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孝碑範文
A. 朝鮮王朝國王列表
1、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在位期間1392年-1398年
2、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在位期間1398年-1400年 太祖嫡次子
3、太宗 李芳遠 1367年—1422年,在位期間1400年-1418年 太祖嫡五子
4、世宗 李 祹 1397年—1450年,在位期間1418年-1450年 太宗嫡四子
5、文宗 李 珦 1414年—1452年,在位期間1450年-1452年 世宗嫡長子
6、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在位期間1452年-1455年 文宗嫡子
7、世祖 李 瑈 1417年—1468年,在位期間1455年-1468年 世宗嫡次子,端宗之叔父
8、睿宗 李 晄 1450年—1469年,在位期間1468年-1469年 世祖嫡次子
9、成宗 李 娎 1457年—1494年,在位期間1469年-1494年 世祖嫡長子德宗李暲嫡次子,睿宗侄子
10、燕山君 李 隆 1476年—1506年,在位期間1494年-1506年 成宗長子
11、中宗 李 懌 1488年—1544年,在位期間1506年-1544年 成宗嫡長子,燕山君之弟
12、仁宗 李 岹 1515年—1545年,在位期間1544年-1545年 中宗嫡長子
13、明宗 李 峘 1534年—1567年,在位期間1545年-1567年 中宗嫡次子
14、宣祖 李 昖 1552年—1608年,在位期間1567年-1608年 中宗庶七子德興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中宗庶侄
15、光海君 李 琿 1575年—1641年,在位期間1608年-1623年 宣祖庶次子
16、仁祖 李 倧 1595年—1649年,在位期間1623年-1649年 宣祖庶五子元宗李琈之長子,光海君庶侄
17、孝宗 李 淏 1619年—1659年,在位期間1649年-1659年 仁祖嫡次子
18、顯宗 李 棩 1641年—1674年,在位期間1659年-1674年 孝宗嫡子
19、肅宗 李 焞 1661年—1720年,在位期間1674年-1720年 顯宗嫡子
20、景宗 李 昀 1688年—1724年,在位期間1720年-1724年 肅宗庶長子
21、英祖(英宗) 李 昑 1694年—1776年,在位期間1724年-1776年 肅宗庶四子
22、正祖(正宗) 李 祘 1752年—1800年,在位期間1776年-1800年 英祖次子庄獻世子李愃之次子
23、純祖(純宗) 李 玜 1790年—1834年,在位期間1800年-1834年 正祖庶長子
24、憲宗 李 奐 1827年—1849年,在位期間1834年-1849年 純祖嫡長子孝明世子(翼宗/文祖)李旲嫡子
25、哲宗 李 升 1831年—1863年,在位期間1849年-1863年 庄獻世子第三子恩彥君李裀之孫,父為彥君第三子全溪大院君李壙
26、高宗 李 熙 1852年—1919年,在位期間1863年-1907年 庄獻世子第四子恩信君李禛之曾孫,祖南延君李球為仁祖嫡三子麟坪大君第六代孫,父為南延君第四子興宣大院君李昰應 純宗 李 坧 1874年—1926年,在位期間1907年-1910年 高宗嫡長子
(1)宗孝碑範文擴展閱讀
朝鮮國王的歷史: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十六日,高麗大將李成桂廢高麗恭讓王,在松京(開城)壽昌宮即位,其時五十八歲。李成桂以「權知高麗國事」的頭銜向明朝上表,趁高麗王混亂,自己受推戴不得不即位,明太祖朱元璋不予批准。
不久,李成桂擬定兩個國號——「朝鮮」(古號)和「和寧」(李子春就仕之地)請朱元璋決定,朱元璋選了朝鮮二字,但是又因為李成桂「頑囂狡詐」而不正式冊封賜印。於是李成桂的頭銜改成了「權知朝鮮國事」。
李成桂即位後,次子李芳遠被封為靖安大君。經過兩次王子之亂,在建文二年(1400年)被封為世子,十一月十三日受其大兄禪讓於松京壽昌宮。
此時,明朝發生了一場極大的變局。太孫朱允炆即位,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明惠帝用人不當,漸處下風,被迫對朝鮮更多地採取懷柔政策。為了在內戰中拉攏朝鮮站在朝廷一方,便敕諭禮部,「朝鮮本禮文之國,辭位傳襲之事,……若果無虧天理,悖人倫的事,任他國中自主張」。
於是方賜李芳遠國王誥命,及親王爵的九章冕服(朝鮮本爵,應賜五章或七章服)。這樣,李成桂和李芳果多次求而不得的明朝冊封,終於被李芳遠得到了。他的頭銜也從其父兄的「權知朝鮮國事」變成了朝鮮國王。
明成祖「靖難」成功登基之後,李芳遠又再次上賀表,請冠冕服飾,於是再次得到了明朝所賜的金印、誥命、冕服、九章、圭玉、佩玉、妃珠翠七翟冠、霞帔、金墜、經籍彩幣表裡……,封朝鮮國王。
此後,歷任朝鮮統治者均循例受封為朝鮮國王。只能自稱孤,寡人,不能自稱朕;只能被大臣稱大王,殿下,不能稱皇上,陛下,否則即為僭越。
朝鮮王朝時期(公元1392-1910),朝鮮國王的官服是紅底金色圖案的蟒袍,朝鮮王後則飾以鳳。公主、翁主和嬪妃則飾以花型圖案。赤翟衣是明朝皇帝明惠宗朱允炆下賜給朝鮮國王的,是特許的親王級別的服飾。天青色翟衣作為中國皇後的等級,朝鮮王妃不能僭越。
B. 查重修祖墳碑記範文
重修陳氏祖墳碑記
我陳氏始祖瑄公與兄瓚公唐憲宗間(806-820)同登進士,官永嘉教諭,致仕遷錢庫柘園。
宣公,明成化十七年(1481)進士,累官至雲南布政司左參(從三品),清正廉明,致仕居平陽坡南鳳凰山。
獻學公,約明隆慶間(1567-1572)遷靈溪坑口。傳六世天儒公(1692-1756)遷峰底。八世志濟公生六子。其三子延瑟(1800-1852)、四子延琴(1802-1877)、五子延分(1804—1863)三公及妣清光緒八年(1882)安葬此吉地。
原墓簡陋,年久失修,無人問津。十四世裔孫若幸考證倡議,族親響應,修繕一新,勒石銘記,永傳後世!
二0一二年春立
C. 萬齊融的阿育王寺常住田碑
我聞語寂滅者,本之以不生,而菩薩不能去資生立法;談逍遙者,存之以無待,而神人不能亡有待為煩。吉(闕一字)之降,帝農教以耒耜;蒼靈之下,後稷俾其播種。故維摩之毗耶,稽首持缽,尚詣於香積;釋迦之給孤,洗足著衣,猶乞食於舍衛。(闕一字)知夫食者不獨乎人天,農者豈惟夫政本?阿育王靈塔寺者,晉義熙元年之所置也。昔孔雀氏宿童子之因果,當金人之授記。暨鐵輪位正,寶塔功成,計鳥道之千里,占人寰之一勝。夜?密跡以飛行,神僧護影而圍繞。雖方壇氣象,已萌青石之符;而員頂光明,未質白?之狀。迨觀音應現而幽贊,利賓虛求以昭發。全身踴出,亻悉如多寶之音;一爪圓開,宛是樓丹阝之相。神其不滅,道在茲乎?晉安帝允?三才,成就六度,聿圖蘭若,式印招提,景行阿育王,故以育王靈塔為稱首。徒觀夫輪奐規矩,鉤繩創制,珠軒翠檻,延袤中霄,玉ニ金池。周羅上界,環海之下流元氣;大地為衣,圍山之上結太清。諸天作蓋,信方廣一都之會也。左赤岸而千里,右青(闕三字)曲。霞標莽蒼,幽幽迷鬼谷之祠;日剎晶明,的的識丈人之館。天花未雨,宿傳龍界之香;地籟無風,時起魚山之梵。則知定光諸佛,悔天台之赤城;羅漢群仙,謬昆侖之元圃。(闕二字)法惟神授,道乃人宏。向使輸柯王昧巴連之因,初微此塔;迦葉佛晦閻浮之跡,殆曠茲山。蓋虛明之絕境,不可得而思議者也。
粵寺東十五里塔墅常住田者,宋元嘉二年奉(闕二字)所立也。宋文帝秉?御乾,作娑羅之外護,感?耶子砂糗之供,制賜是田;梁武皇握樞臨極,為寶應之下生,見阿育王金粟之果,敕蠲其賦。日月盈止,既有命以自天;陵谷迭(闕三字)動其如地。梁普通中,沙門僧綬,茲寺之應真也,以發行為道場,以直心為凈土,聞純ヌ良田之喻,遂篤志焉。既種既戒,載芟載柞,察地道之化成,觀天道之時變,晤是(闕一字)無(闕三字)始以常住名焉。次有僧濟上人,虛已凈心,糹由芘慧業,披衣畫其塍埒,持戒整其疆畔,苗而不秀,有恨何及?逮陳隋之季,喪亂薦臻,農野蕭條,鞠為茂草。我皇家執大象,乘飛龍,陟丕上帝之耿命,紹復先王之大業。有山棲?廣和上,道尊人傑,德貴天師。中宗孝和皇帝親降璽書,願同金輦,擊鼓而陳其入國,造船而捧其登座。故知二乘行道,(闕二字)朱(闕一字)四果適時,還陛紫殿。雖植眾德本,作南山之福田;種諸善根,存東皋之凈業。
初湖之左右,夾壤二區,榛梗始艾,??粗立。僧徒理勝,力未贍農,童牧因閑,私竊種藝。和上(闕一字)蒙俗之貪垢,負冥期之幽報。乃推湖西易壟,讓為間田,襄攵諍歸之,舂稅就給。惟割湖東十頃,復古賜地,窮海北漸,曾山南麓。樓子根盤以東峙,富都股引而西注。真陸水膏腴之沃壤,實神靈滋液之奧區。於是奠其畛輟,孚其版藉,農野罷侵,田?至喜,人到於今稱焉。前寺主簡、皎二法師,僧?之龍象也,就先疇之畎畝,敦老農之底績。蕆事作制,蓑笠來思者久之,歲功未成,生?共盡。流沙忽去,荒涼紫陌之田;影璧空存,搖落青園之寺,可為長太息者矣!有惠炬?黎,德業淳修,曾統綱領。道勝之韻,生而能言;禪悅之味,老而彌篤。用能纂其(闕一字)始,高軌可追;庀其委積,長算斯遠。與法言沙門,俗姓喻氏,貞已密行,惠心苦節,今屈知墅任,垂將十年。先是瀉鹵未斥,塗洫未?,苔稗翳薈,漫於農郊。夫其心嗇制度,目(闕一字)曲折,荷鍤畚土,堙?鏟凸。ㄨ竹落,扌建石留,溉高氵奏仰,增卑培薄。分[B14I]水怒,承達土氣,填淤游盪而時至,餘波寬緩而不迫。終古旱害,浸以?潢,冬不祈於積雪,夏無?乎小雨,由是湖有千金之號焉。當其春?司載,田事既飭,產孚甲,毓萌芽,或薦或蓑,實穎實發,上農台而課長贏,汶陽之稼如?矣。及夫寒蟬紀時,農乃登谷,完積聚,築場圃,孚不遺秉,贏無(闕四字)庾而督收成,海陵之倉非衍矣。《詩》雲:「綽彼碩田,歲取十千。」其是之謂乎?百穀既蒸,萬供既設,滿以眾香之缽,薰以毗耶之城。或異聲聞,若化菩薩,虛高座以影集,時洪鍾而(闕三字)座而坐。飯食經行,嗅若香風,味同甘露,遍滿一劫,周流十方。聞之者得未曾有,食之者咸登正位。白衣之會龍國,無掘鬱金之香;緇裳之集雞寺,不碎?羅之末。三藏大(闕三字)金之奇貴,一器沙彌;識??分之非重,資我飯色,師之力與!都維丹阝元宗,遊方觀化,大(闕一字)慈誘。火耕水耨,常有助於上農;飛杖浮杯,今載行乎中國。上座釋辨疑,十城之僧主也,(闕三字)合,金杵發其修徵;寺主釋惠敏,九州之維丹阝也,風骨天成,鐵鎮起其靈相。咸能以如來之衣衣,分如來之座坐。護育王之靈塔,願貿金錢;(闕一字)育王之聖田,思模石柱。弟子早校蘭書,式典麒麟之閣;晚游蓮跡,每參鸚鵡之林。賓頭盧之下空,急見有能師子;舍丹阝私之入寺,豈謂無知老人?識異博文,才非能賦。阮公不事,曾供香花;顧越有緣,遂瞻碑版。滿笈多之石室,未擲其籌;對輪王之金地,且耕其筆。多羅之葉,而書偈雲:
渾儀草昧,象物紛?。或甲而乙,或萌而芽。萬殊成類,百寶攸嘉。故後稷播其種,神農嘗其華。(其一)燧人更運,火正司職。教以鼎飪,炊之黍稷。易茲毛茹,成此粒食。是之為人天,是之為皇極。(其二)我聞維摩,曾語舍利。如來大慈,甘露上味。又見阿難,問是香氣。亦有以飯食,以之為佛事。(其三)若長者主,若聲聞人。天諸居士,地虛空神。如聞飯氣,而亦來臻。況生生之位(闕一字)有待之為身。(其四)猗歟童子,供茲砂糗。法王大慈,冷然虛受。伊鐵輪以授記,從滅度後;何寶塔之庄嚴,得未曾有?(其五)鳥道於許,人寰在哉。鬼神冥運,風雨潛來。白?湧出,青(闕二字)開。(闕一字)千輪之蓮跡,建百福之花台。(其六)宋帝下生,梁皇外護。太稷賜疇,司農蠲賦。皋壤?英發,湖源灌注。既魚鱗於左右,犬牙而盤互。(其七)??平秩,蓑笠來思。爰疏畛輟,是務鋤犁。三農(闕二字)萬畝祁祁。自膏腴而兼倍,矧雨露與華滋。(其八)懿茲開士,賞功司過。悅以犒勤,刑以肅惰。東作方喜,西成是課。始象耕而鳥耘,終牛舂而馬簸。(其九)千箱既積,五穀斯分。味蒸甘露,(闕一字)涌香雲。孰雲菩薩,而謂聲聞。摶須彌所不能盡,曷毗耶之足薰?(其十)藐爾赤松,猶田白玉。矧伊塔寺,神通付囑。信矣育王,能生金粟。彼鄭國之泥紫,如富都之水綠。(十一)
我來自東,經行成趣。凈業斯辟,善根方樹,式紀因緣,匪在章句。庶金田與石柱,永巍巍以常住。
D. 為先祖捐款修繕祖墳是立功德碑還是宗孝碑
從字面上應該是立宗孝碑,因為你是為先祖修的,不是為廣大人民修的
E. 我們祖墳是康熙五年的有塊老碑子,已修,後人為表示孝心,想立塊宗孝碑行嗎因為家族大人數眾多。
可以的。後人們可以協商立個碑,讓後代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