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域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和論文的區別有:
1、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論文的格式不同
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而文獻綜述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格式相對多樣,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
2、正文結構不同
文獻綜述正文主要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理論、觀點。論文主要是現實問題及相關理論,並提出自己解決方案。
3、論文需要致謝,而文獻綜述沒必要。
(1)領域文獻綜述擴展閱讀:
文獻綜述簡稱綜述,是對某一領域,某一專業或某一方面的課題、問題或研究專題搜集大量相關資料,然後通過分析、閱讀、整理、提煉當前課題、問題或研究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或建議,對其做出綜合性介紹和闡述的一種學術論文。
文獻綜述相關要點
1、為了使選題報告有較充分的依據,要求碩士研究生在論文開題之前作文獻綜述。
2、在文獻綜述時,研究生應系統地查閱與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文獻。通常閱讀文獻不少於30篇,且文獻搜集要客觀全面。
3、在文獻綜述中,研究生應說明自己研究方向的發展歷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等。
4、文獻綜述要條理清晰,文字通順簡練。
5、資料運用恰當、合理。文獻引用用方括弧「[]」括起來置於引用詞的右上角。
6、文獻綜述中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不能混淆作者與文獻的觀點。鼓勵研究生多發現問題、多提出問題、並指出分析、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針對性強。
7、文獻綜述不少於3000字。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
論文種類
由於論文本身的內容和性質不同,研究領域、對象、方法、表現方式不同,因此,論文就有不同的分類方法。
1、按內容性質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論文分為理論性論文、實驗性論文、描述性論文和設計性論文。
2、一種綜合型的分類方法,即把論文分為專題型、論辯型、綜述型和綜合型四大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論文
網路-文獻綜述
Ⅱ 論文文獻綜述怎麼寫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領域某一方面的課題、問題或研究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分析綜合當前該課題、問題或研究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和建議,從而揭示有關問題的新動態、新趨勢、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術等等,為後續研究尋找出發點、立足點和突
約翰 W.克雷斯威爾(John W. Creswell)曾提出過一個文獻綜述必須具備的因素的模型。他的這個五步文獻綜述法倒還真的值得學習和借鑒。
克雷斯威爾認為,文獻綜述應由五部分組成:即序言、主題1(關於自變數的)、主題2(關於因變數的)、主題3(關於自變數和因變數兩方面闡述的研究)、總結。
(1)序言告訴讀者文獻綜述所涉及的幾個部分,這一段是關於章節構成的陳述。
(2)綜述主題1提出關於「自變數或多個自變數」的學術文獻。在幾個自變數中,只考慮幾個小部分或只關注幾個重要的單一變數。
(3)綜述主題2融合了與「因變數或多個因變數」的學術文獻,雖然有多種因變數,但是只寫每一個變數的小部分或僅關注單一的、重要的因變數。
(4)綜述主題3包含了自變數與因變數的關系的學術文獻。這是我們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
這部分應該相當短小,並且包括了與計劃研究的主題最為接近的研究。或許沒有關於研究主題的文獻,那就要盡可能找到與主題相近的部分,或者綜述在更廣泛的層面上提及的與主題相關的研究。
(5)總結強調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綜述中重要的主題,指出為什麼我們要對這個主題做更多的研究。
一、文獻綜述的含義
文獻閱讀報告,即「文獻綜述」,英文稱之為「survey」、「overview」、「review」.是在對某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對該領域研究成果的綜合和思考。一般認為,學術論文沒有綜述是不可思議的。需要將「文獻綜述( Literature Review)」與「背景描述(Backupground Description)」區分開來。
我們在選擇研究問題的時候,需要了解該問題產生的背景和來龍去脈,如「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國外政府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政策和問題」等等,這些內容屬於「背景描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的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關注的是現實層面問題,嚴格講不是「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
其次,文獻綜述是評論性的( Review 就是「評論」的意思),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 thinking)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
評論的主線,要按照問題展開,也就是說,別的學者是如何看待和解決你提出的問題的,他們的方法和理論是否有什麼缺陷?要是別的學者已經很完美地解決了你提出的問題,那就沒有重復研究的必要了。
二、意義和目的
總結和綜合該方向前人已經做了的工作,了解當前的研究水平,分析存在問題,指出可能的研究問題和發展方向等,並且列出了該方向眾多的參考文獻,這對後人是一筆相當大的財富,可以指導開題報告和論文的寫作。
三、主要內容
(1)該領域的研究意義。
(2)該領域的研究背景和發展脈絡。
(3)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問題及可能的原因。
(4)進一步的研究課題、發展方向概況。
(5)自己的見解和感想。
四、分類
綜述分成兩類。
一類是較為宏觀的,涉及的范圍為整個領域、專業或某一大的研究方向。
一類是較為微觀的,這類綜述可以涉及到相當小的研究方向甚至某個演算法,談的問題更為具體與深入。前者立意高,范圍廣,面寬,故也不易深入,比較好讀好懂。這對初入道者、欲對全局有所了解的讀者而言很有參考價值。
然而,欲深入課題的研究,則希望能有後一類的綜述為自己鳴鑼開道,這會節約很多的時間與精力,但往往不能遂人意,於是只好旁徵博引,由自己來完成該課題的綜述。當寫學位論文時,我們要寫的也就是這類結合自己研究課題而寫就的綜述。
五、難點
一篇好的文獻綜述既高屋建瓴,又腳踏實地;既探?索隱,又如醍醐灌頂。文獻綜述顧名思義由「綜」和「述」組成。前半部分的「綜」不算太難,根據所查閱大量的文獻進行綜合的歸類、提煉、概括即可做到的話。
後半部分的評「述」與分析則是一篇「綜述」質量高下的分界線,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論水平、專業基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對問題進行合情合理的剖析基礎上,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六、如何收集資料
雖說,盡可能廣泛地收集資料是負責任的研究態度,但如果缺乏標准,就極易將人引入文獻的泥沼。
技巧一:
瞄準主流。主流文獻,如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專職部門的研究報告、重要化合物的觀點和論述等,是做文獻綜述的「必修課」.而多數大眾媒體上的相關報道或言論,雖然多少有點價值,但時間精力所限,可以從簡。怎樣摸清該領域的主流呢?
建議從以下幾條途徑入手:
一是圖書館的中外學術期刊,找到一兩篇「經典」的文章後「順藤摸瓜」,留意它們的參考文獻。質量較高的學術文章,通常是不會忽略該領域的主流、經典文獻的。
二是利用學校圖書館的「中國期刊網」、「外文期刊資料庫檢索」和外文過刊閱覽室,能夠查到一些較為早期的經典文獻。
三是國家圖書館,有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圖書,學校圖書館往往沒有收藏,但是國圖卻是一本不少(國內出版的所有圖書都要送繳國家圖書館),不僅如此,國圖還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國政治和政府的外文書籍,從互聯網上可以輕松查詢到。
技巧二:
隨時整理,如對文獻進行分類,記錄文獻信息和藏書地點。做博士論文的時間很長,有的文獻看過了當時不一定有用,事後想起來卻找不著了,所以有時記錄是很有必要的。羅僕人就積累有一份研究中國政策過程的書單,還特別記錄了圖書分類號碼和藏書地點。
同時,對於特別重要的文獻,不妨做一個讀書筆記,摘錄其中的重要觀點和論述。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到真正開始寫論文時就積累了大量「干貨」,可以隨時享用。
技巧三:
要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綜述。看過一些文獻以後,我們有很強烈的願望要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都陳述出來,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洋洋灑灑,蔚為壯觀。彷彿一定要向讀者證明自己勞苦功高。
我寫過十多萬字的文獻綜述,後來發覺真正有意義的不過數千字。
文獻綜述就像是在文獻的叢林中開辟道路,這條道路本來就是要指向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是直線距離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風景頗多,迷戀風景的人便往往繞行於迤邐的叢林中,反面「亂花漸欲迷人眼」,「曲徑通幽」不知所終了。
因此,在做文獻綜述時,頭腦時刻要清醒:我要解決什麼問題,人家是怎麼解決問題的,說的有沒有道理,就行了。
綜述是你查閱相關文獻的成果。
任何研究都要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並且遵守學術傳統,而不是空穴來風。
你需要告訴讀者,關於這個問題前人研究到了何種地步,有什麼缺陷,應該在哪些方面進行拓展。這一方面是對前人研究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你的文章價值何在。
任何與本文相關的重要成果都應當在綜述中得到體現,並且在參考文獻中列出。綜述不是概述,不能泛泛地引用和概括,要有揚棄,特別是有批評。
否則,如果別人都做好了,要你寫文章幹嘛。
綜述比較容易看出作者對該領域所下的工夫,因為作者需要廣泛閱讀,理解不同論文在關鍵假設和模型上的主要分歧。好的綜述本身就是一篇獨立的文章。

Ⅲ 文獻綜述該怎麼寫
順序:
1、首先確定
題目
,這樣才能知道你自己需要找哪些方面資料!
2、確定了范圍之後去找參考價值高的書或者
論文
進行文獻參考!
3、按照
前言
-提出問題-問題解決的現狀-
結論
的結構將你參考的
書籍
或者論文
論點
組織起來。
4、交給老師審核修改!
專業指導成教、自考、大中專、本科、碩士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成品資料參考\定製定做\修改排版等服務。
如果需要畢業設計指導,可以聯系我(看我網路名),淘寶專業交流,誠信可靠!
Ⅳ 文獻綜述怎麼寫
文獻綜述也稱研究綜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某一學術問題 (或研究領域) 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該學術問題 (或研究領域) 在一定時期內已有研究成果、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述而形成的論文。
綜述一般都包括題名、著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幾部分。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而文獻綜述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
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前言用 200~300 字的篇幅,提出問題,包括寫作目的、意義和作用,綜述問題的歷史、資料來源、現狀和發展動態,有關概念和定義,選擇這一專題的目的和動機、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如果屬於爭論性課題,要指明爭論的焦點所在。
(4)領域文獻綜述擴展閱讀
文獻綜述具有客觀性、綜合性、評述性、前瞻性和繼承性的特點。撰寫文獻綜述時,應堅持選文獻的「三最」原則,閱讀文獻的忠實原則,寫作時的綜述結合原則和讀者意識,這樣才能寫出高質量高水準的學術論文。
Ⅳ 怎麼找某一領域的外文文獻綜述
1、找一篇本研究領域的文獻綜述(review)。 這一步很關鍵,要找一篇有影響的(我主要是看引用次數的高低)綜述有時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可以請教你的師兄師姐。我是直接在SpingerLink中找到一篇外文的綜述,引用次數高達120。
這里要說明下,引用次數可以用google查,也可以在web of science中查,但有條件的話,最好還是使用後者。根據使用經驗,前者查到的引用次數常常不準確。
2、精讀此文獻綜述。 這一步主要是了解研究領域的框架,熟悉各個問題的關鍵詞和述語,並進行總結歸類。
3、根據綜述的作者、所引用的文獻以及被引用的情況進行展開搜索。 寫此文獻的作者一般都是此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所以文獻一般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可以直接搜索此作者的相關文獻,再用問題關鍵詞進行二次檢索。
查找引用此綜述的文章(我一般在web of science中查,用google也可以),再用問題關鍵詞進行二次檢索。這一步找到的文章往往都比較新,能夠代表最新的研究動態。 查找綜述引用的文獻(同樣可以在web of science中查)。
(5)領域文獻綜述擴展閱讀:
1、文獻綜述的第一步:概括歸納
收集文獻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各種檢索工具,如文獻索引、文摘雜志檢索,也可利用光碟或網路進行檢索;二是從綜述性文章、專著、教科書等的參考文獻中,摘錄出有關的文獻目錄。
2、文獻綜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學科對引用摘要的要求與期望不同。雖然文獻綜述並不僅僅是摘要,但研究結果的概念化與有組織的整合是必要的。
3、文獻綜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獻綜述是否有價值,不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與知識的多少,還要看自己對文獻作者及編輯者的觀點與看法如何。
Ⅵ 如何搜索某個學科領域的文獻綜述
找一篇本研究領域的文獻綜述,要找一篇有影響的綜述有時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可以請教你的師兄師姐。直接在SpingerLink中找到一篇外文的綜述,根據使用經驗,前者查到的引用次數常常不準確。
Ⅶ 文獻綜述包括哪些內容啊
(1) 該領域的研究意義。
(2) 該領域的研究背景和發展脈絡。
(3) 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問題及可能的原因。
(4) 進一步的研究課題、發展方向概況。
(5) 自己的見解和感想。
文獻概述主要是對查找文獻時所使用的關鍵詞、文獻數量和出處等問題進行總體性的介紹。研究內容分析是文獻綜述的重要內容。研究文獻的內容分析一般採用「總——分」的形式,即先總結當前研究所包含的主要方面,然後對此分別進行闡述和說明。
在進行內容分析時,研究者要注意指出並總結已有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核心觀點,如果這些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值得借鑒,也可以一並指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這一部分易為研究者所忽略,而又是文獻綜述極其重要的部分。
目前研究的不足之處可以從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的深度、研究的前瞻性、研究的現實性等多方面進行分析。
文獻綜述錯誤的寫作方式是,將其寫成羅列一系列研究報告及個別研究發現的摘要。這種做法並不能准確傳達寫作這篇文獻綜述的目的和要求。相反的,它讀起來更像是筆記重點的一種陳列,這一問題應該為研究者所注意。
(7)領域文獻綜述擴展閱讀
一個好的文獻綜述不僅要對文獻資料進行分析和綜合,還應該達到以下要求:比較和對照不同的作者對某一問題的觀點;把持有相同結論的作者放在一起;對方法論部分進行批判;留意觀點之間的分歧;突出經典研究;突出研究中的差距;說明自己的研究與以往的研究之間的聯系。
說明自己的研究與文獻之間的整體關系;總結文獻,得出自己的結論。總之,文獻綜述就相當於一幅地圖,它能夠將文獻中的相關研究都納入到這張圖中。在這里,研究者能夠清楚地描繪出每一個研究在文獻中所處的相對位置和其他研究的距離,以及關聯性。
Ⅷ 什麼叫做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
一、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閱讀過某一主題的文獻後,經過理解、整理、融會貫通,綜合分析和評價而組成的一種不同於研究論文的文體。綜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課題的新水平、新動態、新技術和新發現。從其歷史到現狀,存在問題以及發展趨勢等,都要進行全面的介紹和評論。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預測技術的發展趨勢,為選題和開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文獻綜述的格式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而文獻綜述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再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對進一步的發展方向做出預測。
參考文獻,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也為評審者審查提供查找線索。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關於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復。
三、文獻綜述規定
1. 為了使選題報告有較充分的依據,要求碩士研究生在論文開題之前作文獻綜述。
2. 在文獻綜述時,研究生應系統地查閱與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關的國內外文獻。通常閱讀文獻不少於30篇
3. 在文獻綜述中,研究生應說明自己研究方向的發展歷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等。
4. 文獻綜述要條理清晰,文字通順簡練。
5. 資料運用恰當、合理。文獻引用用方括弧"[ ]"括起來置於引用詞的右上角。
6. 文獻綜述中要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鼓勵研究生多發現問題、多提出問題、並指出分析、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
7. 文獻綜述不少於3000字。
四、注意事項
⒈ 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的綜述。
⒉ 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⒊ 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於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
⒋ 參考文獻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論文可以將參考文獻省略,但文獻綜述絕對不能省略,而且應是文中引用過的,能反映主題全貌的並且是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