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參考文獻 » 太平天國文獻

太平天國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3-26 04:43:19

Ⅰ 太平天國外文文獻 有嗎

有,關於李自成的,上期刊網查找。

Ⅱ 誰知道有關太平天國的文獻

李秀成自述

Ⅲ 太平天國後期的革命綱領文獻是什麼

太平天國後期的革命綱領性文獻是《資政新篇》,提出了太平天國政權要發展資本主義的設想,但由於戰爭的環境下,並沒有實施。

Ⅳ 太平天國頒布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綱領性文獻是

資政新篇
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己未九年(一八五九年)洪仁玕到天京擔任軍師初時上奏天王洪秀全陳述他向西方學習草擬的建國方案。

資政新篇首先提出「審勢」、「立法」的思想,詳細闡述了當時西方國家的歷史和現狀,指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是英、美、法,稱贊這幾個國家「技藝精巧,邦法宏深」。介紹英國說:「英吉利,……於今稱為最強之邦,由法善也。」介紹美國說:「花旗邦即米利堅,……邦長五年一任,限以俸祿,任滿則養尊處優,各省再舉。有事各省總目公議,……以多人舉者為賢能也。以多議者為公也。」介紹法國說:「佛蘭西邦,……各邦技藝,多始於此。別邦雖精,而佛邦不在其下。」又對德意志、俄羅斯及其他國家的政治狀況,經濟、歷史和地理等都作了扼要的論述。指出俄羅斯原是落後挨打的國家,自經向西方學習,也強盛起來說:「俄羅斯邦……百餘年前,……屢為英、佛、瑞、羅、日耳曼等國所迫,故遣其長子偽裝凡民,到佛蘭西邦學習邦法,火船技藝,數年回邦,……大興政教,百餘年來,聲威日著,今亦為北方冠冕之邦也。」對日本發展的形勢作出准確的預見說:「日本邦近與花旗邦通商,得有各項技藝,以為法則,將來亦必出於巧焉。」

資政新篇分析這些西方先進國家和正在興起的國家,不只是看到它們技藝之精,而尤其強調了它們政教體制的「善法」。俄羅斯與日本的興起,就是向西方「學習邦法」,「以為法則」,並非僅師其「火船技藝」的長技。它還指出世界上有一些國家昧於大勢,守舊不變,因而國勢衰頹,挨打受欺說:「土耳其邦……不知變能,故邦勢不振,而於丙長年為俄羅斯所侵。」它沉痛地說:正是由於不知變通,中國在世界上也淪為被欺凌的弱國,「不能為東洋之冠冕,暫為失色,良可慨矣!」它大聲疾呼,中國必須認清世界大勢,學俄羅斯、日本的榜樣,吸取土耳其的教訓,「因時制宜」,取法西方各國的「綱常大典」,立法定製,否則「悔之晚矣!」力勸天王洪秀全,「曷不乘此有為之日,奮為中地倡,以頂天父天兄綱常,太平一統江山萬萬年也。」這就是說,要建設一個新的國家,不應當再走中國傳統的老路。而必須學習當時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和科學技術。

洪仁玕(公元1822—1864年)是洪秀全的一個族弟,在洪秀全創「拜上帝教」的時候,他就積極參加,隨同洪秀全做宣傳工作。他於太平天國後期才到南京。洪秀全封他為干王,任命他為軍師,「總理朝政」。他一躍成為太平天國的第二號人物。他接受了這個任務之後,向洪秀全呈奏了一篇文章,稱為《資政新篇》。這是他的一篇施政綱領。

這篇文章的開頭說:「事有常變,理有窮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為後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為後之禍,其理在於審時度勢與本末強弱耳。然本末之強弱適均,視乎時勢之變通為律。則自今而至後,自小而至大,自省而至國,自國而至萬國,亦無不可行矣。其要在於因時制宜,審時而行而已。」

「因時制宜」四個字是《資政新篇》的總精神,也是這篇文章的理論上的大前提。從總精神出發,這篇文章又泛論了各國的情況和經濟方面的進步,認為西方強國「技藝精巧,國法宏深,宜先許其通商」。也就是說西方有先進的工業文明,所以落後的國家應優先與其交往,向其學習。文章中又提到了一些具體的實例以為證明,例如:「俄羅斯邦……屢為英、佛(法)、瑞、羅、日耳曼等國所迫,故遣其長子偽裝凡民,到佛(法)蘭西邦學習邦法、火船技藝,數年回邦,無人知其為俄之長子也。及歸邦之日,大興政教,百餘年來聲威日著。」「暹羅邦近與英邦通商,亦能仿造火船、大船往各邦采買,今亦變為富智之邦矣。」又預言:「日本邦近與花旗邦(美國)通商,得有各項技藝以為法則,將來亦必出於巧焉。」在當時的條件下,能認識到這個程度是很難得的。洪仁玕論及各國情況,就是要點出「因時制宜」的那個「時」字,以見太平天國所處的「時」,這個「時」的主要內容就是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實現工業化。這是這篇文章在理論上的小前提。

在這種「時」中,所制的「宜」應該是什麼呢?照上面所說的大小前提推論下來,應該是走工業化的路,推行一些工業化的措施。這是這篇文章的理論結論。這篇文章通篇看起來是一個三段論法。在太平天國的官方文件中,這是一篇大文。

《資政新篇》也講了不少向西方學習、推行工業化的具體措施。一個是「興車馬之利,以利輕捷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輪車,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專其利,限滿准他人仿做」。一個是「興舟楫之利,以堅固輕便捷巧為妙。或用火、用氣、用力、用風,任乎智者自創。首創至巧者賞以自專其利,限滿准他人仿做。……若天國興此技,……國內可得無虞,外國可通和好」。一個是「興器皿技藝。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罰之」。一個是「興銀行,……或三四富民共請立,或一人請立,均無不可也」。再一個是「興市鎮公司,立官嚴正,以司工商水陸關稅」。其它還有采礦、發展郵政等具體辦法。其基本的精神是,具體的工業化應該交給民間的商人和能工巧匠自己去做,國家可以提倡和鼓勵,用政治權力保護私人企業的經濟權益和技術專利,並用稅收的辦法予以調節,但不必插手。這是洪仁玕論述工業的特點。

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向西方學習和實行工業化已成為中國近代史的一個主流。在實行工業化的過程中發生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是由誰來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並不是一個空談,它需要一種新的社會力量來帶動它。有兩種可以走的道路:由下而上的道路和由上而下的道路。這兩種道路在開始的時候好像是相差不遠,但是越走差別就越大。洪仁玕所主張的是由下而上的道路,可以稱為以商帶工。曾國藩在清朝政權下所走的道路是從上而下的道路,可以稱為以政帶工。

洪秀全對於《資政新篇》表示同意和贊賞,但是經過洪楊內訌,太平天國內部已經是四分五裂,不能有所作為了,所以《資政新篇》所提的建議都沒有得到實施,一篇大文成為一片空談。以商帶工的道路沒有實際走下去,其實踐中的效果也就不得而知了。

Ⅳ 太平天國時期重要歷史文獻是

於1853年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它是太平天國的基本綱領,其基本內容是關於土地改革制度,同時提及中央及地方政制,還涉及經濟制度。

Ⅵ 太平天國運動中頒布了哪些重要文獻

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
一、《天朝田畝制度》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時期頒發的一部綱領性文件,是洪秀全根據《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等著作中闡述的平等思想而提出來的。
1853年(太平天國癸好三年)建都天京(今南京)後頒布。主要內容:
1、宣布一切土地和財富都屬於皇上帝所有。確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規定「凡田分九等」,「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好醜各一半」的分田辦法。
2、規定縣以下行政制度,設立各級鄉官,並規定鄉官的保舉,升貶、獎懲辦法。凡居民25家為「兩」,設「兩司馬」負責管理生產、分配、教育、宗教、司法以及地方武裝等工作。
3、規定余糧、余錢繳「國庫」的辦法,每家農副業收獲,扣除口糧外,其餘送繳「國庫」按制發給。
4、廢除封建買賣婚姻,規定「凡天下婚姻,不論財」。太平天國在其佔領區雖多次頒布,但未實施平分土地的規定。
二、《資政新篇》
《資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豐九年)刊行。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為干王,總理全國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個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新方案——《資政新篇》,經洪秀全批准後,作為官方的文書正式頒行,是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文獻。
《資政新篇》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近代中國的先進人士最早提出的發展資本主義的近代化綱領,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願望。
但由於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沒有付諸實施的客觀環境和條件,對太平天國革命的發展未產生顯著作用。

(6)太平天國文獻擴展閱讀:
太平天國運動所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是農民階級的偉大創造,給予了農民階級一定的物質利益,反映了農民階級渴望自由、平等的強烈願望。
《天朝田畝制度》是中國農民戰爭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等綱領性文件,也是歷史上農民起義者第一個有關分配土地的具體方案,體現了平等思想,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資政新篇》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學技術,提倡興辦企業,主張工商謀利,鼓勵私人資本,是一個順應歷史潮流的要求,其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反映了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的結局。

Ⅶ 求:關於太平天國運動的書籍

一、《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以虛構的人物連理文為引線,真實記述了中國農民起義戰爭太平天國運動,藝術地再現其中許多關鍵性歷史事件。

書中一系列的故事描繪,步步扣人心弦。通過對上帝會的歌頌和對清軍以及官吏腐敗行為的嘲諷,作者立場躍然紙上。全書內容豐富,筆法生動,情節曲折,意向明確,啟人深思。

陳舜臣是日本當代最重要的歷史小說家。他1924年出生於日本神戶,祖籍福建泉州,40多年來筆耕不輟,作品不下百餘種,涉及推理小說、歷史小說、文化隨筆、風土游記等,曾獲「直木獎」、「吉川英治文學獎」等日本文學大獎。

1992年,陳舜臣獲日本文化界的至高榮譽「朝日獎」。近年來,他以歷史小說走紅日本,其主要著作有《風雲兒鄭成功》、《鴉片戰爭實錄》、《甲午戰爭》、《太平天國》等。

二、《太平天國運動與現代中國》

本書內容包括太平天國與現代中國,太平天國的母體——拜上帝教,拜上帝會與客家人的關系——一個試論,太平天國的舉兵經過與年代,初期太平天國10名戰士的供述書。

太平天國運動的特質,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的民間宗教,民眾運動的思想,平均主義的歷史性及其社會基礎,太平天國對外觀念的變化,呤唎之墓,關於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三次參加太平天國討論會。

小島晉治,1928年生於日本茨城縣。日本神奈川大學教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主要著作有《太平天國革命的歷史與思想》(東京研文出版社),《亞洲眼中的近代日本》(東京亞紀書房),《洪秀全——實現烏托邦的目標》(東京集英社)。

《原典中國近代思想史第1冊》《中國近現代史》《近代中國研究指南》(均為共著,東京岩波書店),《中國農村的畫像》(共譯,東京研文出版)等。

三、《太平天國不太平》

《太平天國不太平》是於2004年出版 的一本書籍,作者是史式。該書主要講述了太平天國由興起到跌落期間一系列的大事件。

史式,字執中,1922年8月生,安徽省全椒縣人,幼年失學,自學成才,走過了一條坎坷而漫長的治學道路,現為中華民族史研究會會長、中國太平天國史研究會顧問、民革中英孫中山研究學會顧問、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重慶師范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主編《中華民族史研究》多輯、《太平天國大詞典》等書,主要著作有《太平天國詞語匯釋》、《太平天國史實考》、《台灣先住民史》、《漢語成語研究》等書。

四、《太平天國資料匯編》

《太平天國資料匯編》是一部大型資料書,全書約計一千萬字。它所收集的,是清朝方面的官僚和地主文人關於太平天國或關於鎮壓太平天國經過的各種記載。

《太平天國資料匯編》包括了除清朝的正式官書以外的各種類型的資料。其中有經過清方人士編纂的綜合性資料,如最近出版的第一冊和第二冊中的《平定粵寇紀略》、《中興別記》和《粵氛紀事》,《湘軍志》,等等,除了記載許多具體的史事以外,還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

也有從太平天國統治地區或經過地區的幾百種地方誌中選錄的有關太平天國的記事,詳於太平天國在本地的活動。

五、《太平天國史》

《太平天國史》凡四冊,洋洋大觀154萬余字,2700多頁。全書八十八卷,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序論」;第二部分為「紀年」;第三部分,列前後期百官職爵表;第四部分為「志」,內含上帝教、政權、政體、食貨、刑律、外交、文藝等二十節;第五部分為「傳」。

共四十七個方面,收太平天國領袖將領八十三人,女官十三人,省郡行政官五人、洋兄弟三人,會黨領袖二十四人,叛徒二十三人,合收169人小傳。

羅爾綱(1901.01.29~1997.05.25),廣西貴縣(今貴港市)人。著名歷史學家,太平天國史研究專家,訓詁學家,晚清兵志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一級研究員。

他主要從事太平天國史與晚清兵制史的研究,形成了擅長考據的獨特學術風格;主持籌建了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開創了「綜合體」的通史新體例;並將唯物辯證法成功應用於考據學從而改革了歷史研究方法。

一生出版學術專著約50部,發表論文400餘篇,共900餘萬字,搜集、整理、編纂出版太平天國文獻和資料3000萬字。其主要論著有:《太平天國史綱》、《太平天國史》、《太平天國史論文集》(十集)、《李秀成自述原稿注》、《湘軍兵志》、《綠兵志》等。

Ⅷ 什麼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失敗運動中頒布的兩個文獻是哪兩個

是《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

《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解決生產資料與產品分配的革命綱領,體現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舊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

《資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在後期提出的中國第一套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意願的政治綱領,由於客觀上周邊環境的惡劣與主觀上農民階級的漠視而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

(8)太平天國文獻擴展閱讀:

太平天國運動在政治綱領上的失敗表現

太平天國存在本質上的缺陷,進步的表徵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國由神權與王權結合,朝中不但階級森嚴,為王為官者的為所欲為,更甚於儒家思想約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國對固有傳統文化完全推倒,對傳統知識分子仇視。

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後,生活糜爛腐化,朝政綱紀紊亂,聖靈亂封。制度上,天朝田畝、資政新篇等綱領只屬紙上談兵,從未有認真推行,亦不見有任何成效可言。至於所謂「開放科舉考試予女子應考」等進步政策,大多僅存在於野史傳說之中。

這個政權在歷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議,他的「先進性」並沒有得到歷史學家的贊同;太平天國被認為是建立在欺壓人性基礎上的另一個殘暴的政權。洪秀全本人也並不被認為是理解基督教教義。他的所有的政策都沒有得到過成功實施。事實上,這更加傾向於一個農民暴力政權。

Ⅸ 太平天國歷史文獻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於1853年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它是太平天國的基本綱領,其基本內容是關於土地改革制度,同時提及中央及地方政制,還涉及經濟制度。
但由於戰事頻繁及其它原因,許多列出的措施未能在太平天國統治區內有效實施。
、《天朝田畝制度》產生的經濟背景
《天朝田畝制度》是歷史的產物。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對立物。清朝中葉,土地已高度集中,過去王瑛已有專文論證(王瑛:《太平天國前夕的土地問題》,見《中山文化教育館季刊》第三卷,第一期。),本文只補充一些地方的材料。關於清代田賦之重且不均,本文則列證論述,而清朝官吏在糧賦上之浮收勒折,□削小戶農民,更加劇了土地問題的矛盾,這是應該著重揭露的。

太平天國的領導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
《天朝田畝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方案,是農民階級對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它反映了當時廣大貧苦農民強烈地反對地主階級殘酷剝削的要求,以及獲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會的渴望。正如列寧所指出的:「『地權』和『平均土地』的思想,無非是為了完全推翻地主權力和完全消滅地主土地佔有制而斗爭的農民力求平等的革命願望的表現而已。」但是,《天朝田畝制度》所規定的分配土地和「通天下皆一式」的社會經濟生活方案,是要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一切社會財富,以求人人平等,是農民的絕對平均主義思想。這種方案不可能使社會生產力向前發展,相反,它將使社會生產力停滯在分散的小農經濟的水平上,把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理想化、固定化。因此,它又具有違反社會發展規律的落後性。這個文件還規定天王的高度集權,官員的世襲制等,都表現了封建的等級關系。
《天朝田畝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後性,這個矛盾是由農民小生產者的經濟地位決定的。太平天國領袖們繪制的平分土地和社會經濟生活的圖案,實際上是不可能實現的。他們為了適應現實的迫切需要,就不得不採取一些較為切實可行的措施。大約在《天朝田畝制度》頒布後不久,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根據天京糧食供應緊張的情況,向洪秀全建議在安徽、江西等地「照舊交糧納稅」。這個建議,經洪秀全批准施行。實行「照舊交糧納稅」的政策,就是仿照清朝的辦法,即地主是田賦的主要交納者,徵收地丁銀和糟糧。這表明太平天國承認地主佔有土地,並允許地主收租。封建的生產關系和階級關系雖然受到沖擊,但並沒有改變。

Ⅹ 太平天國運動的唯一一部成文篇,並且第一次展開近代中國的著作是什麼

資政新篇

《資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豐九年)刊行。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為干王,總理全國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個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新方案——《資政新篇》,經洪秀全批准後,作為官方的文書正式頒行,是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文獻。
《資政新篇》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近代中國的先進人士最早提出的發展資本主義的近代化綱領,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願望。但由於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沒有付諸實施的客觀環境和條件,對太平天國革命的發展未產生顯著作用。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