現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許多著名的歐洲作曲家來到美國,如P.欣德米特、B.巴托克、勛伯格、斯特拉文斯基、D.米約等。他們給美國音樂生活帶來了新的巨大影響。美國成為西方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中心。美國音樂創作的民族性不再受到重視,許多美國作曲家的作品與歐洲音樂在風格上的差別幾近消失。 50年代以後,美國音樂更趨多樣化。盡管有的作曲家基本上按照傳統的音樂語言進行創作,但是吸引著新一代作曲家的是層出不窮的各種新音樂流派,代表人物是J.凱奇。在流行音樂領域內,也出現了新的品種。從布魯斯等音樂發展而來的搖滾樂風靡全國,爵士音樂退居次要地位。搖滾樂的代表人物有E.普雷斯利(1935—1977)等,民歌的著名歌手有B.迪倫(1941- )等。70年代以後,搖滾樂的熱潮逐漸衰退,各種流行音樂互相影響,在風格上趨向綜合。最著名的流行音樂歌手是M.傑克遜(1958—)。 在音樂表演方面,美國往往由於擁有世界第一流的指揮、獨奏家和歌劇演員而達到很高水平。美國的交響樂團佔全世界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波土頓、芝加哥、克利夫蘭、紐約和費城等交響樂團均享有國際聲譽。
東方音樂注重音調,西方音樂注重節奏!
因為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是根植於文化之上的,如果沒有某一個地區的文化作為基礎,音樂要產生也許很難,而由於地區與文化的差異性,音樂註定是不可能一樣的。比如在功能張力方面,西方的音樂重娛人、重技巧、重新舊之分,而中國的音樂更加重自娛、重情味、重雅俗之分。在美感形態方面,西方音樂追求主題的深刻、表現的強度和音響效果的綿密厚實,而中國音樂則追求韻味的深邃、表現的力度和音響效果的虛淡與空靈、余韻悠長。在表現形式方面,西方音樂注重樂音的固定、織體的網狀結構、節奏的整齊規則,而中國的音樂則注重樂音的變化、織體的單線延伸和節奏的靈活只有等。①看著上面對於東西方音樂差異的總結,主要是針對古典音樂來說的,因為現代由於社
會融合,在快速消費的今天,我們接收的更多的是流行音樂,而不管是東方的音樂還是西方的音樂都趨向於流行,流行就以為著脫離了某個固定的區域,呈現的是全世界的融合,如由西方傳過來的搖滾,在東方音樂人的手中,加入東方元素,就有了東式搖滾。而中英文歌曲的翻唱更是多了,所以有時候都不知道這首歌到底是原作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但是對於聽古典音樂,好像特別容易區分,雖然不知道其中有什麼曲式曲調的區別,但是曲子中所流露的感情,即使是我不了解中西方的音樂結構,我也能區分的出來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這大概就是古典音樂的魅力吧
情感方面,感覺西方音樂比較宏大,適合表現盛大的場面和深刻的思想,東方音樂比較細致,適合細膩的情感和孤獨的思想。
中西方音樂由於歷史、文化等原因,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其主要表現在中國音樂著重於情韻,而西洋音樂注重的則是音樂本身的和諧性;中國音樂發展自然過渡,一脈相承,西方音樂發展則呈塊狀結構和階段性特徵;中國音樂體現為單純的模線性織體思維,以線條為主,而西方音樂則傾向於橫交叉的立體狀織體思維,更講究和聲;中國音樂語言偏重心理,略於形式,極富變數,為開放性結構,而兩方音樂形式嚴謹,結構具有封閉性特徵;中國音樂尚善尚美,
弊
1、體裁方面。
流行音樂比較注重歌曲而偏廢器樂曲的創作。以「愛」為題的愛情歌曲佔了很大篇幅,關於描寫人生倫理、生活理想、思念故鄉以及對社會制度的諷刺和批判等內容的少。器樂作品以舞曲和改編曲居多,形式、風格單一、貧乏。
2、歌詞方面。
流行音樂在歌詞寫作方面總體上缺乏情志美、意境美、語言美、風格美的特徵,其具象再現性、情感指向性、理性確定性也不明確。語言貧乏、歌詞老化,歌詞創作泯滅個性、千篇一式,公式化、概念化痕跡嚴重。有些歌詞雖具有一定個性,然個性太強,而缺乏了一定的群體性,難以引起人們的共鳴。在內容上,宣揚愛情,低級庸俗的歌詞居多,歌頌或披露現實生活的少。詞的內容、風格從而又影響著曲的體式、風格和基調。另外,許多歌詞還刻意追求曲折艱澀,把尋常語變作陌生的扭曲變形的話語,言不及義,讓人不知所雲。
3、情感方面。
流行音樂創作者經常將情感納入統一的模式,牽強附會地渲染音樂所傳達的情感。很多時候過分追求流行,使流行音樂缺乏應有的含蓄和深沉,缺乏真實感,過分熱衷於外在的,有時是近乎矯揉造作的情感宣洩。許多通俗音樂所表現出的人生感受,絕大多數都是些無病呻吟般的虛假痛楚,對生活事業既無所追求又消極頹廢的感嘆。
4、調性與音調。
在流行音樂中,大小調式或宮羽調式的使用多,而對民族風格鮮明的徵、商調式的使用尤為少見。由於調式所限,大小調式音階或宮、羽清樂音階多,其它象雅樂音階、燕樂音階及混合音階少之又少。因此,在調性方面,流行音樂往往長時間在一個調性上進行,單調、乏味,要麼頻繁的出現轉調,造成調性的混亂。即便轉調,也是同宮系統轉調多,同主音轉調和不同主音不同音列轉調少;音樂以主與下屬調的對比多,其他調性對比少;調式交替在同音列系統中多,非同音列系統調式交替少。
音調是音樂的「格調」和「韻味」,是音樂中除了節奏以外最重要的音樂元素,是音樂的靈魂。它從本質上反映了某一民族、某一地域音樂語言的文化特點,音調或旋律的風格特點會因民族、地域、語言、地理、宗教等等因素的不同而異,風格與色彩多元多樣。而流行音樂在音調上多表現為嬌柔纏綿、迷惘,軟弱無力,富有個性或民族色彩、地方濃郁色彩的旋律少見。有些雖然選取一些民歌作基調,但經過創作者的歪曲、塗脂抹粉,弄得花花綠綠,格調非常低下,韻味盪然無存。
5、節奏與節拍
流行音樂的節拍類型以單拍子和4/4居多,其它復拍子和混合拍子、變換拍子、散拍子等極少使用,拍子類型單調。同時在節奏布局上凝滯劃一,缺少繁復多樣的節奏對比,往往一個節奏貫穿全曲,缺少諸如循環節奏、自由節奏和層次遞進的節奏布局,缺少節奏華彩或帶有民族特點的節奏;非常規強弱規律的運用、切分音的濫用,虛詞強拍出現、實詞弱拍出現的顛倒處理現象經常存在;節奏長短變化不明顯、軟弱無力,無彈性,有時給人以搖擺不定、動盪不安的感覺。
6、表演方面。
表演動作嘩眾取寵、矯揉造作、搖頭擺尾、不倫不類,表演感性多於理性、形式大於內容。演出的形式獨唱、對唱多,缺乏其它有創意的人聲組合的表演,忽略了多種性格、多種偏愛、多種潛質、多種創意的發掘與拓展。
7、伴奏方面。
在伴奏方面,多用電聲樂器和打擊樂造成轟鳴的效果,聲多情少,節奏喧嘩,雖強化了伴奏樂隊的參與功能,卻忽視「歌、樂之聲巧和鳴」的道理;伴奏音型單一化、和聲語言簡單、低音多機械化的伴奏,富有流動的節奏運動與交織穿插的復調織體少,有的也只是機械的反復和簡單變奏。
當然,流行音樂創作上的弊病遠非以上幾點,筆者僅在表層意義上對其進行了簡單的探討與分析。不可否認,流行音樂確實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審美趣味和審美標准,使得它在一定時期某種意義上獲得了畸形發展,但因限於其寫作上的某些弱勢和弊病,使其從源頭上失去了獲得持久發展的內在動力,導致流行音樂藝術生命短暫、浮浮沉沉、來去匆匆,流行音樂歷來褒揚者少、貶斥者多正是基於此
建議
1、為流行音樂正名
音樂教育界、理論界應加強對於流行音樂的理論研究、美學研究、歷史和社會現狀的調查研究,對流行音樂的創作加強理論上的指導和支持,寫出高質量的、能迎合大眾欣賞品位的好作品。流行音樂作為社會音樂文化現象之一,應該還她應該所居的社會地位,讓流行音樂真正的流行,不圖虛名。
2、內容與形式
流行音樂創作者在體裁、主題、內容等的選取上,力求反映時代的精神、民族的利益、人民的風貌,樹立為社會大眾文藝服務的思想。
3、題材與技法
作曲家的創作應深深根植於民族的沃土,依託於傳統和民間音樂各種元素,探索多種流行音樂元素的運用,以及對已存的音樂資源的發掘和再利用,以大小調體系以基礎,加入色彩性中國民族調式、和聲。以西方流行音樂形式為藍本,合理的運用西方現代技巧而創作。不斷創新創作能力,拓寬創作的路子,採取嚴肅的創作態度,不斷提高創作水平。
4、文本的質量
詞作家須加強文字功底,結合曲調創作出富有魅力的歌詞。我們常說一首好的歌詞也應該是一首好的詩,歌詞既要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而又要以豐富的想像和強烈的感情,以及韻律和諧、節奏鮮明、凝練的、生動的語言去塑造形象。
5、流行的審美價值
流行歌手也要在技術上下功夫,在藝術處理上提高悟性,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質。
[1] 陳霞. 現代審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學中的互滲[J]. 科技風. 2008(21)
[2] 劉珊珊. 試析清江中游土家族「撒爾嗬」舞蹈的審美特徵[J].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2006(03) [3] 謝蓮花. 審美視角下的少數民族舞蹈傳承——以傣族孔雀舞為例[J]. 棗庄學院學報. 2007(06)
[4] 石明燈. 民族舞蹈的審美與現實價值[J]. 南方論刊. 2008(03) [5] 柳文傑. 舞蹈的審美特徵[J]. 藝術廣角. 2004(03)
[6] 何燕君. 民族音樂舞蹈審美的維度[J].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1) [7] 張平. 試論苗族舞蹈的審美特徵[J]. 貴州民族研究. 1995(02)
[8] 王克芬. 民族舞蹈審美意識的傳承性與變異性[J]. 舞蹈. 1995(05)
[1] 王亞慧. 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的創新[J]. 劇作家. 2007(02)
[2] 陶景杜. "大都市化"後的"地域意識"[J]. 北京舞蹈學院學報. 2005(01) [3] 馬蕾,付強. 民族民間舞蹈論析[J]. 瓊州大學學報. 2005(04)
[4] 劉瑛. 侗族民間舞蹈的地方特色[J]. 藝海. 2006(04) [5] 曹柯香. 俄羅斯民族民間舞蹈的保護和傳承——打造額爾古納市文化特色品牌[J]. 前沿. 2008(03)
[6] 趙麗敏. 由「非物質文化遺產」引發的對民族民間舞蹈教育的思考[J]. 藝術教育. 2009(04) [7] 李靜波. 論民族民間舞蹈的發展和藝術特色[J]. 中國校外教育. 2009(S1)
[8] 尹晶. 論民族民間舞蹈的教育價值[J]. 文教資料. 2010(14) [9] 張會改. 淺談民族民間舞蹈的美育[J]. 黃河之聲. 2010(20)
[10] 王敏.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J]. 大舞台. 2011(03)
❸ 音樂論文 參考文獻
①拉里·蒂爾.董克,崔如峰譯.薩克斯演奏藝術[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1.
②卡爾·弗萊什.姚念賡等譯.小提琴演奏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79.
③林俊卿.歌唱發音的科學基礎[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
④尚家驤.歐洲聲樂發展史[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⑤維克托·亞力山大·菲爾茲.李維渤譯.訓練歌聲[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
⑥威廉·文納.李維渤譯.歌唱——機理與技巧[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
⑦馮葆富,齊忠政,劉運墀.歌唱醫學基礎[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
⑧⑨薛良.歌唱的方法[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3.
[1]威廉文納著. 李維渤譯.歌唱——機理與技巧.2000年.
[2]維克多·亞力山大菲而茲著.李維渤譯.訓練歌聲.2003年.
[3]弗·蘭皮爾蒂等著.李維渤譯.嗓音遺訓.2005年.
[4]歌唱與聲音訓練.音樂論叢.1982年.
[5]沈湘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1998年.
[6]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編.聲樂譯叢.1980年.
❹ 音樂論文參考文獻
這個貌似很難!
這里不是維也納,這里也沒有肖邦,這里甚至是音樂的沙漠!
❺ 談談你對音樂文獻學的看法
隱惡揚善
❻ 如何寫好音樂文獻綜述
音樂文獻綜述寫作要點再論 (按:當下在音樂院校的學術論文寫作中,「綜述」寫作已愈來愈受到指導教師和寫作者的重視。雖然在教學中筆者曾多有明示和討論,但仍有部分寫作者對相關文體性質、內容安排和結構要義有所忽視而理解不深,從而使其「綜述」文稿學術價值受到影響。據此,筆者借「博客」之便,對音樂文獻綜述寫作的相關問題,再做要點式歸納總結,與博友們交流和討論。) 一、什麼是「音樂文獻綜述」?在預設或限定的時空范圍內,對某一音樂學術領域所積累學術文獻進行全面觀察、分類綜合和定性總結的書面陳述,稱為「音樂文獻綜述」。所謂「預設或限定的時空范圍」,是指綜述都需要有所涉文獻的具體時期或年限劃定以及具體學術領域或主題規定。具體而言,就是這種時空范圍的預設或限定,從時間層面而論,可長可短,長者可設定為一個世紀(如所謂「百年文獻綜述」);短者可設定為剛剛成為「歷史」的前一年或兩三年(如《中國音樂年鑒》中的某領域某年音樂文獻綜述)。從學術主題層面而論,可大可小,大者可設定為一個學科或一個專業方向(如《當代中國音樂學》中的分學科綜述);小者可設定為一個音樂主題或一個理論問題(如一次學術會議、一種專業技能、一個音樂品種或類型研究文獻)。這就是說,所有的音樂文獻綜述,其材料對象都不是漫無邊際或「邊界」迷糊的音樂文獻談論,而是有歷時性范圍和學術空間范圍預設或限定的陳述。據此,任何綜述者對音樂文獻時空范圍的設定和限定,都應當是根據個人能力、精力和具體需要的一種適合個人專業條件的界面設定選擇,切不可貪大求雜、節外生枝,使自己最終陷於內容和結構都難於駕馭的困難境地。音樂文獻綜述,是當下包括民族音樂學研究課題在內的各音樂學專業本科生學習、研究生教育和學位論文寫作中採用最為普遍也是最多的著述內容或著述形式之一。在民族音樂學學術領域,根據學術目的、作用和文本內容結構的不同,音樂文獻綜述大體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作為民族音樂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中引言或緒論章節中部分內容的文獻綜述,這是各級學位論文規定格式中必須要呈現的一部分對前人研究文獻進行梳理和認知的內容。二是作為民族音樂學某一專題領域,對規定時間或范圍內的音樂文獻積累做專門化梳理和認知完成的文獻綜述,這是一種獨立成篇的專業論文樣式,如某某音樂學術研討年會所提交專業論文或研究成果的全面綜述,或某某時期某一音樂領域所積累專業文獻和研究成果的全面綜述等。二、音樂文獻綜述的基本特徵凡是在形式和內容上符合規格和學術要求的音樂文獻綜述,無論它是學位論文中的相關段落部分,還是獨立成篇的專項主題綜合,在寫作上都需要認真審視和關注下述幾方面內容:1.對象材料全面性。就是對規定時空范圍內所涉音樂對象的現有文獻資料積累,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綜述」之「綜」,在這里具有明確的時空規定上的意義,那就是「所述」音樂對象材料上的全位性和全面性觀察和認知。一篇對音樂對象文獻積累材料描述不夠全面而有明顯缺失的章節或獨立篇幅,都不能稱之為是合格的「綜述」,因為它沒有全面反映出所涉音樂對象的歷時研究過程和最新學術進展及信息。2.陳述方式描述性。凡是好的音樂文獻綜述,對規定時空范圍內所積累的所有音樂文獻,都主要採用客觀「描述」的方式來進行綜合性陳述,這是「綜述」之「述」特徵的性質體現。盡管「綜述」也需要有「述者」個人見解和認知發表,但是這種個人見解和認知,則首先是建立在原有文獻材料客觀內容基礎之上的。因此,忠實引用、陳述原文和理解詮釋原文,是音樂文獻綜述的基本特色。故而一篇合格或優秀的文獻綜述,原有文獻材料內容的陳述與著述者個人意見的發表,都不是模糊混淆、霧里看花,而是清晰明確、涇渭分明;對原有文獻材料引述也不是斷章取義,更不是推論甚至篡改,而是忠實、周到和准確。「述而不作」,是它的主旨,這里的「作」,應當理解為是「發揮」、「推衍」、「創造」。因此,音樂綜述的「述而不作」,對於原文獻來說,就是不發揮、不推衍、不創造,避免綜述者個人不著邊際的主觀推論和隨意理解,這也是筆者主張將音樂文獻綜述劃為「樂志性質」著述一類的根本原因。3.內容結構綜合性。凡是好的音樂文獻綜述,在規定時空范圍所現音樂文獻的全面、客觀描述基礎上,都還有著述者個人分類綜合和定性總結的創新性思維顯示。「綜述」之「綜」,除了前述具有時空規定上的全位性和全面性意義之外,另還有方法和程序上的限定意義,那就是需要對所涉音樂對象的全部文獻材料從內容到形式都予以分析、歸納與綜合。這就是說,綜述文章的內容和結構,決不是所涉音樂文獻材料的一般性介紹、簡單化排列和無序式拼接,而是通過分析、歸納與綜合,將所掌握的全部音樂文獻材料,從學術層面上進行分類或分項組合,在深入認知基礎上再進行模式化提煉歸類和理性化歸納總結。由於這種模式化提煉歸類和理性化歸納總結,是一種針對所見文獻積累、並在此積累基礎上的客觀性「綜合」,是一種有具體依據、具體來源、具體針對性的「綜合」,故並不與前述「述而不作」的「三不要點(不發揮、不推衍、不創造)」相左。三、音樂文獻綜述的作用與價值一項文獻綜述成果的完成,在任何學術領域中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和價值,包括民族音樂學在內的所有音樂學學科領域的音樂文獻綜述,亦不例外。首先,在音樂學教育領域和學位授予程序中,完成一項音樂文獻綜述寫作,實際上就是一次學術層面上的有針對性的文獻資料積累、文獻材料內容認知和文獻分析歸納及整合梳理能力的實踐訓練。由於音樂文獻綜述針對的是某一音樂對象歷來的文獻材料積累,其檢索的對象具體、要求明確、途徑多種,且與學位論文整體寫作框架密切關聯,因而具有突出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實踐性功能。通過音樂文獻綜述寫作,不僅可以用為訓練和提高各學位層次學員文獻資料檢索的實踐能力,同時亦可相應地擴大學員知識面的深廣程度和認知視野,培養學員分析、歸納、梳理、整合學術材料的表述能力和邏輯能力。因此,音樂文獻綜述作為音樂描述的一種代表性文體,今已成為大多數音樂院校音樂學本科以上專業教育和學位論文寫作練習規定選擇的重要著述形式之一。此外,某項音樂文獻綜述的寫作與完成,同時也是此項文獻綜述所涉音樂對象相關研究課題發現前沿、辨清缺失、明確方向的信息採集和認知過程,而這一過程對學位論文更深入的整體寫作和對相關專門課題研究的內容結構設計,都具有直接和明確的定位性影響和參考使用價值,因此,民族音樂學的音樂文獻綜述,對於學位論文和專門課題來說,都被視為是其後繼續進入更加具體、更深層次研究的先導和基礎。四、音樂文獻綜述的文體結構音樂文獻綜述的文體結構,一般包括「前言」、「主部」(或稱「綜述」)、「總結」、「參考文獻目錄」四個部分。前言,也可稱為引言,是本綜述需要率先告之讀者的相關學術背景或學理背景。首先是綜述文獻對象主題、文獻選擇時空范圍限定的說明(如本文是某年至某年的某個具體音樂研究領域的文獻綜述),然後是這一文獻綜述所涉對象范圍及內容選擇的意義、價值和目的的簡要明確解說。主部,或稱「綜述」,是全文的主要部分,需要綜述規定時空范圍內的所有文獻,這些文獻所展示出的多種研究思路和繁雜內容對象,在此經過作者綜合、歸納,清晰地形成序列性的若干分支主題(模式化歸類的若干段落),一一進行概述和解說;各分支主題,論題鮮明、條理清楚、重點突出,特別是其中具有個性特徵和創新內容的文獻,要多予以關注和突出。至於各分支主題的序列安排,則沒有統一不變的格式,既可按年代為序歸類,也可按近似或同類主題和觀點為序歸類,還可按近似或同類研究方法或思路為序歸類。總之,無論採用何種模式或主題歸類,此部分內容都需要對所涉音樂文獻的學科進程、理論見解和研究方法予以概括、提煉和展示,而不能僅僅是對原文獻內容的復述和大段落文字的引述。總結,或稱為「結語」,是「綜述」總體內容的重點歸納。主要陳述其已經顯現的盈缺得失、現狀進度和未來動向預測等,並有針對性地初步提出解決某些問題的觀點或意見。最後是參考文獻目錄。所有被納入綜述視野的文獻目錄,排列有序、顯示規范。 總之,隨著各大音樂院校學位論文寫作的漸趨規范和科研課題的嚴格要求,音樂學學術論文寫作中的綜述性文體,還會在學術上和寫作上發揮出它更大的基礎性和實用性作用
❼ 音樂研究性學習該怎麼寫
一)論文
1.論文的主要特點
論文和研究報告相比最大區別在於研究報告突出的是研究的過程性,而論文著重體現研究的結論性和理論性。論文最重要的是要有鮮明的觀點和理論體系。作者通過自己研究所取得的大量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通過周密的推理,論證自己的結論和觀點的正確性和實際價值。
2.論文的結構
①題目
②作者
③內容摘要
④緒論
⑤本論
⑥結論
⑦參考文獻
3.撰寫論文的注意事項
論文的題目是文章的總綱,它必須反映文章的中心。論文的題目要簡明,易於理解並吸引讀者。內容摘要是用簡短的語言向讀者介紹文章的主要內容,主要是研究的過程、方法和成果。較長的論文其摘要能節省讀者的時間,讓讀者選擇是否繼續讀下去。如果論文並不長,此部分也可以省略。緒論是論文的引子,它向讀者介紹課題的背景、目的、意義,並提出觀點,引出下文。本論是作者向讀者展示自己研究過程和結果的部分。作者通過大量的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通過有效地組織材料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和研究成果。本論部分條理要清晰,邏輯推:理要嚴密。語言闡述必須精確、通俗,盡量使用簡潔的語言,專有名詞術語要用的准確、適當。論文行文一般不採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飾手法,不採用想當然的描述。結論是對前文的高度概括和總結。結論觀點要鮮明,要與前文相呼應。參考文獻是指研究過程中參考過的文章或作品。列出參考文獻一方面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為讀者核實和深入研究提供方便。中學生的論文列出參考文獻也是研究過程的一個佐證。
(二)綜合研究報告
綜合研究報告適用於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採用了多種研究方法或手段的課題。
1.綜合研究報告的特點
綜合研究報告與論文相比在於它能很好地展示研究的過程,同時它又與科研報告和調查報告不同,它不像後者個性那樣鮮明,所以它體現報告的綜合性和一般性,其著重點在於介紹研究的過程。
2.綜合研究報告的結構
①題目
②作者
③課題的由來
④課題的目的、意義
⑤人員分工
⑥方法、步驟
⑦研究的過程
⑧研究的結果
⑨結論
⑩對上級的意見或建議
⑩體會
⑩參考文獻
3.撰寫綜合研究報告的注意事項
綜合研究報告和論文相比其特點在於能全方位反映課題的要素,尤其是課題研究的過程和結果。由於報告強調的是過程,所以過程和結果是此類報告的重點。
(三)科研報告
此類報告適用於用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的課題。
1.科研報告的特點
科研報告的個性比較鮮明,它主要適用於科學實驗類的研究。它不僅體現了研究的過程性,更應體現其科學性和周密性。其著重點應體現在原理的科學性,過程的完整性、周密性,數據的准確性,結論正確性。
2.科研報告的結構
①課題名稱
②項目負責人及課題組成員
②課題的由來
④課題的目的、意義
⑤人員分工
⑧方法、步驟
⑦實驗的原理及預期結果
⑧實驗的器材、物品
⑨實驗的過程
⑩實驗的結果
⑥關於結果的討論
⑩結論
⑩參考文獻
3.撰寫科研報告的注意事項
此類報告不僅強調研究的過程性,尤其強調科學性;報告中的數據必須全面准確、必須尊重客觀事實,反映實驗的本來面貌,不能誇大和杜撰。
或上網路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