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寬文獻記載
『壹』 范寬的作品,朝代
范寬 生於五代末,是北宋山水畫家,代表作《關山雪渡圖》《雪景寒林圖》《溪山行旅圖》《萬里江山圖》等
黃笙 五代史西蜀畫院的宮廷畫家 代表作品《寫生珍禽圖》
『貳』 關於李成范寬論文研究的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就是論證你的題目可不可以作為論文題目,我給你一個我的例文,你比這個寫吧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文科類)
論文題目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探討
學生姓名
學號
專業
一、課題的目的意義:
二、文獻綜述: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方法和預期目標:
研究內容:
1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淵源以及發展歷程
1.1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淵源
1.2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發展過程
1.3 當前經濟危機形勢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面臨的新變化
2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不規范
2.2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
2.3 會計核算基礎工作薄弱,存在很大問題
2.4 內控機制不健全或不暢,會計監督機制不力
2.5 相關財務人員業務素質和財務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2.6 單位領導認識不到位,忽視蔑視財經法規的嚴肅性
2.7 資金管理不善,違反預算規定列支經費問題嚴重
3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改革的對策
3.1 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確保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
3.2 加強法律體制建設,為會計監管的有效實施提供法律保障
3.3積極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制,保證財務管理科學、高效運轉
3.4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財政檢查、外部審計並重
3.5 強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隊伍建設,適應新形勢下財務管理工作的需要
3.6 提高事業單位領導的財務管理意識,堅持以身作則,優化財務工作環境
3.7 充分發揮人的因素作用,構建和諧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環境
研究方法:本文將採用以規范研究為主、實證研究為輔的研究方法,綜合運用歸納分析、調查分析、比較分析等分析方法,在借鑒國內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
預期目標:通過本文的研究,一是提高事業單位對財務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二是針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希望能為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提高其資金的使用效率,有所裨益。
四、所需要的條件:
1.能夠上網的電腦;
2.指導老師的指導;
3.圖書館;
4.各種期刊雜志。
五、課題分階段進度計劃:
序號
起止日期
工 作 內 容
階段成果
第一階段
2010年3月15日—4月4日
搜集資料,撰寫開題報告,交指導老師審核並修改。
完成開題報告
第二階段
2010年4月5日—4月25日
撰寫初稿,交指導老師審核並修改
完成初稿
第三階段
2010年4月26日—5月9日
撰寫二稿,交指導老師審核並修改
完成二稿
第四階段
2010年5月10日—5月30日
完成畢業論文,經指導老師同意列印並裝訂成冊,准備答辯
完成定稿、答辯
指導教師意見:
簽字:
2010 年 4 月 1 日
『叄』 求北宋范寬詳細資料。生平、影響、作品……
范寬生卒年月不詳,(據畫史記載,他生於五代末,在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1)年還健在。)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畫家,生活於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陝西華原(今耀縣)人。因為他性情寬厚,不拘成禮,時人呼之為「寬」,遂以范寬自名。據《宣和畫譜》記載,他"風儀峭古,進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
風格
范寬早年師從荊浩、李成,而能自出機杼,與兩位師長並稱北宋初年的三大家。范寬的作品多取材於其家鄉陝西關中一帶的山嶽,雄闊壯美,筆力渾厚。注意寫生,多採用全景式高遠構圖,著名書畫家米芾在其《畫史》中說「范寬山水,顯顯如恆岱」。
范寬善用雨點皴和積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宣和畫譜》)般的沉鬱效果,襯托出山勢的險峻硬朗,元朝人湯垕星評價稱「范寬得山之骨法」。但是米芾認為范寬用墨過濃,「土石不分」,是其缺點。
范寬還善畫雪景,是其一大創造,被譽為「畫山畫骨更畫魂」。所畫的崇山峻嶺,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山麓畫以叢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畫出北方關陝地區"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特色,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
雪景寒林圖 圖中描繪了一群偉峰聳立,渾厚雄壯;寒林蕭蕭,幽深枯硬。畫面的最前方是寒水深湛,寒林以外可見岩渚汀州,錯落有致。 此幅作品畫面寬大,氣勢磅礴。畫面中樹木、山峰是景物中的主體,兩側村莊、山巒、小橋則是陪襯之物。但此畫整幅作品全用圓鈍無細尖的筆畫成,顯示出一種古拙敦厚的風貌。
影響和評價
范寬自宋朝開始,就是畫家們學習和摹仿的對象。南宋的李唐好學范寬,其後又有馬遠、夏圭等人學習李唐,使得整個南宋時期的山水畫幾乎全部出自范寬一系。後人將范寬與李成、董源二人合稱「宋三家」,之後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畫派」和現代的黃賓虹等大師,都受到范寬畫風的影響。
元朝大書畫家趙孟頫稱贊范寬的畫「真古今絕筆也」,明朝大畫家董其昌評價范寬「宋畫第一」。但是也有人有不同意見,比如蘇軾雖然非常推崇范寬,卻覺得其畫「微有俗氣」,與古代中國文人淡雅風格略有不符。
2004年,美國《生活》雜志將范寬評為上一千年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第59位。
代表作
由於年代久遠,范寬的真跡現存並不多,但是僅存的數件均為精品。如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 雪山蕭寺圖等等。
『肆』 懂美術的請進!!
你說的是不是「蒓菜條」啊?「坉菜條」 我沒聽說過
「蒓菜條」是說吳道子,他是畫人物的 http://ke..com/view/27159.htm 吳道子簡介及其生平
「蒓菜條」就是蘭葉描,形容線條流暢且有粗細變化的一種中國畫筆法,與之相對照的是鐵線描,意為像鋼絲一樣粗細均勻的一種筆法。
『伍』 為什麼說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是古代山水畫的典範
《溪山行旅圖》,好就好在靜止的畫面有一種動感,一幅空間藝術的繪畫卻有一種時間藝術的感覺。面對這幅一千多年前古人的繪畫,體味著畫中令人心醉的意境,怎能不令人發出由衷的贊嘆。
巍峨的山峰,蔥蘢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繪出雄偉的自然景色;山路間行商的小小馱隊又顯出了人世間生活的脈搏,自然與人世的生命活動處於和諧之中。
范寬發展了荊浩的北方山水畫派,並能獨辟蹊徑,因而宋人將其與關仝、李成並列,譽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 。後人將范寬與李成、董源二人合稱「宋三家」,之後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畫派」和現代的黃賓虹等大師,都受到范寬畫風的影響。
宋元兩代,大師級的畫家都以范寬的繪畫為典範。南宋初期的李唐,稍後的一些的馬遠、夏圭元代的倪雲林、王蒙,都對范寬的畫風大加贊賞。
『陸』 攜琴訪友圖的宋 范寬《攜琴訪友圖》
【文物現狀】:
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現收藏於大英博物館
【簡介】
攜琴訪友圖,宋代畫家范寬繪制。
【相關資料】
范寬,又名中正,字仲立,華原(今陝西耀縣)人。生卒年不詳,據畫史記載,他生於五代末,在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1)年還健在。工山水,始師李成,又師荊浩,後感悟「與其師人,不若師諸造化」,遂移居終南太華山中,長期觀摩寫生,山川氣勢盡收胸臆,終成一代大師。為山水畫形成期北方畫派之主流畫家。
『柒』 范寬的代表作及作畫風格
繪畫風格
范寬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來他覺悟到應當重視對自然山川景物的觀察、體驗,因而長期生活於陝西華山、終南山等處,觀覽雲煙慘淡風月陰霽的微妙變化,對景造意,將崇山峻嶺的雄強氣勢老樹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動地現於筆下。他畫山石落筆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筆觸(被後人稱為雨點皴),畫出岩石的形貌質感。畫上的大山巍然矗立,渾厚壯觀,具有壓頂逼人的氣勢。北宋後期畫家王詵將李成與范寬的山水畫相比較,喻為「一文一武」,說明範寬的山水形象與李成的煙林情曠、氣象蕭疏的情調體貌相反,而別具風格。北宋劉道醇《聖朝名畫評》中,也認為「李成之筆,近視如千里之遠;范寬之筆,遠望不離座外」。並與兩位師長並稱北宋初年的三大家。范寬的作品多取材於其家鄉陝西關中一帶的山嶽,雄闊壯美,筆力渾厚。注意寫生,多採用全景式高遠構圖,著名書畫家米芾在其《畫史》中說「范寬山水,顯顯如恆岱」。 范寬善用雨點皴和積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宣和畫譜》)般的沉鬱效果,襯托出山勢的險峻硬朗,元朝人湯垕星評價稱「范寬得山之骨法」。但是米芾認為范寬用墨過濃,「土石不分」,是其缺點,但是這是范寬獨有的風格。 范寬還善畫雪景,是其一大創造,被譽為「畫山畫骨更畫魂」。所畫的崇山峻嶺,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山麓畫以叢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畫出北方關陝地區"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特色,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 雪景寒林圖 圖中描繪了一群偉峰聳立,渾厚雄壯;寒林蕭蕭,幽深枯硬。畫面的最前方是寒水深湛,寒林以外可見岩渚汀州,錯落有致。 此幅作品畫面寬大,氣勢磅礴。畫面中樹木、山峰是景物中的主體,兩側村莊、山巒、小橋則是陪襯之物。但此畫整幅作品全用圓鈍無細尖的筆畫成,顯示出一種古拙敦厚的風貌。
編輯本段代表作品
由於年代久遠,范寬的真跡現存並不多,但是僅存的數件均為精品。如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 雪山蕭寺圖等等。 《雪山蕭寺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表現大雪覆蓋下的深山幽谷,點綴以古寺、關隘、寒泉及行旅情節等。皴筆不多而健硬有力,章法嚴整而有變化,墨色染出陰霾的天空,益加襯托出雪嶺高寒的氣氛。 《雪景寒林圖》(天津市藝術博物館),也以沉穩老辣的筆墨,畫出雪後北方山川奇觀。山勢嵯峨,岩壑幽深,近處樹木形象甚有姿態,平遠處亦有峻嶺起伏,折落而有氣勢。范寬畫山峰善作冒雪出雲之勢,由此二圖中可見其面貌。 《溪山行旅圖》(台北故宮博物院),絹本,水墨,縱206.3厘米,橫103.3厘米。畫中巨峰巍然聳矗,山澗中瀑布直瀉而下,峻厚的山巒長著茂密的林木,岩石皴紋歷歷可辨,顯示出一種逼人的磅礴氣勢。山腳下霧氣迷濛,近處大石兀立,老樹挺生,溪水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趕著馱隊走過,人畜雖皆畫得其小如蟻,然卻真實生動,使人彷彿能聽到驢蹄得得之聲。
編輯本段影響和評價
范寬的繪畫在宋時即已出名,《宣和畫譜》著錄當時宮廷收藏他的作品達58件。流傳至今的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圖》《臨流獨坐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 范寬發展了荊浩的北方山水畫派,並能獨辟蹊徑,因而宋人將其與關仝、李成並列,譽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元代湯垕《畫鑒》則認為「宋世山水超越唐世者,李成、董源、范寬三人而已」,又謂「董源得山之神氣,李成得山之體貌,范寬得山之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為百代師法」,都對范寬的藝術作出很高的評價。據文獻所載,宋代師法范寬的畫家有黃懷玉、紀真、商訓、寧濤等人,南宋的李唐好學范寬,其後又有馬遠、夏圭等人學習李唐,使得整個南宋時期的山水畫幾乎全部出自范寬一系。後人將范寬與李成、董源二人合稱「宋三家」,之後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畫派」和現代的黃賓虹等大師,都受到范寬畫風的影響。 元朝大書畫家趙孟頫稱贊范寬的畫「真古今絕筆也」,明朝大畫家董其昌評價范寬「宋畫第一」。但是也有人有不同意見,比如蘇軾雖然非常推崇范寬,卻覺得其畫「微有俗氣」,與古代中國文人淡雅風格略有不符。 2004年,美國《生活》雜志將范寬評為上一千年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第59位
『捌』 李成、范寬對北宋山水畫有哪些影響
北宋南北兩大山水畫派中的李成、范寬、董源以不同的畫風和卓越的貢獻,創立了當時三大主要流派。
荊浩雖然開創了北宋北派畫派,並著有經典的《筆法記》,對山水畫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然而,荊浩,包括關仝、李成在內則沒有一幅作品傳下來。我們從實際的記載中和後人的有關摹本可以了解到,荊、關、李三人中,起決定性的是李成。
米芾曾雲:「李成真見兩本,偽是三百本。」可見李成的影響是巨大的。他畫的水墨山水,善用淡墨的情韻,體現山水的靈秀,展現的是文秀的一路。米芾又談到:「李成淡墨如夢霧中,石如山動。」李成創造了「卷雲皴」,他的作品雖沒有留下,但從師承李成的郭熙的畫中可以看到卷雲皴的表現形式。「卷雲皴」是最早也是影響最深遠的山水畫皴法之一。
北宋另一主要流派山水畫家是范寬。范寬與李成雖然是北方流派,但是與李成有很大的不同。他的畫體現的是壯武的風采,王詵將他與李成比較,稱之為「一文一武。」范寬傳世的作品有《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等。他畫山水,強調主峰突出,要佔三分之二的畫面。以一種雄偉峻厚的氣勢,顯示一種咄咄逼人的威嚴。同時,范寬又十分重視具體景物深入細致的刻畫,精心經營山坳深壑中的飛瀑流泉和山巒的頂端密密層層的樹木。特別是正面的山體以稠密的小筆,皴出山石巨峰的質與骨。這種皴法便是後人所稱的「釘頭皴」或「雨點皴」,稍大一點的被稱為「豆瓣皴」。
與北派兩家對峙的便是以董源為代表的江南山水派。董源筆下描繪的是江南景區。米芾對他也有很高的評價:「平淡天真,唐無此品,在畢宏上。」《夏山圖卷》等便是他的代表作。董源最大的成功之一是創造了最能表現江南山石形質的皴法「披麻皴」同時他又十分講究淡墨的渲染,使湖山增強了濕潤的感覺。最後他還用點來豐富表現手法,重重疊疊的點,使江南的湖光山色增添了鬱郁蔥蔥的感覺。
董源的繼承者有巨然。巨然山水在董源的基礎上開創了「長披麻皴」,然後再以焦墨破筆點苔。濃點淡皴,更顯得氣格秀潤,墨彩騰發。由於北宋三大主要流派的爭奇斗艷,使中國的水墨山水畫,形成耀古開今的局面。
『玖』 范寬是現代繪畫大師嗎
不是的哦!是北宋的耶!
范寬
更多圖片(10張)
范寬(950—1032),北宋畫家。又名中正,字中立。漢族,陝西華原(今陝西銅川耀州區)人。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畫山水,為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初學李成,後感悟「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造化」,遂隱居終南、太華,對景造意,寫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畫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用筆強健有力,皴多雨點、豆瓣、釘頭,山頂好作密林,常於水邊置大石巨岩,屋宇籠染黑色。作雪景亦妙。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圖》《雪山蕭寺圖》《雪景寒林圖》等。
本名:范寬
字型大小:中立
所處時代:宋代
出生地:陝西華原
出生時間:950年
去世時間:1032年
主要成就:《溪山行旅圖》《關山雪渡圖》《雪景寒林圖》
分享
人物簡介
范寬,又名中正,字中立,華原(今陝西銅川耀州區)人。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畫大師。生卒年歷史上 沒有確切的記載。主要活動於北宋前期,據畫史記載,他約生於五代後漢乾祐年間,在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1)年還健在。工山水。范寬好酒,不拘世故,能深入生活,窮究自然造化。范寬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感悟「與其師人,不
雪山樓觀圖
若師諸造化」,而能自出機杼,遂移居終南太華山中,長期觀摩寫生,山川氣勢盡收胸臆,終成一代大師。為山水畫形成期北方畫派之主流畫家。與兩位師長並稱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李成、范寬兩位大師在宋初山水畫上建立了迥然不同的風貌,分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畫家。
善畫山水,師荊浩、李成,能自出新意,別成一家。他重視寫生,常居山林之間,危從終日,早晚觀察雲煙慘淡、風月陰霽的景色,雖風寒月認錯,也不停止。宋人論他的作品,大多氣魄雄偉,境界浩莽。構圖繼承荊浩「善寫雲中山頂,四面峻厚」傳統。用筆雄勁而渾厚,筆力鼎健。而墨善用黑沉沉的濃厚的墨韻,厚實而滋潤。但晚年用墨過多,土石不分,勢雖雄傑,然深暗如暮液晦暝。其皴法,一般稱之為「雨點皴」,下筆均直,形如稻穀,也有稱為「芝麻皴」的。畫屋字先用界畫鐵線,然後以墨色籠染,後人叫他鐵層。傳世作品,據《宣和畫譜》著錄的有五十八件,米芾《畫史》提到所見
秋林飛瀑圖
真跡三十件,如:《溪山行旅圖》、《關山雪渡圖》、《萬里江山圖》、《重山復嶺圖》、《雪山圖》、《雪景寒林圖》、《臨流獨坐圖》等。
繪畫風格
范寬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來他覺悟到應當重視對自然山川景物的觀察、體驗,因而長期生活於陝西華山、終南山等處,觀覽雲煙慘淡風月陰霽的微妙變化,對景造意,將崇山峻嶺的雄強氣勢老樹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動地現於筆下。他畫山石落筆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筆觸(被後人稱為雨點皴),畫出岩石的形貌質感。
雲山秋霽圖
畫上的大山巍然矗立,渾厚壯觀,具有壓頂逼人的氣勢。北宋後期畫家王詵將李成與范寬的山水畫相比較,喻為「一文一武」,說明範寬的山水形象與李成的煙林情曠、氣象蕭疏的情調體貌相反,而別具風格。北宋劉道醇《聖朝名畫評》中,也認為「李成之筆,近視如千里之遠;范寬之筆,遠望不離座外」。並與兩位師長並稱北宋初年的三大家。范寬的作品多取材於其家鄉陝西關中一帶的山嶽,雄闊壯美,筆力渾厚。注意寫生,多採用全景式高遠構圖,著名書畫家米芾在其《畫史》中說「范寬山水,顯顯如恆岱」。
范寬善用雨點皴和積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宣和畫譜》)般的沉鬱效果,襯托出山勢的險峻硬朗,元朝人湯垕星評價稱「范寬得山之骨法」。但是米芾認為范寬用墨過濃,「土石不分」,是其缺點,但是這是范寬獨有的風格。
范寬還善畫雪景,是其一大創造,被譽為「畫山畫骨更畫魂」。所畫的崇山峻嶺,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山麓畫以叢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畫出北方關陝地區"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特色,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
雪景寒林圖圖中描繪了一群偉峰聳立,渾厚雄壯;寒林蕭蕭,幽深枯硬。畫面的最前方是寒水深湛,寒林以外可見岩渚汀州,錯落有致。 此幅作品畫面寬大,氣勢磅礴。畫面中樹木、山峰是景物中的主體,兩側村莊、山巒、小橋則是陪襯之物。但此畫整幅作品全用圓鈍無細尖的筆畫成,顯示出一種古拙敦厚的風貌。
代表作品
由於年代久遠,范寬的真跡現存並不多,但是僅存的數件均為精品。如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雪山蕭寺圖等等。 《雪山蕭寺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表現大雪覆蓋下的深山幽谷,點綴以古寺、關隘、寒泉及行旅情節等。皴筆不多而健硬有力,章法嚴整而有變化,墨色染出陰霾的天空,益加襯托出雪嶺高寒的氣氛。
《雪景寒林圖》(天津市藝術博物館),也以沉穩老辣的筆墨,畫出雪後北方山川奇觀。山勢嵯峨,岩壑幽深,近處樹木形象甚有姿態,平遠處亦有峻嶺起伏,折落而有氣勢。范寬畫山峰善作冒雪出雲之勢,由此二圖中可見其面貌。
《溪山行旅圖》(台北故宮博物院),絹本,水墨,縱206.3厘米,橫103.3厘米。畫中巨峰巍然聳矗,山澗中瀑布直瀉而下,峻厚的山巒長著茂密的林木,岩石皴紋歷歷可辨,顯示出一種逼人的磅礴氣勢。山腳下霧氣迷濛,近處大石兀立,老樹挺生,溪水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趕著馱隊走過,人畜雖皆畫得其小如蟻,然卻真實生動,使人彷彿能聽到驢蹄得得之聲。
『拾』 范寬簡介:歷史上到底范寬是一個怎樣的人
范寬是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畫大師。生卒年歷史上沒有確切的記載。主要活動於北宋前期,據畫史記載,他約生於五代後漢乾祐年間,在宋仁宗天聖年間年還健在,工山水。
范寬好酒,不拘世故,能深入生活,窮究自然造化。范寬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感悟「與其師人,不若師諸造化」,而能自出機杼,遂移居終南太華山中,長期觀摩寫生,山川氣勢盡收胸臆,終成一代大師。